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辟谷★———大成耕读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津-自知者明也”第二次辟谷:九九归一,学会看到九年家庭怪圈模式背后散发的心念!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17-3-30 08:33
  • 签到天数: 81 天

    [LV.6]辟谷中学II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6 08:32: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津自知者明也 于 2016-11-17 08:07 编辑
    ( n: h& i, u' i( B3 N. Z+ ^& Y6 y1 O9 M
    “带你走近我的阅读视界”是2014年10月总结自己六年的阅读历程形成的一个讲座。总结完之后就于2015年1月开始接触到了熊春锦的“德慧智国学教育”,从中获得了关于生命来龙去脉的所有信息,但到后来感觉跟不上德慧智的步伐了,学习起来有些吃力。于是,在2016.7月又开始接触到了龙腾辟谷,三个月语音课的学习和两次的辟谷经历让自己跨越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阶段。接着在辟谷状态中又有幸阅读到了陈全林的《辟谷道论》,并一发而不可收的又阅读了陈全林写的其它书,最后借着陈全林书中的内容终于让我把龙腾辟谷、德慧智国学、九年的成长历程糅合到了一起。有幸跳出了怪圈之外,开启了新的前行历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7-3-30 08:33
  • 签到天数: 81 天

    [LV.6]辟谷中学II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6 08:35: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津自知者明也 于 2016-11-16 08:44 编辑 " M& X, Y9 F! H% {, K/ C
    + j' p3 A9 I% c# V) @; d. \
    “带你走近我的阅读视界”) r( g7 R  {# n# ^8 m& X; f( [( K
    阅读讲座PPT 1.png
    5 F* w' B# {' l  Z1 [: j2 V! X  R- R: \/ F
    我先说一说我为什么给大家讲阅读吧。第一是,我这个人比较喜欢读书,而且读书有瘾,一旦拿起一本好书就舍不得放下,非要读完为止。第二,因为推荐新书和好书也是我的工作内容之一,而我又近水楼台先得月,在编目这个岗位上有机会能够一一过目咱馆购进的所有新书,所以就更助长了我对好书的瘾啊。第三个是,伴随孩子成长的脚步,我对“阅读研究”这个课题也越来越有兴趣,并且打算把“阅读研究”作为一个长久的科研课题做下去。我想,凭借着这些东西,我还是比较有资本给大家讲讲关于的阅读的东西的哈。: E  X9 f0 C& H' ~
    2 O  _* Q: }6 g  z- M
    当然了,我的阅龄也并不长啊,才仅仅六年而已。也就是说,我是在三十岁之后才开始走近阅读世界的。三十岁之前,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我除了那些必读的教材与课本之外,我仅仅读过几本金庸的武侠小说和席绢的言情小说,仅仅是几本啊,数量在10以内。所以,我是没有资格来劝说今天在座的大学生们要多读书的,因为,可能大学时候的我还不如今天在座的你们呢!正因为如此,我也不提倡这样的说法啊,比如说,一个人在中学以前必须要读过哪些书、在大学以前必须要读过哪些书、在某某年龄段必须要读过某某书等等,我是从来不相信这样的说法的。依据我个人的经验,我认为,读书,什么时候都不晚,哪怕你已经四十岁、五十岁了,只要在你还活着的时候,你能走进阅读世界,你就是幸运的!5 r9 U) o8 ]. i/ m9 x: j  k

    3 S5 z7 C) d2 g当然了,老话自有老话的道理,如果你有机会更早的走进阅读世界,那么你的人生可能走的会更精彩、更随顺,因为同龄的你,经过阅读的历练,可能要比同龄的其他人更具成熟的观点和内涵。所以,我在这里想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呢?那就是:阅读,是个人的事情,无关乎他人怎么说、怎么想、怎么看,只要你自己乐意,什么时候读、读什么、怎么读,都由你自己说来算,而这,就是“阅读艺术”。阅读艺术重在于体现个性风格,忌有“样板”,所以,今天我在这里跟大家讲的关于阅读的东西以及推荐的阅读书目都是我个人的风格啊,仅供大家参考,不是告诉大家必读啊!6 D; i% v9 g$ H' Y

    % c" E& W6 V9 c2 S8 n/ q, _因为阅读是个人的事情,所以每个人的读书方法就都是不相同的,我们也没必要去要求自己与别人相同,因为阅读最终的目的无非是为了借读书去读自己,而“自己”,在一千个人里就会有一千个自己。所以,我的阅读方法是什么呢?这主要依据我自身的情绪状态不同而不同。读书上瘾的时候,一本书,我会不间断的一气读完,快的时候一天一本。想思考一点什么的时候,我会随读随记录,尤其是当书中的语句能够勾起我自身对于生活的感悟的时候,我会滴水不漏的一一记录下来,这时候,一本书,我可能会用一周的时间才读完。当情绪状态一般的时候,我可能一本书拿起来读几页就放下了,隔断日子再拿起来读几页,断断续续的可能要一两个月才能读完。当情绪完全不在状态的时候,对于书,我是连碰都不会碰的,我唯一做的事儿就是发呆和睡觉。
      L4 w3 Q6 S% n7 d$ O. i
    2 F, n  d/ Z2 t% x3 m/ G当然,我这个人读书还是比较挑剔的,若真是我不喜欢的书,我不会强迫着自己把它读完,我会当机立断的立马放下它。这话,可能在一般人听来觉得没什么哈,但是喜欢读书的人会知道,当你拿起一本书开始读的时候,不管好坏,你若是不把它读完,你心里总会感觉怪怪的,总感觉好像有什么事该做却没做、但又不想做。这种状态,我想每个人都应该经历过,即使不是在阅读的世界里。所以,能把不喜欢的书当机立断的放下,也是需要一个学习过程的。
    * }3 ^4 J! ~2 k
    . W  G" ?0 X# C: |" E! ?我特别提倡大家在读书的时候多联系自身,因为我始终认为读书就是为了读自己,毕竟生命中最难的阶段不是没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所以,读书的时候,若你不能从书中看到自己的影子,那么,读书对你的作用就不是太大。再有,我们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都太忙碌了,常常忙碌得过了头,但细问自己都忙了些什么,却又回答不上来。所以,我们就更需要读书了,因为读书能够给我们提供一种氛围和环境,能够让我们暂时停下忙碌的生活状态,多听一听自己的心都在说着些什么,所以啊,“深阅读”是很必要的。而所谓的“深阅读”呢,就是说我们不仅要从文字中读出作者的经历、文字本身的意蕴,更要从中读出自己的经历与感悟,而且,我们还要把这份经历与感悟在现实生活中活出来。
    / F7 p2 ~" K# D9 @1 \% k
    * O! F) H2 N# J: v. j关于阅读,它是分阶段的,即“学而读”阶段和“读而学”阶段。在学而读阶段,也就是学习阅读技能的阶段,大脑先要学习将各个与阅读有关的脑组织例如感觉、认知、语言、运动等脑系统联系起来,使大脑获得一种解码的技能。这时一个人可以正确地阅读,但是速度不快。随着阅读继续深入,大脑的解码速度越来越快,最后达到几乎自动的速度。这个时候,大脑花在解码上的时间越来越少,而将更多的时间用于理解图书的内容和意义。当大脑的解码过程进入自动化,大脑便有额外的时间在阅读的同时,调动比喻、推理、类推等高级脑力活动,引入一个人所积累的感情和经验。于是,人脑就变成了一个“阅读大脑”。阅读大脑在读书时,能够超越书本的内容和作者的文字,能够将所读内容与自己的思考和个人的经验联系起来,这时候读者就能边读边想,形成自己新的思维。我想,今天我在这里为大家讲的内容就全靠“阅读大脑”的功劳!. A4 Q9 \9 b0 n/ y

    4 v- L, u7 J$ Z3 r% B! ?8 N在说了这么多内容之后,大家回过头来再看我这个讲座标题中那两个加“引号”的字,我想大家就不难理解了!因为阅读是一种个人的艺术,所以,你们只能接近而不能真正走进我的阅读世界。而阅读大脑的形成让书中的平面文字在我的眼里成了一个立体有声的世界,所以,阅读对我来讲就是一个可视化的视觉世界。, H" |8 C6 K( t' d2 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7-3-30 08:33
  • 签到天数: 81 天

    [LV.6]辟谷中学II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6 08:42:2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了,前面关于阅读的部分就讲到这,接下来开始为大家推荐一些我阅读过的比较喜欢的书籍。今天我给大家推荐的书目是按不同的主题来划分的,在这里,我一共划分了11个主题。这11个主题是按我自己理解的顺序加工编排的,这样做是有其目的性的,大家听到最后自己慢慢就会理解了。下面我先让大家了解一下这十一个主题都是什么,大家也顺便欣赏一下每一个主题的背景图片啊,因为每一幅图片都是我精心选取的,是配合着主题的意思来的。5 h# s; b0 x) g) t  Y

    / e1 ~# n5 d8 s3 v第一站 文学艺术。不知道大家看到这个背景有没有一种很文艺的感觉哈?/ M6 m: h; G! P8 Y8 x1 C
    第二站 心理学。是一个人坐在那儿思考。1 N6 v% N8 H7 m. a( i
    第三站 情感小说。背景是粉色的浪漫,另外还有两个卡通小人,男孩背着女孩。& r1 ^% x2 O# y
    第四站 科普读物。主要讲述的是微观的粒子世界,所以用了这样一幅背景图片。5 O% T9 b% \# \& T1 _4 y1 e# E
    第五站 国学经典。背景也很有国学的范儿吧。# p3 e9 o' i% _2 j$ v. i& Y
    第六站 哲学与人生
    ) y& D4 A# B* `) l# `+ d第七站 生命最后的思索。选取了一张桥到尽头的背景图片
    : J: Q$ L( S( X7 a第八站 死亡。死亡就是在聚光灯下的独自舞蹈啊
    - K. c5 ~* T; @+ R5 D  m3 R) J1 K第九站 寻找你自己。这张图片的感觉啊,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B4 b0 N0 N4 Y) J9 B5 X) m% c第十站 教育。教育其实就是找到能够打开孩子心灵的那把钥匙。
    : T3 A& o- A1 C- h) U' K第11站 亲子阅读。在孩子纯白的背景世界里通过阅读描绘出温馨多彩的生活。9 E3 D5 F9 @' @) @% M. I

