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2017-10-12 20:47 |
---|
签到天数: 158 天 [LV.7]辟谷中学III
|
2017年9月30日,第十九次十四天过午不食第而是三十天。
寂静法师开示:现存医学体系分类
我们生病的时候,首先想到去医院,医院有两类,一个叫西医,一个叫中医。在中医、西医没办法的时候,又跑去找民间的巫婆神汉,这就是我们中国流传几千年的巫医。这三个都不奏效的情况下,有些有善根有缘份的人,又遇到了佛法。所以现存的医学体系基本上有四个:第一个叫做西医,第二个叫中医,第三个是巫医,第四个是佛法,把它叫做佛医也可以。
下面我们简单地介绍各个医学体系,它运用的是什么方法。这些一清楚,我们就知道怎么去运用了,怎么去看待了。比如说今天最受人推崇的就是西医,为什么大多数人接受?它有它的原因。
一、西医探索生命的方法或者叫医治生命的方法,主要用两种学问:一种叫物理学,一种叫化学。西医最重要的基础就叫分子化学。所以很多绝症病人都用过两个方法,一个叫放疗,一个叫化疗。放疗是物理学,化疗是化学。
如果汽车零件坏了,它不会自己变好,必须换。但是我们人体很奇怪,用刀把手划一个口,不用管它,它会自己恢复。所以人体跟机器最大的区别,它有自愈能力。这就是奇迹。
人体既然有自愈的能力,这么精密,怎么仅仅用机器的维修方法来维修人体呢?你们说这种方法先进还是不先进?
二、中医采用的方法是什么?是阴阳、五行、经络理论和经气理论。你们看看,阴和阳就已经开始跟这个科学不一样了,科学只是在物质上看问题和处理问题,而中医的阴阳,阴已经超越物质,可以把它叫做精神层面了。五行讲的是五类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中医把它运用在人体上。
三、巫医用的什么方法呢?有的用咒语,有的画符,还有一些特别的方法。
四、佛法用什么理论来看待生命的?佛法看待生命,看待万事万物万象,用的是一个最重要的自然规律,叫因果规律和缘起规律,以及佛慈悲的愿力。
我们学了佛法就明白,佛法跟中医里面有深奥的哲学,西医是没有哲学的,西医叫科学。佛法的哲学告诉我们:万事万物有来就必有去,有去也必有来。
我曾问过一个病人:“你的病什么时候得的呢?”他说:“三年前。”我就问他:“三年前你是好人吗?”他说:“是啊。”我说:“那证明过去是没有病的,病是从外边来的。”
你们看,病不像主人,就好像客人一样。既然病是客人,怎么可能只会来不会去呢?一定是我们创造了一个条件让他来,就好像给客人发了请帖。又创造了舒适的条件让它留下来,就好像给客人安排了最好的饮食住宿,还给最高的金钱待遇,你们说客人怎么愿意走呢?
