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2020-5-19 08:49 |
---|
签到天数: 472 天 [LV.9]辟谷大学II
|
顺其自然即是“修德”
一个人活在世上,常讲要修德。
什么叫修德,就是一切事情都要想得开。高高兴兴帮助别人,是德;善心善意做事,是德;这一般人都明白。可是自己做错了事,良心受到谴责,但也要放得下来,以后注意就是了,这宽心大度也是德。
德是什么?德就是顺其自然,就是承认客观规律,或者叫承认“天意”。所以,德就是万事超脱,万事不执迷,不计较,想得开,拿得起放得下,万事听其自然。一旦这样,就心地宽阔,就心中清静,就天地透明,就通通畅畅。还会有什么不舒服?还会有什么病?其实,人到那份儿上,有没有病都不想了。一个人要连生死都不在乎,把心中的千头万绪都丢掉,把心放下来,他就自由了。
我不病谁能病我?
我们特别喜欢两句话,一句是《心经》中的“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还有一句是老子的“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
人一生不知有多少挂碍,多少恐怖。怕病,怕死,怕苦,怕穷,怕失恋,怕别离,怕羞,怕耻,怕不能出人头地,怕空气污染,怕政治危机,怕调不上好房子,怕儿子上不了好学校,怕完成不了工作进度,怕热怕冷,怕上怕下,怕前怕后,可以说,每个人都有数不清的怕。
无数的怕,其中任何一种都可以通过潜意识造成身心疾病,如怕工作紧张就来一场感冒;怕羞怕见人,就出现口吃或面部神经抽搐。怕这怕那,不仅可以造成数不清的身心不健康,还会制造事故,“神灵”会用各种方法惩罚你。
我们不在乎这一切了。我大彻大悟。我无挂碍故无有恐怖。我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我正大光明。我坦坦荡荡。一切牵挂都驱除干净。我清清静静,无为而无不为。所以,我什么也不怕。
以“道”自居的新人格
《道德经》三十四章云:“大道氾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大道像泛滥的江河大海,漫流到处,万物依靠它生存,它从不推辞,功成而不自居,养育万物而不自以为主宰,可谓很小吧,可以忽略吧;万物归顺依附它,它仍不自以为主宰,可谓很伟大吧,它从不自大,所以才成就其伟大。
我们与道思维相合,形象相合,表情相合。我即是道。我氾兮,其可左右。万物恃我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我衣养万物而不为主。万物归附我而不为主。
要这样去体悟《道德经》中的每一句话。不仅在逻辑上理解,而要用全部身心去体悟。原来的自我化了,化入氾兮可左右的大道了。天道人道相通。如果在潜意识中进入了大道的思维,与大道相合了,那么这种以道自居的新人格,要贯彻到日常的全部生活中。
你生活,你学习,你工作,都要在新人格中,新角色中。
也许,你经常会从大道的自我意识中脱出来。不要紧,要继续修炼,继续进入。
终有一天,你真正地、完全地进入了。你就有了高智慧。
不仅在日常生活中,而且在治国中,实业中,学问中,艺术创作中,你大智大度。
治国及养身之道
你是一位政治家,很想探讨治国及养身之道。
《道德经》二十九章云:“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夫物或行或随,或歔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老子的意思非常明白。天下有其法道、法自然的规律。谁想取天下,而有所作为──你个人意想的作为,而不是道的发展──是断定不可能达到目的的。天下这种神器是不可作为的,不可按任何人的意愿行动的。为者必败。执者必失。谁想把持它,而不是顺依它,谁必失去它。
所以,出色的政治家绝不要生出任何不合乎道的欲望。
那么,他该如何呢?要认识到世界原本就“或行或随”,有前行者有跟随者;“或歔或吹”,有轻歔者有急吹者;“或强或羸”,有强者有弱者;“或载或隳”,有平安者有毁灭者。这都是正常的。出色的政治家只是感觉这一切,把握这一切,把万象融归于一。就是把天下的各方矛盾综合成一个趋势,一个结果,那便是错综交叉的力量的合力。那便是你的行为取向。究其实,那是历史的取向,因为历史原本就是把这一切综合在一起的。
所以,出色的政治家要做的是“去甚,去奢,去泰。”把过分的、极端的、奢侈的、多余的东西去掉。不合道的去掉了,就得道了。
也许你会问:许多伟人在历史上有大作为,他们一生始终是艰苦奋斗的。这该如何理解呢,他们不符合道吗?
我们回答:一个人做他该做的事情,并且只做他该做的事情就是道。该做的不做,不该做的硬做,此乃不道。用现代语言讲,就是要认清自己的历史使命,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既不推卸,也不奢求。
你该做的做了,就自然,就大道。不做就不自然,就不道。同样,不该做的,你奢望,过分,执著,就不道,必败。圣人也有过他不圣的时期,他可能有过“甚、奢、泰”,欲取天下为之。他便有败,有失。那都是磨炼。不磨不成佛。磨炼而得道。
你可能会接着问:治国、养身,在老子看来是一致的,对吧?
我们回答:是。谁能把这两件事看成一件事,看到其中相通的本质,就是对老子有真正的理解了。治国,能无为,去甚、去奢、去泰,这样的人必然心清静。他在日常生活中如若也能去甚、去奢、去泰,那么,两方面结合在一起,就是养身之道了。
为学日增为道日损
什么是“道”呢?
请朋友们在夜深人静时站在立交桥前入静。
天地既静。万物并作,吾观其复。天地静又不静。恍恍惚惚间,你感到时间飘忽了,前后重叠了。
立交桥不见了,还未建造,这儿是北京古城墙。城墙不见了,只有黄土地,河流。恍恍惚惚都没有了,混混沌沌,无天无地。混沌突然没有了,又有清清楚楚的天地。天地间又有这空空荡荡的立交桥。没有一辆车,却感到无数辆车在立交桥上川流不息。那是车的信息。立交桥上仍然循环着,旋转着。万物有信息,万物有能量。你分明感觉着空荡荡立交桥上那川流不息的流动。没有力量能阻挡它。立交桥的建立是有其必然的。立交桥的交通也是有其必然的。宇宙中任何一个环节的运动,都有着整个宇宙的能量做“背景”。
“道可道,非常道”。
“为学日增,为道日损”,很对。“损而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为道,就是越来越简单的。越来越少欲念,越来越少言语,越来越清静。损而又损,以至于无为无念了,境界就高了。无为而无不为了。
人在守静笃,致虚极,整个意识和宇宙化为一体时,意识就可以调动宇宙的能量。宇宙配合你做了一场梦,把梦变为现实。只此而已。
为什么一个细胞全息缩影着一个人?我们也曾推测,一个人全息缩影着宇宙。其实,取世界任何一部分,都缩影着世界的全息。对这一点,我们该从更高的层面来理解了。
物壮则老
老子讲“物壮则老”。壮,不好;成熟,不好;鼎盛不好;人生光辉顶峰,不好。要的就是生命之初,要的就是一切刚刚开始。
很多人不懂这道理,一味地追求成熟、鼎盛,那不过是追求荣尽衰来,追求“物壮则老”,是可悲的。不要把自己虚无广大的生存发展空间都占满,不要使自己对世界的征服达到极限,不要使自己权力、智慧的统治到达顶峰。
要“复归于婴儿”,“复归于无极”,“复归于朴”。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4年出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