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2015-8-20 08:58 |
---|
签到天数: 245 天 [LV.8]辟谷大学I
|
有些道理总要等到适当的年纪才会明白:那些曾经让我们激动、担忧或殚精竭虑的事情,到最后都变得一文不值;只有很少的事确实关乎我们一生的平安与幸福;人生的智慧就是早点知道这些,以便能将精力都投入到这些关乎幸福的事,而不是其他。
柯云路:四十以后才明白(组图)
四十以后才明白
文/柯云路
灵光显现的一瞬
讲一个禅宗公案。
一个人毫不懂禅时,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当他稍入禅门后,是“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了。当他得了禅悟后,又“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了。
怎么理解呢?
所谓一开始“见山是山,见水是水”,是常规思维。到了“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时,是进入了非常状态。若再一次到了“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时,就是非常态与常规态融合为一了。他没有了常规与非常规的区别。“不二”了。圆融了。一切都是光明了。一切都是灵光了。一切区别都不存在了,叫佛性湛然。叫大道旷寂。叫无为无不为。叫“平常心”。叫彻悟。叫禅。
“放下心来,便是真悟”,这可以说是禅宗的真谛。
什么是彻悟?就是放下一切执著,清静无为。
如果你在整个人生上,完完全全、彻彻底底地放下一切执著,一切都安然处之,一切都自然处之,一切都不挂碍、不恐怖、不忧虑,那么,你就是大彻大悟,你就是佛。
如果你只在一瞬间放下了执著,那么此一瞬间就是灵光显现。
一个人做到大彻大悟是不容易的。然而在一定程度上放下心来,却是人人都可能做到的。这就是慧能讲的:“汝当一念自知非,自己灵光常显现”。
你在此一瞬间放下执著,你在此一瞬间就有小小一悟。
就与禅契机相合。
此一瞬间,你就超脱,你就圣洁,你就智慧,你就灵动。
此一瞬间,你就在光明的状态中。
那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所谓“凡心太重无神通”。
禅宗六祖慧能讲得好:“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须修禅”。
心平行直即是禅。
凡心太重无禅意。
当然,神通绝非禅。神通其实是小术。然而,人若禅而定慧双生,“一切神通变化,悉自具足”。彻悟之人,是大智大慧之人,又是平平常常之人。
柯云路:四十以后才明白(组图)
放下心来,便是真悟
人在世俗生活中为什么会愚昧?为什么不知道世界的本来面貌?为什么有时连最简单的、最平常的常识都不明白?
就是因为种种执著,或者说种种私心杂念,种种成见。
那些利欲熏心的人,有时不是连别人也需要活着这个简单道理都不懂吗?他不是每日每时地在侵害别人吗?
各种执著都使人愚蠢,使人失去对世界的真实感觉。
你的偏见,你的倾向,你的局限,你的私利,你的牵挂,你的爱欲,你的打算,这一切的一切都使你的心灵受到束缚。
它们使你的心灵不自由,不空灵,不能正确地感受信息。
当你想感觉世界时,各种因素都可能干扰你。
所谓“放下心来”,就是要放下这一切。
当你放下心中的一切,进入“无”的状态,进入虚心的状态,进入空灵的状态,你就可能有科学、艺术的发明创造。
当然,空灵状态的进入,要有一定的机遇。要有一定的训练。
一切主观的利益倾向、情感倾向都要放掉。
一切主观的经验、逻辑、推理成见都要放掉。
不是很容易放掉的。因为这两个“一切”都存在潜意识中,是很深刻的。要放掉它们,就要有放掉它们的力量。
这里的奥妙,只有体验一下,才能领悟到。
好比一架复杂的仪器,只有排除内存的、外来的种种干扰,它才能灵敏地接受和处理事物的信息。
聪明的朋友可能会问,这种“放下心来”的境界与与巫的精神状态有何差别?
当然有差别。
从现代心理学意义讲,一个是主体意识处于“清明”、“民主”的统治状态。一个是主体意识处于崩溃的解体状态。
神通并不等于大道,并不等于开慧。如果有了神通,不执著于神通,善于从神通中悟到更多的东西,善于从一现的灵光悟到永恒普及的灵性,那么,你就得了禅悟。
柯云路:四十以后才明白(组图)
人生的最高境界
自然就是无为。
无为就是无执著。
无执著就是没有任何愿与事违。
完全的自然而然是很高的境界。
生活的自然无为与艺术的自然无为是相通的。
画家,音乐家,舞蹈家,政治家,实业家,各种各样的学问家,最高境界都该是“道法自然”。
老子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地,就是大地了,地球了;天,就是天空了,宇宙了。道,其实很难用言语解释了,但却可以体会。人类在日常生活中对“自然”二字的俗用,倒也含着很大的真理。这个演员表演得自然,好。那个不自然,生硬,做作,矫揉,不好。其实,人在生活的一切领域,都有个自然问题。自然,因势利导,无为无不为,就是道,就是艺术,就是科学。生硬,做作,矫揉,勉强,就是拙劣,愚蠢,不艺术,不科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