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辟谷★———大成耕读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楼主: 任逍遥R

推背图—辟谷前知识储备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21-9-23 15:10
  • 签到天数: 1382 天

    [LV.10]辟谷大学III

     楼主| 发表于 2019-4-20 20:56:2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一象 甲申(靖康耻)

    本帖最后由 任逍遥R 于 2019-4-20 21:00 编辑

    第二十一象 甲申(靖康耻)

    谶曰
    空厥宫中 雪深叁尺
    吁嗟元<首首> 南辕北辙

    颂曰
    妖氛未靖不康宁
    北扫烽烟望帝京
    异姓立朝终国位
    卜世叁六又南行

    金圣叹注解:「此象主金兵南下,徽宗禅位。靖康元年十一月,京师陷,明年四月,金以二帝及宗室妃嫔北去,立张邦昌为帝。卜世叁六者,宋自太祖至徽钦,凡九世,然则南渡以後又一世矣。」

        大宋和大辽两个国家已经和好了一百一十九年,彼此已成藩障,到了唇齿相依的地步。好端端的,大宋突然与远在边陲的女真人联手,两路灭辽,辽国算是命苦,摊上这么一个不懂事的邻居,倒尽了血霉。可是如果牙齿和外边的动物合谋把嘴唇咬掉,那牙齿还能落得了个好吗?

      为什么大宋和大辽能够和好一百一十九年?

      原因非常简单,人有三衰六旺,国有时运势蹇,华夏民族又是农耕作业,比不了游牧民族的兄弟们可以以战养战。对汉人来说,跟别人打架是伤筋动骨的事情,可对游牧民族的兄弟来说却只不过是活动筋骨,没法子比的。

      尤其是几十万宋军与行将覆亡的辽兵甫一接触就一败涂地,这就更让刚刚赶来的女真兄弟心里有点小想法了。

      这个大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啊?

      女真兄弟们想。

      既然有想法,就会有行动。

      这个行动还是大宋抢了个先,接受了女真人叛将的投降。

      女真兄弟不乐意了,严词斥责宋徽宗。猜猜在这时候宋徽宗搞了什么名堂?

      他又把叛将摘了脑袋,给女真人送了回去。

      明白了,合着这位宋徽宗的智商不是一般的低,他做什么事情都是随心所欲,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根本不理会别人的心情。这种性格的人即使是小老百姓也难免被邻居打得鼻青脸肿,可他偏偏却是个皇帝。

      大金国的女真兄弟们在认真地考虑,他们是否应该冲进宋徽宗的家里,打他一个眉眼乌青?

      现在只差一个理由了。

      理由很重要,不要以为女真兄弟就不讲道理,女真兄弟也是实在人。

      辽国的皇帝耶律延禧被女真兄弟们逮到了,这哥们儿好惨,还硬着头皮活着呢。很快他就会发现他的苟延残喘是正确的,因为还有人比他更倒霉。

      金人在大辽的文件中发现了大宋“私通”辽国的“证据”,于是金人愤怒了,白山黑水愤怒了,燕云十六州也跟着不高兴了。

      于是金人沉痛地宣布,他们不得不自卫反击了。

      金人大军两路南下,要去找宋徽宗讨个说法。

      宋徽宗听到这个消息,当场吓得昏死过去,从龙椅上扑棱棱滚到地上。被太医紧急抢救,苏醒过来之后,他流着泪道:这个金人怎么可以这么搞嘛,搞什么搞嘛!

      宋室大臣紧急召开战前国事会议,矛头直指宋徽宗:老大,你闯祸了,惹了大麻烦了,还坐在老大的位置上摆什么谱啊?下课吧。

      宋徽宗被迫下课,他的儿子赵桓走入历史。

      赵桓应全国人民的一致要求,立即抽调军队前往迎战,此时民众热血沸腾,纷纷表态:我以你血荐轩辕——快派别人去打仗吧,我在家里为你默默地祝福,你的军功章上铁定有我的一半……

      京师两万人马出征了,满城的父老挤满了街道,他们看到了一幕让他们目瞪口呆的场景。宋兵们不会上马,被人死掀活掀地弄到马上,却吓得唇齿青白,牢牢地抱住马脖子不敢撒手,连眼睛都不敢睁开。

      这样羸弱的国家,这般羸弱的国民,这种羸弱的军队,如果他们必须要面对一场战役的话,那么至少要有三十年的准备时间。

      在什么都没有准备的情况下,你说这个宋徽宗他惹什么祸呢?

      南下的金兵与北上的宋军遭遇了。

      但是金兵没有看到一个人。

      所有的士兵都逃了。

      给他们一个不逃的理由先?

      给一个软弱的孩子在健壮的成年人面前不逃的理由先?

      金人就这样一路顺顺当当地渡过黄河,并诚恳地向北宋朝廷伸出友谊的双手:

      钱!

      不多不多,不过是黄金五百万两,银币五千万两,牛马一万头,绸缎一百万匹。以后还要管金人叫爸爸,把太行山之东七州归还金国,再割中山、太原、河间给金人,以表大宋的诚意。

      大宋这时候没别的玩意儿,就剩下诚意了。

      大宋倾其所有,刮尽民财,仍然满足不了金人的“友谊”愿望。好在金人心里也是怕怕,孤军深入,万一大宋醒过神来,一家伙冲过来,那大家就谁也回不了家了,趁大宋君臣吓傻眼的工夫,拿着点钱快走人吧。

      和平就这样降临了,宋钦宗赵桓激动得热泪盈眶,他用颤抖的手在军令上签署他的名字:

      传令沿路诸军,有敢擅自阻攻金人者,以谋逆之罪论处,灭九族!

      赵桓这样做,是在考虑用他的智慧拯救大宋,他是皇帝啊,这活他不干谁来干?

      而且他干活不喜欢别人插手。

      宋钦宗赵桓开始运用他的智慧,这东西他一直以为自己有,而且要多少就有多少。等到后来证明他什么都有就缺智慧这玩意儿的时候,已经一切都晚了。

      赵桓写了一封密信。

      给辽国。

      约定两家恢复和好,共谋同取金人。

      这想法绝对的英明圣明。

      只有一个问题:辽国在哪儿呢?

      辽国已经被金人兄弟给灭了,连皇帝耶律延禧都被金人兄弟逮去联欢了,那么宋钦宗这封密信,到底是写给哪一个辽国的?

      谁要是这么想,就比不了圣明天子的智慧了,辽国灭了是不假,辽国的皇帝被抓了也不假,可是辽国的人总不会死光光吧?总有几个辽国兄弟还活着呢吧?不管他们跑到哪里,新皇帝总得弄出来一个吧?

      只要找到辽国的新皇帝,那就一切OK。

      什么?你说那几个辽国人能成什么气候,别忘了楚虽三户能亡秦,辽国逃出去的兄弟总不止三五个吧?总不会少于三家吧?灭个金国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接下来的一个问题是:这封信应该派谁去送。

      后世有一部《把信送给加西亚》,所以可知这送信的人选是何等的重要,兹事体大,不可不察,宋钦宗日夜茶饭不思地苦苦冥想,最后他终于选择了一个最合适的人,像这样合适的人选,也只有最圣明的皇帝才能够想得出来,圣明的程度稍微差了一点点,也是不成的。

      这个人的名字叫萧仲恭,他负有把信送给“加西亚”的重要使命。

      萧仲恭乃大金来使,是金人派来向大宋收取割地和赔款的。

      那么宋钦宗何以选择了他呢?

      没人能够找到理由,这个理由如果你都能找到的话,那你的智力绝对和宋钦宗有得一拼。

      萧仲恭拿到密信后觉得蛮有趣,这个大宋到底是怎么了,怎么净弄些白痴弱智做皇帝?回去后就向金国政府作了汇报。

      于是金国人民又愤怒了。

      第一次“自卫反击”过后六个月,金人铁蹄再度南下。沿途三十万宋军闻风而溃,基本上没遇到任何阻碍,金人一路平安地到达了开封,这时候他们遇到了前来与他们联欢的大宋人马。

      这支宋军人马的领队叫郭京。

      郭京横空出世,正值金人铁蹄再围开封的危难之际。

      其时金兵就在城门之外,宋钦宗急怕交加,这时候兵部尚书孙傅举荐了神人郭京,言说郭京正是天兵天将之首,此时恰好正在城中游历风尘——郭京他没办法不游历风尘,这老兄正饿得两眼昏黑弄不到饭吃呢——孙

    傅说:郭京能施六丁六甲,唤来天兵天将击退金兵。宋钦宗闻言大喜,立即病急乱投医,亲切接见郭京。郭京笑曰:陛下如果相信我的话,我只用七千七百七十七人,便可以生擒敌帅粘罕。

      宋钦宗闻言大喜,立即给了郭京一大笔钱,让他去自行招募神兵。

      未及几日,郭京的神兵已经招募得当,由郭京施过咒语后,就要出城去生擒粘罕。郭京警告说:凡人不可近神术,蚍蜉岂可见真人?守城的军士要全部撤退,任何人不许近前偷看。然后他大开城门,天兵天将们蜂拥而出,让金兵看得稀奇之至,顺手几狼牙棒就将这些天兵天将全都拍成了肉饼。

      眼见法术失灵,郭京大怒,曰:看来得我亲自施术才行。

      于是他登上城门,缒城而下,就此回天庭复命去了。只是不知道他此行见到孙悟空、猪八戒等神仙,会不会把他的脑袋打出屎来。

      此时城墙上没有一个守兵,金兵施施然翻墙而入,皇都开封就这样失陷了。

      起初,金人只是在城中四处闲逛,不过是抢个男霸个女什么的,并没有惹到宋钦宗,而宋钦宗则舒舒服服地住在自己的皇宫里,两厢里相安无事,其乐融融。

      但过了几天后,金人忽然又有了馊主意,就蛮不讲理地将宋徽宗和宋钦宗全给逮了起来,然后又冲进宗庙,找到皇室的宗族谱,按照谱上的名单一个个开始抓人。正巧户部侍郎不知怎么在场,他就趁看守的金兵跑出去喝酒的工夫,拿过皇室族谱检视,每看二三页就撕去一页丢入火中,并说道:可惜不能全部救下。没过多久金人回来,拿着这本缺页的族谱开始满城大搜捕,但仍有一些皇室宗亲因为族谱上的名字被撕掉而逃过了劫难。

      宋徽宗和宋钦宗被金人贬为平民,赵姓皇族三千余人,连同驸马和宦官,都坐金人提供的专列——牛车,浩浩荡荡地去了大金国。此一去,朔风怒吼,风雪满天,可怜这些把自己养得脑满肠肥却智力低下的生物们,从此就开始了他们正常而合理的人生。

      妖氛未靖不康宁,北扫烽烟望帝京。

      异姓立朝终国位,卜世三六又南行。

      这段话说的就是大宋自赵匡胤起,在经历了九个皇帝之后,终于在靖康年间收摊了,金人另立了张邦昌为皇帝,这个皇帝纯粹是扯淡,他的价值与作用就是让大宋人民闹心。

      空厥宫中,雪深三尺。

      吁嗟元,南辕北辙。

      这个谶语则说的是三个倒霉皇帝的命运,哪三个皇帝?

      还有一个大辽皇帝耶律延禧。

      要说金人兄弟就是调皮,他们故意把耶律延禧和赵佶、赵桓关押在一起,这不纯粹是逗这哥仨玩吗?那耶律延禧还不得打死赵佶啊。大家好端端地做皇帝,他非要瞎折腾,这下好了吧?

      不知道耶律延禧到底有没有欺负赵佶,但是赵佶确实死得更早一些,郁闷啊,不死活着也没意思。

      战俘营里还有体育赛事的,金人自己玩马球,还非要带着耶律延禧和赵桓一块玩,可是赵桓只会找人把信带给“加西亚”,不会骑马,结果从马背上摔下来,被踏为肉泥。而耶律延禧的死法多少还像个人样,他撒丫子飞逃,想趁机逃走,这时候他已经八十多岁了,可是除了金人的利箭,还真没人能够追得上他。

      乱箭射杀。

      就这样,靖康烟尘过去,只落了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时代继续向前推进,新的悲剧人物行将登场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1-9-23 15:10
  • 签到天数: 1382 天

    [LV.10]辟谷大学III

     楼主| 发表于 2019-4-20 21:08:1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二象 乙酉

    本帖最后由 任逍遥R 于 2019-4-20 21:25 编辑

    第二十二象 乙酉(南宋建)

    谶曰
    天马当空 否极见泰
    凤凤淼淼 木冓大赖

    颂曰
    父子同心并同道
    中天日月手中物
    奇云翻过北海头
    凤阙龙廷生怛恻

    金圣叹注解:「此象主司马光卒,蔡京父子弄权,群小朋兴,贤良受锢,有日月晦盲之象。」


    就在金人两路铁蹄南下、皇都开封失陷之时,金人曾将宋室的朝臣们召集起来,对他们宣布了废宋徽宗和宋钦宗为庶人的决定,并让宋臣们再推选一个新皇帝出来,条件是,这个新皇帝不能再姓赵,因为金人已经不再相信姓赵的还有足够的智力让大家玩得开心。

      所有的大臣都沉默不语。

      没人敢吱声。

      就在这时候,突然有一个人越众而出,照金兵统帅粘罕的脸上就喷了一堆唾沫星子。他居然敢提出反对意见,明确地不同意金人另立皇帝的决议。

      众士之诺诺,不如一士之愕愕。

      满朝的文武全都惊呆了,为这个人的勇气和血性而不由得惭愧于心。

      但是粘罕却没有什么惭愧的。

      粘罕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那个居然敢跟当今最高军事当局唱反调的家伙被金兵逮了起来,一查他的名姓,原来此人姓秦,单名一个桧字,乃宋徽宗年间恩科御笔钦点状元郎。

      这么说宋徽宗其实还是有点眼力的。

      看不懂了,宋徽宗真的有这眼力吗?他要是真有一点点眼力,也不至于把个好端端的国家弄到这种程度吧?

      事实证明,不只是宋徽宗没什么眼力,连继任的南宋皇帝也没什么眼力。

      秦桧因此被带到了北方,和宋徽宗、宋钦宗一道陪着金人打马球玩。

      但秦桧比这两个皇帝会玩,他玩着玩着,就幸福地返回家乡了。而那两个倒霉的皇帝,却连骨头都埋在了北方的冰雪之中。

      没人说得清楚秦桧是怎么回来的,史书上还是坚持认为他是潜逃回来的,但中国的民众才不信这个邪。

      民众确信,这家伙是金人派来祸乱大宋的奸细。

      不太清楚秦桧到底是不是奸细,但是他替人家金国干的活,却是多少个奸细也无法完成的艰巨任务。

      比如说杀害岳飞。

      但当时秦桧还没能力杀岳飞,他逃回来之后,就客居临安。这时候宋高宗赵构正在着手安邦定国,可是奇怪得很,赵构一直把宰相职位空悬。有消息说,他是在找一个真正能够提出治国政策的人才,如果找不到这个人,宰相的职位就会一直空悬下去。

      空悬的宰相之职,就像在狗狗的脑袋上挂一块大骨头,哪条狗能够受得了?

      所以大家对于这个定国之策,是早也研究晚也讨论,一门心思想弄出点花样来,到时候跟赵构一扯,我靠,这辈子吃香的喝辣的吧,撑不死你才怪!

      秦桧当然也关心这事,所以有一次,在和朋友们喝酒的时候——秦桧也有三个好朋友,而且不止三个——秦桧笑言道:我有八字,可安天下。众人听了急切地道:哪八个字?说出来听听。秦桧哈哈大笑:你们又不是圣上,我为什么要跟你们说?

      宣室求贤访逐臣,这件事情让赵构听说了,他立即传秦桧进宫问策。

      秦桧回答了八个字:

      南人归南,北人归北。

      好一条卖国的良策!

      神京王气满东南,祸水汪洋把策干。

      一木会支二八月,临行马色半平安。

      在这里,已经明明白白地说出了误国害民之策,而“一木会支二八月”,则干脆利索地点出了秦桧的名字,“临行马色半平安”,把偏安一隅的临安小朝廷,也丝毫不打折扣地说了出来。

      还有这一句:

      天马当空,否极见泰。

      凤凤淼淼,木冓大赖。

      天马当空指的是赵构泥马渡江的民间传说,而木冓是構(构的繁体字),木冓大赖,谁要是说这不是赵构的名字,赵构不会跟他有完。

      那么,“南人归南,北人归北”的八字之策,卖国卖在了什么地方呢?

      首先,这八个字承认了被金人侵占的北方领土的合法性,连金人自己都拿不准这些地盘应该不应该算自己的,但秦桧告诉他们:靠,那些地盘就是你们的,就算不是你们的,我们也不要了。

      其次,这八个字将正在北方踊跃活动抗金的义军们置于非法的境地。事实上,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凡是北方回归的抗金领袖,统统以匪寇的名义遭到了官府的镇压。从北方归来的最著名的军事将领,如陆游,如辛弃疾,始终生活在酷刑与监狱的威胁之下。

      这时候金兵阵营主要出场的人物是我们大家都熟悉的金兀术。这个金兀术是个非常有趣的人,他曾经觊觎帐下一个小兵妻子的美貌,就借口小兵的马桶没刷干净,把小兵的脑袋给砍了下来,然后抱着那个美貌女人回他的营帐了。可是睡到午夜,金兀术突然心生警觉,猛一抬手,恰好将那女人刺来的利刃格住。

      当时金兀术非常的愤怒,质问道:你怎么敢谋害首长呢?

      那女人回答:狗屁首长,你只不过是杀了我丈夫的凶手!

      于是金兀术起床踱步并沉思,沉思了好久,才对那女人说道:我要是杀了你呢,你又没有罪。我要是放了你呢,这也不妥当。这样吧,既然你不愿意跟我,那我让你在我帐下的军官中挑一个,你跟着他去如何?

      女人没办法反对金兀术的决定,于是金兀术召集众将,让女人在其中指了一个她看起来顺眼的,这事就这么解决了。

      像金兀术这么有性格的人,治理军队那肯定是没问题的,军队的战斗力也是可想而知的。至少,被女人挑中做丈夫的那位将领,他得好好地卖命才对。

      于是金兀术就带着这支卖命的部队来欺负南宋赵构。

      北渡黄河。

      南下淮北。

      克临安。

      陷明州。

      临安是南宋的首府,明州已经到了海边了,那赵构跑到哪里去了呢?

      小舟从此去,江海泛余生。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赵构的逃亡生涯,过得特有诗意。

      他逃到了海上,乘着船东漂西荡,漂到哪儿算哪儿,只要金兀术逮不到他就行。

      到大海上找个人多麻烦啊,金兀术玩腻了,收兵,回家。

      可他来得容易,想走就难了。

      韩世忠和梁红玉正在黄天荡等着他呢。

      战鼓隆隆,战鼓隆隆,以八千胜十万,金兀术被打得吐血狂逃。

      金兀术生气了。

      他再次回来,带来了拐子马、铁浮屠最原始的坦克车,要让不听话的南宋人见识见识。

      可是这一次他更惨,竟然遇到了岳飞。

      岳飞,古往今来罕见的战将,惯以少胜多,克太行山匪寇王善,他只用了八百人。这一次对付金兀术,他甚至觉得八百人还太多了。

      只用五百人。

      临战前夕,南宋全国于紧张万分之中期待着,赵构更是连连发来训令,宋金两国,史前未有大交火,牵引着两国民众的心。

      以五百人面对最具冲击力的拐子马,岳飞赢的胜算能有多少?

      百分之百。因为岳飞拥有着一支悍不畏死的部队。

      岳家军!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面对着披着重甲的拐子马,岳家军的士兵仰身躺倒,以自己的一条性命换对方的一只马蹄。

      一只马蹄被砍下,整支队伍轰然崩溃。

      金兀术再次惨败。

      逃!

      小商桥!

      杨再兴等候多时了。

      以八百人,对敌方十万之众。

      杨再兴全军殉国,而金兀术却付出更为惨烈的代价。

      再逃!

      朱仙镇!

      大决战,在此行将拉开帷幕。

      岳家军素来严令戒酒,有饮酒者斩。但是这一次,岳飞却亲自为将士们斟酒。他说:直捣黄龙,迎回二圣,与诸君痛饮耳。

      金兀术再无战心,开始考虑放弃抢占来的所有领土,退回燕京。

      但就在这时候,一个白衣书生突然拦在了他的马前:

      何故不战而走?

      金兀术回答:此时兵无斗志,军无战心,不得不走。

      白衣书生摇头一笑:

      自古以来,岂有权臣在内而大将立功于外者?

      一句话点醒梦中人,金兀术下马再三拜谢。

      权臣在内!

      秦桧。

      他终于出场了,并亲手结束了大宋百年难得的机遇。

      十二道金牌至。

      岳飞放声大哭:

      十年心血,十年准备,今天竟毁之一旦!

      十二道金牌,若抗令不撤,形同谋逆,从此岳家军将失其道义。

      岳飞自己没有关系,但他不能不为部属的妻子儿女们考虑。如果他执意不遵,这些为国为民的勇士们的血族至亲,都将在后方遭到最血腥的屠杀。

      甚至,卖入妓院瓦舍,任人蹂躏摧残。

      唯其爱国报国,竟要遭受如此磨难。

      心已碎。

      岳飞撤军。

      随后被秘密逮捕。

      杀害。

      连同他最亲近的部将,骨血儿子,女婿。

      岳飞的家人和岳家军的家属们遭受到了秘密的追杀,岳飞生前的至交,秣陵总兵贡文宪挂印封金,携了岳飞的儿子岳霖逃往山林,为岳家保存了最后一线血脉。

      从此南宋永远地失去了它的机会,从此中国永远地失去了一个传奇,只得到了一个悲壮的传说。

      秦桧为相,终老晚年。

      直到八十年后,他的第四世玄孙秦禧,血染边关,携全家人在抵抗金兵入侵的时候以身殉国,这才为秦氏族人挽回了荣誉。

      但秦桧却永远跪倒在那里。

      他再也没有机会站起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1-9-23 15:10
  • 签到天数: 1382 天

    [LV.10]辟谷大学III

     楼主| 发表于 2019-4-21 19:54:5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三象 丙戍(蒙古崛起)

    本帖最后由 任逍遥R 于 2019-4-21 20:01 编辑

    第二十三象 丙戍(蒙古崛起)

    谶曰
    似道非道 乾沈坤黯
    祥光宇内 一江断楫

    颂曰
    胡儿大张挞伐威
    两柱擎天力不支
    如何兵火连天夜
    犹自张灯作水嬉

    金圣叹注解:「此象主贾似道当权,汪立信文天祥辈不能以独力支持宋室。襄樊围急,西子湖边似道犹张灯夜宴,宋室之亡其宜也。」

    在这一象中,又有一个谁碰到谁倒霉的家伙飘然而至。

      “似道非道”——贾似道。

      “乾沉坤黯”——苟延残喘的南宋有幸和他相逢,那就没几天混头了。单单苦了一个绝世英雄文天祥,生生被他给玩得欲哭无泪。

      朝有大奸,国出大忠,这是没法子的事情。

      这个时候正值宋理宗在位,这是一个知情重义的好男人,绝对的好,他最宠爱的妃子贾氏死掉了,理宗很伤心,就把贾妃的弟弟找来,这就是贾似道了。后来理宗死翘翘,他的儿子度宗更是倚重贾似道,那种信任已经超过了正常人所能接受的程度:一会儿任命贾似道为枢密使,兼两淮宣抚使,一会儿让他做京西湖南北四川宣抚大使,一会儿又让他兼督江西、两广人马,没两天的工夫,贾似道把全国的高级领导职位全都做了一遍。

      然后度宗派他去和蒙古兵开打。

      打架是军人的专业,度宗凭什么认为这个小玩闹能干得了这么复杂的活?

      更何况贾似道的对手又是军事史上赫赫有名的忽必烈。

      但贾似道还是赢了。至少把忽必烈气了个半死。

      能把赫赫有名的忽必烈气得半死,谁要是否认贾似道的才能,那绝对是不公正的。

      贾似道是这样气忽必烈的:

      先是两军对峙于汉阳,贾似道闻蒙古兵至,立即打马狂逃,逃到一处偏僻地带,捶胸顿足地仰天淌泪:我靠,我要死了,我怎么这么倒霉啊,死在这么一个兔子不拉屎的地方。哭声未止,有兵士追上来报:孙虎臣大败蒙古骑兵,还逮了一个活的。

      贾似道大喜,立即返回,把那名俘虏暴打一顿之后,推出斩首。

      然后贾似道再拿眼偷看蒙古大营,禁不住两股瑟瑟,这仗怎么打啊,王八蛋才能赢。急切之中,忽然生出一条妙计,就派人去找忽必烈:我靠,老大,咱们别打了,要多少钱你说话。

      忽必烈心想这宋军是不是脑子灌水了啊,正想将使者推出斩首,旁边有人劝道:我看这倒是一个好办法,现今我国国主刚刚咽气,咱们要是老待在这个地方,回头麻烦大大的有,不如暂先退兵,回去抢了国主的宝座,然后再找这些傻子们的麻烦也不迟。

      于是忽必烈就答应了贾似道称臣纳贡的条件,撤走了大军。

      忽必烈前脚刚走,贾似道尾随追来,恰好有百人的蒙古兵还没有来得及渡江,被贾似道狠狠地欺负了一把。然后贾似道兴高采烈地回去见皇帝:

      老大,咱们赢了。

      我靠,我早就知道你会赢!度宗乐得眉开眼笑。

      重赏。加官晋爵。晋升太师。

      这时候随行出征的军士们传出了怨言,明明被人家打得屁也不敢放一个,却蒙人说自己大捷,世上有这么不要脸的吗?说这些怨言的士兵们马上就在这世界上消失了。紧接着,跟随贾似道出征的知情将官,有的误吃了有毒的食物,有的走路不小心摔死,很快,贾似道就成了这次大胜的唯一证人。

      再说忽必烈回到蒙古,对自己的兄弟阿里不哥一顿拳打脚踢,打得阿里不哥鬼哭狼嚎,胜利地弄到了蒙古国主的位子,然后忽必烈就派人来南宋拿贾似道答应的岁币。

      贾似道见到使者,呵呵乐了:小样的,哥们儿逗你玩玩,你还当真了。敢情这位拿国家大事当小孩子撒尿的玩乐了。

      既然赢了,贾似道就要轻松轻松,加官晋爵之余,再给自己放个小假,就搞来一群尼姑,乌烟瘴气地玩了起来。可是忽必烈却咽不下这口气,他倒是知道宋军又脑袋进水了,可水进到这种程度的脑袋他还真没有见过,打不过就降,不乐意降就打,哪有这么一个玩法的呢?

      你他妈的这到底是治理国家呢,还是哄小孩子玩呢?

      忽必烈生气了,大军出动,进逼襄阳。

      襄阳守将的兄弟们哭着向朝廷求救,贾似道就装没听见。

      胡儿大张挞伐威,两柱擎天力不支。

      如何兵火连天夜,犹自张灯作水嘻。

      一边是浴血奋战保家卫国,一边是笙歌夜舞纸醉金迷,和会玩的贾似道一比,浴血奋战的兄弟们亏大发了。可怜襄阳的兄弟,死死地守了三年城。这三年的工夫里,再厚的纸也被火烧透了,偏偏度宗就是不知道,直到有一天,有一个宫女把消息告诉了他。猜猜度宗干了什么?

      度宗马上把消息告诉了贾似道,莫非他以为贾似道真的不知道?

      贾似道一听就生气了,这都是什么跟什么嘛,老爷们的事儿,老娘们跟着掺和什么?那个宫女叫什么名字?

