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辟谷★———大成耕读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龚权

辟谷是为了更好的修行,修行是为了遇见自己。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19 分钟前
  • 签到天数: 899 天

    [LV.10]辟谷大学III

     楼主| 发表于 2018-7-16 08:41:2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脫去修行的痕跡

    修行人,一个令人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号,似乎距离我们特别遥远,有时又近若咫尺。我一直以为,修行是关乎宗教的,于是一想到修行,脑海中便会出现一个场景:一个鹤发童颜的老道手持黄卷诵经礼忏,在古刹钟声中焚香跪拜叩首… …不知不觉,我也开始向往这样的生活,因为世俗的生活太复杂、太累,如果天下有足够多的清净地,估计会有更多人选择出家。当时,我已给出家与修行划了等号。

    实际上,那一年多的“虔诚”修行并未让我的运势有所改善,即使每次祷祝祈求祖师爷保佑自己财源广进,我的财运似乎还是遥遥无期。我有些惆怅、不解,或许修行还不够精进吧。不过,在我看到一个河南的学佛的朋友的案例后,突然豁然开朗。朋友是一个虔诚的修行人,每日诵《地藏经》、《楞严经》、《心经》数遍,且完全茹素、不沾荤腥,其虔诚的程度我有些望尘莫及。

    二零一四年,他回老家过年。除夕夜,按照习俗,北方人吃饺子。他母亲知道他吃全素,因此,准备晚饭的时候,专门为他准备了素饺,其他人则吃肉馅的饺子。他回来后跟我分享了此事,并感恩母亲尊重并支持他的修行。我听完后,直言不讳:“老兄,你不孝呀。你只顾自己的修行,竟然给你年过七旬的老母带来这么多不便。你这是修行吗?老母尚不能奉养,还妄谈修行?”朋友听后惭愧地低下了头。我也感觉自己语气有些重了。

    我静静地思考了几天,然后,似乎明白了什么。或许,修行不仅仅在于外在的改变,更在于与灵魂共处。真正的修行是内求的,与愤愤不平的内心和解,说服自己放下欲望。独处时,真正地和自己在一起,认真端详自己的内心,若有灰尘,轻轻地将它拂去。若你真正地走入内心,你会看到不同的思绪在激烈地争斗,会看到阴森恐怖的鬼脸,会看到慈悲和善躲在角落里无奈地看着滚滚红尘。

    然后,我开始放下浮于外的各种形式。做晚课时,就是在做晚课,仿佛身处大罗天上玉京山中,与众仙诸神听元始天尊讲法,每当此时,我的心中油然而生向道之心;然后在八骞林下七宝台中看到了“诸地狱之中,恶鬼穷魂,日以继夜,受种种苦恼,五体怀烂,饥餐猛火,渴饮融铜。足履刀山,身负铁杖,遍体流血,悲号彻天。”也许,诵经礼忏的真正意义并不在于每天按时、按流程做完早、晚功课,更不是作秀,而是真正地借助祖师爷的法眼照见欲海。可惜的是,这一点是在我修行那么长时间之后才幡然悔悟。

    昨天一个朋友跟我说:她以前见到什么神像都想往神坛上供奉,因为有人跟她说过,供的神越多,就会得到神的保佑。所以,去年我见她的神坛上供奉了各路神灵,我问她:“你供了这么多神,财运也应该很好吧?”她说:“好个屁!这两年是我人生中最不顺的时候,可能是我不够虔诚吧。”我说:“你太注重形式了,真正的供养是心,然后像神一样度人。”其实,只有把神灵放在心里供奉,才能走进大道。当我们放下名、利、财、色等外在的虚饰,我们便能彻底与道合一。

    实际上,修行是找回本心的过程。这个过程,我将其称为“招魂”。每天给自己一点点时间,跟着心走,看看它想干什么,然后把它们一个个招回来,直到将所有贪心、嗔心、痴心、妄心悉数招回后,就会进入一种清净状态。随时保持这种状态,魂魄就不会轻易“离体”,外邪则不易入侵。所谓外邪,就是勾引本心的外物,抗拒勾引,慢慢地就能对这些外物视而不见了。

    白居易《中隐》诗云:“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喧。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似出复似处,非忙亦非闲。唯此中隐士,致身吉且安。”似乎,真正的修行不是“隐于野”以获得身心清净,而是脱去修行人的痕迹,混迹于红尘,实现心的超脱,这样就不会觉得累了。慈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19 分钟前
  • 签到天数: 899 天

    [LV.10]辟谷大学III

     楼主| 发表于 2018-7-16 08:43: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是在真修行吗?还是把修行变成了逃避现实烦恼的港湾?

    修行必须从实际问题入手,
    谈经论道一堆,
    神奇体验一把,
    但遇事依然烦恼痛苦,修行何用?

    真修行必须在具体的痛点上进行,
    痛得越深,你其实离真理越接近,
    那就像黎明前的黑暗,
    越黑暗意味着黎明越接近。
    因此,不要把修行变成逃避现实烦恼的港湾,
    一时的安宁舒服过后,苦的还是自己。

    修行必须从生活问题入手,
    每一个生活问题都是法门入口,
    每一个问题都是道场。
    真正的道场不是寺庙、不是禅堂,
    不是共修者的祥和之地,
    道场就在每一个当下,
    每一个眼前的念头。

    如果你的婚姻有问题,
    婚姻就是你的道场;
    如果你和孩子关系有问题,
    亲子就是道场;
    如果你工作发生矛盾,
    矛盾就是道场;
    如果你陷入生活的无聊,
    无聊就是道场;
    如果你有金钱的问题,
    金钱就是道场;
    如果你对死亡忧心忡忡,
    生死的真相就是道场。
    道场在你每一个受难处,
    道场在你每一个被卡住的地方,
    道场在你生命中每一次的绝境处,
    修行必须在那里进行!


    不要试图绕过人生的种种问题,
    不要离开真实的内在,
    哪里有问题,就在哪里修,
    直到修通,真相示现。
    寺庙、禅堂、共修点心情好就没问题?
    那不过是自欺欺人,
    你只是在逃避。
    修行也不是向他人显示你的自我:
    “看我修得多好!我懂这经那经,我能双盘,我有超能力......”
    修行是向你自己的人生示现:
    “嗯,烦恼可以转瞬即逝”,
    “这个问题不再成为问题”,
    “情绪尽可翻过高山峡谷,
    尽可穿越惊涛骇浪,
    但我的真心随时充满喜悦平静与自由......
    因为它本来就是”。

    修行的“果”是给自己这个实惠,
    修行不是为了遇见佛,
    而是为了遇见终极真相的自己——即佛。


    修行不单是为了见证终极真相,
    更是见证你经历每一个心境的刀山火海与高山峡谷,
    在每一个痛点、卡点、烦恼上......
    空性的回归。
    证悟与解脱必须发生在具体的烦恼执点上,
    就在此刻——当下,
    而不是在某个幻想的将来或境界中。

    修行不能把你带离实际,
    修行必须走向实处、向实处的最深处用功。
    你不能离开生活和大地修行,
    否则只是另一种逃避问题的方式,
    只是头脑自慰的自欺把戏。


    修行无须执着于哪个信仰、哪部经典,
    修行无须执着于哪个法门、哪层境界......
    修行必须打破一切的界限、教条和依赖。
    修行就是不断地“破”,为什么破?
    因为有生以来,你不断地“立”,
    你立了太多,
    那些坚执的“立”都已变成你的障碍与牢笼,
    所以只有破。
    破须以痛为师,
    破的入口和老师,就是你的痛点,
    破的终极处,是破我执。

    而“破”,其实并不存在,
    它只是一种毫不犹豫的勇气与决心,
    它是一个纯粹的认出。
    这个认出,并不费力,
    但必须付出极大的勇气才能做到,
    那是面对极痛的勇气,面对恐惧的勇气,
    而你没有逃离!
    只有在其中精进——解剖自我的勇气,
    才有到达终极处的机会。
    认出自我的最真面目,
    意味着根本没有东西可破——
    那只是一念的消失。


    修行必须带来活生生的生命体悟,
    不是带你离开眼前的现实存在,
    不是带你进入你的头脑、梦境、神奇故事......
    修行必须时刻把自己拉回当下,
    回到眼前的如实。
    修行是一种来自心识源头的呼唤,
    它时刻只重复地呼唤:
    “回来,回到当下,回到你的本来”。

    修行必须亲自向自己开刀,
    依赖信仰、法门、上师、经典只是是暂时的“用”,
    “用”的目的是方便掌握开刀的刀法,
    但终究、必须、亲自向自己开刀,
    解剖过程只有自己亲自才能完成,
    才是能实用的智慧。
    修行一旦安全地躺在信仰、法门、上师、经典之上,
    而不是亲自实证——向自我解剖,
    修行就会成为自我编织的另一个牢笼!

    修行不是问题思辨,不是高深探讨,
    不是玄想未来,不是演绎智慧,
    修行是全然地觉知当下。
    当下解剖,当下觉知,
    当下觉知,当下解决,
    直到终极处,连觉知亦成为多余......
    清明地直面人生,
    如实而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19 分钟前
  • 签到天数: 899 天

    [LV.10]辟谷大学III

     楼主| 发表于 2018-7-16 08:44: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修行能让我们穿透生命的迷雾

    佛,不是一尊偶像,
    而是人生修行的硕果,
    不一定要焚香叩拜,
    佛在心中,而不在身外,
    佛是过来人,人是未来佛,
    佛之所以为佛,
    皆因他看透了常人看不透的局,
    做了常人做不到的事,
    人之所以是人,
    皆因七情六欲缠身,
    看不透,也走不出来,
    佛有大小,人分三六九等,
    若心能顿悟,学会满足,
    你我皆可成佛。

    因众生不了解真理,不懂享受生命,所以佛陀曾说:“心灵的窘困是人生最可怕的贫穷;世界上最穷的人,不是没有钱,而是没有智慧。”

    所以,没有金钱,你不一定贫穷,而没有智慧,你就一定贫穷。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对禅而言,它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人生态度,一种世事心境。

    如是,大度是禅,无伪是禅,乐观是禅,含蓄是禅,清淡是禅,信任是禅,适度是禅,和谐是禅。满目青山是禅,苍茫大地是禅,绵绵细雨是禅,潺潺流水是禅。行住坐卧,皆带禅意;时时处处,禅悟人生。

    在成功的道路上,失败是过程之一,失败本身,也可能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一般人只能享受成功的欢乐,却经不起失败的历练,那样的成功只能算是福报。这也正好解释了为什么一般的凡夫好不容易成为伟人的原因。其实伟大的人格,是从成功与失败的交替过程中培养出来的。

    人最大的不幸,就是不知道自己是幸福的,对于所拥有的一切,都视之为理所当然,然后拼命向外寻找幸福。所以上天为了使我们有看见幸福的能力,就经常会安排各种失去,藉由失去,让我们看见自己曾经拥有的幸福。可是,很多东西一旦失去就永远找不回来了,当幸福在手时就该好好珍惜。

    敏感与思虑,恐惧与紧张,轻易的自我否定……都源于内心深处的脆弱和干涸;换言之,是长期以来给自己重重加码,焦虑的阴云堆满了心灵。要让心打开、复苏,需要一个希望,用希望来点燃信心。佛法说,再渺小的众生都有着最圆满的光明,只是我们没有认识到它。修行能让我们穿透生命的迷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19 分钟前
  • 签到天数: 899 天

    [LV.10]辟谷大学III

     楼主| 发表于 2018-7-16 08:46:3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是修行?

           修行不应仅为自己而不利益众生

       修行不是向别人显示你的自我,不是离开生活空谈道理,不是逃避现实躲到清净的地方。
      修行就在当下,在眼前发生的每一个问题,每一处烦恼,每一次情绪风暴,每一个念头上,在我们一切被卡住的地方就是修行的道场。

      我们能够在生活中的烦恼痛苦中解脱就是修行,能够面对烦恼痛苦在自己心上做手术就是修行,如果避开所有问题,带着有染污的心去讲道理,遇到事情依然会苦恼。
       以一颗清净心,无争的心,专注在当下,我们会看到生命之花慢慢盛开,没有什么问题会困住自己,生命只会带给我们喜悦。

    修行就是煮饭,洗碗,做家务

      修行是什么,是不是一定要脱离生活跑到庙里拜佛念经呢,是不是一定要专职打坐、阅读修行的书呢?

      当生活出现了问题,我们总感觉是生活的问题打乱了我们的修行,其实修行与生活是一体的,修行的目的也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离开了生活谈修行,总不免是在逃避问题……

      煮饭、洗碗、做家务,也是一种修行
      修行,总会让人想到偏安一隅的山林隐士,幕天席地、禅坐、行脚,苦苦思考宇宙中生的意义。然而修行的定义绝非如此狭隘,在生活中修行,不知要比那些“躲起来”独善其身的人勇敢多少倍,平衡工作与家庭、压力与健康、与欲望、无常与情绪苦乐……在错综复杂的关系中寻求平衡,反而更能让我们看清生活如实的本貌。简而言之,只要你专注当下,煮饭、洗碗、做家务,也是一种修行。

      所以,只要如实、认真、带着觉察去生活,试着时时刻刻检查自我,丢弃自己的傲慢、贪求、期待与恐惧,以一颗清净心,看到生命的不同次第,你我都会成为生活中的大师。
    当修行从实际问题入手,每一个问题是道场

      修行必须从实际问题入手,不能空谈玄谈。空谈玄谈没有任何意义。道理你能说出一大堆,但遇事你仍然苦仍然恼,修行有什么用呢?修行必须在生活中具体烦恼或痛苦的事实中进行。
      不要把修行变成一种逃避现实生活或烦恼的借口。修行不是一种逃跑的方式;修道不是修开一条逃跑的道儿。修行更不能成为一种心灵的娱乐。

      当然,这一切你可以反对、反对——坚持你自己的,但结果苦的还是你自己。当修行从实际问题入手,每一个实际问题都是入口。

    每一个问题是道场,每一件烦恼的事是道场,每一次情绪的旋风是道场,每一次恐惧的到来是道场,每一个念头是道场。真正的道场不是寺庙、不是禅堂、不是山林、不是修行者聚集的地方——真实的道场就是每一个当下、每一个眼前的存在、每一个念头。

    如果你婚姻有问题,有问题的婚姻就是你的道场;如果你·问题,·是道场;如果你和同事发生矛盾,这与同事的矛盾是道场;如果你陷入生活的无聊,这无聊是道场;如果你出现了钱的问题,钱就是道场。

      如果畏惧生死,生死问题就是你的道场。道场在你每一个受难处,道场在你每一个受卡和被卡处。修行必须从那里进行。

      不要移过婚姻的问题、老公的问题、同事的问题、无聊的问题、钱的问题、生死问题——而跑到寺庙、禅堂、山林或修行者多的地方,去玄谈道去,去冥想佛或菩萨去,去念阿弥陀佛或大悲咒去。那没用,你的道场选错了——你在外道修行。

      修行不是为了遇见佛,而是为了遇见你自己
      修行应该哪里有问题在哪修,修通那个问题。

      在寺庙、在禅堂、大山林、在修行者多的地方心情好、没问题那有什么用?
      修行也不是向他人显示你的自我,“看我修行的多好?”、“我是一个修行者”,修行是向你自己的生活显示,“看,这个问题难不住我”,“它不是问题”、“什么也不能带给我问题或烦恼”、“存在只能给我喜悦”。

    修行不是为了遇见佛,而是为了遇见你自己 ,修行应该哪里有问题在哪修,修通那个问题。

    修行,需要修炼出一颗平常心。平常心,也并不容易做到,需要我们在生活中慢慢修炼。遇到不公平的事情要冷静、客观地分析,不怨天尤人。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不要盲目地去抗争,要审时处地,多做换位思考。拥有一颗平常心,需要我们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看淡名利,多读经典好书,提升自己的素质,陶冶情操,润泽心灵,澡雪精神。

    修行,需要修炼出一颗包容心。无论是在单位里和同事们相处,还是在家庭里和亲戚们相处,都需要有一颗包容心。对人对事不要太苛求,也不要太挑剔,当然,自己的内心也要有底线,所谓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所谓静坐常思己过,都可以当做自我修炼的准则。婚姻是两个人的修行。相爱容易相处难,两个不同性格、不同脾气、不同家庭背景的人处在同一个屋檐下,天天生活在一起,能够修行到执子之手与之偕老,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有一颗包容心尤其重要,不仅要包容对方的缺点、弱点,甚至要包容对方家人的缺点、弱点。

    修行,需要修炼出一颗感恩的心。当一个人经常心怀感恩,用感恩的心态去看山看水、看树看人,看世间万物,都会是美的,是充满欣悦的,也是幸福知足的。

    人生处处是修行,生活处处是道场。修行的“道行”深不深,随时可见分晓。一个小小的细节,一点小小的名利,就会把一个人的素养显露无遗。

    说起来,生命的成长,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完善自己的过程,所谓修行,就是在生活中,一点点历练自己,丰富自己的生命,涵养自己的情怀,提高自己的素养,提升自己的品格,完善自己的人格。

    人常问如何修行,要用哪个法门去修行,孰不知应在生活中修行,红尘中历练。

    修行不离生活,离开生活就难以悟道。行住坐卧,动静语默,何处不是悟道的契机呢?只要把握当下,用心体悟,则处处都是大道。

    人最大的不幸,就是不知道自己是幸福的,对于所拥有的一切,都视之为理所当然,然后拼命向外寻找幸福。所以上天为了使我们有看见幸福的能力,就经常会安排各种失去,藉由失去,让我们看见自己曾经拥有的幸福。可是,很多东西一旦失去就永远找不回来了,当幸福在手时就该好好珍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19 分钟前
  • 签到天数: 899 天

    [LV.10]辟谷大学III

     楼主| 发表于 2018-7-16 08:46:3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是修行?