    5 ~: y4 l- A9 Y# g5 F: l/ X  i, B 阅读讲座PPT 2.png
    * L- u3 q) L4 e  ~: h5 ^6 X1 @5 G% F* h+ r! f; \6 j7 H, O' z! y
    先来说文学艺术部分。文学艺术方面,我最喜欢的作者有四个:蒋勋,王小慧,白落梅,李欣频。在这里我给大家多介绍一些作者的信息啊。$ D9 z' _' Y1 {  F% w

    ! E+ ~4 p) R1 T4 x  D4 \蒋勋,1947年出生在历史古都西安,他学的是西洋艺术,但他不同于一般的艺术家,他的骨子里永远流露着对儒家思想的执着。他如今是台湾知名画家、诗人与作家,融会贯通文学、艺术与美学,多年来用布道的心情传播着对美的感动。我对他的接触是源于孩子学书法,当时想找一本讲书法讲得特别好的书来让孩子明白为什么要学书法,然后机缘巧合中在当当网发现了他写的《汉字书法之美》,看完之后那个激动啊,从来不知道原来书法还可以这样来讲,真的很美、很震撼,他让你看到在一份洒脱的书法文字背后所蕴藏着的那些亲情的、美学的、本质的东西。因为爱上了他的《汉字书法之美》,于是就一发而不可收的开始大量阅读他的其它著作,如《蒋勋说唐诗》《蒋勋说宋词》《生活十讲》《孤独六讲》《美,看不见的竞争力》,最后还很幸运的在网上下载到了mp3版的《蒋勋细说红楼梦》,真的是很喜欢啊,蒋勋的声音很有磁性,听他讲红楼梦那就是一种享受啊,享受的同时还能发人深省,让你借着大观园的世界去体悟自己的人生、自己的情感。当今的大学生们真的应该好好听一听mp3版的《蒋勋细说红楼梦》,因为他解说的正是处于你们这个时期既细腻又迷茫、既单纯又复杂的内心情感。
      n" |) u( _1 m+ n% P( \+ F' g
    ) z) X' I- y; Z4 E3 F8 l. E王小慧,女,1957年出生于天津,旅德华人艺术家。1986年获上海同济大学建筑学硕士,二十多年前赴德国留学,从事艺术创作、写作及讲学等活动。现生活在慕尼黑和上海。她在世界许多美术馆等机构举办过大量艺术展,屡次获各种国内国际奖项。在国内外许多著名出版社出版过约四十部个人摄影集和书籍,其中影响最为广泛的是在中国出版的自传《我的视觉日记》。《我的视觉日记》讲述王小慧不是用眼睛看世界,而是用心来看世界。相机已经成了王小慧的第三只眼,甚至在她与死亡擦肩而过的时候,她的第一反应是拿出相机留下自己当时的状态。艺术已经内化到了她的生活中,甚至变成了比吃饭穿衣更重要的事。她对于幸福的定义就是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投注到她所喜欢的艺术上,而不是一般人所理解的有钱之后要享受的那种休闲状态。但她又不是工作狂,她从来不为钱卖命,大多数艺术家所梦寐以求的德国最有名的出版社想约王小慧的摄影集都很难约到,因为同样风格的作品她从来不会出第二次,不管多少钱,即使在她很缺钱的时候,她就是这样一个爱艺术爱到极致的人。所以,喜欢艺术的同学们,不可错过她的书啊!
    + O& G; s( p1 h: A 4 `3 K& D" D# P0 i3 a' `  X" {
    白落梅,一个落尽繁华却依旧灿烂如初的女子。简单自持,心似兰草。在平淡无声的日子里,凭一支素笔,写尽山水风情,百态人生。她的文字温润如玉,就像一位修养极好的俊美少年,给人如沐春风之感。她的文字,如一茗清茶淡雅清香、沁入心脾,读者盛赞其文“落梅风骨,秋水文章”。她出版了很多的畅销书,而且每一个书名起得都很唯美、很浪漫,比如《你若安好 便是晴天》《因为懂得 所以慈悲》《你是锦瑟 我为流年》《爱如禅 你如佛》《西风多少恨 吹不散眉弯》《相思莫相负》《在最深的红尘里重逢》 等,让你一看就忍不住有想读的欲望。不过,在我个人感觉啊,她的书内容都很浅显,很适合在那种慵懒的午后,端一杯茶,坐在窗边,淡看云卷云舒般的静静欣赏。她的书就像甜品,连续吃多了会感觉腻,隔一段时间不吃又会想。所以,她的书,我一般都不会连续的去读,但脑子累了的时候又会拿出来慢慢的看上一点儿。                , J9 k. y  S( |8 v- u1 Z

    + z  D3 V: D: P; f5 ?李欣频,台湾女作家。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女子,19岁就让世人为她的才华而惊为天人。曾为台湾文化地标——诚品书店的御用文案,被誉为华语世界“文案天后”。她是情感世界的文字精灵,至今出版了27本畅销书,其中多本名列畅销书排行榜前列。她的创意励志书《十四堂人生创意课》两岸疯狂热印四十多次。我最喜欢她在书中提出的一个概念“放射状发展的人生脉络”。她认为,我们人生中所有的梦想其实都是可以以一点为圆心呈放射状关联起来的,在书中她一步步的教会我们如何去认识和实现这种关联!她的书我也看过很多,真不是一般的女人啊,一个星期就能写出一本书,而且能三本书同时进行写作。她的才华、她的经历令人望洋兴叹啊。我另一个喜欢她书的原因是,她的每一本书里都会为我们推荐大量的书单和电影,在我们无从选择的时候真的是超有用啊。
    ( I) d9 C6 ?& c+ Y8 B3 O1 U0 M# w
    2 ]) Y( p4 t# f# s' Q, [2 T接下来,我们说说“文学是什么”“我们为什么需要文学”。当然我在这里也是借花献佛啊,这些话并不是出自我之口,而是我引用龙应台《百年思索》中的文字啊。龙应台说,文学就是白杨树的湖中倒影。假想有一个湖,湖里有水,湖岸上有一排白杨树,你可以用手去摸,感觉到它树干的凹凸的质地。白杨树在水中有倒影,而这个倒影,你摸不到它的树干,但它会随着风、云、雨、月而呈现不同的质感,虚幻无常、若有若无。文学,就是提醒我们:除了岸上的白杨树外,还有另外一个世界,就是湖中白杨树的倒影,它能让我们与现实世界隔开一定的距离,用心灵去感受那个“空”的倒影之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7-3-30 08:33
  • 签到天数: 81 天

    [LV.6]辟谷中学II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6 08:45: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津自知者明也 于 2016-11-17 08:09 编辑
    # x9 c" |: `! s* h% ]# F# D
    + l" T6 m! c( ?* o) h$ F好的书籍大家共同欣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7-3-30 08:33
  • 签到天数: 81 天

    [LV.6]辟谷中学II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6 08:53: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津自知者明也 于 2016-11-16 08:55 编辑
    5 J' M; |' H) Z' s/ D, O! Z" p' w# b) q# A. a8 [# U- w# m( t6 M
    阅读讲座PPT 3.png
    9 ~3 \8 F' t1 H1 k0 Y/ U6 m& g, a- G4 c* ~! L7 P. z
    文学艺术讲完了,接下来进入第二站,心理学。心理学,我最喜欢的两位作者是武志红和高铭。武志红的书,我看过《为何家会伤人》《为何越爱越孤独》《心灵的七种兵器》《七个心理寓言》《身体知道答案》《梦知道答案》等啊。我觉得武志红的心理学写得比较贴近人心人情,没有心理学专业著作中那些深奥难懂的专业术语,但是又不是一般心理学那样的简单小儿科。读他的书让我重新认识了自己很多,也重新认识了自己家庭中的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以及从父母那里传承的影响自己人生成长的那个“内在小孩”。我第一次借她的书开始学会这么清晰的认识自己,第一次心里开窍,意识到,哦,原来人生这个幕布背后还有着需要我们去了解的放映机制,从而学会了不再简简单单的从表象去认知一个人,第一次开始学会接纳啊。可以说,他的书给我的人生带来了一份转折啊,当然了,也或许是因为我心里已经做好了转折的准备,于是他的书在那个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恰当的心境下出现了。所以,如果大家想更多的去了解一些心理学与生活的关系、与自身成长的关系,但又不想挖掘得太深的话,那么可以多看看他的书啊。
    1 h* `( b  {5 r( B, E ! y4 i- I, V! Z1 M' F
    再来说说高铭啊,我对他的了解是经由同事的推荐。他的两本书《催眠师手记》《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是张颖推荐给金华的,金华又极力推荐给我的。当时推荐完,我并没有立即去看,因为看题名感觉兴趣不是很大。隔了很长一段时间,有一次我无聊的时候拿起《催眠师手记》读了一段,这一读不要紧,一下子就上瘾了。那简直比福尔摩斯的侦探小说还侦探小说啊,太不可思议了,太离奇了,你简直无法想象,简单的表层事件背后最终映射出的却是那样一种离奇但真实的内心情感状态,原来人的行为竟然有那么多的迷惑作用,有时你也说不清那是为了迷惑你自己,还是为了迷惑他人。所以说,人的内心情感还真是够复杂的哈!可是那么复杂的内心情感竟然也能被高铭抽丝剥茧的层层推理而揭开,真是催眠师和心理咨询师的绝佳配合呀。读完这本书,有那么一段时间啊,我甚至希望我也能到他书中的那个催眠诊所被催眠一次,了解自己人生中那些解不开的谜题,了解自己的前世和今生的亲人们朋友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的接续哈。我甚至还想,也去考一个催眠师资格证,也能成为一名像他搭档那样的心理咨询师。当然,这样的想法后来随着书中内容的淡化慢慢的也就不了了之了。不过,当你走进他书中的那个世界的时候,你是真的是很容易被感染的,很容易就走向他的那个频道了,我想,这也就是我对一本好书的定义吧:能很快将你带入到一种情境中,他预设的那种情境。. I" s& z; b% k& z. g8 J' b2 \

