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2015-10-9 20:36 |
---|
签到天数: 71 天 [LV.6]辟谷中学II
|
修道者如何简事
简事,是修道者应该遵守的重要原则。唐代上清派高真司马承祯将修道的法门和次第分为五渐门、七阶次。五渐门即斋戒、安处、存想、坐忘、神解,“神仙之道,五归一门”。七阶次即敬信、断缘、收心、简事、真观、泰定、得道。司马真人把“简事”作为修道七次第中的第四步,执两用中,贯通上下。没有简事的修为,就谈不上后面的“真观”、“泰定”、“得道”。不能简事,就难以“安处”,不能“安处”,如何存想、坐忘、神解?简事,是修道关键的环节,承上启下。
简事,是一种认知,一种心态,一种方法,更是一种修养的境界。没有相应的认知,人就不会主动简事而修真;没有相应的心态,人不会安于寂寞而去修真;没有相应的方法,想简事也简不下来;没有相应的修养,心里想简事,行动上落实不了。
简事,不要大起尘劳,或忙于“弘道度人”,或忙于“参访明师”,或忙于“辩论是非”,或者聚众清谈,或者联手“创业”,或忙着攻击异己,或忙于各种事务。这些作为,看起来很高尚,很风光,本质上,大起尘劳而已,于修道本身,益处不大。
简事,修道者要安于淡泊,过简朴的生活,过简单的日子。这样,才会有更多的精力用于内修、内观。
简事,要有简静的心灵,要有简易的行事。简易,是《周易》之“简易”,“易”指《周易》,而“简”,是《易》德之一。易有简易、交易、变易、不易。《系辞》云:“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把握了简易的易道精神,就能成就贤人之德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