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辟谷★———大成耕读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心灵探索者

爬出地狱的战争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3-6 07:28
  • 签到天数: 55 天

    [LV.5]辟谷中学I

     楼主| 发表于 2014-2-2 10:08:25 | 显示全部楼层
    火星上面没氧气


        比如说,有一段时间,巴学园几个到了“婚姻敏感期”的孩子谈论婚姻问题,引起了孩子们普遍关注“男朋友”、“女朋友”和“结婚”这个系列的问题。孩子们纷纷注意谁是自己的男朋友、谁是自己的女朋友。王茂睿以前喜欢过一个小女孩,女孩离开后,他一直没有“女朋友”。

        去年年底,微微宣布要和佳艺结婚,在微微爸的要求下,巴学园为他俩操办一场盛大婚礼。婚礼用了整整一个下午,从化妆到走向圣殿,再交换戒指、散发喜糖等等,搞得隆重而热烈。

        新郎披着长长的大红披风,由两个伴郎在身后为他托着;新娘头戴绿色的花冠,身穿李娜老师用一块白纱为她特制的婚纱,由一对伴娘陪伴着。两个“新人”在小朋友围成的夹道中,踏着“婚礼进行曲”向牧师走去。

        我和老师们都在担心——王茂睿会不会因为羡慕别人获得的辉煌情景而忧伤呢?我看到,在婚礼场上,他一直面无表情地忙来忙去,忽而因为某个年龄小的孩子钻到了新郎的披风里面而维持秩序,忽而又无所事事地到处游荡。儿童不像成人那样喜欢把自己的忧伤流于表面以获得同情,也不像成人那样善于隐藏自己的痛苦和不悦,所以,我实在无法判断王茂睿这时到底是怎样想的。

        婚礼完毕后,我看到王茂睿站在阳台一角,与新郎微微一起低头在看一本大书,一边看一边商量,还在指指点点。我悄悄地凑上前去,想听听他俩在谈什么,这才发现,原来王茂睿像个大哥哥那样、最好的知己那样,在帮助微微设计蜜月旅行路线呢,他甚至比新郎还卖力气。我心中流过一股暖流——王茂睿那种忘我地为朋友着想、一心一意为朋友考虑的精神的确令人感动。

        王茂睿建用他的小手指指着书上的月球,对微微说:你可以从这里飞上去,在上面呆几天。微微说:不行不行,月球上太荒凉了,我爸爸说,上面都没有植物。王茂睿说:那你还可以到火星上去,你看火星多好看。微微说:不行不行,火星更不能生存了,没有氧气。那,还有土星呢……

        4只小胖手在书上指指点点,两个小脑袋紧挨在一起,他们一点都不知道,他俩此刻所创造的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景啊。

        我无法形容当时的感觉……王茂睿就像一个最优秀的、具有伟大道德品质的人,完全不计个人得失,不嫉妒他人,作为一个男孩,却在为另外一个同龄的男孩的“蜜月”出谋划策!而这“另一个”,刚才是那样的辉煌,他自己却默默无闻。

        我心里说:上帝啊,让我们向儿童学习吧!如果人类都像王茂睿这样,定会达到理想的道德水准呀!


    魂牵情处


        微微和佳艺“结婚”的第二天,巴学园上了一课:老鼠和猫斗智的游戏。老鼠被猫追赶,打又打不过,怎么办呢?于是大家想了个办法,让鼠家族的公主嫁给猫家族的王子,用联姻来结束战争。
            
        王茂睿扮演的是猫王子,六六扮演的是鼠公主,这样六六当然要嫁给王茂睿了。谁知,就在王茂睿和六六手拉手走向牧师的时候,昨天的新娘佳艺却不干了,哭闹起来。

        这本来是一出戏,连“婚姻敏感期”的“结婚”都不是。但佳艺是个表演欲很望烈的女孩,喜欢辉煌的、舞台表演的情景,因为与微微的婚礼刚刚办完,今天的场面勾起了她的美好回忆,又因为孩子常常分不清现实与虚拟的界线,所以非要嚷着嫁给王茂睿。

        角色是事先分配好的,不能调换,再说,换了角色六六就会受到伤害,所以老师没答应。佳艺大哭,边哭边喊:我要跟王茂睿结婚!我要跟王茂睿结婚!

        王茂睿当时正拉着六六走向婚姻殿堂,离牧师只有两米远了。佳艺的哭声引得他不断回头来看。那种情景让我感动得不知说什么才好。王茂睿当时的模样,就像一个特优秀、特善解人意的成年男人!一个真正的绅士!每当他回过头来时,我看到,他的眼睛里充满着内疚、同情、不放心、无可奈何……他显然左右为难了——如果拉着六六走向殿堂,佳艺会伤心;如果去拉佳艺,六六怎么办?开个玩笑说,真是“魂牵情处”啊。所以,就煎熬地、一步一回头地往前挪动着脚步。

        当时啊,作为老师,我也只有感叹的份儿了,觉得这个5岁的男孩实在太优秀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3-6 07:28
  • 签到天数: 55 天

    [LV.5]辟谷中学I

     楼主| 发表于 2014-2-2 10: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国际警察


        我真的很难说清王茂睿的暴力行为到底是从哪天完全消失的。实际上,王茂睿重新建构的时间并不长,就好象突然之间建构起来了。他的暴力倾向,也似乎突然之间消失了。

        孩子的确是个神奇的生物,我想即便是最有研究精神的学者,也难将其彻底搞清。而这,也是我崇拜孩子的理由之一吧。

        现在,王茂睿的暴力行为全部消失了,也能够很好地遵守人群原则了,他已成为巴学园真正意义上的警察,而且是“国际警察”——就是那种完全地、无偿地站出来为人们主持公道的那种,像联合国维和部队那样。在巴学园里,哪里有孩子争吵打架,哪里就能看见王茂睿的身影。

        比如有一次上劳动,佳佳发现一个可以喷出水的洗发膏空瓶,就装上水,再把水喷到毛巾上面,这样擦起教具既方便又好玩。云迪也觉得好玩,就蹲在一旁观看。可佳佳误解了云迪的意思,以为他要来抢,就喊:不要抢我的东西!

