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2014-11-20 11:22 |
---|
签到天数: 72 天 [LV.6]辟谷中学II
|
我在书店发现里面有一个小男孩有点与众不同。这个小孩大概三四岁,小小年纪在那里像模像样地看书。我笑了笑,这么小的小不点懂什么,还跟大众似的一本正经在挑书?正在我疑惑之际,只见他的父母过来用英语问他书挑好了吗?只见那小孩奶声奶气地说“我喜欢这本书”,于是他的父母就带着他和他挑的那本书一起去了收银台。
原来是个外国孩子。怪不得尽管他外表长得和中国孩子没有什么区别,但第一眼看上去就有一些异样。相信许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外国孩子有些特质和中国孩子不一样,特别是性格上,通常比中国孩子更独立、更开朗、更有主见、更活泼。
当然,这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教育观念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如果你愿意借鉴一些他们的教育观念并付诸实践,你一样可以培养出有特质的孩子。
外国人重快乐,中国人重成绩
中国姑娘王雪莲在上海认识了瑞典人卡尔松,两个人相爱、结婚,婚后移居瑞典,一年后生下儿子小卡尔松。王雪莲认为儿子有二分之一中国血统,应该学点中文,长大了不要忘记中国这个根。所以从三岁开始系统地教小卡尔松中文,在一个缺乏外语环境中学习外语是一件很吃力的事情,尤其是小孩。小卡尔松当然也不愿意,但是迫于王雪莲的强迫也不得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地学着。
没想到这件事竟导致了一场重大的婆媳冲突。事情发生在老卡尔松太太的一次来访。她发现王雪莲强迫小卡尔松学中文,小卡尔松乘机向奶奶告了一状。老卡尔松太太立即指出这么小的孩子学第二语言会影响第一语言的掌握,而且还会影响到孩子的思维发展。王雪莲也据理力争,欧洲许多人都会说两种以上的语言,坏影响在哪里?再说,说到底,多学点知识有什么不好?!就是最后这句话将一场讨论变成了争论。老卡尔松太太冷冷地说,我的孙子没有必要这么有知识,只要快乐就可以了。天底下竟有这样的人!王雪莲气得说不出话来,这不是胡搅蛮缠吗?
好在卡尔松在中国生活过一段时间,对中国的情况有些了解。等王雪莲冷静下来,卡尔松开始做思想工作:“瑞典人认为小孩子就是玩,玩得高兴才行。你看我哥哥的孩子已经上小学了,才开始学20以内的加法。”提起这件事王雪莲确实有印象,去年去卡尔松哥哥家,发现他的孩子上小学了还在学20以内的加法,还得到老师的表扬。“这也值得表扬!中国的幼儿园孩子就会。”王雪莲当时还觉得不可思议。
卡尔松也有他的道理。“这个年龄的孩子就是玩,等他到了该学习的年龄他自然会学。”“现在就是该学的年龄,因为越早学越好,否则太迟了。”“我知道中国有一句广告语‘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是人的一生是一场马拉松不是100米短跑,所以起跑慢一点没有关系,关键是持续力。如果起跑快会影响以后的耐力,那就不应该追求快速起跑。你们中国足球,少年队非常优秀,青年队也不错,可是到了成人就不行了。还有,和西方绝大多数国家的孩子相比,中国的孩子起跑得够快吧,怎么我们这里诺贝乐奖发了这么多年,至今没有一个本土的中国人得过奖?为什么?”
