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辟谷★———大成耕读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336|回复: 0

涵三語錄5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10-16 19:48
  • 签到天数: 301 天

    [LV.8]辟谷大学I

    发表于 2013-8-16 10:03: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   ※   ※   ※   ※   ※
       
       人當年茂,每事應自束性,乃德之基,不可不涵之溫厚。故儒門「存心養性」,即 予門「煉氣煉神」之謂也。
       學道者,未學生,先學死;不能死,焉得生?藏生機於死竅中,在人自己會。不然,則日見求生,日見就死矣!此生生之道,大有伭奧。勿為習染,休被塵迷。明人一點,如暗室張炬,頓生光明,莫把聰明向無用處使。
       誠恕,子縈縈俗務,固為人情不免之事。然子較庸俗不同,自宜毋存凡見。此時 予即為子般般印證,然亦無者不能增,有者不能減,雖欲為之造命,其如定命何?今特與子言之,冀子了悟:「一切有為之法,悉加夢幻泡影。」子但循分安時,求證將來妙果,則乘 予開闡之日,儘足開子慧性,方是子七十年來,收緣結果之功。子須從此漸排塵累,擺脫俗情,大作整頓,收拾性靈,以待緣至,即可助 予闡演,利賴無窮。抑且於爾往昔生中修持,自得圓通早證矣!
       
       ※   ※   ※   ※   ※   ※   ※
       
       既皈予門,須體予意。以敬畏存心,以和平待人,勿貢高以自矜,勿驕奢而傲物。縱妖冶盈前,當思坐懷不亂之下惠;雖人將橫逆加我,必須學三自反無過之君子。豈不知《周書》:「皇天無親,惟德是輔」乎?
       
       ※   ※   ※   ※   ※   ※   ※
       
       予門弟子,率領眷屬皈依,固云向道之誠。然諸子但知取一道名,便是皈依,殊失皈依之義!不知「皈」者,乃以道為歸;「依」者,以道為宗主而依倚之也。若能信受奉行,遵守法戒,於道門不犯規律,於人事不壞綱常,心術端正,誠敬勿欺,凡事依理而行,方不失皈依之義,方可稱皈依之人。倘止求一道名,遂了皈依之念,實為無益!況彼等婦女童,無所知見者乎!
       
       ※   ※   ※   ※   ※   ※   ※
       
       嚮慕予道,必須敬信,諸事敦本。若甘自棄,便日流於污下;苟能行健,即日進於高明。至於涵精育萃,攝性調情,又端在有涵養澄靜之學,存虛無杳冥之心,方克有濟!倘自不收束,則日粗浮,神之不接尚小,而過之招報甚嚴矣!
       
       ※   ※   ※   ※   ※   ※   ※
       
       示洪篤誠:「子亦聞予『涵三』之名義乎?自兩儀肇判,三才遂分。然天有三光以昭示萬物,地有三教以維持人心,但人有氣稟不齊,故釋典有三乘,仙藥有三品,即儒家亦有上中下氣質之不同。究其初,厥賦維均,本屬一氣,中涵一理,所以三教雖分,同出一原。若參透三教之理,毫無彼此之異,自同歸太極之精矣!
       夫太極者,即所謂『先天一』,兩儀從此而判,三才從此而分。若夫三教,則太極之支流雜派也,原其始,無非一理。是以 予壇特命『涵三』之名,蓋會三歸一,又一道中包涵三教耳!若伭門修煉工夫,有雜有正:雜則言接命延年之方,正則惟談金丹大道。金丹者,即佛法所謂『圓明覺性』是也。非金非石,而金石無以比其堅;分陰分陽,而陰陽無以喻其妙!靈應無方,神通難擬,修之則寸田尺宅可長生,百年千年可常存。彼藥物火候,二八一觔,子午抽添,水升火降,皆支言耳!其實窮究性命之旨,降伏其妄心,道即在目前矣! 予昔《指伭篇》,曾揭此義訓人。有云報言學道諸君子  好把無毛猛虎牽夫無毛猛虎者,心也,心之所之為意,意者,伭門所謂『黃婆』,於人身中『脾土』是也。水在下難升,火在上難降。意至專一,則自隨。故丹訣有云:『黃婆牽引入中央。』蓋金為水母,木為火母,以此東王公,配西王母,而生水火兩男女,然必以意為烹煉,方能成就。故丹訣又云:『本因戊己為媒聘,遂使夫妻正合歡。』雖丹經有如此種種名相,皆屬假立,若降住此心,則一切皆空。 太上云:『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即如涵三之意,三且不名,涵於何有?涵且不名,三於何分?即一而三,即三而一。了此道者,是真修行人也。」
       