比如某年荒灾,一群灾民围在一个大富人家,怎么赶也赶不走。这时就有愚人出主意了,说:把他们统统杀掉不就得了?你们说这种方法好不好?(答:不好)。如果杀人,不但犯罪,还会引起灾民攻击家人,最后鱼死网破。对疾病来说,这就是所谓手术后的“转移”。这时一个学习过佛法的智者来了,对主人说,这些都是苦难的灾民,不用杀他们赶他们,他们自己就会离开。智者就说,给这些人发放些米粮和银子就可以了。主人照办了,结果这些人自然就离开了,挽留都挽留不住。他们说,我要回家了,家里还有人要照顾。
疾病灾难不顺是不是也像这些灾民一样了,需要杀死他们来解决问题吗?真杀了,杀绝了,一定还有人在几年后前来报仇。是这样的吧?对疾病来说,这就是手术后所谓的“复发”。
再比如,房间有很多苍蝇,我们总想把苍蝇灭掉,所以就打灭害灵。可是只管用了两天,又有苍蝇了。我们接着再打药灭苍蝇,这样灭下去,请问要灭到什么时候啊?我们能不能问一个问题,为什么有苍蝇?一检查,原来房间里有死老鼠,有臭肉,所以才有苍蝇。所以在根源不解决的情况下,直接解决问题的现象永远没完没了。由此我们就知道,用西医的方法治疗了会再出现,还会转移,道理就是这样简单。
佛家告诉我们:“菩萨畏因,众生畏果。”把这句话重新翻译一下,也可以这样来说:菩萨处处重视根本还原因,众生处处只看结果和表象。
在这里菩萨和众生区别在哪里?区别就在觉悟,区别就在智慧。众生觉则是佛菩萨,所谓智慧,就是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能力,看到全局,看到长远的能力。我们过去常把聪明说成智慧。什么叫聪明呢?能够看清事物的表面,看清事物的局部,看清事物的暂时,这种能力就叫聪明。
佛法还告诉我们一个规律:因+缘=果。它是万事万物变化的一个重要公式。由此我们知道事物有三个组成部分,就是:果、缘、因。用一棵果树来比喻,“果”就是果树的果子;“缘”是生出果子的条件,就是阳光、水、土壤和肥料;“因”就是种子和树根。如果一棵树结的是毒果子,我们简单的思维就是摘掉果子,或者砍掉果树,可是以后绝对还有新果子长出来。如果不给阳光、水、肥料,只能保障果子结得少,结得小。只有把树连根拔起,才是最彻底的方法。
所以可以这样总结:
西医是从“果”上解决疾病,特别适合物理化学引起的的外伤、救急。
中医是从“缘”上解决疾病,特别适合风寒、饮食、阴阳失调等病。
巫医是从另一种“缘”上解决问题;适合一些鬼神病。
佛法是从根本的“因”上解决疾病。对一切上述三种都无效的风水病、情绪病,观念病,鬼神病、业障病等有意想不到的奇效。
小结:全天便便2次,体重正常。晚餐喝红枣水
《黄帝内经》从知识体系讲,拟从道理法术四个层面来探究其架构。
1、道。其本身是天地之道,是独立于人类之外天地之客观存在。同时天地生育之万物,又必然受制于这一客观,体现这一客观,成为个性化的客观。从自然观角度看,阴阳五行是地球自转和绕太阳公转在世界观和方法论上的产物。落脚于中医学,赋于中医学学科在研究命性病时,有一个客观的时空和处理命性病这一复杂非线性系统的方法论。同样由人文观所体现的做人之道,源于天地之道,落脚于人类社会,也赋予中医学以客观的时空和方法论。两者合一构成了中医学特有的天地人时空。换言之为一门学科研究问题时提供了坐标体系,也可理解为人体的内外环境。这就是道在中医学知识体系中的位置。它从时空观、坐标系和方法论上,决定了中医学与其它同类学科的区别。是中医学真缔所在。是中医学博大精深、经久不衰的渊源。
2、理。是在人生命运行中符合道之理,即天人为一理。道是理之纲,理为纲之目。从道悟理,如前所述,人的代谢如天地云雨转化,为气精转化。体现为味精气形神的转化。维持这种转化的周而复始,人的生命有其特有规律,如生命的中和律、生命的自律律、生命的代谢律。生命的中和律是阴阳之道对人生命平衡态在理的层面上的表述。生命的中和律是五行道对人生命内外环境和谐性在理的层面上的表述。生命代谢律是气精转化道对人生命物质基础(精气血津液)与功能组织(脏腑经络)在运行中,各司其职又协同有序在理的层面上的表述。当生命运动在“理”时,人的生命处于正常生理状态。反之人的生命处于病理状态。三理中,中和与自律是生命律之本,而代谢律为生命律之标。从因果关系看,前两律为因,后律为果。以相互关系为主线,以代谢律为主导,生命之理引出许多指导辨证论治极为实用之理。如命性病之关系,命性病与脏腑之关系,命性病与精气血津液之关系,脏腑与精气血津液之关系,脏腑与形神之关系,精气血津液之关系,精气血津液与形神的关系,四诊中的色脉症之关系,各种辨证方法之理及之间关系之理,医理药理通之理等,理按其所在时空的差异,按功能分,有关注生命全局之理,有关注生命局部之理。即以生命规律为主导,以辨证论治功能为主线,以生命环境、功能组织和生命物质基础,三者自身和互相之间关系为重点,生理与病理状态为两翼。这即为理之构架。
