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2021-4-24 19:47 |
---|
签到天数: 267 天 [LV.8]辟谷大学I
|
楼主 |
发表于 2016-5-24 23:02:4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世俗的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想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想被五彩斑斓的光环笼罩,因此,几乎所有人都在为某一个目标而奋斗,然后为这个目标赴火蹈刀。在很多人的观念里,赴火蹈刀没什么,最重要的是自身的价值被别人认可。正因为如此,很多人一辈子都在为别人而活,而身上的光环也似乎为日后的“赴火蹈刀”埋下了伏笔。此时此刻,突然觉得特别崇敬老庄,也特别钦佩杨朱。自古至今,也许只有他们真正活出了自我。
人们总是喜欢用一些高大上的语言来描述某种境界,比如“笑看风云”、“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之类,特别是“笑看风云”这种境界,很多人只是说说罢了,根本达不到那种境界。试问谁能如庄子一般拒千金之聘而“不以天下累己”?谁能如柳下惠一般有美女投怀送抱而坐怀不乱?其实,即便我们能从精神世界里超凡脱俗,也无法在利欲面前全身而退,因为当陷入利欲的困境中,我们往往忘记了取舍的标准。“舍.得”这种概念,说时简单,真正需要舍时,很多人便动摇了。
取舍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当取什么?当舍什么?如何取?如何舍?取舍的标准是什么?没有人知道。因为当我们置身其中,很多时候就身不由己了。唯有那些拥有大智慧、拥有道性的人,也许才能做到折中与平衡,因为,这些总能在当取的时候少取或不取,而又在当舍的时候义无反顾,这需要去欲,然后将自己变成一个旁观者,而旁观者的心态来源于我们对人性的深层次解读,然后游身于物外。
在红尘之中,只要细心观察,其实很多人的命运都是注定的,因为在俗世红尘之中,几乎没有人可以逃离三界的困扰、五行的羁绊、数理的影响,只要这些影响存在,人的命运都会因循某种轨迹,挣扎在生、老、病、死之间,蹉跎于悲、欢、离、合之中。从人的角度来讲,因为几乎所有人都会遭遇这些,所以,这些已经发展成常态,即使有人试图改变他们,也无法超越吉凶祸福。
实际上,因为我们从未以旁观者的姿态对面对人世间的种种际遇,所以,我们从生下来就已经成为当局者了,然后在不同的场合扮演着各种角色,当悲时悲,当喜时喜,当奋进时不甘人后,然后用各种办法证明自己的存在。而当我们穷尽一生的时间证明了自己,却发现其实除了一厢情愿地认为自己的很重要之外,在别人的眼里,自己确实可有可无,无比藐小。
尽管如此,也只有极少数人能参透玄机,然后将自己变成一个旁观者,不评判是非、不厚此薄彼、不哗众取宠、不寄情于物,超出世俗伦常,从中找到快乐。这种快乐并不关乎贫富、贵贱、生死,然后超越生死。超越生死不是不生不死,而是生死齐一,将视野拓宽到无限,从无限的视野中俯瞰人生,此生此世也就一瞬间而已,然後才能真正有那种“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感悟,才会悟到人生中所有际遇都是缘,让其放任自流就好,不必投注太多的情感,就不会過於纠结。所以,对于旁观者来说,无所谓得,无所谓失,无所谓爱,无所谓恨。
旁观者,只在一旁静观,而不近前亵玩;旁观者,能对事情了如指掌,却不必说破,反而能从中自悟;旁观者,不会困于圈套和陷阱,却能识破各中玄机;旁观者,见证了别人的悲喜,然后能清净自正;旁观者,不显露声色,却能洞察是非。旁观者如闲云野鹤,不沾尘俗,而其心能遨游于天际而自得其乐。
老子安静地做一个旁观者,然后西出函关归隐,留下五千言《道德真经》,而后学之士虽穷经皓首亦不得其要,因累于世俗。庄周安静地做了一个旁观者,洞悉道的真谛而作《南华真经》,后学者亦穷经皓首而未得逍遥之味,因困于名利。杨朱做了一个真正的旁观者,深悟生命之意义而全然超脱于世外,而“不拔一毛以天下”。
实际上,天下何其大?連自己都只是一個過客,世间之事,与我何干?既然无干与我,冷眼旁观也未尝不可。世间万事万物,唯心而变。心不执着于事物,则自然可脱离于凡尘,得道登真。慈悲无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