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辟谷★———大成耕读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542|回复: 0

中医名言1~90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9-12 13:29
  • 签到天数: 197 天

    [LV.7]辟谷中学III

    发表于 2013-6-13 22: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治风先治血,血足风自熄。
      2.人之所病病疾多;医之所病病道少。
      3.世上只有不知之症,没有不治之症
      4.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5.扶正即所以祛邪,祛邪即所以扶正
      6.六腑以通为补
      7.少年进补,老来吃苦
      8.心主血、脾统血、肝藏血
      9.暴怒伤肝,五志化火
      10.上工(高明的医生)治未病,不治已病
      11.夫业医者,当先明脏腑……治病不明脏腑,何异于盲子夜行!——清 王清任《医林改错》
      12.缓则治其本,急则治其标
      13.治急性病要有胆有识
      14.治慢性病要有方有守
      ——岳美中
      15.风为百病之长
      16.痛则不通,通则不痛
      17.六腑以通为用
      18.行欲方而智欲圆,心欲小而胆欲大
      19.胃以通为补,脾以健为运
      20.留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
      21.不为良相,则为良医
      22.凡药能逐邪者,皆能伤正;能补虚者,皆能留邪……于此知无药之不偏矣……何必朋参芪而仇硝黄哉。
      ——莫枚士《研经言·用药论二》
      23.夫病有宜补,以泻之之道补之;病有宜泻,以补之之道泻之
      ——程杏轩《医述·药略》
      24.必先岁时,勿伐天和
      25.氣聚則塞,氣散則通
      26.是痛之休作由氣聚散也
      27.故治疝必先治氣
             --金翼匱
      28.邪在脾胃,陽氣不足,陰氣有餘,則中寒腸鳴腹痛
                        ------靈樞?五邪
      29.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 善言古者必有合与今 善言人者必有厌与己
      大医精诚.
      30.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
      31.学到知羞处,方知艺不精。
      32.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临证多,更要熟读王叔和。
      33.学医从"伤寒论"入手始而难既而易,从后世分类书入手初若易继则大难矣。
      34.治病必先识病,识病然后议药,药者所以胜病者也。识病,则千百药中任举一、二种用之且通神;不识病,则歧多而用眩。
      35.久立伤骨,久坐伤血,久视伤神,久行伤筋 ,久卧伤气。
      36.养生在动,养心在静
      37.修和无人见 存心有天知。
      38.疾虽久,犹可毕也。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
      39.医为仁人之术,必具仁人之心。
      40.学不博无以通其变,思不精无以烛其微。
      41.药为治病之器,可以除疾,亦可杀人。若知之不详,用之不的,小错则贻误治疗,大谬则关系性命。故医者于药不可不精。
      42.读仲景书,须于无字处求字,无方处索方,方可谓之能读。
      43.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44.用药难,识证难。
      45.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46.医贵乎精,学贵乎博,识贵乎卓,心贵乎虚,业贵乎专,言贵乎显,法贵乎活,方贵乎纯,治贵乎巧,效贵乎捷。知乎此,则医之能事毕矣。
      47.话传三遍假成真,药方抄三遍吃死人。
      48.清泻不用医,饿到日沉西。 撑痢疾,饿伤寒。
      49.疮大疮小,出头就好。
      50.不服庸医药,胜请中流医。
      51.吃药不忌口,枉费大夫手。
      52.久病成良医。
      53.春捂秋冻,无病无痛。
      54.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
      55.痘要结,麻要泄。
      56.壮水之主以治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57.壮火食气,少火生气。
      58.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胜而泉源不竭。
      59.人受天地之气生,天之阳气为气,地之阴气为血,故气常有余,血常不足。——朱丹溪〈格致余论〉
      60.见痰休治痰,见血休治血,
      61.见汗不发汗,有热莫攻热;
      62.喘气毋耗气,精遗勿涩泄,
      63.明得个中趣,方是医中杰。
      ——明·李中梓《医宗必读·肾为先天本、脾为后天本论》
      十问
      64.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
      65.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
      66.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
      67.妇人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
      68.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清·陈修园《医生实在易·问证诗》
      69.凡医者之于病人,必事事体贴,如若身受之,而后用药无误
      70.医之为道,全在身考。
      ——清·徐灵胎《慎疾刍言·用药》
      71.暴眩为风火与痰,渐眩为上虚气陷(陈修园"医学实在易")
      72.土虚木必摇(尤在泾"静香楼医案")
      73.肝风上升于巅顶,原属阴亏;
      74.痰浊弥漫于中宫,多因脾弱.(王旭高"王旭高医案")
      75.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内经"至真要大论")
      76.无虚不能作眩(张介宾"景岳全书")
      77.无痰则不作眩("丹溪心法")
      78.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天人和一。
      79.见病医病,医家大忌!
      80.病有标本,多有本病不现而标病见者,有标本相反不相符者,若见一证即医一证,必然有失。唯见一证,而能求其证之所以然,则本可识矣。
      ——明·周慎斋
      81.治病必先识病,识病然后议药。
      ——清·喻嘉言《寓意草·先议病后议药》
      82.病经议明,则有是病即有是药,病千变药亦千变。
      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
      ——《素问·至真要大论》
      83.张景岳注云:“必伏其所主者,制病之本也。先其所因者,求病之由也。”
      84.有诸内必形诸外,观其外可知其内。
      ——清·周杓元《温证指归·望色论》
      85.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张仲景
      86.舌以候元气之盛衰,苔以察病症之浅深。
      ——清·俞根初《重订通俗伤寒论·伤寒脉舌》
      87.辨舌质,可诀五脏之虚实;视舌苔,可察六淫之浅深。
      ——近代·曹炳章《辨舌指南·辨舌总论》
      88.观舌本,可验其阴阳虚实;审苔垢,即知其邪之寒热浅深也
      ——清·章虚谷《医门棒喝》
      89.谨察间甚,以意调之,间者并行,甚者独行。
      ——《素问·标本病传论》
      90.张景岳注云:“病浅者可以兼治,故曰并行。病甚者难容杂乱,故曰独行。”
      寸尺弱,勿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https://www.52bigu.com/thread-460693-1-1.html

    辟谷 | 西安大成耕读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2012-2015 www.52b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小黑屋|★免费辟谷★———大成耕读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3227768663将免费辟谷进行到底。。。

    陕ICP备20008113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