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辟谷★———大成耕读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耕云书笺·示痴呆

已有 200 次阅读2020-9-2 10:53 |个人分类:禅宗专修

示痴呆



  真实法乃“佛佛唯传本体,祖祖密付本心”,舍此尽名“障道因缘”,尽名“方便法门”。曰理、曰事,原本不有,是故当离。弟之痴呆离念之心,即是心之原态,即是本心。望时时保任、珍摄此心,不令污染,不为境牵,随缘度日,随分做人,便能“一种平怀,泯然自尽”矣。若更觅佛法,求知见,便是自毁家业,亦名“舍父逃走”,佛名“可怜悯者”。从此做个无事、无心、无为闲道人,多则三年五载,少则一年半载,当庆大事了毕。
  古人学道,勤勤恳恳十年廿载不获传心,唯求自悟后求师印证,我今缩短弟廿年修行历程,望自珍重!何以如此?弟向道精诚,近世罕遇,且时丁末法,我亦老矣!忍令法脉断绝耶?吾故见可成就者,辄直指令契入不二法门;外无他法,有亦非真,思之,信守莫渝。吾数载辛勤传佛心印,今复得弟相契,吾当可无憾矣!弘法可稍缓,印书亦不急,火急者,保任耳。此事无奇,小根难信,障重难遇,但肯保任,百千三昧、无量妙义、种种神通胥在其中,更莫别求,亦莫心生欣喜,淡然处之,无企求心,必能相应。
  总之,不二法门,舍此一心,绝无别法,但随缘销旧业可也。
  虚云老和尚像赞有句曰:“痴痴呆呆老冻脓”,甚可玩味。

                                                  (一九八三年五月卅日)



  落实而言,达摩大师《破相论》中有言:“凝守一心,即是大事了毕。”何以故?我宗是无为法,凡有作为,咸名方便,而此门直溯心源,更无别修。吾弟保任此心,不一年,不二年即臻如如不动圆具金刚心,亦即“首楞严定”矣。诸事无碍,只须时时观如梦幻,便与心法相应,斯则“心似浮云无所寄,事如春梦了无痕”,此即是“无所住而生其心”也。味之,味之。
  《坛经》云“佛佛唯传本体,师师密付本心”,弟当知此外更无余事也。既得心传,便跻圣域,舍“离分别”外无修门,岂非了事耶……。

                                                  (一九八三年六月一日)



  接信本拟暂不作复,惟读至“回头转脑”处,按捺不住,只得略作说明,虑成蹉路也。
  “回头转脑”之意,即将“向他觅”转为向自己求答案—— 向自内证境上作理解,亦即“依心作解”,亦即以经文印自内证心——所保任之心态。
  若只管“歇、止”,宁有悟时?所云观心……念起即觉,是救困在义理者对治语。观心若不知返照,则无“如人饮水”之自契,斯名“死在句下”,细味之。吾宗虽传之于言外,然极精微处绝非几句相似语所能涵摄。六祖之斥百不思念者,意端在此。
  感弟恳到,不辞昏花病眼之吃力,勉为概说如上。至目前则待“保任”至“趁亦不去”时,方好“回头转脑”耳。

                                                 (一九八三年八月十三日)



  扼要言之,只要息虑忘缘,兼亦忘言,便已极尽修行之要妙;然须打成一片——不忽略一念之萌生,并时时自惕、自警、自反,始能的的实实断除我、法二执,臻于生命的纯洁、光明、圆满。
  大宇宙无尽假象的当体只是“一心”,将心净化到“如其本来”时,弟与我实为一体,历劫何尝少隔?故观心即观佛、观法、观自在也。

                                                 (一九八三年十月十八日)



  以此殊胜缘会,此生若不澈了,必与法永绝因缘,弟当惕之、珍之、惜之!
  所云少写信,少说话一节,须能契合中道始得。须知同道切磋有益无损,世俗寒暄能免则免,乃为适当。
  修行贵从根本着力,弟除观心、保任外,当以“哪个是我的本来面目?”作为念兹在兹的主题。此处明得,便是“百尺竿头重进步”,我执自然消泯也。保任之功吃紧处在不被境转,久之定有寒灰爆豆之时。
  目前弟宜护持三业,“浑忘自我,和光同尘,心外无法”为行持指标。

