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辟谷★———大成耕读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534|回复: 1

入出息禅定练习法(四)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11-24 00:18
  • 签到天数: 28 天

    [LV.4]辟谷小学III

    发表于 2014-10-31 16:35: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修习次第:

      定力提升的过程大概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第一、呼吸的进出明显、清楚,应注意入出息;

      第二、当呼吸的进出变得比较【微细、缓慢】的时候,可以专注长短息;

      第三、当呼吸的进出变得【更加微细、缓慢】时,可以专注全息;

      第四、当呼吸变得很微细、【若有若无时,可以专注微息】;

      第五、当呼吸【与光融为一体】时,应当专注禅相。

      如果禅修者确定了入出息念的所缘,就应当依照佛陀教导的次第来实修。他应当:“他只念于入息、只念于出息。”这是第一步。即是说他【只应在接触点这一带区域】觉知入的气息以及出的气息,不应当造作,要注意自然的呼吸。

      能够很单纯地觉知入和出的气息之后,就如此持续地专注下去。如果不行,妄念还经常会生起,心很散乱,这个时候就可以尝试用下面的几种方法。

    第一、少外缘

      想要在自己禅修时少妄想的话,就必须得在平时的生活当中尽量减少外缘。放下没必要的干扰,要做的义务还是要做,做完了就把它放下;不要讲太多的话,不要进行无意义的讨论,不要有太多的思维,尽量让自己单纯。

      如果禅修者热衷于管事,热衷于交际,热衷于弘法,热衷于讲话,是很难培育定力的。甚至就连学习教理也会障碍禅修。为什么呢?生活太丰富了。生活丰富,外缘就多;外缘多,心就变得复杂;心复杂,妄想当然就多。心经常攀于不同的外缘是没办法培育定力的。要让心平静无杂念,最好是能够做到不说、不听、不看、不想。

      第二、平时要保持正念正知

      在日常生活的行住坐卧当中,要时常保持正念,【觉知自己的呼吸】,要如理作意,预防生起贪瞋痴。如果一个人经常生起贪瞋痴,生起不善心,要他坐下来让心很快地平静,有可能吗?所以,尽量在平时――行、住、坐、卧保持正念、正知,生活越简单越好。生活简单,行为简单,心就简单。只要符合正道、符合于法就可以了。

      有些人在禅修的时候修得很认真,但是一下座、一睁开眼睛,就把业处忘得一干二净。假如是这样的话,即使你在禅修的时候能够爬上三尺,平时也会掉下两尺,甚至还有可能因为生活放逸、心念散乱,导致已经培育的定力退失掉,正在培育的定力不能够继续培育,没有培育的定力培育不起来。

      不懂得修行的人认为只有在禅坐的时候才是修行,懂得修行的人则无论在【何时何地都可以禅修】。禅坐的时候固然是禅修,在走路、站立、躺卧时也可以禅修。懂得禅修的人会在生活当中好好地守护正念、正知,觉知业处。只要不是在睡觉,不是在做必须用心去做的事情(比如看书、听开示等),哪个时候不能禅修呢?!

      在这里,我想教大家经行的方法。经行的地方可以在室内,也可以在空地、走廊、树下等处,只要是安静、少杂物、无障碍的地方就行。可以选一段大概10-20米左右的直线距离作为经行道。先站在经行道的一端,身体保持正直、自然,用右手轻轻握住左手背或手腕,放在脐下处,或者双手背着也可以。眼睛微微睁开,看着前方大约两米处。将心放在业处上,【保持知道呼吸】,决意:“从经行道的这一端走到那一端期间,让我的心不飘走。”然后迈步行走。经行时,不用走得太快,也不用太慢,速度比平时散步时稍慢点即可。要自然地走,不要造作,不要刻意放慢脚步。走到经行道的那一端之后,再转过身,缓缓往回走。如果走到中途发现心又飘走了,就应当停下来,让心回到业处之后再继续走,不要养成【一边走一边打妄想】的坏习惯。

      大家不要忽略经行的作用,经行介乎于【禅坐和日常生活】之间。经行走得好,对禅坐有很大的帮助,对日常生活的正念正知也有很大的助益。经行本身是一种修行的重要方式,对于喜欢长时间禅坐的人来说,它也是一种运动。

      第三、让心平静

      修行入出息念的所缘是很简单的,所以,不要用很复杂的心去面对很简单的所缘。如果你的心很单纯,对着同样也是很单纯的所缘,心跟所缘才能够相应;如果用很复杂的心去面对很简单的所缘,心跟所缘不相应,能够平静下来才怪呢!

