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辟谷★———大成耕读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679|回复: 5

相对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7-3-1 23: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七、相对论与佛学的比较
  
  一个成功的科学理论,不能仅仅是数学形式上的成功,同时也应该是能够被人们正确理解和接受的理论,如果相对论的这个基本矛盾没有得到合理的解释说明,针对相对论的责难将无休无止。但是,自从相对论诞生以来,不论维护相对论还是反对相对论的专家学者,都没有从根本上去寻求解决相对论两个原理基本矛盾的办法,都只是针对各种佯谬进行表面的解释,这些解释实际上并不能根本的解决存在的问题。那么,我们从佛学角度出发,有没有可能找到一种解决相对论基本矛盾的方法呢?下面我们就此进行详细的分析。
  
  光速恒定是相对论中最重要的一个前提,所有相对论的结论都是在这一前提条件下才得以成立,然而,光速为什么相对于每一个观测者都是一个恒定的数值?并且与观测者的运动状态无关?如果光也是一种物质,那么这与我们的常识是相悖的。比如,一个乘客从火车上向火车运动方向上扔一个小球,在乘客的眼中,小球的运动速度和自己平时在地面上扔小球的速度是一样的,而从一位站在站台的观测者看来,小球的运动速度就是其本身速度与火车行驶速度相加之和。然而相对论告诉我们,如果从火车上不是抛出小球,而是发射一束光子,那么无论对于火车上的观测者还是站台上的观测者,光子的速度都是恒定的。对于这一原理,爱因斯坦没有进一步的说明。光速恒定是相对论的基本假设,但是,为什么在不同的参考系中,光速始终保持不变?在相对论中,所有的量,如质量、能量、长度、时间等等都是相对的,为何唯独光速这一个量是绝对的?光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对于这一问题的解答,似乎隐含着一些本质问题的答案。
  
  或许有人会说,光速恒定不是从麦克斯韦方程得到的结果吗?难道还需要说明吗?如果这样认为的话,并没有看到问题的实质。麦克斯韦方程是为了描述电磁现象而得到的,所以对光速恒定的结果也只是对现象的一种数学化描述,并不是说明现象的原因。麦克斯韦方程无法说明白是电磁现象导致了光速恒定的结果还是光速恒定导致了电磁现象的产生,更或者二者根本就不是因果关系,只不过是同一种现象的不同表现。况且用数学来解释物理现象的本质,有点倒果为因的感觉。数学的本质是什么,目前并没有统一的认识,直觉主义者、形式主义者和逻辑主义者各有各的解释,数学自身的出生的问题都没有解决,更不可能去说明物理现象的本质。
  
  前面我们说过,从佛家的角度来看,世界是虚幻不实的。但是,这个世界如此鲜活而真实,怎么可能是虚幻的呢?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个虚幻的世界的产生呢?佛经中说,我们是因为无明,产生分别心,又因分别心,产生执著念。分别心产生了幻象,而我们执著于幻象,因此我们就以虚幻的世界为真,从而迷失了自己的本来面目。在佛家的观念里,无明是现象世界生成在逻辑上的原因。所谓无明,即是指没有智慧,迷失了本心。而分别念,是现象世界生成的直接原因。
  
  大家都是由于分别心而产生了幻象,那为什么我们自己一点都没有察觉呢?佛说,那是因为分别心太过细微,而我们的意识太过粗放。我们的意识是由连续不断的念头组成,我们每个人在安静沉思的时候,可以自己审视自己的念头生起和消逝,有时候,一个念头起来,我们的心思就随着这个念头而去,从而产生了更多的念头。不间断的念头在我们的脑海中起起落落,就组成了一幅连续而动态的画卷。我们误以为我们的思维是连续的,其实我们只要安静的进行内视,就可以发现念头与念头之间是存在间隔的。著名的哲学家,禅修大师克里希那穆提在其著作《最初和最终的自由》中写道:“如果你非常仔细的察看,你会看见,尽管反应,即思想的运动,看起来如此迅速,但是,念头之间是有缝隙的,在两个念头之间存在着间隔。”
  
