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2017-1-8 17:19 |
---|
签到天数: 21 天 [LV.4]辟谷小学III
|
修行的人很多,但最终圆满成就的人我看到的很少。为什么那么多人没有成就,它们有什么教训可以吸取?我们怎么做可以提高成功率?
事实上,每一个进入内在工作、开始修行的人都会关注:“我能修到什么程度,我将来会达到什么境界,我这一生能达到什么成就啊?”
我们该以怎样的心态看待这些问题?为什么修行人很多,成就者很少?首先我们要来看,我们的业力形成的时间是很长的,所以我们要求一下子就清理干净,这是不对称的。佛教讲“无始无明”啊!它都没有开始,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阿赖耶识”中,以前沾染了很多的东西,很脏!那里面的习气,很多很多。要真正成就要把它清理干净、洗干净,把这些业力都消掉以后才有可能,所以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为你的沾染不是一下两下的,所以清理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佛教唯识学讲要三大阿僧劫的修行,才能够最终成佛,这是一个概念;我们听到这个概念后会很泄气,觉得这个很麻烦,我们修来修去,似乎永远达不到这个目标。但是,我们还要讲另外一个方面:衣服虽然很脏,但是衣服并没有变化,衣服本身还在,所以不管它脏不脏,我们衣服的本体是齐全的,佛性是本具的;这个时候我们一念顿悟,一念就回归佛性,这一念觉醒的当下,跟佛陀没有区别。正是因为我们有很多的沾染、有很多的种子,所以我们又不能保任“这个”,但是至少它也不是一个遥遥无期、遥在天边的事情,呈现佛性、走向开悟又是随时可证的。
你们要把这两个命题完整地结合起来,这样对修行既不会灰心丧气,也不会自高自大。光看前一点就容易灰心丧气,哎呀,成佛遥遥无期;但如果只看到后面一点,随时可以顿悟,你又容易骄傲,成佛没什么了不起,一悟就成佛了。
我们随时可以享受当下的成果、当下的修行,体验当下的成佛。不是我下一辈子怎么样、我将来怎么样,你这一念清静的当下,无论哪一个瞬间,你一念不生、清静无为的当下,你就进入了法性了,你就没有个体的分别性了,就超越了局限了,就融入了法性的大海,这已经是享受,已经是成果了,不是等待未来的成果。同时呢,在你生命当中有任何的成果,不要去骄傲、未得言得,不要一念觉悟就以为自己成佛了,那还早呢!还要回过头来,慢慢清理那个心灵仓库里面的垃圾、那些污染,要把它清理干净,先天后天混化为一,才是成就。
从后天的状态领悟到先天的状态,这是一个阶段;用这个先天的境界来转化后天的习气和烦恼,把先后天融合成一体,这就是成仙成佛了。路途遥远,但是随时可以享受。山顶也许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到,但是路上的风景足够我们去享受。所以不要操心什么时候到达山顶,因为山顶有山顶的风光,山腰有山腰的风光,只要你不断地成长,生命的本质在不断地成长,它就是一个愉快的旅行。
这么多的人修行,为什么有的快、有的慢?每个人消化业力的程度不一样,走在不同的阶段,这是一个问题;有些人会走弯路,甚至走错了路,那是第二个问题。
走弯路就是我们讲的没有正见,理解错误,方向错误,修行修什么都不知道,有很多错误的观念和执着,那你就不要谈成就了,有收获都很难,有一点修法的体验都很难,怎么能谈得上修行有成就?以为修行就是看到某些东西,以为炼丹就是肚子里有什么东西,许许多多错误的知见,都搞不清楚,在那里盲修瞎练,永远不能成就的。
所以第一要有正见,第二要找到方法。
有了正见,有了方法,你成不成就都是次要的,反正你是不断地往上走,不断地有收获和体会。这就是走在正道上,不断地享受修行的风光,欣赏道上的美景,修行永远不会悲观,也不会失望,而是不断地在成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