                                                 (一九八三年十月廿四日)



  佛法并无许多啰嗦,只须穷溯到一切理、一切事、一切众生的源头、原貌,认知并肯决自他不二的原本、永恒的真心(即法界的心与真相),并保任之,不消三年两载,便可亲到实际理地,实证法身,一劳永逸地获大解脱,得大自在,岂有一法可立?然而若作世谛流布,则亦不妨兴慈运悲,从自本心中流注无量方便,对症予药,逗机说法,故云“我是法王,于法自在”。若不从根本处截断根源,尽名“不了”,统属“外道”。
  佛法的核心与生命只是“禅”,禅只是正见与正受,只是以法界心活在现象界。
  所述调和之道,乃修行者基本气质。若缺乏幽默感,绝难有调和可能,生活且将陷于枯槁。
  欲期真正受用,舍实修无别途;实修则以“念起即觉”为正方便,穷源溯本为着力点。每日调心令如本心,俟其空明朗觉时,致力思惟生命的原态(永恒相),细辨自心何者是原有?何者为本无?然后调心去其本无,还我固有而保任之,如护命根,则大事了毕矣。
  若执著名相,向文字中求,是名“攀缘义理”,亦名“理障”,是则法眼生翳,何能得见佛性?
  学法无诚则因地不真,舍敬必放逸戏论,不信、或信不真,则不能契入,希自反、自策、自励之。

                                               (一九八三年十一月十四日)



  修学正法,必须忏悔,不然饶是光明绽射,最后不免入魔,身败名裂。以往宝岛发生事例甚多。既忏已,必须不再自我姑息,乃至不可生妄心、动邪念。
  贤弟于法志坚而诚、敬、信具足,且至诚忏悔,宜有此可贺之进境。但能不再失落此永恒、圆满,至尊、至贵之真心,三年内必臻圆满。
  贤弟来函所述各节,极为可贵,务集中此般若性光而“保任”之。虽曰知见,确属正见,曾几何时,竟能臻此,求之古人亦不多觏,诚不负般若因缘,真吾弟子也。
  堪叹末法众生福薄、障重,纵是放光说法,直接传心,犹生疑二,妄生枝节,不肯珍视保任,不能生大欢喜、大信心,斯诚“一阐提”,佛莫能救!
  弟今后宜大忘以往,只生活在无限延长之刹那中,莫向外求知,纵使背诵得三藏十二部,反而埋没真心,直是向眼内撒金屑。
  总之,来函所述甚为正确,但能细味“百尺竿头重进步,十方世界现全身”句,打破我执有望。此便是破我执、断命根、滔天罪恶一笔销之指标,莫忽。

                                              (一九八三年十一月廿四日夜)



  应思宗门一法,得则疾证圣果,不则疾堕三涂。何故?知而不行,轻法、贱法故。
  正法绝非知识、见解、神秘、奇怪,正法乃“百千万劫难遭遇”,更况“传佛心印”之殊胜因缘?若不实修,罪莫能赎,惕之!
  当机不授名失机;所传非器曰贱法。
  无人、无我、无众生;似痴、似呆、似木人。
  他人滔滔不绝时,当思我本心上原无斯般法尘,“但有言说,都无实义”故。
  今后莫问道理,“但自却非心”为基础,去净自心原无者,即是究竟行法,虔心保任如事佛天,如临君父,须臾莫失,时至自然水到渠成;若向外觅丝毫道理,纵得亦是眼内着屑,愚不可及。
  学法,得师甚难。既得,当信师千分之千,不然难获法益。凡自作主张者,每见功败垂成,惕之。
  除垢之法,只是彻底斩断命根—— 我执。若无我时,垢向何处着,罪向何处安?若真肯决本来面目时,便清澈明见本来无我。今之识神为用之我,不过类似电脑之前尘缘影而已,盼思之、味之、肯之、决之,则一了百了矣!
  唯此是最难一着,人皆执我不舍故,坐在百尺竿头为足者比比皆是,肯放身舍命者迄得几人?学法难在此。若尽向枝节上着力,何劫能了?经云“人无我,法无我”,实修行之主题;舍此不由,十足外道。

