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辟谷★———大成耕读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2040|回复: 14

中里巴人理解的《金刚经》浅显易懂 愿得无量福报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13-5-13 10:12
  • 签到天数: 64 天

    [LV.6]辟谷中学II

    发表于 2012-7-5 18:02: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体道悟道 于 2012-7-5 18:11 编辑

    冬令进补,咱们补点什么呢?《金刚经》吧!从今天开始,和朋友们一起啃读《金刚经》。《金刚经》一共五千多字,没有什么文言文,言简意明,是冬令进补的佳品。可能有人虚不受补,有人肚里“三浊”太多,难以消化。没关系,能吃多少,吃多少吧。我来掌勺,大家往里添佐料,一起熬成这碗浓汤。

    《金刚经》有三十二品,也就是三十二小段,咱们每天讲一段半段的,这一冬天也讲完了。至于,此经的成书时间,谁翻译的,为什么分三十二品,还有经文中,一些佛教的术语,我就不解释了,请朋友们帮忙加上就好了。有的段落,我不会讲,或讲得大错特错,在座的可以直言斧正,或取而代之,千万别客气。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20 收起 理由
    黯影浮香 + 20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2013-5-13 10:12
  • 签到天数: 64 天

    [LV.6]辟谷中学II

     楼主| 发表于 2012-7-5 18:03:48 | 显示全部楼层
    佛与一千二百五十个弟子,在舍卫城中的一个大花园里居住。一天,吃饭的时候,佛披上袈裟,拿着饭碗,到城里去化缘,化了碗斋饭,回到居所。吃完饭,收好碗筷,换上衣服,把脚洗干净,在座位上铺好垫子,就开始打坐了。(第一品讲完了。简单吧,往后就稍有点难了。别着急,明天再讲。)

    这时佛的弟子——须菩提,跪地施礼,说道:“老师,您教诲弟子要时时护住心念,不生妄想;时时提醒自己,做主人公;如果有善男信女,渴求明心见性,该如何做,如何让心安定下来呢?佛说:“问的好呀。你用心听,我来告诉你。如果有人渴求明心见性,应该这样做。”须菩提说:“弟子洗耳恭听。”

    明天讲第三品,是个关键,很多东西要事先说明一下,有的词汇如“涅槃”、“众生”、“灭度”等,各种佛经解释的差异很大。我的讲解可能会让一些朋友有这种想法:“中里怎么可以这样解释,太离谱了吧”。我只说自己的心意。至于其它书中的解释,大家可以旁注出来,互相参酌,或许会更容易理解经文。

    小时候很爱在沙子堆里玩,做成‘沙饭泥粮’,塑成‘人物风景’,可专有淘气的孩子,一脚把我的‘杰作’摧毁。我哭着跑到他家,让他赔我的‘房子’‘车马’。他家大人会说:“不就是一堆沙子嘛,小孩子还当真了。”《金刚经》里,总拿‘恒河沙’作比喻。看来,我们这些众生,原来不过是一堆沙子堆成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3-5-13 10:12
  • 签到天数: 64 天

    [LV.6]辟谷中学II

     楼主| 发表于 2012-7-5 18:04:2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讲《金刚经》的目的,不是为了让您读懂,而是让您能读;不是让您开悟,而是让您结缘。露珠是水,浪花是水,各取一滴,毫无分别。可露珠有鸟语花香的记忆,浪花有惊涛拍案的传奇,不是当局者,谁解其中味?(各位先吃饭吧,一会儿讲第三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3-5-13 10:12
  • 签到天数: 64 天

    [LV.6]辟谷中学II

     楼主| 发表于 2012-7-5 18:04:53 | 显示全部楼层
    佛说:诸位菩萨,要这样做才能使心安定下来:天地万物、有情无情的一切众生,我都令它们回归到初始的、不生不灭的微粒状态,这叫做‘灭度’。(微粒是所有众生的原本实相)。

    我将一切众生的幻相破灭,度化它到原本的实相。实际上,没有众生可以被‘灭度’。为什么呢?因为众生即是幻相也是实相,只能自觉自度。如果菩萨把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些幻相当作实相,就不是菩萨。

    读佛经,‘是非’不可太分明。不然处处滞障。经文中或‘是非明了’;或‘似是而非’;或‘是非颠倒’;或‘昔是今非’。先望梅止渴,再过河拆桥。并非前后矛盾,而是随缘接引,借假修真。

    今天不忙讲经了,先聊聊天吧,讲经令许多朋友感到压抑和迷惑,有人很轻松的跑到这里来玩玩,进来一看,原来是‘和尚们’在一起念经,无趣,无趣。同事小杨就报怨:“郑老师,你讲的经,我看不懂,我老公也说不懂,看来是没几个人能懂。”小黄也说:“读《金刚经》有什么用呀,与现实生活有关系吗?”。

    昨日与一位青年作家聊起《金刚经》,他说:“如果李嘉诚看过《金刚经》,我就看,起码能帮我事业成功;巴菲特看过《金刚经》,我就看,起码能帮我股市赚钱。如果只是少林寺的高僧看过,那就算了吧,我还不如躺在沙发上看大片呢!”