      度宗马上把宫女的姓名汇报给贾似道,贾似道于是进宫,逮到宫女活活掐死。

      回头度宗的耳根子清净了,他感觉这滋味硬是爽。

      眨眼工夫,襄阳又被围了两年。

      整整五年的工夫啊,五年的工夫竟然等不到一个援兵的影子,襄阳兄弟们的心都寒透了,就答应了蒙古人开出来的优惠条件,投降了。

      这时候度宗幸福地死掉了,死时他将国事委托给贾似道,重臣汪立信上书直斥贾似道误国害民,可现在朝廷里说话算数的是贾似道,收到他的信,贾似道非常气愤:这个老汪,怎么能这么搞,真是太不像话了。

      撤职查办。

      贾似道不光是有欺上的本事,修理下面的人,也有着独到的天分。曾经有一次,太庙附近失火,贾似道立即赶去,他坐在一顶小轿之上,每走一里就换四名力士抬轿,等到了太庙之后,他就说了一句话:

      如果火烧到太庙,就斩统帅。

      话音落了没一会儿的工夫,大火就被扑灭了。

      所以说,贾似道除了撒谎撂屁,欺下瞒上,也不是一点本事没有。可事情糟也正糟在这里,他要是一点本事也没有就好了。偏偏有了这点祸害南宋江山的本事,那就活该南宋倒霉了。

      这时候蒙古建国号大元,攻势愈加猛烈,贾似道慌了手脚,便想故伎重施,再跟蒙古人谈议和条件,可到了这份儿上,傻子才肯跟他议和呢。蒙古统帅伯颜回答贾似道的异想天开时,说道:我军未渡江时,尚可议和入贡,现在沿江州郡,都已经归服了我大元,还有什么和可以议的?如果你贾似道一定要求和,那你过来,咱俩当面谈谈。

      说话间,池州沦陷。接着鲁港落入元人之手。

      贾似道一路狂奔逃往扬州,沿途遇到溃散下来的宋军士兵,便亲切地挥手致意:兄弟们好。

      丢你老母!兄弟们齐声回答道,砖头瓦块掷将过来,让贾似道好不郁闷。

      靠,怎么能这样对待领导呢,真是太不像话了。

      贾似道生气地回朝:报告大家一个好消息,我军大胜!

      胜你个头啊!他还以为跟上一次一样呢,他说什么大家就信什么了,这边元人已经逼到了南宋的最后生死线,他再想蒙骗,也不考虑一下难度有多大。

      贾似道被流放,押送者是会稽县尉郑虎臣。

      两人出发了,走不多久,郑虎臣问道:老贾,你怎么还有脸活着呢?

      贾似道:关你什么事?

      郑虎臣:人不能无耻到这种地步!

      贾似道:怎么就不能?没有最无耻,只有更无耻,遇到我贾似道,你就长点见识吧。

      郑虎臣:我看你还是死了算了,大家都落得个轻松。

      贾似道:头可断,血可流,想叫我死万不能。

      郑虎臣:我靠,我算是服了你,看来只好拿出我的绝活了。

      史载,郑虎臣苦口婆心地做贾似道的思想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劝贾似道自杀,别脏了别人的手,可是贾似道意志坚如钢铁,说什么就是不干。最后逼得郑虎臣没有办法,只好趁贾似道去厕所的时候,他跟了进去,抓住贾似道的身体举起来,用力地往地下砸,只听砰砰砰几声响过,贾似道这才不服不忿地闭上了眼睛。

      贾似道虽然死了,但是他死得真是太值了,整整一个民族被他拖下了水,至少南宋已经要替他殉葬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1-9-23 15:10
  • 签到天数: 1382 天

    [LV.10]辟谷大学III

     楼主| 发表于 2019-4-21 20: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四象 丁亥(南宋亡)

    本帖最后由 任逍遥R 于 2019-4-21 20:14 编辑

    第二十四象 丁亥(南宋亡)

    谶曰
    山崖海边 不帝亦仙
    叁九四八 於万斯午

    颂曰
    十一卜人小月终
    回天无力道俱穷
    干戈四起疑无路
    指点洪涛巨浪中

    金圣叹注解:「此象主帝迁山,元令张弘范来攻,宋将张世杰兵溃,陆秀夫负帝赴海:宋室以亡。」

    “十一卜人小月”,这是繁体的赵(趙)字拆开了的解释。

      很明显,这一象标志着南宋的赵家王朝最后的日子。

      南宋覆亡在襄阳一战,襄阳有失,则元人策马,就可横扫江南。但当时南宋是由贾似道当权,这个贾似道似乎打定主意要搞死南宋,隐瞒着襄阳的紧急军情不报。他不报没有关系,襄阳城整整被围了五年,这么长的时间里难道就没有一点消息传进皇帝度宗的耳朵里吗?

      传是传进去了,但度宗不爱听这个,谁敢提襄阳两个字他就杀你全家。

      明白了,这是皇帝也存心找死了,问题是你要找死自己去找根绳啊,拖这么多的人一起死算是怎么一回事啊。

      皇帝才懒得跟你解释,反正是君要国亡,国不得不亡,就是这么简单。

      五年后,襄阳士卒丧失了对南宋的最后希望,谁能给他们一个继续死守的理由?既然人家皇帝都不打算再玩了。

      武侠小说《神雕侠侣》中的大侠郭靖和黄蓉,就是在守护襄阳。事实上,一座遭到本国政府遗弃的孤城能够坚守五年,也真的是一个奇迹。但奇迹不可能天天发生,天天发生的就不叫奇迹了。

      举城投降。

      从此元人长驱而入。

      局势危在旦夕。

      忽必烈派了工部侍郎严忠范来与南宋议和,严忠范到了独松关,遇到宋将张濡,张濡大展神威,斩严忠范于马下。

      忽必烈火了,或战或和,或降或死,这是两个国家在打架,不管你乐意不乐意挨打,反正我正在打你,但两国交兵不斩来使,这规矩你懂吧?杀手无缚鸡之力的使者算怎么一回事呢?显你们南宋有本事吗?

      南宋急忙派人去告诉忽必烈:斩杀来使不是我们的意思,那是个别人的行为。忽必烈就信了,又派了议事官张羽去临安。张羽行至江平,正巧与宋兵相遇,宋兵发声喊杀将过来,再斩张羽于马下。

      使者接连被杀,忽必烈真的生气了,我说你们南宋到底会不会玩啊?不就是一个打吗,谁怕谁啊,来来来,咱们真刀真枪地打一架试试。

      于是元兵进逼扬州。宋军大败。

      接着荆南失陷,嘉定诸城举城而降,继而元兵火焚焦山,霎时间烟雾弥天,樯橹俱焚,宋军争先而遁。

      忽必烈更生气了。噢,合着你们南宋就有个杀使者的本事,那我就教教你们到底应该怎么玩吧。

      这时候南宋朝廷里已经吵成了一锅粥,两个宰相王爚和陈宜中意见不合,都闹情绪要求辞职,朝中是老太后带着一个不懂事的小皇帝,妇道人家心里根本没有个准主意。听着大臣们开吵,老太太也跟着号啕大哭,总之是吵的吵哭的哭,热闹倒是热闹了,就是不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人来了。

      文天祥。文天祥上书,分请建四镇,聚兵民,以阻元人继续南下。可当时大家只顾吵架,根本没心思管这闲事,于是文天祥只好快快地自己走开。

      文天祥走开倒也省心,毕竟这时候大势已去,纵然是神仙怕也救不得南宋危亡了。接连几日元兵势如破竹,泰州失守,常州被屠,独松关落入元人之手,从湖北到江西,已经全部是元人的天下了。没办法的情况下,宋廷派了工部侍郎柳岳,到元人大营求和。

      元人统帅伯颜生气地说:这能怪我们欺负你们吗?这能怪我们吗?你们杀害我们使者的本事哪儿去了?再使出来给我看看啊,怎么这时候不敢吭声了,啊,合着你们就会欺负老实人啊,我这么老实就该着让你们欺负啊。

      柳岳据理力争:此言差矣,极是差矣,我们南宋自己关起门来过日子,招谁惹谁了?你们一脚踢门冲进来,乱打乱杀,这像话吗?是兄弟之邦应该干出来的事吗?

      伯颜还有的说:我靠,说你胖你还喘上了。居然还怪我们踢破你们的家门,你家是哪里来的?早年你们的祖宗牛气的时候,人家江南的李唐、钱氏自己关起门来小日子过得多舒服?是谁冲进人家里去非要和人家一起过日子的?这事不是你们干的吗?当年你们自己立下的规矩,你们自己就得遵守。你们能踢开别人家的门,别人也就能踢开你们家的门,你凭什么不乐意?

      柳岳吵不过伯颜,只好回来,宋廷又派了宗正少卿陆秀夫去见伯颜,开出条件如下:以后宋朝不再管伯颜叫伯颜,改叫伯父,逢年过节再送上孝敬钱——称侄纳币。伯颜摇头不答应。

      宋廷再降低条件,以后宋朝不再管伯颜叫伯颜,也不叫伯父,叫伯爷——称侄孙。伯颜说:少跟我装孙子,就拒绝了。

      再降格,还是派柳岳去,这次什么条件也不提了,只要元政府能够将宋廷封为一个小国,大家就心满意足了。这一次伯颜的态度就不清楚了,因为柳岳没能到达指定地点。老百姓听说了如此耻辱的议和条件,在他刚刚走到高邮时就把他宰掉了。

      还是个接着打,元兵进,降嘉兴,陷吉安,直捣临安。

      文天祥——虽然大家都不带他玩,可他非要跟着玩不可——和张世杰请老太后抱着婴儿皇帝上船入海,入海没什么丢人的,留得五湖明月在,不愁无处下金钩嘛。这个建议遭到了宰相陈宜中的否决。

      陈宜中建议马上投降,赶早不赶晚,降晚了就没讨价还价的余地了,现在老太后就瞧着陈宜中顺眼,越看文天祥和张世杰越像个奸臣,当然是听陈宜中的了。于是陈宜中派人把印玺给伯颜送去,伯颜很高兴,希望能和陈宜中进行亲切会晤,陈宜中欣然从命,出门后就一溜烟地逃走了。

      接下来是惊险刺激的宋室大逃亡场面。

      赵氏家族中的最后一个孤儿由母亲杨淑妃抱着,偷偷溜出临安,一路上拼命狂奔,跑到了温州,然后转道又逃到了福州。到了地方之后小孤儿就成了小皇帝,猜猜谁是宰相?

      谁能猜到那可是大智慧了。

      还是陈宜中。

      用陈宜中只有一个解释:赵氏皇族的脑袋统统进水了。

      幸好这个陈宜中不久后自己死掉了,否则的话,名存实亡的宋廷还不知再用他多久呢。

      这时候文天祥开府招军,张世杰传檄勤王,可是都不管用,因为太迟了。没见到各路的勤王人马,反倒是元兵脚跟脚地追了过来,杨太后抱着小皇帝急忙上船,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居然折折腾腾逃了两年,元人说什么也没逮到他们。但是到了碙洲,可怜的小皇帝因为饱受惊吓,活活吓死了。于是再立小皇帝的弟弟为小小皇帝,小小皇帝这一年才八岁,左丞相陆秀夫就做了小小皇帝的老师,每天逼着小小皇帝背诵《大学》章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想来那可怜的小小皇帝,与读书相比,还是逃命更有趣。

      这时候元人已经玩腻了捉迷藏,不想再玩下去了,就派了张弘范来解决这个问题。

      张弘范果然了得,他一出马,并不声张,率军悄无声息地赶到潮阳,先将到处乱跑组织义军抗元的文天祥逮了起来,然后挥师厓山。

      山崖海边,不帝亦仙。

      这就要结束了。

      干戈四起疑无路,指点洪涛巨浪中。

      看起来是真的一点希望也没有了。

      张世杰联舟为垒,守住峡口,淤泥涂船,防范火攻。

      张弘范不放火。

      但他也不放水,断绝樵汲孔道。

      没过几天,宋军就渴得招架不住了,赤胆忠心不能当水喝,张世杰只好抛下小皇帝走路。

      这时候小小皇帝身边只剩下一个老夫子陆秀夫了,背了那么多天的《大学》也不管用,可见这玩意儿在关键时候是派不上用场的。于是陆秀夫背起小小皇帝,扑通一声,投水自尽了。

      那边还有一个张世杰,他划着小船飞快地逃着,逃到了海陵山下,正好刮起了台风。张世杰就焚香祷告:老天爷啊,你他妈的也太不像话了吧,我为了老赵家尽力了,死一个小皇帝,又弄出一个小小皇帝,现在小小皇帝也没了,你干吗要这样难为我呢?这样好了,要是老赵家还会有皇帝出来,就让他快点出来吧,要是老天爷你不给我这个机会的话,我靠,你干脆把我的船掀了算了。

      风起,浪巨,舟覆。

      张世杰溺死于海中。

      赵家天下到此全部结束。

      这个天下,轮到蒙古人坐庄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1-9-23 15:10
  • 签到天数: 1382 天

    [LV.10]辟谷大学III

     楼主| 发表于 2019-4-21 20: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五象 戊子(元朝国运)

    本帖最后由 任逍遥R 于 2019-4-21 20:23 编辑

    第二十五象 戊子(元朝国运)

    谶曰
    北帝南臣 一兀自立
    离离河水 燕巢补<麥戈>

    颂曰
    鼎足争雄事本奇
    一狼二鼠判须臾
    北关锁钥虽牢固
    子子孙孙五五宜

    金圣叹注解:「此象主元太租称帝离河,太祖名铁木真,元代凡十主。斧铁也,柄木也,斧柄十段即隐十主之意。」

    此象预言了元太祖开国及整个元朝的气数。图中一把铁斧,柄分十节,内涵十分浓缩;粗略的解释是:斧头(铁),斧柄(木),暗指元太祖叫铁木真;斧柄分十节意思是接下来元朝有十个皇帝。简简单单一幅图,就将一个朝代的大趋势刻划尽致。文字中“子子孙孙五五宜 ”,“五五”为“十”是一个意思。另外文字中的“北帝南臣”预示着南朝(汉人)将向北方(胡人)臣服。“斡难河水”指元太祖称帝于斡难河。“一兀”就是 “元”字。“鼎足争雄”是元与金及南宋,也是“一狼二鼠”之意,狼是元,其它二者为鼠无疑,强弱之势非常明显,战事一起结果立判。元朝北关虽牢固,但对立力量来自南方,所以十代帝王是正好的。

    这一象很有意思,金圣叹老先生猜测说,这一象多半有可能跟元朝立国有关,元太祖铁木真,最初称帝于离河(斡难河),此后元朝出了十个皇帝,图画上的斧柄十段就是隐含了这个意思。

      是不是还真不好说,铁木真称帝于离河是不假,但是元朝的皇帝到底有几个呢?还是让我们掰着手指头数一数的好。

      第一个皇帝就是成吉思汗了,不过他根本没有做过皇帝,皇帝是他的孙子忽必烈硬塞给他的,如果铁木真还能够发表意见的话,估计他更愿意让人称他为成吉思汗。这是一个伟大的君主,他的伟大建立在残酷的战争上,不喜欢战争的人不会喜欢他,可是喜欢战争的人也未必喜欢他。但不管喜欢不喜欢,成吉思汗终究是成吉思汗,这是谁也拿他没办法的事情。

      第二个皇帝是元太宗窝阔台,他同样也不是一个皇帝,但有什么办法呢?虽然他不是,但他的后人可以封他当皇帝嘛,所以他被封为太宗皇帝。他是成吉思汗的第三个儿子,临至成吉思汗死的时候,曾在授汗时犹豫不决,又想传位给窝阔台,又想传位给幼子拖雷。但最终选择了窝阔台。

      窝阔台爱好打猎、游玩、美女和饮酒,前边几个倒也罢了,唯独这个饮酒,让他的身体一天天羸弱下去,他的兄长察合台专门指点了一个人负责他的饮酒,不许用大杯,只能用小杯,每天饮酒杯数不变,总量却少了。窝阔台好像也没提出什么意见,但那个监酒官为了讨好窝阔台,经常偷偷替他倒几杯,窝阔台就乐呵呵地喝下去。结果有一天,他打猎回来,和一个名叫奥都刺合蛮的大臣放杯畅饮之后,睡下去就再也没爬起来,于是他的历史使命就结束了。

      第三个皇帝是定宗贵由,这个皇帝最好玩,首先他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因为他的老师合答黑就是一名基督徒,而后来贵由的宰相镇海也是一名基督徒,马上皇帝基督教徒,这是一件非常奇异的事情。

      更好玩的是,当窝阔台撒手归西的时候,贵由作为长子,正在远征俄罗斯和欧洲,于是皇后脱列哥那趁机抓权,做了一个名不正言不顺的女大汗。她一旦掌握了权力,就先报复以前最看不顺眼的镇海,于是镇海就逃到了脱列哥那的儿子阔端那里躲了起来。接着脱列哥那又想抓另一名重臣牙老瓦赤,结果牙老瓦赤也逃了,和镇海一道躲在阔端处。脱列哥那几次派人去要人,都被阔端拒绝了。

      这时候成吉思汗的弟弟翰赤斤突然来了情绪,跑来抢大汗的宝座,正在与脱列哥那对峙的时候,突然听说贵由已经返回,翰赤斤顿时偃旗息鼓,不声不响地回去了。不久宗王们聚集在答兰答八思,召开了隆重的忽里勒台大会,大会上,各宗王一致同意由贵由继任大汗的尊位。但是贵由好不命苦,他虽然成为了大汗,但还是母亲脱列哥那说了算,等到母亲说了不算的时候,他说了也不算了——他只做了三年皇帝,就在西征拔都的路上去世。

      元朝的第四任皇帝是宪宗蒙哥,这个人有点来头,他是谁呢?他可是大名鼎鼎的拖雷的儿子。

      拖雷曾经多次出现在金庸先生的小说《射雕英雄传》中,和郭靖是把兄弟,这是许多人都熟知的故事了。而且拖雷的死亡说起来非常的麻烦,话说有一天,大汗窝阔台病重,有人说要想治好大汗的病,除非是有一位亲族以身相替,否则大汗的性命就有点危险。那时候人们信这个,所以窝阔台当时就问:哪位皇子在我的身边?拖雷站了出来,说:我愿意以身相替。然后就饮下了“神水”,不一会儿的工夫“神水”发作了,拖雷说:我马上要到另一个世界去了,走时我别无他求,只希望兄长照顾好我的孤儿和寡妇们。说完这句话,郭靖的把兄弟拖雷就死掉了。

      拖雷的妻子名叫唆鲁禾贴尼,这个名字又长又难记,我们就管她叫拖妻好了——拖雷的寡妻。拖妻聪明能干,在爱情上又是非常的坚贞,曾经有一次,大汗窝阔台看她独自寡居,心生恻隐之心,就下令让她嫁给自己的长子贵由,这里边辈分虽然有点乱,但当时是有特定的历史条件的。可是大汗的这个诏令却遭到了拖妻的坚决拒绝。

      拖妻是一个极有智慧的女人,在贵由去世后,当时年龄最大、声望最隆、兵权最重的拔都,命令全体宗王到他的驻地去,举行忽里勒台大会,选择新的大汗。但是宗王们都不乐意去,拖妻知道这事后,就悄悄告诉儿子蒙哥:拔都现在脚上有病,宗王们因此都轻视他,可是他的实力仍然是草原上无人能比的,你应该前去探望。蒙哥就去见拔都,拔都看到了蒙哥的智慧和才能,就决定力荐他为大汗。

      拔都的建议遭到了几乎所有宗王的反对,这期间拖妻尽其可能地做每一个宗王的工作,可是一年的时间过去了,宗王们仍然坚持他们的意见。这时候拔都对拖妻说道:你尽管拥立蒙哥即位吧,那些违反命令的人都将掉脑袋。

      没人想掉脑袋,于是拖雷的儿子就成为了蒙古的大汗。

      第五个皇帝就是忽必烈,他在和贾似道带领的宋兵交火的时候,突然听到了哥哥蒙哥的死讯,于是立即返回与另一个兄弟阿里不哥争夺皇位。蒙哥、忽必烈和阿里不哥都是拖雷的儿子,不管他们谁输谁赢,肉都是烂在拖雷家的锅里,这就看出来拖妻的智慧了。可是亲兄弟同室操戈,这事也实在闹心,闹心也没办法,皇位太重要了,又不是争个碟子争个碗,所以相煎何太急是必然的。

      忽必烈继位后,阿里不哥举兵叛乱,双方在草原上好一阵厮杀,最后阿里不哥兵败,不得不投降。但是他终究是拖雷的儿子,一条响当当的汉子,拒绝让自己的部属承担叛乱的责任,把所有的事情都揽到了自己的身上。或许正是他这种铁骨铮铮的意志感动了忽必烈,忽必烈就赦免了他,不久后阿里不哥染病身亡,而忽必烈就忙着灭亡南宋去了。

      元朝的第六个皇帝是忽必烈的孙子铁穆尔,他在位期间汉人都很乖,但北方却出了不少的乱子,害得铁穆尔东征西讨,焦头烂额,正在搞不明白之际,叛乱者都突然玩腻了,放下兵器不打了。什么原因呢?大家说起来都是亲戚,都是成吉思汗的子孙,打什么架呢?于是铁穆尔大喜,就幸福地逝世了。

      元朝的第七个皇帝是武宗海山,但实际上他却应该算是第八个皇帝,前面还有一个仁宗,这位仁宗是铁穆尔的侄子,名叫爱育黎拔力八达,名字好长,简称八达好了。因为铁穆尔在世的时候,皇后曾说过八达的坏话,所以八达抢到皇位,先将老皇后迁往东安州,然后又改了主意将她杀掉,这桩心事了结之后,仁宗看看天下,好像没他什么事做了,就把皇位让给了哥哥海山。所以史书把海山称为第七个皇帝,不明白仁宗为什么要不算数。

      有意思的是,武宗海山只做了三年皇帝就死掉了,于是八达又跑回来重新做皇帝,还是称仁宗,所以搞来搞去,仁宗一个人虽然干了两届皇上,却只算一次,算是第八位皇上。

      第九位皇帝是硕德八刺,称英宗。正是这位英宗将已经成为佛学家兼翻译家的赵氏皇族最后一个传人瀛国公赵赐死,很不讲道理的。除此之外,这位皇帝的位子还有点原则上的问题。早在第七八位两位兄弟皇帝之间,就曾相互约定,以后的皇位要兄终弟及,

    叔侄相承,可是第八位皇上仁宗却违背了自己的诺言,非但没有把皇位传给哥哥海山的儿子,反而将侄子贬到了云南去。

      海山的儿子叫和世,他必将卷土重来,成为第十一位皇帝。

      但在和世之前,还冒出来一位第十个皇帝。

      第十位皇帝叫也孙铁木儿,虽然名字叫也孙,但他却是第九位皇帝硕德八刺的叔叔。

      也孙铁木儿是在发生了史上有名的南坡事件之后登上皇位的。南坡事件听起来很玄乎,实际上也没什么,就是英宗硕德八刺在途经南坡的时候,御史大夫铁先等人冲了进去,将英宗连同右丞相拜住一块儿干掉了。于是江山无主,也孙铁木儿也就勉为其难了。

      但也孙铁木儿也只做了五年皇帝,就舒服死了,于是就轮到了第十一位皇帝出场。

      第十一位皇帝就是第七位皇帝海山的儿子和世,史称明宗。爷俩之间隔着俩皇帝,真是麻烦死了。

      但更麻烦的是,虽然明宗和世是第十一位皇帝,但他的弟弟图贴睦尔却抢在他前面露了一手,挤在他前面先做了把皇帝。

      最麻烦的是,和明宗的弟弟图贴睦尔同时抢皇位的,还有一个阿速吉八,幸好这位阿速吉八被清理了出去,否则非要乱套不可。

      情形是这样的,第十位皇帝也孙铁木儿死后,宫里就发生了大规模的流血政变,政变者强烈支持第十一位皇帝明宗和世继位,可是这位和世正在漠北逃避着追杀,没工夫回来。大臣们唯恐夜长梦多,就先把和世的弟弟图贴睦尔接了过来,结果图贴睦尔先过上了皇帝瘾头,史称文宗。

      反对派不同意明宗和世做皇帝,也不同意文宗图贴睦尔做皇帝,于是他们就抬出来一个阿速吉八。但后来这一派人马被打得落花流水,阿速吉八也就不知道去向了,成为了一个可以供小说家发挥想象的重大题材。

      接下来第十一位皇帝明宗和世隆重地向京师进发,群臣接驾,名义上是第十二位皇帝但实际上真正是第十一位的皇帝文宗图贴睦尔真诚相迎。兄弟相逢,真情流露,明宗和世是真心地感谢弟弟和大臣们,并亲口许诺所有的官职安排一律照旧。文宗图贴睦尔也是真心地要把皇位让出,绝对没有一点点歪念头。

      但这只是开始。

      两位皇帝兄弟在回京师的路上,走着走着心里就泛起嘀咕,先是图贴睦尔感觉到让出皇位太不舒服了,接着是和世的部属又太傲慢无礼了,这些因素加在一起,再让旁边的人一嘀咕,事情就起变化了。

      这个变化还很绝,第十一位皇帝是在他自己的驻地里喝了一杯毒酒死掉的,而第十二位皇帝却和大臣们抢了玉玺上马一溜烟地逃掉了。这么说来第十一位皇帝其实不应该算数,因为他一天的皇帝也没真正做过,而第十二位皇帝才算是第十一位皇帝,虽然他在名义上排第十二位。

      第十二位皇帝图贴睦尔死掉了,第十三位皇帝宁宗懿璘质班登场,这孩子登场的那一年七岁,退场的那一年还是七岁,只做了两个月的皇帝,就早夭了。让这么短命的孩子做皇帝,都是因为皇后听了一个算命的鬼话,那个算命的说皇太子继位后会早死,结果换了个人却死得更早。

      现在轮到第十四位皇帝,猜猜他是谁?

      他就是伟大的元顺帝,等他出场的时候,大幕已经快落下了,可是这位皇帝还是玩出了新花样,让人头疼不已。

      再猜猜元顺帝是谁的儿子?

      他就是最倒霉的和世的儿子。是最倒霉的第十一位皇帝的儿子,这位名义上的第十一位皇帝屁股还没挨到龙椅上就被第十二位皇帝给毒死了。可是现在第十二位皇帝的老婆听信了算命的鬼话,认为自己的儿子做了皇帝就会短命,于是就想移祸江东,把第十一位皇帝的儿子请来做皇帝,并同他击掌约定:等他死了后再由第十二位皇帝的儿子来做皇帝,如果谁反悔谁就是小狗。

      可是元顺帝才没有跟第十二位皇帝的老婆客气,他抓稳权力之后,就将第十二位皇帝的老婆流放到了东安州,把第十二位皇帝的儿子流放到了朝鲜,并在半路上杀掉了他。然后,元顺帝自己也被朱元璋赶走了。

      回头再想想,大家好好地待在中原多好,非要你争我夺的,看看最后怎么样?一个兄弟也没能留下,后悔也迟了。

      对了,这一象是印证《推背图》里的预言,金圣叹老人家说元朝有十个皇帝,那我们这里统计出来几个?

