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11-24 21:29:05
|
显示全部楼层
:victory:今天第一百天了,哈哈,任务完成,明天开始改恢复饮食了,下面就我辟谷的亲身经验做一下总结
5 m2 I/ X- n4 E9 `第一,辟谷初期一定要增强自己的兴奋度,不断的相信自己,把心思用于做别的事情上不要去想吃东西方面的事. d4 L9 O* M$ g+ J
第二,喝水问题,一定要适量,不是说不吃饭了每天就往饱了喝,水属阴寒,并且无形,能达到解渴适量即可,在长期辟谷后期甚至可以达到基本不喝水,并且喝水尽量喝温开水小口喝含一会在咽,有人在辟谷期间难以坚持就和喝水有关,我亲自证明了少喝水有利于辟谷.
1 l- w' \4 k) G. p% D# p第三,身体的关卡好过,心瘾难除,要不断的克制自己说鼓励自己的话,实在心理憋不住的时候可以做些体育锻炼来缓解! k+ H9 e- |5 w$ x' |1 D; @8 u
第四,辟谷是自己的事情,一切要靠自己
4 _ B- W2 C. Q, I% Q% W: w. Y6 n0 P另外说些我这期间的各个方面的一些心得
- o& `- m7 L* N我思故我在,探索到这个地步已经开始涉及自己的心灵范畴,正所谓唯物唯心皆是在唯心,都是在用自己的意识来区别唯物还是唯心,一般往往到了这个地步就陷入了混乱迷茫。障碍乃人为制造的,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一切都在自然转变着,只是人看不开而已何来有解无解.' m" I& g$ C- B) H0 B- O/ M, n) E" \
: z, J$ C6 p! Y3 r有生必有死其实只是聚散而已,有阴必有阳其实只在心灵执着,有问自有答案,答案自然不会完美,无问自无需答案,没有有何来无,不曾亲身经历拿起何谈放下解脱,唯心与唯物本就是对外在境界的各自执着罢了,一花一世界,一笑一如来,人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大千世界,往往用自己的(我见)去人为的认为周围的一切,因都有其独特性,有此我见便去执着,所以便会盲目的争斗,其实老子在几千年前就提出了无为的观点,很多人以为这是消极应世的观点,其实不是,这才是真正破除妄念认识真实的方法,茫茫大千世界无时不刻在自行变幻着,其实自己等一切也属于自然的一部分,无为而自然运作,一切自然而然,释迦摩尼在金刚经中也阐明了这一点:世间有为法,犹如梦幻泡影稍纵即逝,应做如是观。人生一世通过不断的外在刺激打击才能不断的内在醒悟,才发现自己其实就是活在心灵中,唯有改变自己改变心灵才能改变一切,认清自我净化自我才能把这世界看的清楚明白,引用佛经的一句话是描写达摩大师的就是:达摩西来一字无,全凭心意下功夫,只有真正的从心意上去实际操作才能真正体会,人的执念是强大的,放下这一切执着其实自己所面临的一切境界只不过是内心对外在世界的自然显现而已,我们平静的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心如湖水外在境界如水的中倒影,倒影中有静的景物,有繁杂的景物,但到头来都只是虚幻而已。
. m( }' K) P' X
: ?1 G& D1 s) F6 }* ]缘聚缘散,相逢分离都不是长久的,幸福之感犹如小站,但苦痛之感也未必长存吧!无常便为虚妄,虚妄即是外境便要放下,放下的越多离真实越近,直到最后永恒不断的境界便会出现,正如佛经所说不生不灭,不善不恶,不垢不净,那只是一种永恒的存在,只是心灵的本来面目罢了6 p7 ^" O( n. Y9 L- M& p
当我们心灵起心动念的时候岂不是自己就把自己困惑住了吗?正如作茧自缚一般,就拿我这上面洋洋洒洒的观点不见得就会长久,没准时机一成熟,心中的观点又会有所转变,我们改变不了什么但我们能放下,唯有放下我们才能看清全部,就如没吃过梨子的不去亲自尝一口外人在怎么说也无法亲戚体会梨子的味道一样! z9 H% v0 L' t
! b- T; ?4 D& M) z/ q我们何不放下外在的纷争,放下内在的执着,放下自我,放下人为刻意,向心求向心悟那岂不是离真正的真实越来越近
1 o. g7 |) ]) Z+ o! L. X正所谓一种心态对应一种境界,每个人的心态不同,一个人每时每刻的心态也在慢慢发生着微妙的变化,成就一切成果在心得到一切回报也心,正所谓施与受皆是自己,就拿挣钱来说吧,挣钱的真正秘诀在于施财,那么钱来的很轻松,有这样的时机恰巧手里有闲钱的时候就可以施舍出去,到时候说不定在何种机缘下就会回报回来,而且这种施舍财务越多次数越多回报自然会越大,这也是无求自得的道理,其他任何方面也是这样,想要健康就不要在乎自己的健康,想要爱就奉献出爱,想要先放手让身边的人自由,当别人真正有需要的时候自己给与帮助,自己将会得到无穷无尽的回报,而且真正的回报是心灵上的
. [ B+ O$ B: g* a
