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辟谷★———大成耕读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468|回复: 2

破译疾病密码--18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9-11 08:32
  • 签到天数: 285 天

    [LV.8]辟谷大学I

    发表于 2019-2-12 00: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十八章
                     揭开“新健康学”的序幕


           意识是物质。意识与物质并不像我们传统物理学、哲学定义的那样对立、“绝缘”,那样绝对分别。意识(或称精神)具有许多直接的物理属性。人体确实是心理与生理全息对应的结合体,是意识系统与生理系统全息对应的结合体。
    “新健康学”的宗旨与思路。


           为了使我们的“新疾病学”为更多的现代人所理解,我们曾从各个学科角度与现代科学接轨。我们尽可能运用了现代心理学、生理学、医学、语言学、思维学、精神分析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已有范畴作为我们论述的最初的出发点。
    我们尽可能使我们的“新疾病学”在每一个现代人读来是一个自洽(自相一致)的、好理解的理论。
    而实际上,它又是一个新的理论。它在很多方面是反传统的。
           现在我们不妨再直截了当地讲几句话:
    一、意识是物质。
           意识与物质并不像我们传统物理学、哲学定义的那样对立、“绝缘”,那样绝对分别。意识(或称精神)具有很多直接的物理属性。意识与物质之间的沟通与转化有比我们知道得多得多的内容。且不说意识活动本身依赖于人的大脑这样一个“物质”系统。以往对意识与物质的过分“绝对”的分别,只是人类某个阶段的认识局限性而已。
    质量与能量,在牛顿时期的物理学中是绝对分别的范畴。质量和能量之间是不可能转化的。
    然而,到了爱因斯坦时期,物理学已把质量与能量通融了起来,E=MC2的公式,已经打通了过去是“绝缘”的质量、能量间的联系。
    其实,对于物质与意识,未来生命科学的研究,必将证明它们之间原本也是通融的,也是互相转化的。
    意识与物质的转化之一,就是意识可以以某种“直接”的方式改变物质性质。
    而这种“物理性”功能如果表现在对人体的作用上,那么,其医学、生理学的意义就十分明显了。
    二、人体确实是心理与生理全息对应的结合体,是意识系统与生理系统全息对应的结合体。
    对这种全息对应,我们要有全新的认识。
    意识的全部运动,都同步反映并作用、记录在生理之中。
    最简单的如人的情绪稍一变化,心跳、呼吸、全身肌肉、内分泌、神经系统等都会有相应变化。而这些变化都会日积月累留下“记忆”。可以说,人的任何一个“起心动念”,整个心理都有对应动静。
    如果透彻地认识到这一点,那么,对人体的许多方面,包括疾病现象都会有全新的认识。在这方面不妨透彻再透彻,超脱各种旧学说繁文缛节的束缚,直接抓住真理不放。
    要用新的智慧眼光来洞察人的意识系统,洞察人的意识系统与生理系统的联系。
    想一想,它们为何结合在同一个人体上,上帝为何这样安排?
    想一想,人体与整个宇宙有何关系?与整个人类社会有何关系?
    天下相通,联系、交往、交换、对应、相应的方式多得很。我们对于人体与宇宙之间、人体与人类社会之间的交通,大可不必局限于已有物理学、生理学、心理学的范围之内。
    人体与宇宙、与社会,是一应百应的,是无所不通的,是万千联系的,是心领神会、身交体融的。千万不要古板,束缚了自己的思想与发现。
    三、意识本身的结构是深奥的。
    最初的心理学大概就没有潜意识(无意识)概念。后来,有了潜意识、无意识概念。意识被分为显意识与潜意识两个部分。或者说,是有意识与无意识两个部分。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对潜意识(即无意识)作了相当有贡献的分析,但是,任何一个人的贡献都是有限的。它最大的成果是揭示了梦、神经症等现象的心理机制,相随的还有过失、遗忘等。
    人类在各方面的认识都是循序渐进的,对于人的意识系统的认识也是一样。
    我们现在提出了多层次的意识论,把狭义的潜意识扩展成了广义的潜意识。
    当我们把意识分为六个层次:显意识、下意识、狭义潜意识、超感潜意识、做功潜意识、自性潜意识时,我们想说,这种划分也是一种模拟性的,或者说,是提出了一个意识结构的模型。
    需要再加以说明的是:这是一个再简单化不过的模型了,可以说是最通俗的“比喻”。
    意识的结构,无疑是宇宙间最奥秘的事情。它可能(也可以说一定)比宇宙的黑洞、基本粒子中的内部结构再神秘。
    我们对意识的认识,目前只能是一种近似的描述。
