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辟谷★———大成耕读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2213|回复: 15

4.3周,别闹了!五毛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21-4-24 19:47
  • 签到天数: 267 天

    [LV.8]辟谷大学I

    发表于 2016-4-11 13:06:1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版权说明:感谢原作者的辛苦创作,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谢谢!】


    冷风 飘风 厉风 | 庄子南譁


    激者、謞者、叱者、吸者、叫者、嚎者、突者、咬者,前者唱于而随者唱喁。泠风则小和,飘风则大和,厉风济则众窍为虚。而独不见之调调,之刁刁乎?
    ——《庄子南譁》


    讲述:南怀瑾
    编辑:小叶子


    激者、謞者、叱者、吸者、叫者、嚎者、突者、咬者,前者唱于而随者唱喁。泠风则小和,飘风则大和,厉风济则众窍为虚。而独不见之调调,之刁刁乎?

    “激者、謞者、叱者、吸者、叫者、嚎者、突者、咬者”,这些都是形容风吹百窍洞穴发出来的声音,“前者唱于而随者唱喁”,于,就是嘴巴尖起来于……的声音。后者唱喁,就是喉咙发出来的声音。

    “泠风则小和,飘风则大和”,这个和,不是和平的意思,而是各种声音混杂的合音。所谓泠风,不是天气冷的冷,是高空里头的风,是三点水的“泠”,与零碎的零同音。高空里的声音叫泠风,“则小和”,声音和得比较轻巧高雅。“飘风”是大风,就大和。和声是很复杂的,大小两种风平常都有。有时候大风吹,有时候小风吹,我们一天到晚都有这个境界。再加上大台风来,就是怪风,“厉风济”,真碰到大风来的时候,这种厉风怪风一吹,所有的洞穴都吹了,“众窍为虚”,风太大闷住了一样,反而一点声音都没有。


    所以讲这个道理,又是一个物理的现象。我们经常听到古人的两句诗:“山雨欲来风满楼,万木无声知雨来”,这是夏天容易看到的现象。夏天热极了,天气闷得很,我们人的呼吸都出不来。你看树叶子动都不动,一根草都不摇,万木无声,一点声音都没有。

    “知雨来”,闷一阵要下大雨,热气蒸到了极点,到了高空碰到冷气,大雨就下来了。所以,山雨欲来风满楼,万木无声知雨来,文学境界很舒服,很好;科学的境界,则像蒸笼一样,闷死人了。所以,文学境界与科学境界,各有不同。

    现在讲到这里就是说明,“厉风济则众窍为虚”,力量太大的风吹过来,把那些小洞穴封住了,“众窍为虚”,反而没有风了。难怪苏东坡这些人,都学庄子的文章,这种地方才是诀窍。你看他形容一个东西,形容那些风,第一句话:“作则万窍怒呺,而独不闻之翏翏乎”,形容风吹来翏翏然。尤其在高空,我们在这个高楼的顶上,到夏天的夜晚,太阳下山了,天风翏翏然,很舒服。

    最后他形容,各种洞穴有各种风声,每一个洞,扁的、长的、深的、浅的,发出来的声音都不同。吹了一阵就把这个音声调和下来。“前者唱于而随者唱喁,泠风则小和,飘风则大和”,把风的那个境界都形容透彻了。“厉风济则众窍为虚”,一阵最有力的厉风来,则万籁无声,没有声音了,把你闷了一阵。闷过去了以后,像音乐一样,风声又来了。“而独不见之调调,之刁刁乎?”


    你们注意啊!前面一句话,“而独不闻之翏翏乎”,是耳朵里听的。“而独不见之调调,之刁刁乎?”则是眼睛所看到的。小风大风过后,一阵和风吹来,水波不兴,一点点小风,那个草啊!树叶子啊!慢慢的飘啊,飘啊,摇啊,摇啊,都是眼睛看到的。他讲到这里,讲完了。

    所以,庄子全盘是禅宗,后世禅宗说法就是学他的,然后给你大盖一阵,那真是盖,会说评书的人,嘴巴快速,哼啊!哈啊!一路吹到这里,然后轻轻的,飘啊飘,摇啊摇,好了说完了,下文呢?没有了。



    (未完待续)
  • TA的每日心情

    2017-1-3 09:09
  • 签到天数: 134 天

    [LV.7]辟谷中学III

    发表于 2016-4-11 15: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顶组长一下,学习了,踩过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2-2-22 10:41
  • 签到天数: 205 天

    [LV.7]辟谷中学III

    发表于 2016-4-11 22:50:0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故事看不懂!还是回头看日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1-4-24 19:47
  • 签到天数: 267 天

    [LV.8]辟谷大学I

     楼主| 发表于 2016-4-12 07:10: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籁 地籁 天籁