      是金圣叹他老人家不识数,还是《推背图》没弄明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1-9-23 15:10
  • 签到天数: 1382 天

    [LV.10]辟谷大学III

     楼主| 发表于 2019-4-21 20:27:2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六象 己丑(元朝亡)

    本帖最后由 任逍遥R 于 2019-4-21 20:30 编辑

    第二十六象 己丑(元朝亡)

    谶曰
    时无夜 年无米
    花不花 贼四起

    颂曰
    鼎沸中原木木来
    四方 报起无端
    房中自有长生术
    莫怪都城澈夜开

    金圣叹注解:「此象主顺帝惑西僧房中运气之术,溺於娱乐,以致刘福通、徐寿辉、方国珍、明玉珍、张士诚,陈友谅等狼顾鸱张,乘机而起。宦官不花壅不上闻,至徐达,常遇春直入京师,都城夜开,毫无警备。有元一代竟丧於淫僧之手,不亦哀哉。刘福通立韩林儿为帝,故曰木木来。」


    这一象说的事情很明显,四海内英雄并起,元顺帝淫失江山。

      元顺帝的全名叫妥懽帖睦尔,他是文宗皇帝的亲哥哥和世的儿子,按道理来说上一届的皇帝应该是和世做,只不过当时事情有些意外,文宗就先代理一下。可是文宗的屁股坐到龙椅上之后就被粘住了,于是文宗一杯药酒毒死和世,自己舒舒服服地做起了皇帝。

      等到文宗死翘翘,一个算命的先生说文宗的儿子如果继承皇位的话,都活不长,皇后不信,就拿一个七岁的孩子试验了一下,结果那个小孩两个月后就真的死掉了。于是皇后就把和世的儿子找来,先让他来干,并说好等他做腻了皇帝后,再传位给文宗家的后代。

      天底下还有打这种如意算盘的蠢娘们儿,不服真的不行。

      顺帝这边一继位,乐子就来了。

      京畿大水,黄河泛滥,两淮亢旱,徽州山崩,汴梁雨血。紧接着彰德路又下起了白毛雨,所谓天雨线,民起怨,中原地,事必变。接着太白金星大白天招摇过市。总之,倒霉催的,天象乱套了。

      于是文宗皇后的兄弟唐其势生气了,要和兄弟答刺海干掉顺帝。

      于是唐其势伏兵东郊,趁夜呐喊一声,杀进宫来,不承想宫中早有准备,只见四面八方全是人马,把唐其势像捏小鸡仔一样从马上捏下来,答刺海年龄小,撒丫子跑到文宗皇后的裙子底下,被揪出来当头一剑,差一点没把文宗皇后吓死。

      这下子顺帝可得了理,对文宗皇后说:你看看,这不能怪我吧?

      于是贬文宗皇后,鸩其子。登基前约定的兄终弟及就这么不作数了。

      紧接着大事发生。

      废科考,聚河夫,奇氏进宫。

      顺帝的猪脑袋不知怎么想的,竟然废除了科考,堵住了书呆子们唯一的出路,于是书呆子们怒吼起来。

      又聚十万河夫于黄河疏理河道,结果不小心挖出一个独眼石人来,石人背上有字,曰:挖出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我靠,天下人如同接到总攻信号一样,一起怒吼起来。

      又接着高丽籍美女奇氏进宫,这个奇氏姑娘有点像电视剧《大长今》中大长今,特会搞韩国料理,吃得顺帝眉开眼笑,就一边吃一边幸御了起来,结果搞得皇后钦察氏大呷干醋,怒吼起来,将奇氏一顿暴打。

      书呆子们的吼声顺帝听不见,就算听见了也当没听见,天下人的怒吼随他去,爱吼几声吼几声,吼累了他们自己就消停了。唯独这个皇后钦察氏的怒吼,让顺帝好不乐意,一杯毒酒灌下,于是奇氏姑娘就成了皇后。

      钦察氏无端被鸩死,儿子皇太子悲伤不已,仇恨的种子要发芽,但芽在屋檐下,不得不腐烂。

      花不花,贼四起——正当黄河农民工刘福通闹事起义的时候,花不花神秘地出现了。史载,这位花不花全名王不花,后改名朴不花,可他无论怎么一个不花法,实际上都很花,因为他跟皇后奇氏有一手。

      据说朴不花和奇氏打小是乡里,经常往来走动,两小无猜长大,青梅竹马准备大了骑,可是世道不好啊,奇氏被人逮到送京里来了。于是朴不花就唱着走四方,路迢迢心茫茫,一村又一庄,千里迢迢找来了京师,只为了找到奇氏,等他找到的时候,奇氏已经是皇后了。

      朴不花伤情之下,引刀自宫——进宫当太监去了。

      他们终于在宫中相逢了。

      人世间比相逢更残酷的现实是,逢而不能。奇氏心里好好愧疚,除了铆足了劲提拔朴不花当内官之外,别的忙真的帮不上他了。

      朴不花做了内官,就开始考虑国家大事。

      他还真考虑对了,因为这段时间里顺帝他老人家不琢磨朝政了。

      那么顺帝不琢磨朝政琢磨什么呢?

      琢磨男女双修,现在这活宫里边也就顺帝能琢磨琢磨了,如朴不花等已经没有了这个功能。于是为了女人而来到京城的朴不花开始考虑国家政务,应该考虑国家政务的顺帝开始研究女人,这可好,两人调换了个。

      经过对国家政事的认真研究,朴不花得出一个结论:顺帝这哥们儿不成,不成不成,如今天下都乱成这样子了,他还闲事不管,只要有美女他就乐得什么都忘了。那什么,要不咱们这样好了,把顺帝撤了吧,让皇太子继位算了。

      事情就这样定了。

      于是朴不花去找丞相太平商量,不想这老头不开窍,竟反对这个建议。

      朴不花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朴不花生气,皇后就不高兴。

      皇后不高兴,皇帝就会愤怒。

      愤怒的顺帝撤了太平丞相的职,改由搠思盖担任丞相。

      搠思盖脑子清醒,他一看这情形,噢,敢情是谁不允许撤皇帝的职,皇帝就撤他的职,那我就同意撤皇帝的职好了。

      这时候有个御史大夫老的沙,他跳出来反对大家撤皇帝的职,顺帝那个火啊,你说这里边有你什么事呢?将老的沙轰出了京师。

      老的沙一出京城,就去找一个叫菠萝贴木儿的哥们,两人合兵在一道,发一声喊,向着京师杀了过来。

      这都什么节骨眼了,还弄这事。

      此时,天下热闹非凡。

      栾城人韩山童,性别:男;宗教信仰:白莲教;政治主张:弥勒佛出世。这位弥勒佛刚刚从西天赶到,就被官兵捉住。但是他的儿子韩林儿被刘福通抢走,奉为新弥勒佛,遁入河南,啸聚万人,号红巾军。这个韩林儿,正暗合了本象中的“中原曾见木木来”,木木来了。

      萧县人李二,号芝麻李,烧香聚众,攻陷徐州。

      商人徐寿辉,与明教大师彭莹玉合伙,这个彭莹玉就是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中的那个彭莹玉,不带掺假的。彭莹玉能折腾,他们攻破了蕲水及黄州路,部属均头缠红巾,也叫做红巾军。大元天下有麻烦了。

      台州盐贩子方国珍闹事。

      定远游侠郭子兴也折腾。

      泰州人张士诚占据高邮,自称齐王。

      老百姓在外边闹事,顺帝在宫里边弄事,天下事,朴不花不管,谁来管?朴不花不关心,谁来关心?

      可是老的沙和菠萝贴木儿说什么就是不让朴不花关心,你说这像话吗?

      虽然不像话,可是人家手里有刀有枪啊。

      老的沙和菠萝贴木儿占领了京城,这时候顺帝出来调停:诸位,别打了,别伤了和气,听我一句劝好不?

      老的沙和菠萝贴木儿就放下兵刃,听顺帝拉偏架:朴不花闹得太不像话了,流放甘肃;搠思盖也是不懂事,流放岭南。

      这个结果让老的沙和菠萝贴木儿稍微有点失望,依他们的意思,是把朴不花和搠思盖宰了算了,可皇帝这么处理,也不是说不过去。

      就这样算了。

      可是谁也没想到,顺帝也只不过有口无心地随便说说,说完了就算了,根本没有真的把朴不花和搠思盖流放的意思。这个就叫执行难了,皇帝已经说了让他们两人走,可是他们不肯走,皇帝又有什么办法?

      老的沙和菠萝贴木儿那个气啊,搞什么搞啊,有这么乱搞的吗?不行,朴不花和搠思盖一定要杀,不然的话咱们接着再打。

      顺帝就说:大胆,到底你是皇上,还是我是皇……不过你们人多,人多力量大吗,那就把朴不花和搠思盖送给你们处理好了。

      就这样,朴不花就因为太过于关心国家大事,和搠思盖一起被送到了老的沙那里,老的沙一点不跟他们客气,一顿乱剁,把他们搞成了肉馅。

      老的沙觉得事情总算搞妥当了,没有了朴不花恶搞,这个破破烂烂的大元,虽说是贼寇四起,怎么也能再折腾一段时间吧?

      他想得太简单了。

      他也不好好地想一想,朴不花何许人也?男人也,而且是阉割过了的。那他也不想一想朴不花想让谁做皇帝来着?

      对了,是皇太子。

      没错啊,皇太子还天天幸福地蹲在宫里等着朴不花胜利的喜讯呢,可是喜讯没传来,却被多管闲事的老的沙和菠萝贴木儿给搅了局。你说这里边有你俩什么事啊,瞎跟着掺和什么啊。

      皇太子愤怒了。

      于是皇太子先命令大将扩廓贴木儿率军进驻皇城,和扩廓贴木儿把关系搞瓷实,扩廓贴木儿脑袋发热,立即发兵攻打大同。为什么要攻打大同?因为老的沙和菠萝贴木儿在大同呢。

      俩贴木儿就在大同打了起来。

      这工夫朱元璋起事,陈友谅起事,可谁顾上理会这些闲事啊。

      好在朱元璋、陈友谅、方国珍和张士诚也顾不上理会顺帝他们这一局,大家都忙,朱元璋打陈友谅,方国珍打张士诚,天下英雄起四方,有枪就是草头王,真是一个乱了套的世界,就如满池塘的蛤蟆在呱呱乱叫。

      谁也理不出个头绪来。

      俩贴木儿谁赢了?

      不知道。

      但是菠萝贴木儿和老的沙却带着军队攻到了京城,那个扩廓贴木儿不晓得哪里去了。

      气炸了肺的皇太子亲自率军出城,迎战老的沙和菠萝贴木儿,这一幕场景,都在《推背图》里写得明白:

      鼎沸中原木木来,四方警报起无端。

      房中自有长生术,莫怪都城彻夜开。

      都城彻夜开,不开也不成啊,军队进进出出,你砍我杀的,杀了大半夜,皇太子力有不逮,撒丫子狂逃到了太原。老的沙和菠萝贴木儿在后面紧追慢赶:我靠,太子你跑什么啊你,你说我们这么折腾不都是为了你吗,你好好想一想是不是这么一回事……太子已经跑远了,没听见。

      回到京城料理国事,老的沙和菠萝贴木儿心里说不出来地郁闷啊,就派人去请皇太子回来,皇太子说什么也不回来,还把派去的使者全部扣留。没过多久,皇太子又召集了几路人马,重新杀了回来。可是老的沙和菠萝贴木儿烦啊,你说这弄的是什么事呢,我们替他们家办事,怎么他们这一家子就是不领情呢。

      碰上不懂事理的皇太子,老的沙和菠萝贴木儿没了脾气,只好借酒浇愁。

      他们愁得太早了。

      皇太子是不懂事,还有比皇太子更不懂事的呢。

      谁呀?

      还能是谁,元顺帝呗!

      因为老的沙将奇氏撵出了宫,不让顺帝搞男女双修了,元顺帝对老的沙特别有意见。不过顺帝有意见不会由嘴上说出来,说出来干什么?无端地惹对方生气,何苦来呢。

      顺帝派出了刺客。

      菠萝贴木儿被当场刺死,老的沙身负重伤。

      然后顺帝把菠萝贴木儿的脑袋拧下来,给皇太子送去:儿子,回来吧,回来咱爷俩一块流亡天涯,不流亡也不行了,人家朱元璋都做皇帝了。

      看看这事弄的,后悔了吧?

      后悔也迟了。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老话早就说过了,谁让你不听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1-9-23 15:10
  • 签到天数: 1382 天

    [LV.10]辟谷大学III

     楼主| 发表于 2019-4-22 19:57:3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七象 庚寅(明朝立国)

    本帖最后由 任逍遥R 于 2019-4-22 20:00 编辑

    第二十七象 庚寅(明朝立国)

    谶曰
    惟且和月 下民之极
    应运而兴 其色日赤

    颂曰
    枝枝叶叶现金光
    晃晃朗朗照四方
    江东岸上光明起
    谈空说偈有真王

    金圣叹注解:「此象主明太登极。太祖曾为皇觉寺僧,洪武一代海内熙洽,治臻大平。」

    朱元璋乐颠颠地跑到了舞台上来。

      惟日与月,下民之极。

      应运而生,其色曰赤。

      日月为明,赤色成朱,元璋这两个字在哪儿呢?

      朱元璋是后来改的名字,朱重八才是他的本名。

      估计他刚生下来的时候还没有考虑到弄个皇帝做做,这工作距离他的个人条件实在是太远了。少年时代的他主要考虑的事情就一个:弄份能够填饱肚子的工作来干,甭管干什么。

      经过认真仔细地研究,他选择了做和尚。

      和尚这活好啊,天底下吃饭不干活的差事还真不多,但和尚就是其中的一个。和尚管别人叫施主,意思是给别人送钱的傻哥们儿,你不傻怎么会把自己辛辛苦苦赚来的血汗钱给和尚花?就算你信佛,你信你的得了,跟和尚有什么关系?

      信佛的未必做和尚,做和尚的未必信佛。

      这是人世间一个简单到了不能再简单的道理,但当时好像没多少人明白这个。

      所以朱元璋才先做和尚,后做皇帝。好好看看这两个职业,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不干活白吃饭。

      人第一次正确的选择,往往会主导着此后的人生。这个规律,在朱元璋身上体现得再也明显不过了。

      但从和尚到皇帝,也是有一定距离的,这世上的和尚多了,有几个做成皇帝的?倒是有许多皇帝,弄不明白了跑去做和尚。连和尚的始祖释迦牟尼也是一个王子,可知这世上的事情,例外极少。

      但朱元璋仍然是一个例外。

      他怎么就把自己混成了一个皇帝呢?

      这事说来话长,大多数皇帝,你得先把投胎研究明白了,先投生到皇帝家。投错了门路,这事多半要砸锅。但即使是投生到了皇帝家,你也得有点真本事拿出来,让老皇帝看你特别地顺眼,哭着喊着非要让你继位不可,这样才行。否则的话,不但皇帝没得做,连小命都悬乎。

      但是一个开国皇帝,他至少,要比这世上的绝大多人有着更多的智慧,与更多的权谋心智。

      这些玩意儿少了一点,也没办法成事。

      “身如蓬逐风而不止,心滚滚乎汤沸。”我们瞧着和尚幸福,但朱重八先生却是这样评价自己当时的心境的。

      为什么会这样呢?做和尚不是蛮好的吗?怎么就如蓬逐风了,又哪来的沸汤浇他老人家的心呢?

      沸汤浇心什么滋味?

      很明显,朱元璋是一个敏感脆弱到了极点的人。要知道,这世上的绝大多数人,活一辈子也没体验过沸汤浇心的滋味,你踢一条狗一脚,那条狗会幸福地大叫一声,可是你踢朱重八先生一脚,他的心就如沸汤浇洒。

      如果我们天天拿沸汤浇洒一个人的心,发展下去情形会怎样?

      结果有两个,一个是这个人无法忍受天天沸汤浇心的痛楚,一头撞死。

      另一种结果是,他会咬牙发狠一刀宰了你。

      朱元璋是后一种人。

      而且时代为他创造了优越的宰人条件。

      大元腐朽。

      腐朽两个字,说起来简单,但朽起来那是非常的耐人寻味的。宰相脱脱的弟弟率精兵三十万讨伐红巾军,未及交锋,三十万大军自己就先乱了起来,自相践踏,争先逃命,统帅吓得魂飞魄散,上马疾逃,地方官揪住马缰不放他走。这位统帅大怒,曰:难道我的命就不是命?一刀砍了地方官,一溜烟地逃回了京师。宰相脱脱了解到这种情形,急忙去向皇帝汇报:我靠,皇上,咱们又赢了,大捷!皇帝乐得眉开眼笑:大捷好,我早就知道你弟弟有本事,赏他几个美女!

      实际情况是,到了朱元璋起兵的时候,元人基本上就没有给他添什么麻烦,因为元人自己窝里掐成了一团,所以朱元璋的主要对手,始终是想趁这个机会狠捞一票的草根们。

      这意思就是说,元人们已经不想再陪大家玩了,无限花花江山,你们谁爱要谁就拿走。

      所以当时朱元璋肯定是这么想,我靠,我不就是做个和尚混口饭吃吗,你们凭什么老拿沸汤浇我的心?凭什么啊!那我就不做和尚了,我去做皇帝,与其天天让你们拿沸汤浇我的心,还不如让我来浇浇你们。你以为我不会浇是不是?

      伤自尊了。

      朱元璋是浇心第一高手,这是毋庸置疑的。因为和尚的白吃白喝生活是以自尊换来的,而朱元璋偏偏又敏感脆弱,这种人哪怕是做了乞丐,你也得跪在他脚下恭恭敬敬地把残羹剩饭供上,否则他就会觉得自尊受到了伤害。所以他们的性格特别容易走极端,而这种极端的性格,在极端的时代可就占到了大便宜。

      纵览朱元璋一生的事业历程,就两个字:极端。

      极端的性格加上愚蠢,这种类型的生物我们时常见到。但极端的性格加上智慧,这种类型的生物,就不是那么容易见到了。

      朱元璋正是后一种。

      乞讨般的僧侣生涯赋予了他过人的世相观察眼光,要知道他每天都在研究人琢磨人,要从行色匆匆的行人之中辨识出愿意施舍他一口剩饭的和根本没这个意思的人,如果他弄错了,遭到了呵斥和羞辱,于是他就“心滚滚乎汤沸”。想来他弄错的时候还不少,所以如果他想避免这种情形,就必须培养起自己更加过人的智慧才行。

      他的智慧养成了,就走进了郭子兴的军队中。

      据说徐达在那里一眼就发现了他:我靠,这家伙厉害,我就跟着他干了,等他做了皇帝,怎么也不会少了我一只鹅吃——徐达替朱元璋卖了一辈子命,晚年背部生疽,医生吩咐不可以吃鹅,于是朱元璋就派人给他送了一只鹅去。徐达流着泪把鹅吃完,一闭眼咽气了。

      徐达当时的心情,一定是“心滚滚乎汤沸”。

      与朱元璋相比,徐达不是一般的没有眼力。

      但如果说徐达没有眼力,那些追随陈友谅、张士诚与方国珍的人,又怎么说?

      只能说,皇权制度是天底下最扯淡的制度,这种制度只允许一个人舒服,其余的人都只能是“心滚滚乎汤沸”,在这个制度面前,那是神仙也没辙不汤沸的。

      一眼就辨认出朱元璋肯定是将来那个不汤沸的人,除了徐达还有郭子兴,老郭当时就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朱元璋,这在当时绝对是一件奇事,因为朱元璋只不过是一个小兵而已。

      还有汤和,他是千夫长,却每天毕恭毕敬地跟在朱元璋身后。所以到了汤和的晚年,等朱元璋让所有人都汤沸了,最后还准备汤沸他的时候,汤和自己抢先一步死掉了,让朱元璋汤沸了一把。

      崭露头角。

      朱元璋拉起了自己的队伍,但这时候传来消息,郭子兴被他的手下逮起来关在地窖里了。为什么要逮老郭呢?无非是争夺让别人汤沸的权力罢了。说过了,这种游戏规则决定了赢家只有一个,所以大家不撕破脸皮是不可能的。

      这时候朱元璋的极端性格起了作用,他返回郭子兴营中,在众目睽睽之下跳下地窖,将郭子兴背负上来,然后他又把自己的兵马全部交给郭子兴统领。郭子兴怎么好意思这么干?所以他急忙死掉,避免了以后的尴尬。

      朱元璋的极端性格表现得最为淋漓尽致的,还是在于他与陈友谅鄱阳湖血战之中。当时朱元璋的部将都非常害怕陈友谅的实力,要知道,在这一战中,陈友谅投入了六十万人马,而朱元璋只有他的三分之一:二十万人马。

      这是一场输多赢少的战争,是一场死多活少的赌博。

      所以大家建议先打张士诚。

      张士诚的兵力明显弱于陈友谅,这且不说,张士诚又贪恋女色,部将比他更贪,连打仗都要带许多女人,就在军营里大摆“天魔舞阵”,不晓得这个天魔如何一个舞法,总之很是刺激人的想象力。所以朱元璋的部将们建议干掉张士诚,顺便弄清楚这个“天魔舞阵”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好奇啊,这个可以理解。

      但朱元璋不同意。

      他就是要先和陈友谅玩命。

      后人评价说他有战略眼光,战略个头,这只不过是他的极端性格所决定的。

      朱元璋就是这样,要么不做,要做就给做绝。

      你们想打张士诚,不就是避免汤沸吗?不行,我偏要打陈友谅,让你们汤沸个痛快!

      最了解朱元璋这种极端性格的人,应该要数张士诚的弟弟张士德了,这家伙是张家的千里驹,有勇有谋,智慧过人,可惜在一次和朱元璋部发生的恶战中负伤被擒。他在狱中绝食而死,临死前托人将密信带给张士诚,叮嘱张士诚万不可对朱元璋抱有什么幻想,宁肯和元人合伙,也不能听朱元璋的摆布。

      性格过于自我、过于敏感的人不好共事。

      但是朱元璋手下还是有那么多的人马,二十万人。不好共事他们怎么来了?

      他们找死来了。

      他们是为朱元璋登天子之阶铺垫台阶来了。

      所以,等待他们的,永远也不会有什么加官晋爵,只有一场接一场的血战,只有一次比一次更甚的汤沸。

      这就是朱元璋的性格。

      也是他的想法。

      打张士诚没有把握,打陈友谅更没有把握,说来说去都是没把握。如果打张士诚,就要冒两次险,失败的几率大大提高,那还不如死马当成活马医,恶搞一次过把瘾算了。

      于是鄱阳湖血战拉开了序幕。

      朱元璋赢了。

      他没办法不赢,替他手下的将士们想一想吧,二十万人对六十万人,这些人的感觉铁定的都是“心滚滚乎汤沸”。

      那还不如一赌气,拼死拼活算了。如果运气好的话,说不定活下命来,还可以享受一下荣华富贵。

      他们想得倒美。

      跟着朱元璋,他们这一生就注定了要“心滚滚乎汤沸”。

      名将朱亮祖,一生追随朱元璋,但因为袒护一个小小的市霸,与地方官产生冲突,被朱元璋察知真情。便吩咐朱亮祖,去把你的儿子带来。这事跟朱亮祖的儿子有什么关系?

      是没什么关系,但只有儿子遭难,才能叫你“心滚滚乎汤沸”,朱亮祖父子被乱鞭打死在金殿之上。

      大将傅友德的遭遇更惨,他有三个儿子,一个替朱元璋卖命战死沙场,另外两个儿子则成了朱元璋的最爱。可是忽然有一天,朱元璋召傅友德议事,话题说的就是他的两个儿子“简慢无礼”。傅友德站起来想解释一句,朱元璋怒吼一声:你站起来干什么?谁让你站起来的?傅友德只好坐下。然后朱元璋吩咐傅友德:去把你的两个儿子叫来。傅友德刚刚走到门后,后面有卫士追上来,递给他一把剑:陛下赐二位公子死。傅友德脸色惨白,出去亲手斩下两个儿子的头,回来见朱元璋,朱元璋却冷冰冰地说道:你这种脸色是什么意思?难道你敢怨恨我吗?真不知道朱元璋问出这句话来的时候还有没有一点点人性,逼人亲手杀子,难道还要让别人感恩戴德喜笑颜开不成?傅友德当时怒吼一声:你不就是想要我们父子的命吗?我给你。横剑自刎当场。

      这个傅友德,真是个猪脑袋,仅仅是要你们一家人的性命能满足得了朱元璋吗?他要的是让你“心滚滚乎汤沸”。

      比傅友德更惨的是刘伯温,这位传说中前知五百年后知八百年的人物,他狗屁也不知道,照样被朱元璋玩弄得“心滚滚乎汤沸”。朱元璋为了折辱他,派去一位侍女监视他,还逼迫他每天抄写一篇没用的文字,刘伯温开始时傻傻地抄,但朱元璋却不检查,就是让你懈怠下来。刘伯温果然懈怠了,不再抄那篇折磨人的玩意儿了。这时候朱元璋突然要看他的抄写,刘伯温目瞪口呆。不承想朱元璋派来的监视侍女竟然爱上了刘伯温,始终替刘伯温抄着呢,结果这些抄件交上去,还是被朱元璋看出破绽。

      猜猜他干了什么?

      放过了刘伯温,却杀掉了那个侍女。

      就是要让你“心滚滚乎汤沸”。

      但是朱元璋是不会认同这个解释的,圣明天子自有圣明天子的花样。因为他过于残忍地杀戮重臣,连太子都看不下去,出言相劝。朱元璋当即将一根带刺的木棍丢在地上,让太子去拿。可是棍子上有刺,太子没办法伸手,于是朱元璋冷笑着说:我是在替你拔刺。

      听起来是那么一回事。

      这么说起来朱元璋把事做绝做狠是有道理的了?

      没那么简单!

      不久朱元璋死,太孙继位,是为建文帝。但是建文帝的叔叔朱棣却想过过皇帝瘾,于是起兵“靖难”,这时候建文帝傻眼了,因为名将重臣全都被朱元璋玩死了,刺都拔光了,建文帝手下竟无可用之兵,结果他成了朱元璋极端性格的牺牲品。

      孔子早就说过: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这话不就是说给朱元璋听的吗?他怎么就听不进去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1-9-23 15:10
  • 签到天数: 1382 天

    [LV.10]辟谷大学III

     楼主| 发表于 2019-4-23 20:03:5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八象 辛卯(燕王夺位)

    本帖最后由 任逍遥R 于 2019-4-23 20:05 编辑

    第二十八象 辛卯(燕王夺位)

    谶曰
    草头火脚 宫阙灰飞
    家中有鸟 郊外有尼

    颂曰
    羽满高飞日
    争妍有李花
    真龙游四海
    方外是吾家

    金圣叹注解:「此象主燕王起兵,李景隆迎燕兵入都,宫中大火,建文祝发出亡。」

    “革头火脚”与“家中有鸟”显然是一个“燕”字,也表明是自家人之乱。“宫阙灰飞”显然是一场焚烧宫廷的大火。那么我们可以隐约的推论,这就是明朝燕王朱棣攻入北京的事了。公元1398年,朱元璋逝世后,由皇孙朱允文继位,就是建文帝,诸王不服,而建文帝逼迫燕王尤甚,连辞职都还不满足,于是燕王起兵。最后公元1401由谷王穗和李景隆迎入京师即帝位,这就是明成祖永乐大帝。“羽满高飞日,争妍有李花”是指李景隆帮助燕王入京,也很灵验。

    那么“郊外有尼”与“真龙游四海,方外是吾家”又是指何事呢?原来当燕王攻破京城大门之际,举朝惊慌失措,建帝打算自杀,幸有少监王越提醒说高帝(朱元璋)逝世之时留下一个箧子,叮嘱说子孙如有大难可打开一观,自有办法。于是众人把箧子打开,里面放着三张度牒,一张写着应文,一张应能,一张应贤,还有袈裟、僧鞋等和尚所需之物、白银十两和剃刀一把(朱元璋可谓心细,连剃刀都准备好了,知道在兵荒马乱之际找剃刀不方便)。另有一红纸写道: “应文从鬼门出,余人从水关御沟出行,薄暮可汇集神乐观西房。”建文帝也不多考虑,即刻剃发,另有杨应能与希贤随同剃发,同时建文帝命人纵火焚烧宫殿。整理好后建文帝从鬼门出去,此门外接水道,想不到竟有一道装老人迎接,口称万岁,一问方知是神乐观主持王升,他说:“昨夜梦见高皇帝,命臣来此,所以驾船守候。”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能想到,刘伯温当年跟明太祖所讲的预言恐怕远不止记载下来的这一点,所以朱元璋才能做出如此精心的安排。

    建文帝出家之事,朱国桢等人所写的各种书中都有记载,难道不足为信吗?

