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2020-6-5 16:09 |
---|
签到天数: 437 天 [LV.9]辟谷大学II
|

楼主 |
发表于 2018-6-15 09:30:47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分享的话是潘麟导师的讲学
一
《道德经》曰:“无为而无所不为。”这是一种很奇怪的辩证思维。平时我们在追求有为,即有所作为,有所行为,但是在道家、佛家却追求另外一种智慧——无作、无为的智慧,他们认为我们所有的做都是有限的,要想达到无限,唯一的办法就是不为、不做。即使是做好事,也不可以,不能执着在做好事上,执着了就是一种束缚,也是一种枷锁,不得解脱。所以好事、坏事要一起超越,彻底进入无为之中。这个“无为的智慧”是我们东方文明发展史中一个里程碑式的发现。
无为的智慧就是佛家所说的空智,也就是《金刚经》里所说的般若。佛家的般若智慧是一种消极智慧、出世智慧、无为智慧,不是积极的智慧模式。哪家是积极智慧呢?是基督教,是儒家。他们追求积极的智慧,是有为的智慧,即行动的智慧、积极进取的智慧,讲究修、齐、治、平。
二
齐桓公在堂上读书,有一个叫轮扁的工匠在堂下砍削车轮,他放下锥子和凿子走上朝堂,问齐桓公说:“冒昧地请问,您所读的书说的是些什么呢?”齐桓公说:“是圣人的话语。”轮扁说:“圣人还在世嘛?”齐桓公说:“已经死了。”轮扁说:"这样,那么国君所读的书,全是古人之糟粕啊!”齐桓公说:“寡人读书,制作车轮的人怎么敢妄加评议呢!有什么道理说出来,那还可以原谅,没有道理可讲,那就得处死。”轮扁说:“我用我所从事的工作观察到一个道理:砍削车轮,动作慢了松缓而不坚固,动作快了涩滞而不入木。不慢不快,手上顺利而应合于心,口里虽然不能言说,却有技巧存在其间。我不能用来使我的儿子明白其中的奥妙,我的儿子也不能从我这儿接受这一奥妙的技巧,所以我活了七十岁,如今老了还在砍削车轮。古时候的人跟他们不可言传的道理一块儿死亡了,那么国君所读的书,正是古人的糟粕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