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辟谷★———大成耕读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317|回复: 0

 涵三語錄1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10-16 19:48
  • 签到天数: 301 天

    [LV.8]辟谷大学I

    发表于 2013-8-16 09:50: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涵三語錄
       
       呂祖全書涵三語錄小序
       
       
       昔儒家有語類,釋氏有語錄,皆學者記錄其師之答問,片言隻字,不欲遺忘,以為學問之助,然而可存者絕少。《涵三語錄》,不過日用之庸言,已盡精微之大道。蓋體備不離於己,故親切有味,其辭殆與洛閩語類同,而非他人之說法講學者,所能及其萬一。峨眉仙師,謂滴滴甘露沁人心脾,何經與錄之分,信知言矣!
       
       紀述者,黃君誠恕、吳君一恕、李君務恕;纂輯者,孫君守恕、余姪允誠;續錄則余與黃君。輯近年以來,黔中就楚積經演典之訓,合前錄共為一卷。要之涵三此等語極多,皆散失藏匿,而不及全錄,惜哉!
         
       
         涵三語錄
       
       呂祖曰:
       「道無可道,可道非道。無可道道,而故道道,所道之道,是為道郛;無可為道,而故為道,所為之道,是名道蠹。微乎!微乎!未有天地,道於何寄?既有天地,道於何有?入乎九淵,通乎九天,包乎六合,運乎兩極。智者無所用其明,巧者無所施其力。拙以藏之,愚以守之,清以涵之,靜以養之,神而明之。故欲極於神,則不可不養;欲得其養,則不可不涵;欲至於涵,先必有守,守之固者,藏之必深。惟其能藏,於是可守,惟其有守,是以可涵。迨其養足,神明不測。
       
       然此大道,實在無為。不可以虛,不可以實,虛虛實實,是為至道。下士聞言,旨大非笑。彼所非笑,亦又何計?彼不知虛,焉能體實!彼不知實,焉能體虛!循跡不化,執象以求。或為不法,而多左道,填塞胸臆,罔悟太伭。豈知精微,不離心君。巧者弄其詭譎,欲捷道以求速成;智者逞其私知,思異途而至於域。是以作為一切採鍊等術,背道愈甚!既有口說微言,以求諸心,然實功不致,徒為虛談,於道何切!
       
       爾諸學人,出其至誠,鏟其私心,巧智盡喪。拙以藏之,愚以守之,清以涵之,靜以養之,於是神而明之,久久漸熟,大丹斯成,與上聖同功矣!若乃利慾未忘,我見不除,妄議大道,反生障礙。下士不為,深可哀惻!」
       
       ※   ※   ※   ※   ※   ※   ※
       
       道, 吾不得而知也,吾不得而言也。吾不得而知,無所用吾知也; 吾不得而言,無所用吾言也。無所用吾知,以無可知也;無所用吾言,以無可言也。以無可言,固無所言;以無可知,固無所知。無所可知,而故求知,其所知者,道之末節;無所可言,而故為言,其所言者,道之皮膚。微乎!微乎!有形無形,有象無象。不可以知,而無弗知,是名真知。不可以言,而無所言,是為至言。無知無言,遂無以為道。無以為道,而又何言?而又何知?無知無知,無言無言,乃為妙道。
       
       ※   ※   ※   ※   ※   ※   ※
       
       誠斯明,明斯誠,金丹妙訣,一箇囫圇。
       固爾精,養爾神,清靜虛寂,渾渾沌沌。
       莫忘本來面目,山青水淨同倫。
       
       ※   ※   ※   ※   ※   ※   ※
       
       凡人學道,先要養氣。氣粗則心浮,心浮則膽大,膽大則人欲肆,欲肆則道心不定,道心不定,則諸惡因緣,輻輳而至。可知養氣,是入道要緊功夫。
       
       ※   ※   ※   ※   ※   ※   ※
       
       大道至公,伭功微妙。負氣含形,亦能覺知了悟。逞私用智,反生障礙迷離。參淂透伭關一點,三寶總屬糠;打不破羈網千重,六根皆是冤孽。猛回頭,大海茫茫登彼岸;急下手,虛空漠漠見青天。只知身後慮身,那管錯中更錯!為子孫開基創業,牛馬勞勞,向人世積過重愆,刀槍疊疊。要知百年有限光陰,豈能千載常存躬體!好收拾意馬心猿,用功夫龍降虎伏。若不著用心機,枉費摩挲,縱教日誦伭文,徒勞氣力!從此各尋向上,勿仍自失居諸。爾等勉之, 予言不再。
       
       ※   ※   ※   ※   ※   ※   ※
       
       訓蕭修恕云:「一派汪洋,何處是岸?何處是死處?汝恐不能到那死處去!舍身何用?不如此時尋真人!枯禪無益,爾且靜持三月,在此間坐百晝夜,看是如何,方可到那死處地方去得。」
       