    此象的图是大火焚烧宫殿,好解。

    杀尽名臣大将,为朱家子孙腾出一片宽敞的天空,从此再也没有人能够威胁到朱家的天下,这个想法蛮好。

      但继任者建文帝可不这么认为。

      如果让建文帝说话的话,那么他肯定会这么说:

      你个老不死的王八蛋,把你爷爷我给坑苦了!

      即使建文帝没这么说过,他也肯定这么想过。

      即使建文帝没这么想过,但事情也的确是这样。

      情况就是这样,朱元璋立国之后,立即着手剪除昔日替他打天下的那些傻瓜们,这些傻瓜们包括了朱亮祖、傅友德、刘伯温、李善长等人,这些傻瓜们每一个死得都非常郁闷,大概再投胎八百辈子他们也不想再见到朱元璋了。不过朱元璋丝毫也不关心他们的想法,他只知道,从此这大明天下,子子孙孙就可以铆足了劲祸害了,因为再也没有人能够妨碍他们了。

      对这个想法,朱棣第一个举手表示赞同。

      朱棣是朱元璋的儿子,是继任者皇太孙朱允炆的叔叔。对于父亲朱元璋残忍地诛戮重臣,他是持欢迎态度的,都杀了才好呢,早死早托生,早死早干净。

      最主要的是,有能力有名望的重臣宰光杀尽,就轮到他老兄唱主角了。

      朱元璋知道这些吗?

      他知道又能怎么样?

      难道朱元璋还能将他自己的子子孙孙全部宰净屠绝,只留下朱允炆一个人?这样的话朱允炆未免也太寂寞了吧?

      自古以来对于皇位最大的威胁,始终来自于四个方面:

      藩镇,唐亡于藩镇。

      异族,宋亡于异族。

      内乱,元正是亡于自己的内乱,这边朱元璋都登基做皇帝了,那边元人自己还打得不可开交呢。更气人的是,元人的名字又长又古怪,打了好半天还不知道谁在打谁。

      最后一个是宗室。

      而事实上,真正对皇位有威胁的只有最后一个:宗室。

      藩镇势大也好,异族入侵也好,还是内乱频仍也好,这些事情虽然闹心,但都是折腾的别人,对于皇位的威胁程度远远不够,甚至有时候还会反过来强化皇位。但宗室这玩意儿就不同了,宗室始终是皇位最强有力的挑战者,从一开始,直到最后。

      朱元璋现在所面临的就是这个问题。

      但这个问题是没办法解决的,打虎亲兄弟,如果兄弟中的一个就是老虎,那就是虎打亲兄弟,谁也没有办法了。

      朱棣正是这样一只老虎。

      这只老虎垂涎天下久矣。当朱元璋宣布由朱允炆继任皇太子的时候,朱棣就曾有一次拍着侄子的肩膀,冷笑道:小兔崽子,想不到你也有今天。这句话的潜台词是:咱们走着瞧。

      那就走着瞧。

      朱允炆继位后第一件事,就是密遣李景隆出京,将周王一家子全部捉到了京师。

      周王是谁?燕王朱棣一母同胎的兄弟是也。

      先发制人,建文帝动手了。

      后发者制于人,燕王这边还有太多的准备工作要做。燕王府后宅院子里修筑了地下室,四周高墙环绕,院内鸡鹅鸣叫,地下室里则是灯火彻夜,叮当之声不绝于耳地忙于打造兵器。燕王以为自己的保密工作做得蛮好,但这只是他以为,事实上北京城内,家家户户都在流传燕王欲谋大事的传言,这些传言在让朱棣听到之前,就先让建文帝听到了。

      听到叔叔朱棣那边秘密操练的情形,建文帝这边也急如星火地修文备武,两厢里忙得不可开交。正忙之际,湘王朱柏、齐王朱榑和代王朱桂这哥仨也跟着添乱,“统蓄异谋”,异谋这玩意儿是你随便乱蓄的吗?于是建文帝发兵遣使,收印捉人。

      湘王朱柏端的了得,面对建文帝派来的官兵,他弯弓跃马,纵火焚宫,然后自己也跳了进去,官兵急捞慢捞只捞了两手灰。齐王朱榑和代王朱桂就比较老实,朱榑被捉来京师,禁锢了起来,而朱桂则给弄到大同关起来,这辈子他们是别指望再见到阳光了。

      这边正忙着,那边岷王朱楩又惹出乱子来,地方官报称他“横行不法”,建文帝就顺手把他也给流放到漳州。

      看看都收拾得差不多了,建文帝正琢磨着怎么才能找到燕王的软肋,不承想这根软肋条自己竟然送上门来了。燕王的三个宝贝儿子朱高炽、朱高煦和朱高燧跑到京师闲逛来了,建文帝急传这三个小兔崽子进宫,进宫就留下他们长住了。那边燕王听到这个消息急得百爪挠心,就假称自己病重,央求建文帝放三个儿子回去,照说建文帝脑子不傻不呆,一点毛病也没有,应该不会上这个当。但事情总有例外,他是不傻,但也不精明,更糟糕的是他的谋臣智力程度只比他差不比他强,这样一来事情就麻烦了。

      大臣黄子澄上奏:不如放这三个小兔崽子回去吧,也免得燕王有什么想法。

      想法早就有了,还等这时候吗?

      建文帝这边拿不定主意,可那三个小东西却也当真了得,朱高煦盗了一匹名马,扔下两个兄弟不管不顾,昼夜兼程,沿途有阻问者格杀勿论,跑到涿州连驿丞都一刀砍了,这才逃回了北京。燕王激动地搂住这个儿子,说:我父子得以相聚,真是天助我了。

      建文帝听说后,气得七窍生烟,生烟也没办法,这个朱高煦是个惹祸精,以后还有得他折腾。

      建文帝派人捉拿朱高煦,于是燕王朱棣就疯了。

      燕王疯得很标准,很规范,他满街乱跑,说话颠三倒四,在大街上抢脏东西吃,任何一个疯子见了他都会引以为同类。建文帝可没疯,才不信他这一套,就派了张昺、谢贵去探望。燕王就坐在火炉边,穿着大棉袄大棉裤亲切接见了二人,并一个劲地嚷嚷冷。张谢二人跟他说话,他就问东答西,务必让你听糊涂了为止。

      张谢二人看清楚燕王是真的疯了,松了一口气出来,就要上报朝廷。这时候长史葛诚悄悄地告诉他们:傻瓜,真是傻到家了,看不出来燕王是装疯吗?就是你疯了,他也不会疯的。

      那么燕王到底疯还是没疯呢?

      这个问题顾不上问了,建文帝拿定主意,燕王要是疯了,那就抓一个疯子好了,如果他没疯,那就更应该抓。

      那么派谁去抓呢?

      这个派出去的人很重要,万一这个人跟燕王有勾结,那就不但没抓住燕王,反被燕王得了理,事情就麻烦了。建文帝左思右想,最后想出来一个人来。

      这个人是谁?

      是燕王朱棣的旧部属北平都指挥张信。

      那么为什么要派张信呢?

      那你去问建文帝吧,他傻你也傻啊?

      张信接到命令,就先回家向母亲汇报,老太太听了后猛一拍桌子:你昏了头了你?燕王是何许人也?真龙也,就凭你一个人的力量能够逮得住他?还不快去向燕王报信,说不定弄好了能混个一官半职的。

      于是张信就跑到燕王府报信,起初燕王还冲他装疯卖傻,后来见瞒不过去了,这才恢复不傻的正常状态,连夜与张信安排好计策。

      第二天,朝廷的使者来到,会同张昺、谢贵来抓燕王,没想到燕王亲切出门相迎,并请三位上座,然后奉上新进瓜片,笑着说:皇上家里的事情啊,就是麻烦,亲兄弟为了皇位也能够自相残杀,那真是伤透人心的事情。所以呢,这里就对不住几位了。茶杯一掷,帐后冲出一群士兵,冲着三位客人一通乱砍,砍得三位客人成了几十段。

      燕王的军队冲出王府,攻向南京。

      靖难。

      燕王这么说。

      意思是他起兵可没有别的想法,只是为了救皇上,你可不能把燕王往坏处想,你要是真的那么想了,燕王可不跟你客气。

      燕王大军一出,即摧枯拉朽,长驱直入,剑锋遥指皇都。这时候建文帝急忙考虑找个人带兵将把燕王打退,找了好半天,想起了李景隆,大臣急忙劝阻,李景隆是文官,不会打仗。建文帝发狠道:你当我傻啊,可是你给我在朝廷里找出来一个会打仗的武将来?都让我那个缺了八辈子德的爷爷给杀光了。

      于是李景隆披坚执锐,骑上马亲临前线学习战争的艺术。这艺术可不好学,要交好多学费的,李景隆的学费就是在孤山大败,被燕王杀得屁滚尿流丢盔弃甲。

      消息传到皇都,建文帝立即宣布:加封李景隆为太子太师。

      第一个反应不过来的是李景隆:这不会是真的吧?

      随后李

    景隆就释然了:原来燕王没疯,皇上才是真的疯了。

      但随后李景隆收到了大臣黄子澄的一封来信,才知道建文帝也没疯,疯了的是大臣黄子澄。因为李景隆是他推荐的,所以他就替李景隆把打败仗的事情瞒过了。黄子澄在来信上鼓励李景隆:要再接再厉,再立新功——再来个大败仗给大家伙瞧瞧。

      李景隆是不会让大家失望的,他再次吃了一个大败仗,在德州。

      李景隆慌不择路地逃到东昌,燕王兴高采烈地尾随追来,就如同猫玩老鼠,准备好好地玩一玩他。但燕王没有想到的是,他在济南遇到了一只真正的猫,这时候才知道自己是老鼠。

      山东资政铁铉据守济南,在此之前谁也没听说过他也会打架,文官嘛,就是催个粮派个款什么的,谁会把他放在眼里?可能是铁铉这股火也憋得久了,老早就想有个机会显示一下自己了,当即将燕王弄了个灰头土脸,射死燕王的大将张玉,但是却没敢伤害燕王一根毫毛。

      因为建文帝有令:不得伤害他的叔叔朱棣。

      想来建文帝只是为了让天下人知道自己的慈悲心肠,这句话也只是说说而已,真要到了战场上,谁要是拿这句话当了真,那这仗还怎么打?

      可是大家偏偏就拿这句话当了真。

      所以这仗就没法子打。

      燕王平安地逃回北平,从此恨透了铁铉。

      李景隆也胜利地逃回了皇城,是真正地胜利逃回,建文帝丝毫也没追究他的兵败之责,只是再给他加官,就有点不太好办,所以只能再等机会了。

      不多久燕王卷土重来,继续开打,这场仗整整打了三年。

      到了第三年,燕王突破长江天险,建文帝慌了神,急忙找李景隆问计——不明白找他有什么好问的,朝中的大臣们也不明白,一见到李景隆,大家一拥而上,拿着上朝用的笏板砰砰砰照李景隆的脑袋就打,打得李景隆的脑袋像个血葫芦。别说,这一顿暴打还真有效果,真的把李景隆打开窍了,只见他睁开被打得红肿的眼睛,吐出一条绝妙好计:

      议和!

      议和议和,议你个头啊,也不说想想人家燕王愿意跟你议和吗。

      不愿意议和就算了,这也难不住李景隆,他另有一个好办法:

      投降!

      大开城门,迎请燕王的士兵进城。

      当建文帝听到消息之后,哭着就找绳子上吊,这时候太监王铖急忙上前:陛下且慢,以前太祖皇帝朱元璋死翘翘的时候,曾经留下一个盒子给我,并吩咐我说:如果将来子孙有大难,可以打开盒子,里边自有方法。建文帝听得两眼发直:我靠,这简直神了,真的假的?那还假的了?王铖果然拿过来一个盒子。

      打开盒子一看,只见里边装着全套的和尚制服,和尚的营业执照——度牒,戒刀一把,白银十锭。当时建文帝看到这些东西就落下泪来:我靠,我说爷爷你缺德不缺德啊,原来今天这一切都是你给事先安排的。

      羽满高飞日,争妍有李花。

      真龙游四海,方外是吾家。

      正像《推背图》中说的一样,建文帝换了一身僧衣,悄悄地出宫,一走了之,留下大好河山让朱棣自己玩去了。

      建文帝是自己跑了,却把自己的儿子扔下了,结果这位太子被朱棣给关在一间黑屋子里,门上只一个孔洞递水递饭,如此一关就是五十年,等到五十年后这位皇太子再放出来,早已成了连鸡鸭鹅狗都不晓得是何物的白痴。

      最惨烈的是大臣铁铉,他不说好好地催粮派款,乱管闲事,被俘后让朱棣割下他的鼻子塞进他的嘴里,还问他好吃吗。他回答说:忠臣孝子的肉,当然好吃。你忠个屁啊你,人家自己家里的事你跟着掺和什么?有亡天下焉,有亡国焉,天下兴亡,你当然有一份责任,可这事是皇帝自己家里的事,离天下兴亡还有二百多年呢,何必这么着急呢。

      比铁铉更惨的是名士方孝孺,他被诛十族。九族之外,连他的朋友学生一块杀。

      比他们更惨的是他们的妻子女儿,这些被排除在权力圈之外的女人沦为了残暴、邪恶的牺牲品,她们被送入妓院。朱棣亲自下达命令:每天要有二十位健壮的士兵轮奸一位女性,并每天轮换士兵。这种酷毒与暴戾已经超出了人类的想象。

      皇帝并不需要铁铉,不需要方孝孺,只需要李景隆。

      这就是他们告诉我们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1-9-23 15:10
  • 签到天数: 1382 天

    [LV.10]辟谷大学III

     楼主| 发表于 2019-4-23 20:15:0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九象 壬辰(仁宣之治)

    本帖最后由 任逍遥R 于 2019-4-23 20:17 编辑

    第二十九象 壬辰(仁宣之治)

    谶曰
    枝发厥荣 为国之栋
    皞皞熙熙 康乐利众

    颂曰
    一枝向北一枝束
    又有南枝种亦同
    宇内同歌贤母德
    真有叁代之遗风

    金圣叹注解:
    「此象主宣宗时张太后用杨士奇、杨溥、杨荣叁人,能使天下又安,希风叁代,此一治也。时人稍士奇为西杨,溥为南杨,荣为东杨。」

    这一象应该是大明朝最幸福的时代,即使是最能钻空子的史学家在这段时间里也找不出可以做文章的花样。宣宗十年,国泰民安,除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朝野没什么大动静。

      但事情还是有一些的,十年啊,连点像样的正事都没有,那这个皇帝做得多冤枉啊。

      比较大的一件事是朱高煦谋反。这个朱高煦是朱棣生的坏小子,朱棣撵走建文帝,自己做了成祖,让儿子朱高炽做了皇帝,就是仁宗。不过由于朱棣在皇位上趴得时间太久了,整整十七年,朱棣死后一年,新皇帝朱高炽也咽气了,于是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登基,史称宣宗。

      于是有人不服气了。

      谁呢?皇上他大爷。

      说起来朱高煦还真是皇上他大爷,族谱上都写着呢,这还假得了吗?于是朱高煦就考虑谋反,但这个谋反不是件简单的事情,往往还没等到你动手就被人家发现了,朱高煦就是这么倒霉。

      倒霉也未必有什么关系,问题是朱高煦自己明明没准备好,还老是要先发制人,那人都是活的,哪有那么好制的?于是宣宗亲自统兵,围困信阳,与他大爷一决死战。结果这一仗打得一点悬念也没有,朱高煦的部将象征性地反抗了几下,就全都投降了,于是朱高煦只好硬着头皮,以俘虏的身份去见侄子皇帝。

      没想到,皇族却纷纷上表,要求赦免朱高煦,宣宗有些拿不定主意,没有很痛快地答应下来,结果朱高煦就不乐意了。

      当时朱高煦被囚于逍遥城,宣宗亲自去慰问监狱在押人员,朱高煦大大咧咧地盘腿坐在地上,一副我是你大爷的模样。虽然他确实是,可这节骨眼上,谁是谁大爷已经不好说了。但朱高煦却没这个认识,宣宗瞧他的模样生气,转身要离开,却被朱高煦耍了一把,在后面伸脚一勾,把陛下摔了个狗吃屎。

      这下子宣宗可恼了,当场就翻了脸皮,不认大爷了。他命令力士搬了一口大铜缸出来,拿大缸罩住朱高煦:叫大爷。朱高煦说:我才是你大爷。宣宗就命人将木炭堆到缸上点燃,就见那口缸满地乱跑,可一口缸能跑多远?没多久就被烧得熔化了。缸都熔化了,那朱高煦怎么样了呢?

      你自己猜吧。

      这件事过去之后,基本上就没什么事了,但是不久宫中发生了一件奇诡公案,目前看起来这件奇诡公案没什么奇诡之处,只是与《推背图》稍微沾了点关系。

      宫里有位孙贵妃,端的是妩媚妖娆,惯会撒娇,她要求将自己生的儿子立为太子。宣宗被她迷得神魂颠倒,倒是不会反对,只不过那儿子能不能生出来还成问题,但话却撂在这儿了。

      没过多久孙贵妃果然抱出来一个大胖小子,宣宗乐得眉开眼笑,就想立这个小东西为太子,于是宣宗就去找三杨商量。

      三杨是什么东东呢?

      是三位大臣的名字:杨士奇、杨荣和杨溥。这三个老头都是古板先生,正儿八经地帮着皇帝治理天下,不胡闹,所以混出来一个德高望重,当时人称杨士奇为西杨,杨溥为南杨,杨荣为东杨。宣宗就是要找这三个老家伙商量,怎么样才能够不声不响地把皇后废掉,让孙贵妃当皇后。

      杨士奇当时问道:孙贵妃和皇后有没有不和睦的情形?

      宣宗瞪眼睛说谎不打草稿,道:没有,不仅和睦得很,而且情如姐妹,这几天皇后有病,孙贵妃还时时过去探望。

      于是缺德的杨士奇就建议道:那不妨趁皇后病重的机会,劝她暂时休养生息,把皇后让给孙贵妃得了。

      宣宗大喜,就用了杨士奇的花样,把皇后撵走了,让孙贵妃做皇后,那个孩子就成为了太子。后来有人瞎嘀咕说,其实那个孩子根本就不是孙贵妃生的,而且也不是宣宗的种,不晓得孙贵妃从什么地方弄来的。但从后来看这个孩子的做事风格,是不是宣宗的种不好确定,但肯定是朱元璋的后代,不是朱元璋的后代也不至于折腾到那种地步。

      那个孩子就是后来的英宗朱祁镇。

      一枝向北一枝东,又有南枝种亦同。

      宇内同歌贤母德,真有三代之遗风。

      所以《推背图》里的这几句话,把杨士奇三人忽悠得如此之舒服,实在让人有点疑心这个《推背图》是不是杨士奇他们哥仨写的。

      但杨士奇这人也确实有点货在肚子里。曾经有一次,宣宗一时兴起,就微服私访,一路上访到了杨士奇的家里,杨士奇吓得连滚带爬跑出来迎接,埋怨宣宗说:圣上真不应该如此轻率。宣宗不服,过了段时间找杨士奇抬杠:微服私访,体察民意,有什么不好的?

      杨士奇回答说:皇上啊,天底下并非每个人都是善良的,万一有哪个家伙因为小事郁闷了,想找个出气的,你想你不是一个现成的吗?

      果然,没过多久官府逮住俩贼,那两家伙供认,他们有个一举成名天下知的宏伟计划,那就是趁宣宗微服私访的时候,在路上狠狠给他一家伙。这个消息把宣宗吓出了一身的冷汗,从此对杨士奇更加信任了。

      总之,宣宗的历史乏味得紧,简单说来,他的一生就是一直想跑出去疯玩却总是被杨士奇三人成功拦下来的一生,而且宣宗也没有因此闹情绪耍性子,这真的很不容易了。

      他就这样很不容易地过了十年,然后幸福地死掉了。

      三杨的黄金时代也终于结束了,麻烦正对他们露出坏坏的嘴脸。

      麻烦来自于新皇帝:英宗——朱祁镇。

      这个破英宗何止是给三杨添麻烦,他给整个大明朝都添了数不清的麻烦,一个爱惹麻烦的人做了皇帝,那真是老百姓倒霉啊。

      但这个麻烦,说起来也是三杨自己惹来的,他们不光是会惹麻烦,还给我们贡献了一个常用俗语:二进宫。

      话说宣宗一死,朝廷里就有人开始折腾,说朱祁镇年纪太小了,才刚刚九岁,这么个小屁孩能做得了皇上吗?换人吧,换成襄王朱瞻墡得了。还有人爱编瞎话,说得有鼻子有眼,说是老太后已经拿了金符,派人去接襄王继位了。杨士奇听说了这事,急得跟什么似的,就去找杨荣,说:哥们儿,事情麻烦大了,现在大家都在看咱哥俩呢,咱们不能不出面啊。杨荣就说:OK,老大你吩咐吧,你让我干啥我就干啥。

      于是杨士奇和杨荣纠集百官,轰轰隆隆地进宫去见太后,其实那些谣言都是没有影子的事儿,所以太后见了他们也没说什么,就拿手一指惹祸精朱祁镇,说,这就是新天子,以后就全靠你们扶持了。

      杨士奇和杨荣赶紧谦虚:那老臣当仁不让了。

      这个就是二进宫的来历了,虽然看上去他们只不过进了一次宫,但这是把过程简单一些写出来,实际上进了两次宫,故称二进宫。

      这老哥俩倒是挺爱自作多情的,可是他们没想到,人家朱祁镇压根儿就不乐意和他们一起玩。

      那么朱祁镇乐意和谁玩呢?

      朱祁镇最乐意跟太监王振一起玩。

      说起这个王振来,那可是大名鼎鼎,大明王朝没少托他的福,被弄得乌烟瘴气。早已死得不能再死的朱元璋要是知道了他这么祸害,肯定会气得活转过来。要知道,朱元璋在建国之前就曾经研究过各个朝代的兴亡更替,发现不管哪个朝代灭亡,都少不了太监的一份贡献,可任何一个朝代的兴旺,却跟太监没有丝毫关系。按理来说太监制度取消是最合乎人道的了,但皇帝要是有这种心肠,就不叫皇帝了。所以朱元璋在开国之初,就立下了规矩,加强了对太监的管理,并严令太监不许参政,甚至严格规定太监不许识字,并弄了一块铁牌悬于门上:内宦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

      朱元璋以为这么摆弄这没事了,以后太监们也就折腾不起来了。可是他老兄在世的时候,他说了算,他不在世的时候,就轮到别人说话了。明成祖把建文帝赶得不知去向,第一件事就是给太监们平反恢复名誉,著名的下西洋的郑和,就是宫中的太监出身,所以朱元璋的那一套,早就没人理会了。

      永乐年间,是太监的黄金时代,皇宫中太监严重短缺,这时候恰好王振因为犯法被流放,他一咬牙一狠心,一不做二不休,我引刀自宫我做太监得了我。

      于是王振就进了宫,并被指派侍奉年幼的朱祁镇。

      从此王振每天就在朱祁镇身上打主意,培养这个小家伙对自己的依赖心理,务必让他做到对自己言听计从,这样的训练很快就来了效果,英宗被训练得比狗还听话,王振让他往东他不往西,王振让他打狗他不撵鸡。下这么大辛苦训练朱祁镇,王振可不是吃饱了撑的,他是把自己的人生希望全部放在了这个小破孩的身上,假如有一天这个小破孩做了皇帝……

      还假如什么呢?朱祁镇是真的做了皇帝了。

      王振乐得要疯了,他的人生理想终于可以实现了,他终于可以……他只是个太监,男人的事他都做不来,他可以干什么呢?

      他可以欺负男人了。

      你们男人有什么了不起的啊,不就是比我王振多一坨坨肉吗?我王振虽然没有了那坨坨肉,但我可以把你们裤裆里的那坨坨肉拍成肉饼!

      割肉十年图拍肉,王振隐忍了九年,终于出手了。

      王振就吩咐朱祁镇命令朝臣武将们干这个做那个,要看哪个不听话,少不了把他那一坨坨肉拍扁。嘿,还真有倒霉的,兵部尚书王骥,右侍郎邝埜,这两人奉旨筹边,迟迟未见回复。于是王振当即命令朱祁镇:把那两个家伙给我叫来。

      朱祁镇就马上把那两个家伙给王振叫来了。

      王振指着这俩家伙的鼻子,一通臭骂:什么玩意儿啊你们,啊,皇上的话你们竟敢不听,欺负皇上年幼是不是?来人,把这两个不长眼睛的家伙给我押天牢里去。

      于是兵部尚书和右侍郎就被关了起来。

      初次出手,大展神威,王振的心情好爽,就接着命令小皇帝:还有几个家伙,他们知道兵部尚书心怀不轨,却隐瞒不报,把他们全都叫来打板子。

      于是小皇帝就把那些倒霉的小官全都叫来,由王振下令一通暴打。正打得开心,有人飞跑去把这个消息告诉了老太后。老太后一听就急了,急忙命令停杖,可这边打都打完了,停不停都那么一回事了。

      这下可把老太后气坏了,当即传杨士奇、杨荣和杨溥入朝,指着这仨老头对小皇帝说:这几位老先生你认识吗?

      小皇帝摇头:不认识。

      老太后就道:你不认识不要紧,那我在这里告诉你,这几个人都是先皇为你留下来的辅佐重臣,最是忠心赤胆。

      小皇帝听了后眨眨眼睛,问道:有这么一回事吗?我怎么不知道?

      老太后没理会小皇帝的淘气,继续说道:以后一切国政,你要先和这几位老先生商议,除非这几位老先生同意,否则你不可妄自擅行。

      然后老太后吩咐人将王振叫来,厉声说道:你这个狗奴才,谁允许你欺骗主上,擅自作威作福的?你以为我杀不了你吗?

      只听噌的一声,有佩剑的宫女拔出剑来,架在王振的脖子上,吓得王振屁滚尿流,连连哭叫饶命。

      这时候老太后如果把王振杀了,倒也省心了,甚至说不定大明朝的未来命运也不会像历史上这样倒霉,但是这位老太后却最终没有动手,只是吩咐杨士奇等人说:皇帝还小,不知道这种小人的邪恶之处,今天看在皇上的面子就先饶过他,如果以后此人再敢干预国政,你们就别跟他客气。

      这可倒好,原来这位老太后是个老好人,她虽然知道王振此人必然会祸国殃民,但却不想得罪皇上,把这活留给杨士奇他们来干。

      难道杨士奇他们就傻啊?

      这些老头其实一点也不傻,都是鬼精鬼精的,你老太后都不想得罪的人,凭什么让别人替你顶缸?