    ; s0 @7 Q; t' {0 a* z; W9 v 阅读讲座PPT 4.png / d9 B; z* P( `2 H8 Z

    9 D  U+ r2 i4 p接下来,第三站,情感小说。我为什么把情感小说的介绍放到心理学的后面呢?因为我认为啊,一本好的情感小说一定是融合了心理学的。真正成熟的、精彩的、俘获人心的情感小说一定要有主人公心路历程的描述,这样的张力渲染是必不可少的。毕竟情感是我们每个人一生中都要经历的路,而把情感抽象总结之后,我们会发现,我们具有共通性:我们的泪点是相同的,我们的兴奋点也是相同的,我们从中所获得的感悟也是相似的。所以,我们会借着他人的情感与成长去感悟我们自身的情感与成长,我们会从他人的爱情故事中看到自己爱情故事的影子。下面将要介绍的几本情感小说呢就完全具备我所说的上述功能。7 ~& x7 ~2 s6 M  q. G
    8 o' Y7 L  i( d1 a9 A
    情感小说,一般我最喜欢看每一个作家的处女作品,因为每个作家第一部写出来的作品几乎都是精雕细琢的,都是花了很久的时间的。比如说张小娴的“面包树系列”。她后来的作品,我看了很多啊,但是都感觉不如的第一部作品写得用心、写得精彩。尽管张小娴以1400万的版税收入荣登“第八届作家富豪榜”第6位,但我还是不太喜欢她后来的作品。说一说秋微啊,她是《城市日记》和《女人天下》的主持人,所以她的作品明显感觉很有深度,应该说是在阅人无数之后,将所思所想所感全部呈现在了书中,但同时也呈现了一个弊端,就是习惯于将现实生活中很多人身上发生的故事全部虚构到情感小说中的一个人身上去,结果就导致了小说的巧合性过于大,反倒失去了小说最原始最简单的精彩。当然了,这都是我一个门外汉以自己的直觉去领悟的,所以不一定正确啊。再说一说卡勒德·胡赛尼,1965年生于阿富汗喀布尔市,后随父亲迁往美国。他的处女作《追风筝的人》在当当网已经达到三十多万条评价量了,他的文字写得很美,对人物内心成长历程的描述也非常的到位,具有史诗般的历史景观和荡气回肠的人性故事,深深地打动着亿万读者的心。作者将自己的写作目标定为“立志拂去蒙在阿富汗普通民众面孔的尘灰,将背后灵魂的悸动展示给世人。” 所以,2006年,胡赛尼因其作品巨大的国际影响力获得了联合国人道主义奖,并受邀担任联合国难民署亲善大使。在她的作品中,你既能感受到悲悯的胸怀,又能领悟到自身成长的幸运!
    7 V* y, ^. b/ E* i
    6 u. f- I, R/ A# y2 T+ @ 阅读讲座PPT 5.png ( k$ v; P$ x: ~1 k  F
    $ f  Z* e0 B( ?* D  u( y) g) {9 P
    接下来,第四站,科普读物。其实我在这介绍的这三本科普读物,连我自己也读得稀里糊涂、迷迷糊糊啊,我读的也并不是很懂,跟读天书的感觉差不多,纯粹是为了猎奇、出于好奇心才去了解的。比如说“平行宇宙”的概念,是我在很多电影及电视剧,如《黑洞频率》《仁医》等里边听到的一个说法:意思是说,除了我们现在生存的这个宇宙以外,同时还并行存在着无数个宇宙,在那里有一个不一样的我们以不一样的身份活着,而且当我们的思维足够纯净、没有欲望、为着众生而着想的时候,就能以思想的同频率波动链接到另一个宇宙的我们来帮助当下的我们。当时觉得这个概念很好玩,于是就找来了这方面的科普书来读。最后却发现,不仅科普书里有这样的概念啊,就连前面文学艺术部分介绍的作者李欣频,她的书里也提到过这样的概念。还有心理学部分介绍的高铭,他的《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这本书里也提到了这样的概念。这时,你会发现啊,当科学、文学、心理学都同时这样来描摹同一个概念的时候,即使是你曾经不太相信的东西,你也开始有了那么一点点相信。所以说,人的思维还是很有意思的哈,都有从众心理。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人喜欢看《盗梦空间》这个电影了!
    8 [2 e5 }9 D' j; _' e) 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7-3-30 08:33
  • 签到天数: 81 天

    [LV.6]辟谷中学II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6 08:57: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津自知者明也 于 2016-11-17 08:13 编辑 5 b% o5 O( Z  h+ n6 m

    ( K, L& `- U9 z& { 阅读讲座PPT 6.png 7 l# K; n1 `+ u9 [; o1 m

    9 K/ R* R1 N( [1 m 第五站 国学 文字图片.png / J+ P( N7 w/ c
    2 _0 p+ x% u& V& H; ?: k6 r

    % y0 `6 j/ i) Q# |所以在国学这部分,我向大家重点推荐的就是南怀瑾的书籍。南怀瑾,1918年出生在浙江温州的一个世代书香之家,从孩提时起即接受严格的传统私塾教育。到十七岁时,他除了精研儒家四书五经外,涉猎已经遍及诸子百家,兼及拳术剑道等多种中国功夫,同时苦心研习文学历史、琴棋书画、诗词曲赋、医药卜算、天文历法诸学,可以说是路路精通啊。他讲国学,是以经讲经,将儒、释、道三家之学中所蕴藏着的丰富的人体生命科学讲得精彩绝伦。所以南怀瑾选集的十卷书我全都当天书一样的膜拜过一遍,尽管读不懂的地方不计其数,但是那其中的感觉还是很震撼人心的。在这里,我向大家重点推荐的就是他讲的《论语别裁》《原本大学微言》《老子他说》。因为今天的国学热已经让《论语》《大学》《道德经》等四书五经风靡全球,所以作为中国人,怎能不了解一点儿最基本的中国文化呢!当然,这样的话,在十年前我是完全听不进去的啊,所以,今天讲出来,也并不期待大家能够听得进去啊,但是会在你们心中埋下一颗种子,随着你们生活经历和阅历的不断丰富,未来总有一天它会在你们心里生根发芽。( d0 H% S/ W  @! x) A9 k/ ?
    : E+ l8 v; V' k/ M' o6 o0 u
    阅读讲座PPT 6.png
    ' c3 I% M! k. }* Y+ K 7 a0 I$ W; x  G, I; j2 i
    接下来的“哲学与人生”的部分,因为我并非哲学专业出身,所以我也读不懂那些深奥难懂的哲学书,但这并不妨碍我通过他人去了解哲学,我了解哲学的方式就是通过周国平。周国平,中国当代著名学者、散文家、哲学家、作家,是中国研究哲学家尼采的著名学者之一。1945年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周国平是我最喜欢的作者之一,也是对我人生成长影响很大的一个人,我喜欢他的书、喜欢他这个人的性情、喜欢他对人生诸多的领悟与看法,他所呈现出来的生命状态也是我成长的目标。周国平的书出版得比较混乱,大概是因为太受读者欢迎了,所以各种版本、合订本、盗版书等比比皆是啊。我最开始不了解他的时候,买他的书很随意,结果买来读完之后才发现,好多这本书里有的内容另一本书里也有。后来才明白,是因为他的书太受读者欢迎了,所以各个出版社争相出版,结果导致各种版本、各种合订本比比皆是。其实他的书就那么几个系列,因为太多,在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大家自己去百度百科查一下就知道了。
    . |' K* m5 m( Q( s7 j$ u% G; |( K1 K! h
    阅读讲座PPT 0.png
    " f6 O* x+ w' M  v+ ^
    $ n' ~* P4 L1 r/ S+ T8 g+ c$ H6 Y讲了南怀瑾的国学,也讲了周国平的哲学,当然了,国学和哲学有时候是相融的啊,尤其是国学里面,其实它包含了无数的哲学在里边。那么接下来说一说“我们为什么需要哲学”吧?在这里我又借花献佛,龙应台在《百年思索》这样来形容哲学:她说,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处境都是一个迷宫,充满了迷惘和彷徨,没有人可以告诉你出路何在,当我们在迷宫里找不到出路的时候,夜晚降临,星星出来了,我们从迷宫里抬头望上看,可以看到满天的星斗。而哲学,就是对于星斗的认识,如果你认识了星座,你就有可能走出迷宫,不为眼前障碍所惑。我想我对这段话的感悟是比较深刻的,因为我恰恰就是在人生中遭遇诸多迷惘和彷徨的时候才走进了国学和哲学的世界,而它们也确实帮助我解答了生活中的很多迷惑,所以啊,我始终认为“读书其实就是为了读自己”。
    / ]  X$ D7 [8 i! `1 ]! T! H4 p
    0 f  Y! A2 B% R% Q关于“经典书籍我们该如何来阅读”,周国平说得好,其实我们不妨拿它当闲书来读,千万不要端起做学问的架子来读,因为那并不是我们的目的,读不懂的时候也不要强迫自己去读,一切随缘、随心、随境。
    $ m& U$ V/ d# E' l, r4 D( X7 P6 ]& w* h/ I

    - g0 X( h* H7 V' A. j( ?/ n
      u% O+ g3 [% w6 N4 ]2 R)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7-3-30 08:33
  • 签到天数: 81 天

