★免费辟谷★———大成耕读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935|回复: 3

【缘悟】宇宙与人生的真相《无为与有为》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17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464 天

    [LV.Master]辟谷大神

    发表于 2020-5-16 16:27:0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5EC8C9CE-4C2D-488A-ACBC-C4A1E953710B.jpeg
    大道修炼的真谛——无为与有为

    翻开佛经与道书及诸门派的修炼书籍,几千年来人们对气功《精气神》的修炼是门派林立,各执一说,甚至有的还针锋相对,使学者如坠五里云雾,茫然不知所终。有的说应意守丹田,大小周天;有的说应无为而为,空寂忘我;有的说应先修命;有的说应先修性。
    5EC8C9CE-4C2D-488A-ACBC-C4A1E953710B.jpeg
    到底谁是谁非呢?没有人去评说“实证”,结果造成很多善男信女茫然彷徨,虚掷了生命,白白地浪费了大好光阴,有的甚至倾家荡产也弄不出个所以然。

    特别是在现今社会中练功的人趋之若鹜,有些基本问题若搞不清楚必定会重蹈前人的覆辙,求道不得,空留遗恨。

    一、无为是修炼的必经之路

    修炼的本质与目的究竟是什么?佛家讲明其心见其性,找回那个“本我”永驻于世。道家讲“炼虚合道”即“真我”与道相合。

    一句话,恢复我的本来,《天人合一》与宇宙同在,也就是说修炼是研究人及宇宙奥秘的学问,是追求人可与世长存的学问,是探求人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大学问。

    那么如何才能达到此目的呢?

    释迦摩尼离家外求十二年,各种功法都炼了,但未能达此目的,最后还是在菩提树下自己发奋静定七昼夜,终于身心寂灭,悟道成功。

    正如中国的一首禅诗所写:“竟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归来手把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金刚经》是佛学理论的精粹,一言以蔽之,“应无所住 而生其心”则本心自见。

    《心经》上说的更为具体,“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佛家走的是“戒定慧”的有为渐至无为之路。佛法无边,即学佛修道,修道成佛。

    道德经:“致虚极,守静笃”,“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清静经》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作,“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无,唯见于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即无,湛然长寂”可谓“入道”,即修炼,得道成仙。

    儒教:《大学》中所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明明德即明心见性,如何做到这点呢?“知止而后能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得什么?大智慧,即是大彻大悟。

    所以《金刚经》说:“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也就是说佛道儒三家的鼻祖都是通过无为之法在静定中而得其宇宙的根本大道。

    现代的科学知识来讲,就是通过静使大脑皮层的脑细胞与大脑深层的脑细胞在最低的频率上同频共振,使左右大脑同步谐振进而使脑心耦合、心肾交泰、身心寂灭,最后达到天人合一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只能通过无为的空静来达到。

    《圆觉经》中所说的“静极便觉”,舍此而无它。为什么呢?因为人的自性本空,只要你真正静下来如来本性自会显现,心即是佛,性即是道。

    所谓的得道,得什么?一无所得,也就是全真全得。清静元明,见性得道,故无为被佛道儒三家称之为正道,其它的均称之为旁门左道。
    5EC8C9CE-4C2D-488A-ACBC-C4A1E953710B.jpeg
    二、有为是方便法
    无为大道是求道的唯一途径,为什么又在历史的长河中出现了诸多的有为之法呢?什么意守啦,什么动作啦,门派若星,数不胜数。现代的更不必说,就是在古代也是如此,佛说有八万四千法门,道说有三万六千法门。

    佛家功的藏密就是一个有为大法门,历史上有很多人循此而得道,其道理何在?因为有为法采取的是“以妄制妄”的一条方便入道之路,

    根器好的聪慧之人可以直指其心,一步到位,直奔大道的修为,就像中国的禅宗一样,“一念带万念”,一句话就可以点悟其如来觉心,使其悟道。

    但对大部分人来说由于凡心太重,业力太深,慧心不明,就不可能直指其心,而去尘心就需要一个过程,于是乎有为大法盛行。许多易学易练的方便法门应运而生,使人有所依凭,有所追求,使人逐渐复自性光明、净圆觉心。

    特别是在现今社会人心不古,唯利是图,悟道修炼更是一件大难事。

    在禅宗的历史上曾有过神秀与慧能之争的公案,神秀修炼多年,根据自己的体会写道:“身是菩提树,心若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他谈的是渐修,是有为之法,通过时时勤打扫方可达空明大道之境。