       ※   ※   ※   ※   ※   ※   ※
       
       自己本來心性,究未明了,所以冤業牽纏,輪迴往復。此劫未盡,彼劫又生;惡報未消,業債又起。沉淪愈久,陷溺愈深!渺渺泉鄉,茫無出路;悠悠歲月,何日超昇?夫人身難得,樂土難生。耳目聰明,皆上蒼篤生之德;衣食饒足,實前世修積之功。利名富貴,豈可強求!壽夭窮通,原非倖致!苟不能上酬覆載之恩,下答鞠育之德,是輕生忘本,已負莫大之愆!或更加以敗亂倫常,喪根本,存心積慮,惟機械巧詐之是工,處世待人,盡刻薄殘忍之是務,對三光而不知敬仰,毀三教而不屑尊從,污穢人群,傷失本性。生則難辭惡疾,橫喪天年;死則難躲冥刑,打入地獄。凡此等眾,寧不可悲!須知天堂有路,只教心地光明。今日撒手,今日即空;明日回頭,明日即了。笑人生一場虛夢,誰能夢里尋真?歎世上多少虛花,孰向虛中著實?生時不知修省,死後魂魄皆昏!依草附木,本來之靈性何存?泣地怨天,夜臺之淒涼誰顧?一旦改形換面,失卻人身,萬劫沉淪,了無出路,可不畏哉?
       
       ※   ※   ※   ※   ※   ※   ※
       
       世人曠劫以來,迷失真性,全不皈奉三寶,只圖利養色身。不知色身是假,終有敗壞。若金丹大道,長生不滅,亦無生亦無死。但所謂「金丹」者,非如外道旁門,燒丹煉汞,惑世誣民,使人傾家破產,終無一成,而且有害也。神仙修丹,即是修心。人人有此金丹,惜自己不肯修煉,以致隨劫輪迴,永無解脫之日耳!須踴躍誓願,首謝前愆,皈依三寶。所謂三寶,釋曰「佛法僧」寶,道曰「道經師」寶。名雖各異,理實一也。從此永久奉道,即可證清淨道身。夫覺悟只在一心,心同太虛,無罣無礙。若能覺悟,即可自度。否則沉淪億劫,雖萬種慈悲,亦難拔度矣!
       
       ※   ※   ※   ※   ※   ※   ※
       
       自古皆有死。然其中亦有前劫善根未熟而死者;亦有惡業未露而死者;亦有學佛學仙,中途改變,以致善果未成,惡業漸長而死者。又有生平為惡無厭,終年能改過自新,臨命終時,因此一念,能自改悔,轉劫遂好善修為正道者。故此一生,有男女富貴貧賤壽殀之不齊,非上蒼有意區別,皆由善惡自招!若前生好善樂道,今世又能好善樂道,則天福自致,天堂可躋;如其不能,則天路閉塞,無門可入,地獄惡報,無由出離!
       第一要發「信崇心」。信奉三寶,自能消曠劫罪愆,出生死苦海,證長生之大道;
       第二要發「懺悔心」。悔歷劫不知伭功,未能修煉,自心性體,被無明煩惱蔽錮,以致淪於鬼趣。此一悔心,能生種種功德。譬如磨鏡,塵垢既去,透體光瑩。故知生死,心為根本。心欲長生,即當崇善。善乃福基,惡實禍兆。作善作惡,總屬乎心!心有一善,如地生嘉禾,灌溉滋茂,收獲必美!一念有惡,如雲蔽虛空,日為掩暗,其光便減。若能改悟,如風吹雲翳,雲散光現,虛空湛然!學道之士,性體虛明,亦復如是。世人不知修道真訣,將謂愚昧凡夫,何堪修道!豈知道本在人,不是離了心性,別有一種道理。若別有一道可修,諸佛諸仙,便屬欺世。其實修心,即是修道。人但一心悔過自修,道不遠矣!試聽誦經,其中語句雖多,無非表此一心!
       心本剛健中正,純粹以精,初無一毫人欲之私。何謂人欲?蓋隨各人所欲,或富或貴,或好色,或美食,種種貪妄之心,皆名為欲。此欲一萌,即離天性,遂致迷真逐妄,落無數階級,故不得名為天性,而曰人欲也。又此欲各各有,各各異,非大同之理,非至公之心,故云「私」。今後但去此私心,除卻妄念,令通體光明,復還天性,則道在邇矣!若言下頓悟此性,即是金丹大道。日日參究本來,自得了脫苦趣。
       