    下面接着讲第四品。佛对须菩提说:“要想把佛法传播给众生,你不可停留在一种形式上,碰到蝴蝶,你就变成鲜花;遇见小鱼,你就化作河流;迎着狂风你乌云翻滚,遭遇暴雨你电闪雷鸣。你‘和于光,同于尘’,就可以穿透世间万物。普渡众生,福德无量。

    今天接着讲第五品。 “须菩提,你觉得可以从佛的外貌来认识佛吗?”“老师,我觉得不行。为什么呢?如来所说的佛,不是指外貌。”佛叮嘱须菩提:“不可以貌取佛,佛在世间以无数相现身,但所有相只是佛的影子而已。不被表相迷惑,才能看到佛的真身。”

    我是张三,可我得了失忆症,忘了我叫什么了。别人喊:“张三!”我不知在喊谁。别人摇着我的胳膊,大声说:“你是张三!”,我说:“我是张三?”…… 。有一天,我触景生情,勾起了记忆,原来我是张三。佛叫如来。本觉为‘如’:我是张三。今觉为‘来’:原来我是张三。

    第六品,“老师,您说的这些大道理,能有几个人相信是真的?”佛告诉须菩提:“不要这样认为。我离世五百年以后,如果有人自律自觉的来修佛法,听到经文,就心悦诚服,认作真理。这样的人曾经累世与佛结缘,素有善根。听到此经,就如老友重逢,深信不疑。”这样的人得到的福报太大了。为什么呢?

    为什么这样的人福报大呢?是因为他心如空镜:‘物来则应,物去不留’。没有成见,不守定法。风来竹响,雁去影空。把诸法当作小船,到岸则弃舟登岸,不可背船上岸。佛法虽妙,当舍则舍,不舍不得。(我们不是要得到佛法,而是要用佛法来看世界。佛法不是风景,而是观景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3-5-13 10:12
  • 签到天数: 64 天

    [LV.6]辟谷中学II

     楼主| 发表于 2012-7-5 18:05:2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七品 “须菩提,佛修成的正果到底是什么?佛说了哪些佛法?”须菩提说:“据我的理解,佛没有一个实实在在的正果可得;也没有什么成佛的方法可说。如来所感悟的佛法,只可意会,不可言说。说了就不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由此而论:一切悟道修真的人,虽有层次的高低,但修的都是无为法。”

    第八品 “须菩提,如果有人把世界上所有的珍宝,分给众生,这样的‘财布施’,功德多不多。”须菩提说:“福报甚多。成佛叫做‘功德圆满’。‘财布施’是世间的果报,不是功德,所以应该是福报多。”(未完)

    佛接着说道:“若有人能‘信受奉行’此经,哪怕只是其中的几句心法,为他人讲解,所得的福报比‘财布施’的人还要多。为什么呢?因为一切佛都是因《金刚经》而开悟。一切佛法也都是出自《金刚经》。须菩提,我说的佛法,只是个比喻,因为没有一个固定的法叫佛法。” (明天休息,周末愉快!)

    预讲第九品(从凡夫到菩萨的过程中,要经历一果须陀洹、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四果阿罗汉。循阶上塔,眼界不同。)此段经文名相很多,如‘须陀洹’、‘无诤三昧’、‘阿兰那行’等。网上都有注释,可自行查找,在此皆不详解。恐歧路亡羊,反失大道。

    一会儿出差,周末才回,大家自己先聊着,我得下周再与朋友们讲经了。大家随便点,别太拘束了。怎么讲都无所谓对错。如果经典是只凤凰的话,那么你是天鹅,他是乌鸦,又有什么高下之分呢?

    第九品 “须菩提,你怎么看?须陀洹可以自认为成就了须陀洹果吗?”须菩提说:“不可以,须陀洹虽然进入了圣贤之流,但圣贤本来就是‘空中楼阁’,无流可入。”佛接着问:“那么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可以自认为已经成就果报了吗?”

    “不可以,因为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都不过是‘海市蜃楼’‘雾里飞花’,有名无实。”佛说:“须菩提,你四大皆空,远离私欲,人中第一。你认为自己得到阿罗汉道了吗?”须菩提答道:“哪有什么阿罗汉道,不过是佛在虚空中划的一个标记,为接引求道之人,从有入无,以实喻空。”(第九品完)

    有时发现,微博中有错字,或者用词不妥,可能要删除原文重写。有些朋友的评论可能会被随手删去了,在此先表示歉意。只能麻烦您再写一次了。好,先吃饭,吃完饭,试着讲完第十品吧。

    第十品佛问须菩提:“你认为我在老师燃灯古佛那里得到什么佛法了吗?”“没有,您在燃灯古佛那里,没得到什么佛法。”佛接着问:“达到了菩萨的境界,是不是非常荣耀和崇高呢?”。须菩提说:“不是,荣耀和崇高都是佛对修道者的鼓励,并不是一个实有的境界。”