    六祖慧能根据自己的悟性写道:“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人的自性是纯净的,本自清静,他讲的是顿悟(悟道)无为法。放下世间八法(八风),所以六祖慧能开示: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你的心在动。
    5EC8C9CE-4C2D-488A-ACBC-C4A1E953710B.jpeg
    三、有为与无为的关系

    何谓有为法?人的身体……(修)即身体的健康【命】……

    何谓无为法?天人合一……(炼)即灵体与宇宙能量链接【性】……

    《心经》上早就明确指出:“空不异色,色不异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即空也是色的一种,如果住于空念那还不是无为大法。

    因此佛祖说要“不住于心”,即是说不要住于色,也不要住于空,前念不灭,后念不生,当下即是。

    道祖老子《清静经》郑重地告示人们:“观空已空,空无所空”,即当你认为已经空了,其实仍在色界之中也,只不过是空色而已。观到空的阶段我们仍需前进,“所空即无,无无亦无”。

    你练功的时候就要打坐,要结手印,身体放松,思想入静等,这是有为法,与宇宙天地万物(环境)能量链接就是无为法,即万物一体。

    练功就是有为与无为的对立统一,正如老子道德经中谈到的“有无相生”。没有无为就谈不上修炼(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没有“无为”“有为”也就失去了任何价值,修行人若搞不清楚这个关系,理论不明,道何能精进呢!

    有为通过意念的集中来排除纷纷杂念,以一念代万念,以念制念,以妄制妄,渐渐达到心平如水,一波不起。实践证明这是行之有效的方便入道法门。

    从另一个角度------性与命的修炼《性命双修》,即是有为无为的同时修炼。命即是身体的健康。如果一个人身体(命身)经络不通,就会虚弱多病,体力衰竭,不通过有为的肢体运动(锻炼)要想入静,达到无为是办不到的。

    试想他刚静坐片刻便腰酸腿痛,五脏不适,此痛彼胀,那么他就是使出浑身解数也无济于事,何能谈到无为入静呢?所以达摩老祖看到他的弟子们整日念经打坐,一个个面黄肌瘦,非是大道的行径,故而模仿动物的动作创出“五行拳”,以后渐渐演化为震惊中外的少林拳法。

    所以要想修性,修命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步,而有为之法正是修命的一种主要途径与手段。人体的经络通了,身体无恙了,人的心也就容易静下来,故动静兼修;因此,吕洞宾说:“只修祖性不修命,万劫阴灵难入圣。

    ”有为修命是无为修性的基础,而无为则又是得道的唯一方法,只有通过无为才能入静入定,与宇宙合一,与道合一。无为是练性的必由之路,所以吕洞宾又言:“只修命不修性,此是修行第一病”。

    从现代人体科学来说,如果一个人的大脑中各种妄念的电波此起彼伏,你又如何能与宇宙中大道的频率同步呢?所以,佛教金刚经严厉地告诫世人:“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无为可以修性这是不言而喻的,“反过来无为的修性又可助于有为的修命,这个问题却常常是人们所忽略和不理解的”。所以佛祖说如果一个人真能“心净圆明”,那么就会自然转变这个人的色身,百病而不生,这句话是千真万确的。

    从医学的角度看如果一个人真的能够至静下来,那么他的身体的“阴阳”是会自动平衡的,阴阳平衡了疾病又从何谈起呢?可是我们经常发现这样一种情况,即很多的人为了治病才走入练功的行列,正是:“垂老投僧,临死抱佛”。

    练了几年身体未有多大改观于是乎便大骂佛道欺人,气功师都是骗子等等。气功界骗子是有的,但气功是真的,这要划分开来,可是为什么他练了几年功病却没有好转呢?

    实际是他并未真正的静定下来,修道是要改造自己世界观的,抛弃思想(心)上不健康的东西,什么名与利,什么七情六欲,都要从根本上得到调治。

    如果一个人每天练功的时候才静一会,练完功就又投入红尘中去追逐名利,妄念涌起,试想:这个功如何会有效果呢?

