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辟谷★———大成耕读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楼主: 书山居士

人类神秘现象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20-2-28 13: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吃掉自己丈夫的黑寡妇蜘蛛


体型微小的黑寡妇蜘蛛可谓臭名昭著。它罪行累累:毒害昆虫;毒害人类;最残忍的是把自己的丈夫当大餐吃掉。不幸的是,这些罪名都是真的。
世界各地都可以找到黑寡妇蜘蛛踪迹,黑寡妇蜘蛛不太会在人类的居住环境里安家落户,但以防万一,你还是要在自己的房间里仔细排查一遍。黑寡妇蜘蛛是亮黑色的,腹部有一个沙漏形的花纹,通常是红色的,或者黄色或橙色的。

直到1900年,黑寡妇蜘蛛还没有一个固定的名字,它在不同国家的叫法各不相同,在有些国家它被叫作沙漏蜘蛛,有些地方叫它鞋扣蜘蛛,还有人叫它“毒女士”。一个世纪过去了,“黑寡妇蜘蛛”这个名字被大多数人接受了,于是就这样固定下来。
在黑寡妇蜘蛛中,雌性和雄性之间有着显著的区别,这也解释了黑寡妇蜘蛛为什么如此声名狼藉。

雄性黑寡妇蜘蛛是深棕色,腹面有白色条纹。通常雄性黑寡妇蜘蛛体形特征不明显,颜色也不鲜艳。成年雄性黑寡妇蜘蛛几乎不分泌毒液,它们分泌出的“毒液”甚至还不能让小虫子晕厥。
相反,雌性黑寡妇蜘蛛,腹部带有张扬的花纹,而且所有的毒腺都在不停地分泌毒液——这些毒液比响尾蛇的毒液更厉害。通常雌性黑寡妇蜘蛛比雄性大两到三倍。
黑寡妇蜘蛛有剧毒无比的毒螯,但它不会招摇过市。黑寡妇蜘蛛的毒液是用来捕食昆虫的,但这种液体对人体也是有毒的,所以我们要尽量避开黑寡妇蜘蛛。有很多资料也记载了人类被黑寡妇蜘蛛叮咬后的惨状。

1993年,一位科学家的手指被黑寡妇蜘蛛咬了一口,他记录下了自己的痛苦经历。疼痛感迅速蔓延至整条胳膊,然后胸部开始隐隐作痛,接着感到困倦,并且头痛。他的心跳减慢。很快,他的助手便不得不接替他继续记录。疼痛又蔓延至腹部,腿开始发抖,他于是被送去医院,但在去医院的途中,他便失去了交谈能力,继而呼吸困难。幸运的是,他最终活了下来,但中毒的种种症状在他的身体上持续了8天之久。
在交配季节,雄性黑寡妇蜘蛛也时刻处于死亡的边缘。在找到雌性黑寡妇蜘蛛之后,雄性会用腹部晃动蛛网向雌性黑寡妇蜘蛛发出信息,就像是在敲门。如果此时雌性黑寡妇蜘蛛同样晃动蛛网,就表示它欢迎雄性的到来,这时雄性蜘蛛就相对安全了。否则,如果雌性刚好没心情与雄性蜘蛛交配,那雄性蜘蛛可就惨了。雌性黑寡妇蜘蛛会扑向雄性,将它用蛛丝像包木乃伊一样裹起来,吊在一旁留作点心。

如果雌性黑寡妇蜘蛛准备交配,就万事大吉了——只有雌性在极度饥饿的情况下才会在交配之后吃掉雄性蜘蛛。通常,它会放走雄蜘蛛,然后悄无声息地完成传宗接代的重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20-2-28 13: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植物血型之谜


我们都知道,人类和动物的血液有不同的类型,科学家们将其称为“血型”,不同的人血型是不相同的,目前已知道的人类血型有4种类型,即A型、B型、AB型和O型。对于血型的区分可以避免在给病人输血的过程中,由于血型的不吻合发生危险。不仅人类的血型不同,动物的血型也是不相同的,这一点已经得到了科学家的证实。然而,令人感到惊奇的是,人们发现植物也有血型。植物既没有红色的血液,又没有红细胞,怎么会有血型呢?这个消息立即引起了科学家们的研究兴趣,纷纷要揭开植物血型的秘密。
大家知道,人和一些动物的血液呈现红色是因为里面有红细胞,在红细胞的表面有一种特殊的抗原物质,是它决定了血液的类型(即血型)。但是植物没有红色的血液,也没有红细胞,为什么会有血型呢?

日本警察研究所的法医山本茂最早提出植物具有血型。他对植物血型的发现源于一起凶杀案,在侦查案件时,他在一点血迹都没有的现场,发现在一个枕头上竟有微弱的AB型反应。为了弄清事实的真相,他对装在枕头里面的荞麦皮进行了血型的鉴定,鉴定的结果却让他大吃一惊:荞麦皮显示出AB血型的特征。山本茂随后又对150种蔬菜、水果以及几百种植物的种子进行了实验检测,结果显示有79种的植物有血型反应。在这些植物中,大多数的血型是O型,其余为AB型、B型。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后,山本茂在世界上首次宣称:植物也有血型。他还认为,在植物的血型中,O型是最基本的类型,B型和AB型是从O型发展而来的。

后来,世界上的许多科学家对植物的血型进行了研究。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植物体内有和人类很相似的附在红细胞表面上的血型物质,即血型糖。人体的血型是由血型糖来决定的,O型血、A型血、B型血,分别由岩藻糖、N-乙酰-D-半乳糖、D-半乳糖所决定。植物体内也有和人类这些血型物质相同的东西,其中在红色果实的植物中数量最多。科学工作者还发现,大多数植物的种子和果实都含有血型物质,并且植物的血型物质在果实成熟和发育过程中,从无到有逐渐增多,到发育成熟后,血型物质便达到最高点。植物体内血型物质的发现,不仅为植物的分类测定、细胞融合、品种杂交等提供了新思路,还可为案件的侦破提供方便。举例来说,通过对被害者胃里食物的检测,确定食品的类别,可以为侦破案情提供线索。

现在人们已知道,大多数的生物机体内部有血型物质,氨基多糖和蛋白质是决定血型抗原性的基本物质,不同种生物血型物质是不同的,即使是同种生物,血型物质也不相同。由于各种氨基多糖的差别很大,结构也不稳定,导致血型物质种类很多。
对于生物界存在血型物质的原因,目前还不十分清楚。但是,科学家对血型物质的作用目前有几种不同的看法。有的科学家认为血型物质起一种信号作用。比如,通过实验发现,生物体内的糖链合成达到一定长度时,在它的顶端就会形成血型物质,然后合成就停止了。有的科学家认为,植物的血型物质,具有贮藏能量的作用;还有科学家认为植物的血型物质的粘性大,似乎担负着保护植物体的任务。

虽然目前还没有全部揭开植物血型之谜,但是已开始在侦破案件中应用。据报道,在日本中部地区的某县发生了一次车祸,肇事司机把一名儿童撞伤后,开车逃跑了。后来警察发现了这辆汽车,对车轮子上的血型进行验证后发现,除了有被撞儿童的O型血外,还有B型血和AB型血。当时警察怀疑,这辆汽车除了撞伤这位儿童外,还撞伤或撞死过其他人,但司机只承认撞伤了那名儿童,不承认还撞过其他人。后来经过科学研究所的验证,原来其余两种血型是植物的血型,这样才使案件得到正确处理。

现在日本已研究出了检验荞麦、胡萝卜等一些植物的抗血清。山本茂等人声称,一旦有了已经确定血型的植物的全部抗血清,就能准确地判断植物的种类,这样,利用植物血型侦破案件的时代就将到来。
现在,对植物血型的探索还只是刚刚开始,植物体内存在血型物质的原因以及血型物质对植物本身有什么意义,还需要科学家们进一步研究和探索。随着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人们也将会揭示出植物血型在其他方面的广泛用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20-2-28 13: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巨菜谷”的蔬菜肥硕之谜


所谓大千世界,无奇不有,美国阿拉斯加州安哥罗东北部的麦坦纳加山谷和苏联濒临太平洋的萨哈林岛(库页岛)是两个神奇的地方。据一本科学杂志介绍,那里的蔬菜长得硕大异常:土豆长得像篮球那么大,一个白萝卜重达20多千克,红萝卜有20厘米粗、约35厘米长,卷心菜平均有30千克重,豌豆和大豆能长到2米高,牧草也高得可以没过骑马者的头顶。由于这地方所有的植物都长得非常高大,所以被人称作“巨菜谷”。……

为什么这里的植物可以长得这么巨大呢?这也是科学家迫切想弄清楚的问题。从“巨菜谷”被发现的那天起,科学家们就开始了对这一反常现象的研究。一开始,有人怀疑这不过是一些特殊品种的蔬菜,但经考察研究,却发现并非如此,这些都是一些普通蔬菜。因为科学家曾做过实验,将外地的蔬菜籽拿到这两个地方,只要经过几代繁衍,也会长得出奇的高大,但是如果把那里的植物移往他处,不出两年就退化成和普通植物一样。这种离奇的现象让科学家们百思不得其解。……

为了解开这个谜团,科学家们做了更为深入细致的研究,也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解释。有的科学家认为,这是由于这两个地方都处在高纬度地带,夏季日照时间长,所以这里的植物能够吸收到特别充分的阳光照耀,这就刺激了它们的生长激素,导致它们变态性地生长。但是,这种解释是经不起仔细推敲的。因为,还有很多地方和这两个地方处于相同的纬度,但在这些地方却并未发现有如此高大的同类植物。因此,又有科学家提出观点认为,这种奇怪现象是由于悬殊的日夜温差起作用的结果,骤冷骤热的日夜温差破坏了植物的生长系统,使得它们疯狂生长。但这种解释和前一种观点有同样的漏洞,即它也同样无法解释为什么有类似气候条件的其他地方却没有这一奇异现象。

