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2014-12-1 10:25 |
---|
签到天数: 24 天 [LV.4]辟谷小学III
|
达摩格物之道
“致知在格物”就是《楞严经》上讲,“心能转物,即同如来”,一样的道理。修行上的“致知在格物”,就是达摩祖师告诉我们在禅修的时候,“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外息诸缘”,把外面物质世界的一切引诱,一切情绪、思想都潇洒地放下,就是格物。“内心无喘”,不是不喘气的意思,是心念知止而后有定,到诚意就是无喘了,呼吸也跟着自然近乎静止。“心如墙壁”,到此时好像内外分离,外物影响不了内心,就是初步的格物。“可以入道”,如此打坐修行,慢慢深入进步就可以入道了。
但是,即使得了灌顶,也没什么了不起。达摩祖师有一段话很重要:“诸佛无上妙道”,佛法是无上的大法,“旷劫精勤”,不是这一生修的,多生多世累积起来的功德。“旷劫”是很多生很多世。“精勤”精进勤奋的修持,这才跳出了世间法,成佛。达摩祖师这样对二祖说:“诸佛无上妙道,旷劫精勤,难行能行,非忍而忍,岂以小德小智,轻心慢心,欲冀真乘,徒劳勤苦。”他是骂二祖,你说你跪在这里,吃了多少年素,修行了多少年了,做了多少好事,来求大法,你这是小忠小信,轻心慢心,把佛法看成这么容易啊,自己认为了不起,岂能成功?
我劝大家不要搞这些,拜了几天佛,吃了三天素,就想上西天,又想回来买股票,发不了财,又说阿弥陀佛不帮忙,又埋怨,这是干什么呀?慢慢修吧。
内圣外用天人之道
《大学》讲“修身”、“正心”、“诚意”,后世的儒家称之为天人之道,天人合一。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中国传统文化同佛法一样,把上自天子皇帝,下至庶人,普通百姓,都看作是一个人,都要先以这个文化作根本。这就叫内养之学,佛家称之为内明。
下面的一句是:“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没有做到这个根本学养,只求外面的知识,是舍本逐末。换句话说,人们没有内圣的修养,却想齐家治国,达到天下太平,没有可能的。所以这些内容,大家必须仔细参究,它本身就是一个大悲咒。
“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知,就是知性,有人问我生死问题,我说世界上有些修行人,未死前,自己预先知道死的时间,这叫做预知时至,这就是知性问题。知性修养好了,打坐功夫有定力了,知性就清明。知性清明诚意,意诚了,一念专一就会有神明而通之。
所以儒家“中庸”也告诉你,“至诚之道可以前知”,达到诚意正心,可以预先知道的。
中国文化讲修身养性,是身和心两个方面。静坐的重点是修心,这个要一定的工夫才能做到,一般做不到的,就必须起来做事了。所以这一次教大家易筋经,什么道理啊?就是修身。
身的方面是合理的运动,不是剧烈的,剧烈的运动有时候伤身体,譬如西洋的运动,跑步、跳高、打球,有时候比较剧烈。中国的这一套运动,少林武当这样内养的功夫,是修身的道理。所以有一句话,“动以修身”,运动是在修身,“静以养心”,打坐是修心。“身心两健”,身体健康,心理也健康;“动静相因”,动是静的因,静也是动的因,动静互为因果。
今天我们反省下来,要回转来走自己文化的旧路,就是我们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大学》是孔子传给学生曾子,曾子总结下来的,是四书五经之一。我们当年受教育,八九岁就读这几部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都是讲内圣外用的修养之学。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