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2012-5-26 10:26 |
---|
签到天数: 1 天 [LV.1]辟谷初学
|
楼主 |
发表于 2010-11-21 14:41:0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曾把钱锺书归类为非凡的文艺家(区别于不知所云的“文化昆仑”),还把他定位成智慧文学的传人。从渊源上考察,我们的文学传统里缺乏智慧文学那一脉,我们的道统乃是道德文章。至少表面上,人们更愿意欣赏可以兼任道德楷模的作家,而智慧文学的传人,恰巧对扮演道德楷模兴趣缺缺,虽然这不等于他们的道德相对逊色。要在钱锺书的文字里找到既能提升自身道德辉光、又能方便后人脱帽致敬的华美格言,比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绝无可能。我不是说那种表述不好,但我确实想强调钱锺书志不在此。钱氏令人浩叹的机智和博学,他对丰富性的偏好,以及自矜自爱的个性,也会妨碍他将自己的学术目标,概括成几句供人记诵的大话。从拓宽世俗名誉的角度,这类话头总是相当实惠的,它们好比两道强光车前灯,可以一边把自己的学术道路照得贼亮,一边供普通读者获悉致敬的路径———想想唐德刚先生凭一句算命先生般的“三峡说”获得的奇特掌声吧。弗吉尼亚·伍尔芙说过一句狠话:“读者往往眼光迟钝,不先用强光把他照得花了眼,他们是不会睁开眼睛看一看的。”话说回来,这类招数固然管用,但也难脱天桥练摊的品格,因而难入智慧文学传人的法眼。除了早年的随笔和那本他自己并不看重的小说《围城》,钱锺书的学术著作更像是为打算在智力上接受挑战的读者准备的,他选择典雅的文言而非通俗的白话———虽然他白话才能一流———亦含有这层深意,说白了,就是劝那些偏爱快餐口味的读者退避三舍,像他提到的唐代大诗人王维那样,对敲错门的读者客气地说一句:你喜欢的“大作家在那边”。(《卢氏杂说》载:王璵好与人作碑志,有送润笔,误扣王维门,维曰:“大作家在那边!”,见《管锥编·太平广记》卷二五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