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辟谷★———大成耕读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1069|回复: 7

4.4周 蒙_陌柔 你怎样,你的世界便怎样,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周遭的世界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5-21 16:38
  • 签到天数: 190 天

    [LV.7]辟谷中学III

    发表于 2016-4-18 16:41: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位陌生人开车来到这个小镇,看到了老人,停下车打开车门,向老人问道:“老先生,请问这个城镇叫什么名字?住在这里的人属于哪类人?我正在寻找新的居住地!”

      老人抬头看了一眼陌生人,回答说:“你能告诉我,你原来居住的那个小镇上的人是什么样的吗?”

      陌生人说:“他们都是一些毫无礼貌、自私自利的人。住在那里简直无法忍受,根本无快乐可言,这正是我想搬离的原因。”

      听了这话后,老人说:“先生,恐怕你又要失望了,这个镇上的人和他们完全一样。”陌生人怏怏地开车离开了。

      没过多久,另外一位陌生人来到这个镇上,向老人提出了同样的问题:“住在这里的是哪一种人呢?”

      老人也用同样的问题来反问他:“你现在居住的镇上的人怎么样?”

      陌生人回答:“哦!住在那里的人非常友好,非常善良。我和家人在那里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但是,我因为职业的原因不得不离开那里,希望能找到一个和以前一样好的小镇。”

      老人说:“你很幸运,年轻人,居住在这里的人都是跟你们那里完全一样的人,你将会喜欢他们,他们也会喜欢你的。”    

      同一个小镇,为什么老先生给出了两种完全相反的答案?难道他“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这样合适吗?

      在我看来,老先生非常智慧。他对人很真诚,说的都是真心话!

      对于第一位陌生人,如果你说小镇人很好,一段时间后,他会说你是个“骗子”,因为在他看来,这个镇上的人,真的和之前的一样:毫无礼貌、自私自利,无法忍受......

      小镇还是那个小镇,不同的人,看出不同的风景。

      事实上,有一种人,我们可以称为“批判者”,他总用挑剔的、批评的眼光看世界,即使你站在阳光下,他也只看到你投下的影子(阴影)......

      另一种人,我们可以称为“感恩者”,他习惯于用感恩的心,去面对一切的人事物,甚至你伤害了他,他也感恩你给予的难得的成长机会......

      世界还是那个世界,你怎样,你的世界便怎样!

           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周遭的世界。
    image.jpeg
  • TA的每日心情

    2019-5-21 16:38
  • 签到天数: 190 天

    [LV.7]辟谷中学III

     楼主| 发表于 2016-4-19 15:34:1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出自《道德经》的日常语,你知道几个?

    1、天长地久
    【原文出处】《道德经》第7章: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
    【精髓智慧】天地跟万物无所争,不追求自己的存在,没有自己的生命,就能长长久久。所以人不必老记挂着自己能活多久,而是要自然生、自然死,不把它当一回事,反而活得比较久一些。

    2、上善若水
    【原文出处】出自《道德经》第8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精髓智慧】人应该修道,但是修道要有一个榜样,这个榜样就是水。因为水很善于无私的帮助万物,无私地利于万物而不求回报,几几乎乎接近于道,所以我们应该向水学习。

    3、受宠若惊
    【原文出处】《道德经》第13章: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精髓智慧】受宠若惊,受辱若惊,就叫作宠辱若惊。其实宠对我们来讲,是不好的事情。人提拔你的时候,你要特别小心,因为那绝不是好事情。一开始提拔你,没事;再提拔你,没事;继续提拔你,你的麻烦可能就来了。

    4、大器晚成
    【原文出处】《道德经》第41章:大方无隅,大器免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精髓智慧】大器免成,一般人都说大器晚成,因为他需要长时间的努力。实际上如果到了道德层次,就根本没有成不成的观念,成又怎么样,不成又怎么样?人家说你成,你也不过是成;人家说你没有成,你还是已经成了。所以不要有这种成不成的观念,这种人才比较自在。