                                           (一九八三年十一月廿九日)



  参禅贵自悟自肯,故知解传授乃障道因缘,亦以斯故有“但得不犯君王讳,也胜前朝断舌才”及“语忌十成”之诫。弟已深明文字障之可憾,则理障、法执之去除,亦将不远矣,岂不可喜?所谓“痴狂外边走”,即斥不注意自己心态而被外(幻)境牵引者语,弟既矢志观心(念),此病可除矣,岂不可喜?尤可贵者,正见灼然而正见透澈,距臻不疑之地不隔一分矣,宜乎已臻不退转之地。
  尔后工夫宜着重剿绝阴魔,一念不觉是阴界,瞬入梦境是阴境,一念旧恨、新愁、前尘往事袭来,悉是阴魔,炼之又炼,臻于纯阳,即是“如日处虚空”,始是究竟处。此意甚难表达,周日当在柯府约略讲述。然弟不臻此,吾终不讲,不则便是无的放矢矣,对机云乎哉!
  至此当知“非上上根器不堪参禅”之言,信不诬也。
  见解纯正可喜,然却不如无。如能全显一心,而“瞬有存,息有养”,则分秒时光亦不浪费,岂不伟欤?壮哉!

                                                (一九八三年十二月十五日)



  此事若非全人格、全生命投入,绝难相应。苟念兹在兹,心无旁骛,确似坛子里捉鳖,绝不空劳。宜当大忘前尘,亦莫念后,但只活在现在这一秒,绵延不断,当下便得相应。自古至今,更无妙法能越吾宗传心之妙,小智终生参究不能得入。弟之珍惜亦见根基深厚,非浇薄者可比。
  入我门来,但能死心踏地存正心、做正人,必能与正法合拍,不须多时,便庆大成矣。

                                                   (一九八四年元月四日)



  所谓“桶底脱落”及“大事了毕”者,倘若自肯,的确如是!若仍犹豫,便是依旧未了。何不细味“心即是法”?岂不闻“识心达本源”一语?弟保任无虚,便能识心,便是“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能识心,即达本源矣!更有何事?质言之,所谓大事者,“生死事大”也。若识心真切 —— 分辨得出何者是原本的心,何者乃类似电脑装填资料后之假我(前尘缘影),果有生死耶?岂非大事了毕?然须销尽余阴,慎莫污染,乃名了事。
  至“桶底脱落”,即是“归无所得”、“究竟无证”。彻底穷究到理未萌、象未生前,岂非“理已穷”?理既穷,则穷理之事已毕,断惑至纤毫之疑惑亦无,当下全体溶入大圆觉海,证得如(其本)来,即是完成法身之陶冶、熔铸。试问此际,啥叫真理?可有一字、一义、一事萦怀?故曰“桶底脱落”,岂不甚为恰当?
  此事非到不疑之地,不名“了事凡夫”,弟宜细味、熟思之。
  以上诸语,只宜会心,不当形之言词,否则不仅渎法成漏,尤易陷塞人悟缘之过。
  今后牢记多言不如守默,有事不如无事。

                                                   (一九八四年元月九日)



  词意绽放性光,具见正眼已开,明见自性,诚属可贺。然于修道过程,此乃“好的开始”,“向后犹有事在”,幸毋以此为“到家”是盼。修学禅道能到此境地亦大不易,希珍惜之,并以“淡然忘我”为要诀,不紧不松,不缓不急,毋忘毋助,徐徐保任去。时节若至,豁觉早已到家,更无许多节目,且亦开口不得也。
  来函所述概属途中景色,既抵半途,允宜奋志心程,务期到家乃止。然亦断断无他巧技,但只保任而已。若谓更有精进法门,显属外道见解,不契“无为法”矣。
  诵《金刚经》,覃研《坛经》不可废。“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故。能深契无念、无相、无住,名“真精进”。切须识取真妄,妄若尽,真全彰。

                                                 (一九八四年元月十二日)