        云迪本来没有抢的意思,佳佳的喊,反而提醒了他、刺激了他,所以手一伸,抢夺起来。佳佳拔腿便跑。

        这个场面正好让王茂睿看见了,立刻跑过去制止。他跑到佳佳和云迪的中间,一边档一边跟他俩一起跑动。因为他一时搞不清谁对谁错,所以就拿不准这时应该去抓云迪还是去抓佳佳。跑了几圈之后,我听见王茂睿在喊:是谁先拿到的?谁先拿到的谁先拥有!

        跑动之中,王茂睿在断这个官司啊!在帮助两个争斗的同伴理清一场官司啊!就像一个有很多兄弟姊妹大家庭中的大哥那样!在这样的大家庭里,当大哥的一定会很自然地肩负起保护弟弟妹妹、调解他们之间所出现的纠纷的使命,每当有弟弟妹妹争斗时,他准会第一个站出来平衡——告诉他们:某某在违反原则,某某做得没错。

        不但在巴学园,就是家里,王茂睿也在充当一个警察角色,他把在巴学园建构起来的原则很自然地用到了家里。

        下面是王茂睿妈妈发在天通网上的一个贴子:



        ……看看睿睿最近是如何做我和老公间的调解人的:

        我和老公之间常常会有些很无谓的矛盾,那天……矛盾又开始了。当时我很需要用一下电脑,而老公正在下载东西(他不在电脑旁),于是我就坐下来打算用电脑了。

        老公进来,说:“我在用呢,你不能用!”

        我当时的感觉就是一个字:火!但睿睿在,又不好发作。

        这时小家伙说话了:“妈妈,电脑是爸爸先打开的,现在归爸爸,他不让你用你就不能用。”

        那表情,那架势,让我更——哎!看来这电脑是用不成了……

        老公正在得意,小家伙却一本正经地对他说:“爸爸,你现在还不用电脑吧?你就让妈妈先用用,你看把她急得!”

        我和老公相视一笑——我终于被允许用电脑了!

        我认为,儿子已经有了他自己的对于物品的原则,那就是:如果是大家共有的物品,谁先使用(拿到)就归谁用;别人想要使用,就得征得对方同意。

        这样的调解还有好几次,而每次,睿睿所用的方式都会有所不同——对此,我和老公都感到非常欣慰!

        另外,我最近读了李老师推荐的《倾听孩子》,感触很多,也收获很多。今天写不了了,以后吧,总之睿睿的状态越来越好了……



        王茂睿无论在巴学园还是在家里的表现,说明了在他修复的后期,我们开始给他建构原则,而这个“原则”刺激了他,使他注意了“原则”。在他用“原则”要求自己的同时,也在身边寻找“原则”。这时,“原则”就成为了王茂睿心中的神圣,谁要违反了,被他看到了,他就一定会去维护。

        从这件事我们看到,如果纪律成为一个人的人格状态,当他处在一个无纪律无原则的环境中时,他就会建立纪律建立原则。而一个知道什么是“美”的人,他就会在他的环境中发现什么是“不美”。如果环境中没有“美”的因素,他就会创造“美”。这是人生命的基本要素。假如没有这些,人不但不成为人,还会自取灭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3-6 07:28
  • 签到天数: 55 天

    [LV.5]辟谷中学I

     楼主| 发表于 2014-2-2 10: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7、魔 咒

        我们一直奉“赢在起点”为信条,为什么总是“输在终点”?




    300个日日夜夜


        王茂睿是04年3月份来巴学园的,大约5月份开始修复。他的尖叫,他的狂燥,他的暴力倾向,一直持续到……我在我们论坛上做那个“儿童行为障碍”的话题是今年年初吧?到那时王茂睿仍然被列在有行为障碍的孩子里面,那之后过了两个月,这种行为才算消失了。

        差不多10个月的修复,300个日日夜夜,就是想一下都让人发怵,何况是一整天一整天去做呢!如果以孩子为单位计算老师们付出的心血,一个王茂睿项得上10个正常一点的孩子!甚至一个整班!

        而搞这种教育,有部分不理解的家长给我们造成的磨难……如果说一个王茂睿要花费比正常孩子多出10倍不止的心力的话,应对这类家长就得花费还要多出10倍不止的心力!

        记得胡子有次“审问”黄晓星:你放着国外顺畅的工作不干,为什么要到这里来?黄低头无语。他的无语,我想是在说明他已体验到了在中国搞这种教育难度。真的,搞这种教育,中国同行比起国外同行来说,多花多少心力是难以计算的!

        所以,胡子不禁悲从中来,常常说:李跃儿,我们为什么要搞这种教育?在中国,这不是人能干的事情!

        对以上说法,可能有一些无法将孩子送到巴学园来的外地家长会莫名其妙,会愤愤不平,会说:这怎么可能?这么好的教育,为什么总有人不理解,总要有人要为难它呢?