           修行不应仅为自己而不利益众生

       修行不是向别人显示你的自我,不是离开生活空谈道理,不是逃避现实躲到清净的地方。
      修行就在当下,在眼前发生的每一个问题,每一处烦恼,每一次情绪风暴,每一个念头上,在我们一切被卡住的地方就是修行的道场。

      我们能够在生活中的烦恼痛苦中解脱就是修行,能够面对烦恼痛苦在自己心上做手术就是修行,如果避开所有问题,带着有染污的心去讲道理,遇到事情依然会苦恼。
       以一颗清净心,无争的心,专注在当下,我们会看到生命之花慢慢盛开,没有什么问题会困住自己,生命只会带给我们喜悦。

    修行就是煮饭,洗碗,做家务

      修行是什么,是不是一定要脱离生活跑到庙里拜佛念经呢,是不是一定要专职打坐、阅读修行的书呢?

      当生活出现了问题,我们总感觉是生活的问题打乱了我们的修行,其实修行与生活是一体的,修行的目的也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离开了生活谈修行,总不免是在逃避问题……

      煮饭、洗碗、做家务,也是一种修行
      修行,总会让人想到偏安一隅的山林隐士,幕天席地、禅坐、行脚,苦苦思考宇宙中生的意义。然而修行的定义绝非如此狭隘,在生活中修行,不知要比那些“躲起来”独善其身的人勇敢多少倍,平衡工作与家庭、压力与健康、与欲望、无常与情绪苦乐……在错综复杂的关系中寻求平衡,反而更能让我们看清生活如实的本貌。简而言之,只要你专注当下,煮饭、洗碗、做家务,也是一种修行。

      所以,只要如实、认真、带着觉察去生活,试着时时刻刻检查自我,丢弃自己的傲慢、贪求、期待与恐惧,以一颗清净心,看到生命的不同次第,你我都会成为生活中的大师。
    当修行从实际问题入手,每一个问题是道场

      修行必须从实际问题入手,不能空谈玄谈。空谈玄谈没有任何意义。道理你能说出一大堆,但遇事你仍然苦仍然恼,修行有什么用呢?修行必须在生活中具体烦恼或痛苦的事实中进行。
      不要把修行变成一种逃避现实生活或烦恼的借口。修行不是一种逃跑的方式;修道不是修开一条逃跑的道儿。修行更不能成为一种心灵的娱乐。

      当然,这一切你可以反对、反对——坚持你自己的,但结果苦的还是你自己。当修行从实际问题入手,每一个实际问题都是入口。

    每一个问题是道场,每一件烦恼的事是道场,每一次情绪的旋风是道场,每一次恐惧的到来是道场,每一个念头是道场。真正的道场不是寺庙、不是禅堂、不是山林、不是修行者聚集的地方——真实的道场就是每一个当下、每一个眼前的存在、每一个念头。

    如果你婚姻有问题,有问题的婚姻就是你的道场;如果你·问题,·是道场;如果你和同事发生矛盾,这与同事的矛盾是道场;如果你陷入生活的无聊,这无聊是道场;如果你出现了钱的问题,钱就是道场。

      如果畏惧生死,生死问题就是你的道场。道场在你每一个受难处,道场在你每一个受卡和被卡处。修行必须从那里进行。

      不要移过婚姻的问题、老公的问题、同事的问题、无聊的问题、钱的问题、生死问题——而跑到寺庙、禅堂、山林或修行者多的地方,去玄谈道去,去冥想佛或菩萨去,去念阿弥陀佛或大悲咒去。那没用,你的道场选错了——你在外道修行。

      修行不是为了遇见佛,而是为了遇见你自己
      修行应该哪里有问题在哪修,修通那个问题。

      在寺庙、在禅堂、大山林、在修行者多的地方心情好、没问题那有什么用?
      修行也不是向他人显示你的自我,“看我修行的多好?”、“我是一个修行者”,修行是向你自己的生活显示,“看,这个问题难不住我”,“它不是问题”、“什么也不能带给我问题或烦恼”、“存在只能给我喜悦”。

    修行不是为了遇见佛,而是为了遇见你自己 ,修行应该哪里有问题在哪修,修通那个问题。

    修行,需要修炼出一颗平常心。平常心,也并不容易做到,需要我们在生活中慢慢修炼。遇到不公平的事情要冷静、客观地分析,不怨天尤人。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不要盲目地去抗争,要审时处地,多做换位思考。拥有一颗平常心,需要我们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看淡名利,多读经典好书,提升自己的素质,陶冶情操,润泽心灵,澡雪精神。

    修行,需要修炼出一颗包容心。无论是在单位里和同事们相处,还是在家庭里和亲戚们相处,都需要有一颗包容心。对人对事不要太苛求,也不要太挑剔,当然,自己的内心也要有底线,所谓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所谓静坐常思己过,都可以当做自我修炼的准则。婚姻是两个人的修行。相爱容易相处难,两个不同性格、不同脾气、不同家庭背景的人处在同一个屋檐下,天天生活在一起,能够修行到执子之手与之偕老,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有一颗包容心尤其重要,不仅要包容对方的缺点、弱点,甚至要包容对方家人的缺点、弱点。

    修行,需要修炼出一颗感恩的心。当一个人经常心怀感恩,用感恩的心态去看山看水、看树看人,看世间万物,都会是美的,是充满欣悦的,也是幸福知足的。

    人生处处是修行,生活处处是道场。修行的“道行”深不深,随时可见分晓。一个小小的细节,一点小小的名利,就会把一个人的素养显露无遗。

    说起来,生命的成长,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完善自己的过程,所谓修行,就是在生活中,一点点历练自己,丰富自己的生命,涵养自己的情怀,提高自己的素养,提升自己的品格,完善自己的人格。

    人常问如何修行,要用哪个法门去修行,孰不知应在生活中修行,红尘中历练。

    修行不离生活,离开生活就难以悟道。行住坐卧,动静语默,何处不是悟道的契机呢?只要把握当下,用心体悟,则处处都是大道。

    人最大的不幸,就是不知道自己是幸福的,对于所拥有的一切,都视之为理所当然,然后拼命向外寻找幸福。所以上天为了使我们有看见幸福的能力,就经常会安排各种失去,藉由失去,让我们看见自己曾经拥有的幸福。可是,很多东西一旦失去就永远找不回来了,当幸福在手时就该好好珍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19 分钟前
  • 签到天数: 899 天

    [LV.10]辟谷大学III

     楼主| 发表于 2018-7-16 08:47: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修行人丨痛苦本源于执着


    菩提道一路只有“当下”,“当下”之中不见过去,也没有未来。--戴树增

    某天经历一阵“痛苦”过后,突然了悟一件事情。无论这个“痛苦”是披着何种外衣而来,失恋、失意、失业、失败、某件事情没做好等等,无论它以哪种方式化身,这背后的痛苦竟然都来自执着。

    -对物质的执着-

    在一个浮躁的时代中,人也变得越来越功利性。对金钱、地位、名利的追求,让人们忘记了究竟为什么要出发。从事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说着自己不喜欢的话,奋斗了一辈子,行将就木时,终于有了别墅、地位、身份。可是你知道最讽刺的是什么吗?你以为你证明了自己,而事实上这什么都证明不了。

    人们每个人都在忙着自己的生活,没人真正去关心你到底得到了什么。也许这个过程,有的人对你表示过赞许、羡慕或崇拜,但这不过就是满足一时的虚荣心而已。这个“一时”过后,什么都没有留下。而实际上你在这个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才是这趟生命旅程中最实在的经历,这才是实实在在给你的生活所带来的。

    你是选择踏实充实的过完自己的一生;还是选择痛苦疲惫不堪的一生,却只得到一点艳羡的目光?人生无处不在做选择,选择某一种生活方式没有错,更重要的是这种生活方式能给你带来什么。

    比如赚钱、升职、追求名誉等等,这些都没问题。关键是这之后呢?你要用这个来干什么。比如赚钱是为了去更多的地方旅行,见识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有了身份地位,是为了结交更多有思想的朋友,畅聊人生;又或者考一个好大学、出国深造,是为了有更好的资源和更大的平台,去学习更多的知识。

    如果你清楚的知道自己的最终目的,那就不会陷入对金钱或者权利的痴迷中,而忘掉了生活的本质。你会明白,这些物质资源本身就是中性的,如果得到了,就要好好利用,去创造更大的价值;如果没得到,那通向你要的生活还有其他道路可走。你就会懂得好好享受生命旅途的这个过程,而不会迷失自己。

    -对结果的追求-

    执着不是好事吗?这难道不是毅力的化身。错了,坚定的出离心与执着没有半点关系。

    每做一件事,总是把眼光放在结果上,我要怎么样。考试要考第一名,数学要考满分,我要拿下某个项目,我要取得某个成就等等。对于结果的看重,看似是定了目标,可是继续执着下去,非但不能专心做事,反而会陷入患得患失的困境中。

    与其执着结果,不如去想想自己究竟为什么要做这件事。考试得第一名,看似是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实则你只是在乎别人的眼光。考试这种方式,虽然的确有它的局限性。但考试的目的终究不是为了你的虚荣心,它只是检验你阶段性的成果而已,通过测试这种手段来考察你的基础是否扎实。考试成绩只能证明你哪些知识已经掌握了,哪些地方还不足。如此而已,若不断执着是否考了一百分,你的方向已经偏了。这直接会导致的后果,考好了,骄傲自满;考不好,自怨自艾。于是,痛苦产生了。

    “考试”这个词可以任意替换成任何你执着的结果中。你去想一想,是不是这么一回事。
    若不关注结果了,心态反而会变的平和,更容易去享受努力的这个过程。任何事情,尽力而为,结果随缘。这就是人生最大的智慧。

    -某个小情绪的执着-

    当你辗转反侧因为某件事情睡不着时,你也是在执着了。我们的人生是由无数个当下组成的,那个让你不舒服的“当下”其实早已经过去了。是你的思维让你不停的回忆起这个“当下”,于是一遍又一遍的去温习这个不舒服的感受。其实外界的一切都无法持续的对你造成影响,只有你的念头让你一遍遍的陷入痛苦中。

    另外还有对爱情的执着,爱情原本是如此美好的一件事情,但是执着会让你痛苦不堪。当你不再执着了,愿意放下了,你会感到一阵轻盈。生命本该如此,是我们执着的念头让身体变得沉重。

    执着是人生的常态,我也有我自己的执着和自己迈不过去的心结。但是不用害怕,我们先认识到这个问题,然后通过一些方法慢慢回到当下。当你处于当下的那一刻时,烦恼、痛苦自然消失了。而当下的那一刻你的心量也会无限打开,从局限的个人生活中跳出来,那时你面对的才是一个真正的世界,一个浩瀚的宇宙。

    菩提道一路只有“当下”,“当下”之中不见过去,也没有未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19 分钟前
  • 签到天数: 899 天

    [LV.10]辟谷大学III

     楼主| 发表于 2018-7-16 08:49:1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修行人|若事与愿违,请相信一定另有安排。

    有四句极具灵性的话:

    1、无论你遇见谁,他都是对的人;
    2、无论发生什么事,那都是唯一会发生的事;
    3、不管事情开始于哪个时刻,都是对的时刻;
    4、已经结束的,就已经结束了。

    这几句话让我想起了佛陀释迦摩尼说过的相似的话:
    无论你遇见谁,他都是你生命中该出现的人,绝非偶然,他一定会教会你一些什么。

    生活总会给你答案,但不会马上把一切都告诉你。
    一个旅行者,在一条大河旁看到了一个婆婆,正在为渡水而发愁。已经精疲力竭的他,用尽浑身的气力,帮婆婆渡过了河。结果,过河之后,婆婆什么也没说,就匆匆走了。
    旅行者很懊悔,他觉得,似乎很不值得耗尽气力去帮助婆婆,因为他连“谢谢”两个字都没有得到。
    哪知道,几小时后,就在他累得寸步难行的时候,一个年轻人追上了他。年轻人说,谢谢你帮了我的祖母,祖母嘱咐我带些东西来,说你用得着。说完,年轻人拿出了干粮,并把胯下的马也送给了他。

    所有的故事总会有一个答案,重要的是,在最终答案到来之前,你是否耐得住性子,守得稳初心。
    不必急着要生活给予你所有的答案,有时候,你要拿出耐心等等。即便你向空谷喊话,也要等一会儿,才会听见那绵长的回音。
    回报不一定在付出后立即出现,只要你肯等一等,生活的美好,总在你不经意的时候,盛装莅临。

    山有峰顶,海有彼岸。
    漫漫长途,终有回转。
    余味苦涩,终有回甘。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感恩生命中所遭遇的一切。
    泰戈尔曾说过:你今天受的苦,吃的亏,担的责,扛的罪,忍的痛,到最后都会变成光,照亮你的路。
    有个国王喜欢打猎,以及与宰相微服私访。宰相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一天,国王到森林打猎,一箭射倒一只花豹。国王下马检视花豹,谁想到,花豹使出最后的力气,扑向国王,将国王的小指咬掉一截。
    国王叫宰相来饮酒解愁,谁知宰相却微笑着说:“大王啊,想开一点,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国王听了很愤怒,“如果寡人把你关进监狱,这也是最好的安排?”宰相微笑说:“如果是这样,我也深信这是最好的安排。”国王大怒,派人将宰相押入监狱。

    一个月后,国王养好伤,独自出游。他来到一处偏远的山林,忽然从山上冲下一队土著人,把他五花大绑,带回部落!
    山上的原始部落每逢月圆之日,就会下山寻找祭祀满月女神的牺牲品,土著人准备将国王烧死。
    正当国王绝望之时,祭司忽然大惊失色,他发现国王的小指头少了小半截,是个并不完美的祭品,收到这样的祭品满月女神会发怒,于是土著人将国王放了。
    国王大喜若狂,回宫后叫人释放宰相,摆酒宴请,国王向宰相敬酒说:“你说的真是一点也不错,果然,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如果不是被花豹咬一口,今天连命都没了。”
    国王忽然想到什么,问宰相:“可是你无缘无故在监狱里蹲了一个多月,这又怎么说呢?”
    宰相慢条斯理喝下一口酒,才说:“如果我不是在监狱里,那么陪伴您微服私巡的人一定是我,当土著人发现国王您不适合祭祀,那岂不是就轮到我了?”
    国王忍不住哈哈大笑,说:“果然没错,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这个故事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在人的一生中所遭遇的困境和不解,在当下或许是难以接受的。但在过后某一时刻会突然觉得,这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当困难来临,不要懊恼,不要沮丧,更不要只看在一时。
    把眼光放远,把人生视野加大,不要自怨自艾,更不要怨天尤人,永远乐观、奋斗,相信天无绝人之路。

    所有的丢失,都是为了珍爱之物的来临腾位置;
    所有的匍匐,都是高高跃起前的热身;
    所有的支离破碎,都是为了来之不易的圆满。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我们今生所有遇到的人和事,前世已注定;
    我们来世所有遇到的人和事,今生已注定。
    生命中的一切,我们都无需拒绝,
    笑着面对,不去埋怨。
    遇到的人,善待;历的事,尽心。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上天不会无缘无故做出莫名其妙的决定,它让你放弃和等待,是为了给你最好的。
    走到生命的哪一个阶段,都该喜欢那一段时光,完成那一阶段该完成的职责,顺生而行,不沉迷过去,不狂热地期待着未来,生命这样就好。
    不管正经历着怎样的挣扎与挑战,或许我们都只有一个选择:虽然痛苦,却依然要快乐,并相信未来。
    如果事与愿违,请相信这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19 分钟前
  • 签到天数: 899 天

    [LV.10]辟谷大学III

     楼主| 发表于 2018-7-16 08:50: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是在真修行吗?还是把修行变成了逃避现实烦恼的港湾?

