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辟谷★———大成耕读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1939|回复: 10

大爱健身法对我的恩赐!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13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883 天

    [LV.10]辟谷大学III

    发表于 2018-4-21 15:26:0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些天我都认真做好辟谷前的16项准备工作,早上做一遍叩齿吞津,爱心早操,对身体在心里默默的做大爱,与身体沟通。再做天行健,与身体继续做大爱,与我生命生活有关的的人,物,我都想到,感觉身体很舒服,最大收获,我的膝盖已经不痛了,也活动自如,精神舒爽。中午,晚上我都会做一遍叩齿吞津。心里想到了就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与身体各部位沟通做大爱。喝风免费辟谷,大爱健身法,我爱你们!感恩你们!我继续努力不懈!我想真正学会张老师的辟谷心法,也想学导师,能够帮助更多的朋友,家人。
  • TA的每日心情

    前天 19:53
  • 签到天数: 2730 天

    [LV.Master]辟谷大神

    发表于 2018-4-22 00:28:13 | 显示全部楼层
    (喝风免费辟谷)欢迎你一起学习,做好十六项功课都能学会辟谷https://www.17bigu.com/?fromuid=807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5-15 16:54
  • 签到天数: 6 天

    [LV.2]辟谷小学I

    发表于 2018-6-3 13:37:3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棒,你一定行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13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883 天

    [LV.10]辟谷大学III

     楼主| 发表于 2018-7-20 09:16:3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47.柯云路:中华养生三十六真谛

    (四) 心诚则灵

    这句话可能被人说成了套话,其实是一个极其微妙的真理。

    世界上很多奇迹就是心的奇迹。

    为什么有的人做宗教仪式的时候,能产生奇迹?与其说是佛的奇迹,不如说是心的奇迹。自心即佛嘛。当我们用非常虔诚的心理来对待这个世界的时候,会产生什么样的感觉?

    举一个例子,一个开饭店的大老板今天朝拜佛去了。他把饭店里剩余的食品打了一大包,拿到庙里供奉,然后,他就许了愿,没有起任何作用。可是,一个穷人跋涉千里到了庙里,他饥寒交迫,怀中只揣着一个馍馍,他把这个馍馍供奉到佛的面前。他许了个愿,居然如愿以偿。为什么?后者的供奉,后者的许愿,是真心的供奉,真心的许愿。

    奥妙在“心诚则灵”。心诚了,就能产生力量。

    (五)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道德经》中讲,“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道、德、仁、义、礼”,这里讲到了练功过程中不同的层次,而且是一个日积月累、逐步提高的层次。

    你现在还没有得大道,你就在德的层次上做事情;你现在连德的层次都没有达到,就要在仁的层次上做事情;你现在仁都达不到,就只好在义的层次上做事情;你义的层次都达不到,就只好在礼的层次上做事情。

    人只有不断提高层次,才能达到“道”的层次。

    (六)不亢不卑

    “不亢不卑”,讲的是对待人的态度,在社交中的态度。

    在气功状态中,又是所有气功修炼者对待这个世界的态度。

    不仅对人,而且对世界万物,做到不亢不卑,是非常有意义的。

    就是那种平和的态度,平等的态度,平常的态度。

    万事平常心。万事平和心。万事平等心。既不因为见了一个伟大人物就很自卑,对自己毫无自信;也不因为见了一个小人物就很得意,就狂妄,就自傲。不亢不卑是对周边世界的人和物都平常心的真正质朴的气功状态,是对万事万物都无病的状态。

    自卑就是有病的状态;狂妄、高傲也是有病的状态。

    两种状态都没有,就是没病的状态。像站在地平线上,那样平稳而安详。

    (七)大慈大悲,普渡众生

    这是在“不亢不卑”的基础上产生的更高一级的状态。

    大慈大悲的状态,普渡众生的心理,人类社会不会有人提出反对。无论是现代社会,还是后现代社会,绝不会有人反对用“大慈大悲、普渡众生”的心态对待周边世界、周边人物。因此,它与当代社会无疑是契机相合的。

    同时,这种大慈大悲的状态有助于气功修炼者自己,也有助于气功修炼者周围的其他人。

    朋友们可能经常看到庙宇中佛的雕塑,那个雕塑其实是俗人做的。雕塑的工匠并没有看到过释迦牟尼,他们雕塑的佛只是把自己所处时代最美好的大慈大悲的表情与相貌凝聚在雕塑中了。芸芸众生面对大慈大悲的佛像,无疑会感到灵魂的震动。

    如果一个人希望自己能够修炼得好一点,不妨观想一下,进入一下,体会一下庙宇中那个佛像大慈大悲的表情和面貌。做大慈大悲的面相,进入大慈大悲的状态,体会一下大慈大悲的感觉。你会发现,你的眉宇是展开的,你看待世界是平平和和的,对各种各样的烦恼是平平淡淡的。你既关心这个世界,对这个世界又有距离感,你在生活中,对生活又有一份超脱。你对人类很关心,但这个关心又不是表现为执著和牵挂。你进入大慈大悲的状态,用这种心态看着你的家人和周边的世界,看着自己,就发现自己和人类有很多不该有的劳累。

    (八)顶天立地,正气凛然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要做到“顶天立地,正气凛然”。

    为什么有的人用中医的话讲,一会儿肾气虚,一会儿心气虚,一会儿脾气虚,这常常和我们在生活的状态、行为的状态相关。如果你在生活中、练功中处在“顶天立地,正气凛然”的状态中,这些病就可能不治而愈。没有顶天立地,没有正气凛然,假如一个人做的事情都是歪歪曲曲、鬼鬼祟祟、见不得人的,他就没有正气,他的气到处都是虚的。

    我们也可以想到,为什么有些人,甚至可能是极普通的人,因为他顶天立地、正气凛然,有可能在某一个事业中、在某一个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惊人的能量。

    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13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883 天

    [LV.10]辟谷大学III

     楼主| 发表于 2018-7-20 09:17: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48.柯云路:人生的痛苦与解脱之道

    《显现的灵光》

    ——柯云路谈禅与现代人生(5)

    世俗与宗教

    人类社会一直有两个方面,如同一枚硬币有它的正反面一样。一个方面,就是世俗的发展,包括科学、技术、经济、政治,人类全部的生产、生活、享受。另一方面,就是宗教,它表现为对世俗的超脱与逃避。前者是人类的追求。后者是人类的安慰。

    世俗与宗教,这两种文明一直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相互补充的。

    痛苦与解脱

    真正的“超脱”是有着宇宙学的意义的。

    社会不过是宇宙的一部分。

    所谓真正的“超脱”是社会的,同时在一定意义上又是超社会的、反社会的。

    人类社会是宇宙的一部分。宇宙在演化,在“燃烧”;人类社会也在演化,在燃烧。那横流的物欲,那利益的竞争,力量的较量,生存的角逐,弱肉强食的残杀,都是人类社会的生命。都是人类社会的新陈代谢。都是人类由童年走向青年,再壮年,再老年,再衰亡的生命过程的表现。历史的进程也好,文明的发展也好,生气勃勃也好,斗争也好,光辉灿烂也好,肮脏龌龊也好,都是人类社会本身的演化。