        我不是泼冷水……我要说的是:当你真把孩子送来了,当你发现这种教育在操作层面完全不是你想的那样,发现在巴学园这个特殊的环境里,孩子成长的轨迹远远超出你的经验和想象时,你会怎样呢?因为那些送孩子到这里来、不断向我们施加压力甚至不断指责的家长,当初也与你一样坚定不移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3-6 07:28
  • 签到天数: 55 天

    [LV.5]辟谷中学I

     楼主| 发表于 2014-2-2 10: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决  择


        现在,王茂睿除了无法将蒙式教具的演示通过写算式的方式写出来之外,在其他方面——情感、心灵、人格、自律、内驱力、意志力、探索精神、合作能力、想象力、创造力等等都在飞速成长着。他变得越来越优秀了。

        王茂睿虽然改变很大,但如果仅处在目前这种层面还远远不够。这种层面不足以让他应对将来的学习和社会。他还得继续重建,继续做准备,继续提升他的智慧层面和生命状态,继续利用生活、利用身边的事物、利用与同伴相处的机会、甚至利用与同伴之间的冲突来重建来发展。

        尤其是,王茂睿得有时间将他所有获得的“重建结果”固定下来,固定在人格之中,实现稳固的同一。而现在,他的状态仍不稳定。对于这个问题,我不得不借用孙中山一句话:革命尚未成功,同声还须努力。

        王茂睿以前从未很好地建构过自己,他以前所有的经历都是在破坏他以自己的方式去建构。在他的心理与人格遭到破坏的同时,学习的动机也破坏了。而现在,如果要重建得彻底,不是表面的那种,就必须从心理与人格的重建开始,然后再进行学习机制的重建。

        心理与人格是最基础的,没有人会在有心理问题的同时还能够很好地发展自己,没有人会在内心不愉快的情况下,记忆力和吸收知识的能力会很强。尤其是儿童,在无法用个人意识通过思考来自我控制和自我调整时,就更无法做到在身心不健康的情况下发展自己。

        其实成人也是这样。

        一个有心理问题的人,他的心智不但不能发展还会倒退,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坚决反对学龄前儿童上全托幼儿园,因为离开父母会给儿童造成痛苦,痛苦会使儿童心智倒退。这一点做父母的要非常清楚。如果心理与人格不能很好地重建,学习机制的重建就是空谈了。所以,在传统教育中,在成人不关注孩子的心理和人格的情况下,只想“让成绩好”的理想是很难实现的,这样做往往只会把孩子和家长搞得都痛苦不堪,最后老师和家长都认为是孩子不好。

        如果儿童的心理修复、人格重建要与文化课知识的学习同时进行的话,只能打一个比喻:就像盖房子,一面在打地基,一面在安窗户了!结果会怎么样?比如窗户安得不是窗户所在的位置,将来得扒掉重安,不但将安窗户的金钱和人力全部浪费掉,还得付出更大的力气弥补这一错误所造成的损失;地基也打不好,说不定房子还没盖起来,已经倒塌了;即便不倒塌,将就着住到里边,一有风雨,就摇摇欲坠;就是说,只要呆在这样的房子里,就会天天提心吊胆,苦苦支撑;最可怕是,是许多人这时并不去想房子盖时出了问题,也忘了当初比别人早住进房子时的喜悦,而是一味地怨天忧人,觉得自己是受害者,这个世界怎么老跟我过不去?

        我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决择就是——不要拔苗助长地提前进入到学前文化知识的学习。还是那个房子的比喻,哪怕暂时住在地窝子里,也要将楼房的地基打好,在这一点上,人类应该比其他动物更有智慧。

        有一个孩子自杀后来找我的家长,仍对孩子怀有满腔的怨恨,他们怨恨孩子不懂事,不理解父母是为他好,竟然自杀了。我问是不是打算再要一个孩子,他坚决地摇着头,说伤透心了,以后绝不再要孩子了。

        听了他的话,我绝望得没有一点心力再谈下去,于是乏弱地说:不用再咨询了,好好考虑安度晚年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3-6 07:28
  • 签到天数: 55 天

    [LV.5]辟谷中学I

     楼主| 发表于 2014-2-2 10: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魔  咒


        国内的孩子,从出生起大都没有很好地获得过工作机会和工作帮助,他们进入像我们这样的幼儿园后,绝大多数不会工作也没有工作意识。用雪莉老师的话说:“你搞这种教育太难了,因为中国的孩子在进幼儿园之前和进幼儿园之后的生活是断档的,而美国,孩子们在进幼儿园前后是统一的,他们在进幼儿园之前就已经能够拿到什么都能工作了。”

        她说得对。我们的孩子一般在进巴学园之后都要经过几个月的心理修复、工作兴趣的培养、及建立人群原则的适应,然后才能真正地进入正常运行轨道。这时,家长大都很着急,以为巴学园什么都没有做,他的孩子是在瞎混,而实际上,这是因为家长大都看不懂这种新型的教育,看不懂老师的教学,看不懂孩子的成长所致。

        王茂睿要是在两岁或者3岁进入巴学园,4岁,最多5岁,他就会建构得很理想了。然后,从5岁多开始,我们会为他设计了一整套的学前准备课程,从对文字的认知、数理逻辑的认知,到对写字兴趣的培养,以及写字练习和算术练习等等,按照孩子的适应规律,按照中国的实际状态,一步步地进行。这样,我们就不会因为为了让他做上小学的准备而破坏了他对小学的向往和学习的兴趣。这样,在他进入小学时,就会非常理想了。

        对年龄小的孩子,这种过程是自然的。我们的园是混龄的,老师会利用孩子的工作和玩的间隙做一些文化的、知识的感知和认识。小孩子和大孩子之间相互影响,大孩子到了绘画和写字敏感期时会到处画、到处写的,小孩子会模仿大孩子,只画了几个圈圈,就说是写的字了,大孩子就会告诉他:这不是字,小孩子就会慢慢思考并适应这个问题。而大孩子,会从小孩子的行为认知到:人并不都是与自己一样的——从而学习到应该怎样处理在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群中的交往及适应问题。这是一个脱离以自我为中心的过程。

        文化知识和技能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一个部分,在我们营造的环境中,无论大孩子还是小孩子,都会接触到这一要素自然而然地去发展自己。