    我们关于意识结构的模型及理论,能够满足现阶段生命科学的研究需要就可以了。它能对我们现在考察的现象作出解释,又能作出某些科学的预见,就可以了。
    关于意识结构的模型、理论,肯定还要迅速发展。
    即使在不久的将来,我们有了更完善的意识结构模型及理论,也很难说是终极的真理。就像我们对宏观宇宙及微观粒子世界的认识一样,各种各样的宇宙模型、微观世界的模型,至今也不能说是终极真理。
    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大概永远是个未完成式。
    永远是个过程性的事情。
    然而,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相对真理,这是没错的。
    现在,我们不妨抓住“多层次意识论”这个模式及理论,更大胆地直面人体各种生理、心理现象。我们一定会在意识的认识上有很大的进展。
    人类对自己意识的认识,要远比对自己生理的认识肤浅。
    而这种不平衡性也充分反映到医学上。
    人类医学对疾病意识方面的认识,要远比生理方面掌握得少。
    我们的“新疾病学”可以说在试图弥补这个缺陷。
    四、我们的“新疾病学”对人体意识系统与生理系统之间的全息对应,作了具体的分析与概括。对心身两系统全息对应的人体,如何在外界的自然性刺激与社会性刺激的合并作用下产生疾病的规律,也作了相应的概括与描述。
    这全部的概括与描述,将来或许可以做一个更完整的模型和结构图示。
    此时,不妨把事情归纳得简单一些。
    我们可以把天下所有对人的影响都用“信息”这个概念来概括。
    信息是最广义的。它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意识的;可以是自然性的,也可以是社会性的;可以是实的,也可以是虚的;可以是过去时的,也可以是现在时的;可以是现在时的,也可以是将来时的;可以是瞬间的,也可以是长久的;可以是三维空间性质的,也可以是超三维空间性质的;可以是良性的,也可以是恶性的;可以是外来的,也可以是内在的;可以是感觉的,也可以是超感觉的,等等。
    我们把所有对健康有利的信息,称为正信息,良性信息。
    把对健康不利的、有负面影响的信息,称为负信息,不良信息。
    那么,我们就可以一分为二地区分天下所有的信息。
    正信息,除了良性的自然性因素、良性的物质因素外,还有意识方面的大量良性信息:正意识、正念(正意念),正见(正见识),正思维,正思想,正志向,正观念,正理论,正暗示,正文化,正逻辑,正伦理,正道德,正感情,正情绪,正兴趣,正意志,正性格,正个性,正医学理论,正医疗,正禁忌,正影响,正精神,等等。
    负信息(也可以称邪信息),除了不良的自然性因素,不良的物质因素外,还有意识方面的不良信息:负意识(或称邪意识),负(邪)意念,负(邪)见识,负(邪)思维,负(邪)思想,负(邪)志向,负(邪)观念,负(邪)理论,负(邪)暗示,负(邪)文化,负(邪)逻辑,负(邪)伦理,负(邪)道德,负(不良)感情,负(不良)情绪,负(不良)性格,负(不良)医学理论,负(不良)医疗,负(邪)禁忌,负(邪)影响,负(邪)精神,等等。
    正信息有利于健康。负信息不利于健康,会导致疾病。
    不良的意识信息同不良的物质信息一样,是致病因素。
    我们要提出:信息致病的概念。
    就意识信息而言,就有:意识致病、意念致病、暗示致病、文化致病、观念致病、思想致病、情绪致病、禁忌致病,等等。
    这同微生物等致病因素能致病一样。
    这样,我们在讲到因素时,就不止有:微生物性因素,机械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缺乏必需物质,过敏原的因素,等等。
    还有:观念性因素,文化性因素,暗示性因素,情绪性因素,意念性因素,等等。
    意识致病,并不比微生物致病作用小。
    人类必须认识到这些。
    我们的健康原则、健康策略之一,用中国古话讲,就是:扶正祛邪。
    就是要用正信息战胜负信息。
    《黄帝内经》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这时,负信息聚集,邪气聚集,正不压邪,人体就必定生病。
    《黄帝内经》又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这时,正信息聚集,正气占优势,以正压邪,人体就健康无病。
    如果我们提出“新健康学”,那么,它的重要指导思想就在这里。
    就是以正压邪。
    以正拒邪。
    以正胜邪。
    所谓“以正拒邪”,是以正思想、正意念、正意识、正精神、正信息、正气抵抗各种负信息、负意识、邪气的入侵。
    所谓“以正驱邪”“以正胜邪”,是指负信息、负意识、邪气一旦入侵(那总是会发生的),就以正信息、正意识、正气驱除之,战胜之。
    而人在常态下,则一直保持“以正压邪”的态势面对环境。