    然而,人类社会自有一种超社会、反社会的力量。那是被各种痛苦制造出来的。或者更确切说,痛苦就是人类社会内存的“超社会”、“反社会”的因素。

    各种各样的痛苦使人企图逃离社会,超脱社会。这几乎是人类每个成员都多少会有的精神现象。痛苦来了,人们就企图遁世。痛苦没了,人们可能又忘了超脱,又投身于利欲熏心的生活,去生存,去斗争,去发达,去伟大,去光荣,去享乐,去幸福。然而,不知何时,又会有痛苦,就又会有超脱的精神现象。无数的人在战胜无数的痛苦,谱写他个人的史诗,也在汇合成整个人类的史诗。

    诸种痛苦终究会在某一个点上,某个时空上,某个人物身上汇合成强大的“超脱”力量,终于,便在那时空点上,在那个人身上,抛弃了社会生活对他的全部束缚、牵挂,一切利欲、情感都不能维系他与人伦社会的联系。他超脱尘俗了,他从社会那“不可抗拒”的制约中挣脱出来了,解放出来了,他的思维超脱人类的一切价值判断、道德伦理判断、苦乐判断,甚至超脱了一切是非判断,乃至超脱了一切逻辑判断,包括人类有关自然科学的全部逻辑判断。

    那时,他就进入另一种思维,另一种境界,另一种智慧了。

    对痛苦,对痛苦聚集、孕育出来的“超尘拔俗”的解脱,甚至该有宇宙学意义的概括。

    说这是人类社会这部分“宇宙”发展过程中的负熵,是一种说法。

    说这是“负社会”,“负人生”,也是一种解释。这个宇宙中,一切皆有正负。正宇宙,负宇宙;正时间,负时间;正空间,负空间;正社会,负社会;都是同理。

    对人类的痛苦没有深刻体验的人,是难以理解真正的超脱的。

    一个人能够彻悟,能够解脱,首先就在于他对人世间的痛苦有着深刻、敏感、集中的体验。他才能下如此大决心,毫不反悔、毫无动摇地去修行,去证无上觉悟。

    他有那样大的诚心、恒心,那样完全彻底,那样集中的、巨大的意念力,才能突破种种障碍、隔离,超然进入另一种层次,另一个境界。

    很少有人能够达到这种超脱的智慧。

    有谁能有如此彻底的超脱尘俗的意念力呢?

    一个利欲炽热的人,一个在现实生活中志得意满的人,一个在世俗竞争中雄心勃勃的人,一个对人生充满切近追逐的人,一个对人类痛苦没有深刻体验的人,一个没有沉思冥想习惯的人,是很难彻悟的。

    也许,人们会问:社会要在竞争中发展,人生就充满了斗争、进取,如果人们都躲到森林里去超脱,有什么用?

    我们回答:这是通常的社会价值判断。然而,这里所说的“超脱”,本身就是超社会的。在那种境界中,原本就不存在这种价值判断。在那种境界中获得的一切其实都很难用人类社会现有的逻辑来说明。无论是自然科学的逻辑,还是社会科学的逻辑,都没有用。

    很明白,社会与“超社会”是两种境界,当然有不同的思维。

    即使在世俗社会中,不同层次的人,他们的价值尺度、思维方式也迥然不同。

    更高级的迷信

    人类本能有着迷信的思维倾向,因此,它本能地盲目迷恋和相信神话。

    人类从其童年开始,就是在两种相反相成的思维方向中生活的。一种,就是实践的、求实的,或者说科学的,一切以事实为依据。还有一种就是神话的、迷信的。

    一个人从小也是这样。

    每个人都是在自己的想像中、自己编造的幻境中生活的。我们常常更愿意相信自己臆想出来的东西。每个人都是制造迷信的能手,只是生存的实际需要使我们不得不每时每刻冷静地承认客观的东西。

    对于各种未知现象,如飞碟,外星人,我们稍加考察就会发现,之所以有那么多人,其中包括科学家,相信之,宣传之,热衷之,主要并不是事实的力量──真正可以确认的现象几乎等于零──主要是人们愿意相信这些神奇的东西。这根植于人们迷信的思维本能。

    人们是愿意给自己也给别人制造新奇的,人们特别愿意用新奇的想像来解释不能解释的现象,每个人都愿意成为新大陆的发现者。这一思维倾向再加上具体的功利主义,如一个科学家,一个哲学家,他渴望出人头地,渴望成为大发明家,渴望轰动世界,于是,就可能抓住一点依据推演下去,做出越来越大的文章。

    这是科学的迷信,也是更高级的迷信。一个很聪明、很有才华的人,也可能陷入自己编得越来越完美、庞大、迷人的科学迷信中而不可自拔。

    如果我们能看清这一点,就该破除科学迷信。

    神话:人类巨大的“梦”

    任何人的潜意识中都有“我即神”的幻想和自大。人人这样,人人不自觉,所以人类才能造出那么多神来。人类造神只是每个人造神的集合表现。

    每个人都有自大狂,都渴望取得至高无上的地位。当你处在弱小受欺的地位时,潜意识便往往通过某种精神变态,让你做一个“梦”,在梦中实现你在现实中实现不了的愿望。

    不仅每个人有着造神的本能,人类整体也在造神。

    这种人类的潜意识也会进入并支配每个人的潜意识。

    各种各样的宗教,其恒久力量的基础之一,是它满足了人类心理的某种需要。

    神话,也可以看成整个人类的一个巨大的“梦”。即使是梦,也不是无中生有的。它总有其根源,有时它还天才地感知遥远的过去,预测着遥远的未来。

    人天相应,人天合一。人是宇宙的缩影。人是宇宙的精灵。

    宇宙是一个“人”,一个人是整个宇宙。

    一切神话体系,其中的一切角色,就某种意义讲,都是人的“幻化”。

    从某种意义上讲,世界就是一个“人”。

    只有一个“人”。

    进化与退化

    对所谓的进化概念,我们现在该有所保留。

    人类的进化莫非都值得赞美吗?现代发展的文明中包含了发展的不文明,也就是野蛮。人类既比过去聪明,也比过去愚昧。自然环境被破坏得不成样子,有一天也可能毁了自己。“物壮则老”,也可能,人类发展进化的过程,也就是走向衰亡的过程。

    人类很长时间把注意力放在外部世界,发展了物质手段,同时又受制于它。

    这是进步呢,还是退步?

    如果一定要用“进步──退步”的陈旧对立范畴来判断,那当然是进步。螺旋式的前进嘛,在更高水平上重返过去嘛。但是,我们现在有些不喜欢使用这种范畴。我们不该是旧有的时间概念的奴隶,不该是旧有的时间概念基础上的一切旧范畴的奴隶。

    什么是人类通常讲的“进步”?本质上是用时间,一维的、单向的、不可逆的时间做衡量标准。只要在这时间维上处于后来的,就是进步的。或者说,一切新发生的事物就是最先进的。当然,人们在实际上不单是这样判断,不完全按时间顺序,还加上其他,如价值判断、功能判断等,但本质上、总体上是单向的、不可逆的时间判断。

    这种时间概念及其相应的历史判断是非常狭隘的。

    时间可能也是多维的,多方向的,起码是可逆的,双向的;最起码在局部是可逆的,双向的。我们该想,人类在艺术中为什么总是追溯自己的童年,整个人类的童年和一个人的童年?只是留恋过去?艺术表现人类童年,为何有如此大的魅力?除了现有的种种心理学的解释外,还有没有更本质的原因?我们该以为,从最高的哲学抽象讲,从宇宙学的意义讲,人类对过去的追溯恰恰是宇宙中存在着逆向时间运动的反映。

    逆向时间的运动?

