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辟谷★———大成耕读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578|回复: 0

田原对话黄煌,破解《伤寒论》使用密码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20-9-11 18:13
  • 签到天数: 330 天

    [LV.8]辟谷大学I

    发表于 2014-6-23 10:36: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们要穿越,需要回归,到张仲景的时代,回到东汉末年,我们跟着张仲景抄方,跟着张仲景看病,要这样的思路。

    小泽征尔是日本的一个著名的指挥家,他说到《二泉映月》,听到这首曲的时候,他要跪下来,因为这是发自人心灵深处的呼喊,这是催人泪下的,听这首曲,是要跪下来的。

    我说啊,《伤寒论》这本书,我们也应该跪下来读的。

    张仲景被后世推为“医圣”这是一点不假的。世界医学史上,《伤寒论》能够延续1800 年,至今仍然是我们临床医生必读的书,甚至还有专门研究《伤寒论》的博士,这在世界医学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伤寒论》是我们中医人的“圣经”,我是把《伤寒论》奉在这样一个地位的。
    ——黄煌

    【导了个读】
    全世界的饮食文化中,都有“汤文化”,饮汤,不在其美味,而是能从中汲取水火交融,或者说阴阳交融的均衡能量。

    越是古老的国度,越能发现远古即存在的“汤文化”,有学者发现,约在公元前8000 年~公元前7000 年间,近东地区的人就已经学会了“煲汤”,他们会在地上挖一个坑,铺上兽皮做锅,放入水和要煮的食物,在坑的周围燃起柴火。

    如法国著名厨师路易斯• 古伊所说:“汤是餐桌上的第一佳肴。”

    作为世界上最早熟的民族,中国人当然不会仅仅满足于当个“吃货”,只在意味蕾的片刻享受,所以中国人发明了“汤药”。火和水,通过煎煮的方式,悄悄放散着草药的性味,通过这种微妙的气化,拓展了草本植物的能量,治愈人类几乎所有疾病。

    有人说,张仲景之所以用“汤药”,是因为“水能净万物,故用汤也”,而我们想说,他对“汤药”所赋予的内涵,应比这句话深刻得多。

    ══════我是分割线(*^__^*)══════


    一张经方就是一个人

    田原:您有统计了多少种药人和方人?

    黄煌:我说的药人,不过是桂枝体质、麻黄体质、柴胡体质、大黄体质、黄芪体质、半夏体质、人参体质等几种,这些药人,就是适合比较长时间并大剂量服用这种药物及其配方的人群。方人比药人更细一些,所以数量比较多,应该说绝大部分的经方,都有对应的适用人群,这都可以看做是方人。

    比如说,我临床比较多见的方人有桂枝汤人、小建中汤人、大柴胡汤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人、温经汤人、温胆汤人、桂枝茯苓丸人、当归芍药散人、防己黄芪汤人、防风通圣散人、五积散人、荆芥连翘汤人,等等。

    我的治学原则是不求其全但求其真,我只是将临床上发现的、那些常见的人群特征作了一些粗略的描述,而且这么多人,多是亚洲的黄种人,所以,是不全的,并没有对全人类做一个体质的归类或分析。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不排除还会有新的方人出现,慢慢地,一步一步来归纳总结。比如,现在一些经方研究者就提出了当归体质、附子体质,还有很多方人,如乌梅丸人、薯蓣丸人等。我期待这些经验能够与大家共享。

    田原:事实上您在做一个历史与现代的对接工作。

    黄煌:我在尝试把古代的东西用现代的语言来诠释,试图破解古方使用的一些密码,这就是我的兴趣。

    我发现,很多经方使用的密码隐藏在古籍的字里行间,隐藏在非常简略的表述之间,一直没有能够破译,我就是想做这个工作。

    一些研究的成果,记载在我的一本小书里,书名《张仲景五十味药证》。我研究了张仲景五十味常用的药物,研究了他用这些药物的规律和指征。

    田原:现在中药非常多,几千种,就是中药房里面,最少也有二三百种。真是很难辨识使用。

    黄煌:其实很多药使用不到,关键的常用的,也就那么几十味。张仲景的使用频率达3次以上的,是这50味药。

    田原:《伤寒论》是一本圣书,是一部不朽的中医学的经典著作,是中医配方的始祖。但是后人一直摸不透的是,张仲景没有药物学,《伤寒论》是本方书。那么,张仲景是如何认识每一味药的功能?