这种现象让我们想起了中国古代晏子的那句名言,“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难道真的是水土的原因吗?于是科学家们的关注点从植物研究转到土壤研究。有科学家提出了这样一个假设,认为这可能是富饶的土质或者土中有什么特别的刺激生长的物质起作用的结果。为了验证这种假设,科学家们对这里的土壤进行了实地化验,但化验的结果却提供不出可用以说明这里土质特殊的资料和数据。
以上几种观点都有自己的破绽,所以有些科学家认为起作用的并不是一种原因,而是上述各种条件的综合。其他地方虽然和这两处地方处于同一纬度,但却由于不具备如此巧合的几方面条件,所以生长不出这样高大的蔬菜和植物。这种观点比起前几种观点要完善得多,但是又一个问题出现了:它无法解释为什么萨哈林荞麦在欧洲第一年可以照样长得巨大。种种假设都被人们考察的结果无情地否定了,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似乎无法再深入下去了,因此一直没有取得什么实质性的进展。

近些年,一些生物家注意到有一种寄生在植物幼芽上的细菌会分泌一种赤霉素,这种植物激素具有促使植物神速生长的奇效。这个发现给长期被这个问题困扰的科学家带来了一丝曙光。他们据此认为,这两个地方的巨型植物的出现,可能是某种适宜于当地环境的微生物的功劳。于是他们又开始了对这种特殊的微生物的寻找工作。但直到今天,仍然没有查清究竟是哪种微生物在起作用。……
如果说“巨菜谷”还牵涉到植物种子的话,那么在我国也有一个地方,竟不用播种也能收获油菜籽。这块不种自收的神奇“福地”在湖北省兴山县。兴山县香溪的附近,有一块面积约为200平方千米的土地,当地人每年冬天将山坡上的杂草灌木砍倒,春天时用火将草木烧掉,待几场春雨深洒后,地里就会自己长出碧绿的油菜来。到了4月中旬油菜花开季节,只见漫山遍野一片金黄,当地人对这种不种自丰收的现象自然是乐不可支。……

据当地老农说,这里有20多个村庄,每户人家每年都可收野生油菜籽60多千克,基本上可满足当地人的生活用油。1935年当地山洪暴发,坡上的树都被连根拔走了,可第二年春天这里依然到处是野生的油菜。……
不少科学家曾到此做过考察,也做过种种解释,但始终没有一种理论能确切地解释这里出现的奇迹。这些地方的植物为什么能不种自收、不劳而获呢?至今仍是无法揭开的谜,这一旷日持久的探索或许还要继续下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20-2-28 13:14:16 | 显示全部楼层

光合作用之谜


作为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反应,光合作用对大多数人来说,好像并没有什么太大的秘密,它的过程无非就是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然而,尽管光合作用的发现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并且已有多位科学家在光合作用前沿研究上频频摘取诺贝尔奖,但其内在复杂机理仍被重重谜团笼罩。科学家坦言,要真正揭开“绿色工厂”的全部谜底,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为什么科学家们要对光合作用进行研究呢?这是因为人类所需要的各种生产生活资料都是由光合作用产生的,如果没有光合作用就不会有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所以,对光合作用的研究是一个重大的生物科学问题,同时又与人类现在面临的粮食、环境、材料、信息问题等密切相关。现在世界上每年通过光合作用产生2200亿吨生物质,相当于世界上所有能耗的10倍。要植物产生更多的生物质,就需要提高光合作用效率。通过高新技术转化,我们甚至可以让有些藻类在光合作用的调节与控制下直接产生氢。根据光合作用原理,还可以研制高效的太阳能转换器。光合作用与农业的关系同样密切,农作物干重的90%~95%来自光合作用。高产水稻与小麦的光合作用效率只有1%~1.5%,而甘蔗或者玉米的效率则可达到50%或者更高。如果人类可以人为地调控光能利用效率,农作物产量就会大幅度增加。

近年来,空气里面二氧化碳不断增加,产生温室效应。光合作用能否优化空气成分,延缓地球变暖,也很值得探索。光合作用研究,还可以为仿真模拟、生物电子器件、研制生物芯片等提供理论基础或有效途径,对开辟21世纪新兴产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正是这些,使得光合作用研究在国际上成为一大热点难点。

早在一个多世纪以前,科学家就已经知道了光合作用,但真正开始研究光合作用还是在量子力学建立之后,人们也越来越为它复杂的机制深深叹服。……现在,科学家们已经知道,光合作用的吸能、传能和转化均是在具有一定分子排列及空间构象、镶嵌在光合膜中的捕光及反应中心色素蛋白复合体和有关的电子载体中进行的。但是让科学家们觉得不可思议的是,从光能吸收到原初电荷分离涉及的时间尺度仅仅为10-15~10-17秒。这么短的时间内却包含着一系列涉及光子、激子、电子、离子等传递和转化的复杂物理和化学过程。
更让人惊奇的是,这种传递与转化不仅神速,而且高效。在光合膜系统中,在最适宜的条件下,传能的效率可高达94%~98%,在反应中心,只要光子能传到其中,能量转化的量子效率几乎为100%。这种高效机制是当今科学技术远远不能企及的。……

那么,光合系统这个高效传能和转能超快过程到底是如何进行的?其全部的分子机理及其调控原理究竟是怎样的?为什么这么高效?这些都是多年来一直困扰着众多科学家的谜团。有科学家说,要彻底揭开这一谜团,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合适的、高度纯化和稳定的捕光及反应中心复合物的获得,以及当代各种十分复杂的超快手段和物理及化学技术的应用与理论分析。事实上,当代所有的物理、化学最先进设备与技术都可以用到光合作用研究中。

光合作用的另外一个谜团是:生化反应起源是自然界最重大的事件之一,光合作用的过程是一系列非常复杂的独立代谢反应,它究竟是如何演化而来?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生化学家罗伯特教授说:“我们知道这个反应演化来自细菌,大约在25亿年前,但光合作用发展史非常不好追踪。有多种光合微生物使用相同但又不太一样的反应。虽然有一些线索能把它们联系在一起,但还是不清楚它们之间的关系。”罗伯特教授等人还试图通过分析5种细菌的基因组来解决部分的问题。他们的研究结果显示,光合作用的演化并非是一条从简至繁的直线,而是不同的演化路线的合并,把独立演化的化学反应混合在一起。也许,他们的工作会给人类这样一些提示:人类也可能通过修补改造微生物产生新生化反应,甚至设计出物质的合成的反应。这样的工作对天文生物学家了解生命在外星的可能演化途径,也大有裨益。

我国著名科学家匡廷云院士曾深有感触地说:“要揭示光合作用的机理,就必须先搞清楚膜蛋白的分子排列、空间构象。这方面我们最新取得的原创性成果就是提取了膜蛋白,完成了LHC-Ⅱ三维结构的测定。由于分子膜蛋白是镶嵌在脂质双分子膜里面的,疏水性很强,因此难分离,难结晶。”现在,中国科学院植物所经过多年努力已经提取了这种膜蛋白,在膜蛋白研究上,我国已经可以与世界并驾齐驱。
那么,是否可能会有那么一天,人们可以模拟光合作用从工厂里直接获取食物,而不再一味依靠植物提供呢?科学家们认为,这在近期内不可能,因为人类对光合作用的奥秘并不真正了解,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弄清楚,要实现人类的这一长远理想,可能还要付出更为艰辛的努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20-2-28 13:16:01 | 显示全部楼层

植物也能用语言交流吗


英国专家在很早的时候就知道植物有“语言”了。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正常情况下,植物发出的声音节奏轻微、曲调和谐,但遇到恶劣的天气情况或某种人为的侵害时,它们就会发出低沉、混乱的声音来表现它们的痛苦。据英国专家介绍,植物的语言被称为“微热量语”。人们通过一种特殊的仪器——植物探测仪,把仪器的线头与植物连接,人戴上耳机,就能够听到植物说话的声音了。

但是,除了能够听到植物说话之外,人们还想知道植物到底说了什么。研究表明,各种植物在生长过程中,能量交换的过程是时刻进行的。这种交换虽然很缓慢、不易觉察,但交换过程中微弱的热量变化和声响还是可以察觉的。如果把这些动静用特殊的录音机录下来,经过分析,我们就能解开植物语言的密码,明白它们说什么了。如果你能听懂植物的话,那么它会告诉你什么样的温度、水分和养料是它最喜欢的。
苏联的科学家通过电子计算机与植物进行交谈。据报道,计算机通过与植物特殊的连接后,根据它所“听到”的在屏幕上打出数据。然后,另一台计算机来解读这些数据,绘出简单的图表。人们根据这些图表就能明白植物说了什么,人与植物的交流就是这样进行的。

其实,这个过程并不神秘。科学家们用计算机询问植物一些问题,植物通过自身的形状变化、生长速度等向人们传递一些信息。这些信息必须通过仪器解码才行,而且即使是解码之后的信息,也只有专家才懂。但目前这种状况已经有所改善。意大利的科学家发明了一种能与植物直接交流的对讲仪。只是在目前来看,这种先进的对讲仪也只能与植物进行很初级、很简单的交流,因为它只能辨别出诸如“热”、“冷”、“渴”等单词。

美国学者在研究中证实,植物缺水时也是会发牢骚的。因为植物缺水时,其运送水分的维管束会绷断,而维管束绷断时会发出一种超声波。这种声音很低很低,一般情况下是听不到的,因为它比两人说悄悄话的声音还低1万倍。目前,人们发现,渴了能发出这种超声波的植物有苹果树、橡胶树、松树、柏树,等等。

尽管人类对植物语言的了解到目前为止仍然是非常有限的,但是,不管怎么说,能听到植物“说话”,能知道植物说些什么,仍然算得上是科学的一大进步。如果人类能真正听懂植物的语言,那人类的农业生产将发生一个历史性的飞跃。但愿人与植物间的交流能获得成功,届时人类的粮食短缺问题将会有所缓解,人类也将彻底从饥荒中解放出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20-2-28 13:17:41 | 显示全部楼层

食虫植物为什么喜欢“吃”虫


地球上很多地方都分布有食虫植物。食虫植物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根据目前的统计数据显示,地球上的食虫植物共有500种左右,其中,在我国境内的约有30种。这些食虫植物“猎手”身上都具有特殊的武器,一是香饵或伪装,用来诱捕昆虫,像气味、花蜜、颜色等;二是各种陷阱;三是具有分泌溶化昆虫的消化液。

捕蝇草是一种珍奇植物。18世纪中叶,科考人员在美洲的森林沼泽地里进行科学考察时发现了这种植物。这种植物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孔雀捕蝇草。其叶子是长形的、厚实的,叶面上长着几根尖尖的绒毛,边缘上还有十几个轮牙。每片叶子中间有一条线,把叶子分成两半儿,可随时开合,就像开屏的孔雀一样,十分漂亮。