    对,整个宇宙中存在着顺时间与逆时间这样相对的双向运动。

    艺术对童年的追溯,是这种宇宙中逆时间运动奥妙的产物。

    老子讲“复归于婴儿”,“复归于无极”,“复归于朴”,就是复归于宇宙混沌本体。观世音讲“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寂;既灭现前,忽然超越;世间世出,十方圆明。”就是要进入毫无感觉的、毫无自我意识的、一切无分别的、无可言语的状态,那是生命还没诞生、宇宙尚未诞生的状态。要知道,人是有清醒思维的大脑的,有明确分工的视、听、嗅、味、触感官的,有鲜明的自我意识的,所谓“复归”,就是要使清醒的大脑恍惚,要使分工明确的感官混沌,要使自我意识淡化以至消失,逐渐变成低等的、没有神经的生命,逐渐与宇宙融为一体,不分生命与无生命。倒回宇宙之初去。

    “未来”的“意义”

    知道“未来”概念对人类的重大意义吗?人类对未来──长远的未来或短暂的未来,如明天,如下一个小时,等等──是极为重视的,到处受它的影响与支配。对未来将要发生或可能发生的事情的期待,理想,恐惧,紧张,不安,忧虑,想尽办法地预测,想尽办法地争取,避免,这都意味着什么?为什么未来的事情现在就有影响?为什么未来将要发生的事情会成为现在巨大的存在?有人说这是人类心理特有的现象,是这样吗?已经过去的事,即自然或社会的历史,在当前有影响,人们都能很好地从哲学上、宇宙学上、物理学上解释:过去物质运动的一切综合在现在之中了。

    那么,未来对人类有这样大的影响,其宇宙学、物理学的意义是什么呢?

    我们必须这样提出问题。

    未来,不仅是对人类现在有意义的范畴。未来,对人类的现在有如此大的影响,有如此大的意义,是有着宇宙学的、物理学的根本意义的。

    不仅人类强烈感受到未来要发生的事情;整个物质世界都“感觉”到未来发生的事情。

    在时间上,属于未来的事物始终是对现在起着影响的,有着某种能量、某种制约的。更本质地说,宇宙的发展,因果关系,相互决定、制约,不仅是顺时间的,也是逆时间的。

    宇宙是结构,是符号,这种结构在时间上是有双向意义的。

    神秘的东方文化

    人的胚胎发育史,缩影着从鱼到人的进化史。

    研究人类社会的思维史、文化史、语言史,我们发现,它们也与一个人的思维、语言、文化发展史有极大的相似。可以说,一个人的萌芽、发育、发展,凝缩着整个人类的萌芽、发育和发展。比如,一个人在儿童期,更多的是形象思维,逐步形成抽象思维。研究各民族的历史、文化艺术,会发现他们在其童年期──即远古时期,思维也是如此。

    一个人的思维形成、发展过程,与整个人类思维史有着本质的相似。

    东方神秘主义的文化中,那天才的、直觉的思维与哲学,就好像我们一眼看到了一只大象。

    而以西方为基地发展起来的现代科学,就好像许多架显微镜在研究大象的许多微小的局部。它们也极力根据每一微小局部的精确研究来构想大象,但毕竟是很牵强的。

    也许这种显微研究再经过一千年,两千年,终于能联成一体,汇成对大象整体的研究了,在更丰富精深的意义上把握整只大象了,可惜那就有些太晚啦。

    而且,我们相信,即使到了那时,人类还将发现:东方神秘主义文化中直觉的智慧,仍然是聪慧的富有启迪的,仍然有着不可超越的地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13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883 天

    [LV.10]辟谷大学III

     楼主| 发表于 2018-7-20 09:18:4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49.柯云路谈禅:顺其自然即是修德

    《显现的灵光》

    ——柯云路谈禅与现代人生(8)

    智慧的最高表现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个公式的意义是重大的。人不过是道的演化的一个层次。人道,地道,天道,是相通的,不过是道的不同方面。

    人是地球上的,其一切“道”属于地球之“道”。

    对人道的最深刻解释就在这里。

    所以人类社会的一切存在,一切规律,不过是道演化的某一层面。人类社会的一切细枝末节,都是道的体现。既是实存的道,又是规律的道。

    你若合于道,就会表现出与道相同的“无为而无不为”。

    在社会生活中,无为,就是没有任何执著,没有任何与道相悖的意念,没有任何妄想,没有任何与社会规律不符的主观欲望,整个思想悬浮在道之中,感受着万象、万念,又把万象、万念归于无,这样的人看似无为,没有努劲做什么,却因为顺大道,表现出无不为的“作为”来。

    无为,就是根除一切与道不合之念,不做一切与道不符之为。

    修德悟道,将使你在人生诸方面法于自然,表现出大智慧。

    健康长寿的奥秘

    《道德经》第五十章云:“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用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能理解吗?“以其生生之厚”。有的人因为求生太切,反而不达目的。而真正“善摄生者”,行路,不怕遇猛兽,猛兽无法伤害他;战争,不会遭杀伤,兵器无法加刃于他。为什么?因为他“无死地”。

    他修道德,心无挂碍,坦坦荡荡。潜意识中没有任何要使他致伤、致害的原因。潜意识灵活敏感,保佑他避免一切灾难。

    修大德悟大道,才能达到如此境界。一般的小法小术,远不足以达到“无死地”之境。

    要生,不过是去除死;要健康,不过是去除疾病;要安全,不过是去除灾害。

    与道相合,道法自然,才能“无死地”。执著于“无死地”,并不能无死地。

    万事皆菩提

    “道德”二字来自老子,今人却把这两个字用得走样了。所谓“伦理道德”,比老子使用它们狭义多了。所谓翻译,是把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转换,总有“失真”的。

    道可道,非常道。道,即使在《道德经》中,也已经不是老子悟到的那个道了。因为一经语言说出,已然“失真”。再翻译成现代语言,就可能失真又失真了。

    如果恢复“道德”二字的原义,那么,“老子修道德”就非常全面地概括了他的基本情况。

    要成为大智慧的人,一个俯瞰社会、人生、科学、哲学、艺术的人,一个博大精深、超尘拔俗又自自在在的人,就要“修道德”。

    修道德,就是万事皆菩提,在社会、人生的一切方面都修德悟道,得大智慧。

    《道德经》一章云:“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老子所感觉到的“道”,是难以用言语道出的。当用语言概念说它时,已经不是原来的意义了。如若一定要说,可以用“无”和“有”的概念。“道”的原本状态是“无”,是我们通常什么也感觉不到的状态;而后演变为“有”;又由“有”的状态演变为万物。

    “无”是道,“有”是什么呢?

    《道德经》四十二章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有”即是“一”,就是“气”。万物冲气以为和。万物散者为气,聚者为形。“有”也是“二”,一生二,即气分阴阳。“有”也是“三”,阴阳二气组成统一体。

    这是“有”的全部物质内容,由此生出万物。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无为无不为,是《道德经》的重要思想。三十七章云:“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什么叫“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呢?

