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2015-10-29 12:55 |
---|
签到天数: 42 天 [LV.5]辟谷中学I
|
楼主 |
发表于 2016-5-30 06:40:2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父母总希望孩子懂事,听话。 可是那样真的好吗? 或者说乖巧的孩子, 只是父母觉得更满意。 而对孩子而言, 并不是最开心的选择。 “懂事”和“乖”,是家长、大人们对小孩子的最高赞誉。
& s) Q7 m/ [4 K( B6 x5 y3 u$ F+ o4 f, P! f( I% A) n$ W
在很多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们会有意无意的用“乖”来衡量一个孩子的好坏。在学校“孩子平时听话吗?”是家长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在家里也总会对孩子说“你要听话,听话就会怎样怎样,不听话就会....”家长们互相碰面,聊起孩子,也会互相夸奖“你家孩子真乖”等等。 小孩子心里知道:自己表现的“乖”,大人就会高兴,自己听大人的话、察看大人的脸色行事,大人就会喜欢自己,夸自己“懂事”。 家长们都希望孩子能够听自己的话,按照自己的意愿过一生。那些乖乖听话,循规蹈矩的孩子总是会被家人、老师赞扬有加。 而淘气、叛逆、反抗的孩子总是会被处罚、批评。 为了得到大人们的喜爱和表扬,为了少受到处罚和责骂,孩子们渐渐学会了将自己真正的感受压抑到了一边,努力做出那个“乖”的模样让自己讨人喜欢。
; U: X$ Z; N L+ |% p- A2 c$ t! q
. \0 Q! k6 [& r很多心理分析师、疗愈师都有这样的结论:小时候表现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长大之后心理问题越多。小时候表现的越叛逆,越自由的孩子,长大之后往往心智越成熟。 那么,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小时候越“乖”的孩子,长大以后反而心理问题越多?有一位叫“毛豆妈”的孩子母亲,分享了自己对于“乖”孩子的心得感悟: “乖”意味着讨好大人,忽视真实的自己 我很清楚的记得,我小的时候,奶奶带我出去玩。路过路边的糖果摊,奶奶指着说:“想要吗?”我摇摇头说,“不想要。”奶奶满意了,说:“这孩子最乖,从来不乱要东西。” 从心底来讲,小小的我,其实是想吃那色彩缤纷、酸甜可口的糖果的。只是,“懂事”和“乖”,是那个年代对小孩子的最高赞誉。
3 A. L( r0 t0 a3 r1 P
: m. L+ F. f/ j, v我从心里模模糊糊知道,我“乖”就会让大人高兴,于是,敏感的我把自己真正的感受压抑到了一边,努力做出那个“乖”的模样让自己讨人喜欢。 长大以后,我成了一个不懂拒绝别人、疲惫不堪的“烂好人”。 心理咨询师告诉我,很多小时候很乖的孩子,长大了心理问题较多,原因就是,他们以满足他人意愿、获得他人首肯为生活主导,失去表达自我的声音,忽略自己的真实需求,内心压抑十分痛苦。 我还是经常看到长辈对孩子说:“你再淘气我就不喜欢你了。”或是“再这样做我就不爱你了。”孩子眨巴着眼睛,马上安静下来,以证明奶奶还爱着自己。每次看到我都心里一酸,仿佛看到幼年的自己。 为了博得看护人的喜爱,情愿压抑自己真实的天性,这种伪装起来的“乖”孩子,有什么用呢?我们所生活的时代已经不同了,这样的要挟,还不停在我们的教育生活中上演。 0 `/ ]: a9 o( c) h4 p( x% G* B3 Z
+ T' S/ t4 e; N9 p: \$ u“乖”意味着不敢表达真实情绪 2 L! J% a; f$ q) E* V
! Q0 O/ j0 D# J' N) h7 r/ |
曾经有一位妈妈向我后台留言:我的孩子平时很乖,入幼儿园时非常顺利,不哭不闹,但是一两周后却出现了爱打人、半夜哭醒的问题。为什么? 我直截了当的说:“与其说你的孩子听话乖巧,不如说你的孩子没有安全感。 正常情绪下的孩子,没人愿意去幼儿园。 因为3岁的孩子还不明白为什么去幼儿园,以为去幼儿园就是见不到爸爸妈妈了。 如果孩子不哭不闹,说明她觉得要做一个你们父母眼中的“乖”孩子,就不能哭闹。 她知道不哭闹才会让你们更喜欢她。 换句话说,她在压抑自己真实的内心想法。可是,孩子的感受只能通过其他的方式宣泄出来。她上幼儿园以后爱打人、半夜哭醒,都是内心的宣泄。 每次听到看到有家长说“爱哭不是乖孩子”或者“男孩子不能随便哭”一类的话,我就有些生气。因为只有知道自己的情绪能够被父母接纳的孩子才会顺利的哭。 孩子能够在你面前哭,说明他对你有足够的安全感,知道你会对他的情绪照单全收,全盘接纳。这种无条件的爱和养育,才是孩子健康人格形成的基础。 + G/ L: g, v* u' B0 W