  分别的念头我们在安静时就可以察觉,但是,念头又是由更细微的分别念组成,细微的分别念还由更加细微的生灭所组成。这样的生灭就不是一般状况下可以察觉到的。按照佛经的记载,一弹指含二十瞬,一瞬含二十念,一念含九十刹那,一刹那含九百生灭。在华严经中,记载了佛与弥勒菩萨的对话:“佛告弥勒,心有所念几念几相几识耶,弥勒言,举手弹指之顷,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形皆有识,(识)念极微细不可执持,佛之威神入彼微识皆令得度,此识教化非无识也。”在这段对话中,弥勒菩萨说,一弹指之间,就有320兆个细微的念头。实际上,佛经中涉及到的数字概念都是方便说,无非是表达生灭心的细微而已。
  
  为了帮助理解,我们可以把分别心划分为三个层次:最粗的级别为分别觉,其次为分别念,最细微的称为分别识,也就是佛法中的生灭。我们把这三个层次分别对应于时钟的时针、分针和秒针。假如我们的分别心处在时针的层次,我们只能察觉到时针的运动,如果分别心处在分针的层次,那我们可以察觉到时针和分针的运动但察觉不到秒针的运动。如果分别心处在秒针的层次,那么时针、分针和秒针的运动我们都能察觉到。相应的,佛法说,我们普通人都处在分别觉的层次上,也就是时针的层次,更细微的分别念和分别识我们察觉不到。那么普通人要怎样才能察觉到最细微的生灭呢?佛经里说,要修炼到八地菩萨以上才可以。
  
  由于这样细微的分别识,现象世界得以生成。我们把现象世界认为是真实的世界,是因为我们无法分辨最细微的分别识,因此看不出现象世界的生灭性。分别识以极快的速度生灭。我们再来看光量子,光是一份一份发出的,两份光子之间有一个间隔,如果用佛家生灭的观点来看,这难道不是一种生灭吗?一份光子是生,间隔表示灭,没错!这正是佛学与科学的共通之处!所谓的光,按照佛学观点,其实就是我们每个人分别识生灭所产生的幻象,而光传播的速度,正是对应于分别识生灭的速度!
  
  这个原理,可以通过我们在影院中看电影的情形来理解。电影的画面其实是一帧帧静止的画面所组成,我们所看到的连续的电影画面,其实是我们自己分别识所产生的错觉,在电影播放时,两帧画面之间是有一个很小的时间间隔的,这个时间间隔大约是1/24秒,我们无法察觉到这种间隔,因此,电影画面看起来就是生动而连续的。而电影播放的速度,正是对应于电影画面帧的切换频率,当切换频率越快,电影播放的速度也越快,当切换频率恒定,电影的播放速度也就恒定不变。由于我们每个人分别识生灭的速度都一样,所以光速相对我们每个观测者来说都是恒定不变的。这样,从佛学的原理来看相对论的光速不变前提就显得顺理成章了!
  
  我们继续以这样的思路来探究。很容易明白,所谓普朗克时间,就是分别识从生到灭的间隔,而普朗克空间,就是在这一个短暂的生灭中分别识所产生的虚幻的最小空间单位。而为什么小于普朗克时间和空间的概念对于科学来说是个禁区,从佛学理论则很容易解释:虚拟的四维时空幻象本身就是建筑在一个个连续不断生灭的分别识之上,想要用虚拟时空中的要素去探索建筑该时空的基元之间的缝隙,这是本末倒置的行为,用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就是,想用一把钢尺去测量钢尺上两个铁原子间的距离,当然是不可能的。
  
  我们再看相对论中的第二个原理——相对性原理。
  
  对于相对论所阐释的相对性原理,从佛学角度同样可以很好的理解。在佛家看来,我们每个人眼中的现象世界,都是因无明分别念建构而成。因此,我们每一个观测者就是一个独立的系统,每个人所观测到的一切现象,都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来观测,也都有自己的时间、空间、质量、能量等等量度,只不过大家的量度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相似的,所以,看起来现象世界似乎有着客观的标准和量度。然而,本质上说,并没有一个能够独立于观察者之外的所谓客观世界。如果有这样的世界,必然会有统一的时间、空间等等相同的量度单位,然而相对论效应的证实已经否定了有一套客观量度单位的说法。那么,从佛学的角度,能否对相对论中的“钟慢尺缩”等效应进行符合逻辑的解读呢?
  