    5、祸福相依
    【原文出处】《道德经》第58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精髓智慧】祸福根本就是变动的,现在看起来是祸,不久又看出来,原来是福。当时完全看不懂,现在看起来是福,过后才知道说,原来这是祸。我们都知道祸福是会变动的,但是谁都不知道祸福是怎么变动的。

    6、以德报怨
    【原文出处】《道德经》63章: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精髓智慧】“报怨以德”讲的是事前,不是事后。所以你要事先防患,如果预料到事后会有报怨,事后会有仇恨,就要通过施德来预先防止人家对你的报怨。

    7、慎终如始
    【原文出处】《道德经》第64章: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精髓智慧】慎始比较容易,中国人一开始都很谨慎,但往后越做越顺,就越来越大意,越做越熟练,就觉得自己越来越内行,然后大意失荆州。所以中国人要把“终”摆在前面,“慎终”,就是坚持到最后五分钟,一直到最后都跟刚开始一样那么谨慎,就不会失败。

    8、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原文出处】《道德经》73章: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应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精髓智慧】自然因果就叫天网,天地万物没有一件逃得过。法再怎么严密也有漏洞,有些人专门研究法律的漏洞,造成社会的不安。一个人说只要不违法,我就敢做,这种勇敢其实是害人害己的。人要凭良心,遵循天理去做事,否则终将自食恶果。
    image.jpe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5-21 16:38
  • 签到天数: 190 天

    [LV.7]辟谷中学III

     楼主| 发表于 2016-4-20 17:28:5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接受才是变好的开始
          

             生命里有门功课,名叫“接受”

      接受自己的出身、相貌、天份

      也接受爱的人离开,接受亲的人离世,接受喜欢的人无论如何也不能在一起…

      我们的一生,面临许多的选择,但更多的遭遇是没有选择的,所以,要学好生命里很重要的那门功课——“接受”。这样,无论活多大,虽然每一次在“接受”面前,我们依旧像个只会嚎哭的孩子,而区别是,长大的自己会对自己说:“接受,是变好的开始”。

      得失如云烟,转眼风吹散。人生百年,转眼成空。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一切邂逅,悲欢得舍皆由心定。看得透,放得开,则一切如镜中花,水中月,虽然赏心悦目,却非永恒。不如开开心心,坦坦荡荡,不让自己在悲伤中度过,别让自己在徘徊中漫步。随缘起止,生活以开心为准则,人生一世,其实活在一回心境。



      人生几多无奈,几多感慨,几多繁杂,几多悲哀。喧嚣浮世,想要追寻的很多,能属于我们的甚少,所以不必苦苦纠结。选择放下,坦然释怀;选择安静,摒弃尘埃。总会在无数的挣扎后,才会大彻大悟,原来生活中最快乐的状态,就是在平淡与平凡的生活中没有丢失自己,给自己一个最真实的交代,这个交代就是接受。

      随缘者自适。缘,如流水一样自然,似花开一般不可勉强。随缘,并非坐等万事休,而是尽力之后的随遇而安。人生在世,想做而可做的尽力去做,心有余而力不足的不勉强,毕竟,有太多人事非人力所能左右。缘之一字,有深有浅,缘来固然可庆,缘散何须哀怨。懂得随缘者,心无挂碍,所以拥有人生最大的自由。



      心若乱了,一切就都乱。守护你的心,胜过守护你的所有,因为你一生的收获,都是由内心所生。不用去追问生命到底还要经历多少颠簸,因为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生活始终会按它的阴晴圆缺该来时来该去时去,我们只需以一颗坦然的心,自信的面孔,乐观、豁达地去面对。

      接受,很多时候是一种无奈,是一种必然,不是我们自己可以预料和掌控的,但接受的态度和方式,却是我们可以选择的。接受,意味着我们承认现实,但并不意味着逆来顺受,意味着束手无策。不同的态度,不同的方式,我们的感受会不同,事态的发展也会不同。