      于是王振就幸福地活了下来,并继续干预朝政。

      过不多久,王振与杨士奇、杨荣在宫门相遇,王振走过来问道:朝廷的事多亏了两位,可是你们已经老了,以后有什么打算吗?

      杨士奇回答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杨荣却说:是啊,我们老了,没有办法再效力了,应该选择一些可以担当国事的年轻后辈才对。

      王振听了后高兴地走了,杨士奇责怪杨荣乱讲话。

      杨荣却说:不是我乱讲话,现在皇帝已经厌恶了我们,我们纵然可以互相帮助,但这难道能够改变皇帝厌恶我们的心态吗?一旦大内传出只言片语,要让某人入阁,我们就束手待毙了,也只有先由我们推荐几个品行端正的,那还能够为我们争取一段时间。

      杨荣所说的争取一段时间,是指什么呢?

      未几,杨荣病死,杨士奇病休。

      大明帝国的大麻烦来临了。

      马上!

      老臣子们所要争取的,就是这点点时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1-9-23 15:10
  • 签到天数: 1382 天

    [LV.10]辟谷大学III

     楼主| 发表于 2019-4-23 20:20:2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十象 癸巳(土木之变)

    本帖最后由 任逍遥R 于 2019-4-23 20:22 编辑

    第三十象 癸巳(土木之变)

    谶曰
    半圭半林 合刖生变
    石亦有灵 生荣死贱

    颂曰
    缺一不成也占先
    六龙亲御到胡边
    天心复见人心顺
    相克相生马不前

    金圣叹注解:「此象主张太后崩权归王振,致有乜先之患。其后上皇复辟,石亨自诩首功,率以恣横伏诛,此一乱也。」

    “半圭半林”不就是“土木”二字吗?“合则生变”,那就是明朝土木堡之变。明英宗亲征土木堡,被蒙古也先俘虏。“缺一不成也占先,六龙亲御到胡边”也确认了此事。

    “石亦有灵,生荣死贱”和“天心复见人心顺”指的是英宗复辟。原来,英宗被俘后,大臣于谦等拥戴景帝即位,后来蒙古放英宗回来,景帝没有让位,于是英宗趁景帝生病之机复位。这事正发生在天顺元年。应了预言所说的“天心复见人心顺”一句。在复辟过程中,石亨起了关键作用,所以英宗给了他荣华富贵,可是他日渐骄横,终于为异党所恨,最后由英宗处死,这就是“石亦有灵,生荣死贱”。

    “相生相克马不前”,景帝即位于庚午年,马年,在预言家眼里,恐怕是用“马”来指英宗吧?所以说他与英宗是相生相克的,英宗复辟,“马”就不能再往前了。

    朱元璋死后七十年,太监们卷土重来,夺回了他们曾经失去的一切。

      朱元璋曾在宫中立碑:内宦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但是这块碑却被太监斩掉了,扔到了垃圾堆里。

      王振的时代来临了,从此权力回到了应该掌握它的人手中。

      一言九鼎!

      什么叫一言九鼎?

      公主的丈夫,皇帝的女婿,驸马都尉石景因为骂了家中服侍的小太监,因此被逮捕下狱。

      你不必尊重太监,但必须尊重有权力的人,这是任何一个时代的普遍真理。

      少卿薛宣、祭酒李时勉,因为不尊重王振,下狱身死,家破人亡。

      御史李铎,在路上遇到王振未及下跪,因此被发配辽东铁岭卫服苦役。

      如果只在朝廷逞威风倒也罢了,但王振生性是一个喜欢惹事的人。

      他带着英宗朱祁镇一起惹事。

      比惹事更让人无法忍受的是,只有惹事的本事,没有处理事的能力。

    激变有方,处置乏策。

      英宗和他宠信的太监王振恰恰是这样两个人。

      继续惹事!

      但还能惹什么事呢?

      朝廷百官已经吓傻了,他们除了在王振面前乖乖跪倒叫亲爹——翁父——之外,已经没有什么事可以再惹的了。

      惹百姓?百姓更老实,自古以来总是别人惹他们,他们哪来的胆子惹别人?

      放眼天下,恨无事惹,王振寂寞啊!

      惹遍天下无对手,自古高处不胜寒。

      他那寂寞的目光转向了北方边陲:

      瓦剌!

      也先!

      蒙古人那已经恢复了昔日强悍的后裔。

      王振的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棋逢对手,将遇良才,那只是一般的欣喜。这种欣喜与生性爱惹事的人突然发现了可以招惹的事的那种幸福,绝对是不可以同日而语的。

      惹来的麻烦越多越大,那种幸福感也就越强。

      瓦剌最是不好惹,那就惹他们!

      谁不惹谁是王八蛋!

      惹!

      削减边贸交易马价的百分之二十。

      瓦剌不服。

      不服你去死!

      瓦剌不去死,而是分部进犯,骚扰中原。

      边关告急,奏章如雨。

      王振愉快地笑了:圣上,咱们御驾亲征,杀也先一个片甲不留。

      咱们成吗?英宗朱祁镇有点拿捏不定。

      难道陛下怀疑自己的英明神武吗?

      这句话给英宗吃了定心丸,他怀疑这世界上太多的事,唯独不怀疑这一点。

      缺一不成也占先,六龙亲御到胡边。

      五十万大军迅速集结,无粮草,缺兵甲,随行文武官员超过百人,无车驾,少安排。

      但王振不关心这个,因为他不懂。

      兵凶战危——这个王振也不懂,英宗更不懂。

      但大臣们懂,武将们懂,于是冒死上奏。

      斩!

      有谏言者,斩!

      百官的意见迅速地统一了。

      大军出发了,至大同。

      瓦剌、也先的军队出现,王振突然感到了恐惧。

      打仗好像也不是特别地好玩。

      逃!

      百官倾轧于道,军士辗死于途。瓦剌的铁骑已经声声耳闻。

      但这时候王振突然怀念家乡,晋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流浪的人儿啊,思乡在外边。

      回家。

      大军前行,沿途夷为平地。

      王振又担心起来,他担心自己带的这五十万人马会像蝗虫一样,将他那美丽的家乡啃食得片瓦无存。

      他是一个热爱家乡的人。

      不,他是一个热爱家乡的残疾人。

      那就先不回,转道宣府。

      瓦剌的两万骑兵精锐已经追上。

      都督吴克功战死!

      成国公朱勇战死!

      承信伯薛授战死!

      步步尸体,步步鲜血。

      这时候王振发现了一件重要的事情。

      他沿途收受的一千四百车金银珠宝还没跟上来。

      等!

      进驻土木堡。

      “半圭半林,合则生变”——半圭为土,半林为木,合则为土木堡,几百年前李淳风就用《推背图》告诉了王振这一切。

      土木堡非屯兵之地,没有水源,缺少屏障。王振下令就地掘水,无水带是永远也掘不出水来的,不管你挖得多深。

      士卒多半因干渴而昏厥。

      一千四百车珠宝没有来到,却是瓦剌、也先驱大兵追至。

      血战!

      明军五十万人。

      也先部众两万人。

      但五十万明军的骁勇之士由一头猪率领,这就弥补了瓦剌方在人员数量上绝对的不足。

      势均力敌,旗鼓相当。

      也先稍感力绌,遣使前来求和。

      王振欣慰,他才是一个真正的和平主义者。

      他只是爱惹事而已,但这改变不了他热爱和平的事实。

      两军达成协议,以后英宗管也先叫爸爸,国人管英宗叫爸爸,王振则升格为爷爷。

      双赢,皆大欢喜。

      于是王振下令:军士可离阵就水。

      渴红眼的士兵们疯狂地拥向水源,一头扎进水里。

      这时候蹄声猝起,尘埃遮天,两万瓦剌悍士如风卷残云般突然杀至。

      明军毫无防备,如同待宰之羔羊。

      惨嘶连天,五十万大军半数被杀,余者被掳为奴隶。百官尽数被杀,唯御史白圭逃得性命。

      明护卫将军樊忠揪出王振,铜锤击颅,立毙。

      死不足惜,但死得太迟了。

      惹事的人活着没关系,但你千万别把他放到惹事的位置上去。

      历史这样告诉我们。

      惨烈!

      而后樊忠护卫着惹事天才英宗向前冲杀,但寡不敌众,未几身死。

      英宗落入了瓦剌人之手,成为了继宋徽宗、宋钦宗以来被异族掳走的耻帝之一,并同时刷新了纪录。

      事情发展到这里,只是刚刚开始。

      天心复见人心顺,相克相生马不前。

      英宗是个喜欢惹事的人,只要他活着,谁也别想消停。

      他幸福地生活在瓦剌族的俘虏营中,等待着更好的机会,再惹出更热闹的乱子。对此,他抱有强烈的信心。

      瓦剌人挟持着他攻向京城。

      京城急变,太后临朝,于谦力主推英宗的弟弟朱祁钰为皇帝,唯其如此才能降低瓦剌人手中的英宗的实用价值,也才能保住英宗的命,保住江山社稷。

      朱祁钰登基,是为代宗。

      也先失笑而退:

      那我就再将朱祁镇还给你们,他活着,活该你们大明朝倒霉!

      朱祁镇返回,被尊为太上皇。

      我回来了!我的龙椅在哪里?我的屁股需要它。

      但朱祁钰坐在龙椅上不肯挪开。

      他不知道,一个把国事弄到如此糟糕透顶的人,有什么资格再回来坐这个位置。

      他的脸皮在哪里?

      但朱祁镇没有脸皮。

      只有愤怒!

      朱祁镇愤怒于心:朱祁钰,你个小王八蛋,竟敢跟我争皇帝,你也不看看你那操行,你有我能惹事吗?迟早有一天,我会让你后悔的!

      居南宫,聚死党,英宗准备和代宗好好地玩一场。

      代宗势单力孤,也在谋求大臣们的支持。

      他想到了于谦。

      《咏石灰》: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更换太子,撤销朱祁镇之子朱见深继承皇位的资格,改由朱祁钰之子朱见沂任太子,以断绝朱祁镇之后路。

      朱祁镇怒不可遏。

      幸好他重新找到了一个可以和他一起惹事的人:

      “石亦有灵,生荣死贱”——将军石享。

      双方排兵布阵,大战一触即发。

      就在这节骨眼上,老天爷突然站到了朱祁镇的一边。或许老天觉得这个惯好惹事之徒忒好玩了,舍不得放下他?

      新太子朱见沂竟然莫名其妙地病死,就是一条狗也能活得比他命更长,他到底是怎么把自己活得这么短的?

      更糟的是朱祁钰也病倒了,病得爬都爬不起来。

      夺门之变就在这个应该发生的时候发生了。

      石享率甲士撞开南宫之门,径来朝见朱祁镇,此时朱祁镇已经换好龙袍,当即登车,沿途杀散禁军,重新登基。那边百官朝拜,抬头见上面坐的却是朱祁镇,无不目瞪口呆,只能是顺情应变,伏地磕头,承认事实。

      卧床不起的朱祁钰被士兵抓进西宫,旋即勒死。死前他一定是在想:为什么我这么傻,我怎么不先下手勒死他?

      因为你不够狠毒!

      于谦入狱,三日弃市。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求仁得仁,又何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1-9-23 15:10
  • 签到天数: 1382 天

    [LV.10]辟谷大学III

     楼主| 发表于 2019-4-23 20:33:3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十一象 甲午(魏忠贤之乱)

    本帖最后由 任逍遥R 于 2019-4-23 20:34 编辑

    第三十一象 甲午(魏忠贤之乱)

    谶曰
    当涂遗孽 秽乩宫阙
    一男一女 斯送人国

    颂曰
    忠臣贤士尽沈沦
    天启其衷乩更纷
    纵有胸怀光坦白
    乾坤不属旧明君

    金圣叹注解:「此象主天启七年间,妖气漫天,元气受伤。一男一女指魏阉和客氏而言。魏杀客氏,客氏熹宗乳母,称奉圣夫人。」

    解图:图中妇人指熹宗乳母客氏,男鬼喻自称「九千岁」的太监魏忠贤。图中一束草——禾本——禾、女、鬼,合为「魏」字,预示奸阉姓。

    天启年间,客氏与魏忠贤横空出世,彻底将大明朝最后的希望拍死。这就是这一象所要告诉我们的。

      让我们不明白的是,这一象里天启的年号说得那么明白,怎么明熹宗还是用了这个年号?莫非他和唐朝的李淳风是一伙的?

      搞不明白了,先不理他。

      “当涂余孽,秽乱宫闱”——这句话说的是熹宗和他的乳母,客氏。但是史学家却找不到任何材料能够证明在熹宗和他的乳母之间存在着不正常关系,没有资料就不能瞎说,瞎说是不负责任的。我们只知道,朝臣们几次上书将客氏逐出,每当这种事情发生的时候,熹宗就泪流满面,不吃不喝,以绝食自毙来抗议这种对客氏的不公正处理。

      没办法,那就只能对客氏更公正一些,虽然这意味着对大明天下和百姓不公正,那也没办法。

      客氏本是京郊农民侯二的老婆,因为奶水充足,模样标致,被选入宫乳熹宗,结果这一乳,却让熹宗吃她的奶一直吃到死。

      客氏的奶有何神异之处,竟让熹宗一辈子也吃不腻,而宁愿拿万里江山来换这口奶吃?

      这事可能只有大太监魏朝略知一二。

      魏朝是客氏的“对食者”,意思是搭伙吃饭的人,也是由宫女和太监凑成的虚凤假凰假夫妻。因为当时宫里没有太监的伙食房,只有宫女可以在宫中做饭,这样太监们就要找个宫女搭伙,天长日久,渐生情意,假夫妻也就大行其道了。

      所以说,宫中是承认魏朝和客氏是夫妻的,这个客氏奶水的味道,想来魏朝是有体会的。

      但是,就在魏朝沉浸在这美妙的奶水的味道的时候,忽然有一个家伙横刀夺爱,乳口抢奶,把魏朝挤到了一边。

      此人是谁?

      忠臣贤士尽沉沦,天启其衷乱更纷。

      此人正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魏忠贤。

      有消息说魏忠贤入宫前曾经是个赌徒,因为输得光光,连小鸡鸡都输掉了,就进宫做了太监。此人原是魏朝手下的一名小太监,但因为聪明伶俐,惯会察言观色,很快就取得了客氏的欢心,让客氏对他移情别恋了。

      女人心,海底针。

      这根针魏朝是捞不到了,但魏忠贤一捞一个准。

      假老婆被夺,没得奶水吃了,魏朝岂能善罢甘休?当即就在宫里和魏忠贤撕破了脸皮,大吵大闹了起来。这场架打得较具规模,连闲事不管的熹宗都被惊动了,于是熹宗就出来主持局面,问客氏:这两个人你到底喜欢哪一个?

      客氏面红耳赤,不肯吭声。

      熹宗道:没关系,你跟我说,你喜欢哪一个,我就将你许配给他。

      客氏这才略抬起眼,满脸飞红地瞄了魏忠贤一眼。

      于是胜负决出,魏忠贤赢得客氏,魏朝去死。

      可魏朝不想死,他逃出宫门,向着离皇宫越来越远的方向拼了命地跑。但是他刚刚跑到河北献县,就被魏忠贤派出的人逮到了,当场勒死。

      魏朝的死告诉我们:男女情事,是会要人命的。不男不女的情事,那就更要命!

      跑赢了魏朝,魏忠贤又接连搞掉了几个妨碍他的人,顺顺利利地接掌了东厂的权力。

      从此以后,天下就是魏忠贤的了,不再是熹宗的。

      现在魏忠贤的第一个对手是张皇后,因为张皇后经常在熹宗面前说魏忠贤的坏话,这位张皇后真是没有脑子,她也不想一想,她的奶有客氏的好吃吗?竟敢惹魏忠贤,真是不知道死活。

      先是有强盗孙二突然自首,供认说张皇后是他的女儿,接着张皇后的正宗父亲又被控以谋反,再接下来张皇后生下来的三个孩子立即被宫女弄死。这个皇后才明白过来,熹宗只是一个摆设,可有可无,她根本就指望不上。

      但也不能说熹宗就是个摆设,要知道魏忠贤经常去熹宗那里汇报工作——趁熹宗忙于木匠活的时候。

      这位熹宗是位绝对的怪胎,木制品加工行业的天才人物。他能够灵活地运用锛、凿、斧、锯等常规工具搞出来独具创意的器什,尤其是善于雕琢制作精美的小型器件。熹宗对中国艺术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他改革了木偶戏人力操纵的弊病,制作出由机械控制的玩偶。他制作的喷泉忽如雪花飞溅,忽如玉龙腾空,他专注于木匠工作的执著与耐心,就连祖师爷鲁班都得甘拜下风。

      魏忠贤要做的事情就是在熹宗正忙于刨推、弄得满屋子刨花的工夫里,进去请示国事安排,这时候熹宗就会烦烦地一摆手:

      你看着办吧。

      于是魏忠贤就看着办。

      裕妃怀孕了,竟然不是魏忠贤的孩子,魏忠贤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于是裕妃便被囚禁在一间黑屋子里,没有人送饭,也不给一口水,活活地渴死了。

      接着是马贵人,这位马贵人没规没矩,未待魏忠贤许可就敢和熹宗上床,于是魏忠贤传旨,将马贵人赐死。

      宫里边都安生了,魏忠贤这才心满意足地长吁一口气:

      大丈夫当如是也。

      当不了大丈夫了,也当如是也。

      魏忠贤过生日了,乾清宫门前,从早到晚送礼物的人络绎不绝,早晨一开门,台阶前是堆成小山一样的厚礼。当魏忠贤出现的时候,前来祝寿的人们热泪盈眶,激动不已地纵情欢呼:

      九千岁!

      全国第一座魏忠贤的生祠在杭州西湖落成,各地官员纷纷派人前去参观学习,很快,全国各地都建起了魏忠贤的生祠。

      国子监监生提出议案:要求在孔庙旁为魏忠贤建生祠,配享孔子。

      朝臣们却有一股暗自与魏忠贤较劲的势力。

      还有老百姓。

      曾有这样一件事,几个百姓夜晚的时候,在自己家里喝酒,喝着喝着,随口说出了一句对魏忠贤有失恭敬的话。这句话刚刚出口,忽听门轰的一声被人从外边撞开,数十名锦衣卫蜂拥而入,那几名百姓当场被捉走抽筋剥皮。

      从此再也没人敢提魏忠贤的名字,因为他们知道锦衣卫就在门外。

      锦衣卫能够听到任何声音。

      朝臣秘密策划,以客氏久居宫中,名不正言不顺为由,将客氏撵了出去。

      结果,熹宗绝食了,不吃,也不喝,形如泥偶,呆若木鸡。没有了客氏的奶吃,他还活着干什么?直到人们又把客氏给他送回来为止,他这才心情愉快地拿起凿子,回他的木匠房去干木匠活。

      这下子大家都没咒念了。

      到了天启四年(1624),忽然有消息传出,魏忠贤不知何事遭到了熹宗的斥责。霎时间朝臣们兴奋了起来,他们终于等到了这个机会上书。

      杨琏率先上书。

      朝中五大臣齐齐上书,要求惩治魏忠贤,恢复国政。

      这件事引起了熹宗的高度重视,他说:此事交由魏忠贤处理。

      大臣们惨了。

      这帮不长眼睛的大臣投错了胎,他们以为自己是在为大明朝效力,其实这世界上哪来的什么大明?

      只有皇上。

      也就是说,只有魏忠贤。

      魏忠贤不带跟你客气的,一个字:打!

      工部郎中万景被活活打死在朝堂上,朝臣汪立言被杖毙于狱中,杨琏、左光斗、魏大中、周朝瑞、袁化中与顾大章等六人,打他们就太便宜他们了,被活活折磨致死。

      这就是东林党六君子事件。

      接着是跟这事一点关系也没有的熊廷弼。

      熊廷弼跟这事虽然没有关系,但是跟银子有关系,他是边关长城,担负着护卫国家的重任,但这个国家是不需要他护卫的,所以他认真护卫,国家当然要生气的。现在国家就是魏忠贤,除非他让魏忠贤高兴了,否则他别想活命。

      然而这个熊廷弼偏偏没有让魏忠贤高兴,他入狱前曾经答应孝敬魏忠贤四万两银子,可是魏忠贤等得花儿都谢了,也没见到一个银子渣。这下子魏忠贤可火了,就捎带着把熊廷弼和东林党的六君子一块报销掉了。

      这事还没完。

      因为熹宗还活着,魏忠贤说话还继续算数。

      天启六年(1626)再兴大狱。

      不兴大狱干什么去?闲着也是闲着。

      这次大狱又被称为“丙寅诏狱”,意思是说丙寅年间因为皇帝的诏书搞出来的名堂,锦衣卫缇骑去逮几个素有名望的老臣子,结果激起了民变,打死了两个缇骑,这下子魏忠贤可逮住理了,当即将所有的东林党人全部罢免。熹宗也替魏忠贤忙前忙后,亲将东林党人斥为“奸党”。

      到了这地步,天下终于清净了。

      魏忠贤的日子,过得就一个字:爽!

      魏忠贤爽,客氏更爽。她出入随行人员过百,百官见状伏地叩首,连经过熹宗身边都不下轿,谁让熹宗就是爱吃她这一口的呢?

      可是糟糕,熹宗这个龟孙子突然不吭不响地死掉了。

      他说死就死,连个招呼都不打,让魏忠贤和客氏一下子傻了眼。

      熹宗的孩子都被魏忠贤捏死了,所以皇位就交给了他的五弟朱由检。

      这是明朝历史上的最后一个皇帝:崇祯。

      纵有胸怀能坦白,乾坤不属旧明君。

      《推背图》如是说。

      崇祯已经没有能力再拯救大明于危亡了,不过捏死魏忠贤和客氏,还不是太难。

      魏忠贤于慌乱中召集亲信崔呈秀,商议谋反的大事,却被崔呈秀阻止。

      理由是时机不成熟。

      可是他们已经没有时间了。

      众臣纷纷上书,要求严惩魏忠贤奸党。崇祯很民主地把魏忠贤叫来旁听,对于奏章上的指控,魏忠贤竟然找不到托辞为自己辩解。于是他被流放凤阳,随后又有诏令将他逮捕,魏忠贤抢在使者到达之前悬梁自尽。

      他死得真是太值了,拉着如此庞大的一个帝国替他陪葬,不管哪个朝代碰到他这种人都注定了要倒血霉,但这个教训一朝又一代却坚决不肯吸取。

      客氏被答杀于宫中的浣衣局。

      她怎么还在宫里?

      敢情这个女人还真以为自己是皇宫中的在编人员,又或者,她以为崇祯也爱吃她这一口?不抓紧时间跑还待在宫里找死,真是糊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1-9-23 15:10
  • 签到天数: 1382 天

    [LV.10]辟谷大学III

     楼主| 发表于 2019-4-24 20:57:1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十二象 乙未(闯王灭明)

    本帖最后由 任逍遥R 于 2019-4-24 20:59 编辑

    第三十二象 乙未(闯王灭明)

    谶曰
    马跳北阙 犬嗷西方
    八九数尽 日月无光

    颂曰
    杨花落尽李花残
    五色旗分自北来
    太息金陵王气尽
    一枝春色占长安

    金圣叹注解:「此象主李闯、张献忠扰乱中原,崇祯投环梅山,福王偏安不久明祀遂亡。颂末句似指胡后,大有深意。」

        解图图中马在门中,是「闯」字,喻闯王李自成,李自成属马。李自成原在陕西王嘉胤部下当兵。1630年被裁员,隧在陕西米脂号召饥民起义,继投闯王高迎祥,号八队闯将。1636年高迎祥被俘死,李被推为闯王。1644年正月,在西安自立大顺王。三月十九日攻克北京。

      四月逼反驻守山海关的吴三桂,吴引清兵入关,李自成大败。四月二十九日,李自成回北京称帝,次日离京西撤。而后节节溃败,1645年于九宫山(今湖北)遭伏击死,一说隐于夹山(今湖南石门)为僧。

    【杨花落尽李花残】:字面上指春末夏初,点出本象主体事件的时间。同时又暗含两个事件:「杨花落尽」:指杨嗣昌(1641年)自尽,李自成从此没有对手了。「李花残」:李自成不久也残败了,被满清兵打得节节败退。杨嗣昌,明朝三世老臣,曾被阉党排挤辞官,崇祯元年(1628年)被启用。
      1637年,任兵部尚书,率兵大败李自成,逼降张献忠,升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仍掌兵部事,权倾一时。1639年张献忠再叛,杨嗣昌大败张献忠,进而入川围剿。1641年初张献忠出川奇袭襄阳,铩襄王;李自成克洛阳,将福王煮食。杨嗣昌「益忧惧,遂不食」而死。
      【五色旗分自北来】:李自成的军队,打着五色旗,从北打进北京。
      辨析:目前都把本句解释为清兵入关,认为「五色旗」是指八旗――误!满州八旗四色:正黄旗、正白旗、正红旗、正蓝旗、镶黄旗、镶白旗、镶红旗、镶蓝旗,只有黄、红、蓝、白,四色。入关以后,招募汉人组成绿营兵,执绿旗,那是以后的事,和本象无关。李自成五色旗:李自成的队伍是五色旗,他率20万大军从北面铩来,包围了京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1-9-23 15:10
  • 签到天数: 1382 天

    [LV.10]辟谷大学III

     楼主| 发表于 2019-4-24 21:00:4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十三象 丙申(清朝立,传十帝)

    第三十三象 丙申(清朝立,传十帝)

    谶曰
    黄河水清 气顺则治
    主客不分 地支无子

    颂曰
    天长白瀑来
    胡人气不衮
    藩离多撤去
    稚子半可哀

    金圣叹注解:「此象乃满清入关之征。反客为主殆亦气数使然,非人力所能挽回欤。辽金而后胡人两主中原,璜璜汉族对之得毋有愧。」

    解图:图中的一舟插八旗载10人从东北而来,喻指满清八旗自东北入关,大清自顺治帝开始「统 氵台」中原,共有10位皇帝。

    这一象说的是满清入关的事情。

      清朝开基在沈阳以东的一个小村落,这个村落小到了不能再小,山里的猎户聚群而居,垒土为城。传说这个地方的历史要上溯到唐虞时代,那可有点太远了,但早在舜做帝王的时候,这个叫肃慎国的地方就曾进贡过弓箭——不知道那个时候的弓箭是个什么样子,想想也蛮有趣的。

      这个部落的人口越来越多,分化出许多不同的部族,但都是好勇斗狠之辈。赵宋时代出来一个完颜阿骨打,把可怜的宋朝欺负得叫苦连天。再后来三折腾两折腾,不知怎么搞的折腾出来一个努尔哈赤,自从这老兄跑到这个世界上来之后,大明朝的麻烦就降临了。

      没有他老兄大明朝就够麻烦的了,光那些太监就能把大明朝活活折腾残了。所以努尔哈赤一看这情形:我靠,你们哪懂得怎么折腾啊,还是我来吧,我比你们会折腾……

      努尔哈赤正式提出折腾要求的时候,还是在明神宗的时候,神宗就派了熊廷弼跟努尔哈赤折腾。但是老熊这哥们儿命好苦啊,他在边关折腾了三年,折腾得努尔哈赤晕头转向,可是神宗死得太快,继位的光宗也不甘示弱,飞奔着就冲到了他生命的终点,然后是木匠皇帝熹宗继位。

      大权落到了魏忠贤手里。

      于是魏忠贤就派了人来找熊廷弼:我靠,老熊,这些年你没少捞吧?别吃独食了,吐出来大家分一分。

      老熊是个傻帽,只顾上跟努尔哈赤较劲,没顾上捞钱。魏忠贤很生气,于是老熊就为这事下了大狱,随后脑袋被剁了下来,传首九边。意思是说:谁再他妈的跟努尔哈赤过不去,我魏忠贤就跟他过不去。

      努尔哈赤真诚地向老魏表示了谢意,就驱兵奔着关内跑来,不承想路上又遇到了一位袁崇焕。

      这位袁崇焕比老熊还能折腾,搞得努尔哈赤特别地郁闷,最后竟然郁闷死了。幸好又换了一位崇祯皇帝,崇祯替努尔哈赤兄弟报仇,将袁崇焕搞死了。

      袁崇焕死得极惨,据说当时的京师百姓坚信袁崇焕是汉奸——真要是汉奸还轮得到他们来咬袁崇焕吗?——生生地把袁崇焕给咬死了。这件事发生后袁崇焕的部将祖大寿就投降了清军。你骂我汉奸就骂吧,总比活活地让你们咬死强。

      接下来清兵就在山海关外折腾啊折腾,却总是折腾不出来个眉目,正在这关键时刻,闯王李自成踏破京城,抢先一步把崇祯逼死在煤山。这个缺德皇帝一心为国,心眼儿还没个针眼儿大,跟着他干活的兄弟们都被他给折腾得头晕眼花,所以他死的时候,身边只有一个老太监。众叛亲离到了这种程度,他却从不知道反省自己的过失,一味地责怪别人:朕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

      事实上崇祯到底是不是一个亡国之君呢?