    子游曰:地籁则众窍是已,人籁则比竹是已。敢问天籁。
    ——《庄子南譁》


    讲述:南怀瑾
    编辑:小叶子

    子游曰:地籁则众窍是已,人籁则比竹是已。敢问天籁。

    下面点题了,他的徒弟颜成子游,听到南郭子綦躺在那里,半睡半醒的嘴里在盖,盖到这里以后,子游曰:“地籁则众窍是已,人籁则比竹是已。”他说:老师啊!你讲了半天,我懂,刚才讲风吹的声音是地籁,是地球表面的现象。这个天、地、人三才,风是地的作用;人呢?他也不要老师讲了,人籁是什么?子游就自己说“比竹是已”。

    人籁,人的感情啊!喜怒哀乐,怎么看得出来呢?用吹箫或者弹琴表达。古代的许多乐器,都是用竹子做的,在竹子上可以表达人的感情,叫做比竹。这个比字用得非常妙,换句话说,人籁的境界,人的心理情绪种种变化,产生人世间的是非善恶,也同风一样,是在肚子里乱吹的。

    我们借用佛学唯识学的名称来说,那都不是绝对的,而是属于比量的境界,是比较出来的。那个声音好不好听,都是比较性的;换句话说,都是依他起,是比量的境界。所以说人籁不必谈。这样一讲,颜成子游又懂了。


    他说:师父啊!地籁我晓得了,刚才您描写了半天,就是地球现象,人籁您也不要说了,比竹是也。人的感情变化,如果生气打起鼓来,声音就很难听;人发脾气时,骂人的声音就会像狼叫一样的难听,这些都是人籁,我也懂,唯一不懂的是天籁。

    现在,我们暂且不讲这个天籟,先来研究一下,为什么《庄子》这本书被道家及修道人那么看重?道家有三经,《老子》为《道德经》,《庄子》为《南华经》,《列子》为《冲虚经》。《道德经》为大经,《南华经》与《冲虚经》为小经。后来道家修行的人们,也都以老庄为必读的典籍。但是我们看了半天,《庄子》里头并没有传你工夫;可是有一点,如果你读到《齐物论》,庄子讲“大块噫气,其名为风”这一段,就要留意了。

    我们在座许多人,打坐、学佛、学瑜珈术、学密宗、学道的多得很。你们要注意,我们这个身体就是个地球,打起坐来,所谓上面打嗝,下面放屁,都是“大块噫气,其名为风”。甚至于身体里咕噜咕噜的动啊!什么任督二脉通啊!都是属于这一段的范围。


    但是你也要认清楚,那都是现象,都是气不能调和所造成;气真到了调和的境界,“泠风则小和,飘风则大和”,那时气充满了,到了“厉风济则众窍为虚”,身体上气就不动了。所以佛家讲打坐修禅定工夫,到了禅定的最高境界,就是“气住脉停”四个字,也就是“众窍为虚”。那个时候,身体感觉轻灵了,再也不会打嗝放屁,肠子里头也没有咕噜咕噜的动,耳朵里也不会听到声音叫了。

    说到这里,许多人打坐都坐成精神病了,耳朵听到声音叫,叽……好像万华那一带,听到夜里卖面茶,嘘……打坐经常会发生那种情形。那都是身体内部的气动,不必理它,那只是现象。等到“厉风济则众窍为虚”,充满了,你自己看到“见之调调,之刁刁乎”,身上那个气机走得很轻顺,很自然,到了那个时候,你可以说由人本位的人籁达到了地籁的境界。你这些气走通了以后,慢慢情绪变化了,思想的本位慢慢升华了,但是还谈不到道。再进一步,第三步由人籁、地籁,才到达天籁。



    (未完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1-4-24 19:47
  • 签到天数: 267 天

    [LV.8]辟谷大学I

     楼主| 发表于 2016-4-13 12:09:4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吹万不同
    子綦曰: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已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
    ——《庄子南譁》

    讲述:南怀瑾
    编辑:小叶子

    子綦曰: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已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

    注意啊!《齐物论》这个要点,高明得很,庄子都点出来了。什么叫天籁?天籁是庄子提的名词。我们这个生命,宇宙万有,生命的本来,庄子把它取了一个名词,叫做“吹万”。我们现在的人,就叫它吹牛,这个“吹”字,就是从《庄子》来的。

    讲到这里,我想起年轻时在四川青城山,山上都是道家的庙子,有个庙子叫上清宫。那个道观很大,墙壁很高,上面有一幅画,我们站在那边看了半天,每个人都笑得不得了。那幅画画了一条牛,又画了很多人,抓住牛的尾巴吹,抓住牛耳朵在吹,抓住牛的脸吹……,就是把“吹牛”这两个字,画成一幅画。有些人抓住牛腿吹,那个牛一伸腿就蹬过去了,那幅画画得真好。

    庄子不讲吹牛,讲吹万,吹牛跟吹万一样。什么叫“吹万不同”?宇宙万有这个生命,就是这一股气吹出来的。以前我们小的时候看吹糖人,一个人把一块糖用嘴巴一吹,要什么就捏成什么,一口气就吹出来了。