      失去亲人,是痛苦的接受,但并不意味着我们从此一蹶不振,终日以泪洗面,我们可以选择坚强,我们可以继续亲人未尽的事业,了却亲人未了的心愿,回味亲情的漫长悠远的温暖;接受深爱的人离开,并不意味着对真爱的怀疑,心灵走过的地方,无怨,无悔,把曾经的美丽酿成陈年甘露珍藏在记忆深处,放手,才能开始向新的风景出发;接受失败,并不意味着退却,从此心灰意懒,我们可以总结教训,可以东山再起,“心若在,梦就在,大不了,从头再来”。

      每个人都在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世界上没有绝对完满的东西。所以,有缺憾才是恒久,不完满才叫人生。其实,最好的境界就是花未开全,月未圆。给膨胀留一点升腾的余地,给单调留一点饱满的空间。接受,使我们成熟,使我们坚强,使我们的人生少了点彷徨,多了点力量。要相信,接受,是变好的开始。
    image.jpe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5-21 16:38
  • 签到天数: 190 天

    [LV.7]辟谷中学III

     楼主| 发表于 2016-4-22 19:14:2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人一生一世只有一个目标——使自己的品德修养越来越好。因为人到最后,只有品德能带走,其他一切有形的东西不过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这样讲大家可能觉得比较抽象,我们再讲得具体一点。如何修养自己的品德?一共有三点。因为《易经》告诉我们,无三不成礼。

    1
    要使自己跟禽兽拉开距离。
    现在的人,尤其是越时尚的人,越跟禽兽混在一起了。大家从这个角度去思考就对了。中国人之所以了不起,就是因为一开始周武王就讲了一句话,“人为万物之灵”。可是西方人是不接受“人为万物之灵”的,所以西方人现在已经变成“万物之毒”了,所有的万物都是人破坏掉的。

    人要成为万物之灵,就要把自己跟禽兽的距离拉得开开的。这样大家才知道,西方人可以穿很少的衣服,在大街上搂搂抱抱,因为他们认为人跟禽兽差不多,但中国人是没有这个习惯的。西方人衣服一扒开,身上全是毛,中国人把衣服扒开一看,没有毛了,因为我们离开禽兽已经很远了。这是我们祖先奋斗下来的一个很重要的业绩。

    2
    人活着要有自主性。
    人性的尊严就在于能不能自己做主。中国人是喜欢自作主张的民族,因为我们最知道人性就在自主。中国人最讨厌别人管他,从事管理的人员要特别注意这一点。我们一开口就说“要你管”,心想:你管那么多干什么?少管一点不行吗?还有一句话全世界只有中华民族会讲,其他民族的人都不会讲这种话——凭他那种德性也想管我!外国人觉得很奇怪,问我:“管理跟德性有什么关系?”

    中国人认为管理跟德性就是有关系。这一点大家一定要把它放在心上,否则会吃亏的。太多的人都学西方那一套,要来管中国人,中国人表面上不会怎么样,但是自始至终一句话都不说,气死对方。因为中国人是最聪明的,知道斗气、斗智都划不来。这样我们就知道了,中国人很有自己的一套,不像外国人硬碰硬,动不动就argue,还美其名曰据理力争。

    3
    做事情要让自己心安理得。
    我们一定要赚钱,但是要赚得心安理得。今天有很多人赚了黑心钱以后,就赶快去庙里拜神、烧香,这是错误的。因为这二者是不能相抵的,叫作功过不相抵。去拜神、烧高香的时候,神佛会告诉你:“这样做是没有用的,坏事是不能靠烧香来抹杀的,如果做了坏事烧香有用,那我不成包庇你了?”所以,神永远不可能有求必应,神保佑一个人一定是有条件的,它才有资格称为神。凡是有求必应的通通是魔,魔会不管好坏,不分是非,对所有人都有求必应。

