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2019-11-21 19:00 |
---|
签到天数: 162 天 [LV.7]辟谷中学III
|

楼主 |
发表于 2019-8-23 10:32:0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喜玛拉雅山下,有一支正直的民族,是乔萨罗国的属国。富有勇气与财富,其姓氏是太阳末裔,种姓是释迦......" ----佛陀的故乡
"我作是念。不多闻愚痴凡夫自有病法。不离于病。见他人病。憎恶薄贱。不爱不喜。不自观己。我复作是念。我自有病法。不离于病。若我见他病而憎恶薄贱。不爱不喜者。我不宜然。我亦有是法故。如是观已。因不病起贡高者。即便自灭。我复作是念。不多闻愚痴凡夫自有老法。不离于老。见他人老。憎恶薄贱。不爱不喜。不自观己。我复作是念。我自有老法。不离于老。若我见他老而憎恶薄贱。不爱不喜者。我不宜然。我亦有是法故。如是观已。若因寿起贡高者。即便自灭。不多闻愚痴凡夫为不病贡高豪贵放逸。因欲生痴。不行梵行。不多闻愚痴凡夫为少壮贡高豪贵放逸。因欲生痴。不行梵行。不多闻愚痴凡夫为寿贡高豪贵放逸。因欲生痴。" ----- 中阿含大品柔软经第一
释迦牟尼佛降生在蓝毗尼,成长在迦毗罗卫城。迦毗罗卫城是释迦族建立的最大都城之一,迦毗罗卫也就成了释迦族部落式共和国的代名词。迦毗罗卫城位于印度和尼泊尔边境附近,从考古发现来看,大部分考古学者认定印度境内的毕波罗瓦(Piprawa)为迦毗罗卫城所在地。毕波罗瓦位于印度北方邦巴士提镇(Basti)北部的一个小村落旁。玄奘来到那里后,看到“空城十数,荒芜已甚。王城颓圮,周量不详。其内宫城周十四五里,垒砖而成,基址峻固。空荒久远,人里稀旷。”岁月风尘和战争又让这片遗址成了土丘瓦砾。
菩提伽耶--成等正觉
比丘们啊!我忽然心生一念如下:多可爱的地方啊!不但有怡人的树林!边上有这条银色潺潺的河流,方便易达而今人愉悦;附近也有村庄可以托钵,好人家子弟有志求道,这地方可谓应有尽有!
比丘们啊!因为那地方的一切都适合修行,于是我就在那里安住下来.
---巴利文中部经 第26经
"因少食故,我的臀部如骆驼脚.因少食故,我的脊椎凹陷如纺锤之链.因少食故,我的肋骨如朽屋梁住腐蚀破碎.因少食故,如深井水光在极深处才可看见,我的眼窝瞳光也如此,因少食故,如摘取未成熟苦瓜,因风燥热皱缩凋萎,我之头发亦复如是.
阿夷吠萨那,当时我欲摸肚皮,却摸到脊椎骨,我欲摸脊椎骨,却摸到肚皮.因少食故,我之肚皮与脊椎骨,竟然如此的贴近."
---巴利文中部经 第36经
释迦牟尼在这里进行了长期苦修,虚弱的身体让他难以行走。一位牧羊女恰好从附近路过,善良的女子让他喝了乳粥(Kheer)。然而他的五位苦修同修看到此情况产生极大误解,
1898年,法国考古学家佩普(W.C.Peppe)来到毕波罗瓦进行考古发掘。他在一座直径约35米的红砖舍利塔废墟中,挖出了五个装有骨灰的容器,其中一个石函上用波罗米文刻着:“此乃释迦族佛陀的舍利容器,乃有名的释迦族诸人及兄妹和妻子等共同奉祠之处。”考古学家推测,这里就是迦毗罗卫城的遗址。火化叫做“荼毗”(Jhapeti),遗体火化后的骨灰在梵文叫 Sarira,翻译为“舍利子”。供奉佛舍利象征着法脉传承和一种缅怀。在佛陀入灭火化后,释迦族人也分得了八分之一的佛舍利,然后在这里建塔供奉。这个发现轰动了当时的考古界。当年挖掘出来的石函收藏在加尔各答的印度博物馆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