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辟谷★———大成耕读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2344|回复: 3

中庸之道其实就是刚刚好----第五次过午不食第八天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17-10-12 20:47
  • 签到天数: 158 天

    [LV.7]辟谷中学III

    发表于 2016-10-28 20:01: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庸之道其实就是刚刚好----第五次过午不食第八天

    2016年10月28日,第五次过午不食第八天。

    6:30,醒来。禅坐。
    爱是宇宙是核心,身体是爱的载体。爱家人、爱国家、爱宇宙万物,要从爱自己的身体开始。
    爱自己的身体要走中庸之道,其实就是要爱得刚刚好。
    爱自己,爱的不是肉体,是本来的那个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那个自己。
    爱自己,就是细心呵护好自己会呼吸的身体,不要使他受到任何的损害,因为这个身体是生命修炼的载体。
    爱自己,就是无条件的接纳自己的所有,无论是如意还是不如意。
    爱自己,就是允许不舒服、不痛快以及那些负面的情绪流过自己,如同一阵轻风拂过,不留一丝痕迹。
    爱自己,就是让已经过去的就只是留在过去,当下的生活不受它的牵引和羁绊。
    爱自己,就是宽恕所有的一切,让被宽恕的只在那里,不在这里。
    爱自己,就是放开攫住自己的念头,让念头如天上的云朵,飘然而去。
    爱自己,就是不贪恋外界的认同,让自己不活在被认同的圈圈里。
    爱自己,就是默默地做自己本分的事情,只是陪伴和付出,不祈求任何的回报。
    爱自己,就是不把自己封闭在小小的自我里,敞开心门,全然地接受看到、感受到的这个世界。
    爱自己,就是无分别、不评判、不期待,全神贯注在当下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里。
    爱自己,就是看,只是看,让一切流过自己。
    爱自己,就是对自己的一切负起责任,不活在原因、理由、借口里。
    爱自己,就是时刻记得自己、知道自己,让自己的心静静地在那里。
    爱自己,就是完全地认同自己、肯定自己,欣赏、赞美自己是独特的生命。
    爱自己,就是放松自己,让自己不受外界环境以及评判的影响。
    爱自己,就是完完全全地相信自己是最好的,用充满爱意的目光打量自己、用温柔的手轻轻地抚摸自己。
    爱自己,就是活出内心深处想要活出的那个自己,让自己时刻活在轻松、自然、平静、自在、喜乐里!

