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2019-7-12 13:01 |
---|
签到天数: 87 天 [LV.6]辟谷中学II
|
发表于 2020-3-20 23:26: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面对世界各国新冠疫情爆发的形势,我们如何预判?如何做好准备?
2020年注定有一个不平凡的开年,随着新冠肺炎愈发凶猛的辐射趋势,疫情已蔓延至全球,情况不容乐观。疫情的全球化扩散,对各国经济都影响巨大。
纵观疫情,企业面临供应链上下游供给困难、现金流承压、消费市场黯淡等问题。但在疫情中期和后期,消费者各个生活场景下的产品和服务消费依然活跃,并且从产品风格、服务形式、销售触达等诸多方面提出新需求,倒逼企业迭代创新。
一、疫情下的隔离效应
此次疫情自引发全国性警备算起,到如今已近两个月。有句话说,培养一个新习惯只需28天,那么在这段时间的隔离生活中,一些新的生活习惯正在悄然形成,这些变化也为市场带来了影响。
在隔离效应下,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消费态度发生变化,本质上是市场需求端改变的体现,势必倒逼市场供给端发生变化,因此这也是各行业可以抓住的新机会。其中,健康管理、饮食、零售配送、地产、在线办公和在线教育、汽车、文化娱乐等领域都出现了不同的新需求。
1、健康管理
毫无疑问,这次疫情给公众上了一堂关于健康和安全的大课。公众愈发意识到运动对于提升免疫力的必要性。再加上受空间限制,一般只能在家中运动,适合室内运动的相关器材销量增长翻倍。
另外,这次疫情也让人们体会到应对意外事件的困难程度,有效激活了相当一部分的潜在消费者的投保意愿。
2、饮食
疫情期间,因延迟复工和小区封闭等原因,平时点外卖的人此时受到一定的限制,家政人员的到岗率也只有25%,数据显示,69.6%的受访者表示以后不会接触野生动物或活牲畜,49.3%的人表示以后做饭时候会把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分开来,并且烧熟煮透。在进餐方式上,使用公筷公勺、实行分餐制也是一大趋势。
公众在饮食方面的改变,也是对食物供给端发出的一大新需求信号。餐饮行业可以从保障食品安全和餐饮标准化的角度进行探索,优化餐饮供应链。
3、零售配送
疫情期间,公众采购主要有就近化和网络化两大特征。一方面,受限于疫情期间供应链的问题,淘宝、天猫等大型电商平台的表现虽然尚可,但生鲜相关的电商表现更为亮眼。另一方面,人们在采购时不仅关注便宜,对品质的要求也逐步提升有数据显示,在疫情期间,叮咚买菜每日新增用户多达4万人。
4、地产
在商业地产方面,线下购物因疫情受到极大限制,销售额急速下跌。再加上可能制定了免租减租政策,商场的现金流压力较大。有些商业地产商则积极自救,寻找私域流量来进行运营增长。因此,此次疫情也对商业地产商展现了新的运营模式,例如除收租外,通过和店铺合作运营,积极探索线下体验新场景,才能更好地形成商业闭环。
5、在线办公和在线教育
在线教育方面,零点有数的数据显示,受访者选择会受疫情影响减少支出的项目,其中占比最少的是教育培训类,足以可见教育培训的重要性!
在线教育的线上课程同样需要考量,某些在线课程只是从线下课堂直接搬到了线上,缺少融合。如果在线课程的设计不能体现线上的交互性、趣味性、闭环性,那么将很难被市场真正接受,也难跑出真正持久的品牌。
6、汽车
零点有数的疫情监测数据显示,34.9%的受访者表示原本没有购车计划,但会因疫情着手考虑。而且公众对于汽车的配置有了新的需求点,51.9%的潜在购车用户表示开始关注车内空气净化系统,41.9%关注车内消毒装备,尤其是智能化的消杀装备。
7、文化娱乐
在这次疫情中,文娱产业链受到的冲击无疑是较大的,但在线娱乐一直是个亮点,尤其受到90后、00后的喜爱。在这次疫情中,由于人们的外出社交和娱乐受限制,线上娱乐的用户更为广泛,尤其是短视频平台和游戏,日活跃量和用户量都上了新的台阶。
二、“宅经济”与“后扬经济”
从时间维度分析,一些行业在疫情期间就有爆发的态势,而有一些行业,虽然消费者有了新的需求期待,但仍处于积攒能量的时期。因此,疫情之下的经济形态呈现出两种别具特色的新经济力量,我们称之为“宅经济”和“后扬经济”。
“宅经济”特指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由公众隔离在家的生活方式而催生出的经济形态;“后扬经济”则特指在新冠肺炎疫情隔离期中,那些能够敏锐捕捉到人们在各个生活基本面的新需求,并有能力快速导向产品新研发、营销新沟通、销售新网络建设的企业,它们将在疫情后拥有市场新机会。