    修行必须从实际问题入手,
    谈经论道一堆,
    神奇体验一把,
    但遇事依然烦恼痛苦,修行何用?

    真修行必须在具体的痛点上进行,
    痛得越深,你其实离真理越接近,
    那就像黎明前的黑暗,
    越黑暗意味着黎明越接近。
    因此,不要把修行变成逃避现实烦恼的港湾,
    一时的安宁舒服过后,苦的还是自己。

    修行必须从生活问题入手,
    每一个生活问题都是法门入口,
    每一个问题都是道场。
    真正的道场不是寺庙、不是禅堂,
    不是共修者的祥和之地,
    道场就在每一个当下,
    每一个眼前的念头。

    如果你的婚姻有问题,
    婚姻就是你的道场;
    如果你和孩子关系有问题,
    亲子就是道场;
    如果你工作发生矛盾,
    矛盾就是道场;
    如果你陷入生活的无聊,
    无聊就是道场;
    如果你有金钱的问题,
    金钱就是道场;
    如果你对死亡忧心忡忡,
    生死的真相就是道场。
    道场在你每一个受难处,
    道场在你每一个被卡住的地方,
    道场在你生命中每一次的绝境处,
    修行必须在那里进行!

    不要试图绕过人生的种种问题,
    不要离开真实的内在,
    哪里有问题,就在哪里修,
    直到修通,真相示现。
    寺庙、禅堂、共修点心情好就没问题?
    那不过是自欺欺人,
    你只是在逃避。
    修行也不是向他人显示你的自我:
    “看我修得多好!我懂这经那经,我能双盘,我有超能力......”
    修行是向你自己的人生示现:
    “嗯,烦恼可以转瞬即逝”,
    “这个问题不再成为问题”,
    “情绪尽可翻过高山峡谷,
    尽可穿越惊涛骇浪,
    但我的真心随时充满喜悦平静与自由......
    因为它本来就是”。

    修行的“果”是给自己这个实惠,
    修行不是为了遇见佛,
    而是为了遇见终极真相的自己——即佛。

    修行不单是为了见证终极真相,
    更是见证你经历每一个心境的刀山火海与高山峡谷,
    在每一个痛点、卡点、烦恼上......
    空性的回归。
    证悟与解脱必须发生在具体的烦恼执点上,
    就在此刻——当下,
    而不是在某个幻想的将来或境界中。

    修行不能把你带离实际,
    修行必须走向实处、向实处的最深处用功。
    你不能离开生活和大地修行,
    否则只是另一种逃避问题的方式,
    只是头脑自慰的自欺把戏。

    修行无须执着于哪个信仰、哪部经典,
    修行无须执着于哪个法门、哪层境界......
    修行必须打破一切的界限、教条和依赖。
    修行就是不断地“破”,为什么破?
    因为有生以来,你不断地“立”,
    你立了太多,
    那些坚执的“立”都已变成你的障碍与牢笼,
    所以只有破。
    破须以痛为师,
    破的入口和老师,就是你的痛点,
    破的终极处,是破我执。

    而“破”,其实并不存在,
    它只是一种毫不犹豫的勇气与决心,
    它是一个纯粹的认出。
    这个认出,并不费力,
    但必须付出极大的勇气才能做到,
    那是面对极痛的勇气,面对恐惧的勇气,
    而你没有逃离!
    只有在其中精进——解剖自我的勇气,
    才有到达终极处的机会。
    认出自我的最真面目,
    意味着根本没有东西可破——
    那只是一念的消失。

    修行必须带来活生生的生命体悟,
    不是带你离开眼前的现实存在,
    不是带你进入你的头脑、梦境、神奇故事......
    修行必须时刻把自己拉回当下,
    回到眼前的如实。
    修行是一种来自心识源头的呼唤,
    它时刻只重复地呼唤:
    “回来,回到当下,回到你的本来”。

    修行必须亲自向自己开刀,
    依赖信仰、法门、上师、经典只是是暂时的“用”,
    “用”的目的是方便掌握开刀的刀法,
    但终究、必须、亲自向自己开刀,
    解剖过程只有自己亲自才能完成,
    才是能实用的智慧。
    修行一旦安全地躺在信仰、法门、上师、经典之上,
    而不是亲自实证——向自我解剖,
    修行就会成为自我编织的另一个牢笼!

    修行不是问题思辨,不是高深探讨,
    不是玄想未来,不是演绎智慧,
    修行是全然地觉知当下。
    当下解剖,当下觉知,
    当下觉知,当下解决,
    直到终极处,连觉知亦成为多余......
    清明地直面人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19 分钟前
  • 签到天数: 899 天

    [LV.10]辟谷大学III

     楼主| 发表于 2018-7-16 08:53:1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修行,请谨记这九句话!

    一、不识本心,难以开悟

    有些修行做功夫的人到达了清净的境界,

    没有杂念妄想,

    但是,见解不透彻,认为清净才是道,

    认为不清净则不是道法,

    于是,自己把自己给障碍住了,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

    对于不垢不净的清静自性没有认识清楚,

    执著于空,执著于清净,

    不能自在,不能算是大彻大悟。

    二、澄澈到底,做一个自然人

    人,来不知从何处来,去不知向何处去,

    来非自愿,去更非本意,几十年光景,稍纵即逝。

    因而,还是卸下面具,放下包袱,像毕希纳所言:

    人啊,活得自然一点吧!我们应该像一朵云,

    具有云的飘逸,是否下雨总是那样飘逸。

    三、由极高明而归于平凡

    学问到了最高的境界,

    就是以最平凡、最肤浅的人做自己的老师,做自己的榜样。

    用文学上的话来描写,一个人的一生呀,

    由最绚烂而归于平淡,由极高明而归于平凡,

    这才是真正的成就。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是一种境界,是一种修炼,是一种认识。

    四、与其求好的结果,不如求好的开始

    智慧高明的人,“因”一启动就知道结果了,

    因里头就含有果,普通人要到结果出来了才知道。

    所以修道人怕因,不轻易种因。

    比如两个人讲话意见不合,彼此态度开始不对,

    自己都不晓得自己情绪变化,不高兴就摆出脸色,

    这一来就有了因,人家反应的结果当然不好。

    还有,跟人讲话先皱眉头,

    本来很好的事,人家也不愿意听了。

    你有时跟人开个玩笑,但后果怎样有没有想过?

    言者无心,可是听者有意,别人不认为是玩笑。

    五、心定,则万物莫不自得

    世界上各种宗教,所有修行的方法,

    都是求得心念宁静,所谓止住。

    道法修持的方法虽多,总括起来只有一个法门,

    就是止与观,使一个人思想专一,止住在一点上。

    用通俗的说法,就是荣辱得失不放在心上,

    喜怒哀乐也不在脸上表露出来,能做到这点,凡人也能成道。

    六、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

    要把握住造化之主,才能够超然于物外,

    超出了万物的范围以外,

    所以庄子告诉我们“物化”的自在。

    那么,庄子同时在这个观念里头也告诉我们,

    人也是万物之一,人可以“自化”。

    如果明白了“具见”,

    见到了“道”的道理,

    我们人可以“自化”,

    我们这个有限的生命可以变化成无限的生命,

    有限的功能可以变化成无限的功能。

    七、既学又思,不罔不殆

    世上有两种糊涂虫,一种学而不思,一种思而不学。

    这两种人,“有些人有学问,可是没有智慧的思想,

    那么就是迂闰疏远,变成了不切实际的‘罔’了,

    没有用处。如此可以作学者,教教书,吹吹牛,不但学术界如此,

    别的圈子也是一样,有学识,但没有真思想,

    这就是不切实际的‘罔’了。

    相反的,有些人‘思而不学则殆’。

    他们有思想,有天才,

    但没有经过学问的踏实锻炼,那也是非常危险的。

    许多人往往倚仗天才而胡作非为,

    自己误以为那便是创作,结果陷于自害害人。”

    八、个性不是坏事,但没有修养,就会变成坏事

    个性都不是坏事,但没有真正内涵的修养,

    就都会变成坏事,每个人的个性长处不同,

    或仁、或知、或信、或直、或勇、或刚,

    但不管哪种个性,孔子告诉我们,

    主要的自己要有内涵,有真正的修养,

    学问的道理就在这个地方。

    最难的就是认识自己,然后征服自己,把自己变过来。

    但要注意并不是完全变过来,

    否则就没有个性,没有“我”了,

    每个人要有超然独立的“我”。

    每个人都有他的长处和短处,

    一个人的长处也是他的短处,

    短处也是长处,长处与短处是一个东西,

    用之不当就是短处,用之中和就是长处,这是要特别注意的。

    九、不如人意,就是人生

    天下事没有一个“必然”的,

    所谓我希望要做到怎样怎样,而事实往往未必。

    假使讲文学与哲学合流的境界,中国人有两句名言说:

    “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

    人生的事情,十件事常常有八九件都是不如意。

    而碰到不如意的事情,还无法向人诉苦,

    对父母、兄弟姐妹、妻子、儿女都无法讲,这都是人生体验来的。

    又有两句说:“十有九输天下事,百无一可意中人。”

    这也代表个人,十件事九件都失意,

    一百个人当中,还找不到一个是真正的知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19 分钟前
  • 签到天数: 899 天

    [LV.10]辟谷大学III

     楼主| 发表于 2018-7-16 08:55:1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别让修行麻醉了我们

    午后的禅堂,首座和尚正在打坐, 一个小和尚却躺在禅凳上睡觉,还发出呼呼的鼾声。 这时,老方丈推门走入禅堂。小和尚听见声响,微微睁眼瞟了一下,翻个 身继续睡。首座和尚则目不斜视,打坐用功。 “啪!”只见老和尚举起香板,重重打下去! 香板落在首座和尚的肩头。

    首座和尚大为不解,忍不住询问:“师父,我在打坐,他在睡觉,为何您不打他,却来打我?” 方丈不由分说,又是一大板子: “打的就是你!人家睡觉都在用功, 你却坐在这里打妄想!”

    “啪!”如果这一板子打在你身上,你会作何感想呢?

    修行的核心到底是什么?

    当我们日复一日做着修行的功课时,是否已慢慢被修行的形式所麻醉,而忘失了修行的本义?

    是的,我们学了很多佛理,会念长长的经文,会持诵复杂的梵文咒语,会双盘打坐,长期素食……我们很辛苦地做到这些,得到别人的赞叹,于是认为自己修得很到位了,我们渐渐把这些“外相”当成修行的本身而不自知,似乎只要每天完成这些“功课”,就是在精进, 就又向着解脱近了一步。

    殊不知,我们把修行变成了一种新的习气。一边念着佛号,一边和人争辩是非,一边念经打坐,一边妄想纷飞, 口中的道理一套一套,可遇到事情还是着急上火,半点亏也不肯吃,“本性毕露”。甚至还以“修行人”的身份去教训、 数落别人。 以为自己在“修行”,在“精进”,实质却徒有其表,内在没有任何改变。这种不入心的“修行”,究竟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呢?

    真正的修行,是“历境验心”,是时刻保持醒觉。外在的形式或功课不重要, 重要的是觉知每个起心动念。你若用心,一切嬉笑怒骂都是清净行,若不用心,一切“修行”都是妄行! 全然地、全新地投入每一天、每一时、每一个当下的修行之中。

    保持精进心,而不是陷入惯性的生活模式,被其麻醉而不自知。

    修行的核心是修心,通过修心外化为言行,这才是真修行。

    别让修行麻醉了我们,不要被“修行”的假相所迷惑。

    不自欺,不欺人,老实心变世界就变

    心变世界就变

    那天,天降大雨,他依约搭公车去赴会。车上乘客拥挤,他心情不好,突然觉得某人的雨伞尖碰到了他的脚踝。

    他本想转头对那不知轻重的人还以颜色。但是,车里实在太挤了,人挤人的,使他无法转身。车子行进中,当车子摇晃时,那雨伞尖就刺得更重,他心中的怒火逐渐升高,心想等一下非好好训斥对方不可。

    好不容易到了一个大站,下去了不少乘客。有了回转余地的他,愤怒地以皮鞋顶开那刺人的雨伞尖,然后转身怒视那个“不长眼”的乘客。

    这一看,发现对方竟然是个盲人!再看,刺他脚踝的,并非想像中的雨伞尖,而是她的拐杖!这一发现,让他原本难以扼抑的怒火,突然消失,脚踝也不再那么疼痛了。

    为什么整个感觉会突然转变了呢?从表面看来,愤怒起因于刺痛他脚踝的“那个人”和“那件事”,再往深处想,其实是“这个人鲁莽又无礼”的想法。所以当他发现对方是个盲人的时候,他的“想法”变了,“感觉”也转变了。

    另一个故事:在烟雾弥漫的清晨,有个人划船逆流而上,突然一艘小船顺流直冲向他。他暴跳如雷,开始向对方怒吼,接着,发现撞上他的,竟然是一艘空船!他摇摇头,气也消了。

    很多时候,事情本身不会造成伤害,会伤害的是我们对事情的想法!而想法就是念头。念头不变,命运就无法改变;念头一变,世界就开始转变!

    转念的原因在于“包容”,因为看到弱势,内心生出怜悯和包容,往怜悯和包容的方向思维,人就变得和善,所以气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19 分钟前
  • 签到天数: 899 天

    [LV.10]辟谷大学III

     楼主| 发表于 2018-7-16 08:57:2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修行,是用今日的努力,救赎曾经迷失的自己!

    一个人,无论他是什么地位,过哪一种阶层的生活,只要他的内心非常安祥,就可以过得幸福。而一个拥有了很多物质享受,但内心纷乱的人,生活对他而言,反而是一种惩罚,因为拥有的越多,他的欲望也就越多,他的痛苦自然也就更多。因此,幸福从何而来?要从内心的宁静中来。

    今日之痛,源于昨日的放纵;今生之苦,皆因前世的孽障。于心头置一善念,让所有的哀怨融化在感恩的心中。忘不了的,不必刻意忘;放不下的,不要急着放。于心中默默为那些不好的经历超度,它们的解脱,就是你的解脱。修行,是用今日的努力,救赎曾经迷失的自己。

    适时低头,不是无原则的妥协,而是理智的忍让和忍耐,不是无条件的迁就,而是有意识的谦让和迂回,是一种巧妙的人情达练。俗话说:“懂得低头才能出头。”有时候稍微低一下头,是一种宽容,是一种从容,是一种竞争的避让,是一种生存的智慧,留有一点存在的机会,才会有出头的可能。

    你的选择,就是你的世界;你的世界,就是你的选择。人生充满选择,所以人生充满变数。关键的选择决定一生,细小的选择影响心情。不要抱怨,抱怨就是一种选择;要努力改变,这才是正确的选择。过去的选择造就了现在,现在的选择决定未来。无论怎样,学会积极吸收正能量,这是关乎一生的选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19 分钟前
  • 签到天数: 899 天

    [LV.10]辟谷大学III

     楼主| 发表于 2018-7-16 09:01:5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修行中怎样使自己更快乐、更平安?