    宇宙万有的生命,也就是上帝那么一吹,把我们给吹出来的。庄子称之为吹万。形而下这股生命怎么来的?地气所生,是一股气来的。你不要把它当成风啊!也不要当成空气的气,这个气只是个代名词。一股气吹出来,万有现象不同就是“吹万不同”。所以我们在座这么多人,每个人健康不健康,男女老幼,胖瘦高矮,各种样子不同,就是吹万不同。

    但是天籁是宇宙万有的开始,是宇宙间形而下第一个作用,不是形而上的。形而上是无我,无何有之乡,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形而下就是这一股力量吹出来的,“吹万不同”,吹出来万有不同的现象,“而使其自已也”,一吹出来不同的现象,万物就不齐了。
    每一个人得到一个生命,但是每人自己的变化却各自不同,而原始相同的地方,就是这一口气吹出来的。吹出来以后,每一口气又分散成万气,变成万气以后,你有你的狗脾气,我有我的牛脾气,他有他的老虎狮子脾气,各人不同,因为吹万不同。

    庄子说,“咸其自取”,哪有主宰啊!没有一个人做得了主宰的,上帝也做不了主宰,神也做不了主宰,菩萨也做不了主宰。因为是“咸其自取”,都是你自己,没有别人。天堂地狱,喜怒哀乐,善恶是非,都没有;都是你自己造的,都是你自己吹出来的,吹万不同,咸其自取。

    “怒者其谁邪!”这个怒,不是讲发脾气,这个怒是形容词,就是吹的时候,脸涨起来的样子,所以我们叫“鼓吹”。你看把泡泡糖嚼完了,就吹气,那个球吹得愈大,你的脸就愈涨得红,两边都鼓起来,好像发怒一样。怒者其谁邪?这个吹气的人是谁呀?是上帝吗?是上帝的外婆吗?都不是,还是你自己。这是《齐物论》的要点,都点出来了。



    这几句话,“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已也”,成其个人的自我。其实没有我,一股气吹出来,变成这个生命以后,你自己抓住这个,就变成万气的不同,万个人各自不同。这个生命之来,“咸其自取”,都是自己的事。

    这个气等于大海的水,你的量大一点,多舀一点水,量小少舀一点。所以有人抓多一点,气就多一点,有些人气魄则小一点。有些人小气,有些人邪气,有些人正气,有些人阴阳不正之气,有些人半阴半阳之气,各种各样,就是所谓万气不同。

    至于说谁做主宰?无主宰!自然来的吗?非自然!而是“咸其自取”。所以庄子这个道理,同佛说《楞严经》一样。



    (未完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1-4-24 19:47
  • 签到天数: 267 天

    [LV.8]辟谷大学I

     楼主| 发表于 2016-4-14 08:41:2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无主宰  非自然 | 庄子南譁

    大知閑閑,小知閒閒;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其寐也魂交,其觉也形开。
    ——《庄子南譁》

    讲述:南怀瑾
    编辑:小叶子


    《楞严经》的话:“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没有主宰,不是自然,而是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应就是感应,你所知的范围,量有多大,他吹的气就有多大。随你自己的业力发现,既没有主宰,也不是自然。
    佛说《楞严经》的时候,是在印度,究竟是庄子以前,或以后,无法考证。虽是两方面的说法,但是原理却是一个,只是表达的不同而已。所以禅宗后来提出来一个参话头的方法,参究念佛是谁?我是谁?其实庄子早给你说出来了。

    这个生命先有气——“吹万”,如果一口气不来不吹了,这个形体就不属于我们了。这个形体不是我们的,是依他而起的,当然没有他可以依赖的时候,你那个东西跑哪里去了?那个东西不属于气。有一口气依傍这个形体,我们才有这个生命。庄子《齐物论》这一段,讲到最要点的地方,下面告诉我们知见上要懂。



    神  气  智慧



    大知閑閑,小知閒閒;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其寐也魂交,其觉也形开。

    这就是庄子的文章,岂不是说空话吗!“大知閑閑,小知閒閒”。那个閑,好像是台南盐场的盐,后面的閒,好像是化学的盐(众笑)。前面这个閑,門字里头一个栏杆,是拦阻的;下面这个閒,門字里头一个月亮,悠閒的閒。这两个字严格讲起来是有差别的。后来虽是通用,但是原始中国文字,这两个字并不通用。

    因为古人盖房子没有门的,等于原始的房子盖起来,像碉堡一样,下面开门,下一层养牛养猪,上一层住人。这个情况到西南、西北边疆就看到了。西南边疆还保持这个形态多一点。落后地区文化没有开发的地方,晚上牛羊一进来后,总用个木头的架子挡住大门,所以门字里一个木架子。古代叫做鹿角,像鹿头上那个角一样;现在叫木马,拿木马来挡就挡住了。所以閑者,有防止的意思。

    下面一个閒呢?晚饭吃完了没有事情,在门里坐着,看看月亮。门缝里头,月亮照进来,悠哉游哉,这个当然是很清閒的閒。所以这两个字代表的意义不同,上面这个閑是防閑之閑,下面这个閒是清閒之閒。庄子这个时候,用这两个字是有道理的,不是乱用的。