平时,捕蝇草像敞开的蚌壳一样,还有一种香甜的气味散发出来,诱惑那些贪婪而愚蠢的昆虫上钩。捕蝇草的叶子只要一经昆虫触动,就会迅速地折叠起来,边上的轮牙也互相交错咬合,虫子就被关在陷阱里,成了它的食物。它的叶子既是用来捕捉猎物的武器,又是消化器官。陷阱里会分泌出消化液,将昆虫消化掉。这个叶子就像一个临时胃,虫子越挣扎,叶子就夹得越紧,分泌的消化液就越多。猎物很快就被吃完了,然后叶子又设下新的陷阱,等待着别的虫子上钩。然而,这个漂亮的猎手一生中只有3次打猎的机会,然后就逐渐枯萎,再也不能狩猎。在沼泽地带或潮湿的草原上生活着一种植物猎手,叫“毛毡苔”。那里繁衍着众多小虫和蚊子,它们都是毛毡苔捕获的对象。

茅膏草是一种淡红色的小草,它的叶子大小就像一枚硬币,上面长着许多既能伸开又能合拢的绒毛。一片叶子上有200多根绒毛,它们像一根根纤细的手指。在绒毛的尖上有一颗闪亮的小露珠,这是绒毛分泌出来的黏液,散发出蜜一样的香味。昆虫闻到香味后禁不住诱惑,就会迅速飞过来,碰到绒毛时,绒毛上吸引昆虫的黏液就会粘住昆虫。这时候绒毛就像手一样握起来,抓住昆虫,不让它跑掉。接着,绒毛又分泌出可以分解昆虫的蛋白酶。然后,茅膏草的叶细胞就把消化后的养料吸到植物体内。一切结束后,它的绒毛就又伸开了,等待新的“猎物”,就像刚才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一样。

最有代表性的食虫植物要属猪笼草。它看上去像普通的百合花或喇叭花,有的还能散发出香味,这些香味像紫罗兰或蜜糖一样吸引昆虫到来。它是一种生活在我国海南岛、西双版纳等地的绿色小灌木,这些地方一般有潮湿的山谷。
每片猪笼草叶子尖上,都挂着一个长长的带盖的小瓶子。由于它们很像南方运猪用的笼子,所以被称为“猪笼草”。它身上的瓶子色彩鲜艳,异常美丽,甚至还镶着紫色的斑点。而且,与别的植物猎手一样,这些瓶子能在瓶口和内壁处分泌出又香又甜的蜜汁。闻到香味,小虫子就会爬过去吃蜜。正在享受之际,小虫子的脚下突然一滑,一头栽进了瓶子里,再也爬不出来了。小瓶子里盛的是酸溜溜的黏液,被黏液粘住的小虫子就成了猪笼草的一顿美餐。

不仅陆地上有这种吃虫的植物,水里也有,比如狸藻。狸藻没有根,它漂浮在池塘的静水里。这种水草的叶子伸展开来,就像丝一样,长达1米。有很多扁圆形的小口袋长在它的茎上,口袋的口上有个小盖子,盖子都是向里打开的,盖子上长着能“绑”住昆虫的绒毛,口袋里能产出消化液。上千个小口袋长在一棵狸藻上,每个小口袋就像是一个小陷阱。狸藻在水里分布开来,上千个小陷阱形成一个陷阱网。小虫子不小心撞进网里,只要碰到小口袋盖上的绒毛,小口袋盖就会张开,小虫就随着水进入陷阱,小口袋很快合上,把小虫子囚禁起来。这时候,口袋的内壁分泌出消化液杀死小虫子。小口袋很快就会恢复原来的样子,等待下一个猎物的到来。

为什么这些植物要“吃”虫子呢?一些科学家认为,这也许跟它们生存的环境有关。食虫植物一般分布在贫瘠的地方,例如生长在酸性沼泽地、泥炭地、水里、平原、丘陵或高山上。这些食虫植物居住的地方一般缺少养分和阳光,它们的生存受到威胁,但那里一般有很多昆虫,它们学会了捕食昆虫的本领,这种本领使它们能在当地生存下去。当然,这只是人们的一种猜测,很多问题现在都无法解答。比如,为什么这些植物的感觉非常灵敏?在它们体内又是怎样传递外界的刺激信息的呢?它们是否有神经系统和大脑呢?这些问题都有待人们进一步研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20-2-28 13:18:17 | 显示全部楼层

植物自我保护机制的成因


植物学家们经过长期观察发现,面对敌害,植物并不是无动于衷,它们会用独特的方法保护自己。比如,受到舞毒蛾的侵害以后,橡树的叶子就会集中地分泌一种叫作单宁的化学物质。吃了以后,舞毒蛾就像吃了迷魂药一样,它们迷迷糊糊,反应迟钝,行动缓慢。

有一种赤杨树受到枯叶蛾的攻击时,它们的树叶就会转移营养,并迅速分泌出更多的单宁酸和树脂。吃不到好东西,这些蛾子就只好飞向了另一棵赤杨,以为可以寻找美味佳肴。结果那棵赤杨已经接到了敌害入侵的信号,也迅速把营养成分转移到身体的其他部分,而且还分泌出大量有毒液体,等待着那些枯叶蛾。

植物的这种自我保护方式引起了科学家的兴趣,他们通过各种方式观察、研究植物,试图搞清这种自我保护机制形成的原因。他们发现,植物对于防碍自己生存的其他植物,也会表现出自我保护的行为。有一个实验:科学家们从种植着野草的花盆里取出一些水来,浇到苹果树的根部,苹果树也在花盆中,经过观察,发现苹果树吸收这些水后,生长速度明显地减慢了。经过分析,科学家得出结论认为,野草能够分泌一种化学物质对苹果树造成危害。

那么,植物为什么会做出这种似乎是有意识的反应呢?目前,科学家对这一问题还无法作出令人满意的解答。但可以肯定的是,植物的自我保护机制是普遍存在的,它们独特的保护方式应该是在长期的生存竞争中,通过自然选择而逐渐形成的。至于自我保护机制形成的具体过程和原因,还有待科学家的进一步研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20-2-28 13: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果实成熟之后会变甜


果实变甜与熊和鸟有什么关系?植物的果实成熟后,会向周围的动物发出信息:“嘿,看看我!看这边!对,说的就是你!”果实在生长的过程中不但会变甜,而且还会改变颜色,这也有助于吸引动物的注意力。
植物的果实为什么对动物这么感兴趣呢?动物为什么又会被果实吸引呢?还是让我们先来看看果实是什么吧。
果实是植物的子房,与人类女性身上的卵巢具有同样功用。女性身体里只有两个卵巢,可是植物身上却可以密密麻麻地长出成百上千个子房。见过深秋的苹果树吧?每根枝条上都挂满了红彤彤的苹果。

苹果花朵里的子房包含了胚珠。胚珠就是植物的卵细胞了。胚珠授粉之后,会长成种子。与此同时,包被着胚珠的子房就发育成果肉。每个苹果中央都有棕色的种子,每粒种子里都包含着可以用来孕育下一代的信息。
地球上的生命,无论是动物还是植物,都拥有一个共同的使命:繁衍生息。所有的生物都希望它们的种族能够长盛不衰,希望它们自己特有的基因可以一代代传递下去,并不断壮大规模。但如果你是一株蓝莓,长在无人光顾的偏僻角落,你怎么才能把自己的种子传播到另一个草场去?答案是利用动物。四只脚的动物能跑,带翅膀的动物会飞,它们可以将种子带到邻近的草场甚至更远的地方。你需要做的只是为自己的种子包装一下,让动物们乐意为你传播种子。
时间就是生命:四处传播未发育成熟的种子是毫无意义的。因此,植物聪明地利用了动物的感官——视觉、嗅觉、味觉,使它们在种子成熟了之后再来拿。

以草莓为例,在种子成熟之前,草莓是绿色的,躲在绿色的叶子下,很难被动物发现。即使有黑熊发现了草莓果实,好奇地尝上一颗,又硬又涩的味道也会让它头也不回地走开。这样其余的种子就保存下来了。
一旦种子成熟了,草莓就会变成鲜红色,在绿色叶子的对比下格外显眼。除此之外,它还会变软,变甜,成为一种使动物们垂涎三尺的水果。草莓是如何实现这个转变的呢?草莓会在种子成熟之后分泌出一种催化酶,这种酶可以分解果实纤维,让它变得软嫩多汁。有些水果可以生成催熟酶,促使淀粉和葡萄糖转变成蔗糖和果糖。有些果实则从自身植株体内吸取糖分。

可想而知,遇到这么可口的食物,动物们一定狼吞虎咽起来了。它们在迁徙途中吞下带有种子的果实,然后把它们带到远方。种子随着动物的粪便排出,在他乡安家落户。如果恰巧环境适宜,它们就在这里生根发芽,繁衍生息。
果实在成熟后变甜是生物界中动物与植物间共同进化的典型例子。植物想出了巧妙的方法利用爱吃甜食的动物为自己繁殖后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20-2-29 10:27:4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九篇:建筑奇迹

金字塔到底是什么
在北非埃及的尼罗河畔散落着90多座金字塔,成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胡夫金字塔是其中最高的一座,金字塔用巨石砌成,石块之间不用任何粘着物,而是由石块与石块相互叠积而成,人们甚至很难将一把锋利的刀片插入石块之间的缝隙,金字塔到现在已经经历了近5000年的风风雨雨,至今它仍傲视长空,巍峨壮观,令人赞叹!

