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2013-9-1 08:36 |
---|
签到天数: 13 天 [LV.3]辟谷小学II
|
中医理论源于人们朴素的唯物主义观念,中国传统文化中将物质自然分为五种元素,各个元素之间存在相生相克的对应关系,中医将人体内脏与五行相对应,形成了一套严密的理论体系。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属性元素。 这五种物质属性元素“相生”、“相克”的规律作为阐释天地万物联系的基本法则,从而形成了五行学说。
中医养生的核心思想是“整体—平衡”, 五行学说就是这一理论的体现,在指导养生调理方面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五行学说,将人体的内脏分别归属于五个系统,以五行的特性来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以五行相生相克说明五脏之间的联系和制约所达成的平衡关系。
藏象学说,“藏象”二字,首见于《素问?六节藏象论》藏,是指藏于体内的内脏;象,是指表现于外生理功能和病理现象。
所谓藏象,即藏于体内的内脏所表现于外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现象。
藏象学说是研究人体各个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它是在医疗实践基础上,在阴阳五行学说的指导下概括总结而成的,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医将人体各藏象与五行中的五种元素相对应,从而将人体各个系统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每个系统之间都存在不同的关系,使复杂的人体结构变得简单明了,对疾病的辨证论治起到全面科学的指导作用!
五行 木 火 土 金 水
五脏 肝 心 脾 肺 肾
五腑 胆 小肠 胃 大肠 膀胱
五季 春 夏 长夏 秋 冬
五方 东 南 中 西 北
五色 青 赤 黄 白 黑
五味 酸 苦 甘 辛 咸
情志 怒 喜 忧思 悲 恐
开窍 目 舌 口 鼻 耳及二阴
其华 爪 面 唇 皮肤 发
在身 筋 心脉 肉 皮毛 骨
明白以上对应关系,再结合五行生克原理,就可以非常快速地找到疾病的症状所对应的脏腑功能失调,对相应脏腑功能的调整,就能消除疾病的症状!
一、肝 血之存库 藏血,主疏泄,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在志为怒,在液为泪。
藏血: 肝,血之存库,肝是藏血的地方,对血液进行清洁净化。肝解毒的过程就是清洁血液的过程,因此在人体里面,肝是最主要的排毒器官!
主疏泄: 保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通而不滞,散而不郁。说明肝就象树木生长一样将干净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使身体得到营养生长。
在体合筋: 肌腱、韧带和筋膜出现病变, 血不养筋,关节活动不利, 易于疲劳或肢体麻木, 屈伸不利,手足震颤。 说明筋的机能失调于肝功能失调有密切关系。
其华在爪: 指甲薄而软,易脆裂,枯而无光,甚至变形。 肝功能失调会导致指甲病变,反之通过指甲以上变化也可以推断出身体内肝功能失调。
开窍于目: 肝阴不足→两目干涩 肝阳不足→视物不清 肝经风热→目赤痒痛 肝火上炎→目赤肿痛
在志为怒:急躁易怒
在液为泪:两目干涩,流泪增多或目眵
二、心 君主之官 主血脉,主神明, 在志为喜,在液为汗, 在体合脉,其华在面, 在窍为舌。
主血脉: 心血亏虚:心慌、心悸、面色无华。 心血淤阻:心闷痛、面色灰暗。
主神明: 出现失眠、多梦、神志不宁或反应迟钝、健忘、精神萎靡等。
在志为喜: 过喜则神伤
在液为汗: 动则汗多
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心气过盛:现红赤脸、且脸常 有红晕,多现血压, 血脂异常; 心血淤阻:脸颊及嘴唇呈紫色,是血在脉管中循行无力,多现血脉阻滞。
