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2015-8-1 16:55 |
---|
签到天数: 75 天 [LV.6]辟谷中学II
|
有些人常对外境有诸多抱怨,这是不太合理的。为什么呢?因为当他在抱怨时,总是盯着别人的毛病看,却从来没有反省过自己。一件事情不成功了,他就拼命地埋怨别人;而一旦成功了,又觉得全是自己的功劳,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习气,这个特别不好。
--南阳师范学院问答
益西彭措堪布:大恩上师法王如意宝在五台山所造的《忠言心之明点》中说:“贪著现世无法缘,屡享欲乐增贪心。”即是贪著今生的人没有修学佛法的缘分,屡屡追求色声香味触之五欲享受只会无休止地增长贪欲心。
阿松仁波切:
1、发表了博文 《遍智妙道【皈依】每日一问7》 - 中士道皈依的发心是什么 http://t.cn/zHMn9Y9 http://t.cn/zHMn9YK
2、色拉阳智尊者曾说,喇嘛仁波切为了利益末法时代众生,修建的亚青的经堂是以利他圆满菩提心摄持的,断除了世间八法,并以善妙之善根无漏回向。经堂从今乃至贤劫间都会圆满,具足永久不衰不毁之福德,诸佛菩萨都无法衡量此福德。因喇嘛仁波切利他之心圆满之故,凡是结缘者,以此善根都会往生铜色吉祥山。
索达吉堪布:
无论发生什么意外,只要有挽救的机会,哪怕只有一点点,我们也要抓住不放。但如果有些结局真的无法避免,我们也要理智地告诉自己:不要白费力气!
济群法师:
遇到有人嫉妒时,我们应该理解并包容对方。一是因为他正在遭受嫉妒的折磨,二是因为在让他心生嫉妒的某件事上,你是强者,而他是需要帮助的弱者。否则,他就无须通过嫉妒这种方式来发泄了。所有的嫉妒,其实都是遭遇挫折或自以为遭遇挫折后的应激反应。
普巴扎西仁波切:
1、发表了博文 《行持善法勿怀傲慢之心》 - 我们平时不仅要在座上座下观待自心,当我们在行持善法时,更要提起正念自我观照。 例如我们平常都会行持上供下施等诸多善法。相信我们在上供的时候,内心都会带有清净之 http://t.cn/zHMOY9q
2、有些信众会觉得,高原条件太艰苦了,在这样的环境下怎么能安心修法呢?要记住,只要你的共同前行基础还没有扎实,即便你在汉地打坐,恐怕也依然会觉得你所处的环境并不是理想的修行地处。
达真堪布:
学佛修行要有智慧!什么是智慧?有的人懂得多,明白得多,这是不是智慧?不是!虽然你懂得多,明白得多,但是你活得烦恼痛苦!有的人在世人看来很没头脑,有点傻,但是傻人有傻福,人家活得开心快乐、轻松自在啊!这是智慧!其实越简单越好,让自己活得开心快乐就行!
慈成加参仁波切:
现代人学佛喜欢找根本上师,认为如果上师按我喜欢的方式来教导我,就是我的根本上师。反之就觉得和自己无缘,以这种见解修行,是很难有明显进步的。
希阿荣博堪布:
@菩提洲
#微视频#《戒杀放生(一)---法王如意宝教言》:为了自己的来世,为了整个人类的明天,我在此合掌祈请各位朋友,在身心自由的情况下,千万不要再把牛羊等动物送到地狱一样的难忍痛苦中,不要故意杀害任何生命,这是我对你们的最大期望,也是对你们的恳求! http://t.cn/zHIPcM6 http://t.cn/zHIh6wP
今天 07:47
噶玛噶举中国论坛:
1、离苦得乐的方法只能依靠累积善业,但是,有情众生却不了解这一点,反而无知的造了很多恶业,又因为这样的业遭受更多的苦。以如此的思惟,想到众生的无明无知,欲求快乐,却反遭种种痛苦,因此而升起慈悲心。——国师嘉察仁波切
2、我们平凡众生的最大问题是:尽管我们欲求快乐,却不知以何正确方式去得到,於是我们到处钻牛角尖。我们以为物质或科技发展能带给我们快乐,但因为我们总是依赖外在事物,最后则永远找不到快乐。永恒的快乐并非向外求,而是存在我们内心的本性中。这是无明产生的关键之处。——堪布卡塔仁波切
3、学佛者最大的罪业就是欲求和怀疑。有欲求我们对有恩惠的上师老师父母和长辈就无法从心底生起恭敬心。有欲求时便会假心奉承,如得不到,对自己有恩德的上师善知识父母亲等也不尊重了,就如看到佛陀在空中飞翔也不生信心,看到众生露出肠子在痛苦也没有慈悲心。行者若如此则非常可悲了——大宝法王噶玛巴