那么,金字塔是怎样建造的呢?这一问题曾引起了许多学者研究的兴趣,但他们的说法不大一样。
一般认为金字塔是这样建造的:首先采石,工匠们把加工过的平整光滑的巨石用人或牛拉的木橇运往现场。由于木橇运行需一条平坦的道路,这就需要先修路,据估计仅这项工程就花去了将近10年的时间。可是,他们又是如何把一块块巨石一直垒到百米以上的高度呢?据传,工匠们先把地面一层砌好,然后堆起一个与第一层一样高的土坡,这样,就可以沿着土坡把石块拉上第二层。以此类推,等到塔建成后,再将土坡移走,让金字塔显露出来。在技术非常落后的古代,进行这样巨大的工程是异常艰苦的。这些金字塔的建成,充分显示出建造者已经掌握了相当丰富的物理学和数学知识,表现了古代埃及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对于埃及人建造金字塔的巨石是用天然石块加工而成,还是另有制法,有专家对此做了深入研究。法国化学家杜维斯认为,建造金字塔的巨石不是天然的石块,而是人工浇注而成的。为此,这位科学家进行了一些试验,他将从金字塔上取下的小石逐个进行化验,结果表明,这些石块是由人工浇注的贝壳石灰矿组成。他又据此推测,当时埃及工匠建造金字塔时,很有可能先把搅拌好的混凝土装进筐里,再抬上正在建造中的金字塔。另外,他还在石块中发现一缕大约有3厘米长的头发。这缕头发很可能就是古埃及人辛勤劳动的见证。他的这一见解吸引了学术文化界的广泛注意。为了揭开金字塔的神秘面纱,1978年3月,日本早稻田大学古代埃及调查室组织了一支考古实验队,采用模拟古代埃及人造塔的方法,在古塔的前面建造了一座新塔,其规模相当于原塔的1/4。首先是如何采石。实验队先在石面上凿出连成点线的小孔,然后打进木楔子,通过不断敲击直至产生裂缝。现在在阿斯旺采石场上,还可找到残留有木楔子痕迹而未切割下来的石料。

由此可见,这个办法可能与当年的方法相符合。石块又如何搬到现场呢?他们以木橇载着石块,用人力牵引,慢慢运至工地。最后,实验证实了古埃及人在没有现代化机械起重设备的条件下,仍然可以把一块块巨石砌上去,直至墓室最上一层的三角形尖顶。这个实验向人们揭示出古埃及人正是建造金字塔的真正主人。

作为法老陵墓的金字塔,不仅其建造方法令人称奇,更令人费解的是它的神秘力量。据说,这种神秘之力作用于人体或物体,会产生某种神奇的结果。那么这种力量是什么?又是从哪来的呢?有什么作用?目前世界上已有许多科学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索。
法国人鲍比是最早发现金字塔具有神秘之力的。鲍比进入大金字塔里考察时,发现塔内温度十分高,但残留于塔内的生物遗体却并不腐烂变质,反而脱水变干,保存久远。鲍比据此推断塔内可能有某种不可思议的力量在起作用。意大利的学者还发现,如果人长时间在塔内逗留,会精神失常,意识模糊。为了证实这一点,有人在胡夫金字塔里睡了一宿,第二天早晨果然头脑发昏、神智不清,幸而被人救出。不少游客到塔内参观游览,时间一长,也有这种感觉。学者们认为这就是所谓神秘之力在发生作用。防腐和麻醉可能就是这种力量所带来的效应。
鲍比用薄木板裁成底边为1米的三角形,把4块三角形的薄板拼起来组成一个金字塔模型,然后把动物的内脏、加工过的肉和生鸡肉等放入模型内部,几天后拿出来一看,并未腐烂,依然新鲜。

鲍比的模型实验进一步引起了各国学者对此的兴趣。后来美国的研究人员又做了一项模型实验。他们把1000克牛肉分成两份,每500克为一份,一份放在自制的金字塔模型之内,另一份放在模型之外进行对照实验。在同样的室温条件下,放在模型内的牛肉5天后完全脱水,变成了牛肉干。而放在模型外的牛肉,不到4天,就腐烂发臭了。

在临床医学方面是否适用金字塔力呢?对此,美国牙科医师派力司·盖费斯博士也做过一项实验,他把铝合金板块制成了72个小型金字塔模型,挂在自己诊疗所的天棚上,在这些模型下边给牙病患者做手术,效果比较显著,患者说疼痛比以前减轻,术后恢复也加快了。盖费斯博士把这项研究成果写成学术报告,发表在《齿科学术》杂志上,指出可能是金字塔力的防腐保鲜效应对牙科手术的成功起了一定作用。尽管科学家们做了如此多的对比实验,但也只能说他们对神秘之力的现象有了更多的了解。至于“金字塔之力”的形成原因,至今也没有人能做出科学合理的解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20-2-29 10:28:49 | 显示全部楼层

传达法老威严的狮身人面像


在埃及的尼罗河畔,除了众所周知的金字塔外,还屹立着一座巨人——狮身人面像。它从埃及向东方凝视,面容阴沉忧郁,既似昏睡又似清醒,蕴含着一股雄壮的气势,给人以神秘的遐想。经过几千年的风吹日晒雨淋,一切都在变化之中,然而狮身人面像却一直默默地守护在尼罗河畔,似乎在捍卫着什么、守望着什么。然而又是谁建造了它,保护了它,为它除沙除尘呢?

有种意见认为,狮身人面像在埃及古王国时期建成,是由第四王朝的法老卡夫拉建成的(其在位时间是公元前2520~前2494年)。这是传统历史学观点,它出现在所有埃及学标准教科书、大百科全书、考古杂志和常见的科学文献中。这些文献都表示,狮身人面像的面部是按照卡夫拉本人的模样来雕刻的——也可以说,卡夫拉国王的脸就是狮身人面像的面孔,这一点已被认为是历史事实了。比如,闻名世界的考古专家爱德华兹博士就说过,狮身人面像的面部虽已严重损坏,但依然让人觉得它是卡夫拉的肖像,而不单只是代表卡夫拉的一种象征形式。
他们之所以这样说,根据之一乃是竖立在狮身人面像两前爪之间的一块花岗岩石碑上刻着一个音节——khaf。这个音节被认为是卡夫拉建造狮身人面像的证据。这块石碑与狮身人面像并不是同时出现的,而是对图特摩斯四世法老(公元前1401~前1391年)功德的纪念。这位法老把即将埋住狮身人面像的沙土彻底清洗干净了。这块石碑的碑文说狮身人面像代表了自始至终存在于此的无上魔力。碑文的第13行出现了卡夫拉这个名字的前面一个音节khaf。按照瓦里斯·巴杰爵士的说法,这个音节的出现非常重要,它说明建议图特摩斯法老给狮身人面像清除沙土的赫里奥波利斯祭司认为狮身人面像是由卡夫拉国王塑造的。

然而仅仅根据一个音节,我们就能断定卡夫拉建造了狮身人面像吗?1905年,美国的埃及学者詹姆斯·亨利·布莱斯提德,对托马斯·扬的摹真本进行了研究,却得出了与此相悖的结论。布莱斯提德说:“托马斯·扬的摹真本提到卡夫拉国王的地方,让人觉得狮身人面像就是这位国王塑造的——这完全是没有事实根据的;摹真本上根本看不到古埃及碑刻上少不了的椭圆形图案……”
你也许会问什么是椭圆形图案。原来,在整个法老统治的文明时期,所有碑文上国王的名字总是被包围在椭圆形的符号里面,或是用椭圆图案圈起来。所以,很难使人明白刻在狮身人面像两前爪之间的花冈岩石碑上的卡夫拉这位大人物的英名——实际上其他任何一位国王都不例外——怎么可以缺少椭圆图案?

再者,即使碑文第13行的那个音节指的就是卡夫拉,也不能说明是卡夫拉雕刻了狮身人面像。卡夫拉身后的许多位(或许其身前也有许多位)国王(如拉美西斯二世、图特摩斯四世、阿摩斯一世,等等)都修复过狮身人面像,卡夫拉怎么就不可能是狮身人面像的修复者之一呢?
实际上,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开创埃及学的一大批资深学者,都认为狮身人面像并不是由卡夫拉雕刻的。当时担任开罗博物馆古迹部主任的加斯东·马斯伯乐也是那个时代最受人推崇的语言学家,也是认同这种观点的学者之一。他在1900年写道:
“狮身人面像石碑上第13行刻着卡夫拉的名字,名字前后与其他字是隔开的……我认为,这说明卡夫拉国王可能修复和清理过狮身人面像,这在某种程度上也证明了狮身人面像在卡夫拉生前已被风沙埋没过……千百年过去了,斯芬克斯仍然伫立在尼罗河畔,即使它的身上已经是千疮百孔,但对于敬仰它、膜拜它的人来说,这无损于它的形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20-2-29 10:29:48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解释金字塔里的超自然现象


很多人之所以不相信埃及金字塔出自人类之手,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围绕着它出现了很多神秘的超自然超时代现象。如果仅仅以为金字塔是生命和能量的源泉,那就错了,金字塔正以它神秘的恐怖手段,阻止人们进一步探索。而迄今为止,也没有人能对这些现象做出令人信服的解释。
金字塔向人们显示了它奇特的结构效应:保存在其中的食物不易腐烂,鲜花不易枯萎;进入金字塔参观的游客也会感觉不一样。对金字塔内部的测定,表明它是一个很好的电磁波的共鸣器,它能够接收许多波段的能量,杀死细菌。有的科学家利用金字塔小模型做实验,发现只要方位放得对,它能使刀片锋利、有机物脱水。

科学家们试图揭开金字塔内部构造的奥秘,然而屡遭失败。
他们发现,似乎一些残留的古代电磁技术依然在保护金字塔,使后人无法窥探它的秘密。有人做过试验,利用宇宙射线对巨石堆进行穿透显示,用以透视金字塔内部结构。虽然试验做得很内行,但是电子计算机等现代仪器在同一区域的记录从来没有稳定过,每天都得出完全不同的记录曲线。这种现象违反了一切已知的科学法则和电子学理论,而且在科学上是不可能的。该试验以毫无结果而告终。究竟是什么能量储存在金字塔内部一直干扰了现代的科学实验呢?这种能量也许与金字塔的死亡效应不无联系。
1922年,人们发掘了公元前l8世纪去世的图坦卡蒙国王的陵墓,墓穴入口处赫然写着:“任何盗墓者都将遭到法老的诅咒!”科学家理所当然地蔑视“法老的诅咒”,然而厄运和灾难却一再证明法老诅咒的效力。

