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2013-5-8 20:39 |
---|
签到天数: 19 天 [LV.4]辟谷小学III
|
清静经
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静者动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无,唯见于空。
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
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老君曰: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著之者,不明道德。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著万物。既著万物,即生贪求。既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便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
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静矣!
简介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又名《清静经》、《常清静经》,道教经典,篇幅虽短(只有390余字),内容却很丰富。此经教人静心清神、遣欲入静、得性悟道,为很多道士们日常诵习的功课之一。目前发现的最早注本出于唐末五代时的杜光庭。杜光庭称此经原乃天人所习,口口相传,不记文字。三国时葛玄受之于东华帝君。葛玄书而录之,因以传世。在《云笈七签》卷十七,有《太上老君清静心经》,此书并见《道藏》太清部,经文约600余字,其经内容和现在流传的清静经基本相同。相比而言,《清静心经》较为难懂,而且拗口,《清静经》较为流畅易明,而且上口。
唐末五代的杜光庭注本是目前所能发现年代最早者, 《道藏》中还有无名氏注本,注中列举诵持此经的效验,其故事多出于唐代。因此,大致可以推断此经不晚于唐代。宋代的黄震《黄氏日抄》中说:“后世有伪为道书者,曰《常清净经》;有伪为佛书者,曰《般若经》;千变万化,皆不出反常一语,初非异事,乃雷同语耳。”还有学者认为《清静经》 的思想是儒释道三家思想杂糅的产物。
仙人葛翁曰:吾得真道,曾诵此经万遍。此经是天人所习,不传下士。吾昔受之于东华帝君,东华帝君受之于金阙帝君,金阙帝君受之于西王母。西王母皆口口相传,不记文字。吾今于世,书而录之。上士悟之,升为天仙;中士修之,南宫列官;下士得之,在世长年。游行三界,升入金门。
左玄真人曰:学道之士,持诵此经者,即得十天善神,拥护其身。然后玉符保神,金液炼形。形神俱妙,与道合真。
正一真人曰:人家有此经,悟解之者,灾障不干,众圣护门。神升上界,朝拜高真。功满德就,相感帝君。诵持不退,身腾紫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