    《易经》告诉我们,没有钱的人去拜神,有效;有钱人去拜神,就没有效。因为没有钱的人去拜神的时候,由于穷,买不起好的礼物,不会在言语上冒犯神佛,只会很虔诚地说:“求佛祖保佑。”神佛也不会去看他带了什么东西来,就保佑他了。有钱人就不一样了,进了神庙就跟神讲:“我在外面烧了高香,还给你带来这么多的礼品,你不保佑我保佑谁啊!”最后神佛被他活活气走了。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到神庙里面只做一件事情,就是把神佛气走。

    中国人最了解,一切一切是要自己负完全责任的。说难听一点,人自出生之日起,就在过一种很凄惨的日子,叫作自生自灭。我们无法依靠他人,因为每个人都自顾不暇。在自生自灭当中,我们就觉悟到一切都是假的——买股票,最后贴在墙壁上做纪念;买黄金一定被偷,除非量少;把钱存在卡里,卡可能会不见……

    天底下没有一样东西是可靠的,唯一可靠的恰好是我们平常最不重视的,品德修养。说到底,人生只做一件事情,就是修养品德,其他的事情我们真的没有办法控制。
    image.jpe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5-21 16:38
  • 签到天数: 190 天

    [LV.7]辟谷中学III

     楼主| 发表于 2016-4-22 19:36: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江山明月,本无常主,得闲便是主人;

    大道至简,活在当下,知足便能常乐!

    生命里最持久的,不是繁华而是平淡,不是热闹而是清欢。

    冲动来自于激情,平静来自于修炼;别让外界浮躁了自己。

    珍惜时间,做人从容达观一些,就会轻松自在一些。



    人的欲望是个奇怪的东西,很多时候,我们渴望得到一些东西,得到后却又很快失去兴致;

    我们手中明明握着别人羡慕的东西,却又总在羡慕别人的手里。

    我们向往远方,但远方又是另一些人厌倦的地方。或许,只有历尽世事,才会明白,我们眼前拥有的,才是真正应该珍惜的。

    因为:远处是风景,近处的才是人生。



    心中无尘,心自安。烦恼由心生。同一桩事,想得少则无忧,想得多则是自寻烦恼;

    同一个问题,看到光明的一面则喜,看到灰暗的一面则忧。

    人生,好多的错误,不能回头,无法改正,不如以清净心看世界,用欢喜心过生活。

    清空心里的阴霾,心净才能心静,心静才能舒心。
    image.jpe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5-21 16:38
  • 签到天数: 190 天

    [LV.7]辟谷中学III

     楼主| 发表于 2016-4-22 21:18:5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坚定走的路,是独一无二的!

    宗教不是一种药

    小时候,一直健康爽朗的大伯忽然得了癌症。两个月后,大伯就没了。但那时我不明白什么是“没了”,我只知道他前几天送我的小泥人明明还摆在窗前。

    一个晚上,忽然意识到原来自己也是会死的。有一天,不能说话不能动,完全的从这个世界上消失……忽然,一种巨大的恐惧攫住我的心,整个人就掉在了半空中,双手扑腾,失声反抗。我伫立在自己的恐惧中,问不出问题,当然也不会得到解答,就这么压抑着对死亡的恐惧路过了童年。

    之后,升入高中,考大学,然后找工作。因为就业压力,我没有等到自己喜欢的工作,我没办法如常的与客户拉关系套近乎。

    我意识到自己有“病”了,而我急需要一张药单。我期盼吃了这粒药,就能找到一座永生依傍的大石,从此安全无忧,不会再害怕。教堂我去过,清真寺跪过,庙里经常烧香。在一个没有宗教信仰的国家,许多人都是急病乱投医,发现自己内心不快乐了,就去投靠不同的教派,期盼在那里寻求安慰,我也是。