       ※   ※   ※   ※   ※   ※   ※
       
       人生之初,惟止一性,并無他物。夫此性者,先天一是也。天得之以致清,地得之以致寧。人得天地清寧之以成形,於是遂有陰陽清濁之分。
       然此天地之,始於太極,所謂太極,即是先天一,因天地由此而生,故曰先天。此在人則謂之性。人未生時,此一點真性,投於母腹,得父精母血而成形。然此精血,亦天地清寧之而生,因此時既有精血,遂有形相,從清虛元陽無相中,落於有相,而先天之,於是雜而無形。故 太上云:「降本流末,而生萬物。」此之謂也。方其未出母腹,藏於無形,其性其命,尚渾而為一。及墮地一聲,已將太虛圓明光大之體,一聲叫破,於時性既發露,命亦隨之,遂有窮通壽殀之不齊,但性體本善。而既生之後,性光隱而不見,遂有心之名。然性即心體,心即性用。二者各分天地,故性曰「性天」,心名「心地」。至於用「意」,又落第三階級,愈流愈遠,愈遠愈失,所謂「水出崑崙,便不清也」。既有形相,便有五官四肢百骸六根之不一。 太上云:「不物中物,不有中有。」正謂此也。惟仙佛深達此理,直究本來,所以仙家之「七返九還」,亦只是煉情歸性,歸性即 太上所謂「歸根復命」。而佛法種種,亦不過修明此性耳!
       人自曠劫來,縱無明性,迷失真宗。夫此無明,何得亦謂之性?譬比溟渤,同謂之海,其波濤洶湧莫測之狀,總屬海水,不得謂溟渤是水,其波濤非水也!使波平濤息,則海水清淨之體,還復如是。若人能降心,除去妄想,使情歸於性,則太極真元,全體造化,與天地合德,日月合明矣!故聖門之忍性,忍此無明;予門之煉性,煉此無明是也。然作罪根因,又屬妄認色身是我,種種計度,以養此色身,雖衣食充口體,猶以為未足。故 太上經中,先示斷障之法,令勿起貪瞋:貪則有損人利己之事,瞋則妒人之有,恨己之無,而怨天尤人之罪,日積月深矣!及至天曹考較,地府減祿,大數迫時,撒手而往。
       生平衣祿歸何處,業鏡台前事事真。
       渾身有口難分說,始悔從前錯用心。
       
       ※   ※   ※   ※   ※   ※   ※
       
       昔演典談經,龍沙顯跡:《八品》伭文,闡自毘陵,曾費數萬計;嗣又丕振宗風,宣演《五品》,亦費數千;至於涵三闡教,演《清微典》,已較前節略,僅千餘耳!後演禪宗,蒙佛慈指示,諸凡從儉,以冀早成,是歷來演典談經,未嘗不大有布施。然世風漸替,好道無人,所以後此宣演,皆量時度勢,不多繁費。今某既肩斯任,功德匪小。  予非欲從陋就簡,不過體諒一官薄俸,無甚盈餘,所以從儉行事,非 予自輕祕旨,褻慢伭文,以俯就於人也。然應辦儀物,仍不須節省,演務重大,體制莊嚴。況開闡靈文,眾真班列,諸神侍衛,非小可事也,以適中為妥。
       
       ※   ※   ※   ※   ※   ※   ※
       
       料理演務,又兼積誦經藏,固是難事,然必須善諭諸子,毋使誠意散渙,毋致始勤終懈,方有利益。予不惜委曲開導,誠欲子等真切誠信,發於自然,方為功德。果能肫篤奉道,隨處皆有感應,不求福而福自至,不圖報而報自豐。天人感召,捷於影響,子等勉旃。
       
       ※   ※   ※   ※   ※   ※   ※
       
       邊邑土瘠民貧,又值災厄之後,為民父母,最宜愛惜蒼黎,如保赤子,疾痛癢,俱要護持。與民共苦樂,正宰官盡職之事。
       夫上天好生,莫重於民命!凡為有司者,不特慎刑為要,若無教化及民,使知觀感,不能格於有恥,亦是有司之過!若博泛愛之虛聲,致令刑賞不明,舉錯倒置,使民無所依賴,而手足莫措,更是有司之過!至於辨冤理屈,折獄於片言之間;入死出生,定案於寸毫之上,尤宜審慎,非可忽也!
       古昔明吏,如文忠公父,其福報在於子孫,史冊可證!究其由來,皆一心在於好生,便已作福無量。宜體此恕字,恤民之命,養民之力,惠之以恩,使之以義,照鑒無私,福澤遠大,正未艾也。
       
       ※   ※   ※   ※   ※   ※   ※
       
       書云:「天道無親,常與善人。」但立心行善,忠君恤民,苗彝愚民,鎮之以威,撫之以恩,威恩交施,柔剛並用。詩云:「不剛不柔,敷政優優,百祿是遒。」能如是存心,如是行事,天必佑之!自然所願從心,有求皆遂。天且弗違,而況於人乎?況於鬼神乎?
       
       ※   ※   ※   ※   ※   ※   ※
       
       邊郡赤子,貧苦者多,宜加意撫惜,發奸摘伏,宜小心慎重。岩疆之民,易於歸化,亦易於梗化,惟在恩威調劑之力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https://www.52bigu.com/thread-460693-1-1.html

    辟谷 | 西安大成耕读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2012-2015 www.52b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小黑屋|★免费辟谷★———大成耕读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3227768663将免费辟谷进行到底。。。

    陕ICP备20008113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