先是发掘的领导人之一卡纳冯公爵被蚊虫咬了一口,突然发疯去世。接着,参观者尤埃尔因落水而溺死,参观者美日铁路大王因肺炎猝死,用X光照相机给国王木乃伊拍照的新闻记者突然休克而死,肯塔博士的助手麦克、皮切尔先后去世,死因不明,皮切尔的父亲跳楼自杀,送葬汽年又轧死了一名8岁儿童。在发掘后3年零3月的时间内,先后有22名与发掘有关的人神秘地去世。胡夫金字塔上也有一段可怕的铭文:“不论是谁骚扰了法老的安宁,死神之翼将在它的头上降临。”……开罗大学伊瑟门塔亚博士认为,木乃伊体内存在着一种曲霉细菌,感染者的呼吸系统会出现问题,皮肤上出现红斑,最后因呼吸困难死亡。美国《医学月刊》曾刊登一篇调查报告:l00名曾经到过金字塔观光的英国游客,在未来l0年内死于癌症的竟达40%,而且,年龄都不大。而那些爬上金字塔顶的人,都很快出现昏睡现象,无一生还。最近,迈阿密贝利大学的化学教授达维多凡从金字塔中检验出衰退的辐射线,很显然,这正是英国游客患癌的主要原因。但是,金字塔外却没有这种辐射。可见,金字塔的结构可以防止放射线的外泄。因此,达维多凡提出了一个推断:金字塔是史前外星人的核废料储存所。但是这种推测似乎与金字塔结构效应相矛盾。

考古学家们在大金字塔进行内部设计技术研究时,发现塔内密室中藏有一件冰封的物件。探测仪器显示该物体内部有心跳频率及血压,这使人相信冰封底下是某种具有生命力的生物。据同时在塔内发现的一卷象形文字资料记载:5000年前,一辆飞天马车从空中坠落在开罗附近,并有一名生还者。古卷中称这位生还者为“设计师”。考古学家联想到塔中的冰封生物可能就是参与金字塔设计与建造的外来世界的智能使者。所谓飞天马车可能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UFO的星际交通工具。

那么,发现于金字塔中的千年不化的冰格是怎样制造出来的?是否可以唤醒冰封状态中的外来使者呢?金字塔是否既是法老陵墓又是星际联系的文明标志呢?科学家们普遍认为金字塔内确实存在一种超自然的因素,能够产生一种超自然的力量,而这种超自然的因素是什么呢?为什么能够产生超自然的力量呢?这种种问题,目前仍然没有结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20-2-29 10:31:06 | 显示全部楼层

巴比伦空中花园


在2500年前,一名希腊经师写下了眩人耳目的七大奇观清单:罗得岛巨像、奥林匹亚宙斯神像、埃及金字塔、法洛斯灯塔、巴比伦空中花园、以弗所阿提密斯神庙以及毛索罗斯王陵墓。这位经师说:七大奇观,心眼所见,永难磨灭。这就是所谓世界七大奇观的由来。
巴比伦空中花园当然不是建在空中,这个名字纯粹是对希腊文的意译。其实,应译作“梯形高台”,所谓“空中花园”实际上就是建筑在“梯形高台”上的花园,后来蜕变为英文paradise(天堂)。
巴比伦空中花园是什么时间建造的呢?

一般认为,巴比伦空中花园是在幼发拉底河东面,距离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大约100千米,是在巴比伦最兴盛时期尼布甲尼撒二世时代(公元前604~前562年)建造的。
千年古都巴格达曾是阿拉伯鼎盛时期阿拔斯王朝的首都,向来以文学艺术和雕塑绘画著称于世,世界名著《一千零一夜》中许多故事的出处都在巴格达。然而,美丽的巴比伦空中花园究竟在哪里呢?
据历史记载,巴比伦是公元前626年迦勒底人建立的新巴比伦王国的遗址,主要由阿什塔门、南宫、仪仗大道、城墙、空中花园、石狮子和亚历山大剧场等建筑组成。遗址一直埋在沙漠中,直到20世纪初才被发现。而汉谟拉比(公元前1792~前1750年)时代的古巴比伦王国遗址,至今还被埋在18米深的沙漠底下。

在遗址宫殿北面外侧不远的一堆矮墙中间是一个深深的地下室,散发出一种异样的味道,原来这就是空中花园的所在地,阿拉伯语称其为“悬挂的天堂”。据说,花园建于皇宫广场的中央,是一个四角锥体的建筑,堆起纵横各400米、高15米的土丘,共有7层,每层平台就是一个花园,由拱顶石柱支撑着,台阶并铺上石板、芦草、沥青、硬砖及铅板等材料,眼前只有盛开的鲜花和翠绿的树木,而不见四周的平地;同时泥土的土层也很厚,足以使大树扎根;虽然最上方的平台只有20平方米左右,但高度却达105米(相当于30层楼的建筑物),因此远看就像一座小山丘。

更有历史学家放言道:“从壮大与宽广这一点看,空中花园显然远不及尼布甲尼撒二世宫殿,或巴别塔,但是它的美丽、优雅,以及难以抗拒的魅力,都是其他建筑所望尘莫及的。”
然而这么豪华的“天堂”现在却什么也看不到了,只有一段修复后的低矮墙中残留的一小块原址遗迹,旁边有一口干枯的老井。据说这就是当年空中花园的遗存品,但经过考证,现在仍不能确认这就是真正的空中花园遗址,因为这里离幼发拉底河20多千米,而资料记载空中花园就在河边上。事实上,大半描绘空中花园的人都从未涉足巴比伦,只知东方有座奇妙的花园。而在巴比伦文本记载中,也没有一篇提及空中花园。所以真正的空中花园在哪里,至今没人能说得清楚。
至于为什么要建造奇特的巴比伦空中花园,古代世界就有两种不同的说法。

一种说法是,公元前1世纪中叶,西西里岛的希腊历史学家狄奥多罗斯在他的40卷《历史丛书》中提及,“空中花园”由亚述女王塞米拉米丝供自己玩乐所建。空中花园或许真的曾名噪一时,但塞米拉米丝却实无其人,她只是希腊传说中的亚述女王。
另一种说法是,巴比伦祭司、历史学家贝罗索斯(公元前3世纪前期)写过一部向希腊人介绍巴比伦历史和文化的著作,曾提及公元前614年巴比伦国王去世,新国王尼布甲尼撒即位后,迎娶了北方国米提之女安美依迪丝为妃。而米提是一个山国,山林茂密,花草丛生。出生于米提的王妃,骤然来到长年不雨的巴比伦,触目皆是黄土,不觉怀念起故乡美丽的绿丘陵来。她日夜愁眉苦脸,茶不思,饭不想,这可急坏了巴比伦国王。怎么办呢?他请来了许多建筑师要他们在京城里建造一座大假山。经过几年的营造,也不知花费了多少奴隶的血汗,一座大山终于造好了。山上还种上了许多奇花异草。这些花木远看好像长在空中,所以叫作“空中花园”。花园里,还建造着富丽堂皇的宫殿,国王和王后得以饱览全城的风光。据说,米提公主从此兴高采烈,思乡病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

虽然空中花园已全部为荒漠所吞噬,但同伊甸园一样,空中花园的传说一直吸引了无数人。很长时间以来,许多古代的著作对它是否真的存在过表示疑问。19世纪,德国考古学家罗伯特·科德卫发现了一些证据,他认为可以证明空中花园确实存在过。第一条线索是若干个石拱,它们可以轻易支撑住树林、土壤、岩石以及导水管的巨大重量。接着,他又发现一根轴,从屋顶一直延伸到地面,这可能就是一口井,空中花园的水也就从这里抽取。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屋檐正下方的地面曾用于某种形式的储存。这极可能是一个蓄水库。今天美索不达米亚一带气候干燥、缺少石材,空中花园离幼发拉底河又有一段距离,而花园的花离不开水,那么它是如何解决供水问题的呢?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在水泵发明几个世纪前,水又是如何被运到屋顶花园的?

公元前1世纪的历史学家兼作家斯特拉博曾记载:“有专门的旋转式螺旋桨把水送到屋顶。这些螺旋桨的功能就是不断地从幼发拉底河抽取水源以滋润整个花园。”尽管人们一直把这种旋转式螺旋桨视为阿基米德螺旋泵,并且由于它能够较好地输送大量水源,最终引发了全世界农业的革新,然而奇怪的是,古代文卷中没有一处特别提到巴比伦曾使用过这种水泵。可这种水泵却被另一位统治者亚述国王塞纳恰诺波使用过,他的都城设在尼尼微,横跨巴比伦西北部的底格里斯河。

专家们认为,空中花园应该要有完善的输水设备,由奴隶不停地推动连系的齿轮,把地下水运到最高层的储水池中,再经过人工河流往下流以供给植物水分。同时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没有太多石块,因此研究员相信花园所用的砖块定是与众不同,相信它们被加入了芦苇、沥青及瓦,狄奥多罗斯甚至指出空中花园所用的石块加入了一层铅板,以防止河水渗入地基。
事实究竟如何呢?迷人的空中花园,将无尽的谜尽藏于腹中,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20-2-29 10:31:58 | 显示全部楼层

罗得岛巨人雕像之谜


希腊邮票上的罗得巨像——太阳神赫利俄斯穿着短裤,头戴太阳冠冕,左手按剑于腿上,右手托着火盆在头顶上,双腿叉开立于两座高台上,背后是海港,胯下是出入口航道。那样的巨像该有多大?据说神像高约32米,以450吨青铜铸成,站立的石座高达四五米,巨人的手指头有几人合抱之粗,大腿中空,内部可居住一家人。

罗得巨像建于公元前292~前280年,历时12年完成。巨像与希腊神话中的一则故事有关:远古时代,希腊诸神为争夺神位而混战,宙斯最终成为最高的统治之神。宙斯给诸神分封领地时,唯独忘了出巡天宫的太阳神赫利俄斯。等赫利俄斯归来时,宙斯指着隐没于爱琴海深处的一块巨石,将其封给赫利俄斯。巨石欣然升出海面,欢迎太阳神的到来。赫利俄斯以爱妻之名命名那里为罗得岛。
后来的历史渐渐失去了神话色彩。公元前408年,罗得国控制了爱琴海几个岛屿,向地中海沿岸殖民,引起雅典、斯巴达、马其顿、波斯人的嫉恨与恐慌。公元前305年,波斯的季米特里国入侵罗得岛,全岛居民撤守罗得城。波斯人围困一年未能攻陷,只好撤离该岛。走时匆忙,将攻城装备和大批兵器遗弃于城下。罗得人感谢太阳神的保佑,决定将收集的金属器材熔化铸造一尊赫利俄斯的神像。铸成的巨大铜像立于港口,雄镇海疆。