       人生幸福的五大简单原则
      ——柯云路书友圈现场交流实录

    最突出的是讲自己的心灵调整问题。提问的角度大致有三种:第一种,就是直接从修佛角度提出的,如怎样读佛经,怎样修行使自己能够心安;第二种,是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提出的,比如有人说,自己或者自己的家人比较焦虑,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第三种,是从生活实践的角度提出的,比如自己在人际关系上、工作上、婚恋上、职场的竞争压力上、还有其他方面的种种实际问题,这些问题该怎样解决?因为不解决,心里会不爽,会焦虑,会郁闷,所以这些问题说到底它也是指向自己的心灵状态。

            那么,我就从这三个角度来谈我自己的一点体会:我们怎么能够使自己的状态更好呢?怎么能够使自己更快乐呢?怎么能够使自己更 平安呢?

    我先回答一个具体问题,有人问,应该怎样读佛经?还问我是怎样读的?

    首先,读佛经我有我的读法,这个读法我觉得适合我,我现在介绍给大家。有两种读法和我读佛经的方法不一样。一种读法是,一本一本的读,很下功夫,循序渐进,有做学问的那种感觉,文字一定要搞懂,要把要点背下来,甚至把全文背下来,这种读法一般我不采纳。第二种读法可能就走到另一个极端,基本不读,他们有禅宗的说法支持自己——不需要这些文字相,可以大悟,可以顿悟,可以彻悟之类的,这种态度我也是不采纳的。我觉得佛经应该读,但不要像做学问那样去读。读佛经,我的态度是:当下哪一本佛经翻开之后,感到心灵与它契合,读的时候当下受用,当下对自己有启发,这是最好的。我们老说“活在当下”,其实读佛、修佛本身的受益就应该是当下的。如果读佛经读的很苦、很累、很烦恼,压力很大,当下没收获,只想读了多少年之后都读完了、读懂了才收获,这种读法是不对的,起码是不高明的。所以呢,这一点我觉得可以供大家参考。你读哪一本、怎么读,要以当下受益为衡量标准。你今天哪怕读一小段,觉得豁然开朗,放松,喜悦,安详,这个阅读就好。不要图多、图进度、图知识、图背诵,没有必要。佛经有些段落,我也能背诵,但并不是多么有意地去背它,只不过是读多了,就自然记住了。

       去妄想,智慧之光自然显现

    在给我的短信中,“明心”提了一个问题,“在生活中如何能证到自己的自性?”

    因为这个问题提的很经典,我当时就回了他一句话:“去妄想。”

    这句话是我的体会,但它原本有出处。讲这个话的人很多,比如著名的百丈怀海禅师就讲过:“但离妄缘,即如如佛。”什么意思?是说你只要离开了那些妄念、妄想,那些无望的攀缘,你就是佛了。多简单的一个回答,多简单的一个做法,可正是这个回答和这个做法深奥无穷。

    我觉得,无论是什么水平的人,在调整自己状态的时候,都不要以为自己有多高明,好像自己就要获得多么高多么高的大道理。“去妄想”、“离妄缘”是最本质的东西。天皇道悟禅师讲“但尽凡心,别无圣解”,依然是这个意思。只要把你凡俗那些贪心去净,就是修行的全部内容。你不用去问什么是圣解、什么是佛言、什么是解脱的高妙的道理,修行的主要的奥秘是减法。

    修行不是增加智慧,是减少愚昧;减少愚昧的过程中,智慧之光是自然而然显现的。

    这是一件事,不是两件事。做起来,全从去妄见、去妄想入手。

    “去妄想”的三个层面

    按我的体会,我觉得“去妄想”、“去妄见”是三个层面的事情。

    第一个层面:就是把“不正”的欲望、念头、想法去掉。

    所谓“不正”就是歪的东西,邪的东西:违法乱纪、贪污腐败、偷盗,属于此列;想不劳而获,属于此列;想占有别人成果属于此列;损人利己,属于此列;做不道德的事,属于此列;总之,于理于法不正的东西,是我们要去妄见、去妄想的第一大类;或者说的再世俗一点,无非就是就从道德层面上讲,不合道德的事情。大家可以想一想,做了不道德的事情,人必然不安;如果做了不道德的事情还心安,还合人类世界的规律吗?不合了。如果一个人偷了、盗了,他还要修佛法使自己心安,同时还不想放弃偷盗,那是不可能的!这个屠刀不放下,佛是成不了的。所以“去妄想”,第一是去不正之妄想!这个不正,我刚才说的都是比较明确、明显的,还有很多不正比较隐蔽,但也属于不正。

    只要我们审视到这些不正,能去掉一点,就离证得自性近一点。

    “去妄想”的第个二层面:是指去掉“不该”的事情、“不该”的想法。

    什么叫不该?比如说:你订的目标太高了,你达不到;那么,当你这样去贪心的时候,既会伤了自己,也会伤了家人。这就属于一种不该。你虽然不偷不盗,不去害人,但是如果你的野心太大了,贪心太大了,超过了实际的可能,超过了天命对你的给予,超过了你自己能力所限,结果就是自我折磨。仅仅这一条,你再想做到心安,念多少佛,修多少行,肯定是没用的。

    在贪心这个问题上,不做减法,却想求得修行的高水平,是本末倒置。

    每个人都可能犯这样的错误。

    不正的事情,也可能我们会比较容易划清界限,去掉妄想;而不该的事情,要做到去妄想难度就高了。有些人对这种话可能还不一定愿意听。不愿听的原因,是因为他有这种妄想。要明白,这种不该的事情、不该的妄想对心灵的折磨和伤害是特别大的。无论在事业上、挣钱上、情感上、人际关系上,人们都可能追求的目标离开了实际,这点要清醒。

    还有第三个层面,要去掉“不对”的事情,“不对”的妄想。

    什么意思呢?你做的事情可能在道德上没有错误,没有害人利己,不属于不正的妄想,不正的事情,在目标的高低大小上,似乎也和自己比较相合,没有过贪,没有过高,不属于不该的事情,但是你达到目的的做法不正确、不妥当、不对,本来有正确的方法可以达到目标,可以解决问题,你的方法不当,你还自以为很高明,这也属于妄见、妄想。

    如果从这三个层面能够去妄想、去妄见,你慢慢就会变得离自性、见自性、证自性越来越近。我们在调整自己心态的时候,要善于做减法,而且是真正的减法。

    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进一步交流。

        一个苦者找到一个和尚倾诉他的心事。他说:“我放不下一些事,放不下一些人。”和尚说:“没有什么东西是放不下的。”他说:“这些事和人我就偏偏放不下。”和尚让他拿着一个茶杯,然后就往里面倒热水,一直倒到水溢出来。苦者被烫到马上松开了手。和尚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是放不下的,痛了,你自然就会放下。”

        天花乱坠无多用,一戒落实金泉涌

    我曾经写过一句话:“天花乱坠无多用,一戒落实金泉涌。”

    有的时候,我们从心头去掉一个妄见,立刻会感觉到自己的解放。常常一个小小的妄见就能折磨你。很多人会有这样的体验,自己本来状态不错,突然生出一个念头,这念头可能是有关自己在事业、职场的某些设想,多了一个想法,立刻就感到心头不轻松,立刻就增加焦虑。有时候,一个人本来状态不错,刚刚说了句大话,不过是吹牛而已,高兴嘛,自己状态好嘛,就愿意跟别人吹一吹,吹完以后,发现自己反倒有点焦虑了。大家要体会心灵这种敏感的变化。

    反过来,你要是说一点对自己是“减法”的话,立刻会体会到心灵的那种安宁。这一点要靠我们在实践中体会。我们的这颗心真可以叫做“心猿意马”,也可能你在这里打坐呢,突然想起个什么事,一瞬间的功夫,他已经像风车一样,这想法就由1到2、到3、到4、到5、到6,无数的想法就叠加上去了,而刚才的那个安静已经不见了,烟消云散,你陷入到一个妄想的圈中,失去了安宁。

    所以,要能够从去妄想出发去修行,从去妄想出发调整自己的心灵状态。

    在生活中也从去妄想出发,只做自己能做的事情,该做的事情,做得对的事情,这样会比较从容,比较自然,实际上,也只有这样的状态才真正事半功倍。

      不当欲望的奴隶

    我看我在讲话的时候有人在参加讨论,有人说“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这个说法很对,所谓“为学日增,为道日损”。说归说,做起来真是要有实践体验。我至今受益于这样一个做法,如果说我自己有一点这方面的收获、体会、提高,我觉得要归功于这一点,就是真正从自己的实践中能够去妄想,能够“为道日损”,只有这样,人的智慧才能显现出来。

    有时候我看到一些网友给我来信,有些人提到家庭的矛盾,和父母、和孩子的冲突,和爱人或者和恋人的冲突,很多时候真不是说他智商有多低,他学历很高,可能在其他方面还很优秀,但是,他只要在一个点上“轴”了,抓住一个“欲望”不放了,他就陷到一个什么都看不清楚的境地。在别人眼里是很清楚的事情,在他就看不清楚。我们每个人都可能犯这样的错误,所以一定不要过分紧地抓住自己的欲望,要松弛一些,对自己的欲望本身就要有所审视,不要当欲望的奴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19 分钟前
  • 签到天数: 899 天

    [LV.10]辟谷大学III

     楼主| 发表于 2018-7-16 09:01: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修行中怎样使自己更快乐、更平安?

       人生幸福的五大简单原则
      ——柯云路书友圈现场交流实录

    最突出的是讲自己的心灵调整问题。提问的角度大致有三种:第一种,就是直接从修佛角度提出的,如怎样读佛经,怎样修行使自己能够心安;第二种,是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提出的,比如有人说,自己或者自己的家人比较焦虑,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第三种,是从生活实践的角度提出的,比如自己在人际关系上、工作上、婚恋上、职场的竞争压力上、还有其他方面的种种实际问题,这些问题该怎样解决?因为不解决,心里会不爽,会焦虑,会郁闷,所以这些问题说到底它也是指向自己的心灵状态。

            那么,我就从这三个角度来谈我自己的一点体会:我们怎么能够使自己的状态更好呢?怎么能够使自己更快乐呢?怎么能够使自己更 平安呢?

    我先回答一个具体问题,有人问,应该怎样读佛经?还问我是怎样读的?

    首先,读佛经我有我的读法,这个读法我觉得适合我,我现在介绍给大家。有两种读法和我读佛经的方法不一样。一种读法是,一本一本的读,很下功夫,循序渐进,有做学问的那种感觉,文字一定要搞懂,要把要点背下来,甚至把全文背下来,这种读法一般我不采纳。第二种读法可能就走到另一个极端,基本不读,他们有禅宗的说法支持自己——不需要这些文字相,可以大悟,可以顿悟,可以彻悟之类的,这种态度我也是不采纳的。我觉得佛经应该读,但不要像做学问那样去读。读佛经,我的态度是:当下哪一本佛经翻开之后,感到心灵与它契合,读的时候当下受用,当下对自己有启发,这是最好的。我们老说“活在当下”,其实读佛、修佛本身的受益就应该是当下的。如果读佛经读的很苦、很累、很烦恼,压力很大,当下没收获,只想读了多少年之后都读完了、读懂了才收获,这种读法是不对的,起码是不高明的。所以呢,这一点我觉得可以供大家参考。你读哪一本、怎么读,要以当下受益为衡量标准。你今天哪怕读一小段,觉得豁然开朗,放松,喜悦,安详,这个阅读就好。不要图多、图进度、图知识、图背诵,没有必要。佛经有些段落,我也能背诵,但并不是多么有意地去背它,只不过是读多了,就自然记住了。

       去妄想,智慧之光自然显现

    在给我的短信中,“明心”提了一个问题,“在生活中如何能证到自己的自性?”

    因为这个问题提的很经典,我当时就回了他一句话:“去妄想。”

    这句话是我的体会,但它原本有出处。讲这个话的人很多,比如著名的百丈怀海禅师就讲过:“但离妄缘,即如如佛。”什么意思?是说你只要离开了那些妄念、妄想,那些无望的攀缘,你就是佛了。多简单的一个回答,多简单的一个做法,可正是这个回答和这个做法深奥无穷。

    我觉得,无论是什么水平的人,在调整自己状态的时候,都不要以为自己有多高明,好像自己就要获得多么高多么高的大道理。“去妄想”、“离妄缘”是最本质的东西。天皇道悟禅师讲“但尽凡心,别无圣解”,依然是这个意思。只要把你凡俗那些贪心去净,就是修行的全部内容。你不用去问什么是圣解、什么是佛言、什么是解脱的高妙的道理,修行的主要的奥秘是减法。

    修行不是增加智慧,是减少愚昧;减少愚昧的过程中,智慧之光是自然而然显现的。

    这是一件事,不是两件事。做起来,全从去妄见、去妄想入手。

    “去妄想”的三个层面

    按我的体会,我觉得“去妄想”、“去妄见”是三个层面的事情。

    第一个层面:就是把“不正”的欲望、念头、想法去掉。

    所谓“不正”就是歪的东西,邪的东西:违法乱纪、贪污腐败、偷盗,属于此列;想不劳而获,属于此列;想占有别人成果属于此列;损人利己,属于此列;做不道德的事,属于此列;总之,于理于法不正的东西,是我们要去妄见、去妄想的第一大类;或者说的再世俗一点,无非就是就从道德层面上讲,不合道德的事情。大家可以想一想,做了不道德的事情,人必然不安;如果做了不道德的事情还心安,还合人类世界的规律吗?不合了。如果一个人偷了、盗了,他还要修佛法使自己心安,同时还不想放弃偷盗,那是不可能的!这个屠刀不放下,佛是成不了的。所以“去妄想”,第一是去不正之妄想!这个不正,我刚才说的都是比较明确、明显的,还有很多不正比较隐蔽,但也属于不正。

    只要我们审视到这些不正,能去掉一点,就离证得自性近一点。

    “去妄想”的第个二层面:是指去掉“不该”的事情、“不该”的想法。

    什么叫不该?比如说:你订的目标太高了,你达不到;那么,当你这样去贪心的时候,既会伤了自己,也会伤了家人。这就属于一种不该。你虽然不偷不盗,不去害人,但是如果你的野心太大了,贪心太大了,超过了实际的可能,超过了天命对你的给予,超过了你自己能力所限,结果就是自我折磨。仅仅这一条,你再想做到心安,念多少佛,修多少行,肯定是没用的。

    在贪心这个问题上,不做减法,却想求得修行的高水平,是本末倒置。

    每个人都可能犯这样的错误。

    不正的事情,也可能我们会比较容易划清界限,去掉妄想;而不该的事情,要做到去妄想难度就高了。有些人对这种话可能还不一定愿意听。不愿听的原因,是因为他有这种妄想。要明白,这种不该的事情、不该的妄想对心灵的折磨和伤害是特别大的。无论在事业上、挣钱上、情感上、人际关系上,人们都可能追求的目标离开了实际,这点要清醒。

    还有第三个层面,要去掉“不对”的事情,“不对”的妄想。

    什么意思呢?你做的事情可能在道德上没有错误,没有害人利己,不属于不正的妄想,不正的事情,在目标的高低大小上,似乎也和自己比较相合,没有过贪,没有过高,不属于不该的事情,但是你达到目的的做法不正确、不妥当、不对,本来有正确的方法可以达到目标,可以解决问题,你的方法不当,你还自以为很高明,这也属于妄见、妄想。

    如果从这三个层面能够去妄想、去妄见,你慢慢就会变得离自性、见自性、证自性越来越近。我们在调整自己心态的时候,要善于做减法,而且是真正的减法。

    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进一步交流。

        一个苦者找到一个和尚倾诉他的心事。他说:“我放不下一些事,放不下一些人。”和尚说:“没有什么东西是放不下的。”他说:“这些事和人我就偏偏放不下。”和尚让他拿着一个茶杯,然后就往里面倒热水,一直倒到水溢出来。苦者被烫到马上松开了手。和尚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是放不下的,痛了,你自然就会放下。”

        天花乱坠无多用,一戒落实金泉涌

    我曾经写过一句话:“天花乱坠无多用,一戒落实金泉涌。”