    然而,宗教不是一种药,保管你服下,“病”就能好。

    得了“修行”病

    《瑜伽哲学十四讲》打开了我的“宗教”大门,于是,我向最贴近心性的那个教派去了。我想,修行应该像学习一样吧,只要刻苦就会取得好成绩。而那时,我就可以彻底解脱,再不用发愁我的人生了。是的,我就是这么想的。

    在半年之内,我买了五套不同作者的书籍,克氏、奥修、平常禅、钻石途径、圣严法师。每天规定自己阅读两个小时以上,在笔记本上认真做笔记,提出问题自己回答,回顾昨天看过的内容,对比今天有没有比昨天进步一点。

    很多人都是通过打坐开悟的,毕竟,那些描述打坐的美妙状态,令我向往。于是我要求自己每天打坐至少四十分钟,但打坐除了麻痹了双腿,纷杂了内心,成全了胡思乱想,看不到什么实效。我甚至懊恼:为什么我这么刻苦,却得不到解救,是不是我根本不适合修行?

    我仿佛成了宗教狂热分子,执著、功利、焦灼、紧绷。或许,许多刚开始接触修行的人都经历过这样的过程。报坊间许多的身心灵觉醒课程;不断向身边的朋友“传教”,看轻他们的俗世生活;跟风似的追逐一个又一个的“精神大师”,买一套套他们的著作,回家仔细研读;制作表格记录自己的修行进度;强迫自己打坐,时间越久越好。总觉得,庙里的僧人是怎么修行的,我就该怎么修行,这样才能有所悟……

    度身定做的修行路

    有天我坐在图书馆,周围有放学来做功课的学生,冥思苦想。每个人都在面对着自己的功课,而我,回想起自己过去五年来的修行路。

    我是一个太容易让自己执著的人,而之前那些年,又将自己逼得太紧,反而适得其反。学会放轻松,才是我这一生应该学习的课程。记得十六岁问过自己的那个问题: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是为了寻求快乐。找遍全天下所有那些宏大的细小的持续的瞬间的快乐。有了这些快乐,我就获得了力量,用来抵抗生活中那些不快乐的时刻,并持续坚守信念。

    很多人弯弯绕绕终于找到专属于自己“天命”之路,而我也卸下了心中负累,找回自己原有的快乐,生命像开了花,轻装上路的感觉太好了。我一直在想,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适合于你的道路也应该是独一无二的。坚定自己的道路,不被外物所左右,那是为你度身定做的修行路。

    只需去生活

    我有一个认识多年的好朋友,我们所走的人生路截然不同,曾经我以为我们是那么的不同,而现在,我发觉我们说出来的话越来越相同:

    人,要在自己这里找到爱,这才是最长久最安全的。
    相信自身的调节愈合能力,犹如患了一场感冒,那些不好的情绪,它们会自己消化。
    发生的事情好像都是特意为你安排好的,只有当事情过去了,才感受到自己的成长。
    其实,问自己,心会给你答案的。
    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她在她的婚姻孩子家庭琐碎中悟到了自己的,我在我的旅行流浪阅读写字中悟到了自己,而我们悟到的都是相同的真理。

    对手头的事物产生尊重,并持续的钻研它,将心沉潜,在工作中看到自己的弊端与不足,毛躁与不耐,一点点修正它,越来越靠近那个正确的方向,直至越来越顺遂,心变得沉静且透彻。

    我又重新上路了,在锅碗瓢盆磕磕碰碰中,找到了回家的路。我不再如清教徒般每天严格记录自己打坐多长时间,看书多长时间,今天于昨天又有了多少进步。我只是去生活,好好的生活,享受或者度过当下的每时每刻。我总对自己这么说:把今天过好了,明天还会差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5-21 16:38
  • 签到天数: 190 天

    [LV.7]辟谷中学III

     楼主| 发表于 2016-4-23 23:46:1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天问】真正的大师

