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2014-11-24 00:18 |
---|
签到天数: 28 天 [LV.4]辟谷小学III
|
禅宗一脉,从初祖菩提达摩开始,到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基本上是游僧,没有固定居所。从河南少林寺,经安徽岳西、潜山,云游和传承到黄梅县。一位祖师只带几个信徒,传播不广,影响不大。四祖道信开始在破额山设坛讲法,信徒成倍增加。五祖弘忍承法后,力图改革创新,使外来的禅宗适应国情,以求更大的普及和发展。他聚集弟子在东山设坛习禅,讲《金刚经》,门徒多时达到1000多人。
唐龙朔元年(661年),弘忍选法嗣,想出了一个公开竞争的法子,让弟子们作偈文,表达自己对佛性的见解。
论资历,神秀是当然的接班人。众僧也都说:“神秀上座,现为教授师,必是他得。”神秀作好偈文,书写在廊壁上。慧能刚来几个月,在碓房舂米,殿堂上说法,还轮不到他。但他天分聪慧,悟性极高,对佛的本性有自己的见解。他听人念了神秀的偈文,便也作了几句,求师兄帮他写在壁上。
弘忍看见了,大为惊讶。两首偈文,谁更优秀,他心里有数了,也就是选谁接班已有定夺。他转到碓房,见慧能腰间挂着一块大石头,正在舂米。就问他:腰部挂着石头舂米,累不累?慧能说:我是来求法的,不觉得累。大师赞叹:舂米不觉得累,求法也不会觉得累。用锡杖在地上敲了三下,转身便走。
慧能明白其意。深夜三更,他进了大师禅房。大师给他讲《金刚经》,将禅宗衣钵授给他。让他连夜离开黄梅,去南方待机传法。所谓衣钵,就是释迦牟尼传下来的一件袈裟,一只钵盂。这是祖师传法的信物。传到慧能手中,已是33代了。
神秀满腹经纶,慧能一字不识。弘忍为什么要选择慧能承袭法嗣?
神秀偈文的精神,后人总结为“渐悟”,即通过长期习禅,慢慢悟出佛性。慧能偈文的精神,后人总结为“顿悟”,即以心传心,尽快得法,捕捉禅机,恍然大悟。弘忍改革禅法,目的是不主张漫长修行,成千上万的信徒,来佛地听几次讲法,或者面对佛祖洗心革面,“顿悟”得法,那该多好。慧能对法性的理解,显然符合弘忍的改革精神。
普渡众生是佛家的宗旨。普渡众生得开悟众生,让众生得法,这最为要紧。慧能不识字,又能得法,便可成为众生得法的榜样。那个时代,不认字的劳动者是绝大多数,让法传到他们中去,为他们接受,也就至关紧要。如果都像慧能那样得法,禅宗就可以广罗信徒,深入众生了。弘忍传宗慧能的本身还表明,禅宗的精要不只是在书本中,在平常的世俗生活里也有禅,不识字的人也可以得法,可以用法。这就降低了禅宗的门槛,促使禅宗在民众中广泛传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