    有的时候,我们从心头去掉一个妄见,立刻会感觉到自己的解放。常常一个小小的妄见就能折磨你。很多人会有这样的体验,自己本来状态不错,突然生出一个念头,这念头可能是有关自己在事业、职场的某些设想,多了一个想法,立刻就感到心头不轻松,立刻就增加焦虑。有时候,一个人本来状态不错,刚刚说了句大话,不过是吹牛而已,高兴嘛,自己状态好嘛,就愿意跟别人吹一吹,吹完以后,发现自己反倒有点焦虑了。大家要体会心灵这种敏感的变化。

    反过来,你要是说一点对自己是“减法”的话,立刻会体会到心灵的那种安宁。这一点要靠我们在实践中体会。我们的这颗心真可以叫做“心猿意马”,也可能你在这里打坐呢,突然想起个什么事,一瞬间的功夫,他已经像风车一样,这想法就由1到2、到3、到4、到5、到6,无数的想法就叠加上去了,而刚才的那个安静已经不见了,烟消云散,你陷入到一个妄想的圈中,失去了安宁。

    所以,要能够从去妄想出发去修行,从去妄想出发调整自己的心灵状态。

    在生活中也从去妄想出发,只做自己能做的事情,该做的事情,做得对的事情,这样会比较从容,比较自然,实际上,也只有这样的状态才真正事半功倍。

      不当欲望的奴隶

    我看我在讲话的时候有人在参加讨论,有人说“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这个说法很对,所谓“为学日增,为道日损”。说归说,做起来真是要有实践体验。我至今受益于这样一个做法,如果说我自己有一点这方面的收获、体会、提高,我觉得要归功于这一点,就是真正从自己的实践中能够去妄想,能够“为道日损”,只有这样,人的智慧才能显现出来。

    有时候我看到一些网友给我来信,有些人提到家庭的矛盾,和父母、和孩子的冲突,和爱人或者和恋人的冲突,很多时候真不是说他智商有多低,他学历很高,可能在其他方面还很优秀,但是,他只要在一个点上“轴”了,抓住一个“欲望”不放了,他就陷到一个什么都看不清楚的境地。在别人眼里是很清楚的事情,在他就看不清楚。我们每个人都可能犯这样的错误,所以一定不要过分紧地抓住自己的欲望,要松弛一些,对自己的欲望本身就要有所审视,不要当欲望的奴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19 分钟前
  • 签到天数: 899 天

    [LV.10]辟谷大学III

     楼主| 发表于 2018-7-16 09:05: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修行,就是颠覆你的一切

    修行之苦在于你几乎要颠覆自己的一切,从“你看世界的方式”到“你想问题的方式”,你的生活会完全改变。那种痛苦有如揭痂,那是切肤之痛,深入骨髓。

    如果你自认是修行人却从未经历过这些,那么请相信,其实你未曾真正修行过。并非得到几个灌顶、每天修修法就是修行人。你必须改变自己的所有观念。如果你自认是修行人却依然秉持修行之前的观念,依旧使用过去的思维方式,那么你只是在假装修行。佛法从来没有真正触及你的心。

    在《教父3》里,一位梵蒂冈教士从水里捞出一粒石子,磕碎它并展示给教父:虽然在水中浸淫多年,石子的里面仍旧是干的。你是否也是如此?在佛法中心呆了很多年,得过很多灌顶,听过无数的开示,但你的心就像那块石子一样,只是表面湿润,里面一直是干的。佛法的甘露从来没有进入你的内心。

    很多佛教徒从未感受过修行之苦,那是因为他们从未相信过他们的信仰,他们并不认为自己在轮回,他们从未认真想过自己正在轮回这件事。你想过吗?“你正在轮回”,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试想一下,如果你真的确认自己在轮回,你有一大堆恶业在等着清净,如果在这短短的几十年没有清净完的话,你就可能转生为一只猪,命运完全操纵在别人手上,你会被屠杀而全无反抗之力。如果你真的确定这一点,就绝不会还有闲心去忙那些毫无意义的事;你不会有诸多借口来推诿,不需要别人告诉你就会知道什么是真正重要的。

    过去的那些大阿罗汉、大祖师们,他们只要想到过去在三恶道的经历,就会恐惧得晕厥过去。就我个人而言,虽然没有达到晕厥过去的程度,但每次仅只想想畜生道的苦就会浑身冒冷汗。你可以试着想一下自己置身于三恶道,想一下,有感觉吗?如果毫无感觉,那么可以确定的是,你根本不相信轮回。今天很多佛教徒可以对三恶道谈笑风生,那是因为他们内心深处从未相信。



    你的第一反应当然是否认。你会骗自己说“我其实是信的”,但事实是,你不信。

    如果你真的认真对待你所听到的一切佛法,你就必须和过去的很多观念、很多习惯切割,这个过程绝非无痛。你必须和那些和你相处了几十年、像老哥们一样的错误观念、错误习惯说再见,你必须这样做。

    当你真的建立起“我正在轮回、我会死、我不知道自己何时死、我死后可能转生成一只猪或是一只海鸟、我完全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这些观念之后,你的人生就会随之改变。你会知道什么是重要的,你去忽略掉很多过去你认为重要的。你会把时间拿来做正事。


    还有一种修行的痛苦是来自师父的打击。宗萨仁波切说过:师父是你雇佣来拆解你“自我”的一个人。“自我”是什么?那是你拿生命来捍卫的最重要的东西,你所做的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它舒服。现在要你雇一个人把它拆掉,你可以想象这种痛苦。

    如果你从未品尝过这种痛苦,那么你尚未遇到那个可令你证悟的人。如果你遇到他,你的修行就会彻底改变,你才会知道为何金刚乘里师父如此重要——他几乎弹无虚发,你越是怕的地方越是会被精确命中。你越是想藏起来的东西越是会被公诸于众,你所有丑恶的东西都暴露无遗——就像是在万人大会上被扒光了那样。那种痛苦丝毫不亚于前一种。



    那些未曾经历过这两种痛苦而觉得修行很快乐的人,其实只是在骗自己。你做出修行的样子,但从未修行过。这种貌似修行的伪修行不会带给你真正的利益。

    你花了时间,可能还花了钱,最后得到一个假货,没有比这更不值得了。所以,请不要继续假模假式地修行了。
    修行虽然很苦,但比起轮回之苦,这么短暂的苦又算什么呢?佛陀曾说过:“我们在轮回中流过的眼泪如果收集起来的话,会超过地球上的海洋。”仔细想想这句话,你会毛骨耸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19 分钟前
  • 签到天数: 899 天

    [LV.10]辟谷大学III

     楼主| 发表于 2018-7-16 09:06:2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心,才是你修行的道场

    道场不在别的地方,就在此时,就在此地,就在此心。在每一刻回到你内在的觉照。

    我们一直在寻找,想从这个世界上,为这个身心找到一个安身之处。我们去赚取财富,制造许许多多的关系,学习各种知识,不断地参与各种训练,为什么呢?就是想为自己找一个安身立命之处。

    那么,这么久以来你找到了吗?你想从哪里去找呢?

    佛教里有一首偈子:“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尔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

    这首偈子说的是:所有的道场都不在别的地方,觉悟不在别的地方,佛不在别的地方,和平安乐不在别的地方,解放和自由也不可能从别的地方、别的世界获得。

    你所追求的所有幸福、快乐、安全、平和、宁静,都不可能从别人或者别的地方获得。所有的事情都要靠自己,你只能从自己那里获得。
    因为那个觉悟的世界就在你的心里。


    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就像灵山 、就像佛塔一样,就像佛的净土,就是佛的一个道场,道场就是修行的地方。你所有的成就都要从这个地方获得,从你生命的当下获得,从你当下的身体,从你当下所有的烦恼中获得。

    道场在哪里?道场就在你当下这一念心里,包含着你所有的烦恼障碍和所有的智慧能力。

    这所有的烦恼障碍、智慧能力都是你真正修行的道场,你不需要再从别的地方去寻找道场。

    你是从生命的道场里来,还是一直用这本来的道场去寻觅另一个外在的道场?在觉悟的心看来,在在处处都是道场。

    真正的道场,出自你这一颗完完全全的真心。当每一刻你的心完完全全都在道的状态,与一切事物真相相合的时候;随顺因缘,而不是掉在烦恼、恐惧、斗争、不安、是非种种的状况的时候 ,那你的心就是道场。

    而离了这个行道之心,你还能从哪里找到道场呢?如果你离开“觉”去四处寻觅道场,就叫“背觉合尘”。觉就在这一念心里。我们之所以是凡夫,之所以有种种的问题,就是因为我们看不见它或不去看它,而从这里转过身,要去外面找觉悟。


    外面是什么呢?外面就是“尘”,我们总想从尘里面找到觉悟,想从外在的环境里找到觉悟,想从别人那里找到觉悟,或者想从佛陀、从菩萨、从智者那里找到觉悟。

    “将心觅道,永无了期。”你用这样的心去寻找道、寻找觉悟,永远也找不到。

    每天从许许多多的地方去学习,到处去寻觅的时候,你已经错过了那个最重要的道场,就是那个充满觉悟的真心。当下了然觉知的真心就是最真实的道场,没有任何虚假。

    为什么它没有虚假呢 ?因为除了当下这颗真心展现的所有以外,你还能找到另一个真相吗?你能够找到、并把过去的任何事实呈现在你的面前吗?你能把未来呈现为现在吗?

    而此刻你所觉知的全部都如实映现在你的面前,真心映现出了整个世界,无论是山河大地,还是所有的生命,都在每一刹那的真心里完全地显现。

    它显现成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所以,这一刻的心是无虚假的真心,是全然的真心,是全然的觉知。

    所以,道场不在别的地方,就在此时,就在此地,就在此心。

    因为有这样的真心,才能够有所行动和行为,所以真心能够发行。

    你有没有留意到,这心每一刻都无住不停?所有的造作、行为、体验、创造都在什么时候发生呢?你说的你想的,包括贪嗔痴、包括戒定慧,包括所有的好事或者坏事,在什么时候发生?

    只有在这一刻,在你行动的时候,而不是在别的时候。所以,在行的这一刻就是道场。


    我们相遇的这一刻,是不是一个行?这就是一个道场。我们对话的时候,我们跟人相处的时候,甚至我们吃饭的时候,睡觉的时候,都是道场;甚至生气的时候,也是道场。

    有人经常想,说我到庙里去就能修道了,不到庙里就修不成道。那你在庙里的什么地方修道呢?即使在庙里,都在什么地方修道?在每一次举心动念里修道。

    如果你在此处起心动念、行为造作的时候,与道不相合,那你在什么地方会变得相合呢 ?如果你能够在庙里与道相合,那庙是什么呢?是庙让你变得与道相合吗?是佛像让你变得更接近道吗?

    有人说我有了钱再修道,我有了时间再修道,我有了好的老师再修道。那你几乎没有机会修道,因为这不过是你不想与道场相应的借口而已。
    你即使有了老师,不一定是佛,而你要找佛,佛又不在,已经圆寂两千多年了,你是碰不到的。所以你总也没机会碰到那个佛,也永远不会与道相合。

    所以,真正的修行,就是从此刻你真的遇到内在的佛开始,从那个真心觉悟开始。你的每一刻、每一个行为、每一个造作的当下,都跟自己的佛在一起的时候,你就是道场了。

    以清净心去行一切法的时候,一切法皆清净,你就能够创造一个完全清净的世界。

    深入、持续、不间断、无差别的那颗心,就是道场。

    不是我此刻在觉悟,下一刻不在觉悟了;如果你向内观察一下的话,就能发现——觉悟一直在那里呈现 !但刹那间,我们不自觉地掉进了烦恼、是非、人我中,因此我们的功德刹那刹那地散尽。


    修行是每一刻的事,觉悟是每一刻的事。只有当每一刹那都在觉悟的道场时,我们的功德才能够增益,智慧才能够持续不断地增长。

    这不是理论。每一刻回到你内在的觉照,那里才是你真正的道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19 分钟前
  • 签到天数: 899 天

    [LV.10]辟谷大学III

     楼主| 发表于 2018-7-16 09:07: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修行人要谨记在心的100条生命规律

    全阳为仙,全阴为鬼,半阴半阳为人。人的一生就是逐渐衰老,走向“混沌”。没有了阳气(五藏六腑的功能)生命也就停止了。

    1、记住:睡觉是养生第一要素。睡觉的时间应该是晚21:00——早3:00。因为这个时间是一天的冬季,冬季主藏,冬季不藏,春夏不长,即第2天没精神。

    2、一切药物对治病来说都是治标,不是治本,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因为一切的病都是错误的因产生错误的果,错误的因不除,错误的果就不会绝根。健康的根本在心,一切法从心生,心净则身净,所以得病了,不要向外求,要靠自己自身的修复系统来修复自己的疾病,其实人和动物是一样的,动物的病都是靠自己,人也能。

    3、正确的观念远比昂贵的药物和危险的手术更能帮助患者消除疾病。有了正确的观念,你就会有正确的决定,你就会有正确的行为,你就可以预防许多疾病的发生。

    4、人所具有的一切智慧,绝对不是从书本里学来的,而是从自己的真诚心、清净心(就是佛家所说的菩提心),从定中生出来的。

    5、人是一切生物中构造最完美的灵体,健康的身体是人生来就具足的;人的健康状况的调节是靠人体本身所具有的调节修复系统来完成的,而不是靠外部因素,外部因素只能起辅助作用。

    6、人的大部分生病现象是人体在调节、清理身体垃圾时所表现的现象,是人体自动调节平衡所表现出的状态,所以应该把它们当成正常的生理现象,而不应该去把它当成病因来消灭。所以当人在生病的时候,一定不要有怨恨嗔恚心,心里要安定,心定则气顺,气顺则血畅,气顺血畅则百病消。

    7、人的健康离不开两大要素:1)足够的气血;2)畅通的经络(包括血管和排泄垃圾的通道)。

    8、足够的气血靠:足够的食物+胆汁+必要时间内(晚天黑后~午夜1点40)优质的睡眠(这个时候大脑完全不工作,由植物神经主导)+良好的生活习惯。

    9、畅通的经络需要:清净心。一切七情六欲都会破坏清净心,从而破坏经络的正常运行。

    10、维持健康的身体不仅需要“增收(增加气血)”,也需要“节支(减少血气的损耗)”。

    11、过度地增加食物不仅不会增加血气,而且会成为身体中的垃圾负担,反过来还得靠消耗血气来把他们清理掉。五脏六腑是一个血气加工厂,食物是原材料,加工能力是有限的,而食物是无限的,所以食物的数量必须得到控制。

    12、适当运动可以帮助人的气血运行,但同时也在消耗人的气血。人体的微循环主要应该靠松静来达到的,这也是健康必不可少的。

    13、人体中的垃圾越多,就越需要更多的血气来清除它们,但人的血气因为垃圾的增多和血脉的阻塞而减少,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这也正是人衰老的机理。所以,人要想健康不老,就要:1)减少体内的垃圾;2)增加血脉经络的畅通;3)增加体内的气血。

    14、与其相信药物,相信检查的数据,不如相信自己的感觉,相信自己所具足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需要在你得道(智慧开了)的前提之下,才能分辨这一切。

    15、健康,从调节心性开始。为了你的健康,你学佛吧。学佛得到的快乐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16、对于一个有宿疾的人来说,只有气血充足了(一是通过这里所介绍的补充气血的方法,二是通过静坐打通气机),病情才会显现出来。所以练功的人在功夫达到一定水平后都会出现一些“有病”的现象。这个时候要沉住气,定下心来多做些静功来增加自己的气血,以尽快度过这个时期。

    17、人违背了养生法则,虽不一定会立即得病,但一旦形成习惯,就会大大增加得病的机会。这就和交通规则一样,你违背了交通规则,不一定会出事故,但其危险性是显而易见的。

    18、人为什么必须保持一定的饥渴才是对养生有利呢?其实这就是“虚”的妙用。道家讲,虚则灵。这和谦虚使人进步,自满使人落后一样,所以人必须经常保持“虚灵”的状态,才能时时保持清醒,保持健康。

    19、人要想健康,就必须使体内有足够的"气"来"气化"所进的食物。只有这样,你的体内才不会积累垃圾,不会有多余的食物来释放游离的"虚火"损害你体内的脏器,这个"虚火"反过来会损耗你的"气"。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现代人生病,大多数是饮食不节的缘故。