      瞧瞧他干的好事吧!

      崇祯在位十七年,任命过五十位内阁大学士,史上戏称崇祯五十相。

      崇祯宰了两个内阁大学士。

      崇祯还宰了七个总督,十一个巡抚。

      有十分之一的大臣被崇祯关进了监狱里。

      崇祯到死也没明白过来,连汉代篡位的王莽死的时候,身边都跟着上千号的大臣死也不离开,历史上混到崇祯这种标准的孤家寡人的,就他老兄一个,原因就在于他个人的性格上——他跟任何人也处不来,小人之心,对人求全责备。

      这就是答案了。

      崇祯是死了,但镇守山海关的总兵吴三桂还是投降了李自成,要不然他能怎么办呢?接下来就是众所周知的陈圆圆事件,这件事情的责任在李自成,他的手下抢了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这时候吴三桂就已经注定了挨八百辈子的臭骂,没办法,谁让他倒霉呢?

      最离奇的是李自成居然亲率兵将去打吴三桂,真不明白李自成打他干什么,就算你把吴三桂杀了,难道你李自成替他守边关吗?

      李自成他老人家肯定不会干这种倒霉活,这就无法理解他非要欺负吴三桂的目的了。

      这时候吴三桂只剩下最后两条路:

      一条是一头撞死,不过撞死也少不了挨骂,你撞死了谁来守护边关呢?说死就死你未免也太不负责任了吧?

      另一条是做汉奸。

      众所周知,吴三桂选择了后一条。

      一个人被弄到当汉奸要挨骂,不当汉奸也要挨骂的份儿上,这个社会的游戏规则肯定是出了问题。

      不说问题,说问题太累,还是骂汉奸省心。

      大汉奸吴三桂敞开门户,带着清人冲进了关内。

      于是顺治登基,多尔衮摄政,满人的兄弟们打算就要在这花花江山长住了。

      黄河水清,气顺则治,

      主客不分,地无支子。

      但民族英雄史可法不同意,死守扬州,最终力尽城破,清人大肆屠城,史称扬州十日。后又有嘉定三屠,其血腥之气,弥漫中原。

      扬州失守,南明小朝廷举旗投降,清人继续南下。

      明朝宗室一一被除,这时候还剩下一个唐王和鲁王,可是这二位正自相残杀得欢实,为什么都这节骨眼儿上了他们还要自相残杀呢?那你问他俩去吧。

      总之是清兵一路向前推进,始终没遇到什么大麻烦。

      很快大局已定,满人已经坐稳了江山,虽然偶尔有点小小的不愉快,但总的形势还是好的。于是摄政王多尔衮开始乱来一气,居然和太后搞到了一起,小皇帝顺治在一边看着,那是相当地上火。

      没多久,多尔衮就舒服死了。

      十五岁的小皇帝亲政,先狠狠地修理了一番多尔衮的几个亲信,算是出了一口闷气。然后顺治东看西看,琢磨着找点什么事情来做,这个找事情来做也是相当麻烦的,顺治皇帝找了好几年,终于找到了一位董鄂妃。

      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吴三桂又要捣蛋。

      大汉奸吴老头上疏,要求剪灭明宗,这个上奏还有个名堂,叫做“三患二难疏”,说得跟真的一样。其实吴老头上疏的原因就一个,他被骂得实在有点太惨了。

      这时候明宗室桂王逃到了缅甸,由李定国、白文选拥戴,论打那是不成的,论骂还可以较量较量,骂别人不好骂,骂吴三桂就太容易了。先不要说吴三桂开门揖盗,引清人入关葬送了大好河山,现在

    吴三桂占据的地盘,就是当年桂王撒欢的地方。倒霉的桂王过着寄人篱下的流亡生活,不想家倒也罢了,一想家就骂吴三桂,吴三桂拼了老命地堵住耳朵,那骂声还是源源不断络绎不绝而来。

      吴三桂不爱听骂啊,所以他比顺治更急于剿灭明宗室。

      顺治倒是无可无不可,吴三桂却有这个积极性,好啊,那就让他干吧。

      于是吴三桂狂追桂王入缅甸,逮住白文选,逼迫缅甸交出桂王,缅王不得已,就于驿馆门外设伏,诱杀桂王的从人,一共杀死四十二人。最后剩下一个桂王朱由榔,他正舒舒服服地坐在椅子上,突然冲进来一群人,不由分说抬着椅子就走,吓得桂王号啕大哭,等晃晃悠悠感觉到椅子被放到地面上,朱由榔揩净脸上的鼻涕,睁眼就看到了吴三桂那一张亲切的老脸。

      早上好,吃了吗?吴三桂关心地问候道。

      朱由榔被杀,彻底扫清了明室对清朝的影响。

      这边顺治安下心来和董鄂妃展开生死恋情,可是董鄂妃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迅速地死掉了,让顺治好长时间醒不过神来。等他弄明白是怎么一回事的时候,他也死掉了。

      康熙的时代终于到来了。

      继位那年,小康熙刚刚八岁。

      现在轮到了鳌拜老兄说话。

      但鳌拜正说得眉飞色舞的时候,突然跑上来一群小太监,搂腰抱腿把鳌拜放翻在地。

      这一次鳌拜倒下后就再也没能爬起来。

      然后小康熙将笑眯眯的眼神转向西南:吴老头,你也该舒服够了吧?

      削藩!

      藩篱多撤去,稚子半可哀。

      《推背图》上的这句话,说的就是这个时代——康熙的时代。

      吴三桂还真没想到小皇帝竟然敢拿他开刀,先试探性地上疏,表示自己希望削藩,然后等着小皇帝拒绝,这个拒绝就是表示朝廷仍然信任他的意思了。但是这个意思他没有等到,小皇帝顺水推舟地批准了他的要求和建议。

      吴三桂也有招,就回房换了身蟒袍玉带的明朝服装,看得大家眼睛都直了,然后老吴带着大家去祭祀被他杀死的朱由榔:小朱啊小朱,别怪我当年杀你,你也不想想你们一家子都干了些什么事儿?天底下人摊上你们这家人做皇帝,真是倒尽了血霉。今天我老吴就不跟你客气了,你在地下趴着你的,让我老吴先过过皇帝瘾吧。

      吴三桂反了。

      清有三藩,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听到老吴已经闹起来了,耿精忠也不甘寂寞,也跟着折腾了起来。尚可喜这人却很没劲,他不光不跟着折腾,还把吴三桂的使节都给押送到小皇帝康熙那里去了。

      吴三桂这一闹腾就是整整五年。折腾得大清朝天翻地覆,人仰马翻。各地的官府也省心,吴三桂打来了,就出城迎接:欢迎欢迎,热烈欢迎。等吴三桂撤了,清兵回来了,大家再出城迎接:欢迎欢迎,热烈欢迎,玩得开心得不得了。只是苦了老百姓,纳赋缴税,这回得备足了两份,清廷一份,吴三桂一份。

      到了第五个年头上,吴三桂身体不支,倒在床上,这才回味过来上了康熙这个小兔崽子的恶当。

      敢情康熙压根儿就不跟他比谁的武艺高,谁的人马多,比的是谁活得命更长。老吴都折腾这么多年了,还能再活得过康熙吗?真要是活过了康熙那他岂不成了老王八了吗?

      气人啊,骂人哪有这么一个骂法的。

      吴三桂气恨交加,吐血而亡。

      他死了,也彻底地终结了一个时代。

      一个不堪回首的时代。

      然后大清迎来了更加不堪回首的新时代。

      一个更加愚昧透顶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里,人的思想竟然倒退回了远比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更要落后的程度。正是这些东西让这个伟大的民族付出了更为沉重的代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1-9-23 15:10
  • 签到天数: 1382 天

    [LV.10]辟谷大学III

     楼主| 发表于 2019-4-24 21:02:2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十四象 丁酉(太平天国)

    本帖最后由 任逍遥R 于 2019-4-24 21:05 编辑

    第三十四象 丁酉(太平天国)

    谶曰
    头有发 衣怕白
    太平时 王杀王

    颂曰
    太平又见血花飞
    五色章成里外衣
    洪水滔天苗不秀
    中原曾见梦全非

    金圣叹注解:「证已往之事易,推未来之事难,然既证已往,似不得不推及将来。吾但愿自此以后,吾所谓平治者皆幸而中,吾所谓不平治者幸而不中,而吾可告无罪矣。此象疑遭水灾或兵戎和天灾共见,此一乱也。」

    本象为「金批本」第三十四象,完全是金圣叹以后的事了,所以他只能猜测。这以后金圣叹除了第42象(「金批本」第三十九象)猜着点儿边儿,其它都猜错了,这也能印证《推背图》是真实的古代预言——因为预言的事发生前,人们很难猜出谜底。本象事件以后的人一眼就能看出:这预言的是太平天国。太平天国的历史被有目的歪曲。在本象的后面,读者看过点评,更能看到《推背图》预言历史的准确性。

    针对《推背图》中的这一象,金圣叹老先生说:用《推背图》来证明以往所发生的事情比较容易,见缝插针地往上靠就是了。但是依据这个东西来判断未来所发生的事情,那就难了。然后老先生又说:但愿我所推断的未来之事,凡是平治之世全部都能猜中,凡是乱世最好猜错了,这样我才会感到心安。

      说了好半天,老先生也没说正事。

      最后总算冒出来一句:此象疑水灾或兵戎与天灾共见,此一乱也。

      哈哈哈,金圣叹老先生真是白读了一肚子的书了,他居然猜不出这一象说的是太平天国之乱。

      “太平时,王杀王”,这首谶言中字字句句,都在说太平天国,“洪水滔天苗不秀,中原曾见梦全非”,洪秀全的名字赫然在目,怎么老先生硬是猜不到呢?

      笨啊,拿他没有办法。

      不过,金圣叹老先生笨一点也是情有可原的,毕竟,他生活在太平天国之前的乾隆时代,等到洪秀全折腾起来的时候,金圣叹老先生早已死得不能再死了。所以他猜不到这一象说的是什么,实在是情有可原。

      但如果我们还猜不到这一象是什么,那就没什么意思了。

      洪秀全。

      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是洪秀全的太平天国,洪秀全是太平天国的洪秀全。

      太平天国完全不同于历史上的任何一次农民起义,太平天国又是最为典型的中国式的农民起义。

      这话怎么解释呢?

      首先,太平天国不同于以往历次农民起义,是因为太平天国是建立在基督教文化的背景上,而以往历次农民起义,都是完完全全的本土式文化,比如说白莲教,比如说弥勒教,等等。

      每一次农民起义都有神仙跑出来掺和,没有神仙下凡,大家就不给你干活。

      谁说话大家也不信,就信神仙。

      太平天国这一次,也是有神仙搅和在里边的。所以说太平天国起义是最为典型的中国式农民起义。

      但这一次的神仙却是洋神仙,不是以前的猪八戒、孙悟空等大家熟悉的朋友。

      这一次跟着洪秀全搅和的是上帝。

      当时上帝刚刚跟着传教士们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大家对上帝还不是太熟悉。

      洪秀全最先认识了上帝,于是到处嚷嚷他是耶和华的小儿子,耶稣的弟弟,却不知道他为什么不改名叫“耶弟”。

      但由于大家对上帝不熟啊,不晓得洪秀全嘟哝的是什么,所以洪秀全嚷嚷来嚷嚷去,只有几个铁杆哥们儿,如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萧朝贵等,这些铁哥们儿跟洪秀全一起嚷嚷,但还是没人理会。

      洪秀全很郁闷。

      于是他就死掉了。

      他一死就是七天。

      七天之后,他又活过来了。

      然后洪秀全登坛讲法:我靠,我这次上天,才去了不一会儿,没想到七天就过去了,这真是天上不一会儿,世上已七天啊。那么我上天干什么去了呢?我到天国出差了一趟,跟你们说啊,那天国的日子就甭提多舒服了,要吃有吃要喝有喝,谁要是想上天国,就得跟我走,你不跟我走能去得了天国吗?……

      老百姓虽然不晓得上帝是做什么的,但对于天国还是很好奇的,就都跑过来听稀奇。听着听着,忍不住就有人也想去天国瞧瞧,哪怕是开开眼界也好,就不由自主地跟着洪秀全走了。

      洪秀全真的很会搞怪,可是上帝来到了中土,也得入乡随俗。洪秀全搞来搞去,虽然请的是洋神仙,用的却是前人用腻了的老法子,这个法子每一个跳大神的神汉都会用,甚至现在有的乡村神汉巫婆还在用着。

      所以说太平天国是一次典型的中国式的农民起义,这话绝对错不了。

      中国式的农民起义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你不能当真。

      如果你多多注意一下,就会发现,中国历史上的每一次农民起义,结果都是百分之百毫无例外地“被地主阶级窃取了胜利果实”。要说这个地主阶级可真够聪明的,中国历史有五千年,农民起义没有一万次,也不会少于八千,这帮家伙偷了我们的果实八千多次上万次,居然次次得手,那到底是他们太聪明,还是我们太弱智?

      实际情况是,农民起义之前是农民,可是他起义之后抢了一堆宅子、美女、金银财宝,开始冲着农民挥刀抡枪的时候,你还非要说他是农民,他自己都会跟你不乐意。

      太平天国的积极意义无疑是无可辩驳的,但是这支武装的堕落速度之快与程度之深,也是令人触目惊心的。

      洪秀全借拜上帝会聚起民众,举重若轻地夺得永安城之后,立即建“国号”太平天国,然后大封诸王,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秦日纲、胡以晃等四十余,各称丞相军师。这么多的王爷丞相凑在一起,是最典型不过的帝王思想,哪个农民还敢再招呼着他们下田锄草割麦?

      腐败的清政府无力阻止太平天国的迅速扩张,在很短的时间内,太平天国就攻克了南京,然后洪秀全就成了万岁。这个万岁可不是开玩笑的,谁敢在万岁面前抬一下眼皮,那都是剥皮抽筋的死罪。

      民众追随洪秀全,是为一个天国的美梦。

      但是他们不可能得到天国,他们只能得到其腐化堕落的程度丝毫也不亚于大清政府的末路王朝。

      太平时,王杀王。

      正是这种腐化堕落生活的极度淫溺,才导致了太平天国内部的自相残杀。

      而且是大屠杀!

      曾国藩因平定太平天国而被誉为中兴之臣,但是,与其说是太平天国败于曾国藩之手,莫如说是他们败亡于奢侈淫乱的生活之手。

      东王杨秀清是奢侈淫乱中的典型,他派部下分堵雨花台、天保城、秣陵关各要口,把自己的私宅围得像铜墙铁壁一样。而他在宫中的生活,其骄淫奢逸,几达登峰造极的地步,他的部下每日出动,在城里城外强掳十五至十六岁的少女,供杨秀清一人淫乐,号为王娘,这些不幸的姑娘们若是稍有“不敬”,马上拖出去抽筋剥皮点天灯,残酷血腥之极。

      有一个名叫碧娘的姑娘,落入了杨秀清之手,她最善于刺绣,就为杨秀清绣了一件衣饰,却遭人揭发说她的刺绣底衬不干净,于是杨秀清大怒,当即命人先将碧娘酷刑拷打,昏死过去之后,又将她拖出去,准备天明后点天灯。

      所谓点天灯,是将人全身用火油浸透,倒悬在旗杆上,然后点燃,这岂是正常人所能想象出来的酷毒刑罚与邪恶心肠?谁要是再说这是农民起义那明摆着是在骂农民。碧娘醒来后咬舌自尽,避免了死前再承受非人的痛苦。杨秀清发现之后,暴跳如雷,竟将几个看管碧娘的士兵全部点了天灯。

      杨秀清出门的时候,前后保安人员数千人,金鼓旌旄等类数十件,还有五色巨龙一大条,长约百丈。他出门的时候所有行人都得回避,如有冲撞者以大逆之罪论处,那就不是像点天灯那么便宜的事了。他一路上都有音乐大吹大打,然后是大轿,轿夫有五十六人,轿内左右,立着一对男女,右边是他的娈童,左边是他将要“宠幸”的玉女,娈童扶茗瓯,玉女执蝇拂。总之一句话,杨秀清就从来没有拿自己当过一个人。

      他认为自己是神。

      百官来到南京,必须要按次序先行叩见杨秀清,然后才可以去见洪天王。而洪秀全之所以放手任杨秀清胡来不管不问,是因为他比杨秀清搞得更甚。

      物必自腐而后虫生。杨秀清这么折腾下去,他已经没几天日子了。

      但是东王却丝毫没有末日来临的感觉,他感觉自己非常的幸福,就向洪秀全的妹妹洪宣娇求欢。

      洪秀全早在起事的时候,就把妹妹嫁给了西王萧朝贵,但是萧朝贵胆子太大,以为自己已经起义了就不是农民了,就去招惹湖南巡抚骆秉章,结果被老骆“砰”地一火枪,打得一命呜呼,害得洪宣娇成了寡妇,跟洪秀全好不乐意。现在杨秀清有这个意思,洪宣娇就答应了他。

      但是糟糕的是,杨秀清本来有许多美貌姬妾,但自从洪宣娇嫁过来,这些姬妾就成了活寡妇。于是就有一位叫陈宗扬的家伙跑了来,专门替杨秀清解决这个问题,却不小心被杨秀清逮到,杨秀清岂能容忍,当即将陈宗扬砍了个七零八碎。

      但陈宗扬敢这么胡来,也是因为他有恃仗,他的姐姐嫁给了北王韦昌辉,是正宗的北王的小舅子。打狗还要看主人,你杨秀清杀人家小舅子,还能连个招呼也不打吗?

      我杨秀清就是不跟你打招呼,看你能拿我怎么样?

      杨秀清不仅不把北王韦昌辉放在眼里,连洪秀全也不放在眼里。忽有一日杨秀清眼睛一闭,上帝附身了,然后就叫洪秀全:乖儿子,你给你爹我过来。当时洪秀全那个气啊,这玩意儿是糊弄别人的,没想到杨秀清竟拿来玩他,可要是不答应,那就戳穿了西洋镜,只好硬着头皮答应一声。

      然后杨秀清问:儿子啊,你给你爹说,东王的功劳大不大?

      洪秀全苦着脸回答:大。

      杨秀清就不乐意了:坏儿子,既然东王的功劳这么大,怎么你反倒当了万岁呢,就你万岁东王不万岁,你也太不孝顺了吧?

      洪秀全只好回答:好好好,儿子听爹的,东王也是万岁,也是万岁。

      叫杨秀清这么一搞,洪秀全只能杀了他了。

      于是洪秀全传密旨——还说是农民起义,哪家的农民闲着没事传密旨——召韦昌辉回南京。韦昌辉赶到,杨秀清不允许他进城,韦昌辉再三恳求,愿将部下留在城外,只带了几十名随从进来,杨秀清这才允许韦昌辉入城。

      韦昌辉入城后来见洪秀全,洪秀全破口大骂:你他妈的,现在军政大权都在东王之手,东王不让你进来,你竟然敢擅自入城,不想活了是不是?你赶快去向东王请罪,东王要是饶了你,你就趁早滚出去!

      韦昌辉知道洪秀全是想借他的力量杀掉杨秀清,但因为杨秀清竟然杀了他的小舅子,那也只能让洪秀全借一借他的势,但他是不会便宜洪秀全的。大家各自打着各自的鬼主意,韦昌辉就去见杨秀清。

      杨秀清杀人太多,早忘了他把人家韦昌辉的小舅子宰了的事情,见到韦昌辉就问:现在人民群众一致强烈要求我升任万岁,你有什么看法?

      韦昌辉敢有什么看法?当即跪下叩头,高呼万岁,杨秀清大喜,就设下酒宴,款待韦昌辉和其余人众,喝酒期间韦昌辉靠近杨秀清,大声道:天王有命,秀清谋逆不轨,立即宰了。杨秀清还没明白过来是怎么一回事,韦昌辉的随从已经蜂拥而上,将杨秀清乱刃分尸。

      东王被杀了,那还了得?东王的部属聚集起来,围攻韦昌辉的北王府。韦昌辉可是带着大队人马来的,怕你们这个?当即放大队人马入城,与东王的人马开杀起来。

      这时候翼王石达开、燕王秦日纲也都接到洪秀全的密旨,入内靖乱,就来劝韦昌辉:你已经杀了东王,何必还非要灭他全族,现在你已经灭了他的全族,何必还要杀光他的部属?

      韦昌辉一听就火了,你谁呀你,不就是石达开吗,好,你等着。当即也不吱声,等到了晚上,却偷偷地带了人,将石达开一门老小杀了个精光。燕王秦日纲也够倒霉的,北王兵围了府邸,秦日纲出门问是怎么一回事,回答他的是当头一刀。这帮患难老兄弟,彼此之间也不知哪来的这般深仇大恨。

      石达开不知怎么事先得到了消息,独自一人缒城逃掉了。

      接着韦昌辉包围了天王府,准备将洪秀全宰掉,洪秀全急忙派人求和,韦昌辉坚决不允许,一定要全部杀光光才成。结果还没被杀光的东王府人马又卷土重来,和天王府的人马会合,一起来攻打韦昌辉,韦昌辉只好单独一个人逃掉,结果全家老小也被杀得精光光。而他逃到半路上又遇到了东王府的人马,被活捉了回来,洪秀全把他给千刀万剐了。剐是剐了,可这个韦昌辉的脑子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看看他做事的风格,他这不是处心积虑地找死吗?

      其实何止是他,这段历史实在让人无法卒读,事件中的所有人物,竟然没有一个神智稍微正常一点的,简直是一群疯子在胡闹,真是让人拿他们没有办法。

      接下来的事情更麻烦,翼王石达开受到洪秀全的猜忌,被迫出走,大渡河全军覆没。而洪秀全则对李秀成说什么,朕的天兵多如水,尔不扶,自有人来扶。扶来扶去,扶到了兵困南京,城中给养不继,洪秀全舒服惯了,干脆服药自尽,图个痛快。

      也许他早就应该痛快点才对。

      太平天国就这样成为了过去,它让我们看到一个人的自毁欲望是怎样毁灭了一次极有希望的机会。

      其实,历朝历代也都是这样,不惟太平天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1-9-23 15:10
  • 签到天数: 1382 天

    [LV.10]辟谷大学III

     楼主| 发表于 2019-4-25 20:52:4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十五象 戊戌(火烧圆明园)

    第三十五象 戊戌(火烧圆明园)

    谶曰
    西方有人 足踏神京
    帝出不还 三台扶倾

    颂曰
    黑云黯黯自西来
    帝子临河 金台
    南有兵戎北有火
    中兴曾见有奇才

    金圣叹注解:「此象疑有出狩事,亦乱兆也。」

    这一象是我们最为伤心的血泪史,野蛮的英法联军兵犯北京,火烧圆明园。

      西方有人,足踏神京——这一脚踢得大家窝心啊,但这个窝心始自于乾隆爷时代。乾隆爷时,西方发现了人,我们却无缘无故地管一个跟自己毫无关系的人叫爷,英国工业革命了,这位爷却下令“片船不得出海”,其闭关锁国的政策,由来已久。

      闭关锁国可以让国民愚昧,让清廷的日子过得舒服些,但面对世界竞争,单靠一群傻子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但这个事儿清廷就顾不上了。

      于是就有了叶名琛这样的官员。

      追究圆明园被烧一案,可以上溯到1840年的鸦片战争,但这位叶名琛却是这起具体事件的导火索。

      叶名琛当时因为“公忠体国”,升任两广总督,适逢英政府更换领事,就向他递交国书,老叶不予理睬。英国人派来了一个巴夏礼,左一封国书,右一封国书,老叶只当没收到。搞得巴夏礼神智恍惚,以为自己染上了狂犬病。

      这时候海上来了一艘挂着英国国旗的洋船,清兵一瞧船上的水手都是中国人,当即不管不顾上前逮住,报到叶名琛这里,老叶吩咐全部当汉奸关起来——堂堂的中国人跑到洋人的船上去了,不是汉奸还能是什么动物?这就是老叶的理解能力了。

      巴夏礼很闹心,来函质问叶名琛为什么不顾国际公法,乱来一气。老叶仍然是老战术,装听不见。巴夏礼气得火冒三丈,于是驱英舰进攻黄埔炮台。名琛接报,大诧:我靠,我老

    老实实的没招谁没惹谁,干吗要打我的炮台?就问手下人:洋人到底有多少?手下人答:有个一千来人吧。老叶闻言大笑:我靠,就这几个人也敢惹我,我广州城中军民几十万,就算我们几十万人一人吐一口唾沫,也淹死洋人了。遂不理会。

      叶名琛这水平,别的人可想而知。城外的“爱国兵勇”就“愤怒了”,聚集起来把洋人的商馆及洋行统统烧毁。叶名琛闻言大悦,曰:好,好,爱国行动,驱逐洋人,就靠这些爱国青年了。

      美利坚的会馆被烧掉,于是老美来函追问:干啥烧我的会馆?老叶不理。

      法兰西的会馆被烧掉,于是老法来函追问:干啥烧我的会馆?老叶不理。

      老叶的态度就是这样,不理不理就不理,活活气死你。

      洋人继续来函。

      老叶坚持不理。

      洋人要求赔偿。

      老叶装没听见。

      于是跑来了六千英兵,攻占了海珠炮台。隔日英法组成联军,来找老叶算账,老叶还是那两个字:不理!