  此事至精至微,至圆至澈,至真至实,至为究竟,岂可奢望一蹴可几?一般修行须历三大阿僧祇劫者,须渐磨习气兼须积功累德,透过登高自卑,行远自迩之程序,恒行长久,乃克圆成。我宗唯贵直趋威音王前,彻底放下,扫荡廓清至一物不立,非大雄心、大气魄、大毅力,殊难相应。然法则至简至明,要须曾修多劫、宿植德本者,乃堪能耳。
  《坛经》视戒定慧为闲家具,盖就本心而言,实无贪嗔痴故也。吾人试反溯自心,果如“廓然无朕”之本心耶?尔后不妨多做下学上达工夫,从息嗔而断嗔;从发掘他人优点,搜求自己缺点,而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合理自私,而无私无我;从批判一念萌之机括,期有心无念;从甘于恬淡,到一念万年 —— 超时空而独立,庶几步步落实,不至虚掷光阴耳。

                                                   (一九八四年四月十日)



  教外别传、不立文字者,禅乃一至真实、至圆满、亘古今、遍尘刹、统物我、一自他之“如”其本“来”之心态而已,此中可置一词否?一念甫萌,背父逃走;瞬起想念,体性已殊;非竭尽世学者莫入,非特具天聪者难办,可求多人耶?
  弟既肯师而自肯,今后唯事奉此深心,释此深心(后得智),汇此深心(一切种智),则一切无碍矣!
  《圜悟心要》非囫囵吞枣者所能理解,直须细嚼慢咽,始能品出滋味也。
  切记,必须事事无愧,念念纯洁,不逊圣贤,乃堪上趣佛道,不则自欺而已,终归幻灭。
  今后不妨多作静的工夫,而于动中管带或合拍。

                                                 (一九八四年七月十六日)



  试阅古德行谊,便知诸大禅师皆已完成法的人格化之熔铸,故随缘任运、出言吐气莫不皆是法的体现。如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答“庭前柏树子”,“麻三斤”,“青州布衫”……皆为不落阴界、不假分别、不借识神之性格流露。后人因地(发心)不真,遂堕于知解范畴,而无法亲饫甘露、分证法身(真理的生命),岂佛法不灵、根器不逮?诚信不具耳。
  道家谓“外门闭,内门开”,禅宗虽不然,其于未证真常前,避尘取静亦大有裨益。弟能以安祥为享受,寂寞为心行,平安为福祉,淡泊为真味,于道极易合拍。唯自观之余,宜把握主题,精覃思惟;思到无可思,疑到灼然无可疑虑,便能瞠开法眼,而不为外境邪说所惑,便得金刚大定矣!

                                                 (一九八四年七月十九日)



  佛法之真生命、真血脉在禅,而禅超越一切,故“但有言说,都无实义”,“未开口前合吃三十棒”。何以如此?“宗门禅”者,唯是一种心灵的状态而已。究实而言,心印若符,一切无咎,心差则不与道为邻矣。
  从来不少修行人,于理则精辟、透澈,于事则威仪三千,然于名利色关却难透过。何以故?解行分裂,不曾以法为生命,不肯放身舍命故。
  此事直截现成,乃至非假言诠,不待外求,人人具足,本自圆成。然于理求彻,的的无疑滞,甚难。赵州从谂禅师道:“坐看三十年,若不会,截取老僧头去!”试问今时谁能三年五载念念不离此事?更遑言三十年?于事求圆,更须“行住坐卧不离这个”,向深处、密处、难处验证。事事无碍犹不名到家,若存轻易,即达摩大师所斥之轻心、慢心也。倘存不甘寂寞之念,绝非学法根器。
  闲时细味《证道歌》寓意,便知参禅非第一流人品莫办,此我所以慎择根器也。
  真实发心修行,宜浑忘人我、是非、利害、得失。非是百不思量,只是心头唯蕴此事,时时自觉观察,庶几功不唐捐。

                                                 (一九八四年十月八日夜)