        对于那些自然属性破坏不太严重的大孩子,我们也能实现这一目标,尽管有些困难;但对于像王茂睿这样被严重破坏了的孩子,就更难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会坚定地选择心理的修复与人格的重建,而将文化课学习放在下一步进行;如果实在来不及,只能劝家长推迟孩子上学。可是,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遇到能够承受推迟上学的家长,他们往往反倒提前将孩子领走。

        王茂睿来的毕竟太迟,而且年龄已经偏大,遭受的破坏又太严重。他现在已经5岁多了,马上就要上小学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父母坚持既要完成自身的修复与重建,又要学好文化课知识,而且不能推迟上学的时间,几方面都想得到的话,就等于给我们出了一道不可能完成的难题。

        如果我们把儿童生命的发展比交通路线,银川在中间,新疆在银川的西边,北京在银川的东边。北京是要去的目的地。王茂睿的情况是,本来要去北京,却往新疆的方向走了,而且已经走出了很远。如果我们管“没有发展”叫做“零”,王茂睿以前零都不是,他是个负数。

        其实这一年,我们对王茂睿所做的,是“从负数回到零”、“从新疆回到银川”,然后开始“从银川向北京前进”。这样时间就不够用,因为实际上,他光“从负数回到零”、“从新疆回到银川”就几乎用完了差不多一年的时间,这已经是很快的了。如果是30岁的人,就要用5到10年时间完成。

        这就是说,在这样一个过程中,“与小学接轨”像个魔咒始终箍着我们的双手。在帮助王茂睿重建心理与人格的同时,我们总能感到“尽量多学文化课知识”这朵阴云压在我们头上。现在仍然有这样的家长这样的孩子,最近,回龙观的一个孩子,修复刚刚开始,就被等不及的家长领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3-6 07:28
  • 签到天数: 55 天

    [LV.5]辟谷中学I

     楼主| 发表于 2014-2-2 10: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飞翔在生命的蓝天上


        我认为,一个孩子,使他的生命从原来的那种紊乱的、萎缩的、没有光彩的、充满恐惧的、对这个世界充满不信任的、对成人对老师充满不信任的、不相信成人对他的爱的、不相信自己有权利获得那种爱的状态改变过来,找到了自己,建立了自信,能够感受和表达自己,并且成长起了智慧、能力,生活得如鱼得水……这个变化够大的了吧?够天翻地覆了吧?够得上一项浩大工程了吧?

        假如在王茂睿刚刚感受到人类是美好的、生活是美好的时候,在他的自身刚刚修复到正常状态、他的人格中刚刚散发出人性光辉的时候,却要他整天坐在那里面对一大堆文字和数字,进行无休无止的学习,是不是太残酷了呢?让他在一个根本不适合学习文化课知识的年龄段里学习这些,让他做他根本不愿意做的事,致使他心生厌倦,致使将好不容易修复和重建起来的东西毁掉,是不是太可惜了呢?

        我对学习的看法是,人什么时候到了应该学习的年龄、什么时候为学习做好了心理准备时,就应该在那个时候学习。这一点应该成为教育的法则。在西方发达国家,他们是严格遵守这一法则的。

        “到了应该学习的年龄”指的是:孩子完成了对他周围环境中人和物的探索,将3岁之前形成的精神模式在6岁之前固定下来,6岁之后,不再对人类生活环境中的物质恋恋不舍,这样,才能进入更高层次的精神建构了。这时,儿童天然的学习时期(即“吸收力心智”)也就结束了。这时,孩子就能学习文化知识了。继而,使用6岁之前所建构起来的精神力量继续学习和发展自己,否则就会发生皮亚杰所谓的“崩溃”。

        我们的教育中有一个尤其不利于孩子学习和成长的因素,就是成人为孩子所定的目标不适合于他,致使大多数孩子有失败感。“失败感”给他们带来了痛苦,“怕失败”也给他们带来了痛苦。这样,凡是有学龄孩子的家庭,大多都是痛苦的。这种痛苦降低了中国人的生命质量。

        “为学习做好了心理准备”指的是:就是孩子在做这件事时心里不再难受了,生命的所有部分在做这件事时感觉不到是被窝着、舒展不开了。

        0-6岁是干什么的?不是学习文化课知识的!0-6岁是人为其一生打基础的阶段,是精神生命形成与发展的阶段。这种例子在我们网上比比皆是,比如苦涩的那个贴子,比如走遍天涯的那个贴子。在这个阶段里,孩子最应该做的事是探索和认知他所处的这个世界,展开他的精神形式,健全他的心理,完善他的人格,以及让他的各种能力——如想象力、创造力、感受力、意志力、与人合作的能力等等插上翅膀,飞翔在生命的蓝天之上,为他将来的学习以及投身于社会打下坚实的心理与人格的基础。如果我们将0-6岁这个阶段用来学习以后还要在学校里重复学习的文化课知识,是对生命的浪费,是对生命的亵渎,是对生命的犯罪。

        这一点,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探索并实行整整100年了,证明是成功的。既然已经证明了的事情,我们为什么不去实行?

        如果你认为这样的教育思路是错的,那为什么我们认为正确的思路使得我们50多年来没有培养出一位世界级的人文与科学人才?

        还有,我们一直奉“赢在起点”为信条(幼儿园学习文化课知识是其典型),为什么总是“输在终点”?

        凡是读了《夏山学校》这本书的人都知道,孩子只要有了学习的内在动力,甚至可以在两年之内学完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的全部课程而考上大学,这是为什么?

        了解华德福教育的人都知道,在这种最“不强迫孩子学习”的学校里,为什么考上大学的比率要比其它学校高出70%以上?

        读过《窗旁小豆豆》的人都知道日本巴学园的情况,他们也从不强迫孩子学习,难道妨碍了他们成年之后的优秀?

