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辟谷★———大成耕读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13009|回复: 127

《道德经》之每日一课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16-4-12 11:45
  • 签到天数: 337 天

    [LV.8]辟谷大学I

    发表于 2014-1-2 19:01: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
      《道德经》,在其流传过程中,不断有后人增删,意改,而在其传抄刊印过程中又有错置等情况发生,从而形成了老子道德经一书极其复杂的版本问题。
      《道德经》,东周春秋末周守藏室吏老子(老聃)在陕西写成,据《楼观先师传》和《楼观本记》载,周昭王二十五年,尹喜候西游入秦的老子至函谷关,在楼南高冈筑台(位于现陕西周至县终南山北麓楼观台),老子述《道德经》五千言以授之,故此处胜迹又称楼观台,在这里写出了这部凝结了华夏智慧的绝世之作。《道德经》上下篇五千余言八十一章。老子,修道而长寿,大概活了一百六十余岁,或说二百余岁。与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同时,长孔子20余岁。公元前535年、527年、515年、501年、486年,孔子数次求教天道问老子,言老子“犹龙”。
      老子,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经过专家大量考证及考古发掘,终于证实中国古代思想家老子的故里位于现在河南鹿邑县。具体姓名史料中也颇为不全。“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
      1973年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甲乙两本帛书《老子》,是西汉初年的版本,《德经》在《道经》之前。现在可见的最早版本,是1993年在湖北荆门郭店楚墓出土的竹简《老子》,版本最为原始、古朴。此本校注,参看丁四新著《郭店楚竹书老子校注》等书。
      《道德经》常会被归属为道教学说。其实哲学上的道家,和宗教上的道教,是不能混为一谈的,但《道德经》作为道教基本教义的重要构成之一,被道教视为重要经典,其作者老子也被道教视为至上的三清尊神之一道德天尊的化身,又称太上老君,所以应该说道教吸纳了道家思想,道家思想完善了道教。同时,前面所说的哲学,并不能涵括《道德经》(修身立命、治国安邦、出世入世)的全貌。
      《道德经》提出了“无为而治”的主张,成为中国历史上某些朝代,如西汉初的治国方略,在经济上可以缓解人民的压力,对早期中国的稳定起到过一定作用。历史上《道德经》注者如云,甚至有几位皇帝都为其作注。唐贞观二十一年(647年),译《道德经》为梵文,传入东天竺;唐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唐玄宗亲注《老子》。日本使者名代,请《老子经》及老子“天尊像”归国,对日本社会发展产生过影响。
      道教奉为主要经典之一。
      《道德经》本为先秦道家的代表作,汉末张陵创五斗米道,奉老子为教祖,尊称为太上老君,以《老子五千文》为教典教悔道徒,创立了道教,并作《老子想尔注》以宗教的观点解释《老子五千文》,自此成为道教的基本经典。
      《道德经》为韵文哲理体。《庄子天下篇》括其旨曰:“以本为精,以物为粗,以有积为不足,澹然独居神明居。……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以濡弱谦下为表,以空虚不毁万物为实。”其说大体从天人合一之立场出发,穷究作为天地万物本源及宇宙最高理则之“道”,以之为宗极,而发明修身治政等人道。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道当取法于地,究源及道所本之自然。道之理则,分无、有二面。道常无,无名无形,先于天地鬼神,而为天地万物之始,道常有,生天地万物,具无穷之用。道之理则贯穿于万有,表现为万有皆相对而存,极则必反,终必归,根本之规律。而有之用,常以无为本,“有生于无”。圣人体道之无,法道之自然无为,以之修身,当无欲而静,无心而虚,不自见自是,自伐自矜,为而不持,功成而不居,怀慈尚俭,处实去华,以之治天下,当“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还刀兵,离争斗,不尚贤,不贵难得之货,不见可欲,使民虚心实腹,无知无欲,则无为而治。“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故知道者守雌抱朴,退让谦下,挫锐解纷,和光同尘,以柔弱胜刚强。道教知道之论与政治观、伦理观,大体不出老氏体系。至若经言“致虚极,守静笃”“专气致柔”、“涤除玄鉴”,抱一处和等修养之道,更为道教守一、心齐、坐忘、服气、内丹等多种炼养术之所本。而“长生”“死而不亡者专”等说法,道教引为仙学长生说之宗源。“归根”“复命”之说,内丹学则发挥为内炼成真、与道合一之哲学依据。《道德经》这部被誉为“万经之王”的神奇宝典,对中国古老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无论对中华民族的性格的铸成,还是对政治的统一与稳定,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的世界意义也日渐显著,越来越多的西方学者不遗余力地探求其中的科学奥秘,寻求人类文明的源头,深究古代智慧的底蕴。
      《道德经》到了公元前206年-公元200年,被奉为道教经典,所以有学者认为《道德经》被分为八十一章有明显的道教的九九归一的思想,在内容的分割上未免牵强。但道德经前三十七章讲道,后四十四章言德,简单说来,道是体,德是用,二者不能等同。至清代魏源首次破此惯例而分《道德经》为六十八章,相对保持了每章的完整性。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似是作者、注释者、传抄者的集合体)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并分为81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 TA的每日心情