    那是宇宙及其万物原本的实存形态,是一切事物发生的原始根源。“道”,自自然然,没有任何偏执,没有任何意念,什么妄为都没有,就是自自然然地、浩浩荡荡地演化着;然而,宇宙间的一切又都是它所为,是它演化出来的,这就是它的无不为。

    无为,就是无念,无执,就是高度放松、清静、自然、空虚的状态,一切意识活动都排除了,潜意识就出来工作了,显示出“无不为”的功能,无所不知,无所不能。

    无为,就是根除一切与道不合之念,不做一切与道不符之为,这样,就必然在自身的修炼中,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出无不为的“高功夫”来。

    老子的智慧之一,就是天道与人道的相通。所谓“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你若能守道,与道合一,万象、万念皆融于无,你就可能进入无不为的高境界。如果你在社会政治生活中,能守道,与道合一,天下万物也将自生自长,融合化为一体,没有任何障碍。你也便在政治上“无为而无不为”。

    当然,真正守道不是很容易的。与道相合,与道合一,那才是大政治家,大学问家。

    “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万物自化了,但欲念还可能再起来。我们将以真朴之道镇服之。欲念没有了,清静了,天下就自定了,就进入虚极静笃的高境界了。

    如果善于把修炼中悟到的道扩展到整个社会生活,扩展到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以道莅天下,就能成为大智慧的人。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道德经》二十一章云:“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德,是惟道是从的。德与不德,惟一的标准要看是否符合道。

    道是一切,是物质,是物质运动的规律,是宇宙的一切。在这个意义上,一切都是道。

    在道演化到人类、社会这一层面时,道的某些具体表现,我们用“德”来名之。合乎道的,便是德;否则,便不德。如何合乎道,就要修德。所谓修德,就是调整自己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思维、言行,更好地合乎道。

    修德是为了悟道。得道了,便不需要德了。这即所谓“失道而后德”。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修德了,其德乃普了,悟得道了,不仅在理智上悟得道了,而且在感觉中悟得道了,不仅是天道,也是人道,都能悟得了。观天察地,从政从经,生活处世,诸种学问,科学哲学,艺术宗教,诗书舞乐,无不道。万事无不道。精化气,气化神,神还虚,虚合道。我在道中,道在我中。我与道合一。我与道无分别,无我无道,此乃常道也。

    修德悟道,将使你在人生诸方面法于自然,表现出大智慧。

    《道德经》博大精深,但最终可以概括为两个字:“道”,“德”。而最后只有一个字:“道”。

    千日修炼,一日彻悟。这彻悟就在于悟得“道”。这时,一切繁文冗意都不需要了,透透彻彻,简简洁洁,宇宙及万物都是道之所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阴阳相分相合,繁衍万象,仍然是道之运行。人天合一。天之道,也即人之道。人天相应,人之流转,即合于宇宙之流转。韵律完全相同。天下万物皆是道,所以天下万物都可以悟道。悟道便是修炼,所以一切皆可成修炼之对象。山川、日月、天地、草木、星辰、阴阳、虚实,都可以对之修炼。

    所谓德,惟道是从。“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失去道,才要讲究“德”。修德万日,为了悟“道”。有了道,德不德已不用考虑了。合乎大道,万事合乎自然。没得“道”,就要日复一日地讲德了。无德,仁、义、礼才要考虑。

    慧、明、悟,就在于一下得“道”,而不是繁文缛节地在道之门外徘徊。立身于道,以道莅天下,就其鬼不神了。

    一慧百慧,一明百明,一悟百悟,一通百通。得了道,就将一切非道、无道之思、之言、之行都抛弃了。世俗之愚昧,之狭隘,之怯懦,之斤斤计较,都弃之身后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13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883 天

    [LV.10]辟谷大学III

     楼主| 发表于 2018-7-20 09:19: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柯云路:女人如何“进补”才能更美

    生活中常有两种选择:一是善待自己,二是伤害自己。善待自己的良策不是吃补品,练形体,而是在睡觉前和起床后有一个能让你“飞”起来的心态!

    让生命没有遗憾

    我们都不免去批评别人,可是却很容易原谅自己。

    宽谅他人,自己从此不要再犯错了。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许多的失意和烦扰都是在苛求中萌生的。去做那个施人以爱,赐人以福的人,最终爱心和福祉又会回到你身边,何乐而不为呢?

    当事情无可挽回时,我们应该学会放弃。前面的路还很长,会有更多的补偿的机会。把胸怀放开一点,把眼光放长远一点,我们会发现人生值得我们去做的事还有许多,眼前的小事何足挂齿。

    每个人都会滋生烦躁、惆怅和伤心,天天靠别人来宽慰是最常用却最无效的做法。

    只有自己调整好心态,才能激活你全身快乐的感觉。

    人生所能承受的负担是有限的,不要什么事都往自己身上扛,要学会选择,也要学会放弃和减负。只有轻装前行才能顺利到达终点,也只有如此才能有闲暇来欣赏沿途的风景。

    落日:明知不能留,为何还要强求呢?太勉强,总会不尽人意。

    将忙碌的事情用悠闲的态度来完成,这是一种生活艺术。同样是忙碌,有的人感觉累得喘不过气来,有的人却觉得很充实,很自在。只要拥有一颗悠闲的心,即使再忙,我们的生活也充满诗意。

    你要寻找什么,你就会找到什么!当你以欣赏的态度去看一件事,你便会看到许多优点;假如你以批评的态度去看待它,你便会发现无数缺点。事物还是那个事物,它给你带来的却因你的态度不同而完全不同。

    发自内心如婴儿般天真无邪的笑容最迷人。

    一个不会笑的人,永远无法体会人生的美妙。

    我忧郁,因为我没有鞋。直到我遇见一个人,他没有脚!

    人生有两件大事:第一,得到你想要的;第二,得到之后就会享受它。

    只有最聪明的人才能做到第二点。很多人并不懂得享受,他们意识不到自己的富有。

    你若渴了,水便是天堂;你若累了,床便是天堂;你若失败了,成功便是天堂;你若是痛苦,幸福便是天堂——总之,没有其中一样,你是断然不会有另一样的。天堂是地狱的终极,地狱是天堂的走廊。

    生命中有许多东西是需要放过的。放过,有时是为了求得一份心灵的安宁,有时是为了获得一个更广阔的天空。放过是一种境界,是一种高度。

    疯狂的现象:如果你得到你想要的,你就发疯;如果你没有得到你想要的,你也发疯。

    总体是一样的,不管你做什么,你都会遗憾。

    感激之心会让我们感受到温暖,怨恨却会腐蚀我们的心灵。

    记住别人对我们的恩惠,忘却我们对别人的怨恨,在人生的旅程中才能自由飞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13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883 天

    [LV.10]辟谷大学III

     楼主| 发表于 2018-7-20 09:22: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51.柯云路:赞美和感谢创造的医学奇迹---大爱健身法

    赞美和感恩:治好疑难病

    柯云路说明:

    陈达希的信值得一读,他信中说,此前曾详读过我的著作,并且受益。这当然让我高兴。在多年的养生实践中,陈达希摸索到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并且体验到了感恩和赞美在健身中的作用。

    他患有脑萎缩,这在医学上是相当难治愈的疾病,但陈达希凭着坚强的毅力,凭着对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的探索与实践治愈了这个疾病,这无疑是更加令人高兴的。

    人是宇宙的精灵,但人对于自身的认识还有很大局限。人的潜能有很大一部分未被开发。这些,都有待于人类继续探索。

    既然像脑萎缩这样的疑难病可以治愈,那么,身体的种种小病或不适,也应当是可以调整和康复的。要专心。要静心。

    希望朋友们在在操练《大爱健身法》的过程中,更加领悟人生与世界的奥秘,从而将大爱的境界与智慧自我人格化,使自己的人生更健康也更快乐。

    大爱健身法:巧治慢性病

    柯云路老师:您好!