       ※   ※   ※   ※   ※   ※   ※
       
       問劉守恕云:「於 予言能會一二否?即將一二說來。」
       守恕對云:「一是先天否?」
       答云:「一非先天。先天曾著得一字耶?自昔一畫開天,已落下一乘矣。子亦會 予文中義乎?將皮膚處說來。」
       「去卻皮膚,便見骨髓。」
       又問守恕:「將虛實義講來!」
       守恕對云:「虛是先天。」
       答云:「何處立先天?」
       「此先天基也,非先天也。除卻精氣神,方為先天。煉三寶是後天功夫,到先天不事此矣!先天是忘忘無無地位,著不得一毫思議。纔著一毫思議,便不是先天矣!」
       
       ※   ※   ※   ※   ※   ※   ※
       
       問諸子有未曉者,舉一義來。
       吳一恕對云:「下手用工處,此心如何使用?」
       答云:「方下手時,此心貴一,注意伭關。既下手後,得其微妙。此心貴無,無所注意。大丹祕訣,如是如是!」
       
       ※   ※   ※   ※   ※   ※   ※
       
       問嬰兒結就後,是何地位?時守恕誤對答云:「非我問爾!」
       「此結就後,是何地步?」
       「結就後,亦離後天,已見先天之時,知否!先天,無為者也。彼嬰兒結就後,既是先天,便當無為。若心不至於忘忘,則念有所觸而生,便非無為矣!既非無為,則三災生焉。」
       
       ※   ※   ※   ※   ※   ※   ※
       
       守恕問「動靜之旨」。
       答云:「不動則腐,不靜則亂,一動一靜,貴乎自然!
       陰陽者,動靜之自然者也。
       四時循環,又一動一靜之自然者也。
       至於太極,則又動極而靜,靜極而動之自然者也。
       惟無極,斯無動靜矣!」
       守恕復問《三品》中,廣求高真指示之語。
       答云:「豈有嬰兒既成,而尚不通伭伭者乎?但嬰兒既成,切不可遽令出舍,或養護一二十年、三五十年,然後可也。若養護之法,只在無為。不然,難脫三災矣!子輩將 予言與斯文互參可也。」
       
       ※   ※   ※   ※   ※   ※   ※
       
       大道無名,大道無形。於若即若離之中以求,在有意無意之間而得。忘我忘物,無聲無臭。
       
       ※   ※   ※   ※   ※   ※   ※
       
       吾門甚大,吾法甚嚴;吾道甚公,吾戒甚肅!能遵吾門之法津,持吾教之戒行,便當心口如一。道念堅真,屏幽居,不干外事,無自勞擾,解縛脫繫。毋取榮以致辱,務棄邪以歸正。守雌養元,道乃真定。
       
       ※   ※   ※   ※   ※   ※   ※
       
       問靈山寺僧人云:「靈山何在?子知子之法門乎?」
       「不落方所,不著思議。
        靈山不在城中,亦不在西域,並不在心內!」
       「識得靈山處住否?」
       「住著靈山,不識靈山!」
       「靈山是何處住?」
       「白玉光中現樓台,塵塵剎剎費追猜。毫端大地山河裏,何處靈山更可懷。莫浪說,無安排,眼前香花玉燭,都是西方世界」
       「我為汝說,汝諦思之!子門本空,吾道更空。空無所空,有何參究?是知此道,同出一原,同歸一穴。向故紙堆中覓生活,何異痴人說夢!故吾道以不著心為至,子門以不著境為高。要知不著境,猶有心在。胡不此心一併空卻,豈不甚善!近日禪和參學,何殊旁門搬運,空弄精神!全無實效!
       吾為汝說:古佛前仙,皆從實處著力!雪山若無六年苦行功夫,那得見星一笑?今之修行者,徒於蒲團上,領一二句野狐餘唾,胡思亂想!朴實之人,終身空過;尖利之徒,利口伶牙。撰幾句口頭禪,哄那後學開堂說法,將古先佛祖,門風敗壞。嘆哉!嘆哉!但此等事,明者自悟,昧著難覺。即如吾道中,終日言修煉者,遍天下皆是,然孰是能悟虛實之理者!子歸吾門,只要成器。若果誠心敬奉,自有得手處,不瞎喫人痛棒也!」
       
       ※   ※   ※   ※   ※   ※   ※
       
       凡人神不虛,則板滯不活潑,如一渠死水:不朽敗,則變色易味矣!惟虛則不滯,不滯則不著,活活潑潑,若彼空谷然:一聲鳴,則群聲應。所以人之神,貴虛而不死,然後究明伭關祕訣,而有靈通變化之妙。古今來學道之士,亦有結撰嬰兒,陽神出現之時,而終歸於無用者!惟不曉此「谷神不死」之語也。故 太上《道德》五千,其伭妙止在此言。所謂煉性煉形,皆糟也,有何伭妙乎?
       