    第一次读到这个故事,我被深深地震撼了。“金字塔的建造者,绝不会是奴隶,而只能是一批欢快的自由人。”

    1560年,瑞士钟表匠布克在游览金字塔时,做出这一石破天惊的推断。很长的时间,这个推论都被当作一个笑料。

    然而,400年之后,也即2003年,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宣布:通过对吉萨附近600处墓葬的发掘考证,金字塔是由当地具有自由身份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建造的,而非希罗多德在《历史》中所记载——由30万奴隶所建造。

    历史在这里发生了一个拐点,穿过漫漫的历史烟尘,400年前,那个叫布克的小小钟表匠,究竟凭什么否定了伟大的希罗多德?何以一眼就能洞穿金字塔是自由人建造的?



    埃及国家博物馆馆长多玛斯对布克产生了强烈兴趣,他一定要破解这个谜团。

    真相一步步被揭开:布克原是法国的一名天主教信徒,1536年,因反对罗马教廷的刻板教规,锒铛入狱。由于他是一位钟表制作大师,囚禁期间,被安排制作钟表。在那个失去自由的地方,布克发现无论狱方采取什么高压手段,自己无论如何都不能制作出日误差低于1/10秒的钟表;而在入狱之前,在自家的作坊里,布克能轻松制造出误差低于1/100秒的钟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布克苦苦思索。

    起先,布克以为是制造钟表的环境太差,后来布克越狱逃跑,又过上了自由的生活。在更糟糕的环境里,布克制造钟表的水准,竟然奇迹般地恢复了。此时,布克才发现真正影响钟表准确度的不是环境,而是制作钟表时的心情。

    在布克的资料中,多玛斯发现了这么两段话:“一个钟表匠在不满和愤懑中,要想圆满地完成制作钟表的1200道工序,是不可能的;在对抗和憎恨中,要精确地磨锉出一块钟表所需要的254个零件,更是比登天还难。”

    正因为如此,布克才能大胆推断:“金字塔这么浩大的工程,被建造得那么精细,各个环节被衔接得那么天衣无缝,建造者必定是一批怀有虔诚之心的自由人。难以想象,一群有懈怠行为和对抗思想的奴隶,绝不可能让金字塔的巨石之间连一片小小的刀片都插不进去。”

    布克后来成为瑞士钟表业的奠基人与开创者。瑞士到现在仍然保持着布克的制表理念:不与那些强制工人工作或克扣工人工资的外国企业联合。他们认为那样的企业永远也造不出瑞士表。

    也就是说:在过分指导和严格监管的地方,别指望有奇迹发生,因为人的能力,惟有在身心和谐的情况下,才能发挥到最佳水平。

    电光石火,石破天惊,我想到了我们的教育。

    当前,我们的教育生态,恰恰就是以束缚、控制、压制、监管为特征;以大负荷、高速度和快节奏为根本;以每节课都是最后一课,每次测验都是最后一考相要挟。我们把水灵灵的教育业,弄成了干巴巴的制造业。我们只有制造,没有教育。我们只有统一模型的产品,没有千姿百态的学生。

    教育,绝不可能在恐惧中产生。

    恐惧会让学生失去生命的安全感,在这种倾斜之下,学生的心灵只有小心翼翼地自我保全,没有活泼泼地主动发展。这样的制造出来的学生,他们的心灵,既不会完整,更不会幸福。最要命的是,久而久之,一种平和的,充满好奇心的教育禀赋逐渐沦丧了。世界一片黑暗。

    而真的教育必须是:你的心不再被恐惧占领,不再被理想、符号、词语所裹挟,你必须敞开你所有的心灵和毛孔,直接和世界肌肤接触。你能闻见世界的味道和气息,触摸到它的柔软和质地,你的所见才是真实、永恒、不受时间限制的东西。当然,你要真正的实现它,还需要深刻的洞察力、领悟力以及坚忍力,你得永远保持你的敏感,并且和惯常的习性赛跑。