    “大知閑閑”,真有大智慧的人,他是有范围的,有道德的标准。换句话说,閑閑是形容思想条理清楚;真智慧什么都搞得清楚,界线划分,穷本溯源,样样都搞得清楚。“小知閒閒”,小聪明的人,閒閒,玩小聪明,懂了一点点,自己以为了不起。那到底是有限公司,不行的,那是小智。

    “大言炎炎”,说大话的人发言,这个“炎炎”,不要当作发炎的意思看。炎者,炎光也,火烧得很大,光明很大,所以也是炎光。说的大话大道理,等于放光动地。“小言詹詹”,小道理詹詹,看起来好像有所建立,但并不究竟。

    “其寐也魂交,其觉也形开”,寐是睡觉,许多老年人睡不着,中国医学养生的道理,老年人睡不着是因为火水不相济。火水为什么不相济?因为心肾不交。心火,那个思想情绪的火,不能沉下来,肾水不能上升。肾水就是荷尔蒙,以及维生素等,不够的话,肾水不能上升,造成心肾不交,就睡不着了。

    养生之道先要培养脾胃,把心神凝定,自然就睡着了。所以老年人爱睡觉的,是长寿之相。火水不相济,就是心肾不能交,在理论上讲是魂魄分开了。魂是灵魂,就是思想意志。魄是生理上的,包括气啊!血啊!肌肉啊!荷尔蒙啊!营养啊!维生素啊!蛋白质等加起来,叫做魄。



    有些人身体衰老了,变成骷髅形状,看到人哼哼啊啊,那是魂跟魄分开了。年轻的时候,魂魄两个是在一起的。所以中国人讲生命的道理,认为睡着时,魂没有离开身体,还在身上,归到某部分。魂归到后脑就做梦,魂到了前脑就醒了,如果藏在心肌之间,就睡得很安详;魂一旦离开了身体,那就是做大梦了。中国古代的说法,认为人做梦的时候,从自己头顶上就出去了。

    所谓“魂交”,是魂跟气交。气就是魄,所以我们叫气魄。“其寐也魂交”,真正睡着了,神气两相交,所以第二天精神饱满;没有睡好的话,神气没有交媾,那样就不行了。“其觉也形开”,睡醒了像花一样,神跟气都充沛了,因为他两个相交了一夜。睡够了,咚,起来,充满了气与神,花一样张开了。

    “大知閑閑,小知閒閒;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其寐也魂交,其觉也形开。”前两句讲智慧的境界,知识的境界;中两句讲说话的境界;后两句讲睡着了及醒了的境界;这六句话好像不相干,现在说明你就懂了。六句话其实都相关的,神气充足的人智慧就高,精神充沛有大智,不充沛只有小智。神气充足的人,就是大言,不充足的人小言。这都是由神与气两个东西来的。所以思想用过度,写文章多了,魂跟魄不相交就睡不着了。如果多炼气,养气,气充足了一定就会睡着。气把那个魂吸收回来,人就睡着了。下面形容一个人思想用多了,用心过度魂魄分开了。

    与接为构,日以心斗。缦者,窖者,密者。



    这是形容心理状况,它说普通一个人,不懂神气相交的道理,所以睡醒后,一接触到外界的环境“为构”,就整天用心思,勾心斗角。“日以心斗”,一天到晚,自己的心里在斗争,自己跟自己过不去。斗到什么程度呢?庄子形容得很妙,形容人都在欺骗自己。“缦者”,好像把东西密封起来,外表涂上油漆,自己欺骗自己。自己坐在那里越想越得意,我准备今天到股票市场,买它一千块钱,三天以后涨成三万,自己坐在那里胡思乱想。“窖者”,赚了钱怎么办?唉呀!放在银行靠不住,还是放在某一个公司,四分利息。嘿!靠不住,还是放在保险柜……心中不停地在打主意。“密者”,有时候自己想得笑一笑,你问他笑什么?嗳……没有什么,他在那里保密。缦、窖、密者,庄子一句话“日以心斗”,自己在那里捣鬼,心里闹斗争。



    (未完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1-4-24 19:47
  • 签到天数: 267 天

    [LV.8]辟谷大学I

     楼主| 发表于 2016-4-15 08:20: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惶恐可怜的人 | 庄子南譁

    小恐惴惴,大恐缦缦。其发若机栝,其司是非之谓也;其留如诅盟,其守胜之谓也;其杀若秋冬,以言其日消也;其溺之所为之;不可使复之也;其厌也如缄,以言其老洫也;近死之心,莫使复阳也。
    ——《庄子南譁》

    讲述:南怀瑾
    编辑:小叶子

    小恐惴惴,大恐缦缦。其发若机栝,其司是非之谓也;其留如诅盟,其守胜之谓也;其杀若秋冬,以言其日消也;其溺之所为之;不可使复之也;其厌也如缄,以言其老洫也;近死之心,莫使复阳也。