    [LV.6]辟谷中学II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7 08:14: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津自知者明也 于 2016-11-17 08:24 编辑
    ! x  P6 B4 R% i/ U" E6 t( y& ^
    阅读讲座PPT 7.png . ~# H$ \" p; ?) `" H+ @
    5 u* L: }7 j% N5 P, k- [
    接下来,第七站生命最后的思索,第八站死亡,我就合起来讲了啊,因为它们的意思是差不多的。前面刚刚说过,我之所以大量阅读关于死亡的书籍,是因为刚巧在我走进三十岁面对人生最迷茫的时刻,又先后经历了爷爷的离开、姥姥瘫痪病床一个月的离开、二舅食道癌晚期的离开,以及亲娘的那场关于乳腺癌的虚惊。当所有这些事情同时发生在我身上的时候,在别人看来是故事对我来说就变成了灾难。当人们在自身还不够成熟的时候,应对灾难的发生通常都是盲目的、混乱的、绝望的、无知的,而我在那个时候就是处于那样的一种状态,所以我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就一头扎进了关于死亡书籍的阅读世界。如今,走过那段路,回过头来再去回味,我其实还是蛮感谢曾经走过的那段路的,因为恰恰是经历过那段路、经历过对死亡的思索,才让我今天对于功利名誉有了另一番的看法。在这里,我借用复旦大学青年女教师于娟在生命最后时刻的那一席话: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伴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换什么豪车,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当然了,在生命中的很多时刻,我们都是借由别人的故事来感化自己,当这种氛围不存在的时候,我们便会再次活得盲目而又麻木。所以,有时候,我们真的应该来多读一读这类的书籍,尤其是当我们陷在功利的世界里无法自拔的时候,适时的提醒还是很必要的。& T7 O$ x; q* {! H7 F2 \: C

    $ X8 s" }' a7 ?: I$ Z+ p 阅读讲座PPT 8.png
    ' i1 R1 U1 s0 i9 W1 E, J: b7 ^( U! M; c  v
    关于生命最后的思索和死亡方面的书籍,我阅读过很多啊,在这里把书目列出来,也是为了便于给大家提供一个参考和指引。在这里我重点推荐以下几本书啊。《此生未完成》是复旦大学青年女教师最后的生命日记,当时有一段时间她的博文“为什么是我得癌症”在网上被大家转疯了。兰迪?鲍许是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的教授,在46岁时被诊断出胰腺癌,在生命只剩下3-6个月的时候,应学校之邀发表了一场演讲,就是这本《最后的演讲》。《相约星期二》是年逾七旬的社会心理学教授患肌萎缩后,在缠绵病榻的十四周里,在每周二讲给他的学生的关于人生的种种反思。《超越死亡:恩宠与勇气》是作者的妻子在36岁患乳腺癌后,夫妻共同走过的最后五年历程的真实描述。关于死亡教育,在西方许多国家还是非常受重视的,一些大学还开设有专门的死亡教育课程,只是国内对这一话题较为敏感。在这里向大家推荐下面几本书:《耶鲁大学公开课:死亡》《前世今生:16堂生死启蒙课》《死后的世界:生命不息》《西藏生死书》。. }3 @. A# ]  F

    ; {7 x7 X' V6 T% c7 O 阅读讲座PPT 1.png
    / m7 o. A1 N8 t
    " K+ C, x) [" m& W8 ]1 {) h4 \再来说说,如何正确认识宗教典籍啊。所有的宗教最后都是教我们从自己身上找到力量,每一部宗教经典首先都是一部了不起的文学,只因现世中太多的人将宗教经典披上了信仰和形式的外衣才导致了人们对宗教经典的误解。比如说《圣经》中关于亚当与夏娃的故事,实际上它是有着深度象征意义的,不能只从字面上去理解。实际上“亚当”是代表了我们人性中关于“理智”的那个部分,“夏娃”则代表了我们人性中关于“情感”的那一部分,“园中的果树”则代表了我们人类的身体,我们的脊椎就像是一棵倒立的树,人类的头发是它的根,传入与传出神经是它的树枝。神经系统的树上结了许多快乐的果实,就是色、声、香、味、触等各种感觉,而园中央那颗树上的果实其实是指我们人类身体中央男女有别的性。上帝告诉亚当和夏娃说“园中其它果树上的果子都可以吃,唯独园中央那棵树上的果子不能吃”,其真正的寓意是说,人类可以用眼、耳、鼻、舌、身等器官去感受色、声、香、味、触等感觉,但唯独不能去体验身体中央的性行为。因为人一旦陷入性行为当中,理智与情感便会失衡。所以说,亚当与夏娃的故事深深隐含着我们现象世界里的二元性或是双极性,也就是说生活中的很多事情不是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我们每个人也都是“感性与理性”的综合体。所以,通过这个解说,我想大家就不会认为《圣经》仅仅代表着基督教了。当然了,关于亚当与夏娃的真正寓意也是我从《一个瑜伽行者的自传》中摘抄来的啊,我自己本身还没有这么高深的功力能把《圣经》理解得这么到位。到现在为止,我还没读过《圣经》呢。
    , O3 z9 o1 D8 C: x* X
    ( `. Y# f  ^# p/ @) ]" ?我借亚当与夏娃的故事想说明的道理就是:无论是佛教、基督教、道教,还是伊斯兰教,所有的宗教,其形而上之道都是相同的,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引导我们走向“认识自己,回归自己”的过程!所以,接下来,我为大家介绍的就是“寻找你自己”。
    # `$ ~: ~% k0 [# N+ O6 z& R8 z7 |. B+ N1 `- c. ~
    阅读讲座PPT 9.png " D  e/ n7 J  X8 b6 Y
    5 y% B! r+ F5 z' l* X1 R2 p0 k8 @+ v0 q1 Y
    关于这方面的书籍,我最喜欢的作者是张德芬、胡因梦、克里希那穆提、素黑和阿勋。在这里,我向大家重点推荐下面几本书:《遇见未知的自己》《塞莱斯廷预言》《成为你自己——禅说心灵成长八部曲》《与神对话》,这几本书可以说得上是心灵成长领域中最最经典的书籍了,所以,有机会的话,希望大家都能来读一读。具体内容我就不再介绍了,因为寥寥的几句话根本不足以说明书中太多精彩的内容。# F8 S- {  J' ]) P5 d0 I0 u: a; L

    5 G' m! s8 |' @$ F# t
    $ A7 p8 p' R  c- ~" V% V9 T' V% D* B0 e1 J# 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7-3-30 08:33
  • 签到天数: 81 天

    [LV.6]辟谷中学II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7 08: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津自知者明也 于 2016-11-17 08:31 编辑 * M) k7 L4 R7 D- L0 U
    % V, M+ ]4 l/ r  y# W8 ^! e
    阅读讲座PPT 22.png
    3 e5 ]: z0 M: X+ Z# j' k- l6 L
    8 T# Z' h# @  K. b) F9 A3 J* T我想,如果一个人经历了上述这一番阅读历程之后,那么她就会对于人生中的很多东西就会有了新的看法和领悟,比如说教育。教育的精髓是什么?到底什么是“成功”?什么是“赢”?我在这里依然借花献佛啊,借用别人的话来说明,因为我发现别人的话就是比我说的话好听。, s0 l, b8 J' N" e; b4 P# D; V% b* f

    ' ]0 Z5 y0 u& h董桄福在《唤醒灵性的生活》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常常把这叫作成功:学习超级好,绝对听话,找到一份大有前途的工作,拿高额的薪水,拥有很大的权力,然后可以得到很多人的‘拥戴’,让众人羡慕这个人这辈子的伟大成就……至于他是否幸福,心灵是否平安,身体是否健康,内心是否愉悦,是否有爱,是否家庭和睦,是否在大自然中获益,是否有丰盛的灵魂……这一切人们并不关心。”我想,当大家听到这段话的时候,都会很感慨吧。那么,我就留着这份感慨,让大家自己慢慢的在心里回味,我就别在画蛇添足的多做评论了。# ?- u* a* N, u) C* w
    * B' `! I# |4 ?
    关于“成功”,周国平在《只有一个人生》中说过这样的一段话:成功是一个社会概念,一个直接面对上帝和自己的人是不会太看重它的。我的意思是说,成功不是衡量人生价值的最高标准,比成功更重要的是,一个人要拥有内在的丰富,有自己的真性情和真兴趣,有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只要你有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你就在任何情况下都会感到充实和踏实。那些仅仅追求外在成功的人实际上是没有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的,他们真正喜欢的只是名利,一旦在名利场上受挫,内在的空虚就暴露无遗。照我的理解,把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做好,尽量做得完美,让自己满意,这才是成功的真谛,如此感到的喜悦才是不搀杂功利考虑的纯粹的成功之喜悦。所谓的名声、财产、知识等等是身外之物,人人都可求而得之,但没有人能够代替你感受人生。你死之后,没有人能够代替你再活一次。如果你真正的认识到这点,你就会明白活在世上,最重要的事就是活出你自己的特色和滋味来!我们在社会上尽可以积极进取,但是,内心深处一定要为自己保留一份超脱。有了这一份超脱,我们就能更加从容地品尝人生的各种滋味,其中也包括失去的滋味。
    ! M, M/ ?1 n4 k* y! t " p( }  J1 m! m6 f; ?! ?" N
    而真正的“赢”又是什么呢?大家不妨把“赢”字拆解出来看一看。“赢”的上边是“亡”,中间是“口”,下面是“月+贝+凡”。这里的“亡”包括了身体和思想两层含义,在身体方面,我们身体各大器官的细胞是都是在以不同的周期进行更新着的,旧细胞会死亡,新细胞会诞生;而人的思想也是即生即灭的,如果你定下来去观察自己的思想,会发现,在一分钟之内会有几百个念头在随即产生和消失。这就是“亡”。“口”是什么呢?《易经》中有一句话,叫“修辞立其诚”,意思是说,讲话的人要持中正之心、怀敬畏之情对自己所说出的每一句话都要负责任,要采用最好、最恰当的方式予以表达。所以说,良好的语言沟通和表达能力是“赢”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当然,这方面我做得很差,因为我这个人太耿直,总是有话直说,伤过很多人,所以我真的很感谢周围的朋友和同事们对我的包容,真心的感谢。再来说“月”,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所以说人的情绪就像“赢”字中的“月”一样是有圆缺的,如同大自然春夏秋冬的季节变换一样是有高低起伏的,所以大家不必跟着自己的情绪对抗,要学会顺应自己情绪的变化而做不同的事情。情绪处于低潮期时听听歌、发发呆、睡睡觉没什么不好。当人生处于低谷期的时候,也没什么不对,因为这就是生活,想想,连“赢”字当中都包含了这个层面,为什么呢?因为痛苦其实都是来帮助我们学习的,正如我之前连续经历的亲人们的相继离开一样。“贝”是什么呢?就是“宝贝,珍宝”,其实说的就是我们人生当中的梦想、目标、信仰等,因为它们是我们的生活得以前进的动力。而“凡”是什么呢?就是平凡,就是南怀瑾讲的“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真正含义。' ]$ j5 `2 c1 ^# m" b0 G

