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辟谷★———大成耕读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2725|回复: 19

<破译疾病密码>----柯云路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18-9-11 10:14
  • 签到天数: 31 天

    [LV.5]辟谷中学I

    发表于 2011-10-31 19: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柯云路养生学专著
                                    《 发现黄帝内经》
                                      精华选载(3)



    癌症性格,是指容易导致罹患癌症的个人性格特征。癌症性格的具体表现包括:性格内向,表面上逆来顺受、毫无怨言,内心却怨气冲天、痛苦挣扎;情绪抑郁,易生闷气,却不懂得宣泄;生活中遇到一件小事便焦虑不安,心情总处于紧张状态;表面上处处为别人打算,但内心却又极不情愿;等等。医学研究发现:抑郁、爱生闷气,并常常带气吃饭或酗酒就易患胃癌;长期处于失望、自卑中的女性易患宫颈癌;压力得不到释放、经常受抑郁情绪折磨的人易患淋巴癌;怒气难以自制,又常常压抑愤怒的人,易患肺癌。 5846b295tb0795bf04166&690.jpg

    评分

    参与人数 2金币 +20 收起 理由
    地天泰 + 10
    卢无不才 + 10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2018-9-11 10:14
  • 签到天数: 31 天

    [LV.5]辟谷中学I

     楼主| 发表于 2011-10-31 19:18:0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七章:性格决定健康



    我们曾经讲过,人是神体合一的整体。

    神,在中华传统医学中有着特殊的含义──独立守神之神,精神内守之神。就现代科学语言,我们或许只能用精神、心理、意识这些词来注释它。正是在现代科学思维的观照下,在讲到与神有关的问题时,我们通常的思路局限在心理与生理的关系上。

    这就涉及到中华传统医学病因学的又一方面,内伤。

    内伤主要指七情、饮食和劳逸。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过度,都会伤害人的健康,与饮食不节、劳逸过度能够致人内伤是一样的。

    更具体一点,所有对中华传统医学进行病因学概括的书籍课本,在讲到七情的时候,都把主要的内容归结为五志伤脏: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做出这种概述之后,强调要注意情绪对人的生理影响,注意对患者做思想工作,便认为已经对《黄帝内经》有了充分的理解。其实是远不够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8-9-11 10:14
  • 签到天数: 31 天

    [LV.5]辟谷中学I

     楼主| 发表于 2011-10-31 19: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黄帝内经》讲到神,或者从现代意义上讲到心理与疾病的关系时,含义博大精深。现在,让我们从现代人可以充分理解的意义上进行一次再发现。



    一,神体相依,神舍相依。
    在《黄帝内经》中,我们可以看到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论述。

    《汤液醪醴论篇》中曾经这样讲道:

    “针石,道也。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今精坏神去,荣卫不可复收。何者?嗜欲无穷,而忧患不止,精气坏,荣泣卫除,故神去之而病不愈也。”

    这里讲到,针石不过是一种治病的方式,如果病人的精神不起作用,神气已经涣散,意志已经散乱,病是治不好的。当精坏神去,神离开身体的时候,营气、卫气就不可能再恢复了。

    也就是说,神去,病就不能治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8-9-11 10:14
  • 签到天数: 31 天

    [LV.5]辟谷中学I

     楼主| 发表于 2011-10-31 19: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黄帝内经》在这里非常尖锐地提出了神在生命在、神去生命走的重大结论。我们必须透过这些字句体会神体合一的基本思想。

    《黄帝内经》还在《玉版论要篇》中这样讲道:

    “揆度者,度病之浅深也。奇恒者,言奇病也。请言道之至数,五色脉变,揆度奇恒,道在于一。神转不回,回则不转,乃失其机!”

    这里用非常明确的语言讲了,判别疾病的浅深变化,不管如何辨别色脉的变化,最终是一个奥秘、一个道理:看人的神气在不在?

    神转不回,也就是说,神是不断向前转动的,是有一个趋势的。如果它回折了,不转了,就失去生命了,失去生机了。这里,“神转不回,回则不转,乃失其机”是至理名言。

    只要我们多多少少安下心来,体会一下“神转不回,回则不转,乃失其机”的含义,就知道《黄帝内经》关于神的讲述是多么的绝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8-9-11 10:14
  • 签到天数: 31 天

    [LV.5]辟谷中学I

     楼主| 发表于 2011-10-31 19: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二,这样,我们就要考察《黄帝内经》关于五脏五藏的问题。
    心藏神,肝藏魂,脾藏意,肺藏魄,肾藏志,这是神体合一的更加具体化。神、魂、意、魄、志皆为神也,它们藏在心、肝、脾、肺、肾中,这更生动、更具体、更特定地表明了神体合一的具体结构。