    因为你的心没有变,还在世俗中沉浮,那么你又如何转变你的色身,使疾病痊愈呢?同样有些人为求道练功多年没有长劲,原因也在这里。

    做人都没有做好如何能成佛呢?!倘若能真正静下来,道即在眼前,你就立地成佛了。

    也是说气功修炼的核心本质不是那几套动作而是练你的心!即去妄存真,动功仅是一种辅助功,在生命中“心”比“身”更重要,因为心是主宰,心是一种更高级的物质与能量体。

    佛家功有一种更形象的说法,“放下心来即是佛”。为什么我们成不了佛?就是因为我们的七情六欲之心放不下来。

    佛性是人人都有的,在这点上人人都平等,不存在他能成佛而你却不能,关键就是你是否能像释迦摩尼那样放弃名利,舍弃恩爱等一切凡心而已。

    俗话说:“佛和神仙都是由人作的”,这一点不假,不要把佛、神仙与人的距离看得那么不可逾越。

    人的心纯净了,没有了贪嗔痴,人的肉体就要起变化,也即由命可达性了,这也就是性、命的辩证关系,有为与无为的辩证法。

    人的身心产生了革命,起了真正的变化,那么人也就能够回归自然,与道永存了,这时人与宇宙的矛盾才真正和谐地得到了解决,否则宇宙就会用新陈代谢的规律强行让你回归,以你的生命耗尽而告完结,而修道、炼气就是积极参与,主动来调节这一矛盾的。

    “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所有功法都是在修命的同时而渐渐入性,性命双修,有为与无为兼顾的确是一条速胜之道。
    5EC8C9CE-4C2D-488A-ACBC-C4A1E953710B.jpeg
    四、有为与无为易产生的流弊

    以妄制妄是妄上加妄,就像抽刀断水水更流。如果你过于执着,超过了一个“度”,那么你就会产生如上的副作用。

    世界上任何事情都是这样的,有一个量的约束,超过了一定的量事物的本质势必起变化。

    就如神经衰弱的失眠一样,你越让它入静睡觉,结果却越来越入不了眠,这是因为入睡的念头太重了反而成了兴奋之念,其结果只能是赶走了狼又来了虎,不但没有做到以妄制妄反而成了以妄引妄,所以这点要注意。

    我们从有为入手,如背经文、念咒语、观佛像、数息等等,时间一长便成了习惯,很难抛弃这些做法,无法入静,这就是陷入了有为的泥潭而不能自拔,如同佛祖所说:过了河仍背舟而行一样,岂不愚也。

    在功境上也执着于有为之相,今天看见这个师父,明天看到那位菩萨,后天又听到仙乐齐鸣……,岂不知这正是进入魔境的开始,已落入“魔道”。

    在气功界经常流传这样一句话:“见佛诛佛,见魔诛魔”,即无念、无相、无住,这才是正道。

    正如释迦摩尼佛所斥责的“坚固妄想”,否则你会离大道越来越远的,不但得不到正果反而会进入魔道,充其量也只能在末流游荡,所以佛祖告诫世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戒之。

    无为,学无为功法的人易落入顽空的境地。有的人落入空定中,数载而不能出定,终无法得其大道。

    所以历史上怀让法师为了开示马祖说:“磨瓦不能做镜,坐禅岂得成佛”,讲的是枯坐无益,顽空无成的道理。

    顽空什么都没有,那是佛祖所批判的那种“断灭之相”,如果佛家功教人都去“顽空”,那人生的意义何在?无异于教人学石头和死人。

    可是佛家功是积极向上的,并非如一般人理解的消极厌世,看破红尘,遁入空门。佛法是让你追求大智慧、大人生(无我)的。

    求道到底什么境界为对?
    答曰:即有即空,非有非空,清净圆明,语言道断而不可说也。所以释迦摩尼临终前说:我讲经四十九年,实际上我什么也没说,谁要是说我说过一个字就是诽谤我。

    其意思就是说用有形的语言来说无形的道的境界实在是太难了,无法表达但又不能不表达,可是说者即错,只能心领神会,因此他也曾明确地对迦叶尊者说过:“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

    道德经老子也明确地说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可不说又不行,故强之曰:“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恍兮惚兮,其中有象,惚兮恍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这就是真正的道境,故求之不得,不得有得,不得为得。

    无为与有为,性命双修,这是历代求道之人的老话题,由此也可见其中的分量。如果真正弄清了他们的关系,真正了解了他们的内涵也就真正掌握了修炼大道的真谛!
    5EC8C9CE-4C2D-488A-ACBC-C4A1E953710B.jpeg
    感恩宇宙万事万物……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0-5-16 17:03:10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好棒,受教了,谢谢你的分享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17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464 天

    [LV.Master]辟谷大神

     楼主| 发表于 2020-8-23 02:03:3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统一回复:感谢亲们的关注和支持!感恩!我爱您们!
    DAABFA29-5FAD-4A2F-8D4B-79330E80E779.jpe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https://www.52bigu.com/thread-460693-1-1.html

    辟谷 | 西安大成耕读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2012-2015 www.52b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小黑屋|★免费辟谷★———大成耕读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3227768663将免费辟谷进行到底。。。

    陕ICP备20008113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