    2016-4-12 11:45
  • 签到天数: 337 天

    [LV.8]辟谷大学I

     楼主| 发表于 2014-1-2 19:04:2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章
    [原文]
    道可道也①,非恒道也②。名可名也③,非恒名也。无名④,万物之始也;有名⑤,万物之母也⑥。故恒无欲也⑦,以观其眇⑧;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⑨。两者同出,异名同谓⑩。玄之又玄⑾,众眇之门⑿。

    [译文]
    “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它并非一般的“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辞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名”也是可以说明的,它并非普通的“名”)。“无”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浑沌未开之际的状况;而“有”,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因此,要常从“无”中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要常从“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无与有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名称相异,都可以称之为玄妙、深远。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奥,而是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从“有名”的奥妙到达无形的奥妙,“道”是洞悉一切奥妙变化的门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0-4-12 17:20
  • 签到天数: 671 天

    [LV.9]辟谷大学II

    发表于 2014-1-2 19:14:4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soso_e16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6-4-12 11:45
  • 签到天数: 337 天

    [LV.8]辟谷大学I

     楼主| 发表于 2014-1-2 19: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大家一起来,每天学一章,一起加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9-10 08:56
  • 签到天数: 142 天

    [LV.7]辟谷中学III

    发表于 2014-1-2 20: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道可道也①,非恒道也②。名可名也③,非恒名也。-------请问组长,这是不是无常的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5-10 08:38
  • 签到天数: 143 天

    [LV.7]辟谷中学III

    发表于 2014-1-3 01:27:57 | 显示全部楼层
    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
    如何断句总让我困惑?
    那里可以找到原件,古竹简?
    那里可以看到?
    不要人注释过的

    点评

    道德经的注解非常多,每人都有自己的看法、理解和解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6 11:4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6-4-12 11:45
  • 签到天数: 337 天

    [LV.8]辟谷大学I

     楼主| 发表于 2014-1-3 08:39:3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章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①;皆知善,斯不善矣②。有无之相生也③,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④,高下之相盈也⑤,音声之相和也⑥,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⑦,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⑧,为而弗志也⑨,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译文]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所以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6-4-12 11:45
  • 签到天数: 337 天

    [LV.8]辟谷大学I

     楼主| 发表于 2014-1-4 08:52:4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章

    [原文]
    不上贤①,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②,使民不为盗③;不见可欲④,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⑤,实其腹,弱其志⑥,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⑦、弗为而已⑧,则无不治矣⑨。

    [译文]
    不推崇有才德的人,导使老百姓不互相争夺;不珍爱难得的财物,导使老百姓不去偷窃;不显耀足以引起贪心的事物,导使民心不被迷乱。因此,圣人的治理原则是:排空百姓的心机,填饱百姓的肚腹,减弱百姓的竞争意图,增强百姓的筋骨体魄,经常使老百姓没有智巧,没有欲望。致使那些有才智的人也不敢妄为造事。圣人按照“无为”的原则去做,办事顺应自然,那么,天才就不会不太平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6-4-12 11:45
  • 签到天数: 337 天

    [LV.8]辟谷大学I

     楼主| 发表于 2014-1-5 13:52:4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章
    [原文]
    道冲①,而用之有弗盈也②。渊呵③!似万物之宗④。锉其兑⑤,解其纷⑥,和其光⑦,同其尘⑧。湛呵⑨!似或存⑩。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⑾。

    [译文]
    大“道”空虚开形,但它的作用又是无穷无尽。深远啊!它好象万物的祖宗。消磨它的锋锐,消除它的纷扰,调和它的光辉,混同于尘垢。隐没不见啊,又好象实际存在。我不知道它是谁的后代,似乎是天帝的祖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6-4-12 11:45
  • 签到天数: 337 天

    [LV.8]辟谷大学I

     楼主| 发表于 2014-1-6 11:30:5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章
    [原文]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①;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②?虚而不屈③,动而俞出④。多闻数穷⑤,不若守于中⑥。

    [译文]
    天地是无所谓仁慈的,它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也是没有仁受的,也同样像刍狗那样对待百姓,任凭人们自作自息。天地之间,岂不像个风箱一样吗?它空虚而不枯竭,越鼓动风就越多,生生不息。政令繁多反而更加使人困惑,更行不通,不如保持虚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5-10-26 18:09
  • 签到天数: 535 天

    [LV.9]辟谷大学II

    发表于 2014-1-6 11: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善荷 发表于 2014-1-3 01:27
    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
    如何断句总让我困惑?
    那里可以找到原件,古竹简?

