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2021-5-10 18:48 |
---|
签到天数: 833 天 [LV.10]辟谷大学III
|
对于中国的贫富差距,尽管中外的统计结果各不相同,但几乎没有人否认,中国已经步入了全世界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之列。这让我们产生一种忧虑。因为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中国正日益分裂成一个以贫富划界的国度。
这并非耸人听闻。2011年年中,由美国“美林全球财富管理”机构和法国凯捷咨询公司发布的第13份年度《世界财富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内地的富豪人数已经超越英国,名列世界第四。而2008年,中国的人均收入却在全球179个国家中排名第109。
而近期由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主任、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甘犁领衔的研究团队发布的国内首份《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称中国家庭净总资产高出美国家庭21%,而城市户口家庭的平均资产达到247万元,全国的自有住房拥有率达到89 .68%等一系列数据,引发了广泛的争论甚至质疑。
《调查报告》认为,中国目前10%的家庭资产占整个家庭总资产比例是84 .6%,而美国只有59%。从该报告采集的数据看,国内收入不均,资产更加分布不均。但有一点却是无法回避的现实,只要我们看看“中国1%的家庭掌握全国41.4%的财富”这一数字,就再明白不过了。
这个数字不仅远高于今天成熟的资本主义国家,也远高于当日深处“镀金年代”的美国。1929年的美国1%的家庭拥有国民财富的31.6%导致了全球大萧条,而现在1%的家庭掌握中国41.4%的财富,按照这个理论预测,中国的危机还在后头。
财富过度向少数人严重倾斜,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严重的制度性腐败和资源垄断剥夺了绝大多数国民的发展和竞争机会。从中长期看,财富过度集中于少数人势必从根本上侵蚀中国竞争力根基,贬损有关生产要素价值,阻碍新一轮增长周期到来,最终可能引发资产泡沫破碎、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的恶劣后果。
有人将这种情况称之为“中国国情”。但这个说法引起坊间不少质疑。
现在,“中国国情”和“国际惯例”恐怕是有关部门用得最多得两个词了。有网友撰写博文称,“出现第一个词肯定被拿来当作贫富差距的遮羞布;出现第二个词肯定是磨刀霍霍向牛羊。”在贫富差距问题上,舍“国际惯例”而取“中国国情”,怎么看都有拿国情当遮羞布的嫌疑。
中国贫富差距大是个无须争论的事实,但以“中国国情”为由给贫富差距打上“国情折扣”并不合理。由于政府对经济有超强控制力,而且权力监督机制的缺失,使得靠近权力就等于靠近财富。这个封闭的体系自然会使得赢者通吃,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而且,只要这个体系继续封闭,差距就会继续扩大。
当然,部分学者将中国贫富分化加剧的原因归咎为市场经济。但市场经济的历史事实告诉我们,一个真正自由开放的市场,并不会造成难以容忍的贫富差距。因为,自由市场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开放所提供的机会均等使得人人都有机会白手起家。相反,一个以行政权力做后盾的封闭体系,才会造成真正的垄断,扼杀公平竞争,继而造成过大的贫富差距。
获得过诺贝尔奖的经济学家约瑟夫·施蒂格利茨在新书《不平等的代价》中指出,不平等会削弱民众对政府的信心,损害民众的效率和总体经济,甚至会破坏人们对法治的信任。由于严重且不断加剧的不平等,我们正在付出代价。由于社会不平等很可能会继续恶化,如果我们不采取措施,我们付出的代价也很可能会越发惨重。
如果说施蒂格利茨的论著对不平等现象的根源及其危险性做出了认真而客观的分析,那么,上面提到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就是对中国贫富差距的生动写照。这说明,施蒂格利茨的观点的具有普世价值的。
事实上,中国贫富差距的客观存在,两极分化的严重性,与社会的不平等和分配不公有密切关系。是每一个关心国家命运的人都不能无动于衷的。作为各级政府官员,如果不能面对问题,也就谈不上解决问题。而一个憧憬与追求和谐社会、共同富裕的国家,若不能在解决贫富差距上有效作为,则和谐的愿景将更多停留在话语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