    我曾从头到尾一字一句地拜读过您的《生命科学系列》和《发现黄帝内经》,受益非浅。今天又能拜读您的博文“拿什么拯救英年早逝的生命”,深有感触。“这年头为什么爱护自己很难做到?明明命是自己的,为什么都忘了?”“中国时下处在发展中,人们充满发财的梦想,相互攀比十分刺激。在每一个城市,每一个领域,包括每一个企业,都交织着密集的‘不平衡’。不管多么成功的人,都有比上不足之处。一个领域内顶级成功的人,还会因更顶级人物的成功而不平衡。人人都活在‘相对贫困’中,知足常乐成了古董。”“只有从社会文化入手,让人们知道,生活的质量等级除了金钱成功之外,还有一定的悠闲与自由,善待自己是成功不可或缺的要素,人们的盲目才可能减少。”您的这些观点对那些至今还在不断攀比、不顾自己性命的人来说,应是一剂良药。知足才能常乐,常乐才能健康,健康才能长寿!
      我在学习了您的“大爱健身法”这篇博文后,很受启发。

    这是一种从与身体对话开始而展开的全方位养生健身技术。感恩与赞美是大爱,我们善于以这种善良微笑的大爱态度对待天下人和事,命运就会发生变化,其中重要的是要这样对待我们的身体。

    这套健身法的要点是,放松一下与之对话的器官,静坐并放松全身,在松静自然的状态下,对话的效果会更显著;一个重要的技术环节是,一定要“展眉心”,面带微笑地与身体的某一部分或全部对话,态度要如对一个最好的老朋友;我们的身体是统一整体,无论你重点突出哪一个器官都不要忘了全身。

    在我的多年养生健身实践中,体会到感恩和赞美对健身有比较明显的效果。

    所以我将这篇博文收藏并转载在绿叶博客上,与朋友们共同分享。

    在转载了《大爱键身法》这篇博文后,博友们给以了非常热烈的反应。为进一步阐述“大爱健身法”的功效,我在绿叶博客上又转载了晓郁老同学在小草博客上发布的一篇博文《一个创造医学奇迹的人》。

    需要说明的是,那篇博文里介绍的治愈脑萎缩的医学奇迹是发生我身上的真事,只是那篇博文还没有详细介绍如何用“大爱健身法”进行辅助治疗,我在转载时又作了进一步的补充。除了那篇博文中介绍的几种治疗办法外,我还坚持每天用两手的空心掌从前向后拍打头部,并不断用大爱之心与大脑对话,心里反复默念这样几句话:“拍开督络,疏通经络,激活脑细胞,大脑发达,头脑清醒。”就这样我坚持了二至三年,奇迹终于出现了,医学上难以治愈的脑萎缩硬是让我给治愈了。

    这篇博文转载后,博友的反应更为热烈。

    我的邮箱:keyunlu@vip.sina.com

    祝朋友们健康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13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883 天

    [LV.10]辟谷大学III

     楼主| 发表于 2018-7-20 09:44:1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柯云路谈禅与现代人生

    《显现的灵光》

    ——柯云路谈禅与现代人生(1)

    破除“法执”,找到“真我”

    释迦牟尼在圆寂前曾有过这样一段记载: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惟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于汝,汝当护持,传付将来。”

    世尊临入涅槃,文殊大士请佛再转法轮,世尊咄曰:“文殊!吾四十九年住世,未曾说一字,汝请吾再转法轮,是吾曾转法轮邪?”世尊于涅槃会上,以手摩胸,告众曰:“汝等善观吾紫磨金色之身,瞻仰取足,勿令后悔。若谓吾灭度,非吾弟子。若谓吾不灭度,亦非吾弟子。”时百万亿众,悉皆契悟。

    这段记载清楚地表明,释迦牟尼在圆寂前时曾说过“吾住世四十九年,未曾说一字”,连一个字都没说过,更谈不上讲经说法了,谁如果说我转过法轮,谁就是谤佛。我宁可留下那个真正的东西,我所讲的一切,不过是在传达一个相似的体验,后人看我的经书,背我的语言,往往会把我要表达的那个真实的东西忘记了。所以释迦牟尼说“实相无相,微妙法门”,当你体验到那个真实的东西时,所有的经书都可以不看。

    明心见性,就是要丢掉心中的一切执著,丢掉一切影响自己开悟和得到人生智慧的障碍,找到自己的本心。在找的过程中,可以读很多书,学习很多知识,拜很多老师,一旦明白了,豁然开朗,就可以不再读了。

    这就是所谓“为学日增,为道日损”。

    当然,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你在这件事上开悟了,找到了本心,你在那件事上可能迷失,丢掉本心,所以,书还可以继续读,老师还可以接着拜,就像你虽然喝过茶,但当你读到一篇饮茶的文章时,其中的一些话还可能会使你砰然心动,不断激起你对茶味的体验。

    对天下万事万物都不要执著。

    包括对“当你开悟后,千言万语都不需要”这句话也不要执著。

    说来说去好像是矛盾的。但是,天下的真理就是这样。慧能对弟子讲,经可以念,但是当你不知道经的奥妙时,叫法华转你;当你明白经的奥妙时,叫做你转法华。当你转法华时,怎么读书都不失真我;当法华转你时,你读多少书都没有用。

    就好像一个人喝过茶,他已经知道了茶的味道,再读多少有关茶的书,都会找到自己的体会。反之,没有喝过茶,不知道茶的味道,来回读茶的书,会越读越糊涂,会感到茶简直是不可琢磨的东西。这本书写花茶,那本书写绿茶,再一本书写红茶,各种各样的茶其制作过程不同,味道、颜色也不同,有的先苦后甜,有的先甜后苦,又怎么办呢?哪个是真的,哪个是假的?又不明白了。

    关键在于自己要有体验。

    有了体验就不会迷失。

    慧可的宏愿

    禅宗历史上有一段著名的公案,讲禅宗一祖达摩为二祖开悟的故事。

    禅宗二祖慧可到少林寺拜师,达摩“常端坐面壁,莫闻诲励”。慧可叹道:“昔人求道,敲骨取髓,刺血济饥,布发掩泥,投崖饲虎,古尚如此,我又何人?”于是,其年十二月九日夜,天上下了大雨雪,慧可在雨雪中坚立不动,到早晨积雪过膝。达摩悯而问曰:“汝久立雪中,当求何事?”慧可流泪诉说,请求达摩为其开悟。达摩回答:“诸佛无上妙道,旷劫精勤,难行能行,非忍而忍。岂以小德小智,轻心慢心,欲冀真乘,徒劳勤苦。” 达摩在这里对慧可讲,求道开悟的人,要行不能行之事,忍不能忍之情,以小德小智而想得大智慧,只会劳而无功。慧可听到达摩的教诲,“潜取利刃,自断左臂,置于达摩面前”。达摩问慧可:你想求什么?慧可说:“我心未宁,乞师与安。”达摩曰:“将心来,与汝安。”慧可良久曰:“觅心了不可得。”达摩曰:“我与汝安心竟。”慧可言下大悟。

    关于这个公案,我目前所看到的有关禅学的书都未解释清楚。

    当慧可求达摩为他安心时,达摩说:把心拿来,我给你安。

    慧可深思良久,说:找不到心。达摩此时说:我已为你安好了。

    达摩是怎样把慧可的心安好了呢?怎么一句话慧可就开悟了呢,这里的奥妙是凭想能想明白的吗?凭语言能说明白的吗?凭读书能读明白的吗?