    讲到“扶正祛邪”,我们实际上已由“新疾病学”进行“新健康学”的范围。
    在这里不妨就“扶正祛邪”这个通俗的成语,略说一下“新健康学”的宗旨与思路。
    一、树立正确的健康学意义上的人体-宇宙观,相信人是宇宙的全息缩影。
    相信人天相应。
    相信人天合一。
    相信人与宇宙的信息相通。
    相信人可以从宇宙中用各种汲取能量。
    人的健康态,就是人天合一态,人天相应态。人的疾病,就是人天合一态,人天相应态受到某种程度的干扰与破坏的反应。
    要排除这些干扰与破坏。
    要去除各种对人天合一怀疑的观念。
    那是不良的观念。
    二、建立“新健康学”所要求的社会文化观。
    要能对任何制造人类疾病的社会现象、文化现象透彻审视与分析。
    要批判制造疾病的文化。要摆脱这些文化对自己的污染。
    要用健康的文化扶持自己的精神。
    要使自己自然、从容、积极、乐观、安详、大度、超脱。
    要使自己在社会生活中进入健康的角色。
    尽量避免被疾病诱惑和控制,尽量避免以疾病来作为自己达到各种目的的手段。
    三、要使整个社会都对疾病有新的认识。
    要使整个人类都用新的眼光看待疾病。
    要使所有的人都善于分析疾病现象。
    都善于省视自己的疾病。
    摆脱了制造疾病的文化逻辑的控制,我们的健康运动才会有新的实质性内容。
    四、要总结、推广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新治疗手段、新康复手段、新健身手段。
    它是已有治疗手段、康复手段、健康手段的补充。
    手段即是艺术。
    手段即是方法。
    手段即是诀窍。
    这一整套新手段、新技术、新方法,来自于古今文化的交融,来自于东西方文明的汇合。
    为人类的健康而探索,而努力,大概总是符合世界文明的方向的。






    后记



    一位白领女性夜晚做了一个梦,醒来后非常紧张。她梦见母亲去世,身边围了很多人与去世的母亲告别,她也在其中。她担心母亲有什么不测,未及天亮就打电话给远在外地的母亲,母亲在惊诧之余告之安然无恙。她还是不安,怕此梦是什么不好的预兆,让我帮她解析。我问她最近有没有发生什么和母亲相关的特殊事情,她说没有。我又问她最近有什么特别的个人经历,她想了想说,因为母校要换新址而面临拆除,于是她和同学们发起一个活动,从全国各地回到母校团聚,既为了纪念毕业多少周年,也为了向原来的母校告别。“一拆就什么都没有了。”她对母校的校园十分留恋,那里留下她最美好的青春印迹。于是我告诉她,她的梦有答案了。梦中的母亲即是母校的象征;母亲去世象征着母校要被拆除,而众人围聚与母亲告别,又象征着你们在与母校告别。她之所以做那个梦,是因为潜意识中压抑下对的母校的不舍。
    听了我的这番分析,她恍然大悟,说她梦中的情绪的确与不久前在母校校园里流连时的情绪十分相像。
    这个案例很典型地说明了人的潜意识如何制造梦。它使用的密码是“象征”。



