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2019-7-14 11:39 |
---|
签到天数: 192 天 [LV.7]辟谷中学III
|
不争辩是通透的智慧,与人相处要彼此舒服。认知不同不必争辩,三观不同不必同行。人生苦短,不将时间浪费在毫无意义的事情上。看透不说透,看破不说破,一笑而过是最高境界。善待他人就是善待生命。
摘要由作者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有用
《庄子外篇·秋水》曰:
“井蛙不可语海,夏虫不可语冰,凡夫不可语道。”
人这一生,能碰到是缘分,能说话说到一起是幸运。
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有相同的认知和想法,志同道合纯属偶然,观点不同才是常态!
王志文曾说过:
“我现在已经不和别人争吵了,因为我开始意识到,每个人都只能站在自己的认知角度上考虑问题。有钱把事做好,没钱把人做好,你的好就像一颗糖,吃完就没了,而你的不好,则像一道伤疤,它会永远存在。”
愚者好争高低,智者以退为进。
不争辩,并不意味着怯懦和软弱,而是一种通透。
生活中,90%的争辩都是毫无意义的,因为意见分歧就争个不停,争得面红耳赤,不仅浪费口舌,更是浪费生命和体力。
古语说:“是非曲直苦难辨,自有日月道分明。”
遇到跟自己看法不一致的人,实在没必要唇枪舌剑地争论一番,尊重对方的不同,求同存异,方能各自安好。
《论语》里有这么一个故事:
有人问子贡一年有几个季节?
那人说有三个季节,子贡说有四个季节。
两个人你一句我一句地争论起来,一时间气氛紧张,一直僵持不下,子贡就想着让孔子来裁断。
两个人约定:如果那个人说得对,子贡给他磕三个头;反之,则那个人向子贡磕头。
子贡本以为孔子一定会站在自己这头,谁知孔子说,一年只有三季。
无奈之下,子贡只能向那人磕了三个头,那人赢了,于是高高兴兴地离开了。
子贡不解,问孔子:“老师一直教我们要诚实做人,我再次请教老师,一年到底有几个季节?”
这个时候,孔子回答道:“四季。”
面对子贡的疑惑不解,孔子又说道:
“那人一身绿色,你不知道他是蚂蚱吗?蚂蚱春生秋死,一生只能经历三个季节,他根本不知道冬天为何物。你如果跟他争论下去,何时是个头呢?”
认知不同,不必争辩;三观不同,不必同行。
人生最高的境界就是不争辩,不争不代表理亏,不辩不代表心虚,反而是问心无愧,不屑与之相争,是非全凭对方定夺,落个逍遥自在。
《道德经》曰: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那些高人很少与人争辩,因为他们明白,辩是谋事的手段,而不辩是顶级的智慧。
成年人的世界,只筛选,不教育,是非曲直自在人心,只与和自己意见一致的朋友同行,与意见背道而驰的人保持距离,才是真正的社交礼仪。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最重要的是彼此舒服。
当一个人在另一个人面前不停地输出自己的想法,对方如果是个爱争论的人,那么一场争吵就不可避免。
陈果曾说过:
“余生不要和任何人争辩,哪怕别人说一加一等于七,你都要笑着说你是对的,心大了,事就小了,心宽了,烦恼就没有了。余生短暂,不要和任何人计较,因为和任何人计较的人,自己先不快乐,所以你要好好的爱自己。”
倘若你提出的意见是正确的,对方心里未必舒服,倘若你的观点是错误的,难免会令对方怨气丛生,伤了和气。
所以说,交往中,不是大是大非的问题,不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学会保持沉默。
生活应该是开心快乐的,不应该处处计较,处处争辩,那样就会错失美好,只能让生命留下遗憾。
生活不是辩论场,不需要事事争个清楚明白。
每个人因为教育背景的不同,家庭环境的不同,注定会造成每个人不同的价值观,能理解对方,能接受不同的声音,是一个人成熟的表现。
任何时候,都不要高估自己,也不要低估别人,你我所有的观点,都是基于当时的生活环境所产生的。
一旦改变了环境,改变了心境,想法也会跟着改变。
到了那个时候,你再去回想曾经与人因为一点小事争得不可开交的场景,是那么的滑稽可笑。
丰子恺曾说:
“心小,小事也会变大;心大,大事也能变小。”
不争辩,是一种通透。
人生苦短,实在不能将时间浪费在毫无意义的事情上。
把自己的事情做好,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不争不辩,才是大格局的体现。
生而为人,当拥有智慧,看透不说透,看破不说破,凡事一笑而过,没必要较真,与人和善就是放过自己,善待他人就是善待生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