在窍为舌: 舌,心之苗。 心脉亏损:舌面皱折、裂痕。心火上炎:舌尖鲜红。 心血淤阻:舌质紫斑。心神失常:舌卷、舌强直、舌歪、言语有障碍。
三、脾 “后天之本” 气血化生之源
主运化,在志为思,在液为涎,在体合肌肉,主四肢,在窍为口,其华在唇。
主运化: 运化失调,腹胀,食欲不振,大便溏烂,疲倦,消瘦,湿症、痰症、饮症,甚至水肿。
在志为思: 思虑过度,出现气结,气滞→不思饮食,头目眩晕,脘腹胀满。
在液为涎: 口液分泌增多,流涎。
在体合肌肉, 主四肢: 虚胖、消瘦。
在窍为口: 脾运失健:口淡无味,食欲减退; 湿热困脾:口甜、口粘、口臭、口干、舌两侧有明显牙齿印; 口腔症状:口中多现溃疡,溃烂或牙龈肿痛,嘴角溃烂等。
其华在唇: 脾运失健:唇色淡白; 脾火上炎:唇色血红; 湿热困脾:唇燥褪皮。
四、肺 朝百脉,司呼吸
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主通调水道,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开窍于鼻,在液为涕,在志为悲。
主气,司呼吸, 主宣发肃降: 胸闷、鼻塞、呼吸浅表、短促、咳痰、咳嗽、气喘、呼吸不畅、无力。
在体合皮 其华在毛: 皮毛防御功能减退,容易感冒,皮毛憔悴枯槁,皮肤易发炎,毛窍多闭塞现痤疮粉刺,肤质差,疤痕难消等肤质问题。
在志为悲: 过悲则伤肺
开窍于鼻 在液为涕:肺气失宣→鼻塞流涕,嗅觉失灵,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
肺热→鼻塞,涕黄浊, 嗅觉减退
肺燥→鼻腔干燥
肺寒→鼻流清涕
五、肾 先天之本,百病之源
藏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主水,在志为恐,在液为唾,在体为骨,主骨生髓通于脑,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和两阴。
藏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 肾精亏损:生殖机能减退,如男子阳痿、早泄、遗精,女子月经不调,无性欲,易衰老,重则不孕不育。
主水: 体液代谢异常,甚至水肿。
在志为恐:“恐则气下,惊则气乱” 下焦胀满,甚而失禁。
在液为唾: 唾为肾精所化生。
在体为骨,主骨生髓,其华在发: 腿软无力,腰酸背疼,骨质疏松,易骨折,小儿发育迟缓,记忆力减退。“齿为骨之余”:小儿牙齿生长缓慢成人牙齿早脱。“发为血之余”:头发枯槁、泛黄,发质差,易断裂分叉,早脱早白。
开窍于耳和二阴:肾精不足:听力减退、耳鸣、耳聋、耳炎症、耳痒;肾气化失常:小便、大便异常,如尿频、夜尿、遗尿、尿闭,大便稀溏频繁。
腑脏表里关系
一、胆:与肝互为表里
胆汁是从肝脏分泌出来的,胆是贮藏和排泄胆汁的,帮助消化食物。
二、胃:与脾互为表里
上接食道,下接小肠。主要功能受纳腐熟水谷。 “胃气下降”。
三、小肠:与心互为表里
上接胃,下接大肠。主要功能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
四、大肠:与肺互为表里
上接小肠,下端通肛门。主要功能是传导糟粕。
五、膀胱:与肾互为表里
位于腹下。主要功能是贮存和排泄尿液。
六、三焦:与心包互为表里
上焦,心、肺;中焦,脾、胃;下焦,肝、肾、小肠、大肠、膀胱等。
阴阳气血虚实
中医里讲“阴”即为物质,“阳”即为能量,阴阳可以互相转化,既能量和物质可以互相转化。比如食物中的糖分,被人体吸收后可以转化为能量供给人体活动,这就是阳,如果被人体所储存,既转化为糖原,则是阴。如糖尿病人都是阴虚症状,也就是储存的物质不足,因此就消瘦。
“阴虚”即指人体必须的物质不足。“阳虚”即指人体能量不足。
“阴”在人体中代表人体中所有必须的物质,包括水分、血液、体液、糖分等各种人体组成物质。
“阳”在人体代表人体内的能量,包括气、热量、力量、可转化为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等。
“气”在人体属阳,代表能量,气虚则人体能量不足,活力不足,易疲劳。
“血”在人体属阴,代表血液,血虚则人体面色苍白无华,血液不足,贫血。
“虚”指虚症,即少,不足。人体大部分疾病都跟虚症有关;“实”指实症,即造成疾病的外邪。
中医治病的原则是“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