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2021-8-15 09:20 |
---|
签到天数: 943 天 [LV.10]辟谷大学III
|
我们常听人说:“这个人太自私自利了。”这句话听起来好像带有负面评价的意味。其实,自私是正常的,自利也是正当的,因为人如果不自私、不自利,恐怕很难生存下去。
实际上所有的生物都是自私的。达尔文的“进化论”,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就是说万物在自私的原则下,都有争取自我生存下去的本能。所以换个角度来看,“自私”的用意其实是为了保护自己,以求得立足的空间、生存的机会,延续自我的生命。既然人也是万物之一,就会有自私这种原始的动机,所以应该也算是正常的,不能以对错来评断。
“自利”也是如此,因为对自己有利,才得以生存下来。否则,连自己都无法生存,都不存在了,还有什么可以做的呢?
但是,“自私自利”也有几个阶段和层次:
第一, 自私、自利,但不会防碍他人,这是做人的基本原则和道德标准。
第二, 虽然自私、自利,但同时又能够利益他人,这就是自利利他,也是菩萨修行的第一步,但这还是凡夫的境界。
第三个层次,即使是对自己没有利益,可是对众生是有益的事,也要秉持“舍己”而“为人”的精神。这也是古往今来很多大宗教家、哲学家们所主张“大公无私”、“牺牲小我,完成大我”的精神。
虽然说自私自利并不一定错,但是,从佛教的立场来看,自私好吗?自利对吗?自私自利的结果,就会造成佛法所说的“我执”,衍生一切的烦恼。即使做到前面说的第三个层次,还有一个“大我”,还是有一个“我”,有我就有烦恼;因此在第三层之后,还有一个第四层,那就是“无我”的境界。
佛法中说的“无我”,是把个人一己的私利,分享给一切众生,化个人的利益为大众的利益;也就是说,凡事均先想到大众,无私地奉献给大众。而在大众得到自己的帮助和利益之后,既不邀功,也不会希望求得回报,心中更不会牵牵挂挂,计较自己帮了多少人的忙、救了多少众生、做过多少好事,这也就是“菩萨道”的精神。
“菩萨道精神”的涵意,第一要“上求佛道”,第二要“下化众生”。“求佛道”是成长自己的智慧,增长慈悲心;“度众生”则是帮助众生离苦得乐。这不但都围绕著“利”来进行,从中增加自己的福德、功德,而且还能同时完成“自利”和“利他”,将自私的“私”完全消融、化解。
一般人在听到这个道理之后,多半都觉得这个道理很好,也很愿意学,可是真正要去做,却又很困难,不是那 简单达到。以这四个层次来说,我们至少要做到第一层,可以做为进步到第二个层次的基础。但是要做到第三个层次,就不是那么容易了,更何况第四个“无我”的层次,虽然不容易做到,但也不是不可能,至少可以把它当作是努力的大方向和目标,脚踏实地实践下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