    道德经的注解非常多,每人都有自己的看法、理解和解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6-4-12 11:45
  • 签到天数: 337 天

    [LV.8]辟谷大学I

     楼主| 发表于 2014-1-7 16:47:3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六章

    [原文]
    谷神不死①,是谓玄牝②。玄牝之门③,是谓天地之根。绵绵呵④!其若存⑤!用之不堇⑥。

    [译文]
    生养天地万物的道(谷神)是永恒长存的,这叫做玄妙的母性。玄妙母体的生育之产门,这就是天地的根本。连绵不绝啊!它就是这样不断的永存,作用是无穷无尽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6-4-12 11:45
  • 签到天数: 337 天

    [LV.8]辟谷大学I

     楼主| 发表于 2014-1-8 19:14:2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七章
    [原文]
    天长,地久①。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②,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③,外其身而身存④,非以其无私邪⑤?故能成其私。

    [译文]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不为了自己的生存而自然地运行着,所以能够长久生存。因此,有道的圣人遇事谦退无争,反而能在众人之中领先;将自己置于度外,反而能保全自身生存。这不正是因为他无私吗?所以能成就他的自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11-6 14:24
  • 签到天数: 1 天

    [LV.1]辟谷初学

    发表于 2014-1-8 19:32:1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辛苦了...........{:soso_e16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6-4-12 11:45
  • 签到天数: 337 天

    [LV.8]辟谷大学I

     楼主| 发表于 2014-1-8 19:38:3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鼓励,我当日记,以这样的形式自己学习,怕自己坚持不下来,同时和各位同修一起共勉{:soso_e18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6-4-12 11:45
  • 签到天数: 337 天

    [LV.8]辟谷大学I

     楼主| 发表于 2014-1-9 18:02:2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八章
    [原文]
    上善若水①。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②,故几于道③。居,善地;心,善渊④;与,善仁⑤;言,善信;政,善治⑥;事,善能;动,善时⑦。夫唯不争,故无尤⑧。
    [译文]
    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格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6-4-12 11:45
  • 签到天数: 337 天

    [LV.8]辟谷大学I

     楼主| 发表于 2014-1-10 17:04:5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九章
    [原文]
    持而盈之①,不如其已②;揣而锐之③,不可长保④。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⑤。功成身退⑥,天之道也⑦。
    [译文]
    执持盈满,不如适时停止;显露锋芒,锐势难以保持长久。金玉满堂,无法守藏;如果富贵到了骄横的程度,那是自己留下了祸根。一件事情做的圆满了,就要含藏收敛,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道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6-4-12 11:45
  • 签到天数: 337 天

    [LV.8]辟谷大学I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 08: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章
    [原文]
    载营魄抱一①,能无离乎?专气致柔②,能如婴儿乎③?涤除玄鉴④,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⑤?天门开阖⑥,能为雌乎⑦?明白四达,能无知乎⑧?生之畜之⑨,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⑩。
    [译文]
    精神和形体合一,能不分离吗?聚结精气以致柔和温顺,能像婴儿的无欲状态吗?清除杂念而深入观察心灵,能没有瑕疵吗?爱民治国能遵行自然无为的规律吗?感官与外界的对立变化相接触,能宁静吧?明白四达,能不用心机吗?让万事万物生长繁殖,产生万物、养育万物而不占为己有,作万物之长而不主宰他们,这就叫做“玄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5-12-2 19:00
  • 签到天数: 40 天

    [LV.5]辟谷中学I

    发表于 2014-1-11 08:55:15 | 显示全部楼层
    u=909552639,2346917101&fm=23&gp=0.jpg u=211799114,641884763&fm=23&gp=0.jpg 顶一下,文章不错,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6-4-12 11:45
  • 签到天数: 337 天

    [LV.8]辟谷大学I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 09:40:3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一章
    [原文]
    三十辐①共一毂②,当其无,有车之用③。埏埴以为器④,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⑥。
    [译文]
    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https://www.52bigu.com/thread-460693-1-1.html

    辟谷 | 西安大成耕读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2012-2015 www.52b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小黑屋|★免费辟谷★———大成耕读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3227768663将免费辟谷进行到底。。。

    陕ICP备20008113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