    佛点点头:“所有修道之人,应生清净之心。不贪着所有的名相。不应以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鼻子闻到的,舌头尝到的,身体感觉到的,思想分析到的,来当作内心的觉悟。‘六根’清静后,生出的心才是真觉悟。”

    佛接着说:“比如有人,与世界上最高的山一样高大,这人高大吗?”须菩提说:“非常高大,因为高大是世俗的眼界,所以叫高大。佛是无法用世俗的眼界来形容的。所以不能用大小高低来认识。”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是可以见到的空,空是看不到的色。‘色从空中出,有自无中来。’金刚经是讲空的。所以前面的路,是从多到少,从有到无。而不是越学越多,殚精竭虑,皓首穷经。“为学日增,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风让世界到处充满声音。寻声而找,找到树叶,找到小溪,找到大海,找到洞穴的空鸣,找到山谷的回响,却抓不到风的衣襟。笛子能吹百声,却只是一口气。太阳能分七彩,却只是一束光。百声为幻,气是真音。七彩为影,光才本色。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您得先‘行深’,才能照见。登上‘般若波罗蜜多’这个观景台,自然看到五蕴皆空的景象。如何登台观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生活中处处都是《金刚经》。首先不要‘住’在经文上。要学会看‘无字真经’。

    你憧憬富丽堂皇,你就会置身于琼楼玉宇;你醉心湖光山色,你就会泛舟在月夜春江。你贪爱‘良辰美景’,才有接引你的‘镜花奇缘’。如果你心如死灰,性如顽石,就只能去修“枯木禅”了。

    佛法就是红尘,先让你痴迷,再让你看破;佛法就是甜酒,先让你沉醉,再让你惊醒;佛法就是彩梦,先让你编织,再让你斩断;佛法就是泡影,先让你神往,再让你吹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3-5-13 10:12
  • 签到天数: 64 天

    [LV.6]辟谷中学II

     楼主| 发表于 2012-7-5 18:05:5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一品佛问:“须菩提,恒河里的沙子多不多?如果有恒河沙那么多的恒河,所有恒河里面的所有沙子,多不多?”“老师,太多了,恒河就数不清,何况里面的沙子。”佛语重心长的问:“须菩提,如果有悉心向善的男人或女人,把恒河沙那么多的宝物,分给所有人,这样的人福报大不大?”

    须菩提说:“太大了,老师。”佛再次咐嘱须菩提:“如果有悉心向善的男人或女人,信解《金刚经》,哪怕只是其中的一段心法要义,与众人分享。这种福报,比前一种福报更大。”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以少为多,报怨以德。”为了无为而有为,为了无事而做事,为了无味而品味。以不变应万变,以本心对仇怨。

    第十二品佛说:“我再强调一下,《金刚经》无论在哪里演说,哪怕只是其中的一段心法要义,一切能感知佛法的生灵,都要起恭敬心,如同对待佛的塔庙一般。能够有缘受持读诵《金刚经》,如同得到了最好的人生指南,有《金刚经》的地方就是佛在借法身而传道。尊敬此经就应象尊重佛的弟子一样。”

    于悠3先生说的对。佛在此段还没给《金刚经》命名呢!所以需要改一下。

    第十二品佛说:“我再强调一下,此经无论在哪里演说,哪怕只是其中的一段心法要义,一切能感知佛法的生灵,都要起恭敬心,如同对待佛的塔庙一般。能够有缘受持读诵此经,如同得到了最好的人生指南,有此经的地方就是佛在借法身而传道。尊敬此经就应象尊重佛的弟子一样。”(再次感谢于悠3先生)

    《金刚经》讲到第十二品,‘经义’已经说完了。余下的二十品,都是在咐嘱、强调、解释、延展、举例说明。《黄帝内经》上说:“知其要者,一句而终。”我们不是越学越多,而是越学越少。《金刚经》讲空、讲无中生有、讲无用之用、讲‘无意之中是真意’。无需抱着多学多得的态度,也与勤奋努力无关。

    《金刚经》不是要告诉你很多做人的方法和原理,那样你不如去看看《增广贤文》,它只是想让你相信世界是空的。但空而不虚,空而有力,空而俱足。为了让你相信空,它用福报来接引你,因为福报人人憧憬。尽管福报也是个美梦,但你得先做梦,才能醒来。睡觉、睡‘觉’,睡醒了就“觉悟”了。

    善始善终。《金刚经》,是要从头到尾讲完的。只是想想,可能要改变一下讲经的方式。从小最爱看《西游记》,那就是一部故事版的《金刚经》。现在读来仍觉得有趣。其实《金刚经》无处不在,只是一种看法,法眼看世界。有时,一只昆虫,让你无意间明白了《金刚经》。那么,这只昆虫就是《金刚经》。

