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2019-7-29 13:14 |
---|
签到天数: 153 天 [LV.7]辟谷中学III
|

楼主 |
发表于 2016-12-18 19:31:5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看道家经典《云及七签》时,里面有“休粮诀”,诀曰:“凡欲休粮,但依前勤休,三年之后,正气流通,髓实骨满,百神守位,三尸遁逃。如此渐不欲闻五谷之气,常思不食,欲绝则绝,不为难也。但觉腹空,即须咽气,无问早晚,何论限约,久久自知节候,无烦具言,何用药物?大抵服药之人,多不能服气。终日区区以药物为务,身形不得精实,固为未得,亦非上士用心也”。《黄庭经》云:“百谷之实土地精,五味外美邪魔腥,臭乱神明胎气零,那所返老却还婴。何不食气太和精,故不能不死入黄宁”。此之谓也。
在有关文献中记载,辟谷术真正发展于先秦。集秦汉前礼仪的论著《大戴礼记.易本命》中说:“食肉都勇敢而悍,食谷者智慧而巧,食气者神明而寿,不食者不死而神。”是为辟谷术最早的理论根据,从这些论述中可以看出,光吃荤类,身体会出现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后来发展到食用五谷,人会变得聪明起来,在人粪进步发展到一定阶段,人的温饱解决了,会去想如何延年益寿,服气和吐故纳新之法就出来了,以致发展到最后的追求长生不老的生活境界。
古人称辟谷为“一食而适,再食为增,三食为下,四食为肠张,五食饥大起,六食人凶恶,百疾从此而生”。并强调能量如果不足,元气弱,如果没有师的指点“全不食亦凶,肠胃不通。”也就是说,辟谷过程中是因人、因时、因环境的不同而相应的处理,辟谷并不是所有人都不吃不喝,所有人的反映都是不同的,是因人而异的。所以本人认为所为的过午不食,并非如此,在道家养生的解释看来,应是过五不食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