       ※   ※   ※   ※   ※   ※   ※
       
       或問「水火坎離」。
       示云:「水何物?火又何物?坎離又是何物?如子云『日月為天地結就大丹』,便從此著思。
       日月又是何物? 予為子正之。夫日為太陽,然太陽之中,分得有一點陰精。若無此點陰精,則日之所暄,不生物,而焦爛萬類矣!月為大陰,然太陰之中,含得有一點陽氣。若無這點陽氣,則有魄無魂,不能照曜天下。故月雖純陰,而實不離乎陽。然此日月,分陰分陽,陽交乎陰,陰參乎陽者,皆天地之氣,絪縕摩盪而成。故道家以日月方丹,天地為爐,陰陽為火候,而太極先天,為吾身本來也。若夫坎離,其義亦如是。蓋不曰乾坤,而曰坎離者,乾為獨陽,坤為孤陰,獨陽不生,孤陰不長,故道家言丹頭,不曰乾坤,而曰坎離。惟此坎中一陽,居二陰之內,則陰包乎陽,而有生育之功;離中一陰,居二陽之內,則陽包乎陰,而有成務之能。是以道家先用坎離分配丹元,然後取坎中一陽,納入離中一陰之內,遂變純乾,復還先天本體也。但人只知坎為水,離為火,而遂以水火交濟為丹訣,而抑知不外乎吾身之一氣也。蓋氣有陰有陽,不知道者,陰陽交雜不分。故學道之士,先要分別陰陽之,而後取此資彼,或取彼益此耳!蓋精與神,皆不外乎氣,故道家不言精神,而獨言氣也。
       
       ※   ※   ※   ※   ※   ※   ※
       
       或問:「陰陽之氣,何以分?」
       示云:「分而言之,清者為陽,濁者為陰;呼者為陽,吸者為陰;升者為陽,降者為陰;上則為陽,下則為陰;左則為陽,右則為陰;心氣為陽,腎氣為陰;肝木為陽,肺金為陰。統而言之,人身皆陰,止有一點陽精耳!」
       又問:「一點陽精是何處?」
       示云:「此是成仙作佛的真種子、真面目、真命脈。斯時那許輕談也。」
       
       ※   ※   ※   ※   ※   ※   ※
       
       或問性之旨。
       示云:「天地未有,先有此性,有此性,則有此氣。故性為天地之心,氣為天地之體。夫豈有性而無氣乎!抑豈有氣而無性乎!然在天地,不可以性言,亦并不可以氣言。如謂天地,惟是性耳,則高高下下者是何物?如止以氣言天地,則運行不息,不震不墜者,又是何主持?故言天地者,但曰道而已。則性與氣兼該矣。夫人稟天地之氣以生,有是性而後有是氣,有是氣而後有是形,無是氣,則形遂潰;如無是性,則氣安主乎?氣如居宅,性如主人,尋著了主人,不必更問居宅。故見性明心,不必再講許多煉氣煉形之事。若初學之士,不曾識得居宅,如何便認得主人?故欲尋主人,先要訪居宅,訪著了居宅,自會遇著主人。然亦有訪著居宅,而不識主人者,或主人翁不相照應者,此 予所以掃除一切,獨見性天為上耳。但初學之士,先要存形,若不究明伭關,養氣煉形,則居宅一潰,主人無處著腳。果子輩欲求捷徑,俟 予《三品》告成,依例修持,形也固,氣也全,性也見,區區嬰兒,無煩九轉,自有陽神出現,變化莫測之妙矣!
       
       ※   ※   ※   ※   ※   ※   ※
       
       聲靜不如身靜,身靜不如心靜,心靜則萬聲俱忘,心靜則萬聲俱寂。
       若心不靜,即使其身趺坐鎮日,眾聲不聞,而此心已入萬聲中,莫能得片刻清靜矣!故修道之士,先要修心。修心入手,正不在靜室,於群動之際,方能勉強作功夫,可以驗吾心動靜。若修心者,不從眾動處下手,一味向靜處尋求,苟遇動時,則此心從前靜境,卻不知不覺失去。況人生那有靜日,正好於紛紜擾攘之中,默為靜擬。至於日用飲食,只可隨緣度過,又勿著意經營,以致分亂道心可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https://www.52bigu.com/thread-460693-1-1.html

    辟谷 | 西安大成耕读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2012-2015 www.52b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小黑屋|★免费辟谷★———大成耕读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3227768663将免费辟谷进行到底。。。

    陕ICP备20008113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