      守城的军民经过连番苦战,到底搞不过洋人的洋枪炮弹,飞报叶名琛,答复是不理。合着这位老兄不光不理洋人,连非洋人也不理了。无可奈何,城中竖起白旗,洋人进城了,跑到总督府找到叶名琛,老叶还是一个不理,被洋人强扭住拖走了。

      逮到了叶名琛,英法俄美就组成了四国舰队,自广东驶至上海,沿途欺负各家炮台,最后这四家舰队抵达天津白河口,又在大沽口一通乱轰,轰得大清兄弟们撒丫子飞逃。咸丰闻知大怒,申斥逃跑的官员,派了僧格林沁来解决这个问题。

      僧王还是很有面子的,到达以后,俄国和美国热热闹闹地充当中间人调节,英法则要求一个说法。咸丰这才把一颗心放回到肚子里,就派了官员前去议和。议和的时候又节外生枝,原来以前的条约答应英人两年后入广州城,可这都过了四五年了,如果英国人不提着洋枪洋炮,地方官还是不让进,洋人为了这事好大的不乐意。于是英人提出五十六条,法人提出四十二条,内容是各派公使驻京,允许洋人持护照经商,增开商埠,诸如此类的条文。

      这些条款到了朝堂,众臣一致坚决反对,痛哭陈词,强烈要求让别人去和英法联军拼命,自己在家里爱国就行了。咸丰看看这帮家伙的嘴脸,没奈何地叹息一声,就在条约上签了字。

      这就是《天津条约》。

      俄国和老美也趁火打劫,搞出了个条约让咸丰签。咸丰到了这个地步,是一头羊也是赶,两只羊也是放,干脆都给签了。

      《天津条约》规定,至年互换——意思是提醒双方别忘了还有这么一回事——于是到了咸丰九年,各国的舰队又跑到天津来了,正好又是僧格林沁在天津,就命令洋人从北塘驶入。

      大多数洋人还算乖,都听僧王他老人家的吩咐。但是英国舰长卜鲁士,这家伙缺德,公然驶入大沽口,把截住港口的铁链,拿洋炮炸裂,紧接着又有英法小轮船十三艘,耀武扬威地驶进来,升起红旗,摆出一副要与中国开战的架势。僧格林沁大怒,当即不跟他们客气,一通炮轰,打得英法破船七零八碎,死了有好几百人。

      僧王大捷,朝廷欢庆。不想隔年英国人又来了,仍然是战于大沽,僧王一面派重兵守住大沽南岸,一面在北塘密埋地雷。没想到英国人狡猾狡猾的,竟然偷偷划了小破船上岸,到了北塘把地雷全都给挖了出来。

      可这也不能怪人家挖你的雷,你自己的雷还不说派个人盯着点吗?

      不说地雷了,总之是洋人登了陆。英法联军总计八千人,趁涨潮的时候,一股脑儿地涌将进来。

      僧王大展神威,待洋人举枪列队之后,精锐骑兵“嗷”的一嗓子就疯扑了过去,但见人如猛虎马如龙,杀气弥天贯长虹,端的神威凛凛,无坚不摧。洋人却不慌不忙,火枪连发,砰砰砰,打得兄弟们满地都是。僧王的三千铁骑,只这一轮冲锋,就损失殆尽,只回来了七个囫囵人。

      僧王正气得咬牙跺脚,那边北岸炮台再度告急,洋人心眼太坏,乱掷开花弹,只听“轰”的一声,犹如天崩地裂,好端端的大炮台竟然没了一半,连提督乐善都给炸得灰都一点不剩下。

      这时候朝廷传令,命僧王速退,僧王又蹦又跳,曰:我守南岸炮台,管用不管用好歹有个活人在这儿,现在让我退,我退一步,洋人进一步,这却如何是好?

      是啊,仗打成这样子,这却如何是好?

      有办法!

      议和。

      朝廷派出中堂桂良前去找洋人打嘴架,议和。

      洋人提出条件:通商,赔款,入京换约。

      朝廷严词拒绝。

      你什么都拒绝还议个屁啊!

      于是洋人看议和不成,就继续北上,这一路行来,就遇到了胜保将军。

      说起这位胜保将军,名人也。他刚刚把太平天国打得落花流水,正在走运的时候。听说朝中有人劝圣上“北狩”,胜保闻知大急,一边遣使赴京,告诉皇上别担心,别让一二奸小蒙蔽,有我胜保在,洋人到了我这块地盘上就算回他姥姥家了。

      远远地看到洋人才不过几千人众,胜保将军连连摇头,这哪够打啊,没意思,太平天国数十万众都不在话下,洋人怎么才来这么几个人呢?没办法,少就少点吧,闲着也闲着,就陪这几个洋人玩玩吧。于是胜保将军一声令下,部将军士数万人潮水一般地向着洋人涌了过去。洋人来来去去的就那几招,举枪,开枪,砰砰砰,冲过来的清军兄弟们就躺了一地。

      一地就一地,胜保不在乎,继续挥军而上,来往督战。却被英法联军的领队看到胜保将军头上的红顶子,发现这是一个射击的好目标,当即命令士兵举枪瞄准,预备,放!砰砰砰,几枪过去。乱枪轰在了胜保的脸颊上,轰得胜保四仰八叉,跌下马去。幸好从人拼死抢回,抱着胜保逃之夭夭,余众没有了指挥,谁还傻到用自己的身体去挨子弹?顿时一哄而散。

      这仗是没法再打下去了,连僧格林沁都怯了。

      议和,议和,打架不好。

      英法联军还是那些条件,大清这边也还是不同意那些条件,那这个和怎么个议法呢?幸好这时候僧王赶到了,还是僧王有办法,当即将英国领事巴夏礼逮到,一条绳索捆将起来。你奶奶的,欺负人也没有这么欺负的,现在你再欺负我一个试试?接着就要去捉法国领事,幸亏桂良急忙赶来劝止:老僧你这是干什么?人家法国公使是个老实人,就不要欺负他了。僧王这才余怒未消,看在桂中堂的面子上,饶过了法国公使。但是巴夏礼却倒霉了,被僧王逮了去,少不得有苦头要吃。

      听说巴夏礼被捉走了,英国公使气得要疯掉,这群中国人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啊,你们到底会不会玩啊。不就是个打吗?谁怕谁呀。于是继续逼近北京。咸丰皇帝闻奏,当即欣慰地对群臣说道:众位爱卿,现如今秋高气爽,国泰民安,朕欲北狩热河,诸位爱卿意下如何?群臣齐声道:陛下真他妈的圣明,老臣愿拼死护驾。

      于是咸丰皇帝就带了群臣兴高采烈地去热河北狩去了。留下僧格林沁、胜保等见过洋人的几个文臣武将在京城,继续跟洋人交涉。

      百姓听说皇帝逃了,也扶老携幼拖儿带女地争先出城,四处乱逃。僧王和胜保手下的士兵们急忙趁了这个难得的好机会,脱了兵勇服,也一窝蜂似的逃之夭夭,剩下僧王和胜保这一对难兄难弟,你看看我,我瞧瞧你,谁也没有个准主意。

      洋人来了,一路上鸣枪放炮,耀武扬威。

      剩下的大臣们就商量还在关着的巴夏礼如何一个处理法。

      继续关着?好像不大妥当,这洋人都打到门口了,你关着一个巴夏礼有什么用?放了他?更不妥当,逮一个洋人容易吗?这好不容易才逮住一个活的,你说放就放?放了你去给我逮几个来啊!

      商量过来,商量过去,最后大家统一了意见:这个破巴夏礼关着也没什么意思,放了他,让他通知英国公使额尔金,让他们派人来换约好了,不就是一个换约吗,至于弄这么大动静。

      巴夏礼就这样被释放了。

      巴夏礼刚刚被释放,洋人就进了内城。

      接着有人传报,圆明园大火。

      大家急忙跑到圆明园一看,就见那位刚刚被释放的巴夏礼正和一个洋装中国人愉快地交谈着,一边交谈一边放火。只见亭台水榭,小桥流水,琼楼玉宇,兰宫桂殿,尽数在烈焰中化为灰烬。

      现在这情形,巴夏礼是不能再招惹的了,洋兵就拎着枪在一边站着呢,不过站在巴夏礼身边替他引路的洋装中国人是谁?这事是一定要弄清楚的。于是大臣们就问他:你是谁,为什么投靠洋人来烧圆明园?

      就见那人翻了一个白眼:我靠,连我龚半伦你们都不认识,快回家吃奶去吧,趁早别混了。

      这个龚半伦又是何许人也?

      他就是晚清文人龚自珍的孙子龚孝拱,此人是一个千年难逢的怪胎,自称硬是不知道天地君亲师五伦,只知道疼爱一个小老婆,小老婆稍微跟亲沾点边,故称半伦。遇到这样的怪物,该着这大清朝倒霉。

      这时候巴夏礼又呵斥道:你们要是真心想议和,那就开放禁门,大家坐下来对等商谈,商谈是对等的,总是做着主子的美梦,拿别人当奴隶看待,这还怎么谈判?

      大臣们长叹一声,转眼看那冲天的圆明园大火。

      火势越来越旺,并一直烧到了今天。

      烧在我们心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1-9-23 15:10
  • 签到天数: 1382 天

    [LV.10]辟谷大学III

     楼主| 发表于 2019-4-25 20:56:3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十六象 己亥(慈喜西逃)

    本帖最后由 任逍遥R 于 2019-4-25 20:59 编辑

    第三十六象 己亥(慈喜西逃)

    谶曰
    纤纤女子 赤手御敌
    不分祸福 灯光蔽日

    颂曰
    双拳旋转乾坤
    海内无瑞不靖
    母子不分先后
    西望长安入觐

    金圣叹注解:「此象疑一女子能定中原,建都长安。」

    灯光居然能够蔽日,这世道要出怪事了。

      赤手御敌——弄拳(权)而已。再下面有“双拳扭转乾坤”,天地乾坤,阴阳男女,这玩意儿等闲扭转不得的。如果谁给扭转过来,那乐子可就大了。

      实际情况是:中华民族在这一象中又失去了一次机会。

      极其吊诡的历史!

      早在努尔哈赤立国之初,在北方有一个叶赫那拉的部落——也称叶赫国,这个部落凶得很,但他凶努尔哈赤更凶,结果让努尔哈赤硬是给搞到灭绝,男人被杀光光,女人掳了去为奴。传说叶赫族的首领临死前立下誓言:哪怕叶赫族只剩下一个女子,也要灭亡满清。

      传说是靠不住的,靠得住还要历史干什么?

      历史就是满清入关后闭关锁国,越来越腐败,面对着西方列强的挑衅无计可施。无计可施的原因是,满清说什么也接受不了现实。

      现实就是,西方人拥有比满清的长矛大刀更有效的火器,这是硬件方面。软件方面则是洋人是殖民主义者,要掠夺,要做生意,要靠做生意的方式一边掠夺一边刺激本国的经济发展。但满清对于经济发展不发展不上心思,只想着继续奴役民众。奴役不是做生意,是永远也谈不上平等的,也永远无法接收平等的思想。

      满清的思维是两极的,要么我是你的主子,要么你是我的主子。

      从奴才到主子容易,但从主子到奴才,是有着很强大的心理冲击的。两极思维的人一般来说都是特别地固执,因为他们最怕心理冲击,一冲击脑子就乱了套了,说话做事就会颠三倒四,跟个弱智区别不大。

      咸丰皇帝死前的心理就是这样。

      他好端端地坐在龙椅上,处理着“国政”,今天抄这个家,明天灭那个门,为所欲为,一言九鼎,那种愉快的享受是无与伦比的。

      忽然之间洋人来了。

      洋人不只是带着火枪来了,还带给了咸丰皇帝强烈的刺激和冲击。

      咸丰皇帝受不了这种刺激,于是北狩热河,让洋人在京里烧圆明园吧,坚决不跟他们玩。

      刺激这东西不是好事,咸丰皇帝的龙体欠安。

      然后就死掉了。

      死前他留下了顾命大臣。

      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户部尚书肃顺——上一象的“帝出不还,三台扶倾”说的就是这仨人。

      但咸丰却把传国玉玺交给了慈安和慈禧两宫太后。

      他为什么要把这么重要的东西交给后宫呢?

      原因是,继承皇位的小皇帝才刚刚六岁,如果把玉玺交给小皇帝的话,说不定小皇帝会拿这玩意儿当石头扔老远,就算不扔,也少不了往玉玺上面撒泡尿拉泡屎什么的,到时候盖出来的印章臭烘烘的,有碍观瞻。

      那么交给顾命大臣肃顺如何?

      万万不可,万万不可,万一肃顺拿了玉玺动起了歪念头,那可如何是好。

      这么说起来咸丰死的时候脑子清醒得很,谁要是敢说他受了刺激,那一定是受了刺激才得出的偏激结论!

      这就是“冲击”的本意了。

      咸丰的思维纯粹是权力式的,一切从权力考虑,从权力出发,狗屁国家民族,这些玩意儿只是权力的附属物,有了权力朕即国家,没有了权力连脑袋都没了,还扯什么国家?

      权力的思维必然产生权力的动物。

      比如说慈禧。

      叶赫那拉氏。

      传说中终将灭亡满清的叶赫族的最后一个女人。

      真的假的就别管它了,总之,宫廷权力文化的浸淫栽培出如慈禧这般神奇的权力智慧。这个娘们儿要是玩别的绝对玩不过任何人,但要是玩权力却是任何人也玩不过她。

      双拳扭转乾坤,海内无端不靖。

      她姗姗而来,每一步的足音都踏响了满清灭亡的韵律。

      说到权力,咸丰顾命的几个大臣载垣、端华与肃顺也都是权力动物。同样是权力动物,但所拥有的权力智慧高低不同,所以这几个家伙,就注定要倒霉了。

      权力这个东西是需要智慧的,那种认为坐到了一定的高位上就自然而然地拥有了权力的想法,是非常猪头的,要不得的。

      你说要不得有什么用?咸丰顾命的那几个老东西,载垣、端华和肃顺,他们偏偏就是这么猪头。

      这究竟是慈禧的幸运,抑或是猪头们的不幸?

      只能说是中华民族的不幸。

      传统文化中的浓厚帝王思想积三千年之尘垢,早已是根深蒂固深植人心,这种文化的背景必然要为权谋动物的滋生提供富有营养的土壤和空气。

      慈禧抱着玉玺在思考:我靠,这玩意儿真是太好玩了,我要好好地玩一玩。

      顾命大臣们在弹冠相庆:爽啊,这大清以后就是咱哥几个的天下了。

      这时候曾国藩正率湘军与太平军在两江鏖战。

      这时候东印度公司的火轮船正逆流直上频频叩关。

      洪秀全想再给后宫里多添几个美貌嫔妃,殖民者则需要更大的贸易市场,慈禧渴望着为所欲为一言九鼎,顾命大臣们则考虑着剪除妨碍他们手脚的政敌。

      就算利益多元化好了,总之大家是各想各的。

      这时候咸丰的弟弟,恭亲王奕也在想:我靠,皇帝蹬腿了,轮到肃顺、载垣和端华他们几个人玩了,没我什么事,凭什么啊?凭什么啊?这大清天下,别人都能玩,凭什么就不让我玩啊?

      他正在生闷气,忽然有客来访,谁呢?

      太监安德海。

      按道理说安德海不应该跑出来,祖制上规定,如果像安德海这一类太监满世界乱跑的话,大臣可以先斩后奏。所以奕现在完全可以杀了安德海,但杀太监不是奕的强项,再者说了,他凭什么要杀安德海啊,给他一个理由先?

      于是安德海幸福地与奕进行了会晤,宾主进行了神秘的会谈——没人知道他们聊了些什么。隔日奕上奏:我的皇上哥哥死了,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我身为死皇上的活弟弟,理应赴热河奔丧。

      顾命老臣肃顺、端华和载垣哥仨一碰头:扯淡,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奕奔丧,意在皇权,坚决不允许。风遗尘。

      你说不允许就不允许了?

      但猪头们却真是以为自己说不允许就是不允许的。所以当恭亲王奕一张亲切而和蔼的笑脸突然出现在他们哥仨的眼前时,哥仨大大地吃了一惊。

      吃惊之余,仨猪头就与奕展开了一次历史性的对话:

      仨猪头:我靠,你怎么来了?

      奕:这说的是什么话?我怎么就不能来?

      仨猪头:你来干什么?

      奕:我来哭皇上啊。

      仨猪头:你来了北京城里的国事谁来管?

      奕:现今国泰民安,长毛伏法,洋人远遁,京城中百官云集,难道还找不着个人负责国政吗?

      仨猪头:你竟敢抗旨不遵。

      奕:我抗啥旨了?

      仨猪头:已经传旨让你守护京师,你为何不遵?

      奕:旨在哪里呢?我没见到啊?

      仨猪头:圣旨已于十日前发送京师。

      奕:我靠,那你们应该早点发才对啊,你看这事整的,正好错过了,没收到你们的旨,不好意思了。

      仨猪头:你到底来干什么?

      奕:还能干什么?就是哭哭皇上,觐见两宫太后……

      仨猪头:刚才你说你要见谁?

      奕:两宫太后啊。

      仨猪头:那不行。

      奕:为什么不行?

      仨猪头:你想想两宫太后是你啥人?

      奕:是我啥人?

      仨猪头:那是你嫂子。

      奕:嫂子又怎么了?

      仨猪头:好你个奕,你这个花心大色狼,你皇上哥哥刚死,你就要打你嫂子的主意了,我靠,大家快来看色狼啊。

      奕:……好,算你哥仨狠,我服了你们了。

      奕怒气冲冲地出来,感觉自己脑袋大了一圈。猪头就是这样,谁跟猪头较劲很快也会变成猪头,现在奕被仨猪头这么一搅和,他感觉自己比他们仨更猪头。

      猪头就猪头吧,可是见不到两宫太后,自己还是白来一趟。正在郁闷之间,安德海飘然而至:哈哈,猪头好。

      奕:我靠,你怎么知道我是猪头?

      安德海:遇到仨猪头,你想你能不猪头吗?说着话,安德海对奕打开一个锦囊:太后已经知道恭亲王猪头了,所以特派我来指点你一条妙计。恭亲王强打精神,向锦囊中看去,忍不住精神一振,脱口叫了一声:哇塞!

      有分教:双拳扭转乾坤,海内无端不靖——这个《推背图》好灵光哦。

      隔日,一顶小轿里装着一个满脸褶子的老宫女,施施然进宫了,早晨进去晚上出来。一连几天,这个丑得不能再丑的老宫女天天往宫里边跑,如果她不是那么丑的话,说不定肃顺三人会偷偷瞄上两眼,只要他们一瞄,就会发现这个宫女不是别人,赫赫然乃恭亲王奕是也。

      奕把自己搞成了宫女,仨猪头却毫无察觉。

      又隔了几日,慈禧太后突然提出来回京,肃顺三人立即回绝,回绝也没什么理由,只是不想让慈禧这个女人说了算数。但慈禧岂是那么听话的?她是一定要说话算数的,既然已经说出了回京,当即命令收拾东西准备出发,肃顺你不走是不是?你不走也没关系,我们带着皇上走先,你们老哥仨就在热河玩吧。

      这下子可把肃顺三人气坏了,三人商量一下,觉得这个女人太难对付了,有她在,大家别想好,于是端华献出一条妙计:

      遣刺客杀掉慈禧。

      这条计策是蛮好,可临到动手的时候才发现不对头。

      慈禧出发的时候命令荣禄替她护卫,荣禄那是何许人也?放眼整个中国,荣禄的才与智,只有李鸿章能够和他相提并论,后来的袁世凯谁也不服谁也不忿,就是害怕见到荣禄。荣禄此人,堪称大清国的中流砥柱。有这样一个人替慈禧做保镖,谁想暗杀慈禧,那是做梦都办不到的事情。

      没办法,肃顺三人只好耷拉着脑袋,灰溜溜地跟在慈禧的轿子后面回京了。

      刚刚到达京师,就见奕带着一伙人来见端华和载垣:圣上有旨,载垣、端华接旨。

      载垣和端华大吃一惊:圣旨都是我们拟的,你这是哪来的什么圣旨?

      叫你们看清楚,奕拿出圣旨,让载垣和端华看清楚:这个圣旨上面可是有玉玺的,不会是假的吧?

      载垣和端华大叫起来:我靠,皇帝是个六岁小屁孩,哪来的什么圣旨,这是慈禧那个女人玩的花样。

      玩的花样又怎么样?奕冷笑:这上面的玉玺如假包换,你们要是敢抗命的话,那可是灭族的麻烦,到底认命不认命?

      端华和载垣认了命。

      然后是肃顺,这家伙稍微棘手了一点点,但再棘手,也棘手不过盖着玉玺的圣旨。

      就这样轻松拿下,儿戏一般让人难以置信。

      顾命老臣如此轻易地被人拿下,为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要不怎么说这三个人猪头呢。

      北京政变!辛酉政变!祺祥政变!

      随你怎么称呼,反正以后是慈禧太后说了算。

      慈禧太后端坐于金殿之上,欣慰地笑了起来:

      大清帝国,我来了,以后你就别想再有好日子过了!

      谁敢让我一时不舒服,我要让他一辈子不舒服!

      她这样说,也的确这样做了。

      她以自己那绝顶的权力智慧,留下一部晦涩难言的屈辱史给我们。直到今天。

        日、俄、德、英、美、法、奥匈、意八国,组成联军,由天津大沽港登陆。6月18日,攻陷天津,7月20日,攻陷北京。入城后,洋人发现使馆和一些教堂并没有被攻破,因为有机枪的护卫,数万义和团和清兵都无济于事。英美有所克制,德、日、法军则疯狂报复,屠铩百姓。联军奸霪、抢劫、劫掠文物。

        俄国趁机出兵20多万,70天就占据了东北全境。

        西太后裹挟光绪,化装成汉人,在城破时逃奔西安,并急派李鸿章向八国乞降。

        列强强烈要求瓜分中国,中华面临亡国肢解!

        这场中华历史上空前的危机,已经在《推背图》下一象恭候多时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1-9-23 15:10
  • 签到天数: 1382 天

    [LV.10]辟谷大学III

     楼主| 发表于 2019-4-25 21:00:3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十七象 庚子(建立台湾当局)

    本帖最后由 任逍遥R 于 2019-4-25 21:01 编辑

    第三十七象 庚子(建立中华民国)

    谶曰
    汉水茫茫 不统继统
    南北不分 和衷和共

    颂曰
    水清终有竭
    倒戈逢八月
    海内竟无王
    半凶还半吉

    金圣叹注解:「此象虽有元首出现,而一时未易平治,亦一乱也。」

        金圣叹老先生瞎猜曰:这一象虽然有元首出现,而一时难以平治,又是一个乱世啊。

      这老先生猜得有点门道。

      现在我们则知道,这一象预示着三千年帝制被推翻,共和时代来临。

      推翻帝制,这四个字写着简单,说着容易,做起来却难如登天。孙中山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前前后后共发起十次武装起义,结果是屡败屡战,十举不成。

      孙中山本名孙文,在日本曾化名中山樵,又曾化名高野长雄,化名陈文,化名吴仲,化名高达生,化名杜嘉诺……总之是化名很多,还有一些载之、公武等临时称呼,大家实在是记他不住,干脆就叫孙中山,这就是这个名字的来历了。

      中山年轻时,与陈少白、尤列、杨鹤龄四人因为提出“勿敬朝廷”的口号,惹得朝廷很不高兴,故时人名之曰“四大寇”。

      四大寇长大了,轮到清廷闹心了。1895年2月,孙中山决定发动起义——那时候他可不知道这活以后他要反反复复地折腾十次,他琢磨的只是“毕其功于一役”,但这一役之功是特别难毕的,刚一开始,就冒出一位老兄跟孙中山扯淡。

      这位仁兄叫杨衢云,正主持革命机关的香港工作,正当孙中山为了起义忙得晕头转向的时候,杨衢云老兄忽然建议道:我有一个好主意,你看这个总统让我来当怎么样?

      这个要求当时有点让孙中山晕菜,但人家孙中山办事就是痛快,当即爽快地答应道:那好,现在你就是总统了。

      于是杨总统就紧锣密鼓地忙着起义。忙乎了几天,拍一个电报给孙中山:“货不能来,延迟几日。”

      孙中山这边急得跳脚,这是起义啊,又不是你自己家里娶媳妇,就是你家娶媳妇也得两家人商量着来,怎么可以你说不能来就不能来?但急也没有用,杨总统那边硬是不能来,结果这次起义就马马虎虎地泡汤了,集合起来的起义军一人分到一笔钱兴高采烈地回家了。

      起义虽然泡了汤,却因此搭进去一位志士陆皓东。他是被一位清朝举人秘密举报的,这位举人的弟弟恰好是革命党,举人害怕事发后连累自己,就用弟弟的名义报了官,结果陆皓东被捕,英勇就义。

      以后没人再提杨总统了,但起义这事还得接着来,于是就有了第二次惠州三合会起事。

      因为这次起义用的全都是三合会的兄弟们,所以有这样一个名字。

      但这次起义搞得更闹心,六百名壮士聚集在三洲田的一家粮油小店里,拎着三百支枪,九千发子弹,整装待命一待就是两个月。两个月的日子可不好熬啊,兄弟们饿得到处乱跑,又担心风声外泄,凡是见到进山砍柴的乡民全部逮起来。不想弄巧成拙,附近的老百姓发现凡是进山的人悉数失踪,顿时流言飞语满天飞,说是有数万大军正于山中密谋起事。

      这就砸锅了。

      没办法再拖下去了,于是三合会的兄弟们分两路下山,向着广州杀了过去,但这时候接到孙中山指示,让大家先杀奔厦门。

      何以要先奔厦门呢?这是因为日本人忽悠孙中山说他们愿意在厦门给革命党人武器支援,还有厦门的日本洋行中的钱可以用做革命经费。其实日本人坏透了,他们这样忽悠孙中山的目的是想挑起厦门事件,以便找借口出兵占领厦门。但是这个坏主意也是几个日本人乱打,不承想日本内阁换届,新任内阁首相伊藤博文严禁武器运往中国,结果事情发展下去就花样百出了。

      六百义士一路杀向厦门,沿途招兵买马,人马迅速地扩充到两万多人。然后大家一起给孙中山拍电报:武器武器,快快运来。孙中山无奈答复:武器没有,兄弟们自己看着办吧(政情忽变,外援难至,即至厦门,亦无所得,军中之事,请司令自决进止)。

      这下子兄弟们傻眼了,只好一拍两散,大部分革命党人流亡海外。

      还在广州苦苦等待的革命党人史坚如死活等不到兄弟们到来,一生气就把两广总督府给炸了,把总督从床上震落于地面,但史坚如也因此遇害。

      第二次起义之后,第三次起义又来了,这次是在广西,三合会的首领王和顺还被任命为中华革命军南军都督,大商人许秋雪跑来,也弄个中华革命军东军都督。但这次起义还是很不理想,都督尚未上任,那边就打了起来。

      因为清军搜捕过甚,革命党人被逼得提前行动,占领潮州黄冈,发布檄文,与清军激战,双方你进我退打得好不热闹,打了五天之后革命党军弹尽粮绝,于是大家立即解散,不陪着清军玩了。

      第四次起义等于是配合着第三次起义发动的,革命党只知道广西那边的兄弟已经起来了,但不知道成败如何,就在惠州归善县七女湖起事响应。但这一次的结果与广西兄弟们的情形一样,都是打到最后没有子弹了,于是就地解散,保存火种以图后续。区别是这一仗打了有十几天,比广西那边热闹。

      第五次起义发生在钦州,领导人是大家都熟悉的:广西三合会会首王和顺。老王到底有办法,只不过五天就拿下了县城,逮到了县令宋鼎元,然后转战钦州府城及灵山,和闻讯赶来弹压的清军展开了枪炮对射,打得不亦乐乎热闹非凡。

      兄弟们正打得开心,却遇到了清军的新军统领郭人漳,这哥们儿忽悠王和顺说他是支持革命主张的,同情革命党人的,一面忽悠一面抽冷子动手,搞得王和顺叫苦不迭,率众撤入了大山之中。再后来王和顺也去了河内与革命党人会合,不跟郭人漳那家伙生闲气了。