    7:30,早餐。蒸苹果、栗子,水煮红薯、玉米、鸡蛋。

    8:30,再读《中庸》。
    中庸之道既宽广又浅近,但凡是人的平常生活,无处不在。中庸之道,就它的开端来说,不过是寻常人生活的浅近道理罢了,即便是最愚钝的人也不是对它一无所知。但就它的全体和精微之处来说,它上至天、下至地无所不在,却使得圣贤也无法全部领会。
    “中庸之道”主张“执两用中”、“择乎中庸,服膺勿失”,就是强调把握事物的质的规定性。大智的人都是虚心的,天下的事理是没有穷尽的,而一个人的知识却非常有限,所以,人必须虚心。要经常的不耻下问,即便是很浅显的话也要去仔细斟酌。把过和不及两个端点仔细审度,选择适合中道的道理,这是最合法度的。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
    有的人故意把“中庸之道”说得高深莫测,其实它的原理很简单。有一个“搔痒”的谜语:“上边上边,下边下边,左边左边,右边右边,重些重些,轻些轻些,”它的潜台词就是“正好”,这种恰到好处就是中庸之道。北宋大儒学家程颐注释中庸为: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庸即永恒恪守中正之道。
    领悟中庸的三大基本原则:
    1、致中和
    一个人还没有表现出喜怒哀乐的情感时,心中是平静淡然的,叫做“中”,但喜怒哀乐是人人都有而不可避免的,它们必然要表现出来。表现出来而符合常理,有节度,这就叫做“和”。二者协调和谐,这便是“中和”。达到中和的境界,世间万物就各得其所了。
    2、执两用中
    “叩其两端”、“执两用中”是中庸之道一个重要的原则,“两端”就是过和不及两个极端,“过犹不及”,是指的做一件事情,如果做过头和没有做到一样不得其正,即做事须恰到好处。“中”就是恪守中正之道不偏不倚。“执两用中”与“过犹不及”合而言之,就是坚持“中”,戒其“过”,勉其“不及”。这是中庸之道所据以立论的最基本的法则
    3、和而不同
    《中庸》认为“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即多样性事物之间可以和谐相处、互补共进、宽容包纳。“和而不同”的原则最能体现中和之道的精神,它是正确处理各种关系的黄金规则,具有最普遍的意义。
    修中庸之道的三大法宝:
    1、慎独
    《中庸》中说:“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要求人们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更应该谨慎检点。即使在隐蔽之处或细小之事,也时刻格守中庸之道。《中庸》认为道德修养首先要从人所不见的“慎独”工夫做起,由此出发,就能“微之显”,“暗然而彰”,渐渐外化为行动上的“中道”。
    2、忠恕
    《中庸》中说:“忠恕违道不远”, 忠恕,亦即仁爱,忠就是“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恕就是“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用今天的话说,仁就是人人平等。这一原则要求人们忠恕宽容、体仁而行、并行而不相悖。要求人们用爱自己的心去爱他人,用责备他人的心来责备自己,用自己的真诚忠恕去感召人、感化人、塑造人。
    3、至诚
    《中庸》认为“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至诚尽性是实现中庸之道的关键。只有坚持至诚,才能充分发挥自己善良的天性,达到至仁至善的境界。实现“至诚”就可以使人进入道德理想的最高境界。
    对中庸之道的认识
    中庸之道强调“执两用中”、“中道而行”。很多人认为中庸即平庸,保守,妥协,不求上进,还有人把中庸之道理解成不讲原则的折中主义、平均主义,这是对中庸的曲解。
    中庸包含的折中调和思想,应该算一种积极的调和。调和与均衡无论在人类社会还是在自然界,都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常态。不该认为调和就是坏事。而且“执两用中”不是简单的折中、平均,这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这个“中”是从“两端”中新产生出来的那个的“三”,是认识和发现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得出的科学、正确处理事情的办法。如何评判“中”,庞朴精妙地概括为“A然而B”、“A而不A”、“亦A亦B”和“不A不B”四种逻辑形式。而绝非(A+B)÷2。
    同时这个“中”的标准随具体境遇的变化而改变,《中庸》所谓“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朱熹所谓“中无定体,随时而在”,它提倡的“时中”就是希望在不同时空条件下君子能随时保持中道。
    《中庸》反复强调了“修身”的重要性,足以说明为人修身乃中庸之根本,正如文中所言“修身,则道立”、“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并且告诫大家要用《中庸》提到的获得知识的三种方法“生而知之”、“学而知之”、“困而知之”,用心学习体会经典著作其中道理,将所学知识落实于生活,知行合一。
    中国最古老的中庸之道其实讲究的就是“合适”,就是“刚刚好”。
    品格可以列成三等,各类中的第一类和末一等都是极端和缺德,居中的才是道德或优越性。所以,居于怯懦与鲁莽之间才是奋勇有为;吝啬与奢侈之间才是慷慨大方;怠惰与贪婪之间是意气风发;卑屈与骄傲之间是谦虚谨慎;秘密与多嘴之间是说一不二;乖僻与滑稽之间风趣幽默;寻衅与谄媚之间是友善可亲;在哈姆雷特的优柔寡断与堂·吉诃德的冲动任性之间是自我克制(《伦理学》,第1卷,第7节)。于是,伦理或行为的“恰当”与数学或工程学上的“恰当”没有什么不同;它的意思是正确、适合,最有效地达到最好的结果。

    9:50,哈他瑜伽。美女教练豆豆一身白衣飘飘。她有一双晶亮的眸子,明净清澈,灿若繁星,眼睛弯的像月牙儿一样,仿佛那灵韵也溢了出来。一颦一笑之间,流露出清雅灵秀的光芒。 给人一种婀娜多姿,顾盼倩怜的感觉。
    美女教练豆豆教你多做深呼吸,自然就学会放松,瑜伽不是单纯的扭麻花,竞技动作的难度,而是在一呼一吸找到你的宁静。
    瑜伽最重要的是放松、平衡、获得宁静。每次练习的时候,豆豆让你始终微笑,关注身体,让身体、心灵在一呼一吸中吸进纯净,吐出毒素。她说,是身体在做动作,不是脸在做动作。想想看,松了眉头,心脏就舒展了,身体就放松了,经常笑的人自然美丽,经常笑的人一定知足,心无旁骛。
    练习哈他瑜伽,不仅运动肌肉,更可以刺激人体的各个腺体。
    哈他瑜伽生发一股阳性的能量,只要你在自己的极限出停留、保持呼吸,你会发现酸痛过之后是轻松,是舒展,是欣快感。