疫情退去后,“宅经济”将出现两种流向,一种是“稳健型宅经济”,另一种是“应激型宅经济”。站在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在疫情后,宅经济中的领域会分化出两个走向。其一,人们养成的大部分生活习惯都会被延续保留,比如在线办公、在线教育、社交娱乐等领域,叫做稳健型的宅经济;其二,是在疫情期间特有的经济激增现象,比如口罩、消杀用品之类的消费行为,随着疫情散去,会呈现一定程度的下降趋势,称之为应激型的宅经济。当然,得益于公众健康意识的提高,应激类产品在疫情回落后,仍会比疫情前有较大的提升。
疫情期间,“宅经济”表现较突出,而“后扬经济”此时仍在受抑制的时期,某些行业在疫情中因限制出行、供应链受阻等原因跌入谷底,但是随着疫情结束,将有一部分企业有机会快速占领市场高点。
值得注意的是,那些被动等待疫情结束,指望着依靠刚需市场复苏启动市场的企业,疫情后不一定会有好的市场表现。只有那些顺应新需求、抓住新需求的迭代型新产品和新服务,才有机会占领市场,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后扬经济”的力量。
具体而言,以下这些行业中出现“后扬经济”的机会相对更加突出。一是金融保险行业,由于本次疫情直接触发保险的本质属性,即应对突发意外事件的保障属性,所以金融保险的刚需量会明显提升,再加上保险业如果可以快速完善线上受理保险的服务闭环,实现线上销售的常态化,就有机会抓住新一轮快速增长的市场份额;二是DTC(Direct To Consumer)消费服务,即直接面对消费者的营销模式将拥有快速成长的机会;三是新电商服务,例如官网电商、物流电商、内容电商、小程序电商等;四是餐饮业,在餐饮供应链中涌现更多的市场新机会,建议餐饮企业围绕保障食品安全和餐饮标准化多多发力;五是迭代型旅游/酒店业,建议将智能化非接触、消杀监管化、风格明媚化等方面纳入考量,进行服务创新;六是迭代型住宅地产业中涌现出的新机会,主要集中在房屋户型结构调整和社区配套优化两个方面;七是迭代型汽车行业,主要集中在以DTC化、智能健康化、风格轻快化进行优化升级中产生的新机会。
三、疫情后经济时代的预判
1、疫情在短期造成冲击,但总体来说不会改变需求的基本面,也不会改变供需的基本结构,但会影响供需方式的改革。从企业角度看,新机会也正在这些新的调整中出现。
2、疫情下的“宅经济” 将长期存在,并直接强化直面消费者服务形态的崛起(DTC化)。
3、隔离效应催生需求端出现新变化,倒逼供给端企业提前布局,重构业务模式,促成“后扬经济”。
4、在线社交将成为传统服务业的突破口,在线服务、在线管理、在线办公都将推动服务业优化升级。
5、新电商服务、迭代型旅游/酒店业、迭代型住宅地产、迭代型汽车业等行业迎来新机遇,以智能健康、美学风格为主线,打造创新型新业态。 如何来面对? 1.提前做好基建项目储备,疫情过后大搞基建减税,对于人口流入地区的都市圈城市群可以进行适当超前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交运、教育、医疗等行业的投资,以刺激需求、稳定就业、完善基础设施、提升中国制造竞争力和提高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
2.货币政策要适度降准降息,给予特殊时期还本付息延期支持,鼓励但不强制商业银行对主要疫区湖北下降利率,对受疫情冲击较大的行业信贷支持。鼓励各大保险公司畅通保险赔付流程。
3.在主要疫区和特大城市探索灵活办公机制、错峰上下班,发展线上和智能化办公,避免人流交叉感染。
4.尽快恢复生猪、家禽类饲料的供应和物流系统,避免生猪、禽类因饲料供应和销售受阻而大面积扑杀产生新的疫情。
5.兼顾企业和员工利益,落实员工带薪休假制度的同时,延长的假期及推迟开工的期间内按一定比例支付基本薪酬而非强制工资,减少企业因负担过重而在复工后加大裁员的现象。
6.强化信息公开透明、加强舆论监督,强化官员问责,表彰抗击疫情战斗英雄,完善应急医疗体系,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从传统“堵”的思路转移到“疏”的思路。
7.大力补齐医疗短板,改革医疗体制,放开市场准入但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提高医务人员薪酬水平和改善工作环境,提高财政支出中医疗等民生支出占比。
8.2019年在市场大讨论“猪通胀要不要加息”、保6的时候,我们明确提出“充分估计当前经济形势的严峻性”、“拿掉猪以后都是通缩”、“该降息了”、“减税基建”、“以改革的方式稳增长”、“以第二次入世的勇气推动改革开放”。
2019年底经济初现企稳迹象,市场洋溢着乐观的气氛,我们多次提醒“经济企稳基础并不牢固”、“2020年中经济面临再度下行压力”。
我们一以贯之的三大政策建议组合: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大力度的改革开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