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2014-7-5 17:08 |
---|
签到天数: 13 天 [LV.3]辟谷小学II
|
有一次,唐顺宗问佛光如满禅师:“佛从何方来?灭向何方去?既言常住世,佛今在何处?”
如满禅师答道:“佛从无为来,灭向无为去;法身等虚空,常住无心处。有念归无念,有住归无住;来为众生来,去为众生去。清净真如海,湛然体常住。智者善思惟,更勿生疑虑。”
顺宗皇帝不明所以然,再问:“佛向王宫生,灭向双林灭;说法四十九,又言无法说。山河与大海,天地及日月,时至皆归尽,谁言不生灭?疑情犹若斯,智者善分别。”
如满禅师进一步解释道:“佛体本无为,迷情妄分别;法身等虚空,未曾有生灭。有缘佛出世,无缘佛入灭;处处化众生,犹如水中月。非常亦非断,非生亦非灭;生亦未曾生,灭亦未曾灭。了见无心处,自然无法说。”
顺宗皇帝有所省悟,非常欣悦,对禅师益加尊重。
常常有人问道:阿弥陀佛在西方净土,药师佛在东方世界,那么释迦牟尼佛现在又在哪儿呢?
其实,释迦牟尼佛正在常寂光土。
那么常寂光土又在哪儿呢?
常寂光土,是一真法界,泯绝对待,不生不灭,恒常如如。《圆觉经》开篇即说:“一切如来光严住持,是诸众生清净觉地,身心寂灭,平等本际,圆满十方,不二随顺。于不二境,现诸净土。”
凡夫因为无明妄想,看到的是生灭的世界,所见之佛只是佛的应身;离心意识,转识成智,则是不生不灭的世界,可见佛的法身。法身无处不在,无时不照,随众生心,应所知量。
“有缘佛出世,无缘佛入灭”,“灭”不是生灭的灭,而是指灭除一切烦恼、妄想、差别、对待,是绝对解脱、常乐我净、不生不灭、恒寂恒照的大涅盘境界。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就是禅心;唯有用禅心观照,才知道诸佛在哪里。
二
白居易请问惟宽禅师道:“身口意如何各自修行?”
惟宽禅师:“无上菩提者,被于身为律,说于口为法,行于心为禅;应用者三,其致一也。如江淮河汉,在处立名,名虽不一,水性无二。律即是法,法不离禅,身口意合一而修,身口意皆名心也。云何于中妄起分别?”
白居易:“既无分别,何以修心?”
惟宽禅师:“心本无损伤,云何要修?要知道,无论是垢是净,一切都不可起念!”
白居易:“垢,可以拂拭,不可起念;净,能无念可乎?”
惟宽禅师:“如人眼睛,物不可住,金屑虽珍宝,在眼亦为病;乌云遮蔽天空,白云同样遮蔽天空。”
白居易:“无修无念,又何异凡夫?”
惟宽禅师:“凡夫长无明,二乘长执着,离此无明和执着的二病,是名真修;真修者,不得勤,不得忘,勤者近执着,忘即落无明。此为心要云尔。”
白居易有所悟,终于成为终身念佛不辍的大行者。
世间一切,皆如梦境,千差万别,有好有坏,有大有小,例如布施,布施多,多功德;布施少,少功德,故一切都有区别。身修则有不杀不盗不邪淫;口修则有不妄语、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口;意修则不贪欲、不嗔恚、不邪见。身口意的修行,当然各各有别。梦由心现,心本是一;大梦醒来,一亦不存。所以说,真心自性,本自清净,本自具足,不假修证,何有勤忘?故惟宽禅师以觉性为禅之心要。
佛法在悟不在练,大道在休不在修。即使练成上帝,修成神仙,因有所得、有所住、有所修,即是生灭法,难免轮回!
佛法是觉醒之法,从生死大梦中彻底醒来!
只须息妄,无须求真;依妄求真,梦中添梦。
所以,关键是看破放下,无住生心。
梦里都是假,醒后全是真。所以,《楞严经》说:
圆满菩提,归无所得;狂性自歇,歇即菩提。
《楞严经》云:“有漏微尘国(我们所处的地球就是其中一粒微尘),皆依空(太空)所立。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水泡)发。”
原来宇宙乾坤,山河大地,都是自己囊中物,贪什么!
不住一切相,大觉悉圆满,有志大丈夫,知此即入禅!
《圆觉经》云:
善男子,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犹如空华,从空而有;幻华虽灭,空性不坏。众生幻心,还依幻灭;诸幻尽灭,觉心不动。依幻说觉,亦名为幻,若说有觉,犹未离幻,说无觉者,亦复如是,是故幻灭,名为不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