    20、心为扇,主引风。风动则火旺,火旺则水干,水干则地损。

    21、俗语说“灵机一动,计上心来”。这个“机”字如果能真正领悟透了,那么你的悟性就算是开了。老师教人,医生治病,其实就是在点拨你的这个“机”,让你“机”打开。这个“机”,有时也叫“关键”。当然,这个“机”起作用是有条件的,就和氢气只有达到一定浓度,遇火才可以燃烧爆炸一样。记住,别人的作用都是外因,你自己才是真正的内因。

    22、其实,许多真正的发现和发明,所需要的不是所谓系统的书本知识;恰恰相反,一个没有受过任何系统教育,但悟性极高的、具有开放思维的人,他往往真正悟到真相。

    23、人生最忌是个乱字,心乱了,对外可以紊事,对内可以打扰血气,使失正常。凡恼怒恐怖喜忧昏疑,都是乱,为多病短寿的根源,不但养病时不应乱,即平居时亦忌心乱。

    24、多嗔伤肝,多淫伤肾,多食又伤脾胃。忧思伤脾,愤怒伤肝,劳虑伤神。

    25、身病之起,无不由心虚弱,外邪乘入。而心虚气弱,每由心魂恼乱,真体不充,发现种种不安。贪食贪胜贪得贪乐逸,皆足以致病。以贪之不得,于是乎嗔。贪嗔可使心荡气促,胆惊肝旺,六脉震动,五脏沸腾,外邪同时乘入,此病之起因。

    26、凡人欲求长寿,应先除病。欲求除病,当明用气。欲明用气,当先养性。养性之法,当先调心。

    27、人受五行之气而治生,故肉身以气为主。气亏则病,气滞则病。欲治其病,先治其气。

    28、气以行血,血以补气,二而一也。凡人久视则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七情六欲之过则伤元气、伤心肾。相火旺,真阳耗,

    29、治五脏之病,莫先于补气。肾犹亟焉。补气在勿动心,心动则肝旺,各脉震惊,真水耗损。

    30、心定神一,受治者信坚心专,两心相合,可以统治百病,无不神效。

    31、人病可分两种:一是经络基本畅通但气不足。表现是经常这疼那疼,这是因为他气不足以气化食物,而产生了相火(也叫虚火),随着经络在体内乱穿,哪儿通走哪儿,遇到一个地方堵塞了,这个地方就疼了。这样的人吃一点药物就会立即见效。二是经络不通,气也就无处存身。表现在外表看不出有什么毛病,但一旦发现就是大病,而且这种人经常是吃什么药都见效慢,或根本不起作用。

    主发谓之机。箭在弦上要发出去,必须拨动这个机。其他任何事情都是这样,都有一个机,只有触动这个机,事情才会发生,不触动这个机,其他的条件再多,也没办法引发事件。机就是这么一个东西,它是事情发生的最关键因素。它是点,不是面。可是触动这个点,就能带动面。所以,病机就是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最关键因素,(也可以讲,病机一开,人的病状就会显现出来,人就进入了“病”的恶性循环当中。和病机相对的就是“生机”。生机一开,人就会进入康复这个良性循环当中。实际上病机和生机是一个东西的两个方面,是一对阴阳。病机开了,生机就关了,而生机开了,病机也就自然开始关闭了。这个就是辩证法。)

    32、中医的最高境界是养生,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所以,就养生而言,下士养身,中士养气,上士养心。看一个人也是一样,观相不如观气,观气不如观心。

    33、心神不安,情性燥急,为致病致死之总因。故安心法,为卫生第一要诀。心可以主动一切。心定则气和,气和则血顺,血顺则精足而神旺,精足神旺者,内部抵抗力强,病自除矣。故治病当以摄心为主。

    34、风寒阴阳暑湿,在在皆可使人致病。万一抵抗力薄弱,即可乘虚而入。身弱者多病,即是此理。富人有保卫力,如衣食住等等。贫人有抵抗力,如气足神旺,毛孔厚密,不易侵入等等。富人多食肥甘,伤胃伤齿。贫人多饿,所食不杂,故无肠病。富人多逸,故多气恼。贫人多劳,故少疾病。富人不造福而享福,只是消福,消尽则穷。穷人能勤俭,即是造福,果熟即富。凡衣食住之保卫力富,则精气神之抵抗力弱。保卫力弱,则抵抗力强。

    35、大病初愈,切忌理发洗足沐浴

    36、故求长寿无病,常强肉身。欲强肉身,当调伏精气神。欲调精气神,当拒绝扰乱之贼。欲杜此贼,当先摄心。欲求摄心,当化贪嗔痴三毒。欲化除此三毒,必学心戒。但空口言戒,无益于事,必求开慧,方不为所愚。欲求开慧,必先求定。欲求得定,必学静坐。

    37、能静则仁,有仁则寿,有寿是真幸福。

    38、一切修身修心法门,只有两字诀:曰放下、曰回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只要一放下,一回头,病者顿愈,迷者顿觉。此真无量寿者。

    39、心过劳的人,心疲肝旺,心过劳就是心太满,不虚。心满,则不纳肝(木)生之火,心不纳肝生之火,则肝气必积而盛。肝木克土,脾胃受病,消化不良,营养不足,夜眠不安。土又克水,于是肾水大亏,水不足则火更旺,心肾相联,心气更弱,肺病即成。内部相互关联,一动全动,一病全病。而扰之者,乃在妄心,所以治病在安其心,安心在息妄,息妄在明心,明心即自觉,而健康的功效在乎静坐。

    40、静坐是息心法,心息则神安,神安则气足,气足则血旺,血气流畅,则有病可以去病,不足可以补充,已足可以增长。现在病可去,未来病可防,此其小者也。又心息则神明,神明则机灵,静者心多妙,观机辨证,格外敏捷,见理既正,料事益远,遇乱不惊,见境不惑,能一切通达,自无主观偏执之弊,而大机大用,由此开启矣。

    41、人在生病的时候最忌讳是嗔恚心起。这个时候一定要安然顺受,让心安定。然后慢慢调理,健康很快恢复。心安才能气顺,气顺才能除病。否则心急火上,肝气受损,加重病情。心神宁一,那浑身的血气,自可健全发挥。

    心有两种,一是真心,一是妄心。真心是水,妄心是波,波因风动,风止波息,而水不动。寂然无念,是无心心也。

    42、子时失眠,肾水必亏,心肾相连,水亏则火旺,最易伤神。

    43、睡时如有思想,不能安着,切勿在枕上转侧思虑,此最耗神。

    44、午时属心,此时可静坐一刻钟,闭目养神,则心气强。

    45、早起如在寅时三点至五点,此时切忌郁怒,不然必损肺伤肝,万望注意。

    46、人生一切事业,皆以精神为根本,而精神之衰旺强弱,全赖心神之静定不乱,一个乱字,足以妨碍一切工作。

    47、生以血气流通为主,气滞可以阻血,血阻可以结毒为疖为瘰,为癌为瘤,皆是血气不流通之故。气以顺为主,血以通为畅。百病无不先由气滞,气郁于内,肝先受伤。挽救之法,在化除得诀。而化除要诀有二:第一寻其根,其根在心,心空则一切自化。第二以药石、按摩助其化除,帮助血气之流通。

    48、养病治病不可求速。因性急助火,火旺损气,反而不美。另不可贪多,贪则无恒而性急,况百病由贪而起,不可再贪以重增病苦也。

    49、心属火、肾属水,心肾相连。火宜降下,水宜上升,水火相济,则蒸气内发。各部机体运动,可求得健康。此可于舌上察知。舌无水则不活,故活字以三点水加舌字。舌上可以报告内部各种病状深浅,以断生死。

    50、大病自救法:一、不要怕死,决信我这个病,非但可以养好,并且身体可以格外健康,保证长寿。因为自己机体中本有特具的能力,不是空言的安慰。二、相信不用医药或靠何种营养食品,一定有自己除病延年的妙法。三、从今日起,我决定不许再去打扰我那病体,不许想著我那个病是如何病的,好坏都不许去计较它,只做个无事人。四、在这修理期内,不许想念工作,也不许悔恨丧失了时间和工作,专心一致,否则又迟误了。

    51、静养法:安坐(卧)在床上,把身心一齐放下,自己浑身如融化,不许用一毫气力,好像没有这个身子相似。呼吸顺其自然,心也不许它用一点力,一起念便是用力了。把心安在脚底板下,此是引火向下,引水向上,自然全身气血顺畅。

    52、修行要诀:寂照照寂切忌用力成佛作祖无他秘密。

    具体要求:不许任何部分用一点气力,包括意念、呼吸、肢体,做到:眼不观,耳不闻,鼻不嗅,舌不尝,口不纳,心不想。此是唯一条件。若有所思所闻所觉,即是用气力,甚至乎使臂指即是用气力。呼吸稍粗亦即是用气力。不久那呼吸自然而平,似乎不由口鼻内出纳,而浑身八万四千毛孔中有了动作,或张或翕,此时无我无身无气无心,天然心归本位。所谓引火归元,又名水火既济,为治疗百病之总诀。

    53、为了养生而死的,占十分之三。到底怎么回事?是因为太爱惜自己的身体了。为了这副臭皮囊,怕受辱,怕受宠,怕吃亏,怕上当,瞻前顾后,左顾右盼,担惊受怕,患得患失……这样,他那颗心整天缩成核桃样,像是被狗反复啃过,怎么能不死。越怕死,越死得快。你要是养生,就得不怕死。只有不怕死,才能远离死。真正不怕死的人,走路不会遇上老虎,就是遇上老虎也不吃他。打仗遇不上刀枪,就是遇上,刀枪也不伤他。为什么?因为他不把死当回事,不怕死,死也就没法了。养生,并不是修道的目的,但是修道的人已经看透了生死,所以不再怕死,既然已经不再怕死,那么死也就不再是问题。生死这一关过去,还有什么过不去的?因此,修道的人能够长生。没想到长生,反倒能长生。一心想着长生,反而死得快。长生不是修道的目的,它只是修道的附带现象。

    54、人有病,人还不以为有病,这就是人的最大的病。知道自己有病的人有多少呢?

    55、天天三更半夜还在网上的人,本身就是养生的大忌。包括一些所谓的名医也是这样。还有,他们的心量也是斤斤计较,试问这样的人连自己都保不住,还怎么医人呢?

    56、别贪那个小便宜,大便宜也别贪。一个贪字就含着祸。贪,患得患失会导致人得心脏病。贪,患得患失是不懂道法自然的表现。

    57、不要天天想着吃什么补阴,吃什么壮阳。记住了,运动就可以生阳;静坐就可以生阴。阴为阳之母,阳为阴之用。

    58、人在气不足的时候,不能盲目补气,否则会影响身体健康。如果是因为血不足,就需要先补血,因为血为气之母,否则就成了干烧器皿,把内脏烧坏;如果是因为淤滞不通,就可以增加气血,血气同补。这样才能达到补气的作用。

    59、环境对人养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这就是为什么人在空气清新的深山老林里,会把痼疾养好的道理。因为深山老林中的精微物质(负离子)会通过人在放松情况下的深呼吸把它吸收到人体内部,从而滋润孕养五脏六腑,使人重新焕发活力。还有重要的一点常人并不所知,就是人不仅仅是通过口鼻来呼吸,人身体的每个汗毛孔都是可以呼吸的,而且正是它们吸取着天地的精华。

    60、人在松静的状态下,慢慢深呼吸就能体会到人和天地精微之气的交换:在吸气时,实际除了肺在吸气,整个身体是在把体内的气向外排,即把人的气释放到天地;而肺在呼气时,实际人是在通过全身毛孔吸收天地的精微之气。这大概就是老子所说的“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

    61、运动有两点禁忌:一是不能在气血不足的时候运动;二是不能在污浊的环境中运动。

    62、运动的作用有二:一是增加气血的运行速度,促进体内的垃圾排出体外;二是打开皮肤的毛孔,吸收天地精气。

    63、什么是悟性?什么是智慧?悟性和智慧就是用最简单的方法来处理、看待一切事物。但一些庸人自扰的人总是把简单的事情看复杂了、做复杂了。繁和简其实是一回事,是一回事的两个方面。聪明的人看到的是简单的一面,愚蠢的人看到的是复杂的一面。

    64、人治不了的病,要靠神治;神治不了的病要靠佛治。佛是什么?佛是心。

    65、现代的医院和法院差不多,动不动就给病人下了死刑判决通知书。而好多情况下,是把不该判死刑的人判了死刑。为什么这么说呢?就以“癌症”为例,癌症现在在人们的心里=死刑。其实如果我们不叫它癌症,那么对于病人来讲,就等于给病人留下了希望,等于留下了生机。所以我讲,现在的癌症病人有大半是被吓死的,是被精神压力折磨死的。同时也是被医院折磨死的。因为你一旦被诊断成了癌症,那么他就可以肆无忌惮地处理你,治不死是你命大,治死了,因为你是癌症。事实上讲,没有治不了的病,只是你的心能不能放下,一切病从心生,一切病从心治。只要你还活着,你就有生机。找到了这个生机,对症而治,你就会康复。

    66、现在是一个竞争,把所有的秩序都打乱了,把人引入了魔道。竞争是什么?竞争就是把人们引入无限的贪欲世界。你一方面提倡竞争,一方面又谈什么构建和谐社会,这不是典型的自欺欺人吗。

    67、根据阴阳互抱的原理来看,清与浊相互吸引。所以人食入清新之物必将与体内污浊之物相抱,从而把它们排除体外。

    68、污浊之物的产生一是因为食入不干净食物,但更主要的是食入了过多的食物,体内不能运化造成食物堆积成垃圾。

    69、顺应自然是养生的最高境界。一个人生下来,他的命运就基本上是有一定定数的。他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该吃什么不该吃什么,如果能顺着他的运数去做,就会平安无事。有悟性的人会发现、知道自己的运数,知道他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所以养生绝对不是简单模仿,人云亦云。不要去羡慕别人,要从自己的心里找到自己的悟性。那么人如何才能发现自己是否顺其自然了呢?其实这太简单不过了,你有病了,你不舒服了,你不自在了,那你就是违背自然了。要做到顺外面大自然的自然,还要顺自己内在命运的自然,这二者是不可或缺的。

    70、很多人一听到医师宣布自己得了重病时,往往都会显现出一副无辜的模样,希望用切、割、毒、杀等外来方式去除疾病,然而,疾病真的会没来由地产生吗?世上绝对没有这种「好好的就突然生病的事情」。以感冒为例,如果真要病人作自我反省的话,通常患者都会表示,自己在感冒之前,曾经一连熬了好几个通宵;有些人会说,自己最近吹了冷风、淋了雨;有些人则说,工作的压力很大,常常头痛又失眠。事实上,诸如此类现象,都是导致感冒的因素,接句话说,假使病人的敏感度及警觉性够的话,自然能够做到「防患未然」的目标。

    71、真正的科学是什么?就是因缘果报。不信因果,就不是真正的科学。

    72、没有怕吃亏的心,没有占别人便宜的心。换句话说,就是你能吃亏,别人就是要你命你都舍得,你都给他,而自己在任何时候都不去贪便宜,那你的心还能不定吗?世人谁能做到?但佛就做到了。

    73、当人们掌握了健康的方法之后,会真正享受到那种完全不用担心疾病的自信,这种感觉真好,但愿您也能和我们一样拥有这份自信。

    74、学问深时意气平,心定则气平。所以对于一个得道的人来说,观察一个人,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这也是相随心转的结果。

    75、名为五欲之最难破者,色次之,财又次之,食与睡更次之。名心不死,无以入道。

    76、百病之始,起于风邪乘入。如体气虚弱,营卫失调,或忧思惊恐,酒色劳力,真气耗而外邪入矣。

    77、治五脏之病,莫先于补气。肾犹亟焉。补气在勿动心,心动则肝旺,各脉震惊,真水耗损。

    心为扇,主引风。风动则火旺,火旺则水干,水干则地损。

    78、对于医生而言,心定神一,受治者信坚心专,两心相合,可以统治百病,无不神效。

    79、从当年希特勒绕开盟军坚固防线攻克马其诺防线的案例中,我悟到了:对付一些顽固的病症,不能正面硬攻,要从其他的相关方面突破。如治疗肾病,肝病这些顽固之症,可通过调肺、脾等来达到效果。