  修行人贵能“常见自己非,莫见他人过”,贵能“言寡尤,行寡悔”,也即是“敬”人、“敬”事;能“敬”则不轻率,不以己意为是,如斯则“我执”乃泯。
  弟能发现自己缺点,殊为可喜。若从“诚”、“敬”上多下功夫,则必因“临事而惧”,杜绝草率之失矣。
  学法不怕毛病多,只怕自以为是,我执甚坚,无人能救矣。愚之毛病较任何人为多,而愚之所以能觉醒者,胥赖由衷之反省与悛改而已。若只见他人非,以为自己对,纵错亦谓情有可原,毫无愧怍,岂有今日?故人不怕过错,只怕不见自己过。愚常说“最肯责备自己的人,最易得到上天宽恕;最会原谅自己的人,永远得不到他人谅解。”
  学法之人若不诚恳反省忏悔,时时察知导正心态,纵有小小相应,终必入魔,以龙天鄙之,魔得其便故。
  弟我有缘相交,复坚固道心,轻财重法,重心轻物,甚为难得。今后多向“敬”字上下工夫,不轻、不浮、不草率,不以冲动当灵感,不须多时,当可乐观其成。然须力求佛法人格化,亦即灼见自性后能死心锻炼,化净我、法二执,庶可功德圆满耳。若一分我执不断,则真自由、真独立之法身难成,弟其细思之。
  总之,佛是完美的人。苟有瑕疵,不是宝璧。除尽心垢日,即是澈了时。若更有玄妙要诀,断断不是佛法!

                                                (一九八五年元月十六日夜)



  禅,离二边,亦无中道可立,以正大光明为首要,阴不尽则障难除,道亦难成。今后宜细味“独尊”与“自在”之旨,以寂寞为享受,必能一日千里也。
  至于精研覃思“第一义谛”,并无必要。何故?才落言诠、意解,早已背觉合尘,去“第一义谛”远之又远矣,所以古德道“把定封疆,不通凡圣”。《法华经》“除粪”之喻,即是“但自怀中解垢衣”,即是“自净其意”。此事须“运粪出”,切莫“运粪入”,才有一理寄心、一事萦怀,便非绝学无为闲道人,便失本真,故须向精处去杂染,向细处下功夫,方不罹颟顸、鲁莽之病,故我教人自知念萌,自觉心态,方法虽拙,而功不唐捐,幸勿忽视。

                                                  (一九八五年十月十六日)


  能反省出许多垃圾,甚符《法华经》“除粪”之旨。佛法的生命只是自觉、自契、自省、自诠的心灵状态,原非语言文字所能述说,唯是自悟、自证、自肯而已。此外更有佛法,总是头上安头,眼上着眼。然苟不反省忏悔去净心垢,原有之光明祥和心态始终埋没,光明难透;纵得晨光熹微,苟非静以储之,定以保之,六度万行中任之,亦不免裂作两截,以至自贼。
  除此之外,起见成见刺,求佛成佛障,喜法则成法执,唯有一心圆明,方期二执化,二障除,光风霁月,自在安然。
  《坛经》不可忽者在“本来无一物”句,弟能时时无一物,事事无一物,便是无住生心,便是无念、无住、无相之笃践履行,便可保证修行不落空。佛法乃自力法门,唯贵自悟、自修、自成佛道,他人爱莫能助也。

                                                (一九八五年十一月十二日)



  “法即是心,心即是法”,既得心法,宜当以心印心,心心相印矣,天涯不啻咫尺,彼此何啻一人?反之,虽朝夕相聚,心心相异,有何意义。
  嘱弟读《指月录》,在盼能以印证自心,藉亦可以欣赏彼佛法人格化诸古德之一言、一默、一举手、一投足无一而非法的示现,其接人作略之神来之笔尤可予弟启发、创新,以为来日接引有缘之方便。若以为意在记取葛藤,则大谬矣。况古时诸大禅师皆以有言显无言,岂是闲学解?岂有道理可得?弟能于此豁然有省,法执断矣,岂非有益!
  古德从师,皆贵体意,故咸知“恭敬不如从命”,率能“如说而行”;今人但从我执之主观所谓之敬而行,自以为敬,实则正相反。试思既堪为人师表,宁有口是心非之理?