    # l& k  u) t. \) x南怀瑾说:一般人听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话,都很高兴,认为是被夸奖鼓励,而没有仔细去想一想,为什么说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呢?试想想看,在地上竖立一根一百尺高的竿子,当一个人由地面向上爬,爬到了一百尺的竿上,已经到了顶点了,还鼓励他更进一步?这一步到哪里去?再进一步,不就落空了,落空了不就是又掉到地上了吗?所以这句话的意义是勉励人要由崇高归于平实,也就是《中庸》所说的“极高明而道中庸”。一个人的人生,在绚烂以后,要归于平淡。所以,“赢”的最高境界就是禅宗道家所讲的“吃饭就是吃饭,睡觉就是睡觉”。1 Q, w4 v( W& k; M
    1 B9 ?, }, O5 @7 Q! B6 p+ ^

    4 k" \# [6 i" n: S  |1 j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7-3-30 08:33
  • 签到天数: 81 天

    [LV.6]辟谷中学II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8 08:31: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津自知者明也 于 2016-11-18 08:33 编辑 / O4 ^% v( d& K$ a5 i7 ]; S

      X- c, X( f9 N- }) _ 阅读讲座PPT 10.png ( B. ?) j: |. b/ t( k" Y

    5 k  s5 x( E9 z# @2 l  J, B- L- @% ? 阅读讲座PPT 11.png 7 K& h9 I" O0 `
    0 O: K9 R. d0 ~6 z# R5 z+ e
    阅读讲座PPT 12.png 0 c1 n: R5 L9 ?. i( G6 f0 ]
    ) ?- }0 X+ \+ K
    阅读讲座PPT 13.png ( V7 F# k" D& h. v
    2 E0 x8 ]" u- {' w- s
    阅读讲座PPT 14.png
    3 M+ R  z1 S( W+ J+ k- G8 w6 x# Q9 A6 f8 ]! L' @) L3 s
    阅读讲座PPT 15.png : r% K8 g3 E( I& a- z3 z
    6 a$ A( D# F0 A# N
    阅读讲座PPT 16.png
    7 w/ \; |$ {) M$ b
    ' S( R( E* V: d0 G  M7 k

    点评

    有幸看到了你的分享,感恩,谢谢,向你学习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11-17 11: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7-3-30 08:33
  • 签到天数: 81 天

    [LV.6]辟谷中学II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8 08:4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津自知者明也 于 2016-11-18 08:56 编辑   h; P+ j+ T- J) p0 n2 M' E
    3 s6 z+ {! t/ M0 K# D- Q0 |
    阅读讲座的内容到此结束,愿有缘者受益!要说它和辟谷有关吗?看起来貌似无关。但是又真的和辟谷无关吗?也不是。因为辟谷更深层的意义就是为了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而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的改变又需要在阅读与实践中前行。
    , |  _0 o  a% o/ D& q$ X1 V9 O6 q4 I; O+ ?9 F
    接下来,也把我走过的九年心路历程分享给大家。没有这九年的成长,我就不会成为龙腾辟谷未来一名闪耀的明星,也不会成为一名自己所期待的那样将来能走进大家心里的辟谷导师。2 F( |7 o5 i" U7 n6 ?9 j% C4 k
    . }/ Z0 V8 U4 j. s& G! [
    嘿嘿,先美美的幻想一番,因为接下来,九年之路就要重新归零了,又要在一个新的起点上重新起步了。开始学着低到尘埃里,去仰望每一个人,把每一个人都当做老师,因为我所遇到的每一个人都是玄中真人借大众给予我的点化,其目的就是为了促进我不断的成长,最终带我走向回家的路,回归心灵的故乡,去见到我们共同的原人老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7-3-30 08:33
  • 签到天数: 81 天

    [LV.6]辟谷中学II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8 09:00:58 | 显示全部楼层
    九年心路历程之一:成长,从找回自信开始!
    + U6 t( I6 S' ]* v1 u
    9 p/ M2 X6 |$ l& |, y/ |7 J, w常常有朋友说我,你的文笔那么好,以前没发现呢!这个时候我就会呵呵一乐,因为我知道,过多的解释是无用的,人们也听不进去。如果我说“其实每个人都有这样的能力,只是还没被挖掘出来而已”,那么肯定不会有人相信的,因为人们对没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是很难达到认同的。可是,我就信,因为这件事就确确实实发生在了我的身上。
    3 p7 d0 n) \- S2 u7 I! \" E$ D; y& H6 a% w
    不记得小时候曾有多少次作文课让我挠头,但依稀记得,每堂作文课基本上是憋到快下课的时候才提起笔来写一些字。而我痛恨古文、痛恨古诗词的心绪也达到了一定程度,因为拿下它们对我来说实在是太艰难了。那么,可想而知,我的写作水平是什么样的喽!
    8 U8 k) a- `3 F1 ~" I  A7 J' N# ]; Q1 }- e
    那么,我的写作水平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了突飞猛进的飞跃呢?应该说是在走过了多年的平淡人生后,不甘就这么落寂,于是走上了一条自己都曾经不敢想象的路,并且一路走了下来,最后,在这条路中成就了自己,而这条路就是:以同等学力报考中科院的博士。7 R6 e$ A3 E) L8 W$ G
    ' k/ B: }( `. s! {
    想想当初,自己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小本科生,更是一路打着擦边球走进高中、大学,最后又是以擦边球的形式走进现在这个工作单位的普通省内院校本科毕业生。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能有勇气去报考中科院的博士已经是不易了,更何况还是以导师都不待见的同等学力的方式呢(即本科毕业工作满六年以上)!说来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插曲,我所报考的学校在我报考的第二年就更改了报考条件,同等学力考博不仅本科毕业要工作满六年以上,同时还要具有副高级职称。如果真是那样,恐怕那时我还要再等上六年才有资格报考了。所以,我就是那么幸运,就是在想改变自己的那一年,撞大运撞上了那么一个机会。虽然最后因为英语没达分数线而没能被录取,但是,较高的专业分数和也不算差的英语分数最终让还是让我完全找回了自信,于是,我的人生从此就有了天翻地覆的改变。
    : d, w# G1 n5 o+ K0 K+ z3 Z( Q2 y0 F$ Y
    所以,最终我只想归结成一句话:成长,从找回自信开始!因为有了自信,我的人生格局从此变得不再像原来那么狭窄,心思和眼界也逐步开始扩大。当时我最喜欢的一句广告语就是: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也非常喜欢杨澜的那句话:“有些念头,会突然间在某一天出现在脑海,固执地生根发芽,它们看似不可思议、不切实际,但当我们一步步地走完从梦想到现实的那段距离,和人们分享着成功的果实时,圆梦的自豪、满足和幸福长久地萦绕在心中”。这句话仿佛就在诉说着我这些年成长的经历与感悟,因为,我就是那样固执地相信着心中不经意间冒出的每个不可思议、不切实际的想法,并跟随着它们一步步走完从梦想到现实的那段距离,走过之后我才发现,原来,我的能力竟是那么的深不可测!所以,我衷心的期待着我的朋友们,都能在生活中选择一件超越自己能力之外的事情长久的坚持做下去,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并不真实的了解自己所具备的能力,其实,它,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得多!. {6 M* x" A+ f  W% r
    # q! u. \1 L5 J! ?
    # V3 g5 i. T% N0 [8 G  W8 _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7-3-30 08:33
  • 签到天数: 81 天

    [LV.6]辟谷中学II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8 09:03:48 | 显示全部楼层
    九年心路历程之二:疾病,带我走进更深的生活
    # M! Q7 e" n( T, ?% j/ x* V1 i- T% E8 P7 d$ O0 M0 [; Y8 c9 W# G
    但我更想说,人生,其实永远都不是那么一帆风顺的,永远都是好坏参半、顺逆交替重生的。在找回自信之后,我的写作能力在人生格局的扩展中逐步显现出来,但是更进一步的显现则是在懂得了“三十而立”的含义之后开始,更是在经历了四年身体的严冬期并学会与生活和解的过程中变得一发而不可收。如果更清楚明白的讲,我所谓的“写作能力”其实就是对自己生活一步步真实的感悟,我是在拿自己的生活当作一部小说来讲解。4 ?% ^7 U: f* ?