    教育的意义是帮助你从孩提时代开始就不要去模仿任何人,永远都做你自己。我们必须杜绝依赖,依赖某个人或者某个观念,通过依赖激励自己,就会产生恐惧,这是虚假的激励。教育必须从生活中来,向生命里去,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万事都能激励人。叶片的落下、鸟儿的死亡,人们的行为举止。如果你注意这一切,你就一直在学习。保持永不停息的探索的心灵,从观察、挣扎、快乐与眼泪中学习。

    当我们永远处在发问之中,做一个世界的探询者,并且努力寻找事情的真相,我们就永远处在发展之中。人本来就是一个不完美的,但却知道自己不完美,并努力使自己完美的一种生物。不断地累积,不断地丰富,永远处在变化之中,这是人的局限,也是人的发展。

    如果一个人说他什么都知道了,那么他已经是死人了;如果一个人认为他什么都不知道,但一直在发现与了解,他不急于寻找终点,也不想达到什么或变成什么,只问攀登不问高。这种人才是活生生的,这样的人生就是真理。

    金字塔必须由自由人建造,教育,也必须在自由中产生。

    唯有自由的人,才有感悟的闲暇,创造的快乐。我们每天都在创造,我们为自己的创造而感动,我们独立赋予自己学习的意义,选择我们自以为有价值的生命质感。这个时候,我们的灵感在飞扬,思维在穿越,微笑和友谊都在潜滋暗长。

    为了自由,我们还必须摒弃经验。经验不能使人自由,透过经验学习,只是根据个人原有的局限所造出来的新模子,这个模子会阻碍人找到真正的自由。榜样有时候也是。自由是对自己的不断认识,从而达成的对人和世界的认识。

    遗憾的是,现在教育最缺乏的就是自由。对自由最大的压制就是教训,我们只有教训,没有教育。

    教训和教育,一字之差,谬以千里。我们往往把“教”与“训”混为一谈;但是在儒家两大作品《论语》和《学记》中,不但根本找不到一个“训”字,甚至连“教”字也用得极为少见。

    “学”是主动的,“教”是被动的,主动地“学”比被动地“教”更为有效,因此《论语》中有56个“学”字,《学记》中有48个“学”字,远远超过“教”字出现的频率。

    教育,只有在自由的状态下,才可能发生。为了提倡主动学习,反对强加于人,孔子不仅有“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等主动学习的愉悦感受,还有“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等谆谆告诫。

    真正的教育不应有也不会有训的成分;舍此,我们何以解释“教学相长”?师生围绕着问题,共同经历或者重新经历原初发现的伟大喜悦。

    伟大的教育家蒙特梭利则从人格培养的角度分析了强迫教育的危害。她说:“一个儿童,如果没有学会独自一个人行动,自主地控制他的作为,自动地管理他的意志,到了成人以后,他不但容易受到别人指挥,并且遇事非依赖别人不可。一个学校里的儿童,如果不断地受教师干涉,禁止,呵斥,以至于诟骂,结果会变成一种性格上很复杂的可怜虫。”

    而一个可怜虫注定是教育的残次品。

    如何制造出金字塔,注定是那些自由的人。教育,如何真正地发生?注定要让学生获得自由,免于恐惧。在现有的教育体制下,我们永远不会培养出真正的大师。

    真正的大师不会在恐惧和束缚中产生。如果不能给教育真正松绑,钱学森之问,会永远问下去,并且成为天问。
    image.jpe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5-21 16:38
  • 签到天数: 190 天

    [LV.7]辟谷中学III

     楼主| 发表于 2016-4-24 18:15: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你成为爱

    1
    人有两次生命


    人有两次生命的诞生,一次是你肉体出生,一次是你灵魂觉醒。当你觉醒时,你将不再寻找爱,而是成为爱,创造爱!当你觉醒时,你才开始真实的、真正的活着!