    12:00,在素食惠吃斋。感恩李师兄又带卢师兄和我去了一个好地方----几十种菜蔬,自助餐才18元一位。口味变淡了,就能吃出蔬菜的各种清香。真是美味无穷啊。佛教《梵网经》中说:“吃肉的人断大慈悲种子”。基督教中的复临安息日也会主张吃素,因在旧约创世纪中记载,亚当和夏娃偷吃禁果之前,上帝是安排他们素食的(见《旧约·创世纪》第二章:“遍地上一切结种子的菜蔬,和一切所结有核的果子,全赐给你们作食物。至于地上的走兽和空中的飞鸟,并各样爬在地上有生命的物,我将青草赐给他们作食物”)。

    13:00,茶之韵雅集。朱师兄邀请大家在龚师兄主持的“廓韵红茗茶”品茶。禅茶一味。在高山流水的古筝曲之中赏茶,别有风味。
    一杯清茶在手,享受到幻术般的芬芳与风雅之时,又慢慢地从中感悟到许多。一片茶叶,看起来是那细小纤弱,那样的无足轻重,却又是那样的微妙。当它放进杯中,一旦与水融合,便释放出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地贡献出全部精华。虽说没有茶叶便不会有诱人的清香,但此时此刻,人们所欣赏,所关注,所品味的已经不再是那片片茶叶,而是这杯中之水了。这一切又何尝不像人的一生。在茫茫人海之中,每个人都宛如一片茶叶,或早或晚要溶入这变化纷纭的大千世界。在融合的过程中,每个人都要从生到死,贡献出自己的一生,走完自己人生的历程。
    有一个故事:一个失意的年轻人来到古刹,慕名寻找一位高僧问禅事,以解烦忧。入定般端坐的老僧静静地听着失意人的倾诉,一言不发。稍顷,老僧吩咐小和尚拿来一壶温水和一壶开水。老僧先给失意人用温水沏了一壶茶,年轻人不解其意,呷了一口,摇摇头,抱怨茶叶无味。老僧微微一笑,又用开水沏了一壶茶。片刻,禅房里氤氲着茶的醇香,经久不散。失意人再次尝茶,顿时一股略带苦涩的清甜在舌尖弥漫开来,失意人不禁满满地饮了一大杯。老僧笑道:温水沏茶,茶叶只浮在水面;而沸水冲茶,茶叶屡经沉浮,茶的原味与清香自然散逸开来。失意人顿悟:原来这世间芸芸众生与茶无异,只有栉风沐雨、得起岁月沉浮的人,才能散发出生命的清香啊!
    茶中人生,哲理悠悠。人生沉浮,如一盏茶水。
    茶,喝的是一种心境,品的是一种情调。在沉沉浮浮中,选择了清淡和超然,一种简单而优雅的生活态度。擎一盏清茶,任幽香冲去了浮尘,沉淀了思绪,心情,悠静才可长远。