    7 O" d/ b) n- V  k* O总说“三十而立”,可我在走过了三十岁之后,在很久的一段时间内,都没能弄明白“三十而立”要“立”的是什么?与此同时,我的身体也在走向三十岁后开始呈滑坡趋势,遭遇了有生以来最严重的打击,并且一直持续了四年。我甚至都不清楚,曾经那么一副强健的身体,何以年纪轻轻就变得如此糟粕?也就是从那时开始,我才意识到“有一副健康的身体是多么重要!”我想,人就是这样吧,在什么事都不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时候,是永远也学不会引以为戒的。# j. q2 i0 Q2 \5 @& n4 D
    1 M6 D, y" S2 y8 ~
    那么,“三十而立”到底是什么含义呢?我有幸在于丹《论语心得》中看到了这句话:“三十而立,并不是通过一个外在的社会坐标来衡量你是否已经取得了成功,而是由内在的心灵标准来衡量你的生命是否开始有了一种清明的内省,并且从容不迫,开始对你做的事情有了一种自信和坚定。超乎功利去做一件内心真正认定的事情,是‘立’的一种见证。一个人在三十岁以前是用加法生活的,三十岁以后,就要开始学着用减法生活了,要学会舍弃那些不是你心灵真正需要的东西。”5 A. J! s8 u7 B) z& h. Y+ m
    4 S9 b0 W( Y+ C: h; |
    我对比着于丹的这句话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是的,三十岁前,我的人生无处不是加法:有能力得到的,我要;没能力得到的,我鞭策着自己努力的去求得。正因为如此,我的人生便陷在了一个狭小的领域中:每一天、每一年都在为论文、项目、职称而较劲。有能力写出论文时我高兴,没能力获得自己想要的项目时,我抱怨环境、抱怨复杂的人际关系、抱怨自己人脉的单薄,却从不曾想,那是因为自己的能力还没达到那样的地步。而我身体的滑坡恰恰就是因为跟这些东西较劲的结果。当然,生完孩子后没学会好好照看自己的身体也是其中一个因素。但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如今回想起来才明白,那就是:老公在外地硕博连读的那几年,我跟公婆住在一起,自打孩子出生后,我们常常因为照顾孩子的理念与方式不同而使小矛盾累积不断,而老公每半个月才回来一趟,因此,我身边没有一个可以随时发泄情绪的人,于是所有的不快都郁积在心中,最后以常年腰痛的方式表现了出来。所以,我非常明白一个人的情绪是如何影响着一个人的健康的,如今的我,每天都在努力调整着自己的情绪,尽管有时依然做的不是很好,但比之以前,已经算是有很大的进步了。5 ^% d0 b% {, `
    ; U; p- M5 W: F8 Q9 }
    再说回当时,当后来的腰痛和颈椎痛已经不能支撑我花很多时间完整的写出一篇文章的时候,我不得不开始放弃,不得不把焦点转而放到关注自己的身体上来。最后,当颈椎痛把我折磨到开始眩晕恶心的时候,当腰痛导致我在婆家吃完晚饭就不得不卧倒在床上休息的时候,我不得不走进了医院,可是医生的态度和说出的话却让我的心凉到了极点。因为看颈椎腰椎的人是那么多,每个人连三五分钟跟医生对话的机会都没有,当医生看着我的颈椎片和腰椎片时告诉我:这是职业病,没多大毛病,多锻炼锻炼就好了。然后,我就那样轻而易举的被医生打发走了。我不明白,已经折磨到我无法正常工作生活的病痛何以只是他说的职业病那般简单?但我无奈,也无语。于是,最终,在无路可求的情况下,我走向了禅宗、道家、气功、佛教的阅读世界。或许,这就是我的“有病乱投医”的方式吧!
    ' ]: D# @" I( o; o0 G- U1 }" R6 M6 Y: m
    ! \" i4 p8 o/ |" c% n3 w但如今回顾起来,却觉得,被迫的成长也有其幸运的地方,那就是:我从此走进了丰富广博的阅读世界,并且后来阅读范围不断扩展,我的人生因此也在阅读世界中获得了更加深刻的成长!
    ) T$ c7 N1 R9 C# ^0 K- W$ l: k( m+ h( s0 y6 k  v& s
    ! q. M' q1 N# c1 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7-3-30 08:33
  • 签到天数: 81 天

    [LV.6]辟谷中学II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8 09:05:13 | 显示全部楼层
    九年心路历程之三:死亡,让我重新反思自己的人生!
    0 r) V1 O% X* S3 _  W- d; \
    , v4 Q3 x) x" R, k- h* N5 q人啊,真是不撞南墙不回头,不到黄河心不死。即便是在那么一个糟糕的身体状态下,一旦情况稍有好转,我依然还是那么没皮没脸的写着论文、争着项目。直到有一天,身体内在累积的所有负面因素全部爆发:腿沉得像铅一样重抬不起步来,上一趟楼是那么的费劲,像个老人一样要歇几气、慢慢的走,才能上去;腰酸疼得无法长久站立,整个后背捶打时发麻没有感觉;靠近乳腺的胸部每天就像针扎一样疼痛,时不时的还绞着,经常像转筋一样,让我连身子都弯不得,更动弹不得;用手去摸乳房,还有硬块一样的东西隐隐的存在着;嗓子时常干痒并有麻酥酥的感觉,一口气经常出到半道就上不来了,每天就像一个哮喘病人那样吸着半口气生活。我懵了,不知道这是怎么了,每天神经般的摸着自己的乳房,感觉着硬块的存在。在种种情形交媾之下,我开始怀疑起来:难道,我得了乳腺癌?4 R5 P1 m) N+ h1 A

    - M3 b& J! }* R我就那样在担心恐惧中走过了三个多月。三个多月里,我甚至都没想到过要去医院做一个彻底的检查。因为从小就没挂过点滴的我,有了那次看颈椎腰椎的经验,就更不想走进医院了。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为我怕吧,怕面对那样的结局。所以,我谁也没有告诉,就一个人在那忍着、在那猜疑着、在那想象着、在那计划着……
    - ~; b  T8 h) N5 B# j
    2 V3 Q+ @# k3 ?7 O4 `$ ?: x  J' o如今,走过了那段时日,又走过了以后不断成长着的人生,反过头来回味,我是那么感激曾经走过的那三个多月。因为恰恰是在那三个多月里,我对自己的人生做了一个全面的反思与回顾,并且彻底放下了生活中的种种欲望,开始学着只是单纯的活在当下,开始体味在走向死亡之前那种因绝望转而对人生充满希望和感恩的温暖之心。1 x( z6 y( }. e% {
    4 z* \4 ]+ J0 _( y  Q
    三十多年的人生里,走到那一刻,我才知道幸福是什么滋味:看着父母健康的活着就是幸福;看着女儿每天开心的笑脸就是幸福;能够感受大自然的风雨、能够欣赏大自然的花草树木就是幸福;能够活着看见每一天的发生就是幸福!原来,幸福如此简单,我们却穷其一生去追求也没得到,因为我们的心太忙碌了,忙碌得没有时间停下来思考。而我,也只是有幸,在将死未死之前有了这样简单却深刻的体味,否则,我的人生依然还会在论文、项目和职称中打着转转。# c8 V* e) E  q/ Y

    # n5 E) P& n! t" W# H9 D( E# M但人终究是个没记性的动物,好了伤疤忘了痛,谁能真的做到“吃一堑长一智”呢?三个多月的“死亡经历”在学校每年的例行体检中结束了,于是,我又恢复了“正常”的生活,欲望又随之而来。只是这一次,我能够时常变得清醒,能够开始对欲望冷眼旁观,能够学会有觉知的去审视它、经验它、放下它。只是,这种放下,是一个需要学习的过程,它需要一颗时常清醒的心才能做到。而且,要把这种“有意识的放下”转化成“生活里无意识的自发行为”更需要岁月的累积与沉淀。但从此,我的人生真正走向了减法的过程。+ X2 i  H" k/ u

    ' e5 w& Z+ O# 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7-3-30 08:33
  • 签到天数: 81 天

    [LV.6]辟谷中学II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8 09:06:58 | 显示全部楼层
    九年心路历程之四:女儿,我能留给你什么?
    4 _: B7 [! Q' I8 I0 {' n' R* D+ x
    ' i. @4 E8 T1 @1 e在那“三个月”之前,我一直认为,谈这样的话题,对我来说太早了,我才三十多岁,以后还有四五十年的人生可以陪伴着孩子成长,干嘛要想“给孩子留下什么呢”?可是,在经历了那“三个月”之后,我突然开始意识到:这个想法是该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 i6 V. y3 I* p! n- @0 o6 h5 |