孩子受欺负,中国人帮助孩子解决,外国人让孩子自己解决
外国的孩子受欺负时,家长让他面对现实,自己解决问题;受欺负后家长会安慰孩子,帮他出主意。中国的孩子受欺负时,家长会出面摆平,受欺负后会痛骂孩子。
小约翰逊和小卡尔都是小学生,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点——都喜欢女孩小安娜。小约翰逊决定纠集一帮狐朋狗友教训小卡尔一顿,好让他离小安娜远点。这天他们堵在小卡尔回家的路上,卡尔发现后骑上自行车就逃,一帮人在后面紧追不放,眼看着逃不掉,卡尔急忙躲进他爸爸的公司。
卡尔爸爸见他进来,“这是我工作的地方,不是你玩耍的地方,你跑进来干吗?”卡尔默不作声,卡尔爸爸意识到什么,“是不是又有人欺负你?”卡尔不回话,他爸爸继续说:“躲避不是办法,你必须面对,你必须找出解决方案。”然后把卡尔赶出门外,卡尔刚一出去,立即被这批孩子打得鼻青眼肿。
卡尔的爸爸晚上回家之后,发现卡尔的鼻子还在流血,安慰他:“一个人敢面对这么多的孩子,我真为你感到骄傲。”
李霞是我中学同学,大学毕业后她在北京工作,平时联系不多,有一天突然给我打来长途,“你是心理学家,我请教你一个问题,是关于我儿子的。”她开门见山地说。原来李霞的儿子刘汉和今年小学四年级,人高马大,“像他爸爸。”不过话语中听不出李霞有什么自豪感,成绩也在班级里名列前茅。照说这样的孩子没什么让人不称心的,可是他有一缺点,可以说是大大的缺点,他对别人太好。他们班有一个同学,个子比他矮,可是我们家刘汉和老受他欺负,经常回来身上青一块紫一块。我跟那个孩子的家长交涉过几次,可是他们的素质也不高,对孩子也不太管。
不怕老同学笑话,我每次看到我儿子受伤之后回来,心里好难过,我跟他讲道理,你个子高完全可以打过他。可是我现在是打也打了,骂也骂了,没有效果。只剩下一条路,准备送他去武术学校。后来突然想到了你,赶快来咨询看你有没有高招。
听到这里,我对她说,“高招”是有,看你敢不敢用。“你赶快说。”她迫不及待。“首先,没人愿意挨打,要么你儿子打不过他,要么另有原因。个子高并不一定打架行。第一步你要搞清楚原因。”“怎么搞清楚?”“他挨打回来你要安慰他。”“你疯了!”电话里的传来了她抑制不住的叫声。“你这什么馊主意?!你儿子被人打了,你会安慰他吗?”
我停顿了一会,等她情绪安静下来问她:“我给你出一道选择题,你在单位受了同事的气,回家之后你希望你老公:A.骂你一顿,你怎么这么没用?!B.不管你,就当这事没有发生。C.安慰你。”“那当然是C。”“其次呢?”“B。”“那么为什么一到你小孩,你选择的顺序就变成了A、B、C呢?你好好想想看,你为什么连C考虑都没有考虑过。实际上,孩子这么弱小,他更需要你的安慰。”
“你这个歪理好像还有些道理。”尽管她一下子没有认错,但很显然态度有所改变。
过了几天,她又打来电话。“问题解决了。”“是什么个情况?”我赶忙问。“我儿子告诉我他不是打不过他,而是不愿打他,生怕一打他,他再也不和他玩了。”她停了停,“到底是心理学家,我问我儿子,你以前怎么不告诉妈妈?他说你每次都这么凶,我怎么敢说出来。”
中国把孩子当“小人”看,外国是把孩子当“人”看
有一次我看到一个交警要罚一名中年妇女的款,原因是她骑车带人。那位女士指着后座的孩子反驳说:
“你说我骑车带人,可是我没带。他是‘小人’(上海方言,小孩的意思),不是人!”
为什么李霞对儿子一套对自己另外一套?因为中国人压根儿就认为“小孩不是人”,既然不是人,当然不能用对人的方法对付他。
我在法国图卢兹市访问期间一次傍晚到小河边散步,看到一个三岁左右的男孩在骑一辆三轮自行车,这时我已经离家两个多月,看到这个可爱的男孩自然想到我儿子,我忍不住停下脚步问他:
“你叫什么名字?”
“戴维。您呢?”
“我……”
这是我第一次遇到一个小孩问我名字,再说,我这样一个大人怎以能向一个小孩介绍自己。我犹豫了一会,最终还是作了自我介绍:“我叫阿杰。”
反观中国的孩子,总是被迫叫“叔叔好!阿姨好!爷爷好!奶奶好!”叫完之后,“走,你到一边玩去。”而外国的孩子总是被鼓励一起参与谈话。这就是为什么外国的孩子与人交往时总是落落大方的缘故。
究其原因,中国人的教育观念是“白纸论”,小孩生下来是一张白纸,可以任你塑造的。而西方人的教育观念是“彩纸论”,小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人,他有自己天生的倾向。这就是为什么外国的小孩可以自己决定是否吃饭、吃多少,穿什么衣服,买什么书,吃不吃手指,玩什么游戏。
实际上,从本质上说,“白纸论”是中国几千年封建的“师道尊严”的影响,至今仍在无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结果。绝大多数家长和老师,尽管口头承认应该尊重孩子,尊重学生,但是在实际教育中,他们关心的只是儿童对成人的尊重。例如,孩子做了错事,大人往往批评、训斥、讽刺挖苦。更为严重的是,很多成人不重视对儿童独立性、创造性的培养,而认为,听话的孩子是好孩子,不听话的孩子是坏孩子。
最后,我要特别强调的是,我绝对不是说外国的孩子一定比中国的孩子好,外国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一定比中国的好。我只是提出一些中外教育观念的不同之处,供广大家长参考,目的是培养适应新世纪的人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