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2018-3-5 18:18 |
---|
签到天数: 136 天 [LV.7]辟谷中学III
|
楼主 |
发表于 2012-4-28 13:14: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花开见佛 的帖子
纪录片《秘密》我之解读
1万法唯心。世界是心的投影,心是主体,万物万相是心起的作用。影片说生活中经历的人和事是心念吸引来的还不太准确,而是心现识变,镜中的影像就是我们的生活,这个影像是镜外主体的投影,那个主体就是我们的真心。这个心在佛法上讲是真空妙有,非赤非黄非有非无非大非小,一切都不是又一切都可能是。世界什么都不是,想它成为什么它就是什么。这个世界大到整个宇宙,也可小到我们个人过去现在未来的全部生活。
2要活在当下。当下蕴含过去和未来,当下是过去的未来,也是未来的过去。活在当下意味着要接受过去(果)同时为未来奠基(因)。想要有美好的未来,当下就要活在喜乐和安祥中。保持住这种安祥的心境,不断发展这种心境,期冀中的美好未来就会现前。心想事成是每个人都可达成的,之所以心想事不成,原因不外是无法持久“住”在安祥的心境当中,心力有所中断。二是使用方法错误,和愿望背道而驰。想要快乐平安,但萦绕心中的自我暗示却是“我很烦”“我很恐惧”“我很担心...”“我业深障重怎么可能成佛作祖”。真正活在当下的正确方法是“不顺从错误的念头,也不抗拒”。“不顺从错误”即是说要有觉知,善于观察念头的起落,念起即觉。知妄后不要陷入懊悔之中,那又是妄上加妄。要在知妄后“歇”“止”,这就是“不抗拒”。抗拒一个妄念是执法为实即把虚幻的东西当成实有来对抗,好比人用矛去刺虚空挑战虚空非常之荒唐又白费力气。一切二元对立中的概念性的东西都属妄念,比如是非善恶美丑好坏,一句话,起心动念皆是妄。离妄才能见真,与真在一起才是真正的活在当下。真是超越了真假概念的真,是一种绝对。此真就是禅宗“识得一,大地无寸土”中的一。识得这个一和真,人就与天地同体,和宇宙合二为一,平等心现前清净心现前。打个比喻,未证悟人和宇宙关系之前是水泡和大海的关系,证悟后,水泡就融入了大海,就成为了大海。一个水泡能量有限,但成为大海后就可以移山倒海载舟覆舟具有无限的能量和作用。所谓的修行是不论种族不论信仰的,只要有心想让自己从水泡成为大海并付诸行动--放下小我发扬大我成为无我活在当下,这本身就是在修行。
3理论上讲人人皆可心想事成,但如果没有办法安“住”在现在而是不断追忆过去幻想未来,那么心想事成还是会流于空想。如何安住?这就涉及到让念力专注的方法和专注的程度。世出世间有许多方法让人专注(佛法上称为“止”或者“定”,方法有念佛打坐持咒等),所谓念力的专注程度就是功夫。世间人都希求美好,而且想要永远的美好,佛法则认为“无常”才是永恒的。无常即变化。世间一切皆在变化之中,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因为无常,美丽会变丑陋,年青会变年老,爱会变不爱,所以人们痛恨无常。孰不知,另一方面,因为无常,小孩能变成大人,弱者会变成强者,生病能变健康,痛苦能变幸福。短命能变长寿,愚痴能变智慧,轮回能变涅磐(下面应为木字)众生能变圣者,所以我们要感恩无常。能平等接受无常的两面,便从凡入了圣流,最后连“无常”也能够全然的放下,便是觉者即佛。连“无常”也放下是“观”的功夫,这是佛法高于世间法的特别地方,不共之处。所以觉悟才是修行的终极目标,唯有觉悟才能让人彻底解脱。思善落三善道(有生死),思恶落三恶道(有生死),善恶不思量(均不执著)才能超出轮回永断生死永恒自在超脱(不生不灭)
4本片把心想事成归纳为几个步骤,明确愿望(目标)——树立信心(永不言放弃,相信绝对能实现心中所想)——付诸行动(观想愿望实现时的场景并感同身受,时时保持这种积极的发散出正面能量的心态,不让负面情绪影响自己,故时时感恩一切与人为善,杜绝摈弃和他人对立的想法和做法)。这一套做法如果用净宗念佛法门的宗旨来解释就是信——愿——行,“不夹杂不中断不怀疑”,只要能让带有正面能量的正念“不中断不夹杂”并且毫“不怀疑”这种坚持的果,一日夜至七日夜成佛都指日可待,更何论世人所求的那些世间的福报?!。由此可知,佛法世法无二无别,佛法来源于生活又超越生活,佛法完备的理论方法和大智慧能让人生活得更美好更幸福,而且达到涅磐寂静究竟解脱。能闻到佛法并实践之真乃百千万劫难遭遇的幸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