    小结:全天便便2次,体重正常
    生命缺少了咀嚼的味道,亦即失去了品味。咀嚼是需要时间的,现世的人们却拼命嘿咻着----别停、别停,快、快、快......
    一百多年前,西方传教士亚瑟•史密斯说:“中国人最缺乏的不是智慧,而是勇气和正直的纯正品性。”这个评价,如今依旧准确诊断出芸芸众生没有立志修行的病因。“大多数中国人并不懂得精神灵性、自由信仰以及心智健康这样的概念,他们的思想还停留在专注于动物本能对性和食物贪婪的那点可怜的欲望上。”话很糙,理却不糙。
    战争的废墟可以重建,如战后的日本;而文明的废墟则永远无法复原,如古巴比伦。可喜的是已有越来越多的修行人已走在回家的路上。 宗教为上、信仰先行、悟道为本的同修在加入你的朋友圈、生活圈、能量圈。
    一日和同修大树居士在他新开的妙莲华茶庄喝茶。席间有人问:“这茶可泡多少泡?”
    大树居士说:“善泡者,十几、二十泡。不善泡者,随便也能十泡有余。”
    有人又问:“究竟哪一泡茶最好?”
    大树居士每一泡都富有禅意:第一泡,“人生若只如初见”……第二泡,“豆蔻梢头二月初”……第三泡,“最是橙黄橘绿时”……第四泡,“意犹未尽不思还”……其实,每一泡茶都好。
    想起一段对话。佛祖问弟子:“人生究竟有多长?”有人说:“五十年。”“不对!”“四十年!”“三十年!”佛祖都摇头说:“不对。”
    弟子们非常不解,便问道:“那么人生究竟有多长呢?”佛祖微笑,指着自己的鼻子说道:“人生只在呼吸间。”
    人生只在呼吸间,这就是“活在当下”的人生观,让我们把全部的精力用来承担眼前的这一刻。失去此刻,就没有下一刻;不能珍惜现在,就不能珍惜今生;不能拥抱现在,也就无法拥抱未来。
    究竟哪一泡茶最好?
    其实,每一泡茶都好。因为,好茶总在入口时。
    中庸之道其实就是一切都是刚刚好。
  • TA的每日心情

    2017-12-7 13:02
  • 签到天数: 183 天

    [LV.7]辟谷中学III

    发表于 2016-10-29 09:07: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弥陀佛。师兄好厉害。感恩师兄的分享。让人受益。

    点评

    《维摩诘经。菩萨品》云:“无尽灯者,譬如一灯燃百千灯,冥者皆明,明终不尽。”这是说,一灯可燃百灯千灯,一灯可传百灯千灯,因而才能灯灯无尽,照破幽冥,光明永住。《智度论百》云:“所以嘱累者,为不令法灭故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29 19: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7-10-12 20:47
  • 签到天数: 158 天

    [LV.7]辟谷中学III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9 19:13:19 | 显示全部楼层
    无雨 发表于 2016-10-29 09:07
    阿弥陀佛。师兄好厉害。感恩师兄的分享。让人受益。

    《维摩诘经。菩萨品》云:“无尽灯者,譬如一灯燃百千灯,冥者皆明,明终不尽。”这是说,一灯可燃百灯千灯,一灯可传百灯千灯,因而才能灯灯无尽,照破幽冥,光明永住。《智度论百》云:“所以嘱累者,为不令法灭故。汝当教化弟子,弟子复教余人,展转相教,譬如一灯,复燃余灯,其明转多。”这是说,佛陀教化,三宝弟子展转相教,就如一灯又点燃许多他灯,灯灯相照,光明愈多。
    传灯就是正法久住,传灯就是续佛慧命,传灯就是绍隆佛种,传灯就是攝化众生,传灯就是供养三宝,传灯就是广度有情,传灯就是破迷除暗,传灯就是给人光明,传灯就是培植福慧,增长福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7-10-12 20:47
  • 签到天数: 158 天

    [LV.7]辟谷中学III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9 19:14:26 | 显示全部楼层
    惜墨 发表于 2016-10-29 09:30
    非常棒,把照片发出来,让大家看看你的变化。

    日中一食,过午不食,本身是佛教戒律,为的是让僧人去除贪心,吃仅够滋养色身,不至于饿死或生病的分量的饮食就可以。此外,佛教有“早晨饮食是天人食,中午是诸佛食,下午是畜生食,晚上是饿鬼食”的说法。“日中一食,过午不食”并不难理解,据佛经记载,佛陀说饿鬼道众生看到晚上人们还在饮食,便会去“触食”,但因为业力和报身的关系,吃下的食物或者无法下咽,或者会变成火焰,燃烧身体,痛苦异常。为了减轻饿鬼们的痛苦,所以也要求僧人过午不食。要知道,这条戒律还是释迦牟尼亲自制定的。对僧人来说,他们用这种方法减少对饮食的贪念,减少欲望心。
    过午不食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境界。它指引我们修行的方向,让我们远离这些低等欲望的挂碍。它不仅仅是僧人们的清规戒律,也代表了你自己的一种养身哲学。 
    “过午不食”或“晚上少食”,这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https://www.52bigu.com/thread-460693-1-1.html

    辟谷 | 西安大成耕读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2012-2015 www.52b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小黑屋|★免费辟谷★———大成耕读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3227768663将免费辟谷进行到底。。。

    陕ICP备20008113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