    从这个意义上讲,神和现代生理学意义上的大脑的意识功能、思维功能还有分别。《黄帝内经》对人的心理和生理关系的描述与现代生理学、现代医学有分别。

    我们不否认,就解剖学意义上,现代生理学、现代医学远比《黄帝内经》时期有了重大发展,然而,正是两千多年来《黄帝内经》所统领的中华传统医学的医疗实践效果启发了我们的思想。《黄帝内经》关于神体合一、关于五脏五藏的说法中有着关于人的心理和生理更深刻的内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8-9-11 10:14
  • 签到天数: 31 天

    [LV.5]辟谷中学I

     楼主| 发表于 2011-10-31 19: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既然五脏分别藏贮心、魂、意、魄、志,我们也便联想到五脏功能状况对心、魂、意、魄、志的分别影响,也想到神、魂、意、魄、志对五脏的分别影响。我们还进而想到,五脏分别主脉、主筋、主肉、主皮毛、主骨,分别开窍于眼、耳、鼻、舌、二阴。我们还会继续联想,神、魂、意、魄、志和五脏相络属的各身体部位有何联系。

    如果用我们曾经讲过的“人体的各个部位都有它的潜意识思维”这句话来做某种注释,我们或许能够从更多的角度来透视和领会五脏五藏的奥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8-9-11 10:14
  • 签到天数: 31 天

    [LV.5]辟谷中学I

     楼主| 发表于 2011-10-31 19:22: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当讲到七情的时候,把惊、恐归为恐,将悲、忧归为悲,那么,就变成五志入五脏,五志伤五脏。

    我们知道,怒入肝,喜入心,思入脾,悲入肺,恐入肾。我们也还知道,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

    如果对此预先做出说明,那就是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的度内,怒、喜、思、悲、恐这五志是人体所需要的。

    一个人有怒气,完全不发作,压抑着,并不一定对身体有好处。如果发怒过分,对身体也没有好处。就好像适当的、有限度的发怒可能是渲泄肝火、康复肝阳的有效方式。但是,大怒又会伤肝,这些都是显而易见的事实。

    同样,喜,对心情、对心应该是有好处的。不喜,压抑着,对身体不利。但大喜过度,自然也是不好的。

    这样,我们开始探索五志五伤的问题。(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8-9-11 10:14
  • 签到天数: 31 天

    [LV.5]辟谷中学I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 21:42:4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怒伤肝。怒则气上,它会产生胸闷、胁疼、气短、吸促,这是较为明显的、常见的。或者,当怒而不发作的时候,气郁不畅,它会产生咽不下吐不出的异物感、堵塞感。如果气郁不畅,压抑的怒气过胜,还可能出现各种疾病,包括心身性疾病。

    在这里,怒气原本是心理活动,它却产生了与肝对应的身体变化;而且,它只有用气这个概念、用怒气这个范畴才能够加以准确描述。

    对怒气的发作,对它所产生的生理反应,对怒气的抑郁、压抑所产生的生理反应,《黄帝内经》都做了深刻概括。

    从某种意义上讲,怒气的爆发、压抑、积郁伤肝,并产生各种各样的疾病;反过来,肝有病状,也经常表现为易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8-9-11 10:14
  • 签到天数: 31 天

    [LV.5]辟谷中学I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 21:45:0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思伤脾。思则气结,则郁积在脾胃,它会造成不思饮食,神思呆滞,失眠,衰弱。

    在这里,《黄帝内经》做了“思则气结”的概括,应该说非常准确。对于思伤脾的概括也极为准确。

    当思过度时,脾失健运。这又是显而易见的事实。

    如果一定对此做出现代生理学、心理学、医学的注释,那么,人处在苦思苦想时,处在思虑不解时,在心理上就处在消化不了的状态中。他对应的生理状况就是脾胃的消化不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8-9-11 10:14
  • 签到天数: 31 天

    [LV.5]辟谷中学I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 21:46:4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过喜伤心。
    喜则气缓,就会造成气短不续的情况。大喜、过喜使得心脏病发作而死亡的案例不为罕见。过喜、大喜使人笑得喘不上气来,更是生活的平常现象。

    对这个总结还能做的注释是,不仅过喜伤心,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过度,都将直接伤心。