    要体会。

    把这个奥妙想明白了,就会明白许多禅的道理。

    这是言语道断的事情。千万不要去断自己的胳膊。可是请你想一想,人们总觉得一个人开悟很容易,看禅宗历史上许多公案,无非是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件事,就开悟了。没有那么容易!你首先要想想一个人开悟之前干什么去了。

    当慧可用利刃自断其臂时,表现了他在追求真理时多么大的决心。

    用佛教的语言讲,此乃“宏愿”。没有如此大的宏愿,谈何开悟!

    一个人一天到晚利欲熏心,还想开悟,根本没可能!

    你要开悟,从先天来讲,你有没有慧根?从后天来讲,你此生都干了些什么?这些都没有,侈谈开悟,开在何处,悟在哪里?明白这个,才有奥妙。

    当达摩说,把心拿来。这叫体会。

    慧可沉默良久,在那个“良久”中,慧可在干什么?要靠自己去体会。

    美的相貌从何而来?

    希望朋友们坐车或走路时,观察一下身边的人,你会发现,人人脸上都有病相。

    什么叫人人脸上都有病相呢?这个人脸上有愁苦,那个人脸上有焦灼,带着孩子去看病的母亲的脸上忐忑不安,这个人脸上在生气,那个人脸上有嫉妒。

    他们脸上都有很多可以称之为病和累的东西。

    你苦了,就是一副苦相,你这个苦相要维持三十年呢?苦相就成了相貌。不用三十年,一年就能改变相貌。有的人这一年心情不好,一年的愁苦就变成了相貌,一年的愤怒就变成了相貌。我有一句格言,叫做相貌是凝固了的表情,表情是瞬间的相貌。所以你看,这个老人一生比较达观,和和蔼蔼,高高兴兴,他到了晚年,慈眉善目,一个慈善相就成了相貌。

    那么,你知不知道,当你发怒的时候,你的五脏干嘛呢?五脏六腑都是有相貌的。你神经紧张的时候,为什么肠胃容易痉挛呢?你的脸抽筋,胃也在抽筋嘛。那个胃原来挺好的,一抽肯定有变化的。你额头皱,相应的器官肯定也在发皱的。人的表情长久了,就变成相貌。五脏六腑的表情长久了,也会变成相貌,这个相貌就是疾病。你的肠胃老在那里发皱,时间长了就固定下来了,成了疾病,成了相貌,不是表情了。而且在你生育的时候还要遗传给孩子。这就是奥妙。

    为什么说“提心吊胆”呢?当你的心理状态是提心吊胆的时候,你的心和胆就是提着的。我们的医学家如果愿意去测量,人处于提心吊胆的状态,他的心和胆的某些肌肉纤维肯定就是提着的吊着的,这是没有问题的。

    中医都懂得七情伤人。怒伤肝,许多肝病诱发因素都是一次大的生气。思伤脾,恐伤肾,这都是必然的。

    人的表情会凝固成为相貌,疾病不过是五脏六腑的不正常的相貌而已。造成这一切的种种病相,从病的表情到相貌,从心理到生理的原因是什么呢?是你那颗心。这不是心脏的心,而是中国古代用语上的心,或者说灵魂也可以。

    我们要修这颗心。用禅的语言讲,叫做“明心见性”。

    这颗心原来不明,不见自性。心明了则见自性。

    最简单的放松方法

    我们平常讲到“通”,总爱联系到气血通不通,经络通不通。遇到一个问题,人们也常说,思想通不通。这个“通”字很形象。一个人的思想通了,必然表现在身体上;同样,思想不通,身体的某个部位也会不通畅。

    这似乎是很奇怪的事情。我们的心灵与肉体就是这样密切联系着的。

    要善于把握住自己的心态。做个比喻,一个橡胶条自然下垂,当你用力把它扭成麻花状时,这是在外力的影响下呈现的非自然态,叫扭曲和变形。一松手呢,它又弹回原状。这叫回归自然。越有弹性的东西越是这样。

    人在社会中生活,全部是扭麻花状,全部是变异。人不都得装样子吗?装样子是很累的。你当领导,要有个领导的样子,你在马路上本来挺想随便地晃着肩膀走,一看周围有人,就不敢晃着肩膀走了。你本来想大声笑一笑,怕人家说,就不笑了。你本来想穿个小背心,怕人家有看法,就不敢穿了。这种发型,那种衣服,不都在装样子吗?装是什么?就是违反自然态嘛。一个人处在一群人中,就一般情况讲,百分之九十以上全得装样子,只有百分之几是真相。你只有在家里,最无邪的时候,最随便的时候,那个相才是自然态。

    人一天到晚这么拧着要变形的,生理、心理都要变形的。

    怎么办呢?要找到使身心放松的方式。

    自然是一种放松的状态,你今天练一小时放松,马上进入生活,又得装样子,又扭曲回去。过一天,又放松一下,又扭回去。一天十几个小时装样子,放松一小时,恢复恢复。

    最高明的是彻底放松下来。那样,确实要丢掉很多我们称之为执著的东西。心地要非常坦荡。这就是真正的聪明。

    不以自然为敌,不以他人为敌

    我们与人相处,常常会对一个人的智力有某种评价,说一个人聪明,一个人不聪明。其实,聪明与不聪明,通常只表现为识神,就人的神灵而言,或说潜意识的感觉,人与人的智慧是相通的。当你心生善意时,再不聪明的人也会感觉到你的善意;当你心怀恶意时,即使是尚在母亲怀抱中吃奶的婴儿,也会因为你的态度而拒绝你虚假的搂抱。在社会上生活,有的人好像很聪明,在社交中做各种表演。对他的内心,即使对方理智上并不清楚,潜在的意识会有感觉。

    一个真正有悟性的人,不要以自然为敌,不要以他人为敌。这话说来似乎很可笑,谁会以自然为敌呢?谁会以他人为敌呢?我们说,以自然为敌也好,以他人为敌也好,这是一个非常深刻的概念。

    今天天气很冷,你一出门,嫌天气不好,骂了一声:鬼天气!这叫什么呢?这叫以天为敌。明天天气很热,你很烦躁,抱怨天气燥热。还是与天为敌。这种对自然天气变化的排斥情绪,使你从根本上无法做到人天合一。

    你与人相处,看着这个人别扭,对那个人嫉妒,对另一个人又怀有戒心,你在日常生活中时时要装样子,装伟大,装矜持,装深沉,装幽默,如此等等,从严格意义上说,都叫以他人为敌。你与众人所保持的戒心,使你无法处在很好的状态中,这样,无论你使用何种方法修炼自己,都远离最根本的奥妙。

