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2016-3-18 21:22 |
---|
签到天数: 543 天 [LV.9]辟谷大学II
|
楼主 |
发表于 2013-8-5 21:44:35
|
显示全部楼层
在静坐时,身体是静坐的工具,于是,当能把身体安置平衡时,心理上则容易调至安宁。在欲界,身体是中心,而身体上的感受则是无明之心执着的重点。于是,在禅坐中,因身体的平衡与安适,往往会带来心理上的安闲舒适与平静,在这个心理环境下,清净心则更容易建立和体会。因此,静坐中虽然使用的是身体,但它的目的却并不在身体上,获得心的安宁与平静,从而开发心的清明,则是静坐的目的所在。
日常生活中人们一般都从欢笑喜悦中获得良好的感受,但事实上,从这些有内容的获得中所产生的良好感受则较为浮浅,这是因为这些感受多数与某种较为强烈的物质利益方面的获得有关,这使心很容易疲倦。但若能从自然的静坐中所产生的安宁与平静,则容易启发清净之心,此心往往伴随着巨大的能量,这是安宁和平静所带来的能量,而非是欲望之能量。藉着这种清净之心的能量,心会产生巨大的识别能力,这在勘破身心的本质时会产生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我们说,静坐的方式是最好的方式,它容易使心回归自然之本源。静坐时需要专注于一个目标,例如呼吸,这种专注并不是强制地进行,而是自然地达到。观照时就像是沐浴在阳光中一样,轻柔地面对呼吸;所谓观照即是面对目标而不加诸欲望。当习禅者面对呼吸时,心自然地会知道呼吸的状态,同时心也因此而集中于一呼一吸,而这一切的过程之中并没有欲望。
没有欲望的方式是轻松的方式,这并不容易为现代人所认识。但在禅坐中,你则要试着体会让心找到一个目标,并以无欲的方式观照它——这是非常有用的方式。心如果有了具体而简单的目标,它就不会在那些杂乱的地方延续以往的纠结状态。如果你能试着练习纯粹的观照而不对目标加诸欲望,于是,你就会体会到宁静的滋味——如果你能体会到这一刻,那将是终生难忘——这就是为什么禅修一直在吸引着世世代代的智者加入的原因之一。
在此宁静中,呼吸是自已出现的,而不是追寻来的。与此同时,因为心理上的宁静度很高,你也能同时感觉到很多东西,例如身体的生理变化与感受的变化。身体是自己在变化,在这种深度的安宁中,习禅者能感受到身体这个物质环境在依照规律进行不断地整理;这时,你可能感觉到身心清爽,疲累也随之消除了;在此时刻,多年形成的不良习惯而导致的身体失衡也许就在这种调整中得到了平衡。在这种非凡的静默中,心能知道这一切在变化,它们是自由地变化,而心只是知道。你知道这是规律在起作用,而非人力——也许你是第一次体察到了自然规律在自己的身心上展现作用——这是非常神奇的情形,而只有在非凡的清净心态下,心才能发现这一事实。如果能够从这种清净中发现身心的自然规律,这将使习禅者进入另一个境界。此种经历会增加你的兴趣,同时也会让你打开眼界,世界的形式并不是你之前所认识的那么一个小小的范围。
一般的静坐中总会伴随着放松身体与放松心理的活动,让身体一部分一部分地放松下来,同时有意识地忘记过去的所有事情,让心真正地休息下来。在这种方法里,多数放松心理的行为都会从冥想开始,有意识地观想着一些画面,如草原的广阔或大海的博大。但其实,最便捷有效的方法是把心慢慢地集中于某一事物上,例如呼吸。这种方式是最快和最有效的,它是宁静心的最佳方法,这就是为什么多数宗教修习都鼓励人们要观照呼吸。
在宁静中,心念会出现,你要允许它们出现,而你只是观照者。这里的难点是允许所有的身心之物自然地表现它们自己,而你只是观照。因为人们在生活中所形成的不良习惯,往往要强制地安置所有的事物,不允许事物以它们本有的方式自由地展现,若把这种习惯带进修习中,则会让禅修失效。
呼吸是我们事先已经设定的固有目标,如果发现此刻的心没有目标,那就需要把心集中于呼吸之上。虽然是事先设定的目标,但也不要生硬地把心压在呼吸上,你只是安静地坐着,感觉呼吸,是呼吸自己出现的,不是你追着呼吸要去观照它。静坐不是追寻的时刻,观呼吸也是如此,追寻事物的方法不符合开发智慧的原则,追寻也容易导致心理上的过度疲累。