4、因为欲望,所以爱与恨都是苦;欲求是苦,不想要也是苦,纵使你得到你所想要的,仍然是苦,因为,一旦你拥有它,你便活在怕失去它的恐惧中。在恐惧中,你又如何能快乐地生活呢?——法师阿姜.查
5、有些人会想所谓“知足”,到底要到什么程度才应该知足?其实不管你拥有很多、还是很少,都可以从里面学到一种知足,这都在于你的心,你的心会给你快乐,所以我们要去学习知足,让自己拥有知足的心;否则不断追逐无尽的欲求,只会让情况越来越糟。——大宝法王噶玛巴
6、佛陀从来不曾要求闻法者与修行者改变自然,只教导他们觉知与随顺自然。觉知——“诸行”无常的实相即是——智慧。——法师阿姜.查
7、信心小而智慧大,就容易成为“空谈”者;信心大而智慧小,就容易成为“勉强顽固”者;若不在体悟和实证上痛下功夫,就会成为教油子学佛者。能努力精进但没有真实口诀的人,就容易走入错误及歧途。——噶举祖师冈波巴大师
8、修行是属于内心的东西,不需要露出来,或表现在外面。那种太固执或表现在外的态度,就会影响很多人,而感到困扰、闷闷不乐。所以我们修行时,必须在心灵多下一点功夫,而外在上,则是不太需要那么努力去表现。——大宝法王噶玛巴
9、在佛教中生活的“意义”并不重要。如果你问我生活的“目的”,作为一个佛教徒,我生活的目的就是不要陷入固执,不痴迷,没有特定的习惯,不偏执。——宗萨钦哲仁波切
10、我们许多人把证悟描绘成像是天堂的东西,那不是事实。证悟真的就只是从执迷、偏执妄想当中解放出来。——宗萨钦哲仁波切
11、真正的修行,是掌控自己的情绪。——大宝法王噶玛巴
12、佛陀功德如大海虚空,佛已断除一切恶,俱足一切善;但平凡众生在恶劣艰难环境中,能生起一念微小善心,是更不易,比起佛陀功德大海,平凡众生起的丁点善念,也像佛陀一样功德如海。要像礼赞佛菩萨去礼赞。——大宝法王噶玛巴
13、锻炼自心的方法是观察自己的烦恼,以何者为偏盛,就在那个烦恼上痛加对治,如:如果贪烦恼偏盛就修不净观;如果瞋烦恼偏盛就修慈心观;如果疾烦恼偏盛就修缘起观;如果嫉烦恼偏盛就修自他平等观;如果我慢增盛,就修谦虚观;如果各种烦恼都一样的炽盛,或妄念繁多就修数息或持息观。——大宝法王噶玛巴
当我们评论一个人的身体怎么样时,大家都爱说“这人阴气太盛,或那人阳气挺旺的”!而如果是一个人的阳气旺,就意味着这个人不易生病,也不会被阴性物质侵扰,外在的表现呢,则会红光满面、意气风发、双目炯炯有神,在大问题上有自己的主见,不易被他人左右。那如果阴气盛呢?那这个人就会表现为黑眼圈、双眼无神、脸色蜡黄或苍白,整天病病歪歪,或者精神萎靡不振,严重者,还会神情呆滞、恐惧、无端瞋恨他人、小心眼、疑神疑鬼等。。。最典型的可说是精神病患者了。那么怎样才能让自己阳气旺、身体好呢?简单的秘诀就是“修德”!
古人云“厚德载物”。就是说,“德”可以像大船一样承载重物而不下沉,为什么呢?因为德是道的演绎和表现。大道无形,大道自然!而道德两字就是言此!道是自然规律,德是人文精神。德只有合道才能获得至尊而天下无敌!道因好生和滋养万物才柔软慈悲而光明磊落!故此,阳气孕育于大道之中,而修德乃因合于大道而使人精神上正气浩然,身体上百病不生!而德是什么呢?德是宽容、是隐忍、是慈爱、是完全的奉献他人。。。修德就是要将自己的自私除掉、将自己的欲望除掉、将自己的狭隘除掉,换之以广阔的心胸,代之以慈光的普照,以自己的慈悲发心给予众生温暖与希望。。。
故此,修德、积德,就能让我们不练而还阳,让我们无功而成功!无为而无不为,常怀一颗慈悲的利益众生的心,并恒常保持这个心态,时时不忘检点,行住坐卧,提醒自己无时无刻不是为利益众生而活,就能升起一颗太阳般的大悲菩提心,阴气——冤亲债主自然就会离开你的身体而让位于光明的阳气。健康的身体来自健康的心态!病态的身体来自阴暗的心态!积德行善是维持健康身体最为简单的方法,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我们通过修行,不断培养自己的愿力、慈悲、智慧。有了愿力,生命就有了方向,不会被外在的境界所影响;有了慈悲,就会有不竭的动力去利益更多人;有了智慧,就能把一切外境都转化为自己成长的资粮。三者相辅相成,辗转增上,令内心既寂静、清净,又具有强大的悲愿去利益众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