    梦是这样,殊不知疾病有时也是这样。
    同样是这位女性,婚后多年虽数次怀孕,但每每流产。为了保胎,她走了大大小小医院检查妇科,并未发现任何异常。她婚前也未曾做过人流。医生诊断后说了种种可能,她也吃了中西药和各类补品,均无济于事。眼看着年纪不小了,夫妻俩十分焦虑。她问我为什么会这样,我告诉她,这种情况的原因确实多种多样。除了妇科原因,其他如体制虚弱、气血亏损、工作过劳、生活不周、营养不合、饮食不当、情绪不良、精神创伤、运动过度等等,都可能成为其原因。但除却这一切通常人们能想到的原因,有的还会有特殊的心理原因。
    我先仔细问了她的夫妻关系。
    因为此前我曾经分析过一些案例,有的女性之所以数次流产,是因为她的内心即潜意识并不想生育。而不想生育的原因是夫妻关系不好,女方不情愿为“对方”生小孩。
    但这位女性与丈夫关系良好,并不存在这个问题。
    我又问她自己对要小孩的真实心理,并且讲了一个故事。
    多年前我认识的一位女记者,也曾有过数次流产的经历。经过分析,归因于她的“儿童人格”。用我的话说,是自己当小孩还没当够,内心深处拒绝当母亲,不喜欢要小孩。那位女记者从表面看来似乎很想要小孩,但潜意识里却是另一种态度。她的流产是潜意识在作怪。
    然而,这位白领女性与那位女记者的性格完全不同,她的母性人格比较成熟,无论从哪方面讲似乎都没有拒绝生育的心理机制。
    那么,造成她反复流产的潜意识密码在哪里呢?
    我们继续谈话,在她无意识的自由联想中讲到的一个梦,让我有了发现。她说前两天晚上梦见自己又流产了,心里很难过,梦中太远抱着她很温柔地安慰她。我当时心中一动,问她最爱有没有流产过?她说没有。我又问最近发生什么事让她难过了,她是搞营销策划的,说最近一个很下工夫做的大项目失败了,感觉很受挫。
    我又问她在这种时候她是否特别想得到丈夫的安慰却没有得到,她一下来了怨气,说是。她说自己这份工作差不多每个月都要或大或小地做一些项目,成功还是失败对于她而言特别重要。她人生的第一注意力差不多都在这里,成功了就高兴,失败了肯定难受。常常失败了想从丈夫那里得到安慰,但对方根本不当回事,只顾忙他自己的事情。
    我对这位女性说:“你的梦破译了,你梦见流产其实象征着你的项目失败了,也就是项目流产了。而这时你渴望从丈夫那里得到的安慰又得不到,只好在梦中实现。”
    她听了,想了,说对。
    我接着问:“你再想想,你过去几次流产是不是和自己的项目失败有关系?”她想了想,有些不敢相信地说,前几次记得不清楚,但最近的两次都和这种情况有关。项目失败了很难受,回来和丈夫说,什么安慰也没有得到,心里委屈得很,第二天就流产了。
    我告诉她,她流产的潜意识密码也找到了。项目的“流产”即项目失败得不到丈夫安慰,只好用真正流产向丈夫诉说。而每一次流产,正如她这时所说,恰恰能得到老公很充分地安慰和照顾。
    丈夫知道了这个分析结果后,先是很惊讶,在理解之后立刻对妻子表示,以后一定积极关心她的工作。若她的项目再遇失败,一定及时安慰,而且想办法帮助妻子策划更成功的项目。
    丈夫的这个态度居然使妻子当场就获得了信心。她说:“我相信下次不会再流产了。”我问为什么,她说,她内心的感觉就是这样。过去总是怕,越流产越怕,越怕越流产。但这次不知怎么搞的,她指了指心口说:“真的一点都不担心了。”
    几个月后,她果然成功怀孕,10个月后生出了期待已久的小宝宝。
    这个案例很典型地说明:一、人的某些疾病是有潜意识密码的。二、同样的疾病,密码也不一定完全一样。如同样是非常规原因的流产,上面就讲了三种情况:夫妻关系不好,不愿意为“对方”生育;儿童人格,拒绝当母亲;用流产来诉说工作失败时未得到丈夫安慰的委屈。正如这个案例,有些潜意识密码很隐蔽,分析起来也很困难,然而,只要一分析清楚,问题常常有可能迎刃而解。
    现代医学早已指出,人类有很大一部分疾病(大约70%以上)属于“心身疾病”,即有心理社会原因的疾病。现代医学也证明各种各样的不良情绪,如焦虑、紧张、失落、沮丧、抑郁、痛苦,会成为生病的原因之一。中国传统医学也早就讲过“七情伤心”,“悲伤肺,恐伤肾,思伤脾,怒伤肝,过喜伤心”之类。应该说,心病会引起身病是现代人大都知道的道理,《破译疾病密码》的独特之处在于不停留于笼统地承认心理、情绪与疾病的关系,而是鲜明地指出,我们的任何情绪、愿望被压抑到潜意识中后,都会运用象征的手段,很对应地制造出不同的疾病。
    它具体制造出什么病是有相应的潜意识密码的。
    当然,这种潜意识密码不是简单机械的,而是要具体深入地分析。如有的女性因为长期夫妻关系不好,最初如本书所论述的那样患妇科病,这是首当其冲的,但随后,还可能有一系列其他疾病,乃至最后某一部位患癌症。还可能因为其他疾病更突出,妇科病会被掩盖和忽略。各种情况都有。