        还有更极端的例子,在我国,曾有人因为厌恶现行教育体制的而把孩子领回家中自己来教,往往只用两月时间就可以学完学校需要一年才能学完的课本,这其中有什么样的奥秘?

        我们还可以继续提出疑问:在我们国家,教育在干什么呢?

        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孩子厌学!提起学习就想呕吐!我们的教育是不是在干这样的事情呢?

        这样的例子真是不胜枚举——

        在最不应该学习文化课知识的时候,让孩子来做这件事——比如幼儿园;

        在最应该休息的时候,让孩子学习——比如周末和节假日;

        一个生字写50遍——让他见了生字就烦;

        一篇课文抄5遍——抄得都呕吐了……

        谁都知道兴趣是学习之母,学校老师这样说,校长也这样说,可是,我们的教育恰恰是在做先将孩子的兴趣破坏掉、然后再逼着他学这样的事情,这是为什么呢?

        一个孩子,你只要培养起他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又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作为支撑,他就不可能学不好文化课知识!这样的人什么事情都能做好!即便是面对应试教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3-6 07:28
  • 签到天数: 55 天

    [LV.5]辟谷中学I

     楼主| 发表于 2014-2-2 10:12:17 | 显示全部楼层
    巴学园的学前课


        如上所说,让孩子提前学习文化课知识是错误的,但如果不学,孩子幼儿园毕业之后又很难融入传统学校,这就是中国的现实,谁也回避不了。那就得找到一个办法,解决这一问题。

        我们巴学园的学前课,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加,在保护孩子探索、创造、生命的建构与发展的前提之下,逐步进入到文化知识的学习。

        每一个儿童的精神成长都在重复着人类文明发展的完整过程,就是从生活中提取经验,由经验形成知识,在知识的使用过程中更新知识。巴学园的学前课也遵循这样一个过程:

        一、创造使用知识的生活;

        二、发现知识,并被知识所愉悦;

        三、重复使用准知识;

        四、提取、归纳、形成知识;

        五、输入约定俗成的知识,并形成学习习惯,以至完全适应课堂。

        比如,让孩子将传统学前语文数学的内容在一个过程中去运作,并将运作的发现记录下来,再进行总结。

        这就等于是孩子自己从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提取出知识,再用老师输入的技术记录下来,这个记录就会成为学前班的课本,只不过,课本由孩子自己编写。

        例如加法的学习——在认识了单字数和双字数的规律之后,就要进行加减法概念认知,用“加法板”让孩子们发现“加法”的意义及规律。“加法板”是一个模板,顶上格子写着1到19的数字;下面每排19个格,一共10格,蓝色和红色的1到9的数格,一个指环,一个数卡袋,孩子们可以按顺序把蓝色的1和红色的9、蓝色的2和红色的8、蓝色的3和红色的7以此类推一直到蓝色的9和红色的1。

        之后,老师会问孩子们发现了什么。

        孩子们说,他们发现1加9等于10、2加8等于10、3加7等于10、4加6等于10、5加5等于10、6加4等于10、7加3等于10、8加2等于10、9加1等于10等等。

        这是一个逻辑的过程。孩子从其中会发现许多规律,这些规律使他们形成数理逻辑的思维方式。将这个过程写下来就是算式。如:从“提卡袋”中抽取“提卡”,用数格摆出“算式”,记录的结果就是“算式题”——这个过程都是由浅到深地进行。

        老师在利用写字纸、沙纸卡、算术艺术化等方法让孩子爱上书写和计算之后,才发给他们小学用的练习本,用来抄写、算题,这样孩子就不会因为算式题是怎么来的、有什么样的用途而对这项工作失去兴趣了。

        大家会看到,这已不仅仅是学习知识的过程了,更是培养能力的过程了。我们说在巴学园孩子们除了获得健康的心理及完善的人格等等之外,“学”的东西要比传统幼儿园的多,其中就包括了这样的内容——让孩子不但学会知识,更让他们学会如何学习。

        学前课过程比较复杂,内容也很多,不是一篇两篇文章就能说清楚,这里只举一个例子,让大家有个感觉。

        我认为学班教育应该为上学做准备。这个准备包括情感的、思维的、心理的、动机的、技术的、知识的等等。知识的学习仅仅是一个方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3-6 07:28
  • 签到天数: 55 天

    [LV.5]辟谷中学I

     楼主| 发表于 2014-2-2 10: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与时间赛跑


        在王茂睿应不应该多上一年巴学园的问题上,我与他妈妈很多次地讨论过了。我也能理解她对中国教育现实的担忧。但是,我仍然坚持认为,只要能让王茂睿变得更优秀,让他彻底完成心理与人格的重建,并将这种重建固定下来,推迟一年上学是可以考虑的。

        7岁多上学不算晚啊,真的没有关系。没关系的。

        我们国家教育的难度,按孙瑞雪的说法是,孩子应该9岁上学才能承受,所以,7岁上学真的没有关系啊。

        如果仔细想一下……到了我们这个年龄回头细想,迟一年上学早一年上学真的没有关系啊。就算是迟上两年甚至3年也没有关系啊。如果一个孩子,他的生命状态被窝着、没有展开、心理呀人格呀建构得非常不好,而有一种办法,能让他优秀起来、发展得全面起来、心理状态和人格状态正常健康起来……实现这一点,所付出的代价是“推迟一年时间上学”,你选择哪一个呢?

