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辟谷★———大成耕读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615|回复: 1

【慧宇解老】——第二十三章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13-11-16 06:30
  • 签到天数: 1 天

    [LV.1]辟谷初学

    发表于 2014-5-17 08:3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慧宇解老】——第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德者,道亦得之;同于失者,道亦失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正误】
        “故從事而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同於德者道亦德之同於失者道亦失之”(帛书本)
        “故从事而道者,道德之;同于德者,德德之;同于失者,道失之。”(朱谦之本)
        “故从事于道者,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通行本)
        问题是如何解读“失”,丢失什么?老子这里说的是真气丢失,如果你不爱惜自己的真气,让真气随意外泄,那么生命也会离你而去。你的思想和言行合于道,道会引领你到达大自在的境界。如果你放纵自己,恣意妄为。生死之间,道也帮不了你。
        至于(通行本)的“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是无法做出合情合理的解释的。得与失,都必须有一个主体,道是一个主体,德是道之用,你合于道,你的言行就有德,是道在世俗行为中的一种展现。在这里德是没有资格作为一个主体出现的。至于失,是一个谓语动词。怎么可能作为一个主体出现呢?太不合文理,太可笑了。
        通行本“道亦乐得之”中的“乐”添加的没有道理。道怎么会有了情感?天地尚且不仁,而况于道乎!你合于道,道就会帮助你。你反其道而行之,道就会抛弃你。有一点要强调的是,这个道其实就在你的身体里,就在你的内心深处。或者不如说你自己就是道。这其中所需要的就是你要明白你自己就是道。不用把别人当成自己的指路明灯,当成自己的大救星。在生死面前,唯有自己救自己。

    【慧宇解评】
        “希言自然”。自然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东西,“道法自然”,道在展开的过程中校法的就是自然。不要轻易的说自己已经了解了自然,掌握了自然。甚至妄想自己已经征服了自然。一群爬上了珠穆朗玛峰的人就敢说自己征服了珠穆朗玛峰,就像一个虱子爬上巨人的头顶就认为自己征服了巨人一样可笑。
        人们常说的一句话“顺其自然”,以表明自己豁达开朗,不入俗套。但是这个自然和老子所说的自然不是一回事。我们说的顺其自然实际上是听天由命,在强大的自然面前放弃无谓的努力和抗争。因为我们不曾真的理解自然,也不曾想要去真的理解自然。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斗了半天,真的有那么快乐吗?结果天还是那个天,地却变成了荒山秃岭,人都失去了纯朴的本性,趋利避害成了首先要考虑的事情。在天地面前,人不过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存在。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天地之间的风风雨雨变换不定,是因为天地没有“得一”。
        “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天地尚且不是一个永恒的存在,更何况像人这样一个微不足道的弱不禁风的生命。
        “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所以老子劝人赶紧去修道悟道证道。一个有志于修道的人。他的言行举止,生存状态就会尽可能的合于道。因为道才是一个永恒的存在。世俗中的那些有限的东西,那些凡俗之人不可能成为至高无上的存在。就是皇帝老儿也只能借助皇权与财富,在儒家学说的帮助下去糊弄老百姓。什么“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谁允许大地可以属于某一个人?“人法地”,人只是暂时生存在大地之上,是从属于大地。人对于大地要有敬畏之心。人的贪欲是没有止境的,人的狂妄也是没有止境的。当一个人试图把地球踩在自己脚下的时候,他会觉得就是地球也没有自己的生命重要。只要能延长自己可怜的寿命,就是毁掉一个民族,毁掉一个国家,毁掉整个地球也在所不惜。这样的情况在人类历史上不乏其人。
        “德者同于德”。一个“重积德”的人,就会清心寡欲,与人为善,轻松自在,德行圆满。
        “失者同于失”。“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失的是什么?失的是真气。一个无聊之极,只想着寻求刺激的人,整天吃喝嫖赌抽,其实是在玩弄自己的真气。意识是性,真气是命。有朝一日把真气玩没了,自己的小命也就玩完了。
        帛书本是“同于德者,道亦得之”。其它的版本都是“同于道者,道亦得之”。两者有什么区别,哪一个是老子的原版,还真不好说。这样说吧,同于道,就已经是进入无为的境界,成为圣人或佛。“无智亦无得”,应该是不存在得与不得的问题了。而同于德,还处在世俗的环境中,要想修道,要想“治人事天”,就要“重积德”。才能“无不克”。才能向道靠拢。道才会向你展现出它亲切和善的一面,道不远人。到“常德乃足”的时候,就能“复归于朴”。所以你只要同于德,道就不会放弃你。
        “同于失者,道亦失之”。善与恶的终极标准是:凡是让真气出来的想法和做法都是恶;凡是让真气回去归根的想法和做法都是善。这样,好人的标准就与世俗的大相径庭。当你帮助了别人,却被自己的好心善行感动得热泪盈眶。从自我相关的角度来看,真气出来了就是恶。而实际上善就是内心深处的自我相关。在一个好的社会,善行是从内心深处自然而然的流露。没有权衡,没有欲求。不需要感谢,不需要表彰。所以老子说:“不尚贤,使民不争”。所以释迦牟尼说:“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这个福德是行善的人所得吗?不是,这个福德是整个社会所得。那些不拿自己当回事也不拿别人当回事的人,穷奢极侈,作恶多端,道是不会善待这些人的。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为什么会“信不足焉”?“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因为他们不理解也不想理解。“百姓皆注其耳目”,他们只相信自己看到的和听到的。只在乎用最短的时间走最近的路程去获取最大利益。所以“大道甚夷,而民好径”。道不远人,人自远道。
  • TA的每日心情

    2015-7-2 20:18
  • 签到天数: 41 天

    [LV.5]辟谷中学I

    发表于 2014-5-17 09:29:1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学习了,收藏起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https://www.52bigu.com/thread-460693-1-1.html

    辟谷 | 西安大成耕读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2012-2015 www.52b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小黑屋|★免费辟谷★———大成耕读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3227768663将免费辟谷进行到底。。。

    陕ICP备20008113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