    本书有些篇章比较纯理论一些,如前面的三章,性急的朋友可以从第四章开始读。当你逐渐进入本书内容并且想深入探究人类疾病与健康的奥秘时,那么,本书那些显得抽象的理论也最好读一读。如第二章、第三章中的那些条款,不仅汇集了相关的心理学、生理学等学科的成果,还包含了作者多年来的一些研究成果与独特发现。因为篇幅所限,本书对这些理论不能充分展开,那里的每一句话差不多都是提纲挈领的,有着丰富的含义。
    弗洛伊德曾对神经症作过深刻的心理学分析,揭示了潜意识制造神经症的秘密。
    《破译疾病密码》一书则指出,不仅神经症,而且人类相当多的疾病都是由潜意识制造出来的。疾病在一定程度上是潜意识的图画。它与人的梦、过失、语误、遗忘、神经症、情绪、表情、相貌、艺术等都有相通之处。
    当然,疾病也有纯粹生物性、自然性的原因,然而,充分指出疾病的社会性、文化性原因,无疑是特别重要的。
    根据作者对文化学的研究,发现人的疾病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文化化的。认清疾病的社会性、文化性原因,认清疾病的心理机制,认清疾病在很大程度上“由心而生”,是人生获得智慧的重要保障。
    疾病是既折磨自己,又折磨他人的。
    战胜疾病是真正幸福的。
    对于现代人来讲,战胜疾病,在相当程度上应该依靠智慧。看清了疾病面貌,我们就能使自己处于越来越健康的状况中。
    如果你掌握了本书的理论与方法,那么,你不但可以自我分析,也可以帮助他人分析。你会发现,相当一些疾病(特别是慢性病)都有潜意识的隐在其中。
    有了透视疾病的智慧,你可以像心理学家释梦一样破译疾病,由此,你会感到智慧的快乐。如果读了这本书,能够使你少病、无病,变得更年轻、更健康,那么,作者无疑是高兴的。或者,因为你理解了《破译疾病密码》的理论,使得你对家人或亲朋好友的疾病有了更深的洞察,也有了更聪明的方法帮助他们,作者会感到欣慰。
    如果你想在人生中做一个能够洞察生活的智慧之人,那么《破译疾病密码》的理论也许能使你增加透视心理的第三只眼。
    对《破译疾病密码》理论的领会,会使你看清人类社会的许多图画。包括艺术,包括各种看来十分艺术的生活现象,包括各种充满情感色彩的人的表情、相貌与宣言。
    当然,还是要强调我在序中讲过的一句话,一定不要将本书的理论绝对化。
    毕竟不是所有疾病都有可以根究的潜意识原因。或者即使有,它可能也并非是唯一原因。人生病的原因多种多样,如天灾地祸造成的大量伤残,就与潜意识无关。


                                               柯云路
                     2010年6月

  • TA的每日心情

    2019-9-11 08:32
  • 签到天数: 285 天

    [LV.8]辟谷大学I

     楼主| 发表于 2019-2-12 09:08:22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学会喝风,享受一生!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https://www.52bigu.com/thread-460693-1-1.html

    辟谷 | 西安大成耕读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2012-2015 www.52b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小黑屋|★免费辟谷★———大成耕读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3227768663将免费辟谷进行到底。。。

    陕ICP备20008113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