    当你与天地、与人都心怀善意时,你便自然地处在放松的状态中,你会变得自然洒脱,你在思想时,常常会有灵光一现的境界。

    所谓“悟性”

    空灵,是科学、艺术创造的一种高品格。

    空灵,并非是什么都没有。什么都没有的空为顽空,是没有用的。

    那么,什么叫空灵的“空”呢?就是当你把什么都放下来之后,真正的神灵要显现,灵动要出现,这才是艺术的奥妙,是思维、发明、创造的奥妙。

    做到这一点,要靠我们在日常的科学、艺术、哲学、实践中去体会。

    所谓空灵的境界,一方面它很自然,在生活中自然,上班、睡觉、吃饭,干什么都是很自然的。用禅宗六祖慧能的话,是“不断百思想”的,是很常态的。然而,一旦进入那种境界,面对科学领域的问题,面对艺术的创造,你会有泉涌般的灵感,会不断有新的发现。

    灵感绝不是凭空捏造的东西。无论什么人,在其一生中都会有灵感闪光的时刻。在那个时刻,他面对要处理的问题,是那样不假思索而又处理得那样自然。古今中外的许多政治家、军事家在面临重大的战略抉择时,往往要求左右的随从、助手都离开他。这时,不论他的部属为他提供了多少方案,有多少种办法,他都会完全放下。他要独处一室静一静,想一想。他在等待自己那个灵动活泼的东西,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灵感”和“直觉”。这种灵感和直觉往往会帮助他做出天才的判断。

    所谓“悟性”就是指此。灵动的出现,在于天机、地机、人机合发的瞬间。只是大多数人体会不到这一点,而任灵感倏忽而逝。艺术的奥秘,就是对那个特殊时机的捕捉。

    修炼的目的,就是要使自己经常能够处于灵感、灵动的状态,并善于捕捉住这种状态。

    空灵的境界是相通的

    多年来,我总是尽可能地使自己处于“空”和“无”的状态,听凭直觉的指引。所以,有人说我是勤奋的作家,我是不喜欢听的;说我是刻苦的作家,我也认为不准确。什么叫勤奋?如果从“不磨不成佛”这个角度说,是对的。你经过一个刻苦的修炼过程,使自己达到空灵的境界。但那时,一切刻苦都没有用了,都过去了,都抛弃了。

    你文字的价值不是刻苦,而是空灵。

    没有空灵的智慧之光,写得再多也毫无意义。

    刻苦创作只是千日练功之练,练出空灵再言刻苦那是愚昧。

    创作苦吗?有的人创作很苦,但他刻苦了几年把性子练好了,安静了,能排除干扰了,这就是练出了空灵。有了空灵,并不需要刻苦。没有空灵,再刻苦也不入正道。

    因为空灵的境界是相通的。做到这一点,不能靠理性的把握,要靠心灵的体验。要体会空灵之“空”的奥妙,特别重视对灵感的捕捉。

    此乃科学、艺术等一切领域的相通之处。

    欲望与执着

    人往往会有很强烈的欲望,很想干某一件事情,为此而焦灼,牵挂,担忧,放不下来。如此,哪有自由思想可言?哪有身心健康可言?哪有灵动活泼的状态可言?没有。

    并不是提倡什么东西都不想了,都不干了,当一块石头。不是。是指那种把什么都放下来的状态。饭还是要吃的,觉还是要睡的,工作还是要做的,然而,心里确实要经常处于一种放下来的状态。

    这就是真正的悟性。

    天下的道理都是相通的。绘画,写作,舞蹈,唱歌,可以做得很累,很疲劳,甚至可以累得吐血,但同时也可以进入好的状态,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关键是对心态的把握。

    人们在褒奖一个成功的艺术家时,总讲对艺术的执著追求。这个提法很可爱,在一定层次大概也需要,但高级点,一定要执著吗?我认为可以探讨。

    没有一定的方法,不得其奥妙,只凭执著,常常很难成功。

    自性与佛性

    当我们对万事、万物处理时,有时会出现一种不假思索的态度和方法,所谓人的第一直觉,即那种随机的灵光一现。

    古代禅宗有许多方法开悟人,都是这样即兴的,用一些看来很简单的小事启发人。当你体会到那种不假思索的、随意的、即兴的一瞬间所表露的自然态,此一瞬间乃为开悟。那是一种无自然、无不自然的状态。体会到这种状态,又把它保持下来,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也能维持下来,就是无为态。它是人生的高级境界。

    这种状态说来简单,做起来很难。

    所以,对于无为的过分执著,是假无为状;对无为有一种若有若无的、不假思索的、随心自在的流淌出来的感觉,才是真正的无为态,真正的自然态。

    所谓万法归宗和法无定法,只要找到了万法归宗之“宗”,三千六百法门都能成正果。

    同时,我们在这一层次上体验到的,进入另一个层次时,可能又不一样了。这就是修炼无止境。

    所谓修炼无止境,是指一般修炼者而言。到了最高级境界,没有分别,没有高低,那个境界没有法,一切有为法皆为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但达到这个境界,要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走,一点一点地前进。就好像一个学生,先要读小学,后来要上中学、上大学,最后还可能读博士当教授,越学越精,学问做得越来越好。上小学时老师会立许多规矩,他必须遵守,但到后来,他在学问的领域中已经得心应手了,那些规矩根本不用考虑了,这叫“为道日损”,又叫“有至极而归于无”。达到了大自由、大解脱、大自在的状态。那是一种灵性的状态,无为的状态。

    有人问,什么是灵性,什么是灵光?似乎不大好用某一个词来界定它。要靠自己的体验。就好像茶味,仅凭语言是说不明白的。换一个说法,如白是什么?你可以说是雪一样的颜色。雪的颜色是什么,是白色的。同样,灵光是什么?是自性。自性是什么?是佛性。佛性是什么?是元神。元神是什么?是灵光。又绕回来了。

    天才与神灵

    如果一个气球没有被固定,悬浮在空中,风从东边来,它往西边去,风从南边来,它往北边去。再微弱的风,它都会有感觉。然而,你把它系住了,固定死了,那就完了。当我们的那颗心没有牵挂,像自由悬浮的气球一样的时候,它对万事万物信息的感觉是绝对没有一点遗漏的。

    这就是我们判断事物的奥妙。尤其当你遇到很多纷繁的问题无法抉择的时候,要静下心来感觉感觉。诸葛亮的门前有一副对子: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在你的心情淡泊而宁静的时候,你的心志、你的智慧、你的神灵才能处于光明中,你对于遥远的事物才能有正确的感知。

    人类不是无缘无故使用灵感来形容那些艺术的、科学的、技术的重大发明的契机的。天下所有的学问都相通,很多的发明创造经历过苦苦思索的阶段,那个苦苦思索就像修禅一样。长期的修炼,突然有一天,灵机一动想出点子了,发明创造了,那就是灵性。

    天才是什么?关键在于灵性。

    天才人人有,有人一辈子没有调动出来。

    明白了奥妙,一目了然。

    体会自己的灵感

    在生活中,常常会有许多思绪飘忽而过。你审视那些飘忽而过的东西,如观大海表层之波浪。不理睬它,任其流失,来而去。

    久而久之,你会进入一种状态。

    那时你要体会:你一生中总会有一件事情好像是不假思索做的,但它做得是那么合适,那么得体,那么自然,甚至可能是你做得很漂亮的一件事情。你去体会,去回忆。那么,你就有可能逐步逐步地,在有一天理解了什么是所谓的灵性了。