    《金刚经》的伟大,在于它不让你依赖贤圣,不让你膜拜神佛,不让你迷信经典,不让你轻视等闲;它指给你自强自立,自尊自贵,自性自悟,自觉自度的正道;它让你无忧无惧,自由自在的活在这个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世界。凭着《金刚经》这个观景台,你可以站在世界的屋顶,笑看精彩的人生。

    第十三品须菩提言:“老师,此经威力无穷,功德无量,用无边智慧接引众生直达幸福彼岸。该给它起个什么名字呢?”佛说:“就叫它《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吧。起个名字可以时时记起它,奉行它。须菩提,名字就象是件外衣,并不是事物本身,不要太执着在名字上面。”

    佛问:“须菩提,我教给你们什么佛法没有?”“没有,您什么也没说。”佛又问:“须菩提,无限的宇宙中,大大小小的物质多不多?”须菩提言:“非常多。”佛说:“把物质打碎成微尘,会发现最终是空的。它们的存在只是暂时的聚合。都是有名无实。微尘如此,包含着微尘的宇宙也一样,有名无实。”

    佛停了一下,又问道:“佛有三十二种庄严美好的相貌,须菩提,可不可以用外貌来判断是否成佛了?”须菩提言:“不可以,佛说的三十二相,不过是佛的一个表相,并不代表佛本身。”佛再次咐嘱:“须菩提,所有明心见性的善男信女若能将此经中的要义心法广为传播,真是福报不浅。”

    秋天是万物的开始,要把能量先灌注到地下,氤氲一冬。在春天才有生长的能量,夏天则是万物的消亡。肺气是原始的动力,是一天能量的开始。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兵。所以,五脏六腑中的肺,被命为相傅之官。如此地位,岂是虚言,应善加利用。肺主一身之气,凡动力不足之人。要在肺上多加关注。

    道者,首选之方向。路者,各种足,走的人多了就是路。迷者,‘米’字为路标,放在路口,让你择路。有‘道’则有路。有‘道’则不迷。有‘道’都是路。无‘道’路是迷。孙悟空拜的师傅是须菩提,佛的十大弟子之一,解‘空’第一。

    须菩提居住的那座山叫‘灵台方寸山’,指心的位置。那个洞叫‘斜月三星洞’,也是‘心’字的外型。这是告诉你“仙佛莫远求,只在你心头。”求道的方向是自己。悟道的师傅是本心。这个方向对了,再随缘求法,才不会迷失。别人给你的是‘助’力,且力,暂且之力。‘永远相信自己,绝不邯郸学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3-5-13 10:12
  • 签到天数: 64 天

    [LV.6]辟谷中学II

     楼主| 发表于 2012-7-5 18:06:15 | 显示全部楼层
    各位新年好!几天没来,有的朋友有点着急了。“不用着急,休息,休息一会儿”。‘一休’小和尚,有一次尿急,来不及找厕所,就对着一尊佛像开浇了。气的老和尚举禅杖就要打,一休和尚不慌不忙的说:“佛经上讲,十方三世皆有佛,您让我把尿往哪撒呀。”一休和尚‘不住于相,’没有人为的障碍。

    开这个微博,就是聊天。这里没有老师,要非得想要老师,那就都是老师。提问题的,不见得不懂。敢回答的,更值得称道。提问题的,也许问题就是答案。敢回答的,也许又提出了新问题。只要参与,对和不对,又有什么关系,谁又说了算呢?您天天学‘无我相,无人相’,却又总怕说错了,出洋相,那不白学了?

    关于“天人合一”,这种难题,我很少思考。天字由“二人”组成。自己和别人;凡夫和佛;你和周围环境。本是一体,本来就合一。如果不把人合到天里面,人不就成了“天外来客”了。这个问题,是个大迷惑,见解不同,感受就不同。所以我不去思考他。

    第十四品佛的一番话,令须菩提领会了《金刚经》的心法要义,高兴的哭了。 “老师呀,虽然我已具慧眼,可以看破世间万象的前世、今生和未来,但却一直无缘此经。如果有人,听到《金刚经》,就能‘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样的人,当真成就了世间最伟大的功德。”

    “老师呀,我们这些弟子,在您的亲自教诲下,信奉《金刚经》,不是什么难事。如果五百年以后,佛不现身于世间,还能有人对此经信受奉行,这人真是太伟大了。因为在他的眼里,早已超越了你、我、他、众生、长者、权威等等一切表相。‘色即是空’,所有相,即是非相。佛不住于相,佛离一切相。”(未完)

    佛说:“你说的对,如果有人听到此经能够不怀疑、不惊讶、不畏惧,那一定是具有伟大智慧的人。然而这种智慧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得到的。先要修“忍辱”的功夫。我当初在‘歌利王’面前,将身体截截割断,那个时候,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因此也就没有一点不满和怨恨。“忍辱”,我修了五百世。