  八、对相对论效应的重新解读
  
  要对“钟慢尺缩”效应进行解读,首先要对时间、空间的概念进行解析。我们生活在时间与空间之中,可是要对时间和空间来下个精确的定义,却几乎是不可能的。公元前二世纪的《淮南子》一书曾对时空作了一个不是定义的定义:“上下四方谓之宇、往古来今谓之宙。”宇,即是上下四方的空间;宙,即是过去未来的时间。每个思维正常的人当然明白什么是上下四方,什么是古往今来,但是,这只是时空的描述,并不是时空的本质。我们也许会认为钟表上秒针“滴答滴答”着转动的,就是时间,也可能认为春去秋来,花开花落的就是时间。但这一切,只不过是时间的表象而已。那么,时间、空间的本质含义到底是什么呢?
  
  看看我们用来记时的单位就会明白,时间只是对运动和变化的量度。我们把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圈所需的时间定义为一年,把地球自转一圈所需的时间定义为一天。再把一天24等分,每一份定义为一小时。同样的,继续等分下去,可以得到一分钟和一秒钟的时间概念。我们生存的这个宇宙,大到天体、星系,小到原子、分子,无不处在不停歇的运动当中。为了描述和量度这些运动,时间概念自然应运而生。归根结底,时间只是运动和变化的量度,或者说是一种人为的约定。我们可以假设,世界上所有的事物,包括星球、日月、空气、分子、原子等等一切的一切突然停滞,此时还会有时间概念吗?有人会说,就算这一切停滞了,我们还有思维啊,还是会产生时间观念啊!这样的说法即对也不对,如果我们还有思维,的确还会有时间观念,但是我们的思维是不是一种运动呢?
  
  从物理层面上来看,思维与运动是相关的。
  
  现代脑神经科学发现,人脑思维的时候脑神经会产生相当于一节5号电池百万分之一的微小电波。这一现象说明,构成神经细胞的原子的外层电子发生了吸收或放出能量的现象,而这种能量以能量的最小单位光子(或虚光子)的形式出现。也就是说,人的思维与电子吸收或释放光量子的行为相关。一般成年人在平静的清醒状态时,大脑脑电波主要表现为α波(读作阿尔法波),这种波的频率约为8-13赫兹,即一秒中发生8-13次振荡。如果在睡眠时,思维较不活跃,脑电波的频率会逐渐下降,一般深度睡眠时的频率约为每秒钟4次左右。也就是说,我们在睡眠时意识仍然在运作,只不过比清醒时大大减少,约为清醒时的1/3左右。
  
  以上是从科学的观点来分析,如果从佛家的角度来看,运动不仅是与思维相关而已,运动本身就是无明分别而产生的幻象。设想,我们能感知到运动,归根结底,是因为我们感知到了差异,这种感知到差异的性质,就是佛家所说的分别。例如,我们判断一个小球发生了移动,一定是因为我们识别出其位置发生了变化,前一位置与后一位置必须能够相区别,如果前后位置无法区分,我们将无从判断运动是否发生。这种能够被区分的性质,就是佛家所说的分别。产生了分别,运动的概念随即产生。有了运动的概念,时间和空间的概念也同时产生。有相续的分别,就产生了先后的时间概念,而分别的结果,就产生了空间的概念。从佛学上来看,所谓的“人”其实是一种境界,由于大家是“人”,所以大家的分别识速度相同,所以大家会有相同的时间和空间概念,也即是说,对于“人”这个境界来说,光速是恒定的。但是,如果境界改变,分别识的快慢也会有变化,相应的,“光速”、“时间”、“空间”等概念也会相应的变化。
  
  比如说,从佛家的观点来看,人通过禅修可以控制自己的分别识速度,使自己的分别识变慢。所以,当人进入深入的禅定状态中时,对于修习禅定的“人”来说,时间会变慢。在《金刚般若研习报告》第17卷中,记载了当代禅学大师虚云老和尚的一则故事:
  