    % b+ {  g) _3 b+ M" Q2 d后来,我无意中看到了《男生讨好你是有企图的——父亲写给女儿的悄悄话》这本书的“开篇:要是我明天撞到公共汽车上”,讲的是一个爸爸在早晨上班的路上险些发生车祸而生出的一番感慨,恰恰迎合了我当时的那段心境。我不免感慨:是啊,世界这么乱,天灾人祸每天都在发生,我怎么就能保证我能安安稳稳的活到四五十年之后呢?若真有一天,我因意外而突然离去,那我不是很后悔吗?正如书中这位爸爸所说“我会悲伤而绝望地想到:我的女儿正在长大成人,我却未来得及对她们说出心里话;我想告诉她们我最重要的人生体验,这对她们的人生之路大有好处;我会懊悔英年早逝,因为我没有说出我从错误中总结的教训和启示,以及我得到的一切最好的批评和建议。”其实,我的心何尝不是如此呢!6 S- n  E! y  F6 A$ d9 c
    # A* D9 |, s; i8 W
    在那三个多月的恐惧与反思中,我不断的想象着:若我真的死了,我还有什么该完成而没完成的?我的人生还会有哪些遗憾?筛选到最后,我发现,很多事情,一件一件,都轻而易举的被我抛掉了,唯一剩下的最后两件事是我走之前不能瞑目的,那就是:我不能看着女儿长大,这是多么的让我心痛,那么退而求其次,至少我也应该为女儿留下些什么吧,否则,等她将来长大了想念我的时候,该拿什么去回味呢?再有就是,我还没能和妈妈好好的聊一次天、谈一次心,没能完全放开、无所顾忌的去跟妈妈聊一聊情感,聊一聊婚姻,聊一聊人生、聊一聊成长,聊一聊苦难,聊一聊死亡。因为我知道妈妈这一生太苦了,13岁,被姥姥瞒报成16岁,嫁与他人,没有了丈夫的姥姥赶紧用妈妈出嫁的钱拿来买米去养活她的7个孩子……我知道妈妈心中有太多的不甘,而我,想让她说出这些不甘、想让她说出心中埋藏多年的苦、想让她放下,我想让她晚年享受温暖幸福的人生!0 G2 p% ]6 `. T0 M9 |- k
    , B; B% J% |9 D
    于是,在回归“正常”的生活之后,我开始就这两件事着手准备起来。
    # G6 r, c1 B, O! }
    " u, s+ L) P; U+ ^首先说孩子,我不断的问着自己,我能给孩子留下什么?
    ( D/ c; e3 Y7 x- x1 T" Z
    2 t: n) C  g: M6 q) n一开始,我想,给孩子写三十封信,在心中想象她不同年龄段可能会出现的不同问题,然后就这些问题写一些东西。但后来,这个想法被我否定了,因为太空洞。就说现在陪孩子走过的这七年吧,所面对的问题早已经是一箩筐了,而这一箩筐的问题也没有几个真正得到解决的。孩子的成长就是这样:每个年龄段有每个年龄段的问题,当你就这个年龄段的问题担心的时候,走过了这个年龄段,你所担心的问题自然而然就消失了,随之而来的又会出现新的问题,待新的问题没解决,又出现了新的问题……我们就这样在担心焦虑和不断求解的过程中陪伴着孩子长大,可我们担心的那些问题也并没把孩子影响到什么程度,他们还是在我们的担心焦虑中正常健康的成长起来了。所以,有时我常想:做父母的,如果能多给孩子一些自信、多给孩子一些宽容、多给孩子一些耐心,就比什么都好了。但是,这话说起来容易却做起来难,所以,教育,永远都是一个没有终点的不断努力的过程!' B+ M3 @9 [5 |+ i) R. K
    9 Z) d# g0 p( ^0 Q
    写信的这个想法被否定了,接着又想:这些年我不是有记日记的习惯吗,那么我可否结合这些日记写一本书给二十多年后的她看呢?毕竟那时的她与现在的我接近同龄,这样也算是没有代沟了,写出的东西或许她还有兴趣看些。可是琢磨到最后,觉得还是不太现实,我的日记记录的是我的人生,而我又怎么知道二十多年后她的人生呢?虽然她是我的孩子,可是,她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呀,每个人的人生只有自己去走才有意义,父母帮助计划的人生可能并不一定对孩子的胃口,如果孩子走起来索然无味,那么,到人生来走一朝还有何意义呢?于是,这个想法又被否定了。
      \. L" G7 Y% l- U! C. }' E9 }7 O
    : c6 q8 n& j3 E4 a5 u  k5 X9 k. S% K# u最后,在反复的琢磨和思考中,随着《十年心路情长》的呈现,为孩子将来留下的东西也随之呈现,那就是把自己十年成长的经历以三本书的形式写就:第一本就是正在写的这本《十年心路情长》;第二本就是《婆媳十年》,写孩子出生前和出生后婆媳之间关系的改变,以及因此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和矛盾,从而去反思两代人之间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以及周期性家庭内部矛盾的实质。第三本就是《十年,丫头,谢谢你》,写孩子十年的成长变化,以及这十年中伴随孩子成长的我的变化,并借由孩子的成长去反思妈妈、我、孩子我们三代人之间的母女亲情。与其说第三本书是留给孩子的,倒不如说这些都是留给孩子的,因为成长总是与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孩子的成长与母亲的思维方式是相关的,母亲的成长又是在孩子的问题中不断磨合产生的,这样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成长又在彼此的生活中泛起不同的涟漪。
    5 ?/ h  g1 B- M* @1 D" j* C' L; D  Y7 f2 E# K
    至此,关于“女儿,我能留给你什么”这个问题解决。" v! A5 ?3 v$ z! Z* J
    & p  W: N/ d; k+ Y( Y

    ( o. z8 B4 k2 {0 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7-3-30 08:33
  • 签到天数: 81 天

    [LV.6]辟谷中学II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8 09:08:40 | 显示全部楼层
    九年心路历程之五:妈妈,我若走在您之前……0 q' {3 [2 g8 C, [

    ( l0 G2 R, l+ {9 b这个话题听起来让人觉得太悲伤了,小小年纪就把死亡挂在嘴边或许真的不太好,可是,即便不太好,若能因此而受益,也算是不好中的好了。世间的事就是如此,没有什么是绝对的,好与不好,只看你从什么角度去说罢了。
    $ n  [6 Y, f. Y! Y0 m0 @2 E! R6 N. X; H9 l
    之所以让我想到这个话题,除了那“三个月”之外,在之前,还有一件事深深的触动了我。就是在我刚参加工作的第四个年头,刚怀孕那会儿,妈妈的身体变得越来越差。有一天,我突然接到在医院工作的表姑的电话,她告诉我妈妈一个人偷偷的去医院做检查了,并且告诉了我检查的结果,说“不太好、有阴影、摸着还有硬块”。具体是什么位置我忘了,只记得当时放下电话后的心情:心里凉到了极点,欲哭无泪,就在那一刻,我深深的体味到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哀。尽管这四年,我把参加工作后赚来的所有钱都寄到了家里用来还债,可好不容易盼到了债都还清的日子,我们三个又都成家立业了,想着,父母终于可以过一过舒坦的日子了,却不曾想来了这么一遭,这让我的心如何去承受!
    ! l" `  f; M+ c7 b( j7 u/ Z+ H% i
    好在后来发现,那是一场虚惊。但恰恰是那场虚惊让我更深的去了解死亡、体味亲情,让我以后更加无所顾忌的给家里寄钱寄物,因为不能在父母身边尽孝的我,除了多给一些经济和物质上的帮助外,我真不知道我还能以何种形式去尽一个做女儿的本分。同时我也在心里默默的感谢着哥嫂,感谢他们能在父母身边,让父母的心里有份实实在在的依靠。有时,我常想:现在父母还需要钱,我寄回去的钱还有意义,若有一天,父母连钱都不再需要了,那么远在千里之外的我还能为父母做些什么呢?
    , c! N1 B6 q9 z1 h9 C) L: I* S& b$ e) {- b
        恰恰是这份思考让我越发觉得心灵上的沟通是多么的重要。这么多年,我和父母之间的情感只限于心里的感恩和外在的物质钱财的付出,不曾有任何形式上的心灵沟通,聊天的内容更不曾有家长里短之外的任何话题。当然,对于耿直、倔强、不善言谈的我,这些也算是正常的了。可是在内心深处,我是多么渴望能与妈妈有那样一次倾心的交谈啊,不是作为母亲,也不是作为女儿,而是作为共同感悟生活的人!1 ]* @/ t$ A3 V
    9 H) |2 n  t( ~8 C9 I! P
    没想到,这样的期待在八年之后终于得以实现,八年啊!可是,我很满足,别说八年,就算十八年、二十八年,只要在有生之年,我们能有一次这样的交谈我就满足了。如今,有了这八年之后的交谈,我相信,我们以后的人生里会有更多这样的交谈。当然,我要感谢我自己,若不是这八年的自我成长,恐怕我还是没有勇气、没有信心、更没有能力去引领这样的谈话。同时,我也还要感谢倪萍的《姥姥语录》,因为是它成了我们这次交谈的引子,当然,也是因为它与妈妈相似的背景让我选择了以它为引子。- x# N7 d- K! x. V5 F

    # ^' s$ i7 ~2 R  e! o3 I! P现在回首起来,我才明白,为何在我刚参加工作的第四年那会儿,妈妈的身体会变得那般糟糕?其实,妈妈那时的心境和我走过而立之年后的心境有些相似:她的心也如同我一样,空了!因为我曾记得后来跟妈妈聊天时,她说过那样一句话:看着自己的三个孩子都长大成人、成家立业了,也都快有了自己的孩子了,突然不知道自己接下来该干什么了。我能深深的体味那种空到心底的悲哀、失落与迷茫。这也正如我在走过而立之年后,实现了 “找一份好工作、嫁一个好老公、生一个好孩子”的目标后不知道接下来该干什么了是一样的心境。想想,人心若空了,还怎样去生活?
    ' j) n- _  O# c/ ]: g  F& x1 {! Z5 [9 c& h
    我不知道后来妈妈是怎样一点一滴填补上自己那颗空了的心的?但通过假期这十个小时的聊天,我知道,妈妈放下了,把一切都放下了,而且放得很好。放下的同时她又找到了自己未来的人生目标,而且是在从容的心境下不急不躁的开始了自己未来的人生。而这,也恰恰是我所期待的。因此,我相信,当我现在提起笔来向她描绘“我那不可思议的死亡观”时,她,能理解了。于是,我,起笔了。
    6 C5 B) a2 j: ?8 H( n8 D4 ?7 w" q- p1 U2 c& l
    我现在可以安心的对妈妈说:“妈妈,我若走在您之前,我的心没有遗憾了。不仅仅是对您,也是对我自己的人生。这样的话虽然不好听,但是我得说,这是为了以防万一的。不过,我心里清楚,我不会就那么轻易离开这个世界的,因为我未来那些丰满的人生大梦还没实现呢!我还要去帮助那么多我想帮助的人,我还没把自己丰满的爱传递给需要的人呢,我还没实现峨眉山之行邂逅的法灯菩萨的尊言呢。这些,您懂的,嘿嘿!”! T1 Z# T, N4 I/ m' q; C

    / E0 e( |% }+ r7 u+ G7 R' {; l4 o5 G& 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7-3-30 08:33
  • 签到天数: 81 天

    [LV.6]辟谷中学II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8 09: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津自知者明也 于 2016-11-18 09:42 编辑 ) s' z, \% w8 ~4 D6 l* H6 `- e

    7 r+ |  s% t$ E0 a九年心路历程之六:有觉知的365天!
    ; }( a" Z6 B9 ~* G/ ]& q
      L5 O& Y1 m# n: Y* c9 h% E  }( I: P, u! _1 [) T& o7 _
    我常常在想:“有觉知的365天”之于我的意义是什么呢?或许,那是我集中成长的一年,是我的人生从量变到质变的突破阶段吧。' E- l6 e3 b% Q0 N