        要是我,肯定会选择后者。

        我有太多这样的体验和案例。比如我的儿子,小时候,他的心理机制、人格机制和学习机制都被严重破坏了。13岁开始停学修复的时候已经太晚了(最佳时期是6岁以前)。1年时间是远远不够的,但那时我们没有经验,没修复好就让他上学了。为此,我们可以说第二次付出了代价(第一次是摧残他)。所以,我打算以后一定要再来一次弥补,就是在他读大学之前,再给一到两年的时间让他继续修复。

        我儿子本来因上一次修复比同龄的孩子晚上了一年学,如果再修复,比同龄孩子要晚两到三年学,步入社会也得晚这样长时间。但如果因此与事有补,晚几年是值得的,真的没什么啊。

        有一次,听中宣部的一位部长讲家庭教育,讲到他的一个外孙女,比规定的上学的年龄小了几天,因而需要找人说情。一家人在一起讨论——是找人今年上学,还是晚一年上学?全家得出的结论是:

        早上一年学,早一年毕业;早一年毕业,早一年工作;早一年工作,早一年挣钱——在现在这种生活条件下,作父母的是不是很需要这“早一年”的“工资”呢?

        再看晚一年的好处:孩子可以好好地玩一年,然后再上学;由于玩好了,年龄也大了一些,学习起来就会特别轻松;更重要的是,这“轻松地玩一年”,在人的一生中再也找不回来。

        于是,这个孩子就比别的孩子晚上了一年学。上学后,他们从来没有为他的学心操过心。

        这个问题对王茂睿来说,已不仅仅是“玩一年”的问题了,而是“继续重建继续发展”,以及“将他好不容易重建起来的精神模式固定下来”的问题了。

        我说王茂睿还需继续重建继续发展,是因为据我观察,他现在的生命状态刚刚进展到两岁孩子的阶段……就是那种对世界对事物极感兴趣的阶段。他现在对探索、对探索身边的事物有着极大热情,兴致极其高涨,在这个时候,我们实在不愿用“学习文化课知识”将他的这种热情镇压下去,不愿阻止他不去探索事物和进行心理与人格的重建。如果我们让他学习文化课知识,那就等于强制他放弃他的兴趣,终止他的建构,就会使他重新陷入苦难。

        所以,如果我是他的妈妈,肯定会让他保持这种热情,保持他生命展开的势头,直到他——探索的欲望彻底满足之后,重建的工作完成之后,再进行文化知识的学习。夏山学校里那个不愿上课的男孩在教室外面游荡到17岁,之后有了上学的欲望,学习两年就考上大学了,我们为了孩子的重建,延迟1年真的有问题吗?

        但是,我们无权停止王茂睿学习文化课——这也是让我最感痛苦的事情。现实有时真的很无奈。作为一个老师,我无权主导我的课程,无权实施我的想法,无权按我自己的想法走路,甚至无权捍卫我们通过无数汗水和泪水换来的成果……

        我们只能“两线作战”:一方面,继续王茂睿的重建,另一方面,每天都给他加一些学前班课程。也就是,一边打地基,一边安窗户。

        我们和王茂睿一起在跟时间赛跑。我们跑得气喘吁吁汗流夹背。跑得真累啊。但是,无论我们跑得多快,时间总是不够。

        我认为,只要再给我一年时间,这个过程就能完成。

        巴学园里要写的孩子很多,为什么我要把王茂睿作为第一个讲出来呢?就是对王茂睿而言情况紧迫啊。我是想借这个贴子与王茂睿妈妈彻底地沟通,让她明白:既然因为当初为儿子选错了幼儿园使他受到了伤害,既然已经送到了巴学园,既然她的儿子为了自己的修复和重建付出很大的努力,在他还需要继续建构、极需稳定的时候,作妈妈的应该想通一件事:7岁上学是值得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3-6 07:28
  • 签到天数: 55 天

    [LV.5]辟谷中学I

     楼主| 发表于 2014-2-2 10: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尾  声

    让王茂瑞坐到中间


        今天早晨,孩子们自由选择工作结束后,老师拉起一些孩子的手,一边唱着“找朋友”,一边把分散在各个工作室的其他孩子收拢起来拉成一串,然后,一起唱着歌儿来到大厅,进行每天自由选择工作后的团体活动。这种活动能将孩子们散乱的心收拢回来,为下一个组织工作做好心理准备。

        今天的组织工作是烙饼。

        面和好后,围在工作桌边的孩子们每人一个工作盘、一块面,老师事先擦好的胡萝卜丝和干面粉也摆在那里。

        每个孩子都以自己的方式创造着饼。

        栋栋的脸蛋上糊着一大块面粉,将老师给他的那块面撕成一小块一小块,再拌上萝卜丝和干面粉。他的两只手拼命地抓着,像一个大厨子,边干边对旁边的云迪说:“你的工具不好用。”我猜他肯定做不成一个饼了。

        云迪把自己的面放在盘子里,用擀面杖的头拼命地捅着,捅了密密麻麻的小坑坑。

        文雅和点点把面放在包饺子器里,使劲地挤着。

        两个“小雨”无数次地抓起掉在地上的面,不停地团弄,我想这两只饼肯定不能吃了。

        周周却将面拍在了椅子上,这也吃不成。

        阿秋在自己拍扁的面上放了很多胡萝卜丝,看上去好漂亮啊。接着,拿起一块粘糊糊的面,放在萝卜丝上面,用手拍打,可是只拍了几下就粘在了手掌上了,摔了好一会儿才摔掉。摔掉之后,将那只还糊着萝卜丝和面粉的手在自己的名牌衣服上使劲地擦,那衣服顿时成了花的。


        王茂瑞有模有样地擀着那只饼,一边擀长了,便在擀面杖抬起的瞬间,手腕极优美地甩了一下,饼就被转到了另一边。我猜我们今天如果能够吃到一只像样的饼的话,那就是这只了。

        同时,他别出心裁,还想出好几种办法,其中之一就是把饼捏拍扁了之后,在上面放只面盆,再用擀面杖在面盆上面擀,想用这样的方式把饼擀开。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王茂睿打破惯常思维的努力,看到他沉溺于创造的沉静,以及由创造带来的愉悦、创造之后的满足。整个过程的美好……让我想起西藏人一边舞蹈一边打夯的情景——他们排着队形,唱着歌,打几下跳跃着换一个位置,高大坚实的房子,就在歌声和舞蹈中一点一点盖起来了。