    “小恐惴惴,大恐缦缦。”人生一天到晚有一个恐惧、害怕的境界。佛学上也用过“恐怖”这个名词,《心经》上面提的就是这个东西。一个人活着每天在恐怖中,恐怖自己钱掉了,恐怖自己生病了,恐怖自己没有事情做,恐怖没饭吃了,一天到晚伤脑筋。庄子这么一形容,活着没有一天是痛快的。

    “其发若机栝,其司是非之谓也”,开始一念之间一动的时候,像手指按开关一样。这个机关,在某一个小问题上稍稍一动,就引起了大烦恼,接着就变成了一大堆的是非利害。如果开关不向外呢?“其留如诅盟,其守胜之谓也”,留在里头的如“诅盟”,自己在那里捣鬼,心里自己在骂架、打架、打官司。



    “守胜之谓也”,守胜是个什么呢?道家解释为“厌(音掩〉胜”。譬如今天运气不好,到民权东路·去,买两根香蕉几根香几个馒头,去拜拜,也属于厌胜。或者叫人画一道符放在家里,或者去哪个地方点个灯呀!乡下庙子里很多。乡下人到成都路那个城隍庙,经常搞这个事,包一包香灰回去,那都叫厌胜。厌胜的道理是要求把坏的一面去掉,一天到晚总想人生得到真正的胜利,想达到成功的目的。

    “其杀若秋冬,以言其日消也”,人的一生就在这个心理状况中过日子,好可怜啊!不晓得这种情况都是自杀的玩意,促成自己早死,像秋天冬天一样,万物凋零得很快。我们的生命本来是很长的,为什么凋谢得像秋天的落叶那么快?像冬天一样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就是因为自己内斗而造成的生命消耗。等到生命消耗得差不多时,人也老了。

    “其溺之所为之,不可使复之也”,消耗掉的,及失去的东西,不可能再恢复。“其厌也如缄,以言其老洫也”,魂魄精神都没有了,所以对这个世界万事都很讨厌,灰心到了极点,嘴巴也封起来了,问他什么都懒得回答,摇摇头,没有兴趣了。



    “近死之心莫使复阳也。”快要死的那个心,一点阳气都没有。这一段,庄子形容人如何消耗自己的神与气,到达了那可怜的境界。


    (未完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1-4-24 19:47
  • 签到天数: 267 天

    [LV.8]辟谷大学I

     楼主| 发表于 2016-4-16 09:35:3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心态  情态 | 庄子南譁
    喜怒哀乐,虑叹变慹,姚佚启态;乐出虚,蒸成菌。
    ——《庄子南譁》

    讲述:南怀瑾
    编辑:小叶子

    喜怒哀乐,虑叹变慹,姚佚启态;乐出虚,蒸成菌。

    这几个名词,四字一句,就是所谓春秋战国南方文章的做法,也可以说是道家文章的做法。《老子》《庄子》以及后来《楚辞》、《离骚》,都是这个做法。我们再三提起大家注意,这与齐鲁文学孔孟的文章,有很大的不同。这一句话提到四个要点,就是开头的喜、怒、哀、乐,很值得我们研究。中国儒家的一本书《中庸》,上面也提到这四个字。后世都在这四个字上做学问,讲哲学的道理,讲心理的状态,“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我讲《中庸》的时候,你们也听过,《中庸》这个中,不是中央的中,应该照北方话念“仲”才对。就是中奖了,打中了的念法。如果把《中庸》一定解释为中央的中,也可以;实际上,“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音仲〉”才算对。

    在子思写《中庸》的时候,也正是庄子的前后时期,相差不会太远。在这几十年当中,由春秋到战国,哲学思想走入了科学范围,就是要求实证。为了追求实际,产生了一种修养的方法,结果也就产生了后世的道家。



    可是,《中庸》所讲的喜怒哀乐,后世把它解释为心态,用现在的新名词来说,就是心理的思想形态,意识形态。这种千古以来的解释,是有些问题的,因为喜怒哀乐不是心态,而是情态;是由人的情绪所发的,而心态是不属于喜怒哀乐的。

    《礼记》上提到的是七情六欲,七情就是喜、怒、哀、乐、爱、恶、欲;六欲则是后世所加的,但是《中庸》与《庄子》,只有前四个字,下面三个没有,因为爱、恶、欲这三个所包括的,纯粹属于心态。这也就说明了喜、怒、哀、乐是属于情态的范围,是情绪的作用。

    什么又叫情绪呢?情绪有许多是生理影响的,换句话说,就是气的作用。譬如喜,很高兴;怒,发脾气;哀,心里难过的时候,看什么都想掉眼泪,很悲伤;乐,高兴起来时,快乐得很。这四种状况,不是理智所能控制的。虽然我们认为不要轻易发脾气,也不要傻乎乎的笑,但是自己情绪的变化,连带产生的关系和气的作用,理性是禁止不了的,因为它是自然发出来的。