多数人在静坐中会体会到身体的轻微振动或前后的摆动,这是正常现象。如果它们出现,你只需要观照和品味它,如果没有出现,也无须有任何的追寻——这非常重要。寂静就是这样一点一滴地练成的,心只是感受,而一切都只是自然地发生,你在这当中能够允许所有现象在展现它们自己,你完全接受这一切——此刻的心理与身体现象。
清净之心意味着你的观照是自然发生的,没有丝毫的勉强,这是清净的本质。当你安静下来,没有做其他的事,观照就会自然地开始。可以试着体会一下,当你的心极其纯净和安宁时,心会很有力并自然地展开观照。所以静坐是一种习惯,当你熟悉它并培育出这样的习惯,你的心就容易宁静下来,而不会去追寻什么事物,甚至于你也不追寻禅修。而当这一切都真正地停止时,清净来临,观照也由此而开始。
在静坐中不要想着什么事情,也不要想着入静或要修出什么功夫。静坐是安宁的开始,而安宁则是观照的契机。如果你过于倾心于静坐或观照,则容易成为一个生硬的行为,而不是真正的清净了。身体是坐着的,但心则是要安宁下来,只有安宁的心才会逐渐地形成观照,而这正是修习四念住所需要的心理能力。
宁静中不要让心丢失目标,专注地看着目标,这会使心的平静加深,而真正地平静会使心变得流动——我们一般称这种心态为“流状态”。这样的心最适合观照,因为它没有执着,所以观照的效率是最高的。
以适合你的方式静静地坐着,这就是说,你要让身心按照它自己的方式坐下来,不要有任何的强迫或仓促。轻轻地闭上眼睛,保持静止。静止在这里的意思是不要有意识地追寻什么事情,也不要期待,只是安宁下来。这并不容易做到,愈是有经验的人,愈能知道这件事的难度。允许身心内外一切事物自然地摆放而不去干涉,则需要更高的智慧,也是最难达到的状态。例如混乱之心出现,你能让它们表现而不要求其安静下来吗?或者说心在此刻不停地在干涉所有的事情,而你能允许它的这些活动,并看顾它的这些行为吗?这也许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但藉着这种训练,习禅者则会有重大突破,你会明白清净的真正意思是什么。安静即让其安静,混乱即让其混乱,而在此当中所升起的觉知,则可以证明你的清净之心所达到的程度。
所以在习禅者那里,清净心的内在涵义与平常不同,它不是人们惯常所说的安宁与平静,而有着更为深彻的涵义;体悟这一点尤其需要在静坐中积累的经验,但其总的要领则在于你修习的方向感与深厚的综合能力。总之,对于以智慧为本的习禅者,真正的归宿是观照身心内外所发生的一切,以便明了它们“无常、苦、无我”的本质特征。
四念住的修习是从清净开始的,没有清静之力,观照则无法实施。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些习禅者不肯在培育清净之心上下必要的功夫,而长期迷失于文字思维造成的心理环境,但并不是修习,也无法形成智慧。习禅者首先要达到的是清静,清静在这里并不代表一定是静静地坐着,你可以是坐着的,也可以是行走或站立,或做任何一件事情,只是这个时候的心是保持了清明。
上述所说的只是定力部分的修习,它是四念住慧观的基础。这部分的训练若达到足够的深度,四念住的观照才能有效地展开。在生活的一切行为之中体会清静之心的状态,如果能够发现清静心的本质,你就能够发现观照的秘密。
下面的几个原则,可以做为体察清静之心的参考:
1.清净之心并非是心中没有任何事物,而是心自然地专注于某一事物;
2.清净心有其巨大的威力,在静坐中认识和体会这一点;
3.戒、定、慧、善、美的事物容易引发清净之心,而贪、嗔、痴、邪恶将会成为不清净心的滋生地;
4.在成就清净之心的过程中,纯正的正见和足够的练习至关重要性;
5.每一位习禅者都有着非凡的潜力,重要的是你要尽力地开发它们,让其显露于心理的表层;
6.清净之心的本质必须要以智慧为基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