    80、中庸,是养生的根本原则。人体中的气血也是一对阴阳,血为阴为体,气为阳为用。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气不足,易得淤积之病,如肿瘤、血栓等;气太过,易得脑出血之类的病。所以,只有气血平衡,人才能健康。


    81、人只有悟到什么是“自然”了,才算是得道了。知道自然,然后能顺其自然,这个人就是神人。懂得阴阳了,懂得顺其自然了,你就一定会成为良医大德了。

    82、什么是自然,自然就是任何事物都有阴阳两面,任何事物都要经过生、长、收、藏的过程。你顺应这个过程,采用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去调节病人的平衡,怎么会治不好病呢。

    83、简单和复杂是一对阴阳,越是复杂的事情,往往用最简单的办法就可以解决。同样,看似最简单的问题,你往往解决起来并不容易,你付出极大的努力也不一定能解决得了。这就和刚柔一样,柔极能克刚,刚极柔不防。所以,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就要有这个思路,遇到复杂的问题要去找简单的方法解决,遇到简单的问题不要忽视它,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就和毛主席所说的那样,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就是对问题给予藐视,对过程引起重视。

    84、我们看看这个世界上是不是这个道理。吃饭睡觉有几个人能顺其自然,有几个人能遵守自然。你遵守不了,为什么?因为它太简单了,正因为太简单了,所以你就不容易遵守。这就是辩证法。

    85、什么是平衡?平衡就是阴阳的互相依存和互相制约,哪一方太过或不及都会失去平衡。怎么会伤元气,失去平衡就是在伤元气。经常处于平衡的状态,元气就会保持得好,人就衰老的慢。

    86、阴阳之道就是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互相依存、互相转化。任何一对矛盾,如果一方脱离了另一方,不受另一方的制约了。那它离消失、灭亡就不远了。你看,当今社会,领导们都不喜欢制约,喜欢独来独往,我行我素,贪污受贿,其结果是什么就可想而知了。阴和阳就是如此。大自然中,一个事物的出现,总有另它产生的因素,但同时总会出现另一因素来制约它。这就是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也是阴阳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道理。所以养生的道理也是如此,你生病了,总有一个使你生病的因素存在,同时也会有一个制约它,令你疾病消失的因素存在。正如自然界中毒蛇存在的地方,必定附近就有解蛇毒的草药存在一样。

    87、什么叫人得意忘形?他失去控制了,失去阴的制约了,所以其下场毕竟是……,同样人也不能一味消沉下去,这就是失去阳对他的制约了。

    88、如何具有大智慧,没有博大的胸怀,哪来的大智慧。

    89、俗语说,活到老,学到老。学习也要应时,到什么年龄就要学他这个阶段应该学的东西,否则就是不应时,不顺其自然。但看看我们现在的教育,从幼儿园到大学,有多少是学了应该学的东西。小时候应该学什么,应该学德,学孝道,接着学识字断句,再往下学如何做事。到青年学如何优生优育、家庭幸福。到了中年,学习养生之道。到了老年,学放下心态,安享晚年。继续教育学什么,就是要学这些。

    90、情志跟疾病的相关性是很密切的,有些疾病就是因情志而起,你用药物治疗,治来治去都不好,对于这类疾病,解铃还需系铃人。五志能够致病,五志亦能解病。

    91、养生有一条很重要,就是不能怕死。怕死者阳气不足,阳气不足,死神就会找到你。这就是道家所讲的,修炼人要有英雄的气质。仁、智、勇三者缺一不可。

    92、当你把什么学问理解到她是非常简单朴素的时候,这时候你才是真正得到其中的三昧了。如果你还感到她是那么博大精深,深不可测,那是你还没有掌握到她的精髓,是只见到茂密的树叶,而没看到她的根本,这时候你还是处于“有”的阶段,没有达到“无”的境界。一切离不开阴阳,万事万物离不开阴阳。这个根本就是阴阳。知其一,万事毕。

    93、凝神定气,物我两忘。——养生的真谛。

    94、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

    95、五行相生相克的应用:凡是因五脏太过引起的疾病,都可以用五行相克的方法对治。同样,凡是因为五行不足引起的疾病都可以用五行相生的方法解决。这是运用五行的根本原则。

    96、现代人往往都在追求提高物质生活方面下工夫,这种追求的后果是很可怕的。要知道,人们对于物质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一旦这种欲望得不到控制,那等待我们的就是无止境的痛苦。其实,物质能带来的享受,精神也能;药物能治疗疾病,心理疗法也能做到。所以,我们用一生来追求财富,不如用一生来培养出一种好的心态,让我们的精神达到一种超凡的境界。

    97、当人们掌握了健康的理念和方法之后,会真正享受到那种完全不用担心疾病的自信,这种感觉真好,愿我们都能拥有这份自信。

    98、我们人体是一个充满智能的机体,我们的身体有好多“哨兵”:牙齿、阑尾、扁条体等。本来一旦我们的身体有异常时(通常是“上火”),这些哨兵会立即做出反应通知大脑。聪明的人这时候就应该调整心态,检讨自己,让自己平和下来。但现在我们的西医都做了什么?你疼不是吗,我把你们通通切除掉。现在更有甚者,发明了一种仪器,你不是得了过敏性鼻炎打喷嚏吗?我把你鼻子里的敏感区神经烧毁,这样以后你怎么刺激它都不会打喷嚏了。西医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可能我们再生病后,切掉的就是我们的五脏六腑了。

    99、记住,我们偶尔拉肚子、打喷嚏、咳嗽、发烧等都是我们自己的身体修复系统在工作,不要一出现这些症状就滥用药物。

    100、很多重病或绝症,都只有一个理由:恨。当这恨没了,病也必一起消失。这世间最难解的是绵延不止的恨,固有解不开的恨,才有治不好的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19 分钟前
  • 签到天数: 899 天

    [LV.10]辟谷大学III

     楼主| 发表于 2018-7-16 09:09:0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道家修行的目的

    修行修炼的目的是获得健康和智慧。那么什么是健康又获得什么智慧呢。健康一是身体肉体少生病不生病,二是心里没有烦恼痛苦。智慧则是在生活中如何办事成功,避开劫难,找到解决烦恼压力的门路方法。这样,我们也就能够平安快乐了。进一步的修成元神真我,与宇宙同春,长生不死,也就不用再轮回了。
    古代的圣人几乎都是此目的,后来人为了各自的名利,为了修行还发生了争执,与其如此还不如不修行呢。我看谁的方法好,适合自己就学谁的,有什么呢。你说你的好,我看不一定,因为我不喜欢,不适合我的口味习惯,你说别人的不好,我看不一定,我一看就懂,就知道是什么意思,一学就会,挺好的。适合自己的就是好的,就是正确的。抱着自己的方法就形成一个门派宗派,贬低对方抬高自己,目的都是为了自己的名利,不是真正的修行,是盗用圣人的东西,坑骗迷惑别人。
    身体健康靠养生,注意饮食,休息,居住的环境。还要依靠练功,把纯净的道炁引入身体,增强自己灵魂的正气能量,身体的防御能力,抗病能力就会增强,体内阴阳平衡,气血顺畅,身体不就健康了吗?
    心理健康靠修心明理,明白了宇宙天道的法则规律,了解知道三界众生的真相,就会心理平衡,凡事想得开。遇到劫难,遇到问题也就能想出相应的方法去解决。不明白真相,不明白天道,也就不知道自己命运是如何造成的,不知道如何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更不知道自己的来处与将来的去处。不明真相就会执着于自己的欲望,贪恋人世间短暂的名利,顺着自己的欲望做事,烦恼痛苦,劫难,压力就时刻伴随。有了一次劫难还会祸不单行。如果是一个不明天道的人,只能在身边劝解别人,宽心呀,放下呀,叨叨的再多,烦恼压力依旧。人活着是为了谁为了什么都不知道,能不累吗!

    身心健康了,还有人欺负我怎么办呢?这就是劫难呀!先看看是为什么,针对性的一一解决,想办法。这就是修行的目的呀。遇到了一个事情,遇到了一个劫难,就想办法解决它,自己没有办法就和别人学习,这样,自己就会获得一个智慧。劫难越多智慧也就越多,等到获得了宇宙大智慧,也就没有劫难了,也就平安幸福快乐了。
    如果有缘分遇到师父,指点丹道的修炼。炼出真我,就又能灵魂长生了,三生有幸啊。
    修行修道不等于宗教信仰,更不是盲目崇拜。自己修不修只有自己的心知道。不是天天挂在嘴上说给别人听的。修行不是目的,只是方法。
    身心健康,平安长生,幸福快乐是人修行修炼的目的。别的东西再多,没有这,行吗?有用吗?知道了目的,再看看自己的语言行为,对自己的修行目的有什么作用。无用的,有害的就不说不做。时刻检查修正自己的言行,这就叫修行。把自己的心性修正的与道一样,这就叫修道,把虚空状态中的道炁引入身体,炼精化炁,练阴转阳的方法就是练功。
    如何才能做到健康呢!那就注意养生了,平安就要学会为人处事了。想办法保障自己的基本的生活!除此以外的,都是无所谓的啦!既然是多余的,那就可多可少了,那就没有必要贪求了,也就没有必要产生烦恼压力了,更没有必要为了那些东西给自己产生劫难。因为那些东西已经远离了自己的目标,无休止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就是自己成为宇宙之王而不知道满足,同样会有烦恼痛苦的。
    要平安幸福就要依靠两个方面,一是不伤害别人,不得罪任何人,不干扰干涉影响别人,不亏欠任何人的,谦让不争,这是在理上,德上要注意的就是要学会为人处事,不使别人对自己产生怨气。二是要有功力法力抵抗邪魔坏蛋的伤害,不伤害别人不等于别人就不伤害自己,要有护身的能力呀。既要有德行又要有本事护身,这就是性命双修。这样才能够化解自己与三界众生的恩怨!没有恩怨才能够平安。
    看看圣人,教人忍让,谦虚,善行,助人,不争,清心寡欲,不争强好胜,清净,仁义礼智信等等,不就是教人如何平安的方法吗?不能平安健康的事情,非要去做,怪谁呢!怪谁谁都不会喜欢。别人是恶魔,别人是旁门左道,与自己何干呀,你修你的,他修他的,谁最终先修成还不一定呢。又不是别人,怎么知道别人的目的,想法呢。甚至有的运用武器战争,也没有见自己都修成啊,还不如别人。一边残害圣人,一边又利用圣人的东西去谋私利,才是恶魔啊。圣人的教诲,行为准则,戒律,等等,都是让人约束自己的语言行为,与人和谐和睦相处的方法。最终还是为了平安健康,幸福的生存。因为这些必须建立在和谐和睦的基础上才行的啊!停留在这些方法上面,就会失去最终的目标。也不能停留在中间阶段的目标上啊!因为最初的是方法,中间的既是目标也是方法呀。
    行善献爱心,奉献,等等方法是为了与人和谐,和谐的目的是为了平安。有的人就是利用这些虚名去控制奴役别人为自己服务,甚至用这个虚名让自己失去生命的。不要吃亏上当啊!自己与别人之间的个人恩怨,就直接的去找他面对面的和解。
    这些道理不弄明白,修啊炼啊,有什么用呀。有人想有神通,会法术,认为只要神通法力高就能改变命运,甚至改变世界。哈哈哈,傻的可笑,神话故事看多啦,同时也是受一些人的虚夸误导造成的。如果真是如此,可以问问他自己怎么样,他的祖师爷怎么样,教主怎么样,帮主怎么样。是不是比他的教主,帮主,祖师爷还厉害。让他来个现实的。改变一下现在的世界。不用猜,都会找出很多理由,既然神通法术改变不了什么,就不是修行修炼的最终目的。
    有人又扯了,说神通是虚幻的,走火入魔,甚至有人讲,宗教讲的是哲学,不相信鬼神,那你还讲什么地狱啊?有的人干脆就是玩文字游戏,还死抬杠,争斗。一边讲地狱,一边讲无神论,你到底想干什么呀?讲这些有什么目的啊。引经据典高谈阔论,对自己的健康平安有用吗?
    修炼境界高了,神通法力肯定有,自己修不成只能说明自己德行不好。不敢承认罢了。但是,神通法力不是万能的,不是神话讲的那么神,好多神话不是发生在凡人间。神通治病是先影响灵体,灵体再影响肉体。而人的肉体受自己的思想,欲望,饮食,环境,内外五行的多种因素的影响。神通顶多是个辅助作用。不过现在妖通的也很多。是真是假,看能不能把自己的修炼体会过程讲出来,可不是把别人的东西说成是自己的,玄之又玄的。偷别人的东西,遇到事情解决不了,只会找别人不能心服的理由开脱。特别是灵界的事情。真金不怕火炼,吹得五大五大的,就是想多卖东西,多要钱。别人自己心甘情愿给的,用着才心安啊。
    还有人想出阳神,请先考虑好自己的心性如何,阴阳两界能平安吗?不然的话,你修炼出的阳神是给别人修的。养孩子喂狼啊。哈哈,别指望什么事都依靠别人。神通法术不是目的。
    身心健康,平安快乐,灵魂长生,所修所炼都是围绕着这。
    修行修道修炼,不是单单的为了下一世,为了死后的事,只是为了虚幻的将来,让人感到虚假,只会让人盲目的崇拜神灵,祈求神灵保佑将来顺利,而在现实中作恶多端。更会让一些邪恶之徒钻了空子,能够解决将来,就能够解决现在。现在就是将来的过去,现在作恶多端,坑蒙拐骗,与人结怨,就是将来的罪业罪恶,在现实生活中都不能平安健康,只是追求将来有什么用?现在不能够做到健康平安,将来也绝对得不到。既要修现在,也要修来世,也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修行修道的法门。


    人的灵魂之所以投胎凡间的目的,就是想利用凡间这个环境,利用肉身修炼成真人,再回到本源之地。而后天识神贪恋人间的东西,脱离了本源之本性,就是罪业呀。把阳神真我修炼成功,就是识神的功德,人的功德。而后识神再清净修炼,利用阳神升天,阴阳合一升天。阳神修炼成功后,识神继续修行心性,学会为人处世,不惹事不得罪人,学会平安处事的智慧,体会大道的本性,达到阴阳二神心性相同,合一就行了。一是修炼出真我,二是修行心性,学习为人之道,性命双修。不然的话到人间枉来一趟。后悔莫及呀。人的灵魂是有欲望的,是脱离了道之本性的,是无法在宇宙自由行动的,只有心性清净,修成真身,回归本源之道才是功德。这也是有人的原因,上天造人的原因。也是为什么要修真的原因。
    如果不能修成真我,肉身毁坏后,阴阳分离,识神与觉魂(守尸魂),只能经过地狱形成鬼身,最终毁灭。灵魂也要经过火狱的煎熬,才能投胎重生做人,继续想办法修行修炼,直到修成正果,回归到本源之界。修成真我,就有了可以在宇宙中四处行动的身子。没有身子,如同人被剥皮而暴露。真身就是道身。修行修炼只能靠自己,凡是自己对自己有阻碍影响修行修炼的行为,思想,意识都是罪业,业障。修成真人回归本源之界才是真正的功德。外来的有误导阻碍干扰自己修行修炼行为的人,都是邪魔,恶魔。
    由于人的心性脱离了本源道炁,得不到本源的修补与滋养,身体也就不健康,一边修行心性,一边练功集聚能量,就会使我们的身体趋于健康。修行与练功结合,就是修炼。在人世间健康平安,死后灵魂长生,不再轮回受罪,这就是咱们要修炼的目的、原因。
    修炼之法早就公开了,几千年前就公开了,真相也早有人讲出来了。主要是人的识神贪恋凡间物质,名利,红尘享受,以至于贪婪自私,狂傲无知,反而是修行之人互相指责争斗。结果是保人的人不敢保了,而被得罪的人又出来阻拦,致使越来越多的人无法修成。而地面的阴神越来越多,更扰乱了人间秩序。盲目的崇拜,使人更加不明真相,迷茫,找不到方向。
    人的德行最主要的就是要做到不狂傲,自以为是,不惹事,不得罪人,不让别人对自己产生怨气,无欲不争,心性清净。做不到这些就是罪业,业障。修炼时就有阻碍,就有人阻拦陷害。修正自己的行为心性,使自己的行为心性,回归靠近本源,与本源的特性特征一样。这个本源的名字,就叫道。所以又叫修道,把自己的心性修正的与道一样,就是与道合一了,也就是回到了自己的本源之地了。


    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语言行为,修正自己的行为干什么呢!修正自己的行为的目的就是使自己平安顺利,健康没有劫难,使别人不对自己产生怨气,没有仇人没有敌人。这就是修正自己语言行为的目的。修正自己的行为不是为了与别人争斗,不是给自己带来麻烦。也并不是什么都不干。不要把修行想得非常高尚的事情。修行不是自己的目标,修行只是一个方法,目标是为了自己的健康,平安,幸福顺利。把修行想得非常的高尚什么都不干,是自私懒惰的行为,只能让别人对自己产生怨气。真正的修行之人,真正的为了平安顺利的人,对别人的付出应该更多,贡献也应该更多,劳动也应该更积极。什么都不干付出什么呢!就付出一张嘴吗?由此还会与别人产生纷争,互相诽谤贬低攻击。这样做不就产生怨亲债主了吗?修道就是把自己的语言行为心性修正的与大道一样,修真就是修炼出真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19 分钟前
  • 签到天数: 899 天

    [LV.10]辟谷大学III

     楼主| 发表于 2018-7-16 09:09: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四类“修行人”,你属于哪一种?