        在王茂睿身上,我看到的就是这种情景,看到工作是怎样给人们带来乐趣的。

        在这样的工作中,王茂睿以前的浮躁,暴力,还有心理上的紊乱等等,统统消失了。现在,他终于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了。工作使王茂睿变得沉静,工作使他把他的力量、他的需求、他的感受全部统合到了一起。当一个人内外达到统一的时候,他的生命就舒展开了。现在的王茂睿就是这个样子。

        而且,王茂睿在工作中,显然要比那些年龄小的孩子更有目的性。在整个过程中,他知道每一个细节和每一个环节,这些细节和环节会怎样为他“最终做成一个饼”而发挥作用,怎样让他为“做成一个满意的饼”这一整体目标而不可或缺。他不像那些年龄小的孩子,完全没有目的地动作,没有想法地乱搞一通。就是说,王茂睿已经能够将想法与行为统合在一起了,能够把握住自己的行为了,能够把握住“各个环节”和“整体目标”之间的关系了。

        我认为,这就是人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也是将来进入学校(即便是应试的学校)所应具备的能力之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3-6 07:28
  • 签到天数: 55 天

    [LV.5]辟谷中学I

     楼主| 发表于 2014-2-2 10:17: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家长常常向我提出这样的疑问:如果我把孩子送到传统幼儿园,他会在适应传统学校时不会产生障碍,要是我把孩子送来接受你们的教育,将来进入传统学校时会不会适应?

        我说恰恰相反,我们这种教育培养的,正好是能够承受传统教育的人,而传统学校培养的,恰恰无法承受,现实中大量的事例都在说明这一问题。

        原因十分简单,传统教育最需要孩子拥有健康心理素质和健全人格状态。要是一个孩子这两方面都很好,什么样的压力他不能承受呢?而传统的学校不关注这些,所以才制造出那样多的“问题孩子”。比如上海有个调查结果,60%的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其中12%的问题严重。

        ……  ……  ……


        老师拿来烤箱,孩子们纷纷将自己的饼递过去,老师一视同仁地将所有的饼送进了烤箱,孩子们要等待一个长久的烘烤过程。“厨师”们围在老师身边,静静地等待着。我在心里喊:妈呀,这能等得住吗?

        这时,小木屋那边传来了超大的哭声,原来晓琪和予枫钻进了放木头的柳条筐中,并想蹲下来盖上盖子,可是里面还有一个女孩小雨。筐子只能容下三个站着的孩子,要是蹲下,空间显然不够。可晓琪和予枫不明白,所以使劲往下蹲,小雨见状,礼貌地想让开,但腿已被挤住无法挪动,挣扎了半天,有些急了,爬到予枫肩头咬了一口,予枫便大哭起来。

        我赶忙过去救小雨出来,小雨不干,竟在筐的外面继续战斗,战着战着,像只狮子一样猛扑过去,一头项在了予枫的肚子上面。予枫那么大,小雨那么小。予枫边哭边朝观战的云迪大喊:挡住他!挡住他!云迪闻言,立刻跑过去挡在了予枫和小雨中间,并伸直两臂,严肃地看着小雨,俨然一个正义的机械战警。

        这边战争还没有结束,那边的周周又跑过来,踩在一块木头上,抬腿就要往筐里进。予枫哭喊道:不能进三个人!三个人进来就装不下了!

        这时,王茂瑞稳健地走过来,将试图往里爬坡的周周抱起,低头看着予枫,摸了摸了他的脸,予枫的哭声便嘎然而止了。

        窗外明媚的春光喷射似地洒进屋里,也洒在孩子们身上。我目睹这一切,忍了几次才将眼泪忍住……

        王茂瑞没有意识到自己干了一件伟大的事情;他平静地干了这些,又平静地离开;他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没有在意是否有人注意他了;没有乞求夸奖的神色,甚至连“乞求夸奖”的意识都没有……

        这时,屋里早已杂乱无章了。

        最近,我们更明确地意识到,孩子们全身心地投入工作的场地一定不会是整洁的,如果他边工作你边收拾,他工作起来不会很自在。这正像你一进别人家门别人就赶紧跟在后面拖地一样。这也正是我们国家的教育代表团在参观美国幼儿园时,发出“人家的幼儿园里怎么乱糟糟的”这种感叹的缘由。为了让孩子能够比较出整洁和凌乱的区别,更好地感受到整洁的舒适,我们一定要等孩子们工作完后再与他们一同整理。

        在整理屋子的时候,王茂瑞又一次让我感动了——他将所有的脏盘子摞在一起,一声不吭地端到厨房。

        在他做这一切时,始终一声不吭,就像在做自己家里的事情一样。看到这些,我真的好感动啊。

        房间整理好后,饼也烤好了,老师为孩子们摆好了餐具。大家围坐在桌边,准备分享亲手做的饼。我听到张老师说:“我建议,让王茂瑞坐在中间,因为今天他是一个优秀的劳动者。”

        我不知道怎么叫“坐到中间”,过了会儿看到,孩子们都坐在桌子的两边和另一头,王茂瑞一本正经地坐在长桌的这头,就像电影里国军将领开会时蒋介石坐的那个位置。对于这一点,所有的孩子都欣然接受,没有一个提出异议。

        观察王茂睿的神情,他一声不吭,脸上没有一丝欣喜的、得意的表情。整个过程非常的自然非常的本色。

        之后,老师开始按次序给孩子们分饼,当饼分到某个孩子时,老师说:“你今天劳动得也非常优秀。”

        吃完饼,孩子们纷纷离开餐桌到外面去。两岁的小周周走在前面,在她的后面的,是王茂睿。因为周周人小,走得很慢。我看见王茂睿一幅很急的样子,急着要出去,但他的路被小周周挡住了。