    所以《中庸》上的喜怒哀乐,如果完全把它当成心态来讲,我们对《中庸》的了解就有错误。事实上,这一点同《庄子》这里正相符合。《庄子》这里喜怒哀乐是讲情态,这四个典型,我们每天经常都会表现出来的。



    “虑”是思虑、思想;“叹”是思想引起的感慨,由感叹发出声音来,所以由虑而到叹;再由心理的变化进而到了“慹”,就是佛学所讲的执著,抓得很紧。由于内在的执著,而表现于外的形态,就是“姚佚启态”。“姚”就是放任,也就是我们现在讲的浪漫,开放,随便;“佚”就是懒惰;“启态”就是变成生活的各种形态。

    “喜怒哀乐,虑叹变慹,姚佚启态”,这十二个字,描写人的姿态。如果一个很好的艺术家,就可以画几十幅画面,由心态及情绪的变化,表达到外面各式形态。脸上的喜怒哀乐,身体四肢的动作,各个不同。这种由心理变化而形成为生理身体活动状况之间,有一个东西,书上没有讲,大家都不要被它瞒过去了,它只有六个字“乐出虚,蒸成菌”。

    有时看庄子的文章,虽说汪洋惝恍,气势如银瓶泻水,很难抓住它的中心,但实际上,它的逻辑非常严谨。“近死之心,莫使复阳也”下面,接着又起个高潮,描写心态与生活状态。他说出一个原理,“乐出虚,蒸成菌”,两个相反的作用。乐出虚的乐字,后世读法有两种,可以读成乐(岳),音乐的乐;可以读成乐(勒),快乐的乐。乐出虚是个物理的状态,是接着前面吹万来的。

    前面描写大风起来,碰到物理的现象,这里一个洞,那里一个凹,就发出来呜……嘘……各种声音。音乐的声音,也需要个乐器才能发出来,乐器是空的,也就是虚的。尤其我们吹箫吹笛子,弹琴奏乐的时候,心灵也要很清虚空灵,没有杂念,然后才能发出优美的音乐声。这就是乐出虚的道理,是一种观念。历代解释庄子的,大部分是从这一方面来解释的。



    道家的解释则不同,认为是乐(勒)出虚,一个人心理太高兴的时候,气散了虚了;高兴到极点,或悲哀到极点,都可以造成人的死亡。这两种说法都成立,重点在于不管是乐(岳)出虚,或者是乐(勒)出虚,只要人的心理同生理作用,向外发展得越厉害,就越空虚。尤其是高兴,越高兴气越虚,心境也越虚;如果向内收缩,闷在里头,则“蒸成菌”。一阵大雨过后,阴暗潮湿的地方,香菇细菌最容易生长。譬如我们大家喜欢吃白木耳,培养白木耳的地方,必须闷得又热又湿,一天到晚都是潮湿不透风,才能培养成功,这就是蒸成菌的道理。

    这两句话,为什么夹在情态同心态的变化中间呢?因为心理的作用,使生理产生了变化。我们郁闷的心境久了以后,生理上容易产生许多的病。这两句话,道家很重视,认为是修道的要点,所以修道的人要念头清净,要空,就是因为乐出虚之故。这个空的情境,使人容易进入那个清虚的状况,容易接近形而上道。如果一天到晚有所为,有一个东西在心中转来转去,慢慢的真会变成一个东西。“乐出虚”这一句话,是讲由“有”变成“空”,也就是心能转物的说明。“蒸成菌”这一句话,是以物理的状况说明,由“空”可以产生“有”。




    (未完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1-4-24 19:47
  • 签到天数: 267 天

    [LV.8]辟谷大学I

     楼主| 发表于 2016-4-17 15:24:1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生命存在与意识流注 | 庄子南譁

    日夜相代乎前,而莫知其所萌,已乎,已乎!旦暮得此,其所由以生乎!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是亦近矣,而不知其所为使。
    ——《庄子南譁》

    讲述:南怀瑾
    编辑:小叶子

    日夜相代乎前,而莫知其所萌,已乎,已乎!旦暮得此,其所由以生乎!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是亦近矣,而不知其所为使。

    他说我们这个生命,就是由空变成有。譬如我们很高兴的时候,高兴到极点,乐极必生悲。高兴笑过了头,不是肚子笑痛,就是眼泪笑出来。说不定笑弯了跌一跤,跌伤了还要去缝两针。心理状态也是如此,所以每当一个情态心理达到极端时,会产生另外一个现象。我们的心理与生理,互相变化,昼夜相代。一个大运动后,疲劳过度就需要休息,休息替代了动能。但是休息久了又受不了,必须要起来活动,一切心态和生理状况,就这样的昼夜彼此互相替代。这个“代”字,等于彼此互相交流。

    “而莫知其所萌”,可是我们人很可怜,自己找不出来心理变化作主的是谁,什么使我起了思想?什么使我身体衰老?什么使我有生命?这一切是怎么样萌芽的?自己永远找不出它的来源。



    “已乎,已乎!”他说算了吧,算了吧!找不出来嘛!真可怜,算了吧!“旦暮得此,其所由以生乎!”既然找不出生命的来源,也不知道早晨醒来第一个思想怎么来的,一天活到晚,更找不出来主宰思想、运动、作用的是什么,只好把昼夜活着的既有现象,当成人生就是这个样子了。这是庄子所说的。

    “非彼无我”,彼就是他。不是他,没有我。“非我无所取”,不是我,抓不住东西,“是亦近矣”,这样差不多吧!这讲的什么话呢?如果翻成白话,只能这样翻。这三句话像是男女讲恋爱写情书用的。庄子到底讲些什么?