    “所以,要想悟道成佛,首先要不住于各种幻相,不住于眼观之色、耳听之声、鼻嗅之香、舌尝之味、身触之感、意受之法。而应生‘无所住’之心。要认为心有住,那就住在‘无所住’上。若人有一颗利益众生的菩萨心,就要‘无所住’而行布施,因为:布施本无相,众生也无实。相本由心生,诸相皆非相。

    “须菩提,如来说的话,虽多意象比喻、但真实不虚、绝无大言欺人、歪理邪说。如来所得之道,不是章法分明的理论,也不是虚无缥缈的空话。如果菩萨按图索骥的去布施,如同进了小黑屋,什么也看不见。如果菩萨随缘布施,不住法相,就象一个人本来就心明眼亮,又置身于阳光普照之中,自然一切清清楚楚。”

    “须菩提,在未来的时空中,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一心向佛求道,信受奉行《金刚经》,这个人将会修身成佛,如来将以广大智慧,随时护念此人,咐嘱此人,助其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十四品完)

    看到许多朋友开始聊天了,真高兴。讲经和聊天比起来,我更爱聊天。如果,聊着天就把经给聊懂了,那当然是我最期待的。其实,聊天就是讲‘经’。有些人总说自己看不懂经,却聊得很有‘经’味。经就是路,哪都是路。怎么走都可以。只是别忘了自己的本心就是金刚,那就走不错路,说不错话。您就尽管说吧!

    第十四品讲了修道的入门之法:‘忍辱’。对于‘忍辱’,大家怎么理解都无所谓对错。能记住这两个字,时时提醒自己,就已经足够了。忍辱:不动心为忍;处卑位为辱。为什么能忍?因为天要下雨;为什么受辱?因为辱能负重。“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能忍),处众人之所恶(受辱),故几于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3-5-13 10:12
  • 签到天数: 64 天

    [LV.6]辟谷中学II

     楼主| 发表于 2012-7-5 18:08: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些朋友觉得《金刚经》写的太啰嗦,怎么翻来覆去总说类似的一些话呢?没错,《金刚经》就是不厌其烦的啰嗦,而且是有意而为之。为什么呢?因为‘经义’在一开始就说完了。“要言不繁,一句而终。”可你没听明白,那就再说一遍。一直说到第三十二品,你还不解,不解也无妨,正好结下了‘不解之缘’。

    有人问:怎么才能理解佛经的原义呢?理解不了,理解的都是你自己的‘原义’。经典就象食物,你喜欢的,你才能吃。你不爱吃的,你也难以消化。勉强吃了,也是加生饭。如果吃包子,你可以只吃馅,如果吃芝麻烧饼,你可以只捡芝麻。学经典,你能记住的句子、记住的词,就是你该捡的芝麻、该吃的馅。

    第十五品佛说:“须菩提,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世世代代,只要活着,就舍生忘死、舍己为人,把自己的生命,完全献给别人。倘若另一个人,听到《金刚经》就能够坚信不疑。后者的福报甚至大于前面的人。更何况还能书写、读诵、身体力行,为人解说。简单说吧,《金刚经》的功德不可思议,无量无边。”

    “《金刚经》是讲给那些发大宏愿、有大智慧,根基最深厚的人听的。若有人能受持读诵此经,并广为传播,如来定会助他成就无边功德。这样的人,即是如来现身,又是智慧彼岸。因为那些喜欢神通小术的人,抱着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对于《金刚经》根本充耳不闻,更不会去读诵,为人解说了。”

    “须菩提,有《金刚经》的地方,一切能感知此经的众生,都要恭敬的守护它,就象是围坐在一座佛塔前,用最好的流光溢彩,奇香异宝来供奉。” (第十五品完)

    有人问:什么叫“无所住”?这个问题,我请‘流浪汉’帮您回答。你问流浪汉,什么是“无处为家”,他最有体会;你问流浪汉,什么是“处处为家”,他感受更深。因为他无“无所住”家。(学‘经’会很耗心神,朋友们不要着急,走马观花就好,感悟是不期而遇的,周末愉快,好好休息。)

    学佛经学到的,不是道理,而是感动;不是答案,而是知觉。有了这种感动和知觉,处处是道理和答案。

    第十六品 “须菩提,我再强调一下,如果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金刚经》,却惹来别人的轻贱。那么他们前世所造的恶业,将会因别人的轻贱而一笔勾销。并终将成就无上正等正觉。须菩提,在无数亿万年以前,有燃灯古佛为我见证,我曾供养过八百四千万亿诸佛,没有一佛被遗落,不曾供养过。”

    “有人在佛离世五百年以后,能够受持读诵《金刚经》,所得功德,比我供养诸佛的功德,大的不只几万亿倍,根本无法记算。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我要是都说出来,会有许多人,心则狂乱,狐疑不信。须菩提,《金刚经》的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学佛经,如果不能对现实的生活有所帮助,而只是彩云追月,画饼充饥。那还学它做什么呢?学佛经,如果不能趋吉避凶,了脱生死,仍然无妄之灾,在劫难逃。那还学它做什么呢?学佛经,如果不能身强体健,神采飞扬,仍然病魔缠身,心力憔悴。那还学它做什么呢?我们并不希求来世的福报,只想要今天的安宁。