    第一类人最多,这类人学佛学道,就是求庇护。想有一个佛菩萨或者神仙来保护自己,让自己身体健康、加官进爵、财源茂盛、婚姻美满、家人吉祥自己平安。平时一听哪里神仙最灵哪里的菩萨最厉害,于是一古脑里赶去烧香磕求,一听哪里有算卜极准的神通手段极高的,不管千山万水都要去会个面求求卜或者请求为自己加持一下。

    这类人学佛学的都是为自己,这是千百年来信众最多的一类。但这一类人为很多高人达道或者自诩为正道人士所不齿。但是我不这么看,一个人要求自己及家人幸福,这是人性所在,而且是一种美好的人性,这些人祈求上苍护佑有什么错呢?但是这类人最易迷信,就是短处。如果能有理性对待外力的助力,其实也没什么大问题。

    当然有一些为世人所唾弃的人也总希求能过这种方式来求得安宁吉祥,这就被大多数人所不能容忍了。比如一些贪官墨吏,心狠手辣,但是家里佛堂装点得富丽堂皇,每天香烧为断,虔诚供养,特别是对一些大师,敬惹神明,挥手大方,但却是在花纳税人的钱。对于这类人,其实也不必要为之恼怒。各修各得,各种各因,他们的事自有法律同时也自有天鉴,你为之愤愤不己,只会伤你的心,他还是照样逍遥。

    其实人相性习相近。各人的周围都围绕着与自己差不多的人。所以你的所作是不是有用,就看你自己的心地如何。佛法讲依报跟着正报转。那些贪官污吏身边的大师与高人,其实能真正高到哪里?真正有道的人如果这点都看不出来,何谓之高?你不用为这么些高人叫屈,或者觉得这道与佛同样在庇护坏人。

    对于以求福报为主的信佛信道之人,如果有兴趣,也可以深一层次来研究佛道的真正内核。如果没有兴趣,同样也可以用自己的财力尽自己的努力来供养那些真正的学佛学道者,这就自己的功德了。有很大多商人,以自己的财力来兴修寺观,兴大佛道门庭,供养那些真心学佛修道之士,这也是大功德。我认为他们也很了不起,值得赞叹,值得学习。也许这一类人的功德还会比那些穿着职业修行者衣装的人修得更好,比那些自诩为修道的人修得更高。

    说点题外话,对于用佛道来解决问题是不是有偿的问题,佛道其实也有点点差别。在佛教表面看起来不收费,不过现在商业化了,佛教有些寺院里做法事也明码标价,这其实远离了佛教育的传统了,传统的佛教是受施,随信众的布施而受施,不会明码标价。而道教方面很多的道术是要钱的。道教讲求的是平衡,你不舍就难有得。比如道家的五术,有山医卜命相本事的人基本上是靠这些本事来谋生的,所以一般会收钱。看看民国时期非常出名的刘神仙,他老有一句时常说的话,只相信金子,不相信诚心。求他办事,先交金银来。虽然大多数的人高道高僧都有慈悲之心,会自然而然的济困解贫,但是他们同样需要生活,而且寺观里同样需要生存,所以只要能真正帮到人能解决问题,我认为收费不是问题,反而那些既想要别人解决问题,自己又想一文不出的才是可笑的人。

    第二类人就是想修得神功异能,然后在台前幕后风光一世的人。这类人其实也讲修行,不过是没有修到底,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要想真正得到神通异能,靠正修是极为困难的,但是除了正修外,还有其它的办法,所以对于用其它的办法来达成目标的人,同样为被正道所不齿。对于想追求神异的人,正道总是在告诫,在劝阻。但我的观点的同样是理解他们。只要他们有了神异后不祸害社会与别人,其实这又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呢。这与一般想通过各种办法 使自己成为名人,成为社会的焦点,成为世人所景仰的人又有多少本质的区别呢?有人想通过写书出名,有人想通过演技出名,有人想通过特长出名,只要他们出名的方法与手段及出名后不危害别人,同样不是问题。

    不过对于这类人的劝告就是想有神通异能,其实也很难。你正修,一般人而言,只怕一辈子也难得真正稳定地使用某种功能。把用在这方面的时间精力如果用在世俗中的某一个领域,而世俗中的成功会来得更快更稳定。这是一个极为虚无缥缈的事情,要吃大苦,用大劲才能得到的,而且得到后并不一定稳定。很多人不想通过正修,而是想通过各种技巧各种其它的渠道来获得神通异能,这也是方法,但是在投入与产出之间,其实并不成正比。有人时疯时癲,这样才有点功能,但等你赚了点钱,结果人更疯了,钱也没了。有人通过各种法术通灵有了某种功能,但是等你真正在某些重大场合需要解决问题时,神灵却突然不灵了,你就变得身败名裂,成为丧家之犬。因为这些东西不究竟,不是你的,你只是借来的,你也搞不清楚它什么时候有,什么时候突然没有。这是一件非常催的事情,所以从稍微长远的目光来看,是得不偿失的。

    当然如果有正法正师,相对来说要容易些。身体及福报的受损程度也要低一些,但最终的结局还是不会很好。除非你用你的功夫积的是功德而不是增长你的私欲。我身边的师长及一些同修的结局都证明了这点,这些是很明显的果报,而且是当下立报的现世报。以我的经验来看,你技术高只可以当技师,只有道术高才可以做总工程师的。


    第三类人是真修的,真想修佛学道的。这类人就比较少了,但也还是有,这类人有学者,有学人。学者是专研究这方面的学问,但不真的去实践。而学人呢,很努力地学习,也很努力地实践。但这类人,有一个明显的问题,就是专业的倾向性很强。用佛法的话来说,法执很厉害。

    很执着自己的一门一派,对于别家别说,总有一种自己的孩子最好的感觉。听不得不同说法,容不得别人指出问题或者提出疑惑。而且这类人心也相对来说容易陷入一种自己的境界之中,难以自拔。比如我们经常看的一些电影或者文学作品,一些道士总认为自己的任务就是除魔卫道,对于他眼中的魔那是一定非除之而后快的。对于一些不佛不道的人,那是一定要度之成佛成道才快的。所以自己五戒,那么他就要求自己的亲人朋友也要五戒才行。自己念佛,别人也一定要念佛才行,自己参禅别人也要参禅。我有一个朋友先是居士后来正修,其实正修就是为师父占山头,到处弘扬他们的法门。看见你不修他们的法觉得你很可怜,这么好的法门你不去修,可以今生成佛的法,你们不修,是不是太愚痴?

    第四类人,是我赞叹的。这类人,他们的目标就是追求身心的解脱及人生宇宙的实相。当然这话有点宗教化,而其实这类人眼里没有真正的宗教观念。只要关于这个目标的他们都关注,都学习,没有法执,没有自我设围。这种人是少而又少了。他们不迷信,但是对于迷信的东西却善于求证。他们不宗教,但是对于宗教的修持却能身体力行。他们不神异,但是对于神异却了若指掌。他们不职业修行但比专修更加用功刻苦。他们和光共尘,小隐于山大隐于市,他们度人没有宗教味,他们育人没有教训味,他们帮人却没有江湖味,一切如和风细雨,让你不知不觉但又受益匪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19 分钟前
  • 签到天数: 899 天

    [LV.10]辟谷大学III

     楼主| 发表于 2018-7-16 09:10:0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四类“修行人”,你属于哪一种?

    第一类人最多,这类人学佛学道,就是求庇护。想有一个佛菩萨或者神仙来保护自己,让自己身体健康、加官进爵、财源茂盛、婚姻美满、家人吉祥自己平安。平时一听哪里神仙最灵哪里的菩萨最厉害,于是一古脑里赶去烧香磕求,一听哪里有算卜极准的神通手段极高的,不管千山万水都要去会个面求求卜或者请求为自己加持一下。

    这类人学佛学的都是为自己,这是千百年来信众最多的一类。但这一类人为很多高人达道或者自诩为正道人士所不齿。但是我不这么看,一个人要求自己及家人幸福,这是人性所在,而且是一种美好的人性,这些人祈求上苍护佑有什么错呢?但是这类人最易迷信,就是短处。如果能有理性对待外力的助力,其实也没什么大问题。

    当然有一些为世人所唾弃的人也总希求能过这种方式来求得安宁吉祥,这就被大多数人所不能容忍了。比如一些贪官墨吏,心狠手辣,但是家里佛堂装点得富丽堂皇,每天香烧为断,虔诚供养,特别是对一些大师,敬惹神明,挥手大方,但却是在花纳税人的钱。对于这类人,其实也不必要为之恼怒。各修各得,各种各因,他们的事自有法律同时也自有天鉴,你为之愤愤不己,只会伤你的心,他还是照样逍遥。

    其实人相性习相近。各人的周围都围绕着与自己差不多的人。所以你的所作是不是有用,就看你自己的心地如何。佛法讲依报跟着正报转。那些贪官污吏身边的大师与高人,其实能真正高到哪里?真正有道的人如果这点都看不出来,何谓之高?你不用为这么些高人叫屈,或者觉得这道与佛同样在庇护坏人。

    对于以求福报为主的信佛信道之人,如果有兴趣,也可以深一层次来研究佛道的真正内核。如果没有兴趣,同样也可以用自己的财力尽自己的努力来供养那些真正的学佛学道者,这就自己的功德了。有很大多商人,以自己的财力来兴修寺观,兴大佛道门庭,供养那些真心学佛修道之士,这也是大功德。我认为他们也很了不起,值得赞叹,值得学习。也许这一类人的功德还会比那些穿着职业修行者衣装的人修得更好,比那些自诩为修道的人修得更高。

    说点题外话,对于用佛道来解决问题是不是有偿的问题,佛道其实也有点点差别。在佛教表面看起来不收费,不过现在商业化了,佛教有些寺院里做法事也明码标价,这其实远离了佛教育的传统了,传统的佛教是受施,随信众的布施而受施,不会明码标价。而道教方面很多的道术是要钱的。道教讲求的是平衡,你不舍就难有得。比如道家的五术,有山医卜命相本事的人基本上是靠这些本事来谋生的,所以一般会收钱。看看民国时期非常出名的刘神仙,他老有一句时常说的话,只相信金子,不相信诚心。求他办事,先交金银来。虽然大多数的人高道高僧都有慈悲之心,会自然而然的济困解贫,但是他们同样需要生活,而且寺观里同样需要生存,所以只要能真正帮到人能解决问题,我认为收费不是问题,反而那些既想要别人解决问题,自己又想一文不出的才是可笑的人。

    第二类人就是想修得神功异能,然后在台前幕后风光一世的人。这类人其实也讲修行,不过是没有修到底,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要想真正得到神通异能,靠正修是极为困难的,但是除了正修外,还有其它的办法,所以对于用其它的办法来达成目标的人,同样为被正道所不齿。对于想追求神异的人,正道总是在告诫,在劝阻。但我的观点的同样是理解他们。只要他们有了神异后不祸害社会与别人,其实这又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呢。这与一般想通过各种办法 使自己成为名人,成为社会的焦点,成为世人所景仰的人又有多少本质的区别呢?有人想通过写书出名,有人想通过演技出名,有人想通过特长出名,只要他们出名的方法与手段及出名后不危害别人,同样不是问题。

    不过对于这类人的劝告就是想有神通异能,其实也很难。你正修,一般人而言,只怕一辈子也难得真正稳定地使用某种功能。把用在这方面的时间精力如果用在世俗中的某一个领域,而世俗中的成功会来得更快更稳定。这是一个极为虚无缥缈的事情,要吃大苦,用大劲才能得到的,而且得到后并不一定稳定。很多人不想通过正修,而是想通过各种技巧各种其它的渠道来获得神通异能,这也是方法,但是在投入与产出之间,其实并不成正比。有人时疯时癲,这样才有点功能,但等你赚了点钱,结果人更疯了,钱也没了。有人通过各种法术通灵有了某种功能,但是等你真正在某些重大场合需要解决问题时,神灵却突然不灵了,你就变得身败名裂,成为丧家之犬。因为这些东西不究竟,不是你的,你只是借来的,你也搞不清楚它什么时候有,什么时候突然没有。这是一件非常催的事情,所以从稍微长远的目光来看,是得不偿失的。

    当然如果有正法正师,相对来说要容易些。身体及福报的受损程度也要低一些,但最终的结局还是不会很好。除非你用你的功夫积的是功德而不是增长你的私欲。我身边的师长及一些同修的结局都证明了这点,这些是很明显的果报,而且是当下立报的现世报。以我的经验来看,你技术高只可以当技师,只有道术高才可以做总工程师的。


    第三类人是真修的,真想修佛学道的。这类人就比较少了,但也还是有,这类人有学者,有学人。学者是专研究这方面的学问,但不真的去实践。而学人呢,很努力地学习,也很努力地实践。但这类人,有一个明显的问题,就是专业的倾向性很强。用佛法的话来说,法执很厉害。

    很执着自己的一门一派,对于别家别说,总有一种自己的孩子最好的感觉。听不得不同说法,容不得别人指出问题或者提出疑惑。而且这类人心也相对来说容易陷入一种自己的境界之中,难以自拔。比如我们经常看的一些电影或者文学作品,一些道士总认为自己的任务就是除魔卫道,对于他眼中的魔那是一定非除之而后快的。对于一些不佛不道的人,那是一定要度之成佛成道才快的。所以自己五戒,那么他就要求自己的亲人朋友也要五戒才行。自己念佛,别人也一定要念佛才行,自己参禅别人也要参禅。我有一个朋友先是居士后来正修,其实正修就是为师父占山头,到处弘扬他们的法门。看见你不修他们的法觉得你很可怜,这么好的法门你不去修,可以今生成佛的法,你们不修,是不是太愚痴?

    第四类人,是我赞叹的。这类人,他们的目标就是追求身心的解脱及人生宇宙的实相。当然这话有点宗教化,而其实这类人眼里没有真正的宗教观念。只要关于这个目标的他们都关注,都学习,没有法执,没有自我设围。这种人是少而又少了。他们不迷信,但是对于迷信的东西却善于求证。他们不宗教,但是对于宗教的修持却能身体力行。他们不神异,但是对于神异却了若指掌。他们不职业修行但比专修更加用功刻苦。他们和光共尘,小隐于山大隐于市,他们度人没有宗教味,他们育人没有教训味,他们帮人却没有江湖味,一切如和风细雨,让你不知不觉但又受益匪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https://www.52bigu.com/thread-460693-1-1.html

    辟谷 | 西安大成耕读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2012-2015 www.52b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小黑屋|★免费辟谷★———大成耕读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3227768663将免费辟谷进行到底。。。

    陕ICP备20008113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