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2020-9-11 18:13 |
---|
签到天数: 330 天 [LV.8]辟谷大学I
|
楞严经原文:【佛言:复次富楼那。明妄非他,觉明为咎。所妄既立,明理不逾。以是因缘,听不出声,见不超色。色香味触,六妄成就。由是分开见觉闻知。同业相缠,合离成化。见明色发,明见想成。异见成憎,同想成爱。流爱为种,纳想为胎。交遘发生,吸引同业。故有因缘生羯罗蓝遏蒲昙等。胎卵湿化,随其所应。卵唯想生。胎因情有。湿以合感。化以离应。情想合离更相变易。所有受业,逐其飞沉。以是因缘,众生相续。】
佛说:其次,身心照明妄动的不是别的东西,实际上就是自性本觉灵明发生的变态。变态妄动就形成有所为的作用。但是仍没有越过灵明自性的本体实际。因为这个因缘,所以一切含灵的众生们,听到的不外是声音。见到的不外是色相。而有色、声、香、味、触、法的物理现象,与眼、耳、鼻、舌、身、意相对相成,就形成六种妄动的本能。由本能分开为见、闻、觉(感觉)、知的作用。
业力相同的就互相缠缚。相对的结合,与相反的分离,就形成种种的变化。见性灵明遇见色相就发起作用。这个灵明的见性,看见色相就构成想念。所见不同,就互相憎恨。想念相同,就互为情爱。爱情交合,产生流质,就能做种。同时吸收想念,就成为胞胎。
彼此互相交媾,吸引相同的业力,所以才有因缘的作用,生出胞胎的人类与动物。(胎生的人类与一部分动物的生长,必须具备四种因缘,以相同的业力感召为主因。
(1)自性妄动业力所生的识心种性,是人胎的亲因缘。
(2)交媾的精虫卵子是增上缘。
(3)胎胞须待母体的种种营养生长,以及出生后的教育等等,是所缘缘。
(4)由生命存在的善恶作为等,又产生增加新的善恶业力,生死死生,是等无间缘。
父母与自己识心种性的中阴身,三缘和合,才能生人。人胎初期名为羯罗蓝(译为凝滑,即精血初凝之意。)其他部分动物,也有胎生——如牛马狗羊等。也有卵生——禽鸟类。湿生——微生虫类。化生——昆虫类。各自随其业力的感应,互相吸引变化而后产生。
卵生则想念的成分最多一一如鸡孵卵等,多用精神想念而生。胎生则爱情的成分最重---如人们的感情作用。湿生则互相感觉的成分最多-----如鱼介类眼目的相视,就可感应成孕。化生则须要分离变化的作用---如孑孓蚊虫之类。无论爱情的生命,或变化作用的生命,都能互相变易,互相发生关系。所有生命的存在,都是受业力的支使,各自追逐着,飞潜浮沉在世间。由于这种因缘,所以众生世界相续不断地存在。
楞严经原文:【富楼那。想爱同结,爱不能离,则诸世间父母子孙,相生不断,是等则以欲贪为本。贪爱同滋,贪不能止,则诸世间卵化湿胎,随力强弱,递相吞食,是等则以杀贪为本。以人食羊,羊死为人,人死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类,死死生生,互来相啖,恶业俱生,穷未来际,是等则以盗贪为本。汝负我命,我还汝债,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生死。汝爱我心,我怜汝色,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缠缚。唯杀盗淫三为根本。以是因缘,业果相续。】
佛说:因为想念爱情的力量,犹如胶结不能开解,所以相爱便不能分离。因此人类世间,父母子孙,相生不断,这些都是以欲望贪心为业力的根本。
贪心与爱的力量,互相共同滋长,贪心永远不能止息。所以世间一切卵化湿胎等生物,随力量的强弱,互相吞食,用以滋养自己的生命,这些都是以杀戮贪心为业力的根本。(弱肉强食,是自然业力所使然。)
所以人食羊,羊死为人,人死为羊。同样的十类众生,(1胎,2卵,3湿,4化,5有色的,6有想的,7非有色——如空幻中的物体,8非有想——如细微的微生物,9如空散销沉的无色类,10精神化为土木金石的无想类。)死死生生,互相啖食。都是由于与生命俱来的恶业所生,犹如轮回旋转。穷极于未来无尽的时际,始终不断。
这些都以盗取贪心为业力的根本。(人身肉体生命的成分中,都借动植物矿物质等生存。但是动植物矿物质等,有时也需要人的物体,同时也具有人的一切。彼此互相滋养,这是一种现实世间的轮回。)
于是在众生间,你欠了我的命,我再还你的债。因为有这种因缘的作用,经历百千劫的时间,经常都在生死流中旋转。人们与众生界,你爱我的心,我怜你的色,因为有这种作用,经百千劫的时间,经常都在情爱中缠绵。总之,都因为杀盗淫三种业力作为根本,所以世界上有业果相续的事实。
楞严经原文:【富楼那。如是三种颠倒相续。皆是觉明,明了知性,因了发相,从妄见生。山河大地诸有为相,次第迁流。因此虚妄终而复始。】
佛说:这三种业力的作用,互相颠倒的继续(如此有了世界、众生,业果三种颠倒相续),都是正觉灵明的自性本体中,所具有的明明了了知性的变态。因为了知自性发生了变态,产生妄见的动能。这些山河大地一切万有的现象,次第循环变迁流动,都是因为这个虚妄动能的作用。所以终而复始,犹如连环不断。
编后语:《楞严经》是我国禅宗、净土宗依奉的一部重要经典。自唐以来,有名的“楞严法会”就是据此建立的。南怀瑾老师讲“世间的一切学问,大至宇宙,细至无间,都是为了解决身心性命的问题。”《楞严经》的开始,就是讲身心性命的问题。举凡一切宗教的、哲学的、心理学的、以及生理学的矛盾隔阂,都可以在《楞严经》中得到答案。研究《楞严经》后,对于宗教、哲学和科学,都将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