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source/plugin/dsu_paulsign/img/emot/kx.gif) | 2020-5-19 08:49 |
---|
签到天数: 472 天 [LV.9]辟谷大学II
|
当我们观察世界,会发现有太多的事物处在“循环”当中,那么人是否也处于一种循环当中呢?先知苏格拉底曾因思想自由被他的时代判处了死刑,临刑前他与自己的学生克贝有一段对话。苏格拉底说:你承认死是生的对立面吗?克贝说:我承认。苏格拉底说:它们相互产生吗?克贝说:是的。苏格拉底继续问:那么,从“生”产生的是什么?克贝回答:是“死”。苏格拉底又问:从“死”中产生的是什么?克贝说:我必须承认是“生”。生与死就这样对立统一、相生相克着。生者无从知晓逝者的世界。即使真如描述的那般美好或狰狞,活着的人也无从验证。但我宁可相信人是有灵魂的,也因此我们才会祭奠亲人。
愿逝者安息! 愿生者幸福!
扫墓
文/柯云路
每年清明,我会去给母亲扫墓。那时节墓园里的人来来往往,但大都十分安静。人们拿着不同的祭品,找到亲人的安息之地;又依照不同的风俗习惯,以不尽相同的方式祭奠。有的在墓前放些点心饮料,有的则供上烟酒,当然,摆放更多的是鲜花。美丽的鲜花给墓园增添了一抹温馨。在完成了祭奠仪式后,人们通常会很安详地散去。
母亲安息的墓园很大,每年都会增加不少新的墓碑,想来逝去的人在这里并不寂寞。从一个个碑文中可以很清晰地读到逝者的年龄、性别。自然多是老人。有的是相伴一生的夫妻,共同走过几十年的风风雨雨;有的只刻一半碑文,显然给活在世上的另一半预留了位置。以一个作家的敏感,我似乎能读到每个墓碑下面隐含的故事。
逝者中也有年轻人,一个墓碑上镶嵌一张彩照,那是一个帅气的小伙儿,高大英俊,死时不过三十三岁。墓碑背面的简短文字说他在京津高速路上遇难,立碑的是年轻的妻子和四岁的女儿,碑座放置着一大篮盛开的鲜花。他在最灿烂的年华逝去,未知他的妻子女儿会在失去他的岁月中怎样生活,对他的记忆又将怎样影响着她们今后的命运。
还有一个造型独特的墓碑令人印象深刻。那是一个十七岁的男孩,没有说明死音。碑座上雕刻了一个硕大的足球,显然是父母给儿子的最后礼物。以此可看出少年生前一定热爱足球,父母希望儿子在天堂的草地上依然快乐地玩耍。算起来这对父母应当不算年轻,按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大概只有这一个孩子。即使他们能够从中年丧子的伤痛中恢复过来,再要一个孩子恐怕只能是梦想。若真的如此,往后的人生之路会很艰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