$ R" P3 U; ~2 T2 d- r ?7 l4 q
越“乖”的孩子,独立能力越差 9 L' I0 \% d2 d# k+ c
为什么小时候“乖”的孩子可能学业出色,然而在人生取得更大成就的却是那些小时候调皮捣蛋的孩子?因为,越“乖”的孩子依附性越强,自主性越差。 “乖”孩子身上有家长太多的控制感。 父母期望我们走在一条可以复制黏贴的道路,过着一个大家都认同的理想生活,这就是“乖孩子”。 越乖的孩子,随着他渐渐长大,他就会从一个不提问的“乖”学生、成为一个唯唯诺诺的“乖”员工、感情上让婆婆包办的“妈宝男”、生活上不能完全自主的烂好人。从这个角度讲,取得很高成就的人,都不“乖”。
/ o( X6 X: @, a, R# g8 L5 J$ r; c& Z
毛豆也是个很调皮的孩子,上蹿下跳上房揭瓦,但我会合理表达我的不满,从不以“再这样就不喜欢你了!”为要挟条件。 因为我们并不因为毛豆“乖”才爱他。我们爱的是那个原原本本的他。 同理,我愿他做出人生选择是因为自己的真实喜好,而不是牺牲自己的感受去讨好别人。 我会支持毛豆的决定并提醒他为自己的决定负责,而不是“你就做一个乖孩子,按照我给你指点的人生活下去。” , U9 P# w6 N; b, c. [% S9 d8 O
4 l" P& ~1 E2 I% _越“乖”的孩子,越容易落后于时代 % J) M& \. J8 b5 \5 T+ O
% ~: \. q, |/ x0 K* q我们大学毕业的时候,父母期望我们“考公务员,拿铁饭碗”或者“进石油天然气等垄断行业”。想要拥有傲人身姿吗?!加薇信vipn22教你轻松丰乳 然而,十多年过去了,做了公务员的人,忍受着低效的官僚体制;去了石油燃气的同学,经历着油气的萧条与裁员。 只有那些去中关村摆地摊、折腾电子商务公司、当时让父母操碎了心的“不乖”的孩子,如今占人先机,成了时代的弄潮儿。 “乖”不是个褒义词 在这个急速变化的时代,
8 ?- o' Z7 {& _. w: `" Q/ }, W, Q
" ^( q$ E) {; Q- c6 o% J4 |) I7 K( G“乖”真不是个褒义词。
$ z- {0 n1 F2 E0 b- G7 r F1 G
/ p9 T" P6 H/ {8 |: U最本质的一点:这个时代是“后喻时代”:时代更新太快,很多事情,是前辈要不断向后辈学习,而不仅仅只是单纯的听父辈的话。 只可惜,能认清自己视野局限的父辈并不多,大多数还认为下一代应该“乖”一点,走一条稳稳妥妥的路——越稳妥的职业,越以牺牲创新能力为代价。 这个年代都是人往高出走,哪有铁饭碗?待别人都功成名就的时候,那些听父辈指路的“乖”孩子,才发现在而立之年需要重新改变职业航向,再一次痛苦地适应社会。 当硅谷的大街小巷已经充斥着无人驾驶汽车,当google X 实验室进行着震撼世界的100个创意时,中国父母的“乖”,却意味着用前人井底观天的人生经验,去指路后一代不可测、未可知的人生。
: g! |, j6 f, T3 F5 O' B; Y
2 C `. b1 P* N培养孩子的目标有千千万,最坏的可能就是那个“乖”小孩! 接受了自己的成长教训的我,终于让毛豆做了一个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健康自由的孩子。 这天吃过晚饭,毛豆拿着一个堆砌的很奇怪的小车来给我看,本是车窗却堆到了尾巴上,车头却倒装在车身,姥姥一看就皱起了眉头,“车哪有长这样的。来,姥姥帮你按画册上的砌好。” 毛豆才不肯听话,继续往车身上堆砌大人无法理解的功能零件。 我笑了。这车堆叠的算不上巧,毛豆也绝对不乖,可这辆看起来丑陋的小车,在这个创新以指数级变化的时代,就像google X实验室的创新构想,一定能通往我们这一代人无法理解的未来。
. e* a e p' E S; p; `
" `) p4 c& W% o% h0 Z( P, s; g亲爱的小孩,从现在起,你可以做生气的小孩、真实的小孩、走自己路的小孩、叛逆的小孩。唯独,不要做一个乖小孩。
0 b& m) ]1 V5 b$ m' K( l* h) F$ m
, Z; H# ?" O5 D" n' t, E/ p. B版权归原创者“毛豆妈妈”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