巨像坠倒的时间确认在公元前225年。在一次大地震中太阳神像坍塌,倒在原地。这就是说,神像立于基座不过55年,这可能是罗得巨像记载不详的原因之一。
巨像倒地后,断成几截,后人记载称:“底座只剩下巨像的双脚,其他部分全散落地上,露出中间的铁质骨架。”
罗得人认为这是神的意志,不愿再加修复。后来罗得城从破坏中复苏,繁荣不减当年,要复原巨像毫无问题,然而再也找不到像以前的艺术大师,只好任其自然了。

巨像散落后,为何消失得无影无踪?此谜有三解:
第一,公元653年,阿拉伯人占领罗得岛,看中了神像残骸的巨大物质价值,击碎躯体,搬走碎块,运往意大利,变为废铜**。
第二,铜像可能被人盗走,赃船在海上遇风沉没了。
12世纪的编年史,记载了阿拉伯人捣毁巨像的细节:阿拉伯人用粗绳系住巨像残腿,用力把它拉倒在地,将大块残体打碎以便于搬运,甚至就地起炉生火,将碎铜熔为锭块。在整个搬运过程中,阿拉伯人动用了980匹骆驼才将金属碎片运完。搬运使用了骆驼,金属残片显然是从陆路运走,即从罗得岛渡海运到最近的土耳其大陆,再以骆驼运到阿拉伯某地。若运去意大利**,必然要装船海运,哪里还用得着骆驼?上述记录属于追记,并不全然可信。但加强了阿拉伯人毁灭铜像的可信性,排除了就地熔化铸为其他器械或盗运沉海的两种猜测。……
第三,难道铜像残骸真的躺在地上达887年之久才被阿拉伯人拿走?不大可能。大概坠地不久便被入侵者或当地人就地熔化制成其他器械了。罗得岛从公元前2世纪开始,历经罗马帝国、拜占庭、阿拉伯、土耳其的统治。罗得人视太阳神像为圣物,肯定不会自行捣毁。
在罗马帝国时期,恺撒、庞培等帝王、贵族都曾到过罗得城游览,他们对太阳神巨像的精巧与庞大惊叹不已。罗马人不可能当废金属处理掉,很有可能运回本土收藏起来了。

然而,这仅仅是猜测而已,太阳神巨像的下落就像它的铸成一样,千百年来一直都是个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20-2-29 10:33:11 | 显示全部楼层

谁在何时建造了亚历山大灯塔


今日埃及最大海港城市亚历山大,早先是马其顿帝国的亚历山大大帝在埃及尼罗河口西面建立的一个古城。公元前236年,古希腊最为显赫的风云人物亚历山大在20岁时继承王位,成为马其顿国王。后来他率领希腊联军,在埃及尼罗河口一个地理位置优越的无名渔村,建起了这个希腊化的城市,并用自己的名字将其命名为“亚历山大城”,命大将托勒密驻守于此。

亚历山大大帝死后,埃及托勒密王朝开始兴起,亚历山大便成为托勒密王朝的首都并因此繁荣起来,加上亚历山大位于亚洲、非洲及欧洲三个洲的接合位置,亦能通往尼罗河及地中海的港口,可以想象当时亚历山大的繁荣景象,通商有多么发达,而且被称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亚历山大灯塔更是照耀着港口,日夜注视着过往的人群,成为朝代更迭的观望者。

据史料记载,亚历山大灯塔建于公元前285年~前247年间,位于法罗斯岛,督造人为托勒密大将,也就是后来的托勒密王朝的国王,设计师是希腊人。建造此灯塔,一是为了方便当时人们的航海需要,另一方面也彰显亚历山大大帝的赫赫战功。自从亚历山大海角尖端的法罗斯岛有了它以后,塔顶的柴薪燃烧不息,地中海航船有了导航方向,夜航海难事件大大减少。它一直工作了15个世纪,即使亚历山大城多次地震,大部分房舍坍塌,灯塔依然屹立不倒。灯塔总高134米,比现代最高的日本横滨港灯塔还高28米。据说,由凹面金属镜反射出来的耀眼的火炬火光,使得夜晚航行的船只在距离它56千米的地点就能够找到开往亚历山大港的航向。灯塔塔身是由上、中、下三个部分组成的,全部以纯白色大理石砌成,缝隙用熔化了的铅液浇铸,坚如磐石。下层塔身底部呈方形,塔身随着上升逐渐收缩,高约71米,底部每一边长为高度的一半,上面四个角各安置一尊海神波塞冬的儿子口吹海螺号角的铸像,以此来表示风向方位。中层呈八角形,高约34米,相当于下层高度的一半。上层呈圆柱形,高约9米,上层塔身之上是一圆形塔顶,其中一个巨大的火炬不分昼夜地冒着火焰。塔顶之上铸着一尊高约7米的海神波塞冬青铜立像。塔身外围筑环形驰道盘旋到炉室,供马车拉运燃料。这灯塔实际上也是一座摩天大楼,内设300间厅室,供管理人员和卫兵居住。

然而传说只是传说,没有见到实物,终归是一个谜。难以相信2000多年前能够造出那样庞大的灯塔。一段时间以来,一直没有灯塔的任何实质性东西出现,以证明那个遥远的时代的确存在这样一座雄伟的灯塔,以至于人们不能不怀疑:2000多年前的亚历山大人果真能建造如此雄伟的巨塔吗?甚至有人认为,历史典籍中所描绘的高耸入云的亚历山大灯塔也许只是个美丽的传说。

后来经过考古学家们的考证,公元前235年的地中海大地震以及随之发生的海啸,将亚历山大城的无数建筑转眼间夷为平地,并使5万居民丧生,但法罗斯灯塔却奇迹般地保留了下来。不料在1301年、1302年先后两次的强烈地震将灯塔的部分震塌。
随后1375年又一次更加猛烈的地震,终于将残存的塔基倾覆于地中海海底。千百年傲视地中海狂风巨浪,为古代航海事业做出非凡贡献的法罗斯灯塔从此销声匿迹。此后的一个多世纪中,亚历山大城战火纷飞,灯塔的光芒在弥漫的硝烟中逐渐被人遗忘。
特别是1472年,统治埃及的马穆鲁克王朝为了抵御外来入侵,干脆在灯塔的原址修造了一座军事要塞,命名为马穆鲁克要塞。

1994年,在灯塔旧址附近修筑防波堤时,意外地发现古代石料船之类的东西,于是令世人瞩目的海底考古开始了。考察队在法罗斯灯塔旧址周围发现了公元3世纪地震时没入海底的大量古代文物,其中有托勒密王朝末代女王克娄巴特拉的王宫,她的情夫、罗马统帅安东尼的宫殿,许多小型的人面狮身石像,有头部重达5吨的托勒密王朝二世时期的,其身体和雕像的底座也在附近被发现,底座长达3.5米,侧面刻有托勒密王朝二世的称号。另外在海底还发现一组巨型雕像,总数达2000具以上。它们体积巨大,高度多在13米以上,重达数十吨。经过长时间水下搜索,考察队终于找到了法罗斯灯塔塔身。经测量,灯塔边长大约36米。在灯塔的每个侧面,都有大量的精美巨型雕像作为装饰。可以想象,昔日的灯塔是何等的壮观!令人困惑的是,打捞中还发现了古埃及的方尖塔。它是太阳神的象征,也是法老时代的遗物。该方尖塔的头部是花岗岩制成,高1.44米,尖端为金字塔状,在塔的下面用象形文字刻有赛帝一世的名号和它统治的第19王朝守护神的形象。据推测,此文物应有3000多年的历史,见证了过去的沧桑。此外,刻有大量的象形文字和法老时代的符号的文物也重见人世。披着神秘面纱的亚历山大灯塔终于得以再现人间,人们对灯塔长期以来是否存在的疑问被彻底打消了,但灯塔周围为什么发现大批雕像和石材,甚至公元前3000年前古埃及时代的遗物,这留给人们太多的猜测,而且灯塔本身到底是在什么时候建造的也无从探索。

有人认为,灯塔本身是出自于3000多年前法老时代的古埃及人之手。更多人认为,灯塔是托勒密王朝所建,这些古埃及时代的雕像和石材只是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埃及后从古埃及神庙征调来的。也许这是一种合理的解释,毕竟当时战火纷飞,亚历山大率军远征,所到之处无所不能,这些东西作为战利品被运回也是可能的。

今天的亚历山大拥有250万人口,每年的夏天有100多万人来此避暑。港口年吞吐货物量2760万吨;在港口的海角的确有一座灯塔,但与古灯塔相比却大为逊色。1892年由避暑行宫改建的希腊-罗马博物馆,收藏着零散的文物,展示亚历山大饱经沧桑的历史,但亚历山大灯塔究竟是在什么时候由什么人建造的,至今迟迟不见定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20-2-29 10:34:03 | 显示全部楼层

重见天日的古罗马庞贝城


在意大利半岛西南角坎佩尼地区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历史名城——庞贝城。它曾经是罗马富人寻欢作乐的胜地;它曾经是一座人口超过2.5万人的酒色之都;它也曾经是一座背山面海的避暑小城。然而在一夜之间,这一切都灰飞烟灭了。
公元79年8月24日这一天,维苏威火山醒过来了。刹那之间,火山喷出的灼热岩浆遮天蔽日,四处飞溅;浓浓的黑烟,裹挟着滚烫的火山灰,铺天盖地地降落到庞贝城。令人窒息的硫磺味弥漫在空气中,弄得人头昏脑胀。很快,厚约5.6米的熔岩浆和火山灰就毫不留情地将庞贝城从地球上抹掉了。

1748年,一位当地的农民偶然发现了埋葬于地下1000多年的庞贝城。即使到今天,庞贝城也只有3/5被考古学家们发掘出来,仍有许多死难者、器具和建筑物被深深地掩埋在地下,尽管如此,富丽堂皇的庞贝城也使人们产生无限暇想。
庞贝城占地面积1.8平方千米,用石头砌建的城墙周长4.8千米,有塔楼14座,城门7个,蔚为壮观。纵横的4条石铺大街组成一个“井”字形,全城被分割成9个区,每个城区又有很多大街小巷相通,金属车轮在大街上辗出了深深的车辙,历历在目,仿佛马车刚刚驶过一般。在大街的十字路口都设有高近1米、长约2米的石头水槽,用来向市民供水。那么水槽里的水又是从哪里引来的呢?原来水槽与城里的水塔相通。水塔的水则是通过砖石砌成的渡漕从城外高山上引进来的,然后分流到各个十字路口的公共水槽中,这个系统也为贵族富商庭院的喷泉和鱼池供水。
庞贝城里还有3座大型剧场,其中最大的一座剧场位于城东南,建于公元前70年,可容纳观众2万人,也可以当作角斗场,当年人与人、人与兽的角斗就曾在这里举行。