    我们读诵了那么精深的《金刚经》,却会在寻常琐事面前,难以取舍。我们信心满满的要自强不息,却会在一条小河沟旁,望而却步。我们刚刚培植的一点点信心,病痛一来,便土崩瓦解。方才还在劝人忍辱宽恕,可碰上几句轻言谩语,我们也同样火冒三丈。《金刚经》就是一面镜子,常常放在我们身边,时时对照。

    明天要出差了,各位先聊着,不用等我。大家的评论,让我非常振奋。朋友们自己提出的问题,聊着聊着,自己就理顺了,自己找到的答案才是真正有用的答案。“因人言而悟者,有悟还有迷,不如自悟之了了。”您一定要敢说,可能与我的见解不同,何必非要相同呢?这里没有学生和徒弟,只有参与者和同道。

    先给大家拜年!祝各位朋友:身体强健,随心所欲,心想事成。马上过新年了,包饺子,放花炮,走亲访友是正事。《金刚经》咱们节后再讲。人活着,就是一个自我解放,自我强大的过程。学习经典,不是给自己戴上了“紧箍咒”,受制于理教,受制于权威,受制于师傅。而是打破牢笼,百无禁忌,活出真我。

    第十七品 须菩提问:“老师,善男信女,想要明心见性,应从哪里入手,如何安定心神?”佛说:“要明心见性,先要把一切不同形态的众生,还原成等同形态的微粒。说是还原,不是真的还原,只是用微粒的状态来看待众生。为什么呢?因为不以微粒的状态来看待众生,就会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的分别

    实际上,没有一条明确的成佛之道。须菩提,你认为我在燃灯古佛那里,得到了什么修佛之法吗?”须菩提答道:“以我的理解,老师在燃灯古佛那里,没有得到修佛之法。”佛说:“你说对了,本来就没有什么修佛之法。如果我有修佛之法,燃灯古佛,也就不会给我印证:‘你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

    “为什么说本来就没有修佛之法呢?因为,佛即是法,法即是佛。如果有人说佛得到了‘无上正等正觉’之法。其实没有这个法。只是佛在法中,法在佛中。所以佛说一切法,皆是佛法。须菩提,本来也没有什么一切法,只是名为一切法。就象说一个人高大,他真的高大吗?只是暂时用‘高大’来做个比喻。”

    “须菩提,菩萨也是个比喻。若人言:‘我当灭度无量众生’那这个人就不是菩萨。为什么呢?因为没有一个法叫做菩萨。所以佛说:一切法,没有固定的法相。若人言:我将把佛的庄严境界呈现出来。这个人就不是菩萨。所谓佛土庄严,只是个比喻。须菩提,若菩萨没有我相、法相、诸相,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诸位好,上几段经文,真是不好理解。我也是硬着头皮估且随意说说。能读下来就很好,有人说似懂非懂,其实,我也是似懂非懂,咱们一样。佛说的话,谁又晓得他的原意呢?佛看到了,自然知道。咱们没看到,都是揣测而已。不明白,也不用苦思冥想,因为‘悟’的东西,想是想不明白的。不明白,也同样受益。

    第十八品 佛问须菩提“如来有肉眼吗?”“是,如来有肉眼,能分辩是非。”佛问“如来有天眼吗?”“是,如来有天眼,能看破红尘”佛问“如来有慧眼吗?”“是,如来有慧眼,能了知因果”佛问“如来有法眼吗?”“是,如来有法眼,能不昧轮回”佛问“如来有佛眼吗?”“是,如来有佛眼,能圆融无碍”。

    佛问:“须菩提,恒河中的沙子,佛也说是沙子吗?”“是,如来说是沙。”“如恒河沙那样多的恒河,这么多恒河里所有的沙子,佛的世界多吗?”“太多了!老师。”佛告须菩提:“你所处的国土当中,所有众生的心,我都知道。说是心,非是心,是名为心。为什么呢?莫以过去、现在和未来用心,方可知心。”

    “无悔”问:‘道’、‘德’之义。我想这可能就象武功里说的“心法”和“招法”吧。或者是电压和电流、气与血、能与量之类。这只是个人感觉,权作参考。

    第十九品 “须菩提,如果有人可以把宇宙当中所有的宝贝都拿来布施给众生,有这种因缘的人,福德多不多。”须菩提言“有这种因缘的人,福德非常多。”“须菩提,真正的福德为无相布施,无实无虚,无多无少。财布施有我相、人相、众生相,所以说是福德多。”

    第二十品 “须菩提,一个人成佛后就会呈现三十二种奇美的相貌,和八十种庄严的威仪。叫做具足色身、具足诸相。当看到了这些神奇相貌的时候,可以认为是看到佛了吗?”“不可以,所谓具足色身,具足诸相,只是佛的一件流光溢彩的外衣。而不是如来本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3-5-13 10:12
  • 签到天数: 64 天