        要是在以前,他会伸手一拨拉,将周周拨开,但这次,他却放慢了步伐,两只手轻轻扶着周周的肩膀,踏着小碎步和她一起走着。

        其实,他完全可以快步几步,从周周身旁插过去的;或者让周周停下,等他走过去之后周周再走。但他没那样做,而是像一位高贵的的绅士那样,扶着女士的肩膀,让她先过去。

        走到开阔一点的地方,他这才松开手,越过小周周,跑向了大厅。

        我觉得,通过这些小事——你不能把这看成小事,要是一个人修养达不到一定的高度,他就无法做到这一点——可以看到王茂睿高贵的品质。

        王茂睿今天在做以上那些事情的时候,完全是自然的、自发的、无意识的、没经过老师指令、更没有人鼓励或者暗示的。他这样做,完全听从于内心的召唤,是心灵需要,是人格使然,无一丝一毫的、表演给人看的成份在里面。

        蒙特梭利说过,一个发展正常的孩子,不会刻意为了表扬而做事情。她还说:工作能使一个儿童走向正常化。

        正常化的儿童是这样的——他做的所有的事情都是发自内心、发自他人格;他身上所散发出来信息就像太阳所散发出来的光芒一样,所以带有阳光的信息;他做的所有的事情都是自然而然的,带有他人格状态的信息;这样的孩子最大的特征就是:奖惩无用。

        我们巴学园的孩子一旦投入工作,老师赞扬还是不赞扬,对他没有用。赞扬了他也那样做,不赞扬他也那样做。他不是为了获得赞扬而工作的。要是他不想工作,无论什么样的赞扬都不会使他动起来;要是他处在工作之中,绝不会出现像我们常常见到的有一种孩子那样——干一会儿抬一下头,乞求你的赞扬……

        王茂睿就是这样的典范。他在做好事时,根本没有想过要获得老师的赞扬。

        我们,全体老师,苦苦奋战了差不多一年终于结出了果实!这场从地狱爬向天堂的战争终于取得了初步的胜利!王茂睿,这个曾经饱受伤害和摧残的孩子,在他的身上终于放射出灿烂的人性光辉!我想起他一年之前情况,那时的他只处在动物的、物质的层面,而现在他已经是一个真正的人了!一个大写的人了!焕发出人应具有的优秀品质了!

        王茂睿来巴学园已经一年时间,他能进展到这一步,由过去那种萎缩的、苦难的状态变成现在这种充满人性光辉的状态,我想只有“脱胎换骨”四个字才能形容。

        王茂睿太高贵了。所有的儿童,只要在他生命的展开过程中没有受到阻碍,或者打通了阻碍,才能显现高贵。

        所以,才有人说,儿童是成人之父,成人应该向儿童学习。正常儿童所焕发出的精神状态都让我崇敬不已!正常儿童做事的态度都让我崇敬不已!我崇拜儿童!像崇敬美丽山河那样崇敬他们!

        当我面对美景的时候,总是忍不住想:大自然怎么会把风景造得这样美好呢?而当我面对孩子的时候,比如面对王茂睿时,也会忍不住想:造物主怎么会把孩子造得这样高贵呢?真的,孩子的那种状态,做的那些事,抽取其中任何一件,如果是成人做的,成人就会觉得非常了不起,就会讲给50个100个人听(我们的英模报告会就是这样的产物),而孩子做就做了,他们不会觉得有多么了不起,不会觉得有多么伟大——正是这种“忘我”的心态,更使他们显得比成人伟大许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7-7-18 10:40
  • 签到天数: 1520 天

    [LV.Master]辟谷大神

    发表于 2014-2-2 10:54:52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觉得太长了,一口气看不完。
    谢谢分享!
    4da67fe3jw1eavdjn7xqlj20dw0ku0uc.jpg

    点评

    我第一次看确是一口气看完的。 我觉得修行人很有必要看看李跃儿的这篇文章。他对我们的身心成长很有帮助。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2-2 11:0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3-6 07:28
  • 签到天数: 55 天

    [LV.5]辟谷中学I

     楼主| 发表于 2014-2-2 11:07:11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农 发表于 2014-2-2 10:54
    还是觉得太长了,一口气看不完。
    谢谢分享!

    我第一次看确是一口气看完的。
    我觉得修行人很有必要看看李跃儿的这篇文章。他对我们的身心成长很有帮助。

    点评

    呵呵,我还不够修行人的资格吧。吉祥如意!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2-3 07: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7-6-26 11:21
  • 签到天数: 208 天

    [LV.7]辟谷中学III

    发表于 2014-2-3 00:54: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口气看完,感动。并且认为这才是真正的教育,或修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7-7-18 10:40
  • 签到天数: 1520 天

    [LV.Master]辟谷大神

    发表于 2014-2-3 07: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心灵探索者 发表于 2014-2-2 11:07
    我第一次看确是一口气看完的。
    我觉得修行人很有必要看看李跃儿的这篇文章。他对我们的身心成长很有帮助 ...

    呵呵,我还不够修行人的资格吧。吉祥如意!
    6204f6dejw1e6sfirmiymj20np0zkgzo.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6-11-9 06:42
  • 签到天数: 31 天

    [LV.5]辟谷中学I

    发表于 2014-2-5 04:56:41 | 显示全部楼层
    比较超前的幼儿教育,人性化道德化的,人类灵魂化的启蒙教育,学习了长见识了,这才是正真的爱的启发,启蒙教育,太棒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https://www.52bigu.com/thread-460693-1-1.html

    辟谷 | 西安大成耕读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2012-2015 www.52b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小黑屋|★免费辟谷★———大成耕读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3227768663将免费辟谷进行到底。。。

    陕ICP备20008113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