  虚云老和尚是当代禅宗的祖师,有相当的禅定功夫。他常常打坐,一坐就是十天半个月,出定后觉得才几分钟。我们知道虚云老和尚生活很清苦,有一年过年时,他在自己的小茅篷里煮芋头,一边煮,一边打坐。有人到茅篷来看老和尚,向他拜年,看到他入定,就拿引磬在他耳朵边敲,请老和尚出定。出定后看到有人来,老和尚就说:“你们来得正好,我刚刚煮芋头,大家一起吃。”结果一看,芋头都长毛了。他们说:“年早就过了。”老和尚说:“不会吧!我觉得才十几分钟。”他在定中感觉十几分钟,实际上过了二十多天。虚云老和尚常常一入定就是很多天,类似这样的事情很多。
  
  以上故事所描述的情况,其实任何一位修习禅定的人都能够切身体会得到。在禅定中所体会到的时间变慢,是确确实实的变慢,并不是因错觉而引起的。在禅定中,人的所有机能都以变慢的时间来运作,因此,即使十天半月不吃东西,一样不会觉得饿,身体也不会有任何损伤。不同的境界会有不一样的时空概念,这在佛经和一些民间传说中都有论及。民间常有“天上一日,人间百年”的说法。而在佛经中,这样的记载非常多,比如在佛经中记载,忉利天的一天相当于人间的一百年,而兜率天的一天相当于人间的四百年。从佛学的角度来看,时间的相对性是太平常不过了。
  

  • TA的每日心情

    2017-7-27 11:07
  • 签到天数: 91 天

    [LV.6]辟谷中学II

    发表于 2017-3-2 08:50:1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7-1-25 07:55
  • 签到天数: 5 天

    [LV.2]辟谷小学I

    发表于 2017-3-2 20:56:5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一篇可以上知乎了,是公知的见解,很棒。关于相对论和佛学,个人是这样理解的。科学是我们认知这个世界的一个手段,属于方法论的范畴,是形而下的。不同的时代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是不一样的,比如,曾经有段时间,我们认为天圆地方,现在站在外太空来看地球,原来是个圆的。科学也是这样的,是基于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我们称之为科学。但是,这个世界并不是因为有了科学这个认知体系而不同,这个世界跟远古的世界从本质上应该是一样的,变化的可能仅仅是物种和地理上的差异。在我们称之为蒙昧时期的时候,这个世界还是这个世界。所以,不管怎样去理解相对论,维护相对论和反对相对论,这个世界还是这个世界。但是,从佛学的角度来看,是一个不同的解释。如果站在一个体系里解释一个东西,都是成立的。比如,依《圣经》的万物神造的理论来解释这个世界的话,从这个体系来看,这个里面的所有的论点都成立。依佛学的观点来看待世界,也是可以解释的通的,不过相比较来讲,是深刻些,所以,如果仅仅从现有的所谓的科学知识来求证佛学观点,好像还没有达到那个认知高度。另外,从这篇来解释的关于时间的概念,有时候真不好说,如果科学还木有求证到这个境界或者作者木有禅定的功夫,也是不很容易理解和解释时间的,这是科学的局限性和短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7-3-2 21:04:07 | 显示全部楼层
    狮子岭 发表于 2017-3-2 20:56
    这一篇可以上知乎了,是公知的见解,很棒。关于相对论和佛学,个人是这样理解的。科学是我们认知这个世界的 ...

    是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7-1-25 07:55
  • 签到天数: 5 天

    [LV.2]辟谷小学I

    发表于 2017-3-22 18:03:51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继续发表一些更深刻的话题,方便大家讨论探讨,以启迪大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5-8-1 09:58
  • 签到天数: 3 天

    [LV.2]辟谷小学I

    发表于 2017-3-22 18:24:13 | 显示全部楼层
    重点还是写下你对辟谷的理解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https://www.52bigu.com/thread-460693-1-1.html

    辟谷 | 西安大成耕读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2012-2015 www.52b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小黑屋|★免费辟谷★———大成耕读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3227768663将免费辟谷进行到底。。。

    陕ICP备20008113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