    [LV.6]辟谷中学II

     楼主| 发表于 2012-7-5 18:08:33 | 显示全部楼层
    “缘喜”版主在山药社区发了一篇小文:“中脘——源源不断的内力之源”。写的太到位了。本来我对“用意不用力”的‘意’如何应用,也感到迷惑。那天聊天时,“缘喜”提醒我:“用中脘之力,就是用意不用力吧”。真是一语中的。中脘正是‘意’与‘力’的桥梁。今后咱们就一起边学经,边锻炼,性命双修。

    第二十一品“须菩提,不要认为如来心存说法之念。有人说:‘如来在为众生说佛法’这无异是在诽谤佛,根本不懂如来在说什么?须菩提,佛法本无法可说,只是叫做说法而已。”这时,宿有慧根的须菩提问佛:“颇多众生,在未来世,听到佛法,能相信吗?”佛言:“众生也是未来之佛,不用担心他们的悟性。”

    上气肺,下气肾,上气不接下气,因为中气无力。所以用中脘连接上下之气。腹式呼吸吸足免费的空气,到中脘停下来,鼓动鼓动。当做全身用力之源。走路,说话,唱歌,打拳,都用这中脘之气。就像车子跑得快,不是轮子在用力,而是发动机。如果用惯了中脘,变成本能,就可以把剩余的能量,储存在关元穴了。

    不能在一招不会的前提下讲解‘无招胜有招’。你先学招,学很多招,然后再把招抛弃,感悟无招胜有招。先要懂人情事故,世态炎凉,然后才能超然物外,物我两忘。放下、舍得,这些词是对那些已经拿起和拥有的人而言。《金刚经》和世间法是两面镜子,相互参照,既不飘乎在人群之外,也不沉迷在世俗之中。

    第二十二品 须菩提对佛说:“老师,佛得到的无上正等正觉之法,不是从外面新得到的,而是与生俱来的。所以是无所得。”佛言:“是这样,是这样,须菩提,对于无上正等正觉,我本不缺失,无法再多得一点,如果说佛得到了无上正等正觉,也只是叫做无上正等正觉。”

    第二十三品 “再者,须菩提,成佛之法,佛与众生与生俱足,并无高下之分。名为无上正等正觉。只要众生以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之心来修一切‘有用之道’,即可大觉大悟。如来所说‘有用之道’,并非一成不变,所以只是叫做‘有用之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3-5-13 10:12
  • 签到天数: 64 天

    [LV.6]辟谷中学II

     楼主| 发表于 2012-7-5 18:09: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要学《金刚经》?有人想要消除烦恼;有人想要活得自在;有人想要获得力量;有人想要超越平凡。《金刚经》里有没有答案?没有。却有一个指针,一把钥匙。指针指向你自己,钥匙打开你的心。

    第二十四品 “须菩提,若有大菩萨,将宇宙中所有宝贵之物,就像无数座须弥山那样广大无边的财富。都布施给众生。另有一人,专此能达‘智慧彼岸’的《金刚经》,乃至其中的几句心法要义,信受奉行,并为有缘之人解说。这个人所得的大智慧,与大菩萨相比,胜其无数。”

    第二十五品“须菩提,你们这些菩萨们,不要认为如来有度化众生之念,不要这么想。为什么呢?实际上没有众生是如来度化的。若有众生如来度化,如来就有我相、人相、众生相的分别。须菩提,万物一体,本无你、我、众生之分。只是凡夫看不到,才有诸相之别。凡夫者,也不是什么凡夫,只是暂时叫做凡夫。”

    第二十六品“须菩提,如来有三十二种奇美的外表。以此来判断是否真佛现身,可以吗?”须菩提说:“可以用三十二相来判定。”佛说:“转轮圣王菩萨也有三十二相,难道是佛吗?”须菩提说:“我修正一下,不可以三十二相来判定”这时,佛说了四句真言: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3-5-13 10:12
  • 签到天数: 64 天

    [LV.6]辟谷中学II

     楼主| 发表于 2012-7-5 18: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辟谷,我没什么发言权,因为没有严格的实践过,只是曾经浅尝辄止。当作一次玩的体验,没觉得有什么特别的神奇,也没有特别的不适感。隐约感觉到,自己若是潜心锻炼一番,辟谷应该是可以做到的。但是,我做事总是要有个目的,为什么要辟谷呢?个人认为辟谷是一个修炼的自然结果,不期然而然的东西。

    第二十七品“须菩提,真佛不能以三十二种奇美的俱足相来判定,那么是否可以认为,没有俱足相也能成佛呢?须菩提,不要这样想:‘没有俱足相,如来也可以得到无上正等正觉。’如果认为一念向佛的人,可以诸法断灭,不求诸法而直达彼岸。须菩提,莫作是念!一念向佛的人,仍要修一切善法,不可诸法断灭”