      然后是第六次起义。这一次起义的规模比较大,在历史上也较为有名,史称镇南关起义。

      这次起义胜利后孙中山亲临战场,对兄弟们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还有文章说孙中山先生亲自用大炮把想夺回炮台的清军轰了个哭爹喊娘,但这就是被革命热情激发出的想当然了,实际情况是炮台上的大炮是绝无可能轰到清军的。

      理由很简单,炮台上的炮口方向是冲着越南方向的,不可能冲着国内。谁家建个炮台把炮口冲着自己的国境,那这个建炮台的家伙的脑袋还不得让大家打到神经短路啊。

      而且当时的原始火炮又大又笨重,为了提高发射时的精度,修建的时候是直接和炮台建为一体的。

      所以,较具权威的史料披露,当时孙中山想尽了办法想把这缺德的大炮转过来,可是怎么也做不到,孙中山一生气,当即命令大家冲着越南轰了几炮,把正殖民着越南的法国佬们轰得半个月醒不过神来。

      但较不具权威的资料还是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孙中山亲自指挥开炮把清军轰了个稀巴烂的热闹场面,大家爱信哪个就信哪个吧。

      临到第七次起义,革命党人中大佬级别的人物黄兴亲自出马。

      黄兴在越南组织了一支两百人的队伍,半挂长枪,半挂短枪,由黄兴亲率向钦州出发,钦州那边的守军也是熟人,就是忽悠革命党南军都督王和顺的郭人漳。这一次郭人漳吃了个瘪,三营六百人被击溃,而革命党军的人数却增加到六百人,并缴获长短枪支和大量弹药。但是郭人漳也不是吃素的,他派了千人追尾,打算要全歼革命军,黄兴采用了夜袭战术修理郭人漳,这招如同踩到了郭人漳脚上的鸡眼,让郭人漳说不出来的难受。但这一招也搞得革命军没办法再扩充人马,很有点拿我脚上的鸡眼去踩你脚上的鸡眼的意思,大家都难受得想哭。结果打来打去,革命军弹尽粮绝,于是黄兴就率领大军胜利回师——又回越南去了。

      前方的兄弟流血玩命,后方的兄弟也不轻松,前方流血打仗,打的都是钱,这些钱从哪儿来?只能从后方的兄弟那里讨弄,可后方的兄弟也不是神仙,经常因为被前方的兄弟追钱给追得要发神经。

      然后就是第八次起义的情形了,开始的时候特别的爽,由黄明堂、王和顺率从镇南关撤出的两百名革命军人,在越南边界渡河,一过去就遭遇了一营清军,共五百人,这五百清军一见革命党人就扑了过来,抱着革命党人又哭又啃:兄弟们,我可找到你们了,我靠我们天天惦记着起义,以后我们就跟你们一块玩了。于是革命队伍迅速膨胀,眨眼工夫就有了三千号人马,声威大振。

      三千号人马一天得吃掉多少粮食?那可不是一个小数目,这个数目把坐镇河内的胡汉民逼到跳脚,汪精卫——当时这位老兄还没投靠日本人,也是革命党中的精英——被撵到印度,声言借不到钱不许回来,回不回来汪精卫倒是不计较,可是三千人的开销数目实在不小,把汪精卫愁得直哭。估计后来汪精卫说什么也不干后方筹款的活儿了,哭着喊着要去搞刺杀,就是被这个活儿给刺激的,太难搞了,真不是人干的啊。

      没有钱,事情就难办了,三千人的队伍很快缩水,许多投诚过来的士兵又跑到清军那边去了,那边再怎么说还有个发饷的希望啊。更缺德的是法国也跟着起哄,因为当时越南是法国的殖民地,他们在沿线设卡,不允许起义人员、武器及粮食增援国内,最后搞得革命军只剩下六百人,仓皇撤入越南,一入境就被法国佬全部逮住,解除武装后把人给卖到新加坡去了。

      第八次起义失败后,孙中山却是越干越觉得好玩,他打算继续玩下去,不玩死腐朽的满清决不罢手。

      于是第九次起义又来了。

      这次起义是在广州的新军营里发动的。

      说老实话,都玩到这份儿上了,清室一家子还非要窝在皇帝的龙椅上不肯挪窝,还要说这无限江山是他们一家的,那就实在有点脸皮太厚了。但清室的脸皮就是出人意料地厚,如果不是孙中山这样意志坚忍的人锲而不舍地一而再再而三地撕他们这张厚脸皮,这脸皮还真不容易撕下来。

      广州新军中加入同盟会者已经有三千余人了,这再不起义兄弟们也不干。情况还真是这样,这边起义的时间刚刚拟定,那边上街的兄弟就跟警察打起来了,为啥要跟警察打架呢?看这话问的,三千多号兄弟都憋得嗷嗷乱叫,为啥不和警察打架呢?一听说打架,新军的兄弟们拎着枪就往外冲,急得起义指挥者又蹦又跳。事情就是这样的两面性,正因为这些兄弟们急于改变现状,才会加入同盟会共襄义举,跟小绵羊一样听话的兄弟才不乐意跟你胡闹呢。再加上三千多号人马,人多嘴杂,这边尚未发动,清军那边早闻风声,于是清军统领就将两标的兄弟武器全部收缴了,连裤腰带都收了,结果,等到剩下的那一标兄弟们起事的时候,这两标兄弟们只能揪住裤头躺在床上,默默地为外边的兄弟祝福。

      三标同举,却只有一标起义,结果那一标兄弟被广东水师提督李准的两千来号人马打得落花流水,兄弟们死的死伤的伤,连革命党领袖倪映典也中弹牺牲了,死难的兄弟多达三百多人,余者溃散。

      第九次也失败了,那就来第十次。

      第十次准备的时间最长,所以意外也最多——夜长梦多,就是这个道理了。

      先是南洋游侠温生才自海外归来,刺杀清提督李准未果,结果刺杀了广州将军孚琦,他跑到码头上被一个巡捕追上按倒,然后就义。

      接着起义的具体日期全广州人都知道了,满街都在说,老百姓都知道了清军还能不知道吗?按说这个时候就应该放弃了,可是革命党人喻培伦和林时佺找到黄兴,表明革命有进无退,不畏牺牲,不怕流血,于是在仓促之中革命党人举行起义,进攻总督府,最终经过激烈的战斗,终因实力悬殊而失败,战死及被俘就义的烈士达到八十六人,有七十二具遗体葬于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值得一提的是,起义已经失败后,又有三百人的队伍在胡汉民及赵声的带领下赶到广州,可是大势已经无可挽回,胡汉民大哭而回,赵声不久因忧郁而谢世。

      十次起义,十次失败,但共和的思想,却在一次又一次的流血之中,渐入人心,为越来越多的民众所接受。

      水清终有竭,倒戈逢八月。

      海内竟无主,半凶还半吉。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推背图》为我们所展示的这一场景,终于在武昌爆发。

      武昌起义在没有周密组织与部署却奇迹般的取得成功的原因,在于共和思想已经为军队中的广大士兵所接受,甚至连清室中的许多人都转化到支持革命或是同情革命的阵营中来。在汪精卫行刺摄政王失败入狱后,负责审讯他的户部尚书肃亲王善耆就当面对他说:如果我不是出生于王族,我早就加入革命反叛了。

      革命共和,天下归心。

      在这种情况下,保守派瑞澂却仍然在大肆搜捕并屠杀革命党人,并查获了革命党人的名册,正按着名册一个一个抓人,这实在是有点活得不耐烦了。所以革命党人被逼背水一战,由熊秉坤所率领的工兵营首先发难,喊出:老子就是要造反,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

      这一枪就彻底葬送了腐朽不堪的大清王朝。

      汉水茫茫,不统继统。

      南北不分,和衷共济。

      从此中国进入了另一个更为艰难的时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1-9-23 15:10
  • 签到天数: 1382 天

    [LV.10]辟谷大学III

     楼主| 发表于 2019-4-25 21:02:3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十八象 辛丑(第一次世界大战)

    本帖最后由 任逍遥R 于 2019-4-25 21:04 编辑

    第三十八象 辛丑(第一次世界大战)

    谶曰
    门外一鹿 群雄争逐
    劫及鸢鱼 水深火热

    颂曰
    火运开时祸蔓延
    万人后死万人先
    海波能使江河浊
    境外何殊在目前

    金圣叹注解:「此象兵祸起于门外有延及门内之兆。」

        金老猜的很准。这次不是中国的战乱,而是在中国境外的第一次世界大战。“门外一鹿,群雄争逐”,这鹿不是指中原,而是指欧洲。“劫及鸢鱼,水深火热”,一战已有了飞机,潜艇,连天上的飞禽,水里的鱼都陷入水深火热之中。“火运开时祸蔓延”,战火一发而不可收拾,“万人后死万人生”,上万人死上万人死里逃生,“海波能使江河浊”,战争不只是在江河上,更是在海上。“境外何殊在目前”,境外的情况(欧洲)和中国的情况(列强相争,战火连天)也没什么区别。

        这是一个荒谬时代的荒谬噩梦,萨拉热窝,斐迪南大公的生命最后旅程。

      门外一鹿,群雄争逐。

      斐迪南大公不知道中国有个叫唐朝的鼎盛时代,不知道有个叫李淳风的司监官,不知道《推背图》。

      也许李淳风并不存在,《推背图》只不过是虚言妄语,又或者,这一切只不过是后人的伪造——我们喜欢这种文字游戏,因为我们总是无法把握现实,于是寄希望于虚妄。

      但是,虚妄的只是思想,荒谬的却是现实。

      现实的荒谬在于,奥匈帝国刚刚在波斯尼亚举行了一场军事演习。波斯尼亚,这个地名对于当时的中国人来说是不存在的,也是无法理解的,那个时候中国刚刚从三千年之久的皇权专制之下走出来,但是阴影仍然笼罩在这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心里,他们甚至一度渴望重新拥有一个皇帝,只要让他们能够免除思考的痛苦。此后将会有相当长的时间,这个民族不适应这种变化。

      正如同萨拉热窝的不适应一样。

      萨拉热窝不适应弗兰兹·斐迪南大公的到来,不适应迅速变化的时代。

      对于他们来说这同样是一个痛苦的时代,如同当时的中国人一样的痛苦。

      中国人痛苦于列强的步步紧逼与永远也无法忘记的甲午中日战争,在那场战争中大清国失去了它的一切。而萨拉热窝,五百年前的这一天,塞尔维亚于科索沃惨败于土耳其之手,这迫使他们不得不放弃专制与独裁,他们比中国人更早地走出了这一步,所以他们也才会更加的痛苦。

      痛苦!

      痛苦就意味着拒绝!

      萨拉热窝拒绝斐迪南大公,同样拒绝他那美丽的妻子——索菲克勒斯。

      但正是因为他们的拒绝,所以斐迪南大公才要一定出现在那里。

      他必须向人们证明这一点。

      证明就意味着接受。

      这就是他要告诉萨拉热窝的。

      而且必须要选择在这一天。

      这一天是什么日子?

      是五百年前塞尔维亚失去科索沃,直到巴尔干战争结束才又重新得到它的日子。

      这是萨拉热窝的节日与庆典。

      他们自己的。

      不是斐迪南大公说的。

      这是萨拉热窝想说的。

      但斐迪南大公的到来将会如一盆冷水浇在萨拉热窝的民族主义者的头上。他以他冷傲的眼神环视着这个美丽的城市,告诉人们这样一个事实:我在这里。

      是的,他的确在那里,由陆军元帅、参谋长弗兰兹·康拉德陪同,带着他的妻子。

      这个行动只是一个承诺,而这个承诺将意味着一个新的开始。

      对于斐迪南大公来说。

      所以萨拉热窝感受到锥心之痛苦,他们注定了无法接受,他们必然的会采取行动表示他们的拒绝态度与意见。

      达尼洛·伊利克这样认为。

      他有权力这样认为。

      因为他领导着波斯尼亚——塞尔维亚的极端主义小组。

      这个小组有两名成员。

      十九岁的学生加夫里洛·普林西波。

      二十一岁的印刷工查卜林诺维奇。

      他们将向斐迪南大公表明他们的态度,以此来证明这位大公是一个不受欢迎的人。

      他们已经准备好了,准备了很久。

      这是1914年6月28日,公元纪年,这是中国大唐时代的李淳风所无法理解的一种纪年方式,同样也不为当时的中国人所接受,如果他们接受了,那个叫袁世凯的就不会获得那么多的支持者。

      当然还有更多的反对者。

      两个时代在这里相互印证。

      来自远古的神秘谶语在这里悄然地起着作用,这一切看起来是那么的不可思议,那么的离奇。

      这时候斐迪南大公的车队正在穿过人群,行走在萨拉热窝的街道上,他清楚地听到有人在热烈地欢呼,更多的人则是好奇地看着他,那好奇的眼神集中在他那华美的服饰上:

      白色的军装,帽子上插一支绿色的羽毛。

      拥护的人群将查卜林诺维奇挤到了后面,他已经无法看清楚斐迪南大公,但这并不妨碍他将手中的炸弹抛出去。

      那只绿色的羽毛就是最明显的目标。

      斐迪南大公比任何人更早地看到了那枚炸弹,因为他坐在车上,位置比任何人更高。

      他看到那枚炸弹犹如一只折了翅膀的鸟,无力地掠过他的头顶,落入到后面的汽车轮胎之下。

      爆炸声音远不像查卜林诺维奇所期望的那样大,但也不像斐迪南大公所希望的那样小。

      更大的声音是人们惊慌的喊叫声。

      欢呼声!

      这正是斐迪南大公所无法容忍的。

      随从的车辆被掀翻,失去控制的人们发出了刺耳的尖叫声,惊恐地四下逃窜,将闻讯赶来的宪兵撞倒在地。

      斐迪南大公站了起来。

      他还在这里。

      他要让人们看到这一切。

      继续前进!

      他用冷淡的声调下达了命令,并用一只手紧紧地搂住了他妻子的肩膀,告诉她他们仍然是安全的。

      这里是萨拉热窝。

      而且他在这里。

      他眼角的余光看到成群的宪兵正在追逐一个人影。

      那人跳入了米尔卡河。

      而大公,他和他的妻子已经到达了镇大厅,并在那里接受了一个简短的欢迎仪式。

      大公的心情有些不是太好,因为周围的气氛太过于紧张了。

      宪兵赶来报告:那名投弹者是一个名叫查卜林诺维奇的印刷工,他显然是宁死也不愿意被捕,不仅是跳下了米尔卡河,他甚至在身上携带了氰化药片。

      但是他显然没有服下氰化药片。

      因为他还活着。

      这只是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罢了。

      但是他们显然错了。

      不是一个无政府主义者。

      而是两个。

      十九岁的学生加夫里洛·普林西波。

      他始终在这里。

      他始终没有离开过。

      现在是他告诉他们这一切的时候了。

      枪声响起的时候,他站在一座桥上。

      弗兰兹·斐迪南的车子正向着医院的方向行进,他准备去看望那些受伤的人。

      他走对了路。

      他必将到达那里。

      并且再也不会离开。

      先倒下的是他的妻子,他立即抱住了她。

      他想对她说什么?

      她已经听不见。

      而他再也说不出来了。

      他倒在她的身上,唇角溢出鲜血。当车子到达市政大厅的时候,索菲已经死去,而且也没有时间为大公举行临终的宗教仪式了。

      加夫里洛·普林西波和查卜林诺维奇被逮捕,他们都遭到了残酷的毒打,甚至连头皮都被撕去,可是没人弄得清楚到底发生了些什么。

      包括他们自己。

      加夫里洛·普林西波为伤害到斐迪南大公的妻子表示真诚的歉意。

      但是奥地利需要的不是这个。

      没有证据表明这是贝尔格莱德高层人物所策划的阴谋。

      但糟糕的是,同样也没有证据否认这一点。

      所有的人都倾向于对塞尔维亚采取强硬措施,所有的人都这样认为。

      学生们在示威游行,工人们组织罢工,新闻界严厉地抨击政府,并要求立即报复。

      就是现在!

      这或许是奥匈帝国一次轻微的报复行动,一次势在必行的冒险。至于欧洲国家,他们理所当然地会提出抗议,甚至措辞还会相当地强硬,但也仅止于此罢了,这应该是人们所期待的底线。

      国王等待了四个星期,没有采取任何行动。这是顶着公众强大压力的四个星期,他需要一个理由才能够继续坚持下去。

      但没有人把这个理由给他。

      所以塞尔维亚接到了他们的最后通牒,他们必须要在四十八小时内对这一最后通牒作出答复。

      历史的吊诡就在这里出现,塞尔维亚发现他们无法在四十八小时之内收到这份最后通牒,更别说答复了。

      因为首相正在忙于竞选。

      因为外交部长正在休假。

      这一情况也同样在柏林遇到,多数议员都已经外出度假,大臣住在他的乡间别墅里,没有人能够找得到他们,而外交大臣刚刚结婚,正在外面度蜜月。

      没有人想到战争,更没有人需要战争,可是战争已经来了。

      整个世界在这场无法送达的最后通牒面前陷入了泥淖之中。

      俄国向塞尔维亚保证,他们决不会坐视奥匈帝国欺负塞尔维亚,绝不会,还有法国。此外,如果德国敢帮助奥匈帝国镇压塞尔维亚的话,就会发现自己打错了算盘,他们将会为自己的一时鲁莽付出惨重的代价。

      塞尔维亚在最后通牒生效前三个小时下达了总动员令,全世界的报纸都知道了这一消息,但仍然无法确定——那份最后通牒他们到底见到没有。

      法国将驻阿尔及利亚及摩洛哥的部队召回。

      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俄国沙皇向全国下达总动员令。

      世界上最强大舰队的拥有者——英国进入了战备状态。

      中国,段祺瑞在议会慷慨陈词,极力主张中国应该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段祺瑞或许不知道,金圣叹老先生对于《推背图》中的这一象解释说:

      “此象兵祸起于门外,有延及门内之兆。”

      战争开始了,但没有人知道为了什么。

      至少中国人不知道这一点。

      《推背图》也不知道。

      它只是告诉我们说:

      火运开时祸蔓延,万人后死万人先。

      海波能使江河浊,境外何殊在目前。

      这仍然是中国式的遣词与文字游戏,我们永远也不能期望通过它获知真相,但如果我们想为自己增添更多的困惑,《推背图》的价值倒确是无可替代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1-9-23 15:10
  • 签到天数: 1382 天

    [LV.10]辟谷大学III

     楼主| 发表于 2019-4-26 20:26:2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十九象 壬寅(日本侵华)

    本帖最后由 任逍遥R 于 2019-4-26 20:28 编辑

    第三十九象 壬寅(日本侵华)

    谶曰
    鸟无足 山有月
    旭初升 人都哭

    颂曰
    十二月中气不和
    南山有雀北山罗
    一朝听得金鸡叫
    大海沉沉日已过

    金圣叹注解:「此象疑一外夷扰乱中原,必至酉年始得平也。」

    本象真正奇准无比。这是李淳风-袁天罡所作此"推背图"里我们所经历的痛苦事实。

    金圣叹为此象注道:"此象疑外夷争斗,扰乱中原,必至酉年始得平定也。"竟然也给说对了。

    自从日本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就开始在垂涎着中国东北。清朝末年,日本和苏俄想要吞噬中国的野心越来越大。东北被占领之后,日本一直找机会要大举进犯中国。西元一九三七年,芦沟桥事变发生,日本发动大规模的军事攻击,中国也全面起来抗日。经过八年的艰苦抗战,获得最后的胜利。

    「鸟无足」是个岛字的上半部,如果加进去山字,就是一个岛字,「山有月」山月组合也有岛的形象。再结合看图,说明这完全是个岛国,「旭初升」岛国日本自明治维新之后,经济、军事综合国力日益增强,日本军阀一心想要吞噬中国,有「三个月占领中国」的狂言,因此,以太阳为国旗征征的日本国,正应了「鸟无足,山有月,旭初升,人都哭」之句。

    "十二月中气不和":"十二月中"指十二月的中间一半,乃六月。此句意指在阴历六月发生的"七七事变"。一九三七年七月,芦沟桥事变发生,日本侵华战争开始,在中国实行奸、虏、烧、杀以及抢光、杀光、烧光的「三光」政策,南京一次就屠杀坑埋中国十万人,真是「旭初升,人都哭」矣。很巧,当时的美国总统叫罗斯福,也应了「罗」字。并在一九四五年八月向日本广岛投下一颗原子弹,吓坏了日本天皇,这就应了「十二月中气不和,南山有雀北山罗。」"一朝听得金鸡叫,大海沉沉日已过":"金鸡"指五行属金的酉鸡年。1945年是已酉年,正是"金鸡"之年。此句意指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经过美日战争以及中国的八年对日抗战,终于在一九四五年迫使日本投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1-9-23 15:10
  • 签到天数: 1382 天

    [LV.10]辟谷大学III

     楼主| 发表于 2019-4-26 20:29:0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十象 癸卯(两岸三地)

    本帖最后由 任逍遥R 于 2019-4-26 20:30 编辑

    第四十象 癸卯(两岸三地)

    谶曰
    一二三四 无土有主
    小小天罡 垂拱而治

    颂曰
    一口东来气太骄
    脚下无履首无毛
    若逢木子冰霜涣
    生我者猴死我雕

    金圣叹注解:「此象有一李姓,能服东夷,而不能图长治久安之策,卒至旋治旋乱,有兽活禽死之意也。」

    此像争议历来很大。其实,这一象是一个很宏观的象,描述的是国家分裂的状态(从图可以看出,两岸三地),时间跨度也很长,从民国建立到民国真正灭亡。推背图时间跨度很长的预言很多,比如第二象预言唐朝气数,时间跨度就有上百年。所以,这一象,并不影响下两象(**和““四人帮””)的发生,请大家特别注意,否则会得出错误的看法和不符合现实的悲观论点。由于在台的民国目前还没有真正灭亡,很有可能说明第40象的预言并没有终结,所以我们在研究第43象(统一之象)时,不能忽视此象,它为我们研究在台湾的台湾当局的灭亡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图中三个小孩,应该分别代表大陆、台湾和香港,他们玩的小飞盘,只有通过下面的小孩(香港)来传递。
         看诗文:
          “一二叁四”,很难理解,众家观点分歧也很大。第一种解释,“一二叁四”指的是在台湾的台湾当局只有四位总统,蒋家父子、李登辉、陈水扁,第二种解释,建国初的中国分为四块,大陆、台湾、香港、澳门。第三种解释,祖国大陆自建国后到统一前共有四代领导人。
         “无土有主”,如第一句按第一种解释,那这句应是指民国虽然丢了国土,但还宣称是这些国土的主人。按第二种解释,这句话的意思是,中国终将收回失去的土地。如果按第三种解释指的是祖国大陆实行的是土地国有化政策。
         “小小天罡,垂拱而治”天罡古代指北斗七星之柄,“垂拱而治”谐音为“随共而治”指的是台湾当局偏安一屿的局面。
         “一口东来气太骄”,很明显是暗示我们伟大领袖毛泽东的东字,(还有人说“来”字也暗示了周恩来),联想主席的诗“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可能是够骄的。
         “脚下无履首无毛”,蒋介石就是光头,这一句暗示他丢盔弃甲狼狈逃台的情景。
         “若逢木子冰霜涣,生我者猴死我雕”,此句至为关键,玄机很深,他暗示了民国诞生和民国的灭亡。“若逢木子冰霜涣”,木子,李也--李登辉。冰霜涣,冰霜由水变,水变--水扁也,一个姓李的,一个叫水扁的是使台湾当局灭亡的重要人物。个人认为这个真乃千古绝佳字谜(不禁感叹下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重点是最后一句:“生我者猴,死我雕”,这句显然暗示民国的诞生与灭亡!若咬文嚼字一下:猴,猢狲也--孙中山。雕者,鹰鹫也,即英九--- 马英九。我们是否可以大胆的猜测一下:生台湾当局者孙中山,死台湾当局者马英九也!!

        让时间和历史说明一切吧。

    另一解释:第四十个预言,预言了毛泽东一八九三年出生,一九三五年执政,一九七六年逝世的一生历程。

          我一点诸位就会恍然大悟。

          "一二三四"顺之为一二三四五,诸位将三五、四一、四二连起来就可看出,其预言了毛泽东一九三五年执政,时年四十二岁(一推可知一八九三年出生),执政四十一年(一算可知执政至一九七六年)。"无土有主"预言毛泽东三五年执政时,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的根据地,但有自己的领袖──毛泽东。"小小天罡"预言三五年之前,毛泽东的地位还很低微,但是三五年毛泽东开始执政后,力挽狂澜,从此改变了中国的命运,所以叫"垂拱而治"。

         "一口东来气太骄,脚上无履首无毛"预言的是一九三五年之前的毛泽东。三五年之前,毛泽东虽然地位低微,但其志向很高,你看"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昂文字,粪土当年万户候。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就足可说明,加之毛泽东又是在世界之东方出生的,所以正是"一口东来气太骄"。"脚上无履"预言当时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及人民大众条件十分艰苦,包括毛泽东在内,脚上甚至没有鞋穿;"首无毛"预言三五年之前,中国共产党的高级领导人里没有毛泽东。

         "若逢木子冰霞涣,生我者猴死我雕"预言的是三五年至七六年期间的毛泽东。 "木子"乃"李"也, "者猴"乃"猪"也,"雕"乃天空中翱翔的动物,十二属相中,唯有"龙"可在空中翱翔,再者"龙"图腾也是从雕演化而来的。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是,三五年是猪年,七六年乃龙年。

          毛泽东什么时候开始执政,在什么季节执政呢?预言上写得很清楚,这就是:等到冰雪融化,李子发芽的猪年,即一九三五年元月遵义会议时,毛泽东开始执政。想一下:元月份在遵义,不正是冰雪融化,桃李发芽的季节吗?

          什么时候毛泽东逝世呢?预言上也说得相当明白--"死我雕",即毛泽东在龙年(一九七六年)逝世。

          对第四十个预言的图可以这样来理解:向那两个小孩讲道理的小孩预言的是革命先驱孙中山,胖乎乎、憨厚诚实的小孩预言的是毛泽东,呈现不服气神态的小孩预言的是蒋介石。

          毛泽东抱着的两个法宝可以理解为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党人既有密切联系群众,理论联系实际,走群众路线的一面,又有建全法制,坚持原则,同违法乱纪者做坚决斗争,决不手软的一面;蒋介石手里只拿着一个法宝,说明蒋介石所领导的国民党只有"恶" 而没有"善"。正因为共产党是密切联系群众,理论联系实际,走群众路线、坚持原则、同违法乱纪者做坚决斗争、决不手软的党,而国民党是只有恶的党,不走群众路线,故共产党和国民党相比较,则只能共产党胜,任你蒋介石如何不服气,历史也不会以你蒋介石的意志为转移。

          对四十一至四十六象我皆看出了端倪,四十一象预言的是邓小平,四十二象预言的是江青,四十三象预言的是现在的领导人,四十四象预言的是二十一世纪中叶,中国出现了一个世界圣人,中国指引全人类实现了大同社会,四十五象预言的是这个圣人在指引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过程中将要解决的大事,四十六象预言的是2068年圣人逝世,2085年世界一统的格局出现了瓦解的迹象,2100年彻底瓦解。从四十至四十六象如果一直准确的话,这七象应该是中国从1893年至未来的2100年的历史预测。刘伯温的《烧饼歌》在预测这一段时期时与《推背图》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https://www.52bigu.com/thread-460693-1-1.html

    辟谷 | 西安大成耕读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2012-2015 www.52b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小黑屋|★免费辟谷★———大成耕读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3227768663将免费辟谷进行到底。。。

    陕ICP备20008113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