    2
    利益众生



    当你愿利益众生时,所有的资源都会流向你,因为资源是服务众生的。



    3
    懂得爱



    懂得爱,成为爱的那一天,你将不再寻找爱、追求爱、渴望爱。幸福不是找到你爱的和爱你的,而是成为爱本身!



    4
    爱与慈悲



    灵魂来到地球,不完全是为了体验吃喝拉撒,生老病死,也不完全是为了喜怒哀惧,功名利禄。灵魂因着净化提升的需要来到地球,所有利益众生、利益地球的修炼、修行都会让灵魂净化提升。爱与慈悲是净化提升的必经之路与究竟之路。



    5
    先义后利



    小我讲利,先利再益,烦恼不断。大我讲义,先义后利,快乐回家。爱自己不是爱你的小我,而是联结回归你的自性本我,清静、慈悲、光明,爱就是你的本性。



    6
    利益天下



    当你替天行道,利益天下,天就会来帮你!当你为己谋利,背道而驰,天就会来罚你!爱,是通天的门票,恨则是地狱的通缉令!一念天堂,一念地狱,选择在你。



    7
    光最快,爱最高



    记住:当你全然敞开的时候,最先进来的是光和爱,不是怨恨和伤害。因为,光最快,爱最高!



    8
    义行天下



    所有天赋的资源都是让你替天行道,义行天下的。辜负上天的美意和厚爱,你就关上了幸福喜悦的大门!



    9
    内在感觉



    当我们不认可自己时,我们就开始评判别人。当我们不接纳自己时,我们就开始抗拒别人。当我们没有自己时,我们就开始要求别人。总之,我们内在感觉匮乏时,我们就开始折腾、折磨别人。



    10
    受害者=加害者



    受害者就会成为加害者。你渴望得到的满足也正是你无法为别人做到的!你缺失的也正是你不能分享给予别人的。自我了解、自我满足、自我负责,这是你成长的必经之路。



    11
    做你自己



    做你自己,不是做你想要的自己,是做回你本来的、本源的、清净无染的自己。



    12
    活在当下



    衰老的标志就是从过去看现在,以经验过当下,用固定应变动。成长的标志则是从现在感恩过去,在当下创造体验,以变化面对变化。



    13
    敞开心扉



    有的人依靠自己的想法活着,有的人依靠多数人的想法活着,还有一种人,他们无依无执,所以勇敢光明的活着。有的人依赖自己的感受去伤害别人,有的人保护自己的感受去冷漠别人,这是更加隐藏的伤害,还有一种人,他们打开了自己感受着众生的感受,喜怒哀乐,深沉,宁静,慈悲!



    14
    成功还是成功的人生



    你要的是成功还是成功的人生?成功只是名与利的丰收,而成功的人生是和一群人,过想过的生活、做想做的事,是共同达到、达成的生命过程,成功的人生的秘密是找到以及培养一群和你一样的人,彼此增加对方的价值和意义。



    15
    不断成长



    当你停止成长,你所有的资源也停止了。在害怕失去的恐惧中,你会开始抱怨、责备、索取、取悦、控制等。在关系中,停止成长的那一方要么变成受害者,要么变成加害者!当一个人不断持续成长时,资源源源不断的涌向你,整个宇宙都会帮助你!



    16
    助人为乐



    自己能够做到,也许只是会让你自负而不是自信。而自己做到的同时还能够帮助别人做到,带给别人价值和意义,那么你会瞬间有了伫立山顶的感觉,那时的你,已经获得了真正的自信、自在与自由!





    ●END●

    当你成为爱
    image.jpe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https://www.52bigu.com/thread-460693-1-1.html

    辟谷 | 西安大成耕读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2012-2015 www.52b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小黑屋|★免费辟谷★———大成耕读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3227768663将免费辟谷进行到底。。。

    陕ICP备20008113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