    生命就是能量。气是能,血是量。经络是‘能’的通道。血管是‘量’的通道。养生就是用清气赶走浊气,用鲜血替换瘀血,用正能量转化负能量的过程。

    《黄帝内经》说:“天饲人以五气,地饲人以五味”。是说人有两种食物可用。气和味。“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五味入口,藏于肠胃。”我们习惯于“食味”,而不善于“服气”。所以就有了辟谷之术。辟谷(断绝谷物),辟:断绝之意。其实,这原是人的本能。只是忽略了太久,已经不会使用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3-5-13 10:12
  • 签到天数: 64 天

    [LV.6]辟谷中学II

     楼主| 发表于 2012-7-5 18:20:3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八品 “须菩提,如果有善心菩萨把世界上的奇珍异宝都布施给众生享用。又有菩萨知一切法非我独有,不动‘有相’布施之心,此菩萨胜前菩萨功德。为什么呢?此菩萨没有获得福德之心。”须菩提问佛“老师,为什么菩萨不接受福德呢?”“须菩提,菩萨行福德之事,乃无意而为,自然不贪着福德。”

    第二十九品 “须菩提,如果有人说:‘如来飘忽不定,神秘莫测,千姿百态,幻化迷离。’这个人执着表相。不解如来真义。为什么呢?如来者,不来不去,不生不灭,本来如此。所以名如来。”

    第三十品 “须菩提,假设把宇宙化作微粒。这些微粒多不多?”须菩提说:“太多了,老师。为什么呢?如果微粒是宇宙的元素,如来就不叫它微粒了。微粒不是万物的本源,只是暂时的聚合。同样,宇宙也只是叫做宇宙。‘万物一体,死生同状’。什么是万物一体呢?就是无法说,但是凡夫之人,总想把它说清楚。”

    第三十一品 “须菩提,有人说:‘佛为我们阐明了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的概念。’你觉得此人明白我的本义吗?”“这个人不懂如来的本义。因为老师所列举的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只是借以言道的比喻。不可心生定见。”“须菩提,要明心见性的人,于一切佛法的真义,应以法无定法,见无定见的心性来认知和理解,所谓佛法的真义,也只是比喻罢了。”

    第三十二品“须菩提,假若有菩萨把宇宙中的所有财宝都布施给众生。若有善男信女,发大慈悲心。以此经,甚至是经中的几句心法要义,时时坚守、践行、常常念诵,为众生随缘讲道。福德胜于前者。如何随缘讲道?随机万变,不离其宗。‘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经讲完了,领悟此经的有情众生,都会感受到‘大欢喜’,依此信受奉行。

    孔子说,人有四种:生来就知道的,是上等;好学求知的,是次一等;遇到麻烦才学习的,再次一等;遇到麻烦也不学的,是下等人。“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这里孔子告诉我们一个秘密:人本来都是生而知之的。生而知之是本能;学而知之是感悟;困而学之是学问;困而不学是愚痴。学习也要取舍才行。

    人有四个空间,最内层是‘炁’,然后包裹一层冰,冰外面是一团火,火外面是一层霜。我们用一团火来抵抗外面的霜,火用尽了,生命就结束了。火旺则命长,火衰则命短。如果,我们有多余的火,不但融解了外层的霜,还知道把火储藏起来,用以融化里层的冰,冰化了,最里面的‘炁’,被释放出来了。它既是生命的真谛,也是宇宙的永恒。

    我们不是谁的信徒,也不归属哪个门派,要说有什么门派,就是各自一派。自己心中都有老师,就是自己的灵感。灵感就是原创;灵感就是自信;灵感就是天才。你要敢于说出你心底的声音。你要坚信,你的真心感受,也是大家的感受。何必总是等到伟人说完了,你才敢说,你本来也是伟人,你本来说的更好,你不敢说,就永远只能当凡夫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2-6-21 20:35
  • 签到天数: 7 天

    [LV.3]辟谷小学II

    发表于 2012-7-10 20: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13:}乡里巴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6-8-20 18:03
  • 签到天数: 190 天

    [LV.7]辟谷中学III

    发表于 2012-7-23 14: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暴雨致使有人打不开车门造成溺亡,其实被困在车里逃生时,您只需把座位头枕拔下来,用那两个尖锐的插头敲打侧面玻璃,这是当初设计就考虑到的。请立即转发,将这条最实用最简单的救命常识告诉身边的朋友们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6-8-20 18:03
  • 签到天数: 190 天

    [LV.7]辟谷中学III

    发表于 2012-7-23 16:03:33 | 显示全部楼层
    莫道无情秋,只因未看透。烦恼叶落尽,菩提果好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https://www.52bigu.com/thread-460693-1-1.html

    辟谷 | 西安大成耕读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2012-2015 www.52b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小黑屋|★免费辟谷★———大成耕读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3227768663将免费辟谷进行到底。。。

    陕ICP备20008113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