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2018-5-21 17:53 |
---|
签到天数: 10 天 [LV.3]辟谷小学II
|
楼主 |
发表于 2017-12-30 13: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沪灵犀 于 2017-12-30 13:32 编辑
2017.12.30
人际关系并不在乎粘得有多紧,而是心意有多相通,即使长久不联系,只要一说话,便能感觉到彼此的心意相融,然而,日常生活中又丝毫不会依赖对方,高兴了说两句,忙碌的时候尽情忙生活。这就叫逍遥。逍遥的感觉让人与人彼此珍惜,让人与人可以单独美好地生活。
夫妻关系既要逍遥又要相濡以沫,才最考验一个人内在的能量。再相濡以沫,内心都要独立于这人世间有自己的使命。内在才饱满。
父母和孩子也是如此,曾经这样依赖,却不免有种种控制和伤害。到最后,还要放心让孩子自己去飞翔。而孩子对父母也要放手,不可干预他们的生活和习惯。
老师和徒弟也不如此吗,老师恩重如山,徒弟却无以为报,但若出现愧疚和抱歉的心则又是进入了关系的误区。师徒关系也应逍遥,师父当无所期待地指点徒弟,不可代替徒弟,不可太着急,徒弟只应圆满地接纳师父的能量,学习师父的胸怀,日后定当也如师父般 这样有能量地对待自己所遇到的有缘人。
有这样逍遥的人际关系,人生何能不自在,何能不喜悦富足。
而这些逍遥的人际关系,都奠基于一点,就是内心的富足。
内心如何富足,实践自己的使命,用美好的心情去实践。
今天,网上到处流传18岁的照片,想必是一种缅怀青春的特殊的方式。一代人一代往上长,时光的浪潮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然而如何去过,使命有没有找到,这是容不得马虎的。
很多人羡慕年轻人这么早就接触了传统文化。然而,我却说每个人在时空上都是平等的。我也曾经非常羡慕18岁就专心修行的师父,可是,想一想,自己现在就幸运了。上辈子,上辈子,我们的造作都尚且不知,我们才遇到这么多各行各业各个年龄段的道友。这个立体的环境就是最好的环境。哪能每个人 都道为相当呢。这就是最大的平等。
我接触传统文化和心理学原本是为了化痛苦为喜悦,为什么痛苦,这不是一句两句话说得清的,说成童年所致,这只是一个方便说法,若是深究,我们为什么生来相貌,家庭贫富不一样,为什么遇到的父母不一样,这又哪能简单地说得清呢?命运是一个宏大的系统,臣服的态度远远比凌驾于其上要有智慧得多。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说,如果不经历痛苦,人又哪能有深刻的领悟,哪能有喜悦可言。没有痛苦的人是肤浅的,所以,昨天语音课,有人说,那话从18岁的人嘴里说出来可能就非常普通,但从80岁的老爷子嘴里说出来,就是金玉良言。人的经历就是财富,同样的道理,一个十八岁的人说出它,可能根本没有领悟到,但是80岁的人说出它,可能是用整个人生的经历来诉说它。这就是深度, 这就是厚重感。人要学会去应用这种厚重感,这种厚重感来自于去消化自己所有的经历,或者去感受别人的经历。
我也回忆起我18岁的样子,虽然很稚嫩,但是真的很充实,我23岁的时候已经有点迷茫了,在社会上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一直寻寻觅觅,可以说,这种寻觅本身现在反倒成为我的使命了。事到如今,再细细地去体会这种感觉,我可能是不接受现有的处境,如果一切都是早已安排好的,我在寻觅什么,又在苦恼什么?我不习惯切换,不习惯社会角色的切换,说到底,是心情的滞留啊,是能量的阻滞啊,这才是最大关键。很多老师讲的,我体会不到,也理解不了。但是,有一天,我能在自己的生命中体悟到,我就能够自己找到生命的厚实感和饱满感了。我在哪儿,我做什么工作,我赚多少钱都将是富足的。
包括这个论坛,有一天,我不来喝风学习了,不在论坛里泡了,不听语音课了,还能找到生命的饱满和喜悦,那天就是我真正的学有小成了。那时候,我不仅可以不泡在那里,相反,我不管在哪里工作,不管跟谁交流,我自己就散发能量,我就学成了一个独立的自带能量的人。张老师现在不仅自带能量,还散发能量。赞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