    心藏神,心神合一是体神合一的集中体现。

    第四,悲伤肺。悲则气消。气瓦解、消散、涣散。因此,过悲,就会出现神气不足的情况,就会垂头丧气,就会伤心不已,长嘘短叹。反过来,肺有病变的人,就容易悲伤,容易丧气,容易长嘘短叹。
    长嘘短叹、悲伤在一定的适度范围内是合理的释放,是人体的需要,过度了,就会伤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8-9-11 10:14
  • 签到天数: 31 天

    [LV.5]辟谷中学I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 21:47:5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恐伤肾。恐则气下。我们对比“怒则气上,思则气结,喜则气短,悲则气消”来领会“恐则气下”,就会发现,这五个概括、总结非常准确。

    可以这样说,怒是一种阳性的反应,向上,亢盛,勃然而起。而恐则是一种阴性的反应,向下,虚弱,把持不住,大小便失禁。

    不同的情绪产生的气的状态是完全不同的。如果把惊恐联系起来,就会发现,惊则气乱。在某种意义上,“惊”最直接影响的还有心和胆。

    如果对五志伤五脏做简单的概括和补充,那么就是,还存在着五志化火的情况:怒可化肝火,过喜可化心火,思可化胃火,悲可化肺火,恐可化肾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8-9-11 10:14
  • 签到天数: 31 天

    [LV.5]辟谷中学I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 21:49: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如果七情、五志伤五脏可以简单理解为情绪对人体的伤害,除此以外,我们在《黄帝内经》中还可以看到一个法则,那就是思维方式同样对人体有影响。

    就疾病而言,不良的思维方式会造成对人体的伤害和疾病。

    关于这一点,现代人(无论是中医学界外,还是中医学界内)还远未能有足够的认识。

    《黄帝内经》在《奇病论》一篇中这样讲道:

    “帝曰:有病口苦,取阳陵泉,口苦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病名曰胆瘅。夫肝者,中之将也,取决于胆,咽为之使。此人者,数谋虑不决,故胆虚,气上溢,而口为之苦。治之以胆募、俞。治在《阴阳十二官相使》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8-9-11 10:14
  • 签到天数: 31 天

    [LV.5]辟谷中学I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 21:50:1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数谋虑不决,故胆虚,气上溢,而口为之苦”引人深思。

    一个人,经常地谋虑不决,故胆虚气上溢而为之苦。谋虑不决是一种遇事的优柔寡断,它是一种思维方式、决策方式,它似乎并没有喜、怒、忧、思、悲、恐、惊某种过度的情绪包含其中。但是这种思维方式本身,就造成胆气虚,就造成胆乃至肝都相应有病。

    对于这样的文字,千万不要一笔代过,千万不要等闲视之,千万不要将之看成虚妄的、牵强附会的说法。正是在这类文字中,显示出了《黄帝内经》的独特见地。

    当我们讲到神体合一的时候,讲到现代心理学、生理学、医学意义上心理对生理的影响时,不能够仅仅讲到情绪,不能够仅仅讲到喜、怒、忧、思、悲、恐、惊的过度影响身心健康,还要特别讲到思维方式,包括人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都将影响身心健康状况。不健康的思维方式将导致不健康的脏腑疾病,导致整个身心的疾病。

    对这一点,我们应该对《黄帝内经》做出再发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8-9-11 10:14
  • 签到天数: 31 天

    [LV.5]辟谷中学I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 21:51:22 | 显示全部楼层
    从这个意义上,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各种思维方式都可以做出优劣之分。谋虑不决为劣性思维方式,伤胆;而谋虑有断是良性思维方式,是有助于肝胆和身体健康的。

    以此类推,可以生发出很多联想,可以对人的思维方式做出扫描。可以断言:那些优良的思维方式就是健康的思维方式,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显得洒脱、智慧的思维方式,就是成功者的思维方式,就是强者的思维方式;而那些劣性的思维方式,就是不健康的思维方式,就是迂腐的思维方式,就是不聪明的思维方式,就是弱者的思维方式。

    前者有助于人的脏腑,有助于身心健康;后者有损于人的脏腑,有害于身心健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8-9-11 10:14
  • 签到天数: 31 天

    [LV.5]辟谷中学I

     楼主| 发表于 2011-11-3 21:37:59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像这样对《黄帝内经》的发现,还将继续。我们特别要提到《黄帝内经》在《经脉别论篇》中如下这段文字:

    “凡人之惊恐恚劳动静,皆为变也。是以夜行则喘出于肾,淫气病肺;有所堕恐,喘出于肝,淫气害脾;有所惊恐,喘出于肺,淫气伤心;度水跌仆,喘出于肾与骨。当是之时,勇者气行则已;怯者则着而为病也。故曰:诊病之道,观人勇怯、骨肉、皮肤,能知其情,以为诊法也。