                                                (一九八五年十二月三日晚)



  俗语云:“成于一,败于二三”,自无择法眼,切莫任意阅读似是实非之书籍,以免杂毒入心,良医束手,受害于无形之中。弟亦知“金沙虽贵,在眼亦病”警语,且曾广阅经教,抑岂不知“毕竟空”中容不得些许事物?若不向断二执上下工夫,则既明本心又辜负原本矣!学法不难,修道不易者端在此。
  学道大障,辄为粗心、自是及不明真假、正邪、是非、利害,是名“痴”病。苟不去净“所知”,此病难治。自不痛切反省、改过,他人频频唠叨,丝毫无用;心若定不下来,绝非法器!
  以寂寞为享受,是真修行;以忏悔为日课,必获解脱。

                                              (一九八五年十二月十一日夜)



  人生如幻,何况梦境?然幻生幻灭中犹有一大事待了,则梦非无因矣!
  今后于观心时,力扫任何想念,践行五祖“守本真心”之训,则时光不蹉跎、浪费,烦恼可以摒除也。
  弟我本无距离,何须注重形式?真修行即是真供养,无逾此者。弟当致力认知父母未生前之“我”,能于此确立,自然光风霁月、潇洒自在矣!

                                                 (一九八六年十月十六日)



  今后宜向虚极、静笃处涵养,彻底放弃我执,时时拱奉本心,这便是“悬崖撒手”。待到虚极、静笃,乃有“绝后再苏,欺君不得”耳!
  此事虽至易、至为平常,然尚未臻恳到、精一,亦猝难相应。悠忽岁月,终被埋没;辜负此生,出头何日?日常当向“随缘不变”处留意,若能不被境牵、不受尘染,敢谓大事了毕矣!

                                              (一九八六年十一月十七日晚)



  每见汲汲正法乃至皓首穷经,竟抵死犹未歇心者,固可怜悯,然亦咎由下手未以识取自己为大本,向外驰求,妄谓有法可得,迨至装得满脑“废知识”,逢人便开话匣,与真实法相去转遥,故知正见乃“了了见”,若涉一法即名不了,解脱何日?若澈见如此,勿再求知,且向“为道日损”处着力,“但自怀中解垢衣”,我、法二空日,状元及第时,何须啰嗦?

                                                 (一九八六年十一月廿日)



  若能不外求、不傍骛,徐向铲除相对意识上着力,堪能一时、二时乃至一日、二周……保持统一心灵,泯绝二元心意,是真入不二法门,岂有余事?宁有剩义?亿劫颠倒想既消,法身现成,何论劫数?斯乃最真实耳!

                                                 (一九八七年五月四日晚)



  坚持“自觉”——自觉自在,守本真心去。若能向这里着力,不须多时必可澈了,亦可证明我言不谬也。

                                                   (一九八七年六月一日)



  修行的次第大略为:
  离执—— 与法相应,外境不染。
  去执—— 搜尽病根,永绝后患。
  无执—— 全归不二,无我,皆我。
  师、弟同心、同体,法无悟与不悟;悟即不悟,亦非无悟,恒保安祥,修学事毕。

                                                 (一九八七年七月七日晚)



  十六日函及林玉英的信均读悉。
  我很高兴林小姐发心恳切,才会如此相应。你应该了解,一个法的人格化的真实禅者,他的语言、文字都具有加持力的。对于一个具备诚敬信的人而言,会受益匪浅。林小姐很有慧根,恸哭一场已完成无相忏悔,殊为难得。今后当易于保有安祥,且只要保有安祥,便已拥有永不枯竭的幸福泉源,可喜!
  伊等远道而来,当勉力接见,唯莫久谈,以一小时为限(由弟控制),最好周一(廿二日)下午一时后、三时前来较好。
  时丁末法,上根难求;轻法慢师,触目尽是。似此恶因,宁结善果,可浩叹耳。
  弟有暇宜熟读《不二法门》,并逐句消化《坛经》,久久必蒙大益。

                                                  (一九八九年十月十八日)



  参禅,的确应参“涅槃堂里禅”,方抵得生死,只图口角滑溜,济得甚事?抑能改变什么?
  今后凡所行履,莫离不二法门,便无退失之虞,亦唯秒秒安祥,是大福祉,是真归依处也。

                                                 (一九九二年二月十七日)