    如果你原本没有过灵感,说多少话都不会起作用。然而,你有过灵感,用这种方法逐步地思悟,你慢慢就会悟到那个东西。而且还会想到,自己的一生其实不止有过一次灵感。随着境界的不断提高,你的灵感会越来越多。

    禅师点化徒弟的契机

    为什么禅师对弟子,在一个空间、一个时间只有一句话是最正确的呢?只有那一句话,那一个举动,那一个暗示,可以使他开悟呢?有些话,比如说真正要点化,你没有灵犀怎么点化呢?因为你有灵犀,才有可能点化。

    人们知道母鸡孵蛋,一只比较好的母鸡,知道天职的母鸡,在小鸡孵出来的时候,要帮助它一下,啄一下它的壳,把壳啄裂,帮助小鸡出来。如果啄早了是什么结果呢?这只小鸡在里边还没有孵化成功呢,啄破了以后是死亡。啄晚了是什么结果呢?小鸡自己没有力量出来,很可能在里边憋死了,也是死亡。什么时候啄,有一定的时刻,这就叫契机。

    一个好的老师对他的弟子讲话,也必须这样,在你已经到了那个时刻了,但是又没有孵化出来,他点拨你一下。你那个鸡根本没有孵成,他说话没有用。可是你已经快成功了,他不点化,叫误人子弟。

    调动灵感的高技术

    有人问,所谓“万念归一,一归于无”,可以看成暗示和诱导吗?

    我以为,最起码可以理解成一种暗示诱导语,使人们进入放松安静、无杂念的状态。

    更彻底的理解是,这些话高度概括了大境界的真谛。

    真正进入“无”的境界,宇宙与你都空了,那时,高智慧将随之而生。

    万念归一不是很容易做到的。千日修炼,才能一日顿悟。

    如若降一个层次,“融万念归于无念”,这是调动直觉、灵感,解决科学、哲学、艺术以及人生各种复杂问题的高技术。

    朋友,在你研究科学、哲学问题时,在你创造艺术时,在你面对人生时,必然有时“万象综错”,“万念交心”。那时,你会陷入矛盾重重的状态。你会苦思苦想而无头绪。你焦灼,你烦躁。你彻夜不眠。你废寝忘食。你无从下手。

    这时就要放松自己,进入圆融的境界。将万念都融于一,归于无。恍恍惚惚中,一切都曾知道一切又不知道,“忘”了。理智不去费力思索了,没有任何执著了,放弃一切规范和逻辑性思维了,听其自然了。潜意识就会自行出来工作。它会以理智思维不可企及的“高速运算”,把万象、万念都综合入运算之中,也可能忽然,一瞬间就得出了结果,并以直觉、灵感的形式告诉你。

    朋友,请尝试尝试吧。

    出神入化

    一个再普通的人,在其一生中也会有若干次天才的直觉与灵感。这些瞬间而来的智慧,常常帮助你做出最正确的判断,解决最困难的问题,避免最大的灾难,得到最宝贵的启迪与思路。所谓空灵状态,好比是把直觉、灵感这种瞬间的恍然闪现放大,使之恒定持久,透彻整个思维。

    朋友,请想想你有过的直觉、灵感。

    请仔细体验那种状态。你在精神放松、身体放松、情绪放松的情况下,越来越生动、细敏地进入那种体验。你可能恍恍惚惚了,你在回忆着那有过的直觉、灵感,你悚然心动,感觉到了。那犹如迷蒙中光明的跳动,有如梦境中画面的忽然闪动。它似乎过去了,但你仍然静静地观想着它,以恍惚的意识接近着它,进入着它。那种体验又一次来了,一次次来了。你可能忽然进入一种状态,你发现一切景象都奇异了,都被光明照透了。

    如果你是艺术家,那么,那种空灵状态在创作中有时也会出现的,那就是你完全凭直觉写作、绘画的时候。那就是你完全丧失理智规范的时候。那就是你如醉如梦、颠倒痴迷的时候。

    “完全失去理智规范”,就是不被任何有关社会、功利、艺术的规范限制,完全的自由态。

    “如醉”,就是醉境。醉境造就诗人。

    “如梦”,就是梦境。梦境造就绘画家、雕塑家、舞蹈家,一切视觉艺术。

    “颠倒痴迷”,就是进入一种类似精神病的状态。天才的艺术创作,就是一种可控制的、暂时的“精神失常”。

    “出神入化”,就是化神为虚,就是神与宇宙相融合,就能超时空地“摄取”各种信息。

    “鬼使神差”,就是有一种你并不知道的神奇力量在左右你,支配你,创造出连你自己事后也“莫名其妙”、惊叹万分的作品。

    “不由自主、任笔挥洒”,是上述几种情况下都必然出现的状态。

    天才的艺术家是经常进入上述那些状态的。

    那是一种潜意识被调动起来进行创作的状态。

    是空灵的状态。

    物我两忘

    我常常思悟“道法自然”中的“自然”二字。我相信:万事自然,事事自然,每事自然,始终自然,完全自然,处处自然,时时自然,无事不自然,无时不自然,这就是一个人获得大道的境界。

    也许有人说:这还不容易?

    当然不容易,因为做到完全地绝对地自然而然是很难的。这要求你没有任何执著,没有任何牵挂,完全地顺乎大道。

    怎样才能在写作中做到自然而然呢?

    首先要使自己完全地超脱、达观、透彻。不在乎个人功利,没有任何离开客观规律的主观愿望,没有各种使人徒生疲累的强求。万事不要努劲,丢掉一切束缚、牵制我们的因素。

    心中充满杂念,没有清静可言,没有自然可言。

    然而,那些束缚不是想丢掉就丢掉的,必须是在人生观超脱彻悟之后才可能的。一脑子功利主义、患得患失的杂念,又想进入放松自然的写作状态,是不可能的。真正的艺术作品都是在“无我”或者“物我两忘”的状态中创作出来的。

    大千世界不过是一粒尘埃。一部小说更是一粒尘埃。一部小说中的有关意念更是尘埃的尘埃。

    一幅画,不在于画什么,而在于它的境界;有大境界,就有大气,大神韵,大智慧。

    天下万事,不在于你做什么,而在于做它时的境界。有了圆圆融融、浩浩渺渺、光光明明的大境界,就有大气大势,大神韵,大智慧。

    境界永远圆圆融融。世界不过是一粒尘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5-29 14:55
  • 签到天数: 12 天

    [LV.3]辟谷小学II

    发表于 2019-4-24 17:00:13 | 显示全部楼层
    神奇的大爱,真的是谁做谁受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13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883 天

    [LV.10]辟谷大学III

     楼主| 发表于 2024-4-19 23:19:1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24年4月19日,学习辟谷6年整,今翻看自己6年前写的辟谷日记,感悟很深,感谢村长!感谢我的爱人把我带回村里。我愿意从底学起,好好的修自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https://www.52bigu.com/thread-460693-1-1.html

    辟谷 | 西安大成耕读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2012-2015 www.52b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小黑屋|★免费辟谷★———大成耕读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3227768663将免费辟谷进行到底。。。

    陕ICP备20008113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