    * [9 K* S( y! [( L/ |“有觉知的365天”始于女儿五周岁生日,止于女儿六周岁生日,目的就是检视自己每天的思维和情绪,检视自己内心的想法,检视自己那些嘴里没有说出来的东西,而且每天如实的记录、不加修改,同时也认真的记录自己针对每一件事情的反思。
    2 Y* x/ u0 B3 i$ U& n: N# h& k. A1 B- y' t9 d
    尽管“有觉知的365天”是以虎头蛇尾的方式结束的,但那份“觉知”却真真切切的坚持了365天。而且,那段时期集中记录的近百篇日记也成了如今写作的主要素材。而且,在“有觉知的365天”结束之后的四川乐山、峨眉山之行,也算是为自己几年来不断成长着的人生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点。而那次在乌木博物馆中邂逅的“法灯菩萨的尊言”则开启了我后半生的里程。9 J* ?8 T- C) Z3 Y% @) W: g
    2 ]" n7 ^+ c' j' \/ A  q
    三十岁之前,我是一个严谨的科学唯物主义者,不相信灵魂的存在,不思考死亡的话题,任何事情都必须有科学合理的解释才能从我这里过关。三十岁之后,我在疾病与死亡的成长下邂逅了心灵的神秘世界,于是,我的人生观从此发生了天翻地覆的转变:我信了,什么都信了,也不再乞求科学的解释,因为它就那样实实在在的发生在我的身上了。我想,从三十而立走向四十不惑的这十年,就是我推翻自己旧有的人生观、重新整合建立一个新视界的过程吧,而“有觉知的365天”则是打碎与重建的集中阶段。当然,我不能据此就否定我前半生的成长,因为恰恰是家庭、学校、社会教我建立起来的那套旧有的人生观让我有了今天这个幸福、美满的家庭。而现在所形成的这套新的人生观将指导我走向未来更加丰满灿烂的人生!
    5 }3 E$ x6 a$ {3 r$ E5 l, ^, N( f3 K/ `, I, E$ S# ^- d) n/ O; a
    在“有觉知的365天”里,我在每一天的生活中细细品味着每一份细小的欲望,并且深刻的觉知着它们,最终走过它们、放下它们。于是,我找到了自己未来的人生目标,认识到了教育的终极目的,知道了陪伴孩子成长的路该如何去走,更懂得了周期性家庭内部矛盾的实质,体味到了婚姻中种种内心情感背后的真相,更了解了死亡的全貌,明了了自己阅读写作的终极目的,确立了七情六欲在自己未来人生中的地位,同时也回味和理解了毕业十年聚会中种种情绪的始因,并认识到了友情的真义,最终也认识了减肥的意义与目的,并承诺在本命年之际还给自己一个健康的身体。" @, S8 O, [  r: v
    3 O& b! Q3 [* Z8 G3 g+ a
    虽然在“有觉知的365天”最初的坚持中,我感受到了有生以来痛彻心扉的孤独,但恰恰是那份孤独让我懂得三十岁以后的人生就是如此:要在心灵的孤独中成长和突破。而且,心灵的孤独是通过任何外在的方式都不能解决的,唯有学会和自己的心灵对话,人生才会在孤独中成就,而这份孤独中的自我对话也正是每个人心灵深处真正需要的东西。所以,不要吝啬表达自己的孤独,更不要吝啬表达自己孤独中复杂的心路,分享出来,让他人也得以成长。因为走过这段人生,一切的过往都会成为故事,而非让自己不断牵挂着的心事。0 ^* m1 ], V  l5 }6 F
    ' f! ?1 U- O' l

    4 X7 u: T1 [  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7-3-30 08:33
  • 签到天数: 81 天

    [LV.6]辟谷中学II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8 09:14:05 | 显示全部楼层
    九年心路历程之七:十年心路情长!
    : n( l1 i6 F1 u2 G1 f# c; l  h/ H
    8 ?2 T0 l7 k, M! B1 y我常常在想:梦想,在一个人的一生中到底起着什么样的作用?梦想与幻想又有何区别?我是一个爱筑梦的人,更是一个爱幻想的人。当闭上眼睛,看到自己未来心中那些梦一般的情景时,我是那般享受,享受那种做梦的感觉。
    : `- o! x, n5 c. T. T
    ) A9 G& \$ W& V' R6 m9 S9 _; M有人说“不着边际的梦就是痴梦”,那么,走进阅读世界后,我每一天都在做着这样的痴梦:在梦里,我听见自己陪伴着孩子成长过程中所发出的那些无忧无虑的笑声;我看见自己爱孩子时爱到骨子里的那种幸福满足的眼神;我梦见自己在与孩子们游戏的过程中真的像只老母鸡一样挡在老鹰面前奋力保护着我的孩子们;我看见自己在领悟绘画与音乐的精髓后,带着孩子一起把心融化在这美妙的世界里;我梦见自己拥有神一般的能力能走进每个残疾孩子的内心世界去温暖她们那颗残缺的心;我看见自己在梦里的书屋中温暖的看着每个人迷醉在阅读世界里的神情;我看见自己写出的所有文字被喜爱的人们捧在手心里连哭带笑的阅读着;我看见自己在千人的礼堂里激情澎湃的向大学生们演讲着;我看见……
    + R0 D$ K' z) l: V; [  j. O5 r, V" v, c8 E5 Z
    我知道,每个人的心中都同时住着一个魔鬼和一个上帝,它们在同一个人身上随个人情绪波动在不同时刻各自显现。当魔鬼在我身上显现时,我体验着它,在时间的磨合中等待着它的离去;当上帝在我身上显现时,我敲击起键盘,把每一份心流、每一个痴梦、每一种感动肆意的书写。于是,写着写着,我那些痴梦就变成了梦,梦又变成了现实。因此,我懂得:我的未来不是梦,我现在的痴梦就是我未来几十年后真实的人生!因此,我感谢那些在我做痴梦的路上曾给予我鼓励的人,因为在魔鬼呈现在我身上的时刻,我是那般失落和不自信,是她们的鼓励和期待还原了那个本真的我。& D3 |* y/ [+ D1 K

    * E* c6 V: d$ x/ o' u7 W3 u; M而这本《十年心路情长》就是在反复做梦的过程中呈现的,它从最初的《走过而立之年:一个女人的心灵成长日记》到《有觉知的365天》,再到《走过人生的第五个七年》,直至最后在梦中呈现“十年心路情长”这几个字,才最终安定下来。) F. _" p# [: z+ R! Y. H! U
    ; ?: i- I& R/ d" m0 @1 V- Q2 ?2 A' i/ J
    梦中的文字是呈现了,可在现实中,我还需赋予它一定的意义。其实,仔细想想,“十年”在这里只是一个概数吧,书中所讲的内容早已不仅仅只限于这十年,从幼儿时期烙印在自己心中种种关于“性”的情景,到未来三十年自己心中所呈现的那些不可思议的“梦中现实”,可以说,它早已跨越了自己六十年的人生。
    / n$ D; o; ^- b& C& Y6 s8 W- n& N1 v6 t2 Z
    再有,关于书名中的“长”字,它到底是念成chang好呢?还是念成zhang好呢?其实,它具有一语双关的意思,因为十年的成“长”,早已让自己累积的情感变得很“长”。但梦中呈现的是chang的发音,所以,还是把它读成chang吧!( w3 x( p8 ?+ n1 ?: |. f
    4 k. |3 W5 i" r
    还有,书名中既包含了“心”,又包含了“情”,这恰恰是本书中最想突出的两个内容,可以说,这两个字也是我们人生的根本吧。所以,我太感谢那个梦了,它怎么就那么懂我的心意呢!为了对得起这个梦,我更得用心去写作了,不急不躁,在“魔鬼”呈现在我身上时学会停歇,在“上帝”呈现在我身上时再去写作!5 z1 T; P# }/ p5 K! X9 r. Y3 G

    + m+ ~" i3 _6 G$ u
    8 c( Y" n' ]3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7-3-30 08:33
  • 签到天数: 81 天

    [LV.6]辟谷中学II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8 09:19: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津自知者明也 于 2016-11-18 09:48 编辑
    ) i2 B+ W+ {. U7 K3 J5 Y0 E
    - _* }! E  L- a) g' [. D九年心路历程之八:在龙腾辟谷中成长!
    4 `, s7 [5 h: |$ ^$ U$ R; [4 N
      W, `8 {, ^7 w' O3 a% h6 V九年心路历程之九:在德慧智国学教育中回归生命的本来!
    ' u- [% W* G/ K( f; F4 ~+ q6 T
    ; D: u8 }* }! {7 Z7 \
    这是未来三年的成长任务!又是一个新的九九归一!+ B  s3 e- }; D7 w) S

    2 L, c6 A; ?7 {& P- f9 BExcellent,完美归题,嘿嘿,嘻嘻,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7-10-23 07:25
  • 签到天数: 370 天

    [LV.9]辟谷大学II

    发表于 2016-11-22 08:29:53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家庭教育的问题出在家长,不在孩子。

    点评

    是啊,都是家长的问题。关键是,能认识到,并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就已经很不容易了。就像张老师说的“问题我看得很清楚,但说出来你却不一定能接受。如果你通过自己的探索看到了问题的所在,那么问题就已经解决一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28 10:4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7-3-30 08:33
  • 签到天数: 81 天

    [LV.6]辟谷中学II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8 10:43:43 | 显示全部楼层
    辽一本空 发表于 2016-11-22 08:29
    4 {7 G1 `/ d9 N+ R现代家庭教育的问题出在家长,不在孩子。

    0 f6 f, V2 r9 t" {; N6 q) W9 h是啊,都是家长的问题。关键是,能认识到,并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就已经很不容易了。就像张老师说的“问题我看得很清楚,但说出来你却不一定能接受。如果你通过自己的探索看到了问题的所在,那么问题就已经解决一半了”。每天在语音课里不断的学习,为的就是有一个场性环境包围自己,不断的看到问题所在,不断的去改变。
    ; O( P, ^, n; Z0 s! {看了您的辟谷日记,真的很佩服您,第一次辟谷心态就能那么平和,也是多年累积的结果。看您也很喜欢读书,向您推荐两个作者的书籍:熊春锦,陈全林。可以去当当网或淘宝网搜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https://www.52bigu.com/thread-460693-1-1.html

    辟谷 | 西安大成耕读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2012-2015 www.52b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小黑屋|★免费辟谷★———大成耕读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3227768663将免费辟谷进行到底。。。

    陕ICP备20008113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