    故饮食饱甚,汗出于胃;惊而夺精,汗出于心;持重远行,汗出于肾;疾走恐惧,汗出于肝;摇体劳苦,汗出于脾。故春秋冬夏,四时阴阳,生病起于过用,此为常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8-9-11 10:14
  • 签到天数: 31 天

    [LV.5]辟谷中学I

     楼主| 发表于 2011-11-3 21:39:25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这些论述中,我们看到了惊恐、愤怒、劳累、或动或静,都可能影响一个人的精脉、气血和身心状况。夜晚远行的时候,人会发生喘出于肾,淫气病肺。有所恐惧,喘出于肝,则淫气害脾。有所惊恐,喘出于肺,就淫气伤心。如果度水跌仆,那么,喘出于肾与骨。当夜行遇到比较危险、比较令人恐惧的情况时,勇者就气行则已,不管受到什么样的心理上的、生理上的冲击,只要勇敢,气血就会流动,就会自我调整过来。若是一个怯懦者,就会由此生病了。

    这里,决定一个人在同样的环境中生病、不生病的,是人的性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8-9-11 10:14
  • 签到天数: 31 天

    [LV.5]辟谷中学I

     楼主| 发表于 2011-11-3 21:40:2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平常讲一个人有勇、有气,只有读到这段文字,才领会到勇气更实在的生理学、心理学含义。因为勇,则气流畅,气饱满,就能够排除各种环境的惊吓,磨损。因为怯懦,则气虚,气滞,就会在环境的惊吓、磨损中生病。

    由此,我们又得到了一个结论:性格,是决定一个人生理状况的更广阔、更重大的心理事实。从病因学的角度,性格是我们应该考察的一个特别重大的事实。当我们讲到七情伤心、五志伤五脏的时候,在讲到任何过度的情绪伤害人的五脏六腑和身体的时候,我们说,那是非常不够的。一个人即使在通常看来没有过度的情绪冲突下,思维方式也在无时不刻地影响着身心健康。

    当我们讲到思维方式对身心健康有影响的时候,还远远不够。

    我们说,人的性格对身心健康有着巨大的决定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8-9-11 10:14
  • 签到天数: 31 天

    [LV.5]辟谷中学I

     楼主| 发表于 2011-11-3 21:42:01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某种意义上,性格包含着情绪,决定着情绪。一个性格健全的人,一个坚强的人,就可能使自己在应对环境中保持比较适度的情绪,也可能使自己在思维事物的时候,保持比较好的思维状态。可以这样说,一个良好的性格,一个开朗的性格,一个豁达的性格,一个勇敢的性格,一个坚强的性格,一个明朗的性格,一个洒脱的性格,一个乐观的性格,一个自信的性格,是有助于身心健康的性格。

    反之,一个悲观的性格,一个狭隘的性格,一个阴暗的性格,一个怯懦的性格,一个不开朗的性格,一个自卑的性格,一个凡事想不开的性格,一个拿不起放不下的性格,都是有损于身心健康的性格,是疾病性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8-9-11 10:14
  • 签到天数: 31 天

    [LV.5]辟谷中学I

     楼主| 发表于 2011-11-3 21:43: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朝花夕拾 于 2011-11-3 21:43 编辑

    因此,真正意义上的健康学、养生学,就要求我们在精神上、心理上具有健康的、良好的状态。在这个世界上,健康的性格、健康的思维方式、健康的情绪,以及相关联的健康的生活,是健康生理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讲,健康的生活、健康的性格、健康的心理、健康的情绪、健康的思维又被健康的身体所决定。

    人是神体合一的存在。人是精神和肉体合一的存在。人是心理和生理合一的存在。

    这样,我们就可以做出一个更加完整的结论:

    六,人的性格、情感、情绪、思维方式乃至语言方式,整个生活方式,都直接决定着身心健康状况。而这些决定又不是笼统的、一般意义上的,它有着非常具体的规律性。就好像一个“数谋而不决”的人,就会胆气虚。就好像我们通常说,一个人“胆小谨慎”就要伤胆一样。就好像我们说,一个人因为有勇有气,就能够在惊恐的环境中保持身心健康;而无勇无气的人,就会在惊恐的环境中患病一样。

    一切都是那样具体,有着丰富的注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2-29 17:54:35 | 显示全部楼层
    [ 里 有 这 里 有 这 里 有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https://www.52bigu.com/thread-460693-1-1.html

    辟谷 | 西安大成耕读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2012-2015 www.52b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小黑屋|★免费辟谷★———大成耕读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3227768663将免费辟谷进行到底。。。

    陕ICP备20008113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