    黄煌:这个问题好。他是怎么用每味药的?历史上也没有任何记载。

    有人说《神农本草经》是《伤寒论》的源头。《神农本草经》是现存最古老的药物学著作,与《伤寒论》应该关系密切,但是细细看来,两本书的风格还是不一致的。

    何以见得呢?首先,《神农本草经》共收录365味药,为什么是365味药?和天数相应。全书的药物分类是上中下三品分类,上品是长生不老的,比如说,吃了以后能够轻身,延年不老,做神仙啊。而且你看这里面的功效大多都是悦颜色、水上飞等等。这说明《神农本草经》和东汉盛行的黄老之学、神仙学密切相关。

    所以说,《神农本草经》虽然是谈药物,其中有丰富而且重要的用药经验,但编著者的出发点是在养生,是在成仙。

    田原:《神农本草经》是一本养生家的书。

    黄煌:对。一本服食家的书,还不是属于临床医生治病的书,或者说,不是疾医的书。古代,把医生分类,有疾医、食医、疡医、兽医四种,这个是《周礼》上的分类。

    那么张仲景的药物学,就不能局限在《神农本草经》。

    80年代中期,我在南京医学院图书馆看到了一本日本古籍,书名叫《药徵》,这是日本古方派代表人物吉益东洞所撰写的,他的《药徵》也是研究张仲景的药物学,其思路是通过《伤寒论》、《金匮要略》的方,通过经方来研究药,他对经方方证进行归纳分析,最后提取药证。

    我借鉴了这种研究思路。在仲景方中,凡是用药超过3次以上的,我就可以来分析、归纳、总结。

    田原:这个思路好。

    黄煌:比如黄连,我找最大量方,哪张方用黄连的量最大,这个方证呢,就可以把它定为是黄连的药证;然后,再看最简配伍方,比如黄连阿胶汤,只有四味药,配伍最简单,黄连阿胶汤的方证“心中烦、不得卧”,就可以视为黄连证。

    原来,在古人的眼睛里面,黄连既不是什么消炎药,甚至也不是清热药,那时没这个概念。在张仲景眼睛里,黄连就是除烦药,烦躁不安,“心中烦,不得卧”,翻来覆去,没法睡觉,那种状态要用黄连,而且大剂量用黄连,要用四两。喔,黄连原来是除烦药!对吧?后世用黄连,也有这方面的经验,后世有张方叫“交泰丸”,成分是黄连、肉桂,用来治疗失眠。

    还有一张方,叫朱砂安神丸,也用黄连。黄连抗焦虑,在焦虑不安的时候更要大剂量使用黄连,烦,是一个使用黄连最主要的指征。所以凡是用黄连的,都有心烦,都有失眠。

    田原:张仲景用黄连,还有小剂量的吗?

    黄煌:有。只用一两,如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等,黄连只用一两。

    小剂量的黄连干什么?张仲景没有讲到烦,但他有讲到“痞”,讲到“利”,痞,就是胃里不舒服;利,就是腹泻拉肚子。

    这种用法,那就和我们现在差不多,黄连用来治疗消化道的炎症,上腹部难受,他就用黄连,黄连治痞。

    痞的同时会有烦吗?也有,只是比较轻,没有黄连阿胶汤那么严重。临床上,很多胃病的人睡眠都不太好,所谓“胃不和则卧不安”。

    田原:小小黄连大文章。记住了。我记得有医家讲过“黄连清火第一,败脾第一”。

    黄煌:所以我们在使用黄连的时候,必须重视患者的精神状态。就是我们前面讲过的,很多药都和大脑有关,烦躁不安的人,注意力不能集中的人,那个时候用黄连才有效。如果已经是精神萎靡,话也讲不动,心跳又缓慢,这时候黄连就不能用。

    张仲景《伤寒论》的精妙之处,是用白描的手法,给你勾勒出一个方人出来,活生生的一个人,一个鲜活的人在我面前,“心中烦,不得卧”,不就是一个翻来覆去,爬起来又躺下,焦虑不安的那个人吗?

    我说,我们学经方,如果能把每个方人在脑海中显影了,学习就成功了……一张经方一个人,一百经方一百个人,经方已经个性化了,已经拟人化了,这是古代经方的魅力,这是《伤寒论》的魅力!

    如果你一百个经方人熟悉了,记住了,以后临床上望、闻、问、切,一下就能知道开什么经方了。

    田原:如此理解与使用经方,一张经方一个人,不管怎样说,经方穿越了时空。

    【注】
    黄连、肉桂作为一首方剂使用,名叫交泰丸,本方出自《韩氏医通》,原方由生川连 15g,肉桂心 1.5g(两药之比为 10:1)组成。上 2味,研细,白蜜为丸。每服1.5~ 2.5g,空腹时用淡盐汤下。功能交通心肾,清火安神。主治心火偏亢、肾阳虚衰、心肾不交、上热下寒、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等病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https://www.52bigu.com/thread-460693-1-1.html

    辟谷 | 西安大成耕读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2012-2015 www.52b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小黑屋|★免费辟谷★———大成耕读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3227768663将免费辟谷进行到底。。。

    陕ICP备20008113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