; r' V( l, U B3 \& n让自己无比安心幸福活的幸福平静安心的既有效又简单方便的方法就是给与需要帮助的人无私的奉献,也就是佛家的无相布施,因为因果报应丝毫不爽,得到太难,自私而且不好受,不如在适当的时机给与别人无私的帮助,那么得到其实是自然的,不用费心,自己也不会缺少什么,而且心量越来越宽广,可以从刚开始的有求奉献,也就是有相布施,一步一步的发展到无私奉献,也就是无相布施,而事实证明越是这样往往得到的比付出的要多要好,但心中已经不再关注如何得到慢慢变的不再自私心胸越来越宽广,心灵越来越净化从而良性循环! a$ s* o5 Z' a \
往往听到一些物质生活不缺乏的人说,真正的成功真正的利益就在于将自己的能量去奉献社会,这样的话实在是太有智慧,这就是有相布施,整个社会的力量比一个人的力量要大的多的多,这样去做回馈给自己的会更多,无相那就是做到去无私的帮助需要帮助的众生,自己却觉得不是个事,只是觉得开心安心,但往往这样的回报是最大的,但自己已经不只是单单为了求回报,而是体会布施的快乐与安心,这便是无相布施,自己可以不要这些多余的东西继续去布施,但自己绝对不会再缺少什么的。6 G8 t; ^6 M5 Q# v: l, S
4 Y; P" R/ ]8 t2 P' d+ ?: U有心入三界,无心出轮回,其实仔细体悟一下不难发现我们其实是活在自己的心灵之中的,而这一切只不过是内心的拿与放,想去索求一切将会无穷无尽心灵疲惫苦不堪言,不如放下内心的一切,其实越放得到的越多,直到最后全部放下真正的幸福便真的是无求自得源源不断了,这里所说的放下并不是什么也不做什么都不要什么都不做,而是顺其自然的去生活,自己付出自然得到回报这是天经地义,天道使然的,只是自己已经明白了一切,不缺少一切,所以便可以时时刻刻去奉献一切了,奉献的东西很多包括有形的比如财富,健康,无形的如名利等等4 s# V4 n) X s& D4 J Q
佛,只是觉悟了的众生,众生只是未觉悟的佛。仔细体会一下生活,其实行走坐卧无时不显示出(佛法)的妙味,这里所说的佛法非佛法是名佛法,其实是无形无相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境界,只是先用佛法这个名字来尽量代替表达一下内心,也可以理解为解脱之法,而这种方法非是外在的依靠而是内心的不断觉悟,万物不求唯得心安,只要内心真正的平静安详,那么学佛,学道,感悟哲学等其实只是内心和外在因缘的交流而已,可以随时随刻随缘随性使之* s2 a, ?: U& n2 k4 N
& E, t' I3 Z; _: s+ w5 ^楞严经也曾经预言过,佛法也会经历成住坏空阶段,也就是释迦摩季创立佛法后也会经历佛法毁灭的阶段这是自然规律,就算是学佛到了最后也要放下学佛的执念,因为在初期成就之期可能对自己有,那么对自己来说是最大的好处,到了一定境界,如不放下那曾经的天大的好处也只是当下对自己最大的障碍,就如佛出世和经历涅槃一样这都是自然规律,其实随时可以放下生死进入涅槃境界,只是佛自然的示现这样的情景给众生,其实真正的佛法是源于内心,清晰明朗的心灵是源源不断,延绵长存的,有起有灭的非真正的心灵非真正的本来面目全可放下,真正的心灵唯有自心才可完全的进行体会,他人是无法代替的
, w% t: r- c/ v8 @; V" _0 n
+ }- s- t% c2 x$ E. M2 q/ v9 p言语只能用来表达心灵,但不可完全的代替心灵,真正的境界是可悟而不可言的,佛说 不可说,说即是错,就是这种传达吧!只为内醒而不求外在刺激,苦非苦乐非乐只是人心中一时的执念罢了,魔非魔,道非道,善恶在人心 情非情,欲非欲,姻缘由天定,真正的幸福快乐不再拥有的多而是计较的少,奋起直追苦苦追求不如待其因缘成熟顺水推舟,这非是偷奸取巧而是一种人生智慧* D+ z; ?& b5 I
8 |: r' a& z7 W/ `
万事万物有形有相自有其自然规律,无形无相其内在可有其心性自行掌握,不会被外在之无形无相之力所影响,正所谓心正不惧外邪,只有其内心脆弱外邪才能趁虚而入,心是一切的根本,入三千大世界轮转的关键,也是解脱出轮回的根本,上面我说到的有心入三界,无心出轮回,将心拿起便感其大千世界精彩纷呈,将心放下自然还原其心性,顿出轮回,细细想来现实何来残酷,百无聊赖心中迷茫烦乱任何一点小事可能都成为不可逾越的高山,相信自己内心明了一切的障碍只不过是自己目标的阶梯罢了,外无高山,唯一的而且真正强悍的敌人在自己心中,战胜自己便战胜了一切,这就好比问题的拿起争斗处理掉,将心放下一切自然流淌无其与自我对敌,向心求现在好像是那种向外求不得后的无奈之举,其实这才是真正回归 现实自然的根本! h3 I7 _9 d; ] k
+ a5 w/ H" u% \3 T+ g呵呵说了这么多啰啰嗦嗦的东西感觉自己能说的也说的差不多了,祝愿大家早日得到真正的平静幸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