    庄子告诉我们心物两者是一个作用。彼就是物,我们现在的生命存在,就是生理身体;非彼,没有他(身体〉,显不出我的作用。我又是什么?人虽然有个形体活着,如果没有“我”这个灵魂在身体内,则这个身体只是肉架子,一点用都没有。“非我就无所取”,你能够这样去了解的话,“是亦近矣”,就差不多了。



    如果在宗教哲学立场来比较说明,“日夜相代乎前,而莫知其所萌。已乎!已乎!旦暮得此,其所由以生乎!”这几句就是佛学所讲的:生命的存在是意识的流注,意识流注就是我们的意识、思想,像河流一样的不停地流。从早晨醒来第一个念头,就像河水里那个浪花,东跳西跳,不晓得跳到哪里去了。外表看起来,永远有个我存在这里;实际上,这个我是假的,我们的思想情绪,不过是意识流注而已。那个真的我,却找不到。

    但是这个意识的流注,也必须要借着物理才行;没有生理和物理,是不能表现出来的。除了人的生命不停地流注外,宇宙的生命,也是意识的流注,而形成了万象。有关这一点,庄子在后面说得很多,我们在这里仅略作了解。至于他所提到的“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是亦近矣”,就是后世禅门临济宗的宾主之说。用西方哲学观点来说,宾主就是主观与客观。主观跟客观是相对的,没有我的主观,也就无所谓客观的环境。他说,你能这样去了解就差不多了;还不是完全对,只是差不多而已。

    “而不知其所为使。”他说为什么说差不多呢?到底是哪里还差一点呢?因为你并没有找出来生命的主宰,因为你不知道“其所为使”,能够使我们思想的,能够使我们身体有感觉的,拨动机关,指挥你动的那个是什么。所以只能说差不多。



    (未完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1-4-24 19:47
  • 签到天数: 267 天

    [LV.8]辟谷大学I

     楼主| 发表于 2016-4-18 13:36:0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主宰是谁 | 庄子南譁
    若有真宰,而特不得其眹。可行己信,而不见其形,有情而无形。百骸,九窍,六藏,赅而存焉,吾谁与为亲?汝皆说之乎?其有私焉?如是皆有为臣妾乎?其臣妄不足以相治乎?其递相为君臣乎?其有真君存焉?如求得其情与不得,无益损乎其真。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尽。
    ——《庄子南譁》

    讲述:南怀瑾
    编辑:小叶子

    若有真宰,而特不得其眹。可行己信,而不见其形,有情而无形。百骸,九窍,六藏,赅而存焉,吾谁与为亲?汝皆说之乎?其有私焉?如是皆有为臣妾乎?其臣妄不足以相治乎?其递相为君臣乎?其有真君存焉?如求得其情与不得,无益损乎其真。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尽。

    “若有真宰,而特不得其眹。”假定有人说,这个生命里头有个主宰,就是宗教家所说的上帝、神、菩萨,这种说法,我们是不敢随便冒昧相信的。我们如果求求上帝菩萨,把我们的感情停止一个钟头,让我们轻松一下,他一定不会答应,还是照样机关开动,使我们停止不了。所以说,上帝、神、菩萨不是这个主宰。

    既然不是上帝,那么这个作主的究竟是谁?是我自己吗?我又是个什么东西?所以说,“而不知其所为使”。开始指示我来的那个是什么?就是生命怎么开始的,要我来投胎的那个是什么东西?若说有一个作主宰的,我们找找看,“而特不得其眹”。眹是找不到一点影子,找不出一个真的我来。眹也代表我,找不出一个真正的我在什么地方。



    “可行己信”,你说找不出生命的真正主宰,而主宰又是个什么东西呢?只有在我们每天生活中,好像有个思想,有个行动在动。“己信”,好像觉得我是在动啊!这个东西好像就是我。“而不见其形”,但是又找不到他的形状。真主宰找不到,灵魂又是个什么样子?心是个什么样子?心不是心脏啊!心脏换一个还可以活。如说是脑,现在的科学进步,脑部动一下手术还是可以思想,可见也不是脑,这个主宰是不见其形的。

    “有情而无形”,人的生命真奇怪,我们很爱自己这个身体,我们最有感情的是对这个身体。譬如说,我们对父母的爱也好,男女之爱也好,嘴里说我爱你,都靠不住,我还是爱我自己最重要。可是真正是爱我自己吗?又不一定!医生告诉你这一块要拿掉,你才可以活下去,那就不要好了,把这一块割掉算了,自己也不爱了。究竟爱的是什么?还找不出来,所以说,虽然是有情但是无形。