3、法。法以理为据,法为术之规。规有两重含义,一是行为不可突破之底线,可称之行为之大法,超越了大法就背离了中医学行为“调为不治宗”,这一最高准则。遵循这一大法,意味人体的生命在调治中趋向正常,而远离疾病。从规的纲目层次分,大法为纲。二是具体行为之原则,它们是体现以“平和为期”的实施细则。细则因人因时因地可变,大法不可变。大法的内涵是:就是医与非医因素而言,重非医因素先于是医因素;养命性先于治病;养性先于养命。就是医因素则应遵循保元气,养胃气,防传变,平情志的法则。大法的依据是:从是医角度讲,人体生命正常的基本条件是元气不衰、胃气旺盛、自控力强。元气为人的一身之本,属先天之本;胃气为人的后天之本。治病必求本,本在保两气(元气和胃气),两气为正气。正气若内存,邪气不可干。自控力属生命之潜能,是人遭受内外干扰时一种本能的通过自身调节,在主动切断异常的传变前提下,化解由干扰导致的生理异常。这是人体重建生克制化正常态的恢复力。除了生理的一面,还有性理的一面,有时性理往往更重要。在人的生命活动中,人具有两个五行即性五行和脏五行,两者的关系是性五行处主导地位,脏五行处从属地位。在临床上,凡脏功能有异常,首先考虑其情志的状态。大法驾驶行为拟概括为四个方面:辨证中依据大法的四条,在四诊合参中,断患者生理性理病理总体水平,及其之间关系。从生命活力层面上对患者可转康环境、趋势和突破点的把握;为论治制定正确的行为思路和策略提供了判别准则;是筛选和评价各种实施细则个性化应用时,在整体上把握可行与否的原则;也是筛选和评价“术”时必须满足又不可替代的条件;是医者制定医疗思路和方案,对患者施“术”时保持平和性态的前提,“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是医者平安有效行医在心境上之的尺度。过在伤元气,过在损胃气、过在已病未治,欲病形成,过在扰乱患者之性理。所以无过实际上是中医学为医者明确的德术一体的做人行医大法。
4、术。行为之通道。术以法为据,术内含调治,术效在个性。中医学调治是个复杂大系统,复杂在个性化,大在覆盖命性病。其构成是:以避免“误证”为宗旨的“四诊合参”术和辨证术;以避免“误治”为宗旨的风险决策术和调治优化术。四诊合参术是辨证的前提,使命为医疗信息的采集和整合,其关键在合参。首诊为望诊,脉诊为核心,闻问为傍证,色脉症相通,此为本术之要,自圆其说之圣度。辨证之技术,是处理四诊合参结果的手段。使命为由症归证候。故称症证转化术。主题词为五,因机性位势。症证之区别,量变之差异。机体损为病,证病之区别,乃质变之别。风险决策术,使命是防止因决策不当,而导致误治。决策是一个过程,一个正确决策的形成由来于决策命题的客观性、合理性、完整性和决策程序、方法的适应性。在诸多命题决策中,医疗思路的正确与否是决定一切的、体现医疗思路和筛选方术的法则和策略是保证医疗有效的关键。如同生命,万万不可大意。方术是解决过河需要的桥和船的问题。自然对思路的变现是执行层面中的核心。三者的关系,思路为法则之纲、法则为方术之纲。决策的程序遵循纲先目后,决策的依据:思路体现命性为先,化解疾病。法则体现养命性,防传变。方术与思路法则相通。重在个性化。重在避免或减少负面效应。即不求有功,但求为过。 调治优化术,使命是防止因选术和施术不当,而降低疗效。中医的方术包括“心气食药”调。它们在养命养性治病的过程中,心调为术的灵魂,气调为调术之本,是食调药调的纲。食调是生命的基础。药调是调术的补充。优化是立足提升命性病整体疗效和合理的综合成本,因时因地因人,对调术结构进技术经济优化评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