这座大型剧场的东侧还有一座近似正方形的圆形体育场,边长约130米,场地三边用圆柱长廊围住,黄柱红瓦,金碧辉煌,场地正中是一个游泳池。这个体育场估计能容纳观众1万余名。
城西南有一个长方形广场,是全城政治、经济和宗教中心,四周建有官署、法庭、神庙和市场。城市至少建有一座公共浴室,冷热浴、蒸汽浴样样俱全,还有化妆室、按摩室,装修也十分到位,墙上还用石雕和壁画装饰着。
庞贝城遗址充分反映了古罗马社会的道德沦丧,一部分人沉溺于酒色,纸醉金迷,生活糜烂。庞贝城明显有两多:一是妓院多,二是酒馆多。不堪入目的春宫画画满了妓院的墙壁,各种淫荡的脏话在墙壁上随处可见,城内酒店林立,店铺不是很大,酒垆与柜台都在门口,酒徒可以站在柜台外面喝酒,酒鬼们在一些酒店的墙壁上留下了信手涂鸦的歪诗邪文,至今依稀能够辨识出来。
比起埋在地下20~30米深且被新城覆盖的赫库兰尼姆,庞贝城埋在地下平均深度为3.6米,较易发掘,但要运走那么多的泥石,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目前,整个庞贝遗址就是一座博物馆,用外墙围住,不准任何人居住,更不准车辆入内,而在遗址外围,逐渐形成了一座几万人的游览城市。

一座死城在科学家们的努力下重见天日。它反映了古罗马时代城邦居民的日常生活,是一座世界少有的天然历史博物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20-2-29 10:35:01 | 显示全部楼层

雄伟壮观的太阳门之谜


在层峦叠嶂的安第斯高原上,有一个名叫提亚瓦纳科的小村庄,它位于秘鲁东南部靠近玻利维亚边境的地方。小小的提亚瓦纳科村本身并没有什么出奇之处,但在村庄附近却有一个散落在长1000米、宽400米范围内的大遗迹群。这就是世界闻名的印加时期的提亚瓦纳科文化遗址。
遗址被一条大道分成两部分,大道一侧是阶层式的阿加巴那金字塔,另一侧是至今仍保存得很完整的卡拉萨萨亚建筑,在卡拉萨萨亚西北角就是美洲古代最卓越的古迹之一——太阳门。
太阳门是由一整块重达百吨以上的巨石雕刻而成的,它高3.048米,宽3.962米,中间凿开了一个门洞。据说,每年9月21日黎明时分,第一缕曙光总是会很准确地从门中央射入。

这座雄伟壮观的太阳门是怎样建造起来的呢?它又有什么用处呢?对于这些疑问,至今还没有人能做出正确的解答。
关于太阳门的来历,在当地有两种传说,一说是由一双看不见的大手在一夜之间把它建造起来的,另一说是由一个外来的朝圣者变出来的。
然而,传说毕竟是传说,代替不了历史事实。为了弄清太阳门的真实来历,许多国家的学者们做了大量艰苦卓绝的工作,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美国考古学家温德尔·贝内特用层积发掘法,证明太阳门和其他一些建筑是在1000年正式建成的。这里曾经是一个宗教圣地,朝圣的人们跋山涉水去那里参加仪式,可能在朝拜的同时采运了石料,建造起了神殿,而太阳门就是这座神殿的一部分。
以上观点得到了很多学者的支持,但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却有一些事情无法解释。据估计,在当时要把数十吨甚至上百吨重的石块从5千米外的采石场拖拽到指定地点,每吨至少要65人和几里长的羊皮拖绳,这样就得有一支2.6万人左右的队伍,而要解决这支大军的吃住,非得有一个庞大的城市才行,这在当时还没有出现。著名的玻利维亚考古学家卡洛斯·桑西内斯认为,提亚瓦纳科曾经是一个举行宗教仪式的中心场所,而太阳门则是卡拉萨亚庭院的大门。门楣的图案反映了宗教仪式的场面。

美国的历史学家艾·托马斯则认为,这里并不是一个宗教中心,而是一个大商业中心,或者说文化中心。阶梯通向之处是中央市场。
1949年,苏联的几位学者成功地破译了太阳门上的部分象形文字,发现它是个石头天文历,只不过它不是一年365天,而是290天,即在一年中的12个月里,10个月24天,2个月25天。这样的历法在地球上有什么用呢?于是有人推测提亚瓦纳科文明来自外星世界,它是某一时期外星人在地球上建造的一个城市,太阳门是外空之门。
又有人根据这里的另一处象形文字,发现太阳门上留有大量天文方面的记载,记录了2.7万年前的天象,其中还有地球捕获到卫星的天象,而当初卫星的“一年”是288天。由此就可以得出结沦,太阳门是当时人用来观察地球卫星用的。
然而,这种解释本身就难以让人信服。在2.7万年前,最先进的地球人还处于石器时代,他们有这样高深的天文知识和高超的建筑技能吗?
太阳门的秘密还需要人们进一步探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20-2-29 10:36:04 | 显示全部楼层

马耳他地窖是庙宇还是坟墓


在马耳他岛繁荣兴旺的佩奥拉镇,一家貌不惊人的小食品店的下面却埋藏着地中海地区一座令人赞叹不已的遗迹——马耳他地窖。马耳他地窖自从发现以来已经吸引了众多的观赏者,但是你可知道这座地窖最初是如何被发现的。
马耳他地窖是建筑工人开凿岩石修建蓄水库时偶尔发现的,起初工人是利用马耳他地窖来堆放碎石废泥的,并且还堆放了垃圾。但是有一个工人认为这个洞穴不同寻常,它好像不是自然形成的,它更像是人工加工的石室。于是,这位工人就将这个发现向当地的考古学家报告,而考古学家的调查,不仅证实了这位工人的发现是具有重大意义的,而且还发现了更多的令人不解的现象。

马耳他地窖里面石室众多,好比一座地下迷宫,最深处距离地面10米,石室一间一间连通,上下有三层。游人游览时莫不对地窖的独特构造啧啧称奇。马耳他地窖的开凿工程十分浩大,它的建筑特色,包括石柱和屋顶,与马耳他岛的许多的古墓、庙宇如出一辙。但是马耳他地窖是庙宇还是坟墓,这个问题现在还没弄明白,是困惑着众多的考古学家的一个难题。
马耳他岛的庙宇是建筑在地面上的,而这座在石灰岩中凿出的地窖的结构迥异于通常的庙宇,是完全在地底的,而且考古学家在地窖范围内越向下挖掘,越发觉这不是一座庙宇,尤其当发现地窖内竟然有70具骸骨的时候,试想,哪一座的庙宇里面竟然有如此多的尸骨。地窖既然不是庙宇,那么它到底是什么作用?它又是什么年代筑成的?

地窖的建筑年代较容易解答。因为马耳他岛上与这个地窖建筑风格相似的庙宇多建于公元前2400年左右,当时岛上石器时代的居民以牛角或者鹿角所制成的凿子或者楔子,用石锤敲进岩石以进行开凿,建成了不少宏伟的庙宇。而当时居民所用的建造工具也在考古发掘时被挖掘了出来。
在马耳他地窖里面,有一个名为“神谕室”的石室,石室里有一堵墙壁削去了一块,后面是状似壁龛、仅容一人的石窟。一个人坐进去像平时一样说话,声音就可以传遍整个石室,并且没有任何的失真。女人因为说话声音较高,所以不能产生同样的效果。这座石室就在靠近顶处的地方,沿着四周的墙壁开凿了一道脊壁,女人的声音就可以沿着这道脊壁向四处传播了。因为这个石室的发现,考古学家推测这座地窖可能是在宗教方面有特殊用途的建筑,而这个石室说不定就是祭司的传谕所。而且祭司祭祀的大概是女神,因为考古学家在地窖里发现了两尊女人的卧像,她们都是侧身躺卧的。另外还有几尊特别的肥大应该是以孕妇作为蓝本的侧卧像。这些证据显示地窖可能是崇拜地母的地方。然而,不管崇拜什么神,这座地窖的阴森恐怖的环境一定会使前来敬神求谕的人肃然敬畏、诚惶诚恐。这座巨大的建筑深埋地下,里面是阴暗不见天日,置身这样宽大的石室中,诡秘幽玄的气氛无处不在,充溢着石室。

这样看的话,地窖或许就是一座庙宇。但是,就是在这座地窖里,还有一个宽度不足20米的小室,小室里竟然有70个人的骸骨,这应该怎么解释呢?很明显,这种现象说明它已经不是庙宇的用途了。这70多具骸骨,并不是一具具完整的骷髅,因为那么小的地方是根本不可能容纳那么多的骸骨的。骸骨在室内是散落的,说明是以一种移葬的方式集中到室内的。这种埋葬方式,在原始民族中是很普遍的。所谓移葬就是土葬若干年后,尸体腐烂成为了骷髅,然后捡拾遗骨重新埋葬。那么地窖就应该是善男信女的永久安息之所了?如此说来,这座地窖既是供人礼拜的庙宇又是供死者安息的坟墓。难道马耳他岛上的居民早期的宗教信仰里包含了崇拜死者吗?