    “百骸”,他讲这个身体百骸,是很多的骨头凑拢来的。“九窍”,人身上有九个洞,两个鼻孔、两个眼睛、两个耳朵、一个嘴巴,七个在头部,身体下面两个,一共九窍。“六藏”,身体子里头有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大小肠、胃、胆、膀胱、三焦。“骸而存焉”,把这些东西合起来,变成一个机器叫做人。庄子这个说法,与以后传来的佛学说法一样。佛经上说,人体是三十六样东西凑找来的,分成三类,外相十二:发、毛、爪、齿、眵、泪、涎、唾、屎、溺、垢、汗。身器十二:皮、肤、血、肉、筋、脉、骨、髓、肪、膏、脑、膜。内含十二:肝、胆、肠、胃、脾、肾、心、肺、生脏---大肠、熟脏---小肠、赤痰、白痰。



    “吾谁与为亲?”刚才说过,哪一样是自己最亲爱的?如说是眼睛,那好吧,把你耳朵割掉,你绝不干。现在大家坐在椅子上,听课乱想,两只脚坐在这里没有用,叫你们拿掉,你们也不干。这个时候我在讲,最重要的是嘴巴,没有嘴巴讲不出来了,但是你叫我把耳朵拿掉,我也不干。究竟哪一样是我最亲爱的?

    “汝皆说之乎?其有私焉?”或者是说,你这个生命存在的一根头发,一个指甲,全体自己都很喜欢。“皆说之乎?”这个“说”字,同“悦”是一样的。“其有私焉?”或者说,特别爱眼睛?特别爱嘴巴?我们自己想想,“如是皆有为臣妾乎?”如是,像这样仔细研究下来,没有一样喜欢,也样样喜欢,因为那都是属于我的,是我的生命。这等于一个皇帝,万臣子民都属于他的,都是他的孩子眷属。

    换句话说,这个身体是生命存在暂时之所属,等于房子及财产的产权是属于我的,但是他毕竟非我之所有,生命结束了,它也就不属于我了。所以说这个身体,生命的存在,“如是皆有为臣妾乎?”或者说,“其臣妾不足以相治乎?”这个形容得很妙,这一句话就是政治原理。一个领导万民的人,下面都是他的臣子、臣妾、子民。理论上讲,这些子民个个都很可爱,但是他们彼此之间,“不足以相治乎?”彼此都不服气,彼此都不友爱。当我们用手去拿东西,脚走不动的时候,那个脚就很讨厌手。当我们犯了罪,被拉去打屁股的时候,屁股就很讨厌头脑,犯罪的是你呀!怎么害得我挨打呢?所以这个臣妾之间,不足以相治也,他们彼此都不和爱,这就说明了生命的不平衡。今天头痛,明天又牙齿痛,刚刚把头痛治好,又拉肚子了,把拉肚子治好了,又便秘了,彼此互相不能统治,不相称。



    “其递相为君臣乎?”这是说身体的内部互相作主,是民主的。今天你当主席,我听你的,明天我当主席,你听我的。看书的时候,眼睛当主席,其他都不要管事。弹琴的时候,指头在当主席,其他不能管事,所以“递相为君臣”,为宾主。

    说了半天,我们看了《庄子》这一段,好像看《楞严经》的上半部一样,都是在找心在哪里,灵魂在哪里,找了半天,身体上都不是。“其有真君存焉?”找找你的身体,看里面是不是有一个真正作主的东西存在?“如求得其情与不得,无益损乎其真。”庄子同禅宗一样,处处是话头,讲到某一个地方,给你一个问题,他不给答案。他有没有答案?好像又有答案。


    (未完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5-21 16:38
  • 签到天数: 190 天

    [LV.7]辟谷中学III

    发表于 2016-4-18 16:45: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找找你的身体,看里面是不是有一个真正作主的东西存在?“如求得其情与不得,无益损乎其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7-5-10 14:17
  • 签到天数: 185 天

    [LV.7]辟谷中学III

    发表于 2016-9-2 12: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向你学习,辟谷快乐,感恩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7-5-7 09:34
  • 签到天数: 29 天

    [LV.4]辟谷小学III

    发表于 2016-10-3 11:24:49 | 显示全部楼层
    真乃振聋发聩之言,大德南师怀瑾者,现代维摩诘。感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1-9-15 06:41
  • 签到天数: 979 天

    [LV.10]辟谷大学III

    发表于 2018-1-12 13:34:49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深奥了,我这水平看不懂!感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9-11 08:32
  • 签到天数: 285 天

    [LV.8]辟谷大学I

    发表于 2019-3-18 15: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学会喝风,享受一生!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https://www.52bigu.com/thread-460693-1-1.html

    辟谷 | 西安大成耕读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2012-2015 www.52b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小黑屋|★免费辟谷★———大成耕读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3227768663将免费辟谷进行到底。。。

    陕ICP备20008113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