      当你坐下来禅修的时候,如果发现心躁动不安、妄想纷飞,这时【不要勉强去专注呼吸】,可以先让心平静下来,让心不要再去攀外缘,不要追忆过去,不要计划未来,【要回到当下】。如果还是不行,可以修修佛随念,或者修修慈心,让心变得柔软、变得喜悦、变得堪任作业。拥有一颗柔软、适业的心,要去觉知呼吸就容易多了。

      第四、数息

      在禅修的过程中,【如果妄想还是很多】,《清净道论》建议我们可以用数息的方法来克服。

      数息的方法是:入息的时候知道入的息,出息的时候知道出的息,在入出息的末端心中默念“一”;然后,入息的时候知道入的息,出息的时候知道出的息,在入出息的末端心中默念“二”……如此默念着数息。

      《清净道论》里面提到,在数息的时候,数字不应当少于五,也不应当超过十。如果数数少于五的话,心未免因空间狭窄而容易烦躁。如果数数超过十的话,由于空间过大、时间太长而心容易懈怠。因此,在数数的时候,从五到十之间任选一个数字比较合适。我们通常鼓励大家数到八,因为它时刻在提醒我们不要忘记八支圣道,要培育八支圣道。

      选择从一数到八时,在每一次呼吸的末端数:入、出、一;入、出、二;入、出、三;入、出、四;入、出、五;入、出、六;入、出、七;入、出、八。如果你想选择在入息的末端数息也可以,即出、入、一;出、入、二……出、入、八。

      应当注意的是,在数息的时候【心应该放在呼吸上】,数字只是一种工具、一种方便,不应当把心放在数字上。

      如果这样数息,心还是会有妄念的话,就应当下定决心:“让我从一数到八的时候,心不能飘走。”用数息的方法设定一个时间段。假如我们数息从一数到八需要两分钟的话,那么,在这两分钟的时间段里心就不会飘走。如此一个数息来回是两分钟,两个来回就有四分钟,三个来回就有六分钟……用这种善巧来逐渐增加我们专注的时间。

      如果在数息的过程中,心还是会飘走、还是不断地打妄想的话,应该再下定决心:“让我从一数到八的过程中,只要心飘走,一觉知就立刻重来。”比如数到六的时候发觉心飘走了,就不应当再继续数下去,重新回到一!【假如仍然继续数下去的话,心将会对数息变得麻木】,以后可能养成一边数数一边打妄想的坏习惯,那么数息就不能发挥作用。所以,一旦察觉到在数息的过程中心飘走,【就回到一】!一定要让自己在从一数到八这段时间内心保持清净无染。

      假如用这种方法还是不行的话,那么可以用另外一种更加强烈的数息法。这种数息法就好像一个农夫在量谷或倒豆子的时候,一边倒一边快速地数。如何数呢?可以在入息的时候数“一一一一一”,出息的时候数“一一一一一”;入息的时候数“二二二二二”,出息的时候数“二二二二二”……如此一直数到八,让心不要有机会间断。如果一闲下来心就打妄想,就用这种方法。

      假如这种方法还是不行的话,还有第三种数息的方法:当我们入息的时候,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出息的时候,再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入息的时候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出息的时候再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之,不要让心有停歇下来的机会。
    根据阿毗达摩,心是识知目标的活动,每一心必定会有其所缘取的对象。假如心闲着没事干,它就会抓取其他的目标。我们用这几种数息的方法,目的是为了调伏心,让心平静,让心能够专注。

      如果可以成功地数完一个单元——从一数到八——在数完之后再重新开始第二个单元、第三个单元……。能够用这样的方法持续地专注呼吸大概十五分钟、二十分钟,乃至半个小时,如果心平静了,妄想也减少了,就可以不用再数息。为什么呢?因为数息毕竟是一种工具、一种方便、善巧,是专门用来对治妄想的。妄想减少了,就只是将心安住于业处觉知呼吸就行。

      如果能够这样持续地专注呼吸三十分钟、四十分钟、五十分钟……由于心持续地专注,禅修者会发现他的呼吸变得越来越缓慢,越来越微细。因为身体宁静了,心就会变得平静;心平静了,气息自然就会变得缓慢。当呼吸变得缓慢的时候,在经典里就称之为“长息”。这时,就可以进入《大念处经》里面所讲到的第二个阶段:

      “入息长时,了知:‘我入息长。’出息长时,了知:‘我出息长。’入息短时,了知:‘我入息短。’出息短时,了知:‘我出息短。’”
  • TA的每日心情

    2015-9-27 12:57
  • 签到天数: 147 天

    [LV.7]辟谷中学III

    发表于 2014-10-31 18:31:48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日常生活的行住坐卧当中,要时常保持正念,【觉知自己的呼吸】 ” 开始练习这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https://www.52bigu.com/thread-460693-1-1.html

    辟谷 | 西安大成耕读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2012-2015 www.52b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小黑屋|★免费辟谷★———大成耕读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3227768663将免费辟谷进行到底。。。

    陕ICP备20008113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