  今人学法,率非志切突破生死,不知生死根源,谁复在意“本来面目”?是故道心敌不过人心,幻相常汩没真如,平时欲振乏力,临终岂得不为业牵?即使面呈今生离苦得乐之法,怎奈伊之乐不在此何?是故多见不耕耘妄冀收获,不修因奢求证果,不舍罪唯愿解脱,宁有此事?亦安有斯理?
  初祖曰:“解行相应,名之曰祖”,今之人多见知而不行,明知故犯,甚至解亦不求甚解,最好能求佛、菩萨代为修行,试审视大多数人,谁不如此?此我深忧此生又徒劳也。
  我宗所追求者,非仅佛法,乃佛法之根源;所探索者非止于真理,乃超越真理,直趋真理的始祖之前。志不在此,而曰参禅,真大妄语,亦大佞人也。
  今后暂摒余书,唯以《圜悟心要》为日课,由解而行,久久必证大果,请谛信而笃行之。
  凡事视因缘而定,安祥禅诚如弟言,为未来开法运,乃人类所共趋。就今日而言,虽似缘不俱,而实乃众生福薄,临此关键时代不知抉择,令人慨叹耳!
  其实,安祥禅圆摄五乘,随其根器、发心,而得个别之果报,允称为直接、扼要法门。吾人胥应抱“只管耕耘,不问收获”之心,但求尽己而已。

                                                 (一九九二年三月廿九日)



  学佛原非细事,苟非奋出尘志,切度生愿,厌生死苦,立真实志,下牛工夫,十九难成,徒成自欺,何裨解脱?
  简要之道,端在“自觉”二字,其要义近似“不虑而知”。易言之,即是“唯觉无念”。
  就法门言,《坛经》、《金刚经》极简明扼要,的是成佛不二捷径,只是众生自障心目,往往只作道理会,可叹!
  佛经特色,只说成佛方法,说其然,不说其所以然,故与学术迥异。学者因业成障,不明深旨,求会佛法者,千万人中不得其一,岂不可叹、可悯?尤其可喟者:“佛学知识愈博,愈不畏因果”,殊可悲也!

                                                 (一九九二年七月十六日)



  某某女公子学安祥禅,我乐于摄受,请代复函告伊:既学禅,当依《金刚经》及《坛经》;《坛经》力斥“尘劳邪见”,《金刚经》“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若有所见,切勿妄言,亦无可喜,平常心视之为佳;若妄言眩惑于人,非仅漏尽功德,亦为佛法大忌,切宜戒之。
  “但办肯心,绝不相赚”,只要诚敬信心具足,力量是必然的。佛法贵在“救心”,治病并不可贵。病从心生,心若正,病不生,生也易痊,况治病有医生,救心人难遇。某某之见证也可反映安祥禅之方便力,以不重视为宜,此皆修禅之副产品耳!

                                                 (一九九二年八月十七日)


  新机运正在开拓,一崭新的形势不会太久即将呈现,目前,我们只能“随缘”。
  拂逆顺受,可以消业障,倒是为某一些人担心,因为因果是严厉的。
  举凡大家公认,经我印可的,多属“解悟”,距离“证悟”还很远,真正亲证到清净之体,毕竟无身,才品尝到“唯觉无我”。悟的边境,要到真无我,不殊唯有我,或唯我独觉,才可以说“觉即了,不施功”,才算“大事了毕”,也才可以说:没有我,法界即我。
  对人,只能寓援引于鼓励而放宽尺度,如果得少为足,我也莫可奈何。如果不把解悟的正知解人格化,是会如同“竹篮打水”的。
  如能保任安祥,便是正行,便是真幸福、真把柄。我能供养人的也只有这,可惜太多的人“失掉手中珠”,错过一期法缘,到哪里去寻觅这种安祥心态?已省下多生(甚至多劫)修行,再不肯下些工夫,谁辜负谁?若果“众生福薄难调治”,我也只好徒呼“无可奈何”了。

                                                   (一九九三年元月二日)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评论 (0 个评论)

辟谷 | 西安大成耕读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2012-2015 www.52b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小黑屋|★免费辟谷★———大成耕读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3227768663将免费辟谷进行到底。。。

陕ICP备20008113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