没有人知道马耳他岛的居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如此安放骨殖的?也没有人知道为什么要如此的安放骨殖。同样,没有人知道为什么这座庙宇会变为坟墓?或者它本身就是一座坟墓,亦或这座建筑物的初期就已经具有了庙宇与坟墓的双重功能。许多屹立在地上的庙宇是模仿早期的石墓建造的,说不定这座地窖就是把这种建筑方式倒转了过来,是一座模仿地上庙宇而兴建的地下坟墓。马耳他岛的这种举世无双的地下建筑到底是什么用途?为什么如此建造?大概就永远成不解之谜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20-2-29 10:36:49 | 显示全部楼层

重现于世的吴哥古城


历史总留下很多遗憾,光阴总毁去太多珍奇。庞贝古城、玛雅文化遗址已让人们感慨不已,吴哥古城更在丛林之中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吴哥古城是柬埔寨的象征,它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明珠。它与埃及金字塔、中国的长城、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并称为“东方四大奇观”。12世纪前半叶,吴哥王朝进入全盛时期,信奉婆罗门教的高棉国王苏利耶跋摩二世,为了祭祀“保护之神”毗湿奴,炫耀自己的功绩,而建造了著名的吴哥窟(小吴哥)。

大吴哥位于吴哥窟的北部,是阇耶跋摩七世统治时期建造的新都。吴哥城规模非常宏伟壮观,护城河环绕在周围。城内有各式各样非常精美的宝塔寺院和庙宇。在吴哥城中心的是巴扬庙,它和周围象征当时16个省的16座中塔和几十座小塔,构成一组完美整齐的阶梯式塔型建筑群。重现于世的吴哥古迹,具有独特和永久的魅力,这使世人为之倾倒、赞服,同时又使人们产生了无穷的遐想和许多疑问。
疑问之一,是何人建造了美妙绝伦的古城。它的每一块石头都是精雕细琢,遍布浮雕壁画,其技巧之娴熟、精湛,想象力之丰富,使人难以置信,以至于长时间流传着吴哥古迹是天神创造,不可能出自凡人之手的说法。在垒砌这些建筑时,没有使用黏合剂之类的材料,完全靠石块本身的重量和形状紧密相连,丝丝入扣。时至今日,吴哥古迹的大部分建筑虽历经沧桑,仍岿然不动。吴哥古迹充分向人们展示了柬埔寨人民高度的艺术才能和伟大的智慧。

疑问之二,通过对吴哥城的规模进行估计,在这座古城最繁荣的时候,至少近百万居民生活在这儿。可是为什么这样一座繁荣昌盛的都城竟会淹没在茫茫丛林里呢?它的居民为什么都不见了呢?有人猜测,流行瘟疫或霍乱之类的疾病,使他们迅速地在极短时间内全部死去。还有人猜测,可能是外来的敌人攻占这座城市后,将城里的所有居民赶到某一地方做奴隶去了。

疑问之三,在柬埔寨历史上,放弃吴哥是一个具有重要转折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一度强大的吴哥王朝的瓦解。那么,是不是有别的因素呢?中国一些学者认为,这种结局与暹罗人的不断入侵有关,这使得高棉人做出了撤离吴哥的最终决定。自从暹罗人不断强大后,使高棉人蒙受深重的灾难和巨大的损失。日益衰竭的国力使高棉人无法应付暹罗人的挑战,只好采取回避的方法。O.W.沃尔特斯博士也有相似的看法。但是他认为,吴哥王朝的衰弱和抵抗力的丧失,并非完全是暹罗人所造成,而是高棉王族之间内部矛盾斗争发展的后果。暹罗人入侵,从而导致了吴哥王朝放弃古城之举。

15世纪上半叶,吴哥王朝被迫迁都金边,曾经繁华昌盛的吴哥城杂草丛生,逐渐被茂密的热带森林所湮没。由于有关柬埔寨中古时代的史料极其缺乏,重现于世的吴哥古城只能有待后人去探索研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20-2-29 10:37:36 | 显示全部楼层

令人惊奇的土耳其地下城市


世界上有许多神奇而又古老的地方,土耳其的卡帕多基亚就是其中之一。它位于土耳其的格尔里默谷地,有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堡,这一地貌是由火山熔岩硬化后形成的。真正使卡帕多基亚闻名世界的是这里地下城市的发现。
地下城市确确实实存在着,可谁是它的建造者呢?它们是什么时候建成的?用途又是什么?对此,人们众说纷纭。当然也有人举出具体的史实加以考证。

史实之一是,据记载在基督教诞生早期,这一新生宗教的信徒为了寻找避难之地来到了此地。最早的一批大约在公元2世纪或3世纪至此,以后一直延续到拜占庭时期,也就是阿拉伯军队攻打君士坦丁堡(即今伊斯坦布尔)的时候。然而考古学家发现他们并不是真正的建造者,因为在他们到来之前地下城市就已存在。
这一带的地基是由凝灰岩构成的,因为附近就是火山群。只要有黑曜岩,即火石,地基就十分容易被凿空,而火山在这一地区十分常见。就这样,也许花了不过一代人的时间,地基就被掏空了。地下城市大多是超过13层的立体建筑。在最低的一层,人们甚至发现了闪米特时代的器物。

问题是人们修建这些地下城市有什么用途?他们为什么要躲避在地下?一个最有可能的原因是出于对敌人的畏惧。那么谁又是敌人呢?
首先,假设地面上的敌人拥有军队,在地面上,他们肯定能看到耕种过的土地和没有人烟的房屋。而地下城市里建有厨房,炊烟将通过通气井冒出地面,很容易被敌人发觉。要把待在鼠洞般的地下城市里的人们饿死或者憋死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所以,有研究者推测,人们恐惧的不是地面上的敌人,而是能飞行的敌人。这个猜测是否有道理呢?

当然有。根据闪米特人在他们的圣书《科布拉·纳克斯特》中的记载,我们知道所罗门大帝曾经利用一只飞行器把这一地区搞得鸡犬不宁。不仅他本人,他的儿子、所有服从他的人,也都曾乘坐过飞行器。阿拉伯历史学家阿里·玛斯乌迪曾描述过所罗门的飞行器,并大致介绍了他的部族。当时的人类对于飞行器现象产生恐惧,这是很有可能的。也许他们曾被剥削、奴役过,所以每当报警的呼喊响起来的时候,人们就纷纷逃进地下城市。当然这种说法也仅仅是一种推测。人们至今仍不知道土耳其地下城市的真正用途,但神秘的地下城市却引起人们更多的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20-2-29 10:38:38 | 显示全部楼层

韩国的海底王陵是怎样形成的


根据民间的传说,在韩国庆尚北道月城郡甘浦海的海底,保存着一座完全按照王的遗嘱而建筑起来的王陵。在朝鲜的历史上,他就是新罗国赫赫有名的第30代文武王,毫无疑问,他的陵墓是这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海底王陵。据估计,确切的建筑时间可能是在日本的天武时期营建的,但是直到最近,有关这座王陵的具体位置,人们还没有搞清楚。至于它的出土,也几乎可以说是出于巧合。那是1959年,在大王岩海底附近发现了为文武王精心修建的感恩寺遗址,考古学家继续发掘,进而发现了这座海底王陵。

关于这座海底王陵,还有这样的一段故事:当年文武王去世后,埋藏在海底的大岩石中,由于留恋人世的忧患,几乎在每个夜晚都幻化为龙来到感恩寺,以便镇压东海的倭寇的进犯,所以,人们就依据这些来推测说这里就是龙穴遗址。在后来对东海海上的大王岩所进行的实地考察过程中,在1967年发现了凭借着岩礁的低洼地势而营造的陵墓,也就是今天我们见到的大王岩海底陵墓。

在历史上,这位文武王的势力相当强大。他本人精明强悍,富于政治才干,他治理下的新罗国度,经济繁荣,社会安定,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国家也积累了大量的物质财富。所以,有关的考古界业内人士就此推测,他的这座王陵中也应该会存在着数量巨大的珍贵财宝作为随葬品。上述这些推测,无疑早就引起了众多的淘金者和投机家们的浓厚兴趣,他们掀起了海底掘盗寻宝之风,可以说这种行为已经影响到水下考古行动的进展了。

迄今为止,已经在全世界许多海域发现了不计其数的珍贵遗物和遗址。在海洋开发已经高度发展的今天,对这些海底文物不闻不问,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是有害的;况且,在当今众多的水下活动诸如机械化的拖网渔业、水下娱乐业之类的迅速发展,已经使得水下考古遗迹受到相当程度的破坏。
在这种情况下,早日认识海洋这一考古新领域的重要性,运用现代化的技术积极发展水下考古学,致力于诸方面的研究,应该是大有作为的。这次海底王陵的发现,就得益于这方面的有益实践,是已经取得的重大成果之一。

毋庸置疑,这项发现填补了韩国历史的一段空白,扩充了该国社会历史方面的文献以及实物方面的资料。但是,在这里还要注意到,这些水下遗迹几乎完全是偶然发现的,即使在发现后也是很容易消失的,因此,就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进行彻底的实地考察的难度。比如说,在彻底的实地考察中,应该降低水位高度,或者将考察地的水排干,使要考察的地方露出水面。
此外,18世纪以来,已经有众多的海洋捕捞船和拖网渔船在地中海的各个海域里,打捞出古代遗物的事例。可惜在当时,这些遗物最多也不过是作为古玩来鉴赏,更多的情况是把他们视为破坏渔网的水下障碍物,并加以破坏。
进入20世纪的60年代,与水下考古相关的一些调查报告及记录相继出版问世,却还没有专门以考古研究为目的而进行的调查报告。但是在海洋学研究工作中也有偶然取得关于水下考古成果的事来。

可以说,这次韩国的大王岩海底王陵就是基于这样的机遇而发现的。
目前,这项考古工作仍在继续进行。到时下为止,可以了解到的情况是:文武王火葬之后的骨灰是被装入石棺里,然后石棺又被沉入海底的。在石棺的上面覆盖有巨大的天然石棺盖。
据传说,当海水清澈的时候,人们能够看得到整个石棺的全貌。当然,这上面覆盖着的巨石,的确倍加增添了整体上的庄重、肃穆和神秘感。
至于这样做法,究其本原,应该是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的。

在古代的朝鲜,人们普遍相信在大海底存在有水神,就是指龙王,而且还有龙王居住的宫殿,就是龙宫。而且龙宫正是人死后的魂灵应该去的地方,也就是人希望自己可以长生,既在生前拥有享乐生活,还希望可以把它带到死后继续享用,于是,就幻想有座龙宫可以实现这个愿望。
相信文武王当年许遗愿的初衷自然也不可避免地要受到这种观念的影响。正是由于他渴望在死后仍然能够享用生前的荣华富贵,因此,他宁可相信灵魂永生,也甘愿沉入海底,并且为此建造起一座海底王陵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https://www.52bigu.com/thread-460693-1-1.html

辟谷 | 西安大成耕读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2012-2015 www.52b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小黑屋|★免费辟谷★———大